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試題及答案(一)第一部分選擇題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 30小題,第小題1分,共30分)在第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 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后的括號內。1、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式是()A、形而上學唯心主義和辯證唯心主義B、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C、徹底的唯心主義和不徹底的唯心主義D、自然觀上的唯心主義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種具體實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這種觀點屬于()A、樸素唯物主義B、形而上學唯物主義C、辯證唯物主義 C、庸俗唯物主義3、馬克思主義認為,哲學是 ()A、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B、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C、人們自
2、發形成的世界觀 D、人們對人生目的意義的根本觀點4、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在世界統一性問題上的根本分歧是()A、肯定世界的統一性還是否認世界的統一性B、認為世界統一于運動還是統一于靜止C、認為世界統一于主體還是統一于客體D、認為世界統一于物質還是統一于精神5、相對靜止是指 ()A、事物絕對不動 B、事物永恒不變C、事物運動的特殊狀態 D、事物運動的普遍狀態6、時間和空間是 ()A、物質的唯一特性 B、物質的根本屬性C、物質運動的存在方式 D、物質運動的根本原因7、唯物辯證法認為,發展的實質是 ()A、事物數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變化C、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 D、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8、在生活
3、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堅持適度原則,防止“過”和“不及” 。這在哲學上符合()A、內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質相統一的原理C、理論和實踐相統一的原理 D、內因和外因相結合的原理9、有的哲學家認為,世界上的一切現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這是一種()A、庸俗唯物主義觀點 B、唯心主義非決定論觀點C、形而上學的機械決定論觀點D、辯證唯物主義決定論觀點 TOC o 1-5 h z 10、否定之否定規律是在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領域普遍起作用的規律,它在()A、事物完成一個發展周期后表現出來B、事物經過一次辯證的否定后表現出來C、事物發展的任何階段上都表現出來D
4、、事物經過量變向質變轉化后表現出來11、在現實中還沒有充分的根據,也不具血必要的條件,在目前不能實現的可能性,屬于()A、較差的可能性 B、微小的可能性C、現實的可能性 D、抽象的可能性12、辯證唯物主義認為,認識的本質是()A、主觀精神的產物 B、客觀精神的顯現C、主體對客體的直觀反映 D、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13、兩條根本對立的認識路線是()A、可知論與不可知論B、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C、唯物主義反映論與唯心主義先驗論D、能動革命的反映論與直觀被動的反映論 TOC o 1-5 h z 14、任何科學理論都不能窮盡真理,只能在實踐中不斷開辟認識真理的道路。這說明()A、真理具有客觀性 B、真
5、理具有絕對性C、真理具有相對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15、判斷一種觀點對錯的依據是()A、偉人之言B、吾人之心C、眾人意見D、社會實踐16、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是()A、一切從實際出發 B、理論聯系實際C、實事求是D、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17、理解全部人類歷史的鑰匙,應當從 ()A、階級斗爭發展史中去尋找B、生產勞動發展史中去尋找C、地理環境變遷史中去尋找D、政治制度演變史中去尋找18、地理環境對社會發展的作用主要通過()A、對人的生理結構的影響來實現B、對人的心理素質的影響來實現C、對民族氣質的影響來實現D、對生產過程的影響來實現19、馬克思根據人的發展狀況把人類歷史劃分為集資更替的三大社會形
6、態.這三大社會形態是()A、自然經濟社會、商品經濟社會、產品經濟社會B、無階級社會、階級社會、階級消滅了的社會C、人的依賴性社會、物的依賴性社會、個人全面發展的社會D、原始公有制社會、私有制社會、共產主義公有制社會20、國家就其起源來說,它是 ()A、暴力掠奪的產物 B、社會契約的產物C、產品分配不公的產物 D、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 TOC o 1-5 h z 21、否認主體選擇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的觀點屬于()A、非決定論B、辯證決定論C、機械決定論 D、唯心主義決定論22、馬克思主義認為,暴力革命是無產階級革命的()A、唯一形式B、基本形式C、輔助形式D、特殊形式23、歷史人物分為杰出人物
7、和反動人物。杰出人物是指()A、無產階級的偉大政治家和思想家B、歷史上被剝削階級的革命領袖C、上升時期的剝削階級的先進代表D、對歷史發展起促進作用的偉大人物24、交往是人類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動方式。它指的是()A、歷史主體和歷史客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形式B、人與人之間經濟、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總和C、人與自然界之間的物質變換活動D、社會與自然之間的相互依賴形式25、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是()A、人類社會與自然界之間的矛盾B、開拓進取與因循守舊之間的矛盾C、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D、剝削階級與被剝削階級之間的矛盾 TOC o 1-5 h z 26、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以公有
8、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促進了生產 力的發展,說明實行這種制度遵循了()A、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原理B、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原理C、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原理D、經濟制度決定生產力狀況的原理27、從根本上說,科學活動的生命力在于()A、繼承前人創造的知識 B、繼承他人創造的知識C、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創新 D、科學家之間的合理分工28、社會進步的內在根據是()A、社會基本矛盾運動 B、物質文明的發展水平C、精神文明的發展水平 D、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 29、歷史唯物主義認為,決定人的本質的是(A、人的社會屬性 B、人的生理結構C、人的心理狀況 D、人的自然屬性30、人生觀
