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腦電圖分析_第1頁
小兒腦電圖分析_第2頁
小兒腦電圖分析_第3頁
小兒腦電圖分析_第4頁
小兒腦電圖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小兒(xio r)腦電圖分析湖南省兒童醫院神經內科共六十頁 腦電圖的概念(ginin)大腦皮層的神經元具有生物電活動,來自皮層持續的節律性電位變化(binhu),稱自發性腦電活動。這種腦電活動通過腦電圖機放大300萬倍描記下來即形成腦電圖。共六十頁腦電圖主要(zhyo)功能判斷背景波是否異常,反映腦功能狀態。是否存在癇樣放電波(大腦神經元過度興奮(xngfn)放電),以鑒別各種小兒發作性疾病,協助臨床確定小兒癲癇的發作類型或癲癇綜合征類型。診斷睡眠障礙、判斷昏迷與腦死亡。共六十頁小兒(xio r)EEG描記方法及要求EEG室應安靜隔音,并有屏蔽裝置和專用有效的接地裝置,以去除各種外界干擾EE

2、G儀記錄筆最好在16支以上,至少(zhsho)8支正常清醒EEG描記時間不應少于20分鐘,應包括睜閉眼、閃光刺激、過度換氣等狀態的描記睡眠EEG最好記錄到清醒-自然睡眠-喚醒(或自醒)的全過程,并記錄到NREM睡眠期或更深的睡眠共六十頁小兒EEG描記方法(fngf)及要求患兒檢查前應洗頭(x tu),避免空腹檢查前避免服用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劑或鎮靜劑,以減少藥物對腦電活動的影響癲癇患兒已服用抗癲癇藥物者檢查前不必停藥,以防止發生癲癇的嚴重發作申請者應注明服藥種類、劑量及時間以供閱圖時參考共六十頁正常(zhngchng)小兒腦電圖年齡特征整個小兒時期(shq)EEG都經歷著不斷地成熟性變化,如-刷

3、形波、TA圖形和一過性正常棘、尖波分別于44周CA、46周CA和48周CA前完全消失圍產期是EEG成熟變化最快時期,EEG圖形取決于孕齡(CA=胎齡+生后周齡)而不是生后年齡從腦發育的不成熟到成熟,某些小兒時期正常圖形在成人常會被視為異常 共六十頁腦波的基本概念頻率波幅腦波的出現(chxin)方式腦波的出現部位共六十頁頻率(pnl) 每一個腦波從波谷至下一個波谷為一個周期,相同周期的腦波在一秒鐘內重復出現的次數叫頻率。 基本腦波按頻率分為(fn wi)4個頻帶:頻帶(0-3.5Hz)、頻帶(4-7Hz)、頻帶(8-13Hz)、頻帶(14-30Hz)。共六十頁腦波頻帶(pndi)共六十頁波幅(b

4、f)為從波谷至波頂的垂直距離(mm),根據標準(biozhn)電壓換算成V。分為低波幅(25 V)、中波幅(25-75 V) 、高波幅(75-105 V)和極高波幅(150 V)波幅低于5-10 V為低電壓。共六十頁腦波的出現(chxin)方式某一頻率的腦波單獨出現稱為波,連續出現2個相同頻率的腦波稱為活動(hu dng)連續出現3個或3個以上相同頻率的腦波稱為節律。突出于背景,突然消失且持續一段時間的腦電活動或節律稱為爆發或陣發,以單個波的形式無規則出現稱為散發,在全記錄中僅出現1-2次稱為偶發。兩半球相應區域或一側半球的不同區域內腦電活動在時間上同時稱為同步,無固定時間關系稱為非同步。共六

5、十頁腦波的出現(chxin)部位廣泛性彌漫性對稱性非對稱性一側性局限性共六十頁 廣泛性 局限性 兩側(lin c)性 一側性 對稱性 半球性 區域性 局灶性 孤立多灶性 腦波出現(chxin)部位模式圖共六十頁病理性腦波棘波尖波棘慢復合(fh)波尖慢復合波多棘慢復合波共六十頁病理性腦波共六十頁棘波時限為20-70ms,突出于背景活動。負相棘波的上升支陡峭,下降支可稍有坡度。棘波代表大腦皮層神經元的一過性超同步化放電,是大腦皮層興奮性異常增高的表現。連續多個棘波稱為棘節律(jil),為大腦皮層的募集性放電,常見于癲癇發作的強直期。各種棘波的出現方式共六十頁各種棘波的出現(chxin)方式共六十頁

