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輪復習_力課件_第1頁
【第二輪復習_力課件_第2頁
【第二輪復習_力課件_第3頁
【第二輪復習_力課件_第4頁
【第二輪復習_力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十一講機械運動、力第二十二講三種常見的力第二十三講運動和力第二十四講質量與密度第二十五講壓強第二十六講大氣壓強與流體壓強第二十七講浮力第二十八講簡單機械第二十九講功和機械能第三十講力學綜合第五板塊力學新課標第二十一講機械運動、力第二十一講 考點梳理考點梳理新課標考點59 機械運動定義:把物體_叫做機械運動。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一切物體都是運動的。參照物:研究物體運動時被選作_的物體。選?。簠⒄瘴镆坏┍贿x定,我們就假定該物體是_的。參照物的選擇可以是_的,但不能將研究的_作為參照物。為了研究問題的方便,物理學中一般選擇_作為參照物。位置的變化 標準 靜止任意對象本身 地面或地面上靜止不

2、動的物體 第二十一講 考點梳理新課標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運動是_的,靜止是_的;同一個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以及它的運動情況如何,取決于所選的_,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絕對相對參照物第二十一講 針對訓練針對訓練新課標12011懷化 地球除了繞太陽公轉外,還繞地軸自轉,但地球上的人看到太陽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這是因為研究太陽運動時,所選的參照物是 ()A太陽 B月亮C地球 D三者均可C第二十一講 針對訓練新課標22011婁底 中國是掌握空中加油技術的少數國家之一,如圖K211所示是我國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戰斗機“殲1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以空中加油機為參照物,戰斗機“殲10”是_(選填“運

3、動”或“靜止”)的。靜止第二十一講 考點梳理考點梳理新課標考點60 運動的快慢1速度比較方法:相同時間比較_;相同路程比較_。物理意義:描述物體運動_的物理量。定義:速度等于物體_內通過的_,符號是_。公式:_。單位:主單位是_,符號是_或_。1 m/s_km/h。路程時間快慢單位時間路程 米每秒m/sms13.6新課標2勻速直線運動定義:物體沿著_快慢_的運動。即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通過的路程和運動時間成_。圖像:直線不變正比第二十一講 考點梳理新課標3平均速度第二十一講 考點梳理第二十一講 針對訓練針對訓練新課標12011龍巖 圖K213甲是某物體運動的vt圖像,則圖乙中能表示出該物體運動

4、的st圖像的是 ()C 第二十一講 針對訓練新課標解析 分析圖像可知,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其路程與時間成正比,因此該物體運動的st圖像是正比例函數圖像,即一條過原點的直線,選C。第二十一講 針對訓練新課標22011莆田 喜羊羊發現后方100 m處的灰太狼正以15 m/s的速度向自己猛撲過來,此時喜羊羊與前方的羊村相距200 m。問:喜羊羊至少要用多大的速度才能安全跑進羊村?10 m/s第二十一講 考點梳理考點梳理新課標考點61長度、時間的測量及誤差1長度的測量單位:主單位是_,符號是_。輔助單位km、dm、cm、mm、m、nm。米m 第二十一講 考點梳理新課標測量工具刻度尺的使用:一看:刻

5、度尺的_ 和_;二選:根據被測物體的長度和測量要求,選擇量程和分度值合適的刻度尺;三放:要將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貼在所測長度上,與被測長度_;四讀:讀數時視線與尺面_,并且要估讀到_;五記:記錄結果要有_值、_值和_。量程 分度值平行垂直分度值的下一位準確估計單位第二十一講 考點梳理新課標2時間的測量單位:主單位是_,符號是_,1 h_min,1 min_ s。測量工具:停表或秒表。了解:人呼吸2030次/min;正常人脈搏跳動70次/min。秒s6060第二十一講 考點梳理新課標3誤差定義:_之間的差異。減小方法:_、選用_、改進_。與錯誤區別:誤差是_的,只能盡量_;而錯誤是測量方法不當造成

6、的,是完全可以_。測量值與真實值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精密的測量工具測量方法不可避免減小避免的第二十一講 針對訓練針對訓練新課標1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圖K214測一枚紐扣的直徑,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mm,紐扣的直徑是_ cm。11.10(1.051.12均可) 第二十一講 針對訓練新課標圖K2152如圖K215所示,停表的讀數為_。3 min 4.4 s 第二十一講 針對訓練新課標3下列關于誤差與錯誤的說法,正確的是 ()A讀數時多估讀幾位數字,可以減小誤差B誤差和錯誤一樣都是可以避免的C測量時誤差不可避免D只要測量時認真仔細,工具精密,不會產生誤差C 解析 誤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盡量減小,而錯誤

7、是測量方法不當造成的,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故正確選項是C。第二十一講 考點梳理考點梳理新課標考點62力與力的示意圖1正確理解力(1)定義:力是_的作用。力不能脫離物體而存在,力的作用是_的,力總是_出現的。力的符號是_。(2)單位:力的單位是_。物體對物體相互成對F 牛頓(N) 第二十一講 考點梳理新課標(3)作用效果:一是力可以改變物體的_,二是力可以使物體發生_,并且這些效果都要受到力的_、_和_三個要素的影響。(4)合力的計算:同向共線求合力F合力F大F小,反向共線求合力F合力F大F小,共線合力范圍為F大F小F合力F大F小。運動狀態形變大小方向作用點 第二十一講 考點梳理新課標2力的示意圖

8、(1)力的三要素在力的示意圖中的體現: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_;箭頭表示力的_;線段的長短代表力的_,在同一圖中,線段越長,代表力越_;在箭頭的旁邊標注力的大小。(2)力的示意圖的畫法:一定物確定受力物體,一般用長方形表示;二找點找出力的作用點,一般是物體的幾何中心;三畫線過力的作用點沿力的方向畫出一段線段;四標箭在線段的終點標出箭頭代表力的方向。 作用點方向大小大第二十一講 針對訓練針對訓練新課標12010河南 下列過程中,有一個力的作用效果與其他三個不同類,它是 ()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B進站的火車受阻力緩緩停下C蘋果受重力豎直下落D用力把鉛球推出解析 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體發生形變,或

