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心理學》要點歸納全集_第1頁
教師資格證《心理學》要點歸納全集_第2頁
教師資格證《心理學》要點歸納全集_第3頁
教師資格證《心理學》要點歸納全集_第4頁
教師資格證《心理學》要點歸納全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教師資格證考試心理學 主講:周麗清 QQ:9000896E-mail:第一章:概論第一節:心理學的概念一、什么是心理學 心理學是研究人的行為和心理活動的規律的科學。首先,心理學要研究人的行為和心理。其次,心理學要研究心理和行為的活動規律 解釋、預測和調控。心理學是一門以解釋、預測和調控人的行為為目的,通過研究分析人的行為,揭示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科學。二、心理學的科學性質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是自從1879年德國學者馮特受到自然科學的影響,建立心理實驗室,使之脫離思辯性哲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開始的。這就使得心理學的研究工作更為困難和復雜,兼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雙重性質了。第二節:心理學的歷史開展與

2、流派心理學是一門具有長遠歷史但又很年輕的科學。一、科學心理學的誕生及構造主義心理學代表人物:馮特、鐵欽納主要觀點:用實驗的方法分析出心理的根本元素及心理 的結構。二、機能主義心理學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主要觀點:強調意識的功能。三、行為主義心理學代表人物:華生、斯金納主要觀點:研究線路可用“刺激-反響公式來表示,堅持 心理學是研究行為的科學。四、格式塔心理學代表人物:魏太默、考夫卡、苛勒主要觀點:“整體大于局部之和五、精神分析學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主要觀點:重視對人類異常行為的分析,強調研究人的無意識六、人本主義心理學代表人物:馬斯洛和羅杰斯主要觀點:主張人是一種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 開

3、展的潛能,與動物本質上完全不同。七、認知心理學代表人物:皮亞杰、奈瑟主要觀點:研究信息加工過程常用“大聲響方法。第三節:心理學的主要分支一、心理學的理論領域一實驗與認識心理學二人格與社會心理學三開展心理學四生理心理學二、心理學的應用領域一臨床與咨詢心理學二教育與學校心理學三工業與組織心理學四廣告與消費心理學五法律與犯罪心理學第四節:心理學研究方法一、觀察法:1、定義:是指在自然情景中對人的行為進行有目的、 有方案的系統觀察并記錄,然后對所作記錄 進行分析,以期發現心理活動變化和開展的 規律的方法。2、特點:優點 缺點二、測驗法1、定義: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為工具,對個體的心理 特征進行間接了解,

4、并做出量化結論的研究 方法。三、實驗法1、定義:在控制條件下對某種行為或者心理現象 進行觀察的方法。2、變量種類:自變量、因變量、控制變量3、種類1自然實驗:也叫現場實驗,指在實際 生活情景中,有實驗者創設或改 變某些條件,以引起被試某些心 理活動進行研究的方法。 2實驗室實驗:是指在實驗條件嚴格控 制下,借助于專門的實驗設備, 引起和記錄被試的心理現象。四、調查法1、定義:指就某一問題要求被調查者答復自己的想法 或做法,以此來分析、推測群體的態度和心 理特征的研究方法。2、種類:調查法分為:問卷法和談話法第五節:學習心理學的意義和作用一、認識內外世界二、調整和控制行為三、直接應用在實際工作上

5、第二章:意識與注意第一節:意識的性質一、什么是意識1、定義:是人類所獨有的一種高水平的心理活動, 指個人運用感覺、知覺、思維、記憶等 心理活動,對自己內在的身心狀態和環境 中外在的人、事、物變化的覺知。2、內容1對外部事物的覺知 2對內部刺激的覺知 3對自身的覺知二、意識的狀態1、可控制的意思狀態2、自動化的意思狀態3、白日夢狀態4、睡眠狀態特征第二節:注意一、什么是注意1、定義:是心理活動或意識在某一時刻所處的 狀態,表現為對一定對象的指向與集中。2、特點:1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在每一瞬間的 心理活動或意識選擇了某個對象, 而忽略了其余對象。 2注意的集中性:留神理活動或意識指向 某個對象的

