古詩李憑箜篌引翻譯賞析_第1頁
古詩李憑箜篌引翻譯賞析_第2頁
古詩李憑箜篌引翻譯賞析_第3頁
古詩李憑箜篌引翻譯賞析_第4頁
古詩李憑箜篌引翻譯賞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古詩李憑箜篌引翻譯賞析李憑箜篌引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李賀。其古詩詞全文如下: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 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 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前言】 李憑箜篌引是唐代詩人李賀的作品。此詩運用一連串出人意表的比喻, 傳神地再現了樂工李憑創造的詩意濃郁的音樂境界, 生動地記錄下李憑彈奏箜篌的高超技藝, 也表現了作者對樂曲有深刻理解,具備豐富的藝術想象力。全詩語言峭麗,構思新奇,獨辟蹊徑,對樂曲本身,僅用兩句略加描摹,而將大量

2、筆墨用來渲染樂曲驚天地、泣鬼神的動人效果,大量的聯想、想象和神話傳說,使作品充滿浪漫主義氣息。【注釋】 李憑:當時的梨園藝人,善彈奏箜篌。楊巨源聽李憑彈箜篌詩曰: “聽奏繁弦玉殿清,風傳曲度禁林明。君王聽樂梨園暖,翻到云門第幾聲?”“花咽嬌鶯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漢王欲助人間樂,從遣新聲墜九天。”箜篌引:樂府舊題,屬相和歌瑟調曲。箜篌:古代弦樂器。又名空侯、坎侯。形狀有多種。據詩中“二十三絲” ,可知李憑彈的是豎箜篌。引:一種古代詩歌體裁,篇幅較長,音節、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雜言。吳絲蜀桐:吳地之絲,蜀地之桐。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張:調好弦,準備調奏。高秋:指彈奏時間。 這句

3、說在深秋天氣彈奏起箜篌。空白: 一作 “空山”列子湯問:“秦青撫節悲歌,響遏行云”。此句言山中的行云因聽到李憑彈奏的箜篌聲而凝定不動了。江娥:一作“湘娥”。李衍竹譜詳錄卷六:“淚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異記云:舜南巡,葬于蒼梧,堯二女娥皇、女英淚下沾竹,文悉為之斑。 一名湘妃竹。”素女:傳說中的神女。漢書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 ”這句說樂聲使江娥、素女都感動了。中國:即國之中央,意謂在京城。昆山玉碎鳳凰叫:昆侖玉碎,形容樂音清脆。昆山,即昆侖山。鳳凰叫,形容樂音和緩。芙蓉泣露、香蘭笑:形容樂聲時而低回,時而輕快。 十二門: 長安城東西南北每一面各三門, 共十

4、二門,故言。 這句是說清冷的樂聲使人覺得長安城沉浸在寒光之中。 二十三絲: 通典卷一百四十四: “豎箜篌,胡樂也,漢靈帝好之,體曲而長,二十三弦。豎抱于懷中,用兩手齊奏,俗謂之擘箜篌。 ”“紫皇” :道教稱天上最尊的神為“紫皇” 。這里用來指皇帝。 女娟:中華上古之神,人首蛇身,為伏羲之妹,風姓。 淮南子覽冥訓和列子湯問載有女娟煉五色石補天故事。(11)石破天驚逗秋雨: 補天的五色石 (被樂音) 震破, 引來了一場秋雨。 逗, 引。(12)坤山:一作“神山”。神嫗(yU)搜神記卷四:“永嘉中,有神現兗州,自稱樊道基。有嫗號成夫人。夫人好音樂,能彈箜篌,聞人弦歌,輒便起舞。 ”所謂“神嫗” ,疑

5、用此典。從這句以下寫李憑在夢中將他的絕藝教給神仙,驚動了仙界。(13)老魚跳波:魚隨著樂聲跳躍。源自列子湯問:“瓠巴鼓琴而鳥舞魚躍。(14)吳質:即吳剛。 酉陽雜俎卷一: “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露腳:露珠下滴的形象說法。寒兔:指秋月,傳說月中有玉兔,故稱。 【翻譯】 吳絲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樂聲飄蕩在晴朗的深秋。聽到美妙的樂聲,天空的白云凝聚,不再飄游; 那湘娥把點點淚珠灑滿斑竹,九天上素女也牽動滿腔憂愁。 這高妙的樂聲從哪兒傳出?那是李憑在國都把箜篌彈奏。 像昆侖美玉碰擊聲聲清脆, 像鳳凰那樂音