9、是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B、C、D三個選項中物體的運動狀態均發生了改變,故選A。A 第二十一講 針對訓練新課標22011年6月4日李娜成為亞洲人在“法網”比賽中的第一個冠軍。李娜雙手反拍擊球時,球拍和球兩者均會發生形變,這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_的;球拍擊球的結果是使球的運動方向和速度大小發生改變,這說明力可以使物體的_發生改變。相互運動狀態第二十一講 針對訓練新課標32011赤峰 如圖K216所示,小明沿水平方向用200 N的力推一輛車勻速向左運動。用力的示意圖表示車受到的阻力。圖K216200 N新課標第二十二講三種常見的力第二十二講 考點梳理考點梳理新課標考點63彈力1彈力形變類型:彈性形變

10、、塑性形變。定義:發生_的物體要_而對跟它_的物體產生的力叫做彈力;通常所說的壓力、拉力、支持力都屬于彈力。測量工具:彈簧測力計。接觸 彈性形變恢復原狀第二十二講 考點梳理新課標2彈簧測力計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伸長的_與所受到的拉力成_。示數: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等于掛鉤(彈簧自由端)所受到的拉力的大小,如果用來稱量物重,示數等于物體的重力。使用:a.觀察它的_,所測力不能超過彈簧測力計的最大測量值;b.認清最小刻度,便于精確讀數;c.觀察指針是否指在_,如果沒有,則需要_;d.使用前來回輕輕拉彈簧測力計的掛鉤,看看指針能否復位;e.測量時必須使拉力方向與軸線方向保持_;f.讀數時,視線要與刻

11、度盤_。零刻度線 長度正比量程垂直 調零一致第二十二講 針對訓練針對訓練新課標1下列關于彈簧測力計使用的注意事項,說法錯誤的是 ()A被測量的力的大小不允許超過彈簧測力計的量程B彈簧測力計只能豎直使用C測量時指針不要與外殼接觸D讀數時,視線要與刻度盤垂直解析 在使用彈簧測力計時,只要拉力方向與彈簧的軸線方向一致,就可以測量任意方向的力,故B錯誤。B 第二十二講 針對訓練新課標22011湛江 某同學在探究彈簧的特點時,得出了彈簧的長度與彈簧受到的拉力的關系如圖K221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這根彈簧的原長是_cm。(2)彈簧在受到6 N的拉力時,彈簧伸長了_cm,此時彈簧發生了_形變。 (3

12、)分析圖像及有關數據,你可得出的結論是_,用此彈簧制作的彈簧測力計的測量范圍是_。彈性2306 N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量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第二十二講 考點梳理考點梳理新課標考點64重力 萬有引力:宇宙間任何兩個物體,大到天體,小到灰塵,都存在_的力,這就是萬有引力。 重力定義:由于_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符號_表示;施力物體:_;受力物體:地球上的物體。(地球上的一切物體都受到重力作用,因此在進行受力分析時,首先要考慮重力) 大小:物體所受的重力與它的質量成_;寫成公式:_。其中g_,物理含義:_。正比 互相吸引地球的吸引G地球Gmg9.8 N/kg質量為1 kg的物體受到的重力為9

13、.8 N第二十二講 考點梳理新課標方向:_,利用這一特點可以制成_和_,用來檢查墻砌得是否豎直、墻壁上的畫是否掛正、工作臺面是否水平等。作用點:重力在物體上的等效作用點叫做_。質地均勻、外形規則的物體的重心在它的_上;物體的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支撐面越大,重心越低,就越不容易翻倒;對于質地不均勻、外形不規則的物體,根據物體的平衡條件,其重心可利用“懸掛法”或“支撐法”來確定。幾何中心豎直向下重垂線水平儀重心第二十二講 針對訓練針對訓練新課標2010河池 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系”的實驗中,按照圖K222甲所示,把鉤碼逐個掛在彈簧測力計上,分別測出它們受到的重力,并記錄在下面的表格中。

14、第二十二講 針對訓練新課標(1)把表格中的空格填寫完整;(2)圖甲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_N;400 2 (3)根據表格中的實驗數據,在圖乙中畫出重力與質量的關系圖像;(4)由此可知物體所受的重力跟質量成_。第二十二講 針對訓練新課標正比 第二十二講 考點梳理考點梳理新課標考點65摩擦力1認識摩擦力 定義:兩個_的物體,當它們做_時,在接觸面上產生的_的力;符號是_。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_,比如人在行走時,腳相對于地面向后運動,故地面對人的摩擦力是向_的。前相互接觸相對運動阻礙相對運動f相反第二十二講 考點梳理新課標2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探究方法:_。實驗裝置:(如圖K223

15、所示)圖K223控制變量法 第二十二講 考點梳理新課標 探究過程:實驗中要用彈簧測力計_拉動木塊,目的是使彈簧測力計對木塊的拉力與木塊受到的摩擦力_(即利用“二力平衡”知識)。 得出結論: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_和_有關;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_,摩擦力_;壓力一定時,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瑒幽Σ亮Φ拇笮∨c接觸面積大小、運動速度大小等_(選填“有”或“無”)關。 壓力 水平勻速相等無越大越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第二十二講 考點梳理新課標實驗改進:實驗中不易做到勻速拉動木塊,建議如下操作:將彈簧測力計掛鉤處與木塊相連,拉環處固定,拉動長木板進行實驗。(如圖K224所示)第二十二講 考點梳理新課標3摩