6、時候,它們會在這個對 象上集中起來,即精神貫注,興奮 性提高。3、功能1選擇功能 2維持功能 3調節功能二、注意與意識的關系注意和意識既有聯系又有區別。首先,注意不同于意識。 注意是一種心理活動或“心理動作; 意識主要是一種心理內容或體驗。其次,注意又和意識密不可分。 注意的分配和緊張程度的不同,顯示 了個體處在什么樣的意識狀態。三、注意的分類 按照注意選擇方向上的目的是否明確,以及意志努力的參與程度上的差異,我們可以將注意分成不隨意注意、隨意注意和隨意后注意。一不隨意注意1、定義:是指事先沒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2、引起的條件: 1刺激物本身的特點: 刺激物的強度、新穎性、比照、運

7、動和變化等。 2人自身的狀態: 需要、情感、興趣、過去經驗等。3、作用: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二隨意注意1、定義:是指有預定目的、需要一定一直努力的注意。 它是注意的一種積極、主動的形式。是在不 隨意注意的根底上開展起來的,是人類特有 的心理現象。2、引起的條件:活動的目的與任務 對活動的興趣與認識 個體的知識經驗 活動的組織 個體的人格特征及意志品質三隨意后注意1、定義:它和自覺的目的、任務聯系在一起,這方面 它類似于隨意注意;但它不需要意志的努力, 在這方面,它又類似于不隨意注意。2、特點:它既服從當前的任務要求,又可以節省意志的 努力,因此有利于完成長期的、持續的任務。第三節:生物節律、睡

8、眠與夢一、生物節律1、定義:人和動物的一些心理和行為會發生周期性的 變化,這些節律就稱為生物節律。它是有機 體生理功能周期性變化的結果,它們的存在 說明有機體內部存在一個“生物鐘,隨時監 視著時間的進程。2、種類:一年 28天 24小時日節律 90分鐘二、睡眠與失眠一睡眠腦電波形態頻率典型的意識狀態Beta()13-24正常清醒狀態、思考解決問題Alpha()8-12深度放松、腦內空白、冥想Theta()4-7輕度睡眠Delta()2-4深度睡眠意識不同狀態下的腦電波形態人在正常情況下:腦電波為波人在睡眠狀態下:1、過度期:腦電波為波 2、輕睡期:腦電波為波 3、4沉睡期:腦電波為波 快速眼動

9、睡眠:REM是人做夢的時候二失眠1、睡眠的作用: 1恢復說 2保護說2、失眠的類型 1情景性失眠 2假性失眠 3失律性失眠 4藥物性失眠三、夢弗洛伊德認為夢是欲望的滿足。夢的特征:1、夢境主要與自己有關,人們很少夢到公共事務。 2、夢境受生活環境影響,與當前的生活事件有關。 3、睡眠中的內在和外在刺激可以影響夢的內容。第四節:意識的特殊現象一、催眠一什么是催眠:是一種類似睡眠又實非睡眠的意識 恍惚狀態。是在一種特殊情景下, 由催眠師誘導形成的。二受暗示性與催眠誘導:一個人能否進入催眠狀態 取決于其受暗示性的上下。三催眠狀態下的心理特征: 1、感覺麻痹 2、感覺扭曲和幻覺 3、解除抑制 4、對催

10、眠經驗的記憶消失四催眠理論 1、催眠是角色扮演 2、催眠是意識的別離二、心理促動藥物的影響一鎮靜劑二興奮劑三迷幻劑第三章:感覺與知覺第一節:感覺概述一、感覺的一般概念1、定義:是人們的感官對各種不同刺激能量的覺察, 并將它們轉換成神經沖動傳往大腦而產生的。2、類型:遠距離感覺、近距離感覺、內部感覺。細分 第六感覺超感知覺3、意義:認識世界的第一步。二、感覺的生理機制第一步:收集信息第二步:轉換,把進入的能量轉換為神經沖動第三步:將感受器傳出的神經沖動經過傳入神經的傳導, 將信息傳到大腦皮層第四步:在大腦皮層的各區域產生感覺三、感受性和感覺閾限一、感受性: 心理物理學是研究物理量和心理量之間關系

