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民族“是非”價值觀念是何以可能的?——漢語原初“是”的語_第1頁
華夏民族“是非”價值觀念是何以可能的?——漢語原初“是”的語_第2頁
華夏民族“是非”價值觀念是何以可能的?——漢語原初“是”的語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華夏民族“是非價值觀念是何以可能的?漢語原初“是的語摘要:本文探究漢語價值判斷“是非觀念的來源、它與原初“是“時觀念的源流關系。認為:在漢語“是與西語“tbe之間,既有對應性,又有差異性。作為價值判斷的“是非觀念,來源于作為形而上學觀念的早期“是的存在者化的指代神圣性;而這種形而上學的“是觀念,又來源于前形而上學的更為原始的“是“時的標示存在本身的系詞性;這種原始的“是“時觀念,乃是華夏先民的源始的生存之領會與解釋。關鍵詞:時是是非生存存在價值判斷語言學界通常認為,漢語“是出現之初就是一個純粹的指代詞,可是卻很少注意:“是為什么能與其它指代詞長期并存?為什么后來是“是而不是別的指代詞開展為系詞

2、?它為什么同時又開展為“是非觀念?以當代哲學的觀點看,作為科學建構前提的知識論和作為道德建構前提的價值論,都奠基于作為純粹哲學存在論的形而上學1;但形而上學本身,卻又奠基于更源始的前哲學的觀念。就西方哲學來看,形而上學的核心是“存在者之為存在者亞里士多德語問題,或者說關于“是古希臘語Einai;英語tbe或者“存在德語Sein的問題。例如海德格爾.Heiddeger認為,西方形而上學的建立始于古希臘雅典哲學,那時人們開始遺忘了“存在Sein本身或“是ist本身,即把存在理解為存在者dasSeiende,并專注于這樣的存在者,將它對象化、專題化。在這個根底上,才有了西方的知識論及科學建構、價值論

3、及道德建構。然而此后人們雖然遺忘了存在,但存在或“是本身始終是一切觀念的真正源始的基矗那么,“是在中國的情況又如何?就哲學界的情況來看,人們對西語tbe的研究近年來頗為熱烈,但對漢語“是卻談不上研究;再就語言學界來看,對“是的研究也不過幾十年,而且僅限于語法學方面,然而據我們的研究,對漢語原初“是的提醒關鍵在語義的提醒。我們曾指出:漢語“是與中國哲學形而上學之間的關聯同樣是本質性的;原初的“是類似于古希臘語einai。1顯而易見,對漢語原初“是的研究既是一個哲學問題,同時是一個語言學問題。沒有哲學的參與,語言學很難關注到“是的語義問題2及其觀念奠基性;而假設沒有語言學的參與,哲學很難發現漢語“

4、是與西語tbe之間的本然的對應性。本文意在從中國的價值論觀念方面切入,來探究這個問題:作為價值觀的標準表達的“是非觀念是何以可能的?這種屬于形而上學建構的“是非觀念,與漢語原初“是之間是什么關系?一存在:原初“是的系詞性早期漢語“是是一個指代詞,這在語言學界從來沒有爭議。例如在“惟命是從這樣的表達中,“是作為指代詞,復指其前置賓語“命,“是從即“從是,即“從命。但人們并沒有意識到:“是最初并不是“此“斯那樣的一般性的指代詞,而是神圣性的指代詞;而且它一開始就隱含著系詞性,后來才可能開展為系詞。這里的“系詞性不等于“系詞;“是最初不是系詞,但有系詞性?!笆呛髞碇蚤_展為系詞,正是因為它原初具有

5、的系詞性。我們甚至于可以說,它隱含的系詞性乃是它的指代性的根底,因為正是這種系詞性給出了所指代的事物的存在性、在場性。“是的指代性乃是這種標示存在的系詞性的存在者化,這樣它才能成為一般存在論的最后“根據。而“是的指代神圣性也是這種存在者化的更進一步的結果,這樣它才能成為價值論的最后“準那么。漢語“是成為形而上學價值論的根本觀念,是比較晚近的事,即是在屬于中國軸心時期AxialPerid的春秋戰國時代,其經典表述是孟子的名言:“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公孫丑上?;“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告子上?。2而我們要問的是:這樣的“是非觀念是從哪里來的?于是我們必須追溯到軸心時期之前的原初的“是。但我們注意到,

6、“是字的出現較晚:“是不見于甲骨文,最早確實鑿材料見于西周早期金文。這似乎帶來一個疑問:“是真的算得上是我們的原初觀念嗎?對此,我們作出三點陳述:第一,“是字最初寫作它的同音字“時,而“時字的產生比“是早得多“時甲骨文中就有,早期文獻如?詩經?尚書?等,“是多作“時,我們探究原初的“是,理應包括探究原初的“時。33第二,即便就“是而言,文字是滯后于實際語言的,“是這個字晚于“是這個詞,這就是說,“是這個詞必定是產生于周代之前的。西方最早的完好古文獻是古希臘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已有einai用作系詞。但是漢語原初“是遠比?伊利亞特?中的einai更為古老:從時代上看,?伊利亞特?成書于公元前6世紀,而漢語“是或“時字從公元前10世紀起就已經出如今西周金文和?易經?尚書?詩經?等古老文獻中。第三,“是或“時之足以作為中國人原始的存在觀念,因為它們產生的時代是在軸心時期春秋戰國之前。根據海德格爾的看法,形而上學是奠基于源始的本真的“存在之領會與解釋的;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