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的中國高鐵是怎么來的_第1頁
世界第一的中國高鐵是怎么來的_第2頁
世界第一的中國高鐵是怎么來的_第3頁
世界第一的中國高鐵是怎么來的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世界第一的中國高鐵是怎么來的始于2004年輪軌式高鐵最初是日本在50年代開始研制,64年建成(叫新干線),后來也僅僅是法國(叫TVG)、德國(叫ICE)分別研發出了自己的高鐵技術,再后來加拿大的龐巴迪公司通過收購歐洲企業,也制造出了自己的高速列車(列車是高鐵技術的關鍵)。所以中國要建高鐵,無非是從這4家引進。這個工作是從2004年開始的,由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兩家企業招標,既買車也買技術。一開始德國的西門子開出了每列原型車價格3.5億元人民幣,技術轉讓費3.9億歐元的高價。結果西門子出局,日本的川崎重工、法國的阿爾斯通、加拿大的龐巴迪中標。川崎重工通過這筆交易得到了93億人民幣,但要將子彈頭列車

2、“疾風”的全部技術和知識轉移給中國南車旗下的青島四方機車公司,不過這些技術只限在中國使用。后來西門子降低要價后也參與進來。詳細在繼承中創新車型原型生產公司對比圖CRH1龐巴迪ReginaC2008青島四方龐巴迪I-HltaMMhaiMbuMlTriIJ-am竺TMMlrHUiHAniqliiIII-KI99*-iuia:aMCRH2川崎重工新干線E2-1000青島四方機車公司CRH3西門子ICE3Velaro唐山軌道客車公司CRH5阿爾斯通Pendolino長春軌道客車公司買來這些車和技術后,中國南車的青島四方公司和合資公司青島四方龐巴迪(BST)、中國北車的唐山公司和長春公司,分別生產了不同

3、型號的高速列車。在生產制造過程中,中國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創新,提高了自己的技術水平,比如改進了推進系統以提高速度。在新生產的列車中,中國越來越多的加入了自主的元素。中國的新一代高鐵編號改做CRH380,原本分為ABCD四個型號,分別由上述四家中國公司生產,其中四方仍然依托川崎重工的“疾風”號;BST則依托龐巴迪新一代ZEFIRO;唐山和長春則依然依托西門子的ICE。對于新一代列車,按中國南車高級工程師梁建英的說法:我們對原技術進行了改善、優化和自我創新,最終完成了一個嶄新的設計。詳細“世界第一”的由來在去年12月武廣高鐵開通后,CRH3和CRH2C跑出了350公里/小時的運營速度,號稱世界

4、之最;在今年滬杭高鐵建成后,CRH380A跑出了416.6公里/小時的測試速度,據說也是世界第一。但是這里需要注意,這并不像有些人所說的,中國高鐵速度遠遠領先國外。因為首先,車型本就是同源同種,差距不可能太大;其次,新干線的運營速度最快的也有340公里/小時,差距不是很大;最后,即便國外某些運營速度只有200多公里/小時的落后線路,也不是說就跑不到300多公里/小時,比如在日本只跑200多公里/小時的車,就曾在京津高鐵跑過300多公里/小時,之所以在日本沒跑這么快是因為日本人不允許噪音太大。至于測試速度,日本的新干線曾達到494公里/每小時。詳細“高鐵抄襲”爭議是雞同鴨講定義不同,各說各話國內

5、對中國高鐵的描述,用了“國產”、“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自主研發”這樣的字眼,也正是這些用詞引起了爭議。其實我們的意思是:由中國公司在中國生產的,當然是國產;技術方面,要么是我們自己的創新,要么是買下了別人的技術(買下了我們就是有產權的),所以當然也就擁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研發方面,是我們利用這些技術研究設計出來的,所以說是自主研發。但是日本人看到這些描述,他覺得,你用了我們這么多技術,站在我們的肩膀上造車,造的樣子也差不多,怎能說是你們自己的東西。把我們的東西說成你們的,不是抄襲嗎。然后我們就反駁說,我們沒有盜用你們的任何東西,怎么能說是抄襲呢。可見雙方說的根本不是一碼事,有點各說各話,