11、的科學。1、感受性:是指人對刺激物的感覺能力。2、感覺閾限:是人感到某個刺激存在或刺激發生變化 所需刺激強度的臨界值。3、感覺閾限與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關系。二、絕對感覺閾限 是指最小可覺察的刺激量。也是指有50%時機被覺察的最小刺激量。三差異感覺閾限1、差異感受性:是指覺察刺激之間微弱差異的能力。2、差異感覺閾限:是指那種剛能引起差異感覺的兩個 刺激之間的最小差異量。3、韋伯定律:在一個刺激能量上發現一個最小可覺察 的感覺差異所需要的刺激變化量與原 有刺激量的大小有固定的比例關系。 K=I/I4、費希納定律:在物理量不斷增加時,心理量的變化 逐漸減慢。用數學的說法是:當知覺 經驗以算術級數增長

12、時,刺激能量以 幾何級數增長,它們之間是一種對數 關系。K=BLogA第二節:視覺一、視覺刺激 是波長為400750毫微米的電磁波。二、根本的視覺現象 1、視覺的適應:是指在刺激物的持續作用下感受性發生 的變化。包括感受性的提高和降低。 (明暗適應) 2、色覺:顏色感覺的三種屬性 1色調:顏色的根本特征 2飽和度: 3亮度:三、視覺的機制 一眼睛:錐體細胞的作用 二色覺理論:1、三原色說;楊和黑爾姆茲提出; 紅、綠、藍 2、拮抗理論:黑林提出 紅-綠;黃-藍;黑-白。第三節:聽覺一、聽覺刺激 人耳能接受振動頻率為2020000赫茲的聲波。二、根本的聽覺現象 一聲音的屬性:音強、音高、音色質量特

13、征 二聽覺的適應與疲勞 三聲音的混合與掩蔽三、聽覺的機制 一聽覺與耳 二聽覺的理論 1、位置學說:貝克西提出;不同位置的毛細胞對不同 頻率的聲音產生反響。解釋不了低頻聲 2、頻率匹配學說:不同頻率的聲音刺激基底膜,引起 不同頻率的神經細胞沖動并傳至大腦。第四節:知覺感覺的整合一、知覺的一般概念 1、定義: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 各個局部和屬性的整體反映;是在感覺根底 上產生的,是對感覺信息的整合和解釋。 2、感覺與知覺的關系: 3、種類: 1按起主導作用的器官分: 視知覺、 聽知覺、 觸知覺、 嗅知覺等 2按事物的主觀特性分: 空間知覺、產生的線索:雙眼視差、幅合 時間知覺、

14、運動知覺二、知覺的特性 一知覺的整體性 1、定義:指人在過去經驗的根底上把由多種屬性 構成的事物知覺為一個統一的整體的特性。 2、規律1接近性: 2相似性: 3連續性: 4封閉性: 5良好圖形: 二知覺的選擇性 1、定義:根據當前需要,對外來刺激物有選擇地 作為知覺對象進行組織加工的特征。 2、影響因素:強度、色彩、活動等。三知覺的理解性 定義:在對現時事物的知覺中,需有以過去經驗、 知識為根底的理解,以便對知覺的對象做 出最正確解釋、說明的特性。四知覺的恒常性 1、定義:刺激發生變化時知覺仍然不變的特性。 2、種類1大小恒常性 2形狀恒常性 3顏色恒常性三、幾種復雜的知覺極其機制一深度知覺

15、1、定義: 2、影響因素1來自刺激方面的深度線索 大小、遮擋、高度、透視、紋理等 2來自視覺線索本身的線索 調節與幅合;雙眼視差二運動知覺三時間知覺: 1時間知覺的各種線索: 自然界的周期性現象; 有機體各種節律性的活動; 借助計時工具。 2影響時間知覺的各種因素 感覺通道的性質 一定時間內事件發生的數量和性質 個體的興趣和情緒 第五節:社會知覺一、社會知覺的一般概念 1、定義:是指個人在社會環境中對他人的心理狀態、 行為動機和意向作出推測與判斷的過程。 2、內容1對人知覺;2對社會事件因果關系的知覺; 3對人際關系的知覺。二、社會知覺的過程 一信息的收集和選擇 二信息的整合過程 1、首因效應