16、擦類型第二十二講 考點梳理新課標4.增大、減小摩擦的方法光滑壓力粗糙壓力第二十二講 針對訓練針對訓練新課標12011南京 如圖K225所示是“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圖K225第二十二講 針對訓練新課標(1)實驗中為了測量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應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_拉動木塊;實驗數據如下:(2)分析_(選填序號)兩次實驗數據可以得出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3)在第一次實驗中如果用0.5 N的力水平拉動木塊,則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為_N。0.4勻速1、3新課標第二十二講 針對訓練22011包頭 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中,選用的器材有:正方體木塊

17、、讀數準確的彈簧測力計、粗糙程度均勻的長木板等。新課標 (1)采用如圖K226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摩擦力時,發現彈簧測力計示數不穩定,很難讀數,其原因是_。 (2)為解決上述問題,小娟對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用如圖乙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解決了上述問題,這是因為_。第二十二講 針對訓練無論長木板怎樣運動,木塊都處于靜止狀態,便于讀數很難保持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新課標第二十二講 針對訓練32011蘭州 在水平面上有一質量為1 kg的長方體,用4 N的水平拉力向右拉,長方體靜止不動,此時它所受的摩擦力為_N;拉力增大至6 N時長方體做勻速直線運動;若拉力增大至8 N時長方體所受的摩擦力

18、為_N。46新課標第二十二講 針對訓練42011婁底 下列四個實例中,目的是為了增大摩擦力的是 ()A給車軸加潤滑油B旱冰鞋上裝了輪子C氣墊船的船底跟水面間有一層空氣墊D汽車打滑時,常在輪胎下墊碎石或稻草D新課標第二十二講 實驗小變式1當將兩個彈簧測力計互相勾在一起分別向兩邊拉時,彈簧測力計A對B的力和B對A的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它們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線上;當兩隊同學拔河時,輸贏兩方所受的拉力其實是相等的,輸的一方主要是因為他們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較小。實驗小變式新課標第二十二講 實驗小變式2當用彈簧測力計拉著木塊在水平面上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有關時,彈簧測力計拉著木塊應做

19、勻速直線運動,此彈簧測力計示數就是木塊所受的滑動摩擦力大小,這利用的是二力平衡的原理;該實驗中我們所用的探究方法是控制變量法,本實驗除了可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積大小、壓力大小、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外,還可以探究滑動摩擦力與運動速度的關系。新課標3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中,我們采用了甲圖的方式進行實驗,要求彈簧測力計必須拉動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如果采用乙圖的方式進行實驗,既便于操作,又便于讀數,因為這時彈簧測力計靜止不動,水平拉動長木板,不再要求一定勻速。4探究重力的方向時,將椅子傾斜后將發現重垂線的方向不變。如果在椅子上放一個盛水的容器,將發現將椅子傾斜后,水面不變,

20、即重垂線的方向與這個方向垂直。第二十二講 實驗小變式新課標第二十三講運動和力第二十三講 考點梳理考點梳理新課標考點66牛頓第一定律1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探究方法:控制變量法、轉換法。 具體操作:實驗中要控制小車從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使小車到達水平面時的_。通過觀察小車在水平面上的_來顯示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得出結論:平面越光滑,小車運動的距離越_。 進行推理:如果運動物體不受力,它將_。初始速度相同運動距離長做勻速直線運動第二十三講 考點梳理新課標2牛頓第一定律 內容:_。 說明:牛頓第一定律是通過分析事實、概括推理得出來的,不是實驗定律;牛頓第一定律說明運動不需要靠力來維持,力是改

21、變物體_的原因;物體不受力時,原來靜止的物體將永遠保持_,原來運動的物體將永遠做_。運動狀態靜止勻速直線運動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第二十三講 針對訓練針對訓練新課標2011義烏 利用身邊的物品可以進行許多科學實驗。小明用飲料罐代替小車,把文件夾當成斜面,探究粗糙程度不同的接觸面對物體運動的影響。關于本實驗,下列分析中錯誤的是 ()A飲料罐從相同高度滾下,是為了保證它剛滾到水平面時具有相同的速度B飲料罐會停下來是因為它和接觸面之間有摩擦C飲料罐在水平面上滾動時,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D該實驗可以直接得出牛頓第一定律D第二十三講 考點梳理考點梳理新課

22、標考點67慣性定義:物體保持_的性質。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決定因素:慣性只與物體的_有關,與物體是否受力、是否運動、運動快慢、是否失重均無關。理解:慣性不是力,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單獨一個物體不會產生力,但它卻具有慣性。利用:生活中如拍打衣服灰塵,體育比賽中的各種投擲項目、跳遠等;危害:比如大多數的交通事故、絆倒等。運動狀態不變質量第二十三講 針對訓練針對訓練新課標12011自貢 下列關于慣性的說法正確的是()A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B物體靜止時才有慣性 C物體只有受力作用時才具有慣性D物體只有運動時才具有慣性 解析 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無論物體處于運動還是靜止狀態,都有慣性,故正確選項為

23、A。A 第二十三講 針對訓練新課標2. 2011武漢 下列現象中,利用慣性的是()A用力壓吸盤使它貼在光滑的墻面上B用力捏自行車的車閘使它停下C用力向下砸錘柄使錘頭套緊D用力拉弓使弓彎曲C第二十三講 考點梳理考點梳理新課標考點68運動與受力的關系1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不同物體相等相反同一直線同一物體第二十三講 考點梳理新課標2運動與受力的關系第二十三講 針對訓練針對訓練新課標2011聊城 關于力和運動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B物體只要運動就需要力的作用C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D物體受到力的作用,運動狀態一定改變解析 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24、,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所以正確選項為C。C 第二十三講 實驗小變式新課標某同學想在地面用向上跳起的辦法來免費周游世界,可他這種想法是無法實現的,因為靜止在地球表面的人或其他物體都與地球保持相對靜止,以其他星球為參照物可知,它們與地球保持著相同的運動速度,人在向上跳起的過程中,地球在運動的同時,空中的人在水平方向也保持了與地球相同的速度,所以人還會落到起跳點,這與在勻速直線運動的火車上豎直向上跳起后,還會落到原起跳點是一個道理。實驗小變式新課標第二十四講質量與密度第二十四講 考點梳理考點梳理新課標考點69質量及其測量1理解“質量”定義:物體所含_叫做質量。用字母_表示。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