9、的核心是()A、關于人生目的的觀點 B、關于人生理想的觀點C、關于人生態度的觀點 D、關于人生意義的觀點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 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選項中有二至五個選項 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材后的括號內。多選、少選、錯選均無分。 TOC o 1-5 h z 31、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內容上的革命變革表現在它實現了()A、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統一 B、世界觀和方法論和統一C、唯物辯證的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一D、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統一E、本質和現象的統一32、意識對物質的依賴性表現在()A、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B、意識是社會勞動的產物C、意識
10、是人腦的機能 D、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E、意識的能動作用受物質條件制約33、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表現在()A、是否承認世界統一于物質B、是否承認世界是可以認識的C、是否承認世界是聽事物是普遍聯系的D、是否承認世界是的事物是運動發展的E、是否承認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34、下列選項中屬于因果聯系的有()A、磨擦生熱,熱脹冷縮 B、冬去春來,夏盡秋至C、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D、勤學出智慧,實踐出真知E、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35、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表現在 ()A、實踐不斷為人們提出新的認識課題B、實踐不斷為人們的認識提供經驗材料C、實踐不斷為人們提供新的認識工具D、實踐不斷提
11、高人們的認識能力E、實踐不斷滿足人們的各種物質生活需要36、國家與舊的氏族組織相比較具有的顯著特征有()A、按血緣關系劃分居民 B、按地區劃分居民C、管理社會公共事務 D、擁有居民的自動的武裝組織E、擁有特殊的武裝隊伍37、生產方式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這是因為()A、它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B、它是全部社會關系的總和C、它制約著社會經濟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D、它決定社會制度的性質E、它決定社會形態的更替38、下列選項中屬于科學的社會功能的有()A、科學可以使人們破除迷信、解放思想B、科學可以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C、科學可以使人們更好地管理社會D、科學可以推動物質生產力的發展E、科學可以
12、引起社會關系的變化39、下列選項中,屬于社會進步內容的有()A、物質文明的進步 B、精神文明的進步C、科學技術的進步 D、生產力的發展E、道德水平的提高40、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這表明人的本質()A、是后天的,不是先天的 B、是具體的,不是抽象的C、是變化的,不是不變的 D、是主觀的,不是客觀的E、是自然的,不是社會的第二部分非選擇題三、簡答題(本大題共 4小題,其中41、42小題每題7分,43、44小題每題6分,共26分) TOC o 1-5 h z 41、簡述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及其理論意義。(7分)42、簡述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含義及二者的辯證關系。(
13、7分)43、簡述生產關系的內容及各項內容之間的關系。(6分)44、簡述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辯證關系(6分)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 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1、B 2、A 3、B 4、D 5、C6、C 7、D 8、B 9、C 10、A11、D 12、D 13、C 14、C 15、D16、C 17、B 18、D 19、C 20、D21、C 22、B 23、D 24、B 25、C26、 A 27、 C 28、 A 29、 A 30、 D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 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評分標準多選、少選、錯選均不給分。31、AC 32、ABCDE 33、CDE 34、ADE 3
14、5、ABCD36、BE 37、ACDE 38、ABCDE 39、ABCDE 40、ABC三、簡答題(共26分)41、參考答案 TOC o 1-5 h z (1)哲學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或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2分)(2)哲學基本問題包括兩方面的內容:第一,思維和存在或意識和物質何者是第一性的問題。第二,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即意識能否認識現實世界的問題。(2分)(3)哲學基本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對其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2分)對其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區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準。(1分)42、參考答案(1)感性認識是人們對事物的各個片面、現象和外部聯系
15、的反映。理性認識是人們對事物的全體、本質和內部聯系的反映。(2分)(2)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是:第一,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2分)第二,感性認識有待 TOC o 1-5 h z 于發展到理性認識。(2分)第三,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互滲透。(1分)43、參考答案(1)生產關系是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結成的經濟關系。(1分)(2)生產關系包括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及其相互關系和產品分配方式三項內容。(3分)(3)這三項內容互相制約、互相影響,其中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起決定作用,它是整個生產關系的基礎。(2分)44、參考答案(1)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辯證關系是:經濟基
16、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2分)(2)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筑的決定作用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產生及其性質;其二,經濟基礎的變化決定上層建筑原改變。(2分)(3)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的反作用, 集中表現為它是為經濟基礎服務的。當上層建筑為先進的經濟基礎務時,起推動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作用;當上層建筑為落后的經濟基礎服務時,起阻礙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作用。(2分)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試題及答案(二)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 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后的括號內。.哲學是()A.