16、和近因效應: 首因效應:在總體印象形成過程中,最初的信息 比后來的影響更大的現象。 近因效應:在總體印象形成過程中,新近獲得的 信息,比原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 2、暈輪效應:對他人的認知判斷受的特征的影響。 3、社會刻板效應:人們對社會上某一類事物產生的比 較固定的看法。第四章:記憶與學習第一節:記憶概述一、記憶的概念記憶是在頭腦中積累、保存和提取個體經驗的心理過程。運用信息加工的術語,就是人腦對外界輸入的信息進行編碼、儲存和提取的過程。二、記憶的根本過程記憶包括三個根本過程:信息進入記憶系統編碼;信息在記憶中儲存保持;信息從記憶中提取出來-提取。一編碼是記憶的第一個根本過程,它把來自感官的

17、信息變成記憶系統能夠接受和使用的形式。編碼過程需要注意的參與。二保持也稱儲存,已經編碼的信息必須在頭腦中得到保存,在一定時間后才可能被提取。三提取保存在記憶中的信息,只有在被提取出來加以應用,才是有意義的。提取包括回憶和再認。三、記憶的類型一陳述性記憶和程序性記憶陳述性記憶:是處理陳述性知識,即事實類信息, 包括字詞、定義、人名、時間、時間、概念 和觀念的記憶。程序性記憶:又稱技能記憶,記憶程序性知識。二情景記憶和語義記憶情景記憶:是指對個人親身經歷過的,在一定時 間和地點發生的事件或情景的回憶。語義記憶:是對字詞、概念、規律和公式等各種 概括化知識的記憶,它與一般的特定事件沒 有什么聯系。第

18、二節:記憶系統當前得到公認的記憶三存儲模型認為記憶加工有三個不同的階段,它們分別是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一、感覺記憶定義:又稱感覺存放器或瞬時記憶,是感覺信息到 達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時間:幾十到幾百毫秒。編碼:視象和聲象二、短時記憶定義:也稱工作記憶,是信息加工系統的核心。時間:2030秒編碼:聲音代碼、視覺代碼、語義代碼容量:7+/-2組塊條件:復述三、長時記憶定義:是信息經過充分的加工以后,在頭腦中保持 很長時間的記憶。編碼:語義代碼、視覺代碼儲存模型:歸類 有層次的組織結構 圖式 語義網絡第三節:遺忘一、遺忘的進程與遺忘曲線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提出。材料:無意義音節;方法:節

19、省法結果: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意義:遺忘的過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二、遺忘的原因及其影響因素一遺忘的原因 1、消退說:記憶痕跡得不到強化 2、干擾說:學習和回憶時受到其它刺激的干擾 前攝干擾: 倒攝干擾:二影響因素 1、與編碼信息聯系的緊密程度 2、情景和狀態的依存性 3、情緒的作用三、有意遺忘的作用四、提高記憶能力的方法一地點法二韻律法三記筆記第四節:學習一、學習的定義學習首先是一種適應活動。學習是通過相應的行為變化得以表達的,而且這種 變化是相對持久的。定義:學習是通過主客觀的相互作用,在主題頭腦 內部積累經驗、構建心理結構以積極適應環 境的過程,它可以通過行為或者行為潛能的 持久變化而有所

20、表現。二、學習過程的一般模式三、學習的分類一依學習方式分: 接受學習、發現學習、意義學習、機械學習二依學習內容分: 知識學習、技能學習、社會標準的學習四、學習的策略一復習策略1、復習的時間:第一次:510分鐘后 第二次:當天晚上或第二天 第三次:一周后 第四次:一個月后 第五次:半年后2、復習的次數:過度學習50%3、復習的方法:閱讀與背誦相結合; 調動多種感官參與記憶。二組織策略1、群集2、摘錄、劃線、寫標題、列提綱、做筆記等。第五章:思維與創造性第一節:思維及其根本特征一、思維的概念和特征一思維的概念 思維是以人已有的知識為中介,對客觀事物的概括的、間接的反映。它借助語言、表象或動作實現,

21、是認知活動的高級形式。二思維的特征1、間接性2、概括性3、與語言有密切關系二、思維的過程和種類一思維的過程1、分析和綜合2、比較3、抽象和概括二思維的種類1、直覺動作思維、具體形象思維、抽象思維2、聚合思維、發散思維3、常規思維、創造性思維第二節:概念的形成一、概念的心理學定義定義:指的是反映客觀事物共同特點與本質屬性的 思維形式,是高級認知活動的根本單元,以 一個符號,就是詞的形式來表現。屬性:內涵和外延關系種類:日常概念和科學概念二、概念形成過程的研究一人工概念形成的研究1、赫爾于1920年首創2、布魯納的研究最著名: 假設檢驗再假設在檢驗。直至成功二自然語言概念的獲得 兒童是通過類比歸納