25、種_,不隨物體的_、狀態、_、溫度的改變而改變。單位:主單位是_,符號是_。換算:1 kg_g,1 mg_kg,1 t_kg。千克 物質的多少m屬性形狀位置103kg103106第二十四講 考點梳理新課標2質量的測量天平學生用天平最大稱量是_,標尺上分度值是_。巧記使用規律:天平放水平,游碼撥到零;左傾右調指針指正中;左盤物、右盤碼,移動游碼至平衡;砝碼、游碼加起來,與物質量恰相等。200 g0.2 g第二十四講 考點梳理新課標使用天平常見問題:物、碼放反問題:如果物體和砝碼放錯了位置(即左碼右物),則物體質量砝碼質量游碼示數。問題砝碼:砝碼磨損,它的質量將偏_,用它進行稱量,則物體質量測量結

26、果會_;砝碼生銹,它的質量將偏_,用它進行稱量,則物體質量測量結果會_。質量的特殊稱量法:取樣法、質量差法、累積法。偏小小偏大大第二十四講 針對訓練針對訓練新課標12011福州 一塊鐵塊質量會發生變化的情況是 () A將它熔化成鐵水 B磨掉鐵塊一個角C把它軋成薄鐵片 D從地球運到月球解析 質量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不隨物體的狀態、形狀、位置的改變而改變,故選B。B 第二十四講 針對訓練新課標2某同學調節托盤天平平衡時,發現指針停在分度盤的右側,要使天平平衡,應將橫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選填“左”或“右”)移動;當他用天平測物體質量時,發現指針偏向分度盤的右側,這時應該_(選填“增加”或“減少”)砝

27、碼;天平平衡時,砝碼、游碼如圖K241所示,則被測物體的質量為_g。 83.2 左減少第二十四講 考點梳理考點梳理新課標考點70密度1探究: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實驗設計:選用實心且質地均勻的同種和不同種物質,多次測出質量和體積的對應值,使實驗結論更具有普遍性。實驗結論: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成_;不同物質,質量與體積比值一般_。不同 正比第二十四講 考點梳理新課標公式:_。單位:主單位是_,符號是_。1 g/cm3_ kg/m3。水的密度:水_;物理意義是_。2理解“密度” 定義:_某種物質的_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用符號_表示,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不同物質,密度一般_。單位體積質量不同千克

28、每立方米1.0103kg/m31031 m3水的質量為1.0103 kgkg/m3第二十四講 針對訓練針對訓練新課標(多選)如圖K242所示是a、b、c三種物質的mV實驗圖像,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成正比B同種物質密度與質量成正比,與體積成反比C圖中三種物質的密度關系是:D同種物質的密度與質量、體積無關ACD 第二十四講 針對訓練新課標解析 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而密度則與質量、體積無關,故A、D正確,B錯誤;由圖像可知,體積相同的三種物質,a質量最大,則a的密度最大,c的質量最小,故c的密度最小,C正確。第二十四講 考點梳理考點梳理新課標考點71密度的相關計算1典型

29、密度計算密度計算問題關鍵在于尋找不變量:質量不變,如水結冰、冰化水問題;體積不變,如瓶子問題;密度不變:如樣品問題。2空心問題空心的判斷有三種方法:(1)比較密度,(2)比較體積,(3)比較質量;若還要求計算空心部分體積,則選擇“比較體積”法更為快捷簡單。第二十四講 考點梳理新課標3混合類問題混合類問題包括合金物質問題、黃河水的含沙量問題、配制鹽水問題等。解決此類問題的要點是:總質量等于各物質質量之和,即m總m1m2;總體積與各物質體積之和的關系,即 。根據上述關系,列出方程即可解決。第二十四講 針對訓練針對訓練新課標1有一種精品五糧液,它的包裝盒上標明容量500 mL(酒0.9103 kg/

30、m3),則它所裝酒的質量為_kg,將酒倒出一半以后,剩余酒的密度為_kg/m3;如果用此瓶裝滿水,則總質量比裝滿酒時多_ kg。0.050.450.9103第二十四講 針對訓練新課標22011廈門 a、b是由同種材料制成的金屬球,a的質量為81 g,體積為30 cm3,b的質量為50 g,體積為25 cm3。如果其中有一個是實心的,那么這個實心球是_,它的密度是_ g/cm3。a2.7第二十四講 考點梳理考點梳理新課標考點72密度的測量1天平、量筒測密度(1)測蠟塊密度用調好的天平測出蠟塊的_,記作m;向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記下_V1;將蠟塊放入量筒中,用細鐵絲將其壓入水中,使其_,記下體積V

31、2;表達式:_。評估:實驗中,如果先測蠟塊體積,使得蠟塊表面有液體殘留,會造成所測質量偏_,所測密度偏_,誤差較大。完全浸沒 質量體積大大第二十四講 考點梳理新課標(2)測鹽水密度用調好的天平測出鹽水和燒杯的_,記作m1;向量筒中倒入適量鹽水,記下_V;用天平稱出剩余鹽水和燒杯的質量,記作m2;表達式:鹽水_。評估:實驗中,若先稱出空燒杯的質量,再稱鹽水和燒杯總質量,然后將鹽水全部倒入量筒,由于燒杯內鹽水有殘留,使得所測體積偏_,所測密度偏_,誤差較大??傎|量體積小大 第二十四講 考點梳理新課標2量筒損壞測密度 第二十四講 考點梳理新課標第二十四講 考點梳理新課標第二十四講 針對訓練針對訓練新