17、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B.科學性和革命性相統一的世界觀C.理論化和系統化的世界觀D.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辯證法發展過程中經歷的三種歷史形態是()A.樸素辯證法、唯心辯證法、唯物辯證法B.唯物辯證法、社會辯證法、自然辯證法C.唯心辯證法、系統辯證法、科學辯證法D.自然辯證法、歷史辯證法、革命辯證法3.現代西方哲學的兩股主要思潮是 ()A.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B.辯證法和形而上學C.人本主義和科學主義 D.悲觀主義和樂觀主義.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A.客觀存在的各種物體 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現象C.物質的具體形態和結構 D.某種具體的“原初物質”.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物質觀的錯
18、誤是 ()A.否認物質的客觀性B.否認物質的可知性C.把自然科學的物質結構理論與哲學的物質范疇相混淆D.把可直接感知的實物當作世界的本原6.中國古代哲學家荀子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這句話體現的哲學道理是()A.物質運動規律具有普遍性B.物質運動規律具有重復性C.物質運動規律具有穩定性D.物質運動規律具有客觀性.下列各項正確反映物質和運動關系的是()A.運動是內容,物質是其形式.運動是現象,物質是其本質C.運動是暫時的,物質是永恒的D.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物質是運動的主體.唯物辯證法認為,發展是()A.事物永不停息的運動變化B.事物從過去到現在再到將來的變化C.事物由低級到高級
19、的運動變化D.事物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變化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 ()A.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B.事物發展的狀態和形式C.事物發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發展的兩種趨向.“兩點論”和“重點論”統一的原理,要求我們在社會主義建設中()A.既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又要做好其他各項工作B.既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又要實行改革開放C.既要量力而行,又要積極進取D.既要堅定信心,又要有克服困難的準備.在實際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過”或“不及”,這在哲學上屬于()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B.確定事物的質C.認識事物的量 D.把握事物的度.在內容和形式的矛盾運動中()A.內容是相對穩定的,形式是活躍易變的B.
20、內容是活躍易變的,形式是相對穩定的C.內容和形式都處在不停的顯著變動狀態D.內容的變化總是落后于形式的變化.馬克思主義實踐觀是從()A.主觀性中把握人的活動的B.客觀性中把握人的活動的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動的D.主觀與客觀的關系中把握人的活動的14.認識發展過程的第一次飛躍是 ()A.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B.從感覺和知覺到表象的過程C.從認識到實踐的過程 D.從意識到物質的過程.要正確實現理性認識到實踐的飛躍,必須使理論為群眾所掌握,化為群眾的自覺行動。這是因為()A.群眾是人口中的大多數B.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C.群眾是意見都是正確的D.群眾的行動都是合理的.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在真理觀
21、上的對立表現在()A.前者認為真理是發展的,后者認為真理是不發展的B.前者認為真理中包含著錯誤,后者認為真理是絕對正確的C.前者認為真理具有客觀性,后者認為真理是純粹主觀的D.前者認為真理來源于客觀世界,后者認為真理來源于先驗原則.制約人口生產的根本因素是()A.地理環境B.生活習慣C.倫理道德D.物質生產.“地理環境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必要前提之一”,這是()A.地理環境決定論的觀點A.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規律B.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觀點C.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D.歷史宿命論的觀點.生產關系包括多項內容,其中起決定作用的是()A.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和作用B.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C.產品的分
22、配形式D.產品的交換形式.國體和政體的關系屬于()A.本質和現象的關系B.內容和形式的關系C.必然和偶然的關系D.普遍和特殊的關系.社會意識是()A.社會的精神生活過程B.社會的政治生活過程C.人類改造社會的過程D.人類自我改造的過程.下列選項中,正確說明三種社會形態劃分法和五種社會形態劃分法關系的是()A.兩種劃分法都是以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為標準劃分的B.兩種劃分法是互相排斥的C.兩種劃分法是互相補充的D.應該用三種社會形態劃分法取代五種社會形態劃分法.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這對矛盾中()A.生產關系是生產力的物質基礎B.生產力落后于生產關系的變化C.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D.生產關系可以超越生產力的
23、發展水平.人類社會發展最基本的規律是()B.階級斗爭推動社會發展的規律C.生產關系必須適合生產力性質的規律D.社會形態由低級到高級依次更替的規律.改革和社會革命都根源于()A.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B.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之間的矛盾C.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之間的矛盾D.統治階級內部各政治派別之間的矛盾.在制約科學發展的各種社會因素中,最主要的是()A.社會整體科研能力的強弱B.國家投入資金的多少C.政治上的民主或專制D.物質生產發展水平的高低.“任何英雄人物的歷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們所處歷史條件許可的范圍”。這種看法是()A.歷史唯物主義觀點B.機械決定觀點C.歷史宿命論觀點 D.歷史循環論
24、觀點.社會進步是指()A.社會階級的消滅 B.社會經濟的變化C.社會風氣的好轉 D.社會由低級向高級發展.人生理想是人為自己設定并為之奮斗的長遠目標,是人所憧憬和向往的美好未好,其根基是()A.個人的政治態度 B.個人的主觀意志C.個人的文化素質 D.現實的社會實踐.在自由和必然關系問題上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自由是 ()A.主觀意志的產物B.不受任何限制的活動C.對必然性的否定和超越D.對必然性的認識和對客觀世界的改造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選項中有二至五個選項是 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后的括號內。多選、少選、錯選均無分。.