22、和理解一類事物的共同屬性來獲得概念的。第三節:推理和問題解決一、推理一推理的一般概念是指從一組具體事物經過分析綜合得出一般規律,或者從一般原理演出新的具體結論的思維活動。前者叫歸納推理,后者叫演繹推理。二三段論推理三線性推理四條件推理二、問題解決的定義一問題的結構:初始狀態、目標狀態、認知操作二認知操作的特點:1、目標指向性 2、操作系列性 3、認知性操作三、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一算法式就是依照正規的、機械性的途徑去解決問題。二啟發式就是利用經驗而采取較少的操作來解決問題的方法。1、手段目的分析法:2、爬山法:3、逆向工作法:四、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一問題表征的方式二無關信息的干擾三功能固著四心

23、向第四節:想象和創造性培養一、想象和創造思維一什么是想象定義:對人腦中已有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 心理過程。根本特征:新穎性和形象性作用:與創造性活動密切相關種類:想象 無意想象 夢 有意想象 再造想象 創造想象二什么是創造性思維定義:指重新組織已有的知識經驗,提出新的方案 或程序,并創造出新的思維成果的思維活動。特征:敏感性、流暢性、靈活性、獨創性、 再定義性、洞察性。二、創造性的測量和鑒別創造力指的是一種能力,創造性那么指的是一種傾向。心理學上對創造性或者創造力的評估有許多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發散思維測驗。南加利福尼亞大學創造力測驗和托蘭斯創造性思維測驗。三、創造性的影響因素和創造性

24、思維訓練一創造性的影響因素1、智力因素:2、人格因素獨立性、自信、對復雜問題有興趣、冒險、審美:3、環境因素:4、動機因素:二創造性思維訓練1建立目標與意向:2訓練根本的技巧:3鼓勵個體取得某領域的具體知識:4刺激和鼓勵好奇心:5建立動機,特別是內部動機:6建立自信,鼓勵冒險精神:7強調掌握和自我競爭:8培養有關創造力和創造性的信念:9提供選擇和發現的時機:10促進自我管理技巧:11傳授創造性思維的策略與技術:12運用例子。第六章:智力第一節:智力概述一、智力的性質一智力的概念定義:是一種綜合的認知能力,包括認知能力、 適應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等等。二智力與能力能力指人們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

25、的個性心理特征。包含“所能為者和“可能為者。三能力的不同類型1、一般能力包括和特殊能力:2、認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3、模仿能力和創造能力:二、智商與智力差異一智商心理年齡:比率智商:IQ=心理年齡/實足年齡100離差智商:IQ=100+15Z;Z=X-X/S二智力的差異1、智力的個體差異: 首先,在智力開展的水平上;兩頭小中間大 其次,每個人的智力結構有所不同 此外,人的智力開展過程有不同形態 早熟、中年成材、大器晚成2、智力的團體差異: 性別差異、職業差異、種族差異140; 極優等120139;優異110119;中上90109; 中才8089; 中下7079; 臨界70以下; 弱智三

26、、智力開展的特征一智力開展的一般趨勢在人的一生中智力的開展可分為三個階段:增長階段、穩定階段、衰退階段。二智力開展的穩定性和可變性第二節:智力的理論一、智力的因素論一智力的二因素論英國心理學家斯皮爾曼提出的G因素和S因素。二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說卡特爾提出它們的開展趨勢三智力多因素論美國心理學家瑟斯頓提出,人有七種獨立的能力。二、多元智力理論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三、智力結構論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提出。內容:聽覺、視覺、符號、語義、行為;操作:認知、記憶、發散思維、聚合思維、評價;結果:單元、分類、關系、轉換、系統、應用。共計:556=150種智力。四、智力的認知理論一智力的三元理論美國心理學