32、課標2011聊城 在“測量鹽水密度”的實驗中:(1)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碼置于標尺的_,調節平衡螺母,使橫梁平衡。(2)在燒杯中倒入鹽水,稱出它們的總質量為95 g。(3)將燒杯中一部分鹽水倒入量筒中(如圖甲所示),則量筒內鹽水的體積為_cm3。在稱量燒杯和剩余鹽水的總質量時,發現加、減砝碼總不能使天平平衡,這時應移動_使天平平衡。零刻度線處20游碼第二十四講 針對訓練新課標(4)若天平再次平衡時所用的砝碼和游碼位置如圖乙所示,則倒入量筒內的鹽水的質量為_g。通過計算可知鹽水的密度為_kg/m3。211.05103第二十四講 實驗小變式1用天平稱同一塊橡皮泥的質量,即使這塊橡皮泥的形狀改變

33、時,其質量仍是不變的,一塊冰熔化成水后,它的質量也是不變的,地球上的物體被宇航員帶到太空后,質量也不會變化,這些都說明質量是物體的屬性,它與物體的形狀、狀態以及地理位置無關。2我們在收集大量的1 cm2的小物品時發現,體積都是1 cm2物品,不同的物質它們的質量一般是不同的,相同物質它們的質量都是相同的,這實際上反映的是物質的密度,它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同種物質的密度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密度一般不同。實驗小變式新課標第二十五講壓強第二十五講 考點梳理考點梳理新課標考點73固體壓強1壓力定義:由于物體間發生_而_作用在接觸面上的力。說明:壓力不是重力,當物體靜止在水平地面上時,壓力大小_物體受到的重

34、力。等于擠壓垂直第二十五講 考點梳理新課標2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什么因素有關探究方法:_、轉換法。實驗設計:實驗中通過觀察被壓物體的_來顯示壓力的作用效果。得出結論:壓力的作用效果與_大小和_大小有關;_一定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_;_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_??刂谱兞糠ㄐ巫兂潭仁芰γ娣e壓力受力面積壓力明顯明顯第二十五講 考點梳理新課標3壓強物理意義:壓強是描述_的物理量。定義:物體_上受到的_,符號是_。定義式:_。單位:主單位是_,符號是_。1 Pa_ N/m2,1 MPa106 Pa,1 kPa103 Pa。改變壓強:a增大方法:增大_或減小_。b減小方法:減小

35、_或增大_。壓力的作用效果單位面積壓力帕斯卡Pa1壓力受力面積壓力受力面積第二十五講 針對訓練針對訓練新課標1在“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實驗中,將同一個砝碼、同一張小桌分別正、倒放在同一個裝沙子的玻璃槽中(如圖K251所示)。實驗中壓力的作用效果通過_表現出來。這個實驗控制的變量是_,探究的是_對壓力作用效果的影響。沙子凹陷的深度 壓力的大小受力面積第二十五講 針對訓練新課標22011漳州 高速鐵路的軌道不是鋪設在普通的枕木上,而是鋪設在更寬的混凝土枕木上?;炷琳砟咀鰧挼哪康氖菫榱嗽龃骭,減小_。受力面積壓強第二十五講 考點梳理考點梳理新課標考點74液體壓強1液體壓強的特點產生原因:液

36、體受_作用且具有_。特點:液體對容器的_和_都有壓強,且壓強隨_的增加而_。重力流動性底壁側壁深度增大第二十五講 考點梳理新課標2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 實驗操作:(如圖K252所示)圖K252第二十五講 考點梳理新課標儀器名稱:微小壓強計。實驗原理:通過U形管中液面來顯示薄膜受到的壓強大小。得出結論:液體內部向_都有壓強;在同一深度,各個方向壓強_;深度增加,液體的壓強隨之_;液體壓強還與_有關,在深度相同時,_越大,壓強_。計算公式:_。高度差各個方向相等增大液體密度液體密度越大第二十五講 考點梳理新課標3連通器原理:連通器里的_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總是_的。應用:茶壺、鍋爐

37、水位計、過路涵洞、三峽船閘、乳牛自動喂水機。同一種相同 第二十五講 針對訓練針對訓練新課標2010哈爾濱 在實驗探究活動中,某同學將微小壓強計的探頭先后放入兩種不同液體中,根據圖K253提供的信息能夠探究的是 ()圖K253A液體內部的壓強跟液體密度的關系B液體內部的壓強跟深度的關系C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大小是否相等D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是否都有壓強A第二十五講 考點梳理考點梳理新課標考點75壓強公式的靈活運用第二十五講 針對訓練針對訓練新課標 12011泰州 某中學生質量為50 kg,每只腳與水平地面的接觸面積為200 cm2。雙腳站立時,他對水平地面的壓力是_N(g10 N/kg)

38、,壓強是_Pa。5001.25104第二十五講 針對訓練新課標2在一個重2 N、底面積為0.01 m2的容器里裝8 N的水,容器中水的深度為0.05 m。把它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圖K254所示(g9.8 N/kg)。求:(1)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和壓力;(2)容器對桌面的壓力和壓強。(1)490 Pa4.9 N(2)10 N1000 Pa第二十五講 針對訓練新課標第二十五講 考點梳理考點梳理新課標考點76壓力、壓強的大小比較1利用圖像比較大小常見壓強圖像有兩種,一是固體壓強 pS圖像,二是液體壓強 ph圖像,解題時取圖像上相同的量對應另一量的不同點進行比較即可。第二十五講 考點梳理新課標2分析物體

39、切割后壓強的變化該類問題,一般液體密度不變,只需分析液體深度如何變化,就可得出容器底所受壓強的變化情況。3分析容器浸物或傾斜后壓強的變化第二十五講 考點梳理新課標4不同形狀容器底所受壓力、壓強以及對支持面壓力、壓強的比較 第二十五講 針對訓練針對訓練新課標1如圖K255所示的薄壁平底茶杯,將它空著正放在水平桌面上,對桌面的壓力和壓強分別是F1、p1;把它倒扣在同一桌面上,對桌面的壓力和壓強分別是F2、p2,則 ()D 第二十五講 針對訓練新課標解析 杯子倒立后,對桌面的壓力不變,仍等于杯子的重力;因倒立后只有邊緣與桌面接觸,所以受力面積減小,壓強增大。第二十五講 針對訓練新課標2一密封的圓臺容