6、棘 節 律共六十頁尖波時限為70-200ms,波形于棘波相似。尖波的意義于棘波相同,但起源(qyun)的部位可能距離記錄部位較遠或更為廣泛,故定位意義不及棘波。在判斷尖波時應注意于生理性尖波區分。共六十頁棘慢復合(fh)波或稱棘慢波,為一個(y )棘波后緊跟著一個(y )慢波。廣泛性棘慢波的頻率對確定癲癇分型有幫助,如3Hz棘慢波多見于失神性癲癇,慢棘慢波(1-2.5Hz)可見于Lennox-Gastaut綜合征,快棘慢波(4-5Hz)可見于少年肌陣攣性癲癇,6Hz棘慢波可見于強直-陣攣性發作等。共六十頁3Hz棘慢波共六十頁棘 慢 波共六十頁尖慢復合(fh)波也稱尖慢波,為一個(y )尖波之后

7、緊跟著一個(y )慢波。尖慢波的意義于棘慢波相似。共六十頁多棘慢復合(fh)波連續一個(y )以上棘波繼以一個(y )慢波。常見于肌陣攣性癲癇。圖片共六十頁多棘慢復合(fh)波共六十頁小兒EEG的判斷標準 對嬰幼兒及兒童的EEG,根據(gnj)其相應年齡的正常特征,分為:正常(zhngchng)小兒腦電圖正常范圍小兒腦電圖界線性小兒腦電圖異常性小兒腦電圖不使用“輕度”、“中度”、或“中度”異常的結論,這一點與對成人EEG的判斷標準不同共六十頁正常(zhngchng)小兒腦電圖背景活動 基本腦波頻率及波幅在相應(xingyng)年齡的 正常范圍內,調節正常,無明顯不對稱。睡眠 睡眠周期及睡眠波正

8、常出現。誘發試驗 過度換氣、閃光刺激等誘發試驗無異常反應。陣發性活動 無限局性或廣泛性病理波發放。共六十頁正常(zhngchng)范圍小兒腦電圖背景活動 基本腦波頻率及波幅在相應年齡的 正常范圍內,調節性可稍差,可有一過性的輕度不對稱或慢波活動,但無持續或明顯(mngxin)的不對稱或限局性慢波。睡眠 睡眠周期正常。誘發試驗 過度換氣可有提前反應或延緩反應等非特異性改變,但無明顯不對稱,無限局性或廣泛性病理性波。陣發性活動 出現某些無肯定臨床意義的陣發性活動包掛14HZ和6HZ正相棘波、小棘尖波、極度睡眠紡錘、中線節律等。共六十頁界線(jixin)性小兒腦電圖 基本(jbn)腦波頻率輕度落后于

9、相應年齡的正常范圍。共六十頁異常(ychng)性小兒腦電圖背景活動 腦波發育延遲,即清醒時基本腦波頻率明顯落后于相應(xingyng)年齡的正常范圍(基本節律慢化),該年齡段應出現的腦波未正常出現(如枕區節律),或應消失的腦波未如期消失(如刷形放電、TA波形等),或腦波無正常分化(無枕區優勢頻率);兩半球對應區域明顯持續不對稱;廣泛或限局性的持續慢波活動;高峰節律紊亂、爆發-抑制、低電壓或電靜息。睡眠 睡眠周期或睡眠結構異常;在長時間的睡眠記錄中睡眠紡錘在一側或兩側恒定消失。誘發試驗 過度換氣時誘發出棘(尖)慢波或出現兩側慢波明顯不對稱;閃光刺激誘發出棘(尖)慢波或出現光驚厥反應。陣發性活動

10、出現各種病理波。應注明異常波的波形、頻率、部位及出現方式、如“全導對稱同步高波幅3HZ棘慢波爆發”、“左側中央、中顳區單發2.5-3Hz尖慢波”等。如在記錄過程中出現臨床發作,應注明發作表現及EEG特點,如“過度換氣2分鐘時出現凝視發作,持續10秒,同時EEG為雙側對稱同步高波幅3Hz棘慢波爆發”。共六十頁 臨床及腦電圖醫師在判斷和解釋EEG時,應密切結合臨床及小兒的腦發育特點,避免用成人的EEG標準(biozhn)衡量小兒EEG,避免以EEG結論代替臨床診斷。共六十頁常見(chn jin)癲癇綜合征的EEG兒童失神性癲癇少年肌陣攣性癲癇Lennox-Gastaut綜合征嬰兒痙攣(jn lun