6、雞同鴨講。這件事也怪有些中國人不知道詳情,就亂吹,什么“日本用了40多年,我們只用了4、5年”之類的說法,有點太過了。你站得再高,也是踩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啊。詳細真正的專利開發者在悶聲發財如果把抄襲定義為“盜用”的話,中國高鐵確實沒有抄襲。如果真抄的話,那些被抄的人也不會不吭聲啊,可你看什么川崎重工、西門子,哪個出來說話了?人家都在悶聲發財。從第一筆技術轉讓費開始,我們就要不斷的引進技術,不斷的大筆支付(當然對我們來說也是很劃算的,這是雙贏),按照川崎重工高管的說法,在拿到首筆錢之后,公司每簽署一項協議,都獲得“數百萬美元”的酬金。直到我們“自主研發、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國產”的CRH380A

7、,盡管采購合同是鐵道部和中國南車、中國北車簽署,但是南車和北車也依舊要給國外的合作伙伴支付相應的費用。鐵道部在京滬高鐵采購中,在09年3月與北車簽了392億的訂單,西門子可以分得7.5億歐元;在09年9月和南車四方公司簽了450億的訂單,簽署后川崎重工股價立漲4.3%。詳細全球化時代界限模糊的“你的”、“我的”在全球化時代,類似“國產”這樣的詞匯是很難界定,因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還有一條鼓舞國人的新聞,說中國高鐵正在全球四處競標,我們不但引進來,而且很快可以走出去,憑借我們的成本優勢,似乎其它廠家根本沒有和我們競爭的資格。比如云南和越南、緬甸之間的高鐵,據日本企業估算,他們的報價是中國企

8、業的兩倍。但是不要忘了,這是全球化時代,中國企業出口高鐵,未必西門子們就不能分一杯羹,只要協議有規定,你出口一臺,就要給我一筆技術使用費,這樣相當于國際巨頭們不必再親自制造列車,反正他們人工等成本也高,讓中國造就行了,他們只需要收取技術使用費,大家各取所需,各發揮優勢,何樂而不為?詳細怎么看“中國抄襲論”中國是“引進”的受益者全球化時代,中國“引進”了不少國外的技術或創新。有的是直接侵犯別人知識產權的抄襲;有的雖然是別人的東西,但我們可以合法使用,比如過了專利保護期的技術、無法形成專利的制度創新、以及在法律上還沒有清晰界定的商業模式(比如網絡團購,是美國人發明的,在我們贊嘆老美想象力的同時,可

9、以把人家的想象力直接拿來用,而這種商業模式的借鑒可不可以,在法律上還沒有明確說法)。還有的就像高鐵這樣,花了大價錢才能引進技術,但這是互利互惠,而且說不定哪天我們可以完全擺脫國外公司,建立自己的一套體系。我們可以學別人,別人卻學不了我們發達國家那套制度的優勢就是激勵創新,我們的優勢就是加工(低人力成本等),我們通過“引進”,把他們的優勢慢慢都學過來了;他們卻學不了我們的的低人力成本這些“優勢”。所以中國現在越來越強,發達國家卻比較郁悶,不但很多他們的智慧結晶白白給你用了,而且即便是高價賣給你的,像高鐵這種,他們也不是很舒坦。因為賣給你吧,怕你哪天學會反倒把它擠死;不賣吧,還有競爭,怕別的國家也會賣。所以別人難免有酸溜溜的滋味所以“中國經濟實力增強、技術水平提高使得域外某些國家和勢力不舒服”是真的,但是這是可以理解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薩繆爾森2004年寫過一篇有名的論文,就是說兩個國家,如果各有優勢,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