40、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內盛一定量的水,如圖K256所示,若把它倒置,則水對容器底的作用力的情況是 ()A壓強增大,壓力減小B壓強減小,壓力增大C壓強增大,壓力增大D壓強減小,壓力減小A第二十五講 針對訓練新課標第二十五講 針對訓練新課標在“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中,比較實驗的甲、乙兩圖可得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有關;比較乙、丙兩圖可得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大小有關。在此探究過程中,用到的探究方法是控制變量法。第二十五講 實驗小變式新課標實驗小變式新課標第二十六講大氣壓強與流體壓強第二十六講 考點梳理考點梳理新課標考點77大氣壓強定義:大氣對浸在它里面的物體的壓強叫大氣壓強,簡

41、稱大氣壓,一般用p0表示。產生原因:空氣受_作用且具有_。特點:空氣內部向_都有壓強,在擠壓程度相同的地方,空氣向各個方向的壓強_;大氣壓與地點、天氣、季節變化有關。存在:_實驗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重力流動性各個方向相等馬德堡半球第二十六講 考點梳理新課標測量:_實驗準確測出了大氣壓的數值,一個標準大氣壓相當于 _ mm(合0.76 m)高的水銀柱產生的壓強,約為_。測量工具:水銀氣壓計、金屬盒氣壓計。變化特點:離地面越高,大氣壓強越_。在海拔3 km以內,大約每升高1 km,大氣壓強減小_(即大約每升高10 m,大氣壓強減小_)。生活應用:吸飲料、吸墨水、呼吸、活塞式抽水機和離心式水泵。托

42、里拆利7601.013105 Pa小 104 Pa100 Pa第二十六講 針對訓練針對訓練新課標1關于大氣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在不同地點大氣壓的值有可能是不同的B大氣壓等于76 cm水銀柱產生的壓強C離地面越高,大氣壓數值越大D同一地方大氣壓的數值不會發生變化A 第二十六講 針對訓練新課標2下列實例中,利用大氣壓工作的是()A熱氣球升空B高壓鍋煮飯C用嘴吹脹氣球 D抽水機抽水 D 第二十六講 針對訓練新課標32010天津 用托里拆利實驗測定大氣壓的數值(玻璃管內水銀面上方是真空),下列過程會導致測量數值發生變化的是 ()A將實驗從山下移到山上B使玻璃管稍下降一點C使玻璃管稍傾斜一點D換用

43、稍粗點的玻璃管A 第二十六講 針對訓練新課標42011肇慶 若大氣壓強值為1.0105 Pa,一只手掌的面積為0.01 m2,則此手掌承受的大氣壓力是_N。在海拔2 km以內,每升高10 m,大氣壓約減少111 Pa,若某處氣壓計示數是91120 Pa,則該處海拔是_ m,該處水的沸點_100 (選填“”、“”或“”)。103800 第二十六講 考點梳理考點梳理新課標考點78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定義:能夠流動的物體叫流體,如液體、氣體。壓強特點:流體在流速大的地方壓強_,流速小的地方壓強_。飛機的形狀為上_下_,上、下表面存在_,產生_的升力。生活應用:站臺安全線、噴霧器等。小大凸平壓強差向上

44、第二十六講 針對訓練針對訓練新課標12011雞西 楊老師經常引導學生利用身邊的生活用品做實驗,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學習物理知識,揭示物理規律。下面的實驗,不能揭示流體壓強與流速關系的是 ()圖K261 B 第二十六講 針對訓練新課標2如圖K262所示,用手握著兩張紙,讓紙自由下垂。在兩張紙的中間向下吹氣,這兩張紙會向_(選填“中間”或“兩邊”)運動,這個現象說明,氣體流動時,流速_的地方壓強越小。中間 越大第二十六講 針對訓練新課標32011肇慶 如圖K263所示,用電吹風吹機翼模型,機翼模型上升。圖中A、B、C三點,氣體流速最快的是_,氣體壓強最大的是_。若增大風力,機翼模型獲得的升力將_(選

45、填“增大”、“減小”或“不變”)。圖K263 BA 增大第二十六講 實驗小變式新課標實驗小變式新課標第二十七講浮力第二十七講 考點梳理考點梳理新課標考點79浮力的探究與計算方法1探究一:浮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定義:浸在_中的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對它_的力,叫做浮力。 產生原因:液體壓強隨_的增加而_。 浮力與深度的關系:物體沒有完全浸沒前,浮力的大小隨著深度的增加而_;當物體完全浸沒后,浮力的大小與深度_。 歸納總結: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只與_和_有關;與物體的質量、物體的形狀、物體的密度等因素均無關。液體或氣體豎直向上托深度增大變大 無關排開的液體體積 液體密度第二十七講 考點梳理

46、新課標2探究二: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實驗裝置:(如圖K271所示)圖K271第二十七講 考點梳理新課標裝置說明:溢水杯中的水應當裝滿。實驗中所測物理量有:物體的_、物體完全浸沒后測力計的_、小桶的_、排開的水和小桶的_。實驗結論: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等于排開的液體受到的_。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用公式表示F浮G排液gV排。重力示數重力總重力重力 第二十七講 考點梳理新課標3浮力的計算方法(1)壓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2)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G排液gV排;(3)稱重法:F浮GF示;(4)二力平衡法:F浮G物,只適用于懸浮或漂浮。第二十七講 針對訓練針對訓練新課標12011溫州 將空