27、家斯騰伯格提出:智力的構成成分: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識獲得成分智力的經驗成分:智力的環境成分:適應環境、塑造環境、選擇環境二PASS模型加拿大心理學家達斯提出。“方案注意同時性加工繼時性加工第三節:智力的測量一、智力測驗概述一智力測驗的產生世界上第一個正式的智力測驗,是由法國心理學家比奈和醫生西蒙在1905年編制的。二智力測驗的種類1、個別測驗和團體測驗2、文字測驗和非文字測驗3、速度測驗和難度測驗三心理測驗的性質1、心理測驗的對象是心理特質;2、對心理特質的測量是間接的;3、心理測量有誤差;4、心理測量工具的適用性與社會文化背景有關。二、心理測驗的技術指標一信度定義:即可靠性,是指屢次測驗結

28、果的一致性程度。種類:1、再測信度又稱穩定性系數 2、評分者信度 3、內部一致性信度二效度定義:是指測量的有效性。種類:1、內容效度 2、設想效度 3、預測效度三測驗的標準化常模:是解釋測驗結果的參照指標,由總體測量 結果的統計平均值表示。三、經典智力測驗一斯坦福比奈測驗二韋克斯勒智力量表 韋氏成人智力量表 總量表 韋氏兒童智力量表 言語能力 操作能力 韋氏幼兒智力量表 分測驗 分測驗 離差智商三團體智力測驗瑞文 個別智力測驗四、智力測驗與性向測驗、成就測驗的關系第五節:智力的影響因素一、遺傳因素對智力的影響一家庭譜系研究二雙生子研究二、家庭環境對智力的影響一家庭經濟、地位等因素的影響二早期干

29、預三、學校教育對智力的影響四、社會實踐對智力的影響第七章:動機與情緒情感第一節:動機與行為一、動機的定義是指激發、維持、調節人們從事某種活動,并引導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部心理過程或內在動力。一動機的定義二動機的功能1、激活功能2、指向功能3、調節與維持功能二、動機的產生內部的需要;外部的誘因。三、動機的種類一生理性動機與社會性動機1、生理性動機2、社會性動機二外在動機和內在動機1、外在動機的作用2、內在動機三主導動機與附屬動機1、主導動機2、附屬動機四、動機強度與工作效率到U曲線;工作難度。第二節:社會性動機一、交往動機一交往動機及其獲得二交往動機產生的原因 1、合作 2、情誼 3、歸屬二、成

30、就動機一成就動機的結構:追求成功、回避失敗二成就動機的特征:1、具有挑戰性與創造性 2、具有堅決信念 3、正確的歸因方式三、工作動機定義:理論:X理論;Y理論;V理論;Z理論。第三節:動機理論一、本能理論:二、匱乏動機與成長動機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三、認知與期待理論 動機力量=效價期待第四節:情緒情感及其種類一、情緒情感的定義定義:構成一主觀體驗 二生理喚醒 三外部行為二、情緒與情感的區別區別一從需要的角度看差異 二從發生早晚的角度看差異 三從反映特點看差異聯系:三、情緒情感的種類一情緒的根本形式 快樂、憤怒、恐懼、悲哀二情緒狀態 1、心境;2、激情;3、應激。三情感的種類 1、道德感;2、理

31、智感;3、美感。四、情緒情感的表達一表情二表情的種類 1、面部表情;2、身段表情;3、語調表情。第五節:情緒情感的功能一、情緒情感的動機作用 一情緒具有鼓勵作用 二情緒被視為動機的指標二、情緒情感的調控功能 一促進功能 二瓦解功能三、情緒情感的健康功能四、情緒情感的信號功能第八章:人格一、人格的界定定義:是構成一個人思想、情感及行為的特有模式, 這個獨特模式包含了一個人區別于他人的穩定 而統一的心理品質。特征征一獨特性 二穩定性 三統合性 四復雜性 五功能性二、人格的結構一知情意系統二心理狀態系統三人格動力系統四心理特征系統五自我調控系統以自我意識為中心第二節:人格差異一、認知方式定義差異一沖

32、動型與沉思型二系列型與同時型三場獨立性與場依存性各自的優勢是什么?二、氣質差異定義:類型一膽汁質 二多血質 三黏液質 四抑郁質三、性格差異定義:屬性:有好壞之分特征:一性格的態度特征 二性格的意志特征 三性格的情緒特征 四性格的理智特征氣質與性格的 聯系與區別第三節:人格理論一、人格特質說特質的定義:是個體有別于他人的根本特性,是人格 的有效組成元素,也是人格的測量單位。一奧爾波特的人格特質理論 共性特質 個性特質 首要特質 中心特質 次要特質二卡特爾的人格特質理論 提出了16種根源特質三現代“五因素特質理論 情緒穩定性 外向性 開放性 隨和性 謹慎性二、人格類型說一單一型模式T型人格 T型人