6、平緩的歌喉; 像芙蓉在露水中唏噓飲泣,像蘭花迎風開放笑語輕柔。長安十二門前的冷氣寒光,全被箜篌聲所消融。 二十三根弦絲高彈輕撥, 皇帝的心弦也被樂聲吸引。高亢的樂聲直沖云霄,把女媧煉石補天的天幕震顫。好似天被驚震石震破,引出漫天秋雨聲湫湫。夜深沉,樂聲把人們帶進夢境,夢見李憑把技藝向神女傳授;湖里老魚也奮起在波中跳躍,潭中的瘦蛟龍翩翩起舞樂悠悠。 月宮中吳剛被樂聲深深吸引, 徹夜不眠在桂花樹下徘徊逗留。 桂樹下的兔子也佇立聆聽, 不顧露珠兒斜飛寒颼颼。 【鑒賞】 深秋,京都某處,李憑調擺好精美的箜篌,開篇直敘難以抑制的悲痛,琴聲劃然如長堤決口。巨大的聲浪洶涌而來,叩擊人們的心靈;巨大的聲浪澎湃

7、滔天,搏擊蒼穹,使飄散在寂寞山間的閑云都為之動容, 凄然停步。 “空山凝云頹不流” 描寫的就是這種音樂效果,這是序曲。接著,樂曲第一段開始。節奏轉慢,強度轉弱,旋律柔長宛轉, 先表現悲痛欲絕的湘妃在湘江岸邊撫竹而哭, 淚水滴嗒地灑向竹枝。 繼而是鼓瑟能手素女, 不忍目睹湘妃慘狀, 不忍耳聽湘妃悲啼,她輕撥絲弦,解說湘妃的不幸,抒發愁情;故事凄艷動人,琴聲如泣如訴。彈吧,山在聽,水在聽,萬物在聽,李賀也在聽。彈吧,素女在彈,李憑也在彈。此時此刻,我們的詩人恐怕已經分不出到底是誰在彈奏了。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這是樂曲的第二段。突然,弦上暴發出強音

8、。短促的,美玉破碎般清脆;長響的,鳳凰鳴叫般嘹亮。描寫那些高貴的發聲體, 是為了襯托出樂器所發出的優雅樂聲, 從而表現美妙非凡的琴曲。白居易用“大珠小珠落玉盤”形容滾動的音階,美則美矣,只是不如李賀“芙蓉泣露”儀態萬千。瞧,誰家麗人相思苦,淚珠瑩瑩如荷上露珠。淚珠滾,露珠滾,輕巧的音階也在滾。音階滾出了露珠的聲音,為它們注入靈氣,彌補有形無聲的不足。而露珠和淚珠又使滾動的音階訴諸形象,彌補有聲無形的不足。兩兩媲美,交相輝映,這是詩與樂的最好結合。我們再看:它們滾著、滾著,化成幽香的蘭花。花兒開啟朱唇,仰天而笑;聲聲陣陣,玲瓏剔透弦音叮咚,串串不止。顯然,樂聲似笑聲,笑聲是樂聲。這里,樂曲是在不

9、知不覺中轉悲為喜的, 猶如含淚的笑。 否則李賀就不會把 “香蘭笑”與“芙蓉泣露”并在一起。這個變化,為樂曲的高潮作了初步準備。這明朗歡快的箜篌聲, 和暖著京城里原本冷漠的寒光秋色, 直入天空,感動了天皇。 樂曲經過進一步鋪墊,即要奇峰突起。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不知何時,風云變幻。狂風、閃電、雷聲一齊出現,嘩啦啦,下起滂沱秋雨。莫不是女媧補好的天破了?莫不是天帝發出驚呼?其實, 這是李憑接連彈出高亢激越的旋律。 二十三弦齊鳴, 仿佛萬物齊響。 轟隆之聲有如排山倒海, 使聽眾應接不暇,產生錯覺。何況賞樂至此已進入其境,原本就如癡如醉。此時,高潮跌宕,驚心動魄。這里的樂曲,與韓愈

10、聽穎師彈琴 “失勢一落千丈強”有相似之處,大抵多為急速下行的音階。大自然雖變化多端,萬物終有相同點。 二位詩人對音樂的感受雖不同, 對大自然的這個客觀規律的認識卻是一致的。 樂曲的終了,亦是詩歌的最后部分。“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我們好像在迷朦中被詩人帶入仙境,聆聽兩位箜篌能手切磋技巧。看來,李憑比他的知音成夫人還藝高一籌哩。一個“教”字,不但是對樂師的高度評價, 更是對樂曲的無比贊賞, 就是譽之為仙樂了。動不了的老魚,不愛動的瘦蛟,都情不自禁地隨樂起舞。也許這是段怪誕的音樂。因為,恐怕只有刻板的節奏和干澀的弦音,或者近乎紊亂的拍子和跳動無常的音階, 才能與丑陋的舞蹈者及其難看的舞姿相匹配,產生美的效果。舞蹈完成,樂曲也結束。但是,吳剛還帶著玉兔,靠著桂樹,長夜無眠。他們忘了寒露侵蝕,一直在傾聽、傾聽。 由此猜測, 尾聲應是由快漸慢, 由強轉弱, 斷斷續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