47、礦泉水瓶慢慢壓入水中,直到完全浸沒。下列對礦泉水瓶受到的浮力分析不正確的是()A礦泉水瓶受到水對它的浮力B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C排開水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D浸沒后,壓入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D 第二十七講 針對訓練新課標22011蕪湖 在“阿基米德解開王冠之謎”的故事中,若王冠在空氣中稱時重5 N,浸沒在水中稱時重4.7 N,則這頂王冠浸沒在水中所受的浮力為_N,它排開的水重為_N。0.30.3第二十七講 考點梳理考點梳理新課標考點80物體的浮沉條件物體的浮沉條件第二十七講 考點梳理新課標第二十七講 針對訓練針對訓練新課標1如圖K272所示,把一個馬鈴薯放在濃鹽水中,馬鈴薯處于漂浮狀態,如果

48、將水面以上的部分切去,則剩下部分的馬鈴薯將會 ()A漂浮 B懸浮 C下沉 D不能判斷解析 由題意可知,馬鈴薯在濃鹽水中處于漂浮狀態,所以馬鈴薯的密度小于濃鹽水的密度,即使將水面以上的部分切去,剩下部分的馬鈴薯密度也不會改變,仍是小于濃鹽水的密度,根據浮沉條件可知,剩余部分的馬鈴薯仍將漂浮,故選A。A第二十七講 針對訓練新課標2在學習了浮力的有關知識后,甲、乙兩同學對“物體的上浮或下沉與哪些因素有關”進行了探究。他們各自將一根新鮮蘿卜浸沒在水中,松手后,發現蘿卜要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上(如圖K273甲所示)。為了使漂浮的蘿卜沉下去,兩同學分別進行了實驗。甲同學將一根鐵釘全部插入蘿卜中(如圖乙所示)

49、,把蘿卜浸沒在水中松手,發現蘿卜沉入水底。乙同學也用同樣的鐵釘,但只將其一半插入蘿卜中(如圖丙所示),將蘿卜浸沒在水中松手,發現蘿卜也沉入水底。請回答問題:第二十七講 針對訓練新課標 (1)從物體受力的角度看,他們在蘿卜中插入鐵釘是為了改變_的大小。 (2)結合兩位同學的實驗目的、過程及現象,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重力 在浮力一定的條件下,物體的上浮或下沉與物體的重力有關(能體現“與重力有關”的其他合理答案均可)第二十七講 針對訓練新課標 (3)雖然兩同學的實驗結果基本一致,但老師認為甲同學的方法更科學。你認為老師這樣評價的主要理由是_。甲同學將鐵釘全部插入蘿卜中,在改變重力時控制體積(浮力)不

50、變第二十七講 考點梳理考點梳理新課標考點81浮力的應用 輪船:利用“_”的方法增大V排,從而增大_。輪船無論是在海里,還是河里,均處于_狀態,輪船所受到的浮力_它的重力,因此輪船所受到的浮力是_;但是由于海水密度_河水密度,所以輪船由河里駛向海里要_一些。 潛水艇:通過改變_來實現上浮和下沉。空心浮力漂浮等于不變的大于上升自身重力 第二十七講 考點梳理新課標氣球和飛艇:氣囊里充的是密度_空氣密度的氣體,通過改變氣囊的體積,從而改變受到的_來實現上升和下降的。密度計:利用物體漂浮在液體中時浮力與重力_的原理工作。同一密度計,漂浮在不同液體中,所受浮力總等于它的重力,故液體密度越大,排開液體的體積

51、越小,密度計露出液面部分越多。 小于浮力相等 第二十七講 針對訓練針對訓練新課標1物理小組制作的潛水艇模型如圖K274所示。通過膠管A從燒瓶中吸氣或向燒瓶中吹氣,就可使燒瓶下沉、上浮或懸浮。當燒瓶處于如圖所示的懸浮狀態時,若從A管吸氣,燒瓶將會 ()A上浮,它受到的浮力增大B下沉,它受到的浮力減小C下沉,它受到的浮力不變D. 上浮,它受到的浮力不變C 第二十七講 針對訓練新課標解析 分析題圖可知,燒瓶處于懸浮狀態,故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當從A管吸氣時,瓶內液面上方氣壓會減小,液體將進入瓶內,使得燒瓶的總重增加,而燒瓶一直完全浸沒在水中,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故所受浮力不變,因此吸氣后重力將

52、大于浮力,由浮沉條件可知它將下沉,選C。第二十七講 針對訓練新課標22011湛江 一艘輪船從海里駛入河里,它受到的重力大小_,它受到的浮力_,它排開水的體積_。(均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不變不變變大第二十七講 考點梳理考點梳理新課標考點82壓強、浮力綜合計算1浮力的大小比較第一種:幾個物體浸在同種液體中,由于液體密度_,根據阿基米德原理_可知,排開液體體積V排越大,受到的浮力_。第二種:同一個物體浸在不同液體中處于靜止狀態,物體的重力_,判斷浮力大小時可根據浮沉條件,以重力為參照標準做出判斷,即物體下沉時F1G、物體懸浮時F3G,則有F1F3F2。相等 越大不變第二十七講 考點梳

53、理新課標2壓強、浮力綜合計算壓強與浮力的計算問題是中考的一個重要考查點,這類計算題往往將固體壓強、液體壓強、氣體壓強及浮力的計算綜合在一起進行考查。解題時注意以下幾點:正確選用壓強與浮力的計算公式;正確理解公式中物理量的含義;整體分析與單獨分析相結合(壓強與浮力的問題常涉及很多連接體,如兩物體疊放、固體容器中裝有液體、木球與鐵球相連后浮在水中等)。第二十七講 針對訓練針對訓練新課標2011達州 如圖K275所示,將一個體積為1.0103 m3、重6 N的木塊用細線系在底面積為400 cm2的圓柱形容器的底部。當容器中倒入足夠的水使木塊被浸沒時,求:(g10 N/kg)(1)木塊浸沒在水中受到的