25、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是人類認識史上的偉大變革,因為它 ()A.實現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統一B.創立了歷史唯物主義C.使哲學發展到了頂峰D.正確地解決了哲學與各門具體科學的關系 TOC o 1-5 h z E.使哲學成為“科學之科學”32.下列說法中,正確體現意識能動性的有()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B.紙上談兵,畫餅充饑C.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E.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下列觀點中,屬于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的有()A.普遍聯系的觀點 B.永恒發展的觀點C.對立統一的觀點 D.量變和質變的觀點E.辯證否定的觀點.下列各項屬于新事物優越于舊事物的原因的有()A.新事物是
26、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B.新事物具有舊事物所沒有的新形式C.新事物拋棄了舊事物中消極的東西D.新事物保留了舊事物中積極的因素E.新事物中增添了舊事物不能容納的有生命力的新內容.感覺和概念的區別在于()A.感覺是感性認識的形式,概念是理性認識的形式B.感覺是對事物現象的反映,概念是對事物本質的反映C.感覺具有直接性,概念具有間接性D.感覺不可靠,概念真實可靠E.感覺具有形象性,概念具有抽象性36.在人類和人類社會形成的過程中,勞動所起的作用有()A.勞動創造了人腦B.勞動創造了人手C.勞動推動了語言的產生與發展D.勞動產生了意識和人類所特有的抽象思維能力E.勞動形成了人類的社會關系.下列各項屬于
27、現代生產力系統的要素的有()A.獨立的實體性因素 B.運籌性的綜合因素C.滲透性因素D.準備性因素E.社會關系因素.下列各項正確反映人的活動和社會發展規律的關系的有()A.人類可以認識和利用社會發展規律B.人類可以加速或延緩社會規律的實現C.人類可以根據自己的愿望改變社會規律D.社會規律就是人的活動的規律E.人的活動受社會發展規律的制約.人生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這是因為()A.個人為社會作貢獻,能夠得到社會的贊揚和好評B.個人為社會作貢獻,是為了從社會獲得更大的利益C.個人為社會作貢獻,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客觀需要D.個人為社會作貢獻,是實現自我價值的基礎E.個人為社會作貢獻,是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下列各項正確反映交往的含義的有()A.交往是人類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動方式B.交往屬于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C.交往是以物質交往為基礎的全部經濟、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總和D.交往是以主客體關系為中介的主體與主體之間的關系E.交往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和人與社會的關系的總和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其中41、42小題各7分,43、44小題各6分,共26分).簡述社會改革的實質和作用。.簡述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依賴性。.簡述量變和質變的含義及二者的辯證關系。.簡述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關于水果采購合同
- 2025建筑外墻保溫工程施工合同模板
- 2025成都市物業管理服務合同范本
- 2025保險公司合同格式模板
- 2025年企業借款合同范本(商業借貸)
- 2025汽車買賣合同模板
- 2025年北京市移動電話入網合同(適用于簽約后付費用戶)
- 美食團購網站方案策劃書
- 2025年環氧脂肪酸甲酯合作協議書
- 超市商品的定位分析
- 中國話劇史專題知識
- GB/T 15544.1-2023三相交流系統短路電流計算第1部分:電流計算
- GB/T 90.3-2010緊固件質量保證體系
- GB/T 18799-2020家用和類似用途電熨斗性能測試方法
- 科技公司涉密計算機軟件安裝審批表
- GA/T 1369-2016人員密集場所消防安全評估導則
- GA 1517-2018金銀珠寶營業場所安全防范要求
- FZ/T 64014-2009膜結構用涂層織物
- 衛生統計學-回歸與相關
- 德國政治制度簡介課件
- 高考試卷命題設計的技巧 課件24張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