33、格是一種好冒險、愛刺激的人格特征。 依據冒險行為的性質可分為T+型人格和 T-型 人格。二對立型模式內向與外向人格 內向;外向。三多元型模式陰陽五行說第四節:人格成因一、生物遺傳因素二、社會文化因素三、家庭環境因素權威型教養方式的孩子性格四、早期童年經驗五、自然物理因素六、主觀能動性放縱型A型人格第五節:人格測量一、測驗法一明尼蘇達多相人格測驗二愛德華個人興趣量表三青年性格問卷 “大五測驗二、投射法測量人格中潛意識層面一羅夏克墨漬測驗二主題統覺測驗三句子完成測驗自陳量表法:是被試本人對自己的人格特質予以評價的 一種方法。第九章:人際交往與社會影響第一節:人際交往概述一、人際交往的心理需要一本能

34、: 認為人的交往需要是一種本能,是在個體開展 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它通 過遺傳直接傳遞給后代。二合群需要 沙赫特的研究發現人在緊張和恐懼時更傾向于 與人交往。三自我肯定的需要 個體對自己真正的了解,還必須依賴于與他人 的交往。二、人際交往的理論一人際需要的三維理論社會心理學家舒茨提出 1、三種根本的人際需要 1包容 2支配 3情感 2、表現需要的方式 1主動 2被動 3、六種根本的人際行為傾向主動性被動性包容需要主動與他人交往期待與他人交往支配需要支配他人期待他人支配情感需要主動表示友好期待他人情感表達二社會交換理論 社會學家霍曼斯提出,人的社會行為實際上是一種商品交換。

35、霍曼斯指出,社會交換不僅是物質的交換,而且還包括非物質的交換。第二節:人際溝通與人際吸引一、人際溝通一什么是人際溝通 1、廣義的溝通:人與信息;人與機器;人與自然。 2、狹義的溝通:信息的發送者與信息接受者之間 的信息相互作用的過程。二人際溝通的功能 1、促進人們之間的相互了解, 2、滿足需要,三人際溝通的根本模式信息源目標靶信息通道障礙反響背景1信息源:2信息:3通道:4目標靶:5反響:6障礙:7背景:四人際溝通的類型1、言語的溝通: 1口語溝通: 2書面言語溝通:2、非言語溝通: 1表情: 2眼行為: 3身體語言和身體動作 說明: 調節: 情感表露: 4服飾: 5講話風格: 6人際空間:二

36、、人際吸引的條件一相似性與互補性:二個人品質: 1、熱情 2、內在的個人特征如:真誠、幽默、有修養、聰明 3、外表的特點:容貌、體型、服裝等。三接近性與熟悉性:三、人際關系的測量一社會測量法的原理與假設 莫雷諾提出二社會測量法實施的步驟三社會測量法的應用第三節:群體及其對個人行為的影響群體的定義:群體的功能:一、群體的一般特性:一群體標準的作用二群體的凝聚力正性力量三群體中的角色四群體的領導二、社會影響:一社會助長與社會惰化二去個體化三群體的決策行為:1、群體極化;2、群體思維。四從眾與服從:1、從眾影響因素; 2、服從影響因素。第十章:心理健康第一節:心理健康的標準一、科學的健康觀念健康的概

37、念: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二、什么是心理健康1、心理健康的定義:2、鑒定心理健康與否的三條根本原那么:3、心理健康水平的等級: 1一般常態心理 2輕度失調心理 3嚴重病態心理三、心理健康的標準一有正常的智力水平二能夠了解并接受自己三能與他人建立和諧的關系四善于調節與控制情緒五有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四、增進心理健康的途徑與方法1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預防心理障礙的發生;2開發自己的各種潛能,提高工作和生活質量;3激發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嘗試創造性的學習和工作;4提高自己人際交往的能力,增強自己的社會適應性;5增強自我意識,培養自我評價能力。第二節:心理健康與壓力一、壓力及其來源一壓力的概念:二壓力產生的原因

38、:壓力源 1、軀體性壓