54、浮力;(2)剪斷細線后,木塊處于靜止時,木塊露出水面的體積是多大?(3)木塊露出水面處于靜止后,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壓強減小了多少? (1)10 N(2)4.0104 m3(3)100 Pa第二十七講 實驗小變式新課標用彈簧測力計吊著一塑料袋水(袋中無空氣,袋自身重力和體積不計)逐漸浸入水中的過程中,測力計的示數在不斷減小,因為這袋水會受到水對它向上的浮力作用,當完全浸沒后,測力計的示數將變為零,因為這袋水可以懸浮在水中,當將袋中的水換成相同體積、相同密度的其他物質時,物體照樣能懸浮在水中,這說明物體與液體密度相等是物體懸浮于液體的條件。實驗小變式新課標第二十八講簡單機械第二十八講 考點梳理考點梳

55、理新課標考點83探究:杠桿平衡條件1認識“杠桿”定義:在_的作用下,能繞_轉動的硬棒。五要素:動力(F1)、動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支點(O)。力臂定義:從_到_的距離。力固定點支點力的作用線第二十八講 考點梳理新課標2探究:杠桿平衡條件 理解平衡:杠桿平衡是指杠桿_或_轉動。 進行實驗:調節杠桿兩端的_,使杠桿在_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排除_對杠桿平衡的影響及便于從杠桿上直接讀出_;杠桿的調節方法是左傾_,右傾_。 實驗結論:杠桿的平衡條件是:_,寫成公式為_或_。 評估交流:不同的物理量不能進行加減,但可以乘除。只測一組數據,具有偶然性,不能得出普遍結論。靜止勻速杠桿自

56、重水平位置平衡螺母力臂數值左調右調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第二十八講 針對訓練針對訓練新課標 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過程中,我們把支點放在質地均勻的杠桿中間,這樣做的目的是_;實驗時,首先調節杠桿兩端的_,并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好處是_;同學們通過多次實驗,得出以下數據,分析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是_,請你應用杠桿平衡條件,把表格中的數據填寫完整。平衡螺母便于測量力臂排除杠桿自身重力對杠桿平 衡的影響F1 L1F2 L2(或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第二十八講 針對訓練新課標小光同學實驗時,在杠桿上掛了如圖K281所示的兩組鉤碼。若在不加減鉤碼的前提條件下,把左端的兩個鉤碼向右移動_個格,可使杠

57、桿平衡;若在不移動鉤碼位置的前提條件下,采用兩端同時減掉_的方法,也可使杠桿平衡(杠桿上相鄰刻線之間的距離相等,每個鉤碼的質量都相同)。2 11個鉤碼第二十八講 考點梳理考點梳理新課標考點84杠桿分類與力臂作圖1杠桿分類費距離省距離第二十八講 考點梳理新課標2杠桿力臂作圖作圖步驟:一找點(即支點O)、二畫線(即畫出力的作用線,用虛線畫)、三作垂線段(即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畫垂線就是力臂,用括弧標出)。杠桿最小力的畫法:使用杠桿時,要使動力最小,必須使動力臂最_。最長力臂的確定:A.把支點和力的作用點相連作為最長力臂。B.在滾動圓柱體時,把支點和圓心相連延長而成的直徑作為最長力臂。C.對于長方體來

58、說,對角線為最長力臂。根據支點位置確定力的方向(支點在中間二力同向,支點在一端,二力反向),過力的作用點沿力的方向作最長力臂垂線即可得出最小力。長第二十八講 針對訓練針對訓練新課標2011本溪 有一種新型水龍頭,如圖K282甲所示,當我們用水時,只需用手撥動出水口處的機械制桿即杠桿,水就流出,手離開,水龍頭就關閉。圖乙為此杠桿的簡化圖,O為支點,F2為阻力。請你在圖乙中A點畫出杠桿所受動力F1的大致方向、動力臂 L1及阻力臂 L2。圖K282第二十八講 針對訓練新課標第二十八講 考點梳理考點梳理新課標考點85滑輪及其他簡單機械1滑輪和滑輪組等臂省力方向 第二十八講 考點梳理新課標2其他簡單機械

59、省力距離連續轉動越長第二十八講 針對訓練針對訓練新課標1升國旗的旗桿頂上有個重要的裝置是()A定滑輪B動滑輪C滑輪組 D省力杠桿A 第二十八講 針對訓練新課標22011溫州 如圖K283所示為家庭手搖升降晾衣架結構圖,當順時針搖動手柄時,橫梁上升。下列滑輪屬于動滑輪的是 ()圖K283A甲B乙 C丙D丁D 第二十八講 針對訓練新課標32011莆田 山區的公路多修成環繞山坡的盤山公路,這樣車輛向上行駛時可以 ()A提高功率B提高機械效率C減小所必需的牽引力D減少所做的功C第二十八講 考點梳理考點梳理新課標考點86滑輪組的繞線與分析承擔重物繩子股數的確定:一般采用“切割法”確定繩子股數,即從定滑輪

60、和動滑輪之間切斷(如圖K284所示),數出拴在動滑輪上的繩子股數,即承擔重物的繩子股數(圖中的股數已標出)。第二十八講 考點梳理新課標第二十八講 考點梳理新課標滑輪組相關分析:滑輪組中動滑輪的個數越多,越省力;繞線規律:“奇動偶定”,即對于滑輪組,若繩子的起點在動滑輪上,則有奇數股繩子承擔重物;若繩子的起點在定滑輪上,則有偶數股繩子承擔重物。第二十八講 針對訓練針對訓練新課標12011赤峰 如圖K285所示,用滑輪組提升物體,請畫出最省力的繩子繞法。第二十八講 針對訓練新課標2如圖K286所示,用滑輪組沿水平地面拉動物體A,請畫出最省力的繞繩方法。第二十八講 實驗小變式新課標在探究“杠桿的平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