11、)癥嬰兒早期癲癇性腦病和早期肌陣攣性腦病兒童良性癲癇伴中央顳區棘慢波兒童良性癲癇伴枕葉爆發顳葉癲癇額葉癲癇枕葉癲癇共六十頁兒童(r tng)失神性癲癇背景活動正常。發作(fzu)期為突發突止的雙側同步3HZ棘慢波爆發。共六十頁雙側同步3HZ棘慢波爆發(bof)伴失神發作共六十頁少年(shonin)肌陣攣性癲癇背景活動正常發作(fzu)期間為全導4-5Hz棘慢波、多棘慢波發放。發作期為全導陣發性多棘慢波爆發。圖片共六十頁少年(shonin)肌陣攣性癲癇共六十頁Lennox-Gastaut綜合征背景為彌漫性慢波或基本節律偏慢。發作(fzu)期間為全導高波幅2-2.5Hz棘慢波發放,睡眠期增多。圖片

12、共六十頁Lennox-Gastaut綜合征共六十頁LGS發作(fzu)間期EEG共六十頁嬰兒(yng r)痙攣癥發作間期特點為高峰節律紊亂背景活動(hu dng)為持續彌漫性不規則高波幅慢波,夾雜大量多灶性棘波及尖波,部位不固定,左右可不同步,枕區棘波最多見。共六十頁高峰(gofng)節律紊亂共六十頁嬰兒(yng r)早期癲癇性腦病(大田原綜合征)和早期肌陣攣性腦病這兩種綜合征 的EEG均以爆發-抑制為特征,前者的發作形式為反復成串的強直性痙攣,后者主要表現散發游走的片段性肌陣攣、全身性肌陣攣及部分運動性發作。爆發-抑制圖形的爆發段為持續1-3秒的高波幅慢波爆發,其中可夾雜棘波或尖波,抑制期接

13、近(jijn)平坦電位,持續3-4秒。共六十頁爆發(bof)-抑制共六十頁兒童良性癲癇(dinxin)伴中央顳區棘慢波(BECT)特征性的EEG是診斷的重要依據之一。背景活動正常。發作(fzu)間期單發的尖慢波位于一側或兩側Rolandic區,即感覺運動皮層,相對于EEG的中央、頂、中顳及后顳區。圖片共六十頁兒童良性癲癇(dinxin)伴中央顳區棘慢波共六十頁兒童良性癲癇(dinxin)伴枕葉爆發活動基本正常。發作間期為一側或雙側枕區棘波或棘慢波發放,閉眼時出現或增多,睜眼時抑制(yzh)或減少。發作間期圖片共六十頁枕葉癲癇(dinxin)發作間期共六十頁枕葉癲癇(dinxin)發作期共六十頁

14、顳葉癲癇(dinxin)EEG背景活動可正常或非特異性異常。發作間期顳區少量棘波、尖波或不對稱性慢波,很多患兒無異常電活動。發作期常見一側或雙側顳區5-7Hz中-高波幅節律持續(chx)發放,或顳區較為彌漫的不規則慢波。共六十頁顳葉癲癇(dinxin)發作期共六十頁額葉癲癇(dinxin)小兒較多見。背景活動(hu dng)正常或非特異性異常。發作間期可無異常放電,或見數量不等的額區棘波、尖波或慢波發放。發作期表現多樣,開始時可為額區低波幅快波節律、節律或廣泛性電壓降低,以后可出現額區高波幅慢波、棘慢波或尖波節律。共六十頁額葉癲癇(dinxin)發作期共六十頁枕葉癲癇(dinxin)發作間期為

15、一側或雙側枕區棘波、棘慢波。發作期為枕葉起源的棘波節律,在向鄰近區域擴散的過程中波幅(bf)漸高,頻率減慢。圖片共六十頁枕葉癲癇(dinxin)共六十頁獲得性癲癇(dinxin)失語背景節律基本正常。清醒時可見顳區為主的 1.5-2.5Hz陣發性棘慢波活動,可波及到頂和中央區。NREM睡眠期可出現廣泛或限局性的頻發棘慢波,常呈持續性出現。放電指數(zhsh)可達50%-80%以上。共六十頁 獲得性癲癇(dinxin)失語睡眠期EEG共六十頁獲得性癲癇(dinxin)失語清醒期EEG共六十頁腦電圖在癲癇(dinxin)診斷中的某些局限性一、有癲癇臨床發作但無癲癇樣活動(hu dng)腦電圖: 約一半左右癲癇患兒在發作間期常規腦電圖中缺乏癲癇波發放。加上睡眠等多種誘發試驗,依然有20-30的患兒無癲癇波發放。 二、有癲癇樣活動腦電圖但無臨床發作:正常兒童約有3左右出現癲癇樣波發放,大多屬暫時的腦電圖現象,將隨著年齡增大而消失,少數可能最終出現癲癇臨床發作。共六十頁謝謝(xi xie)!共六十頁內容摘要小兒腦電圖分析。EEG儀記錄筆最好在16支以上,至少8支。圍產期是EEG成熟變化最快時期,EEG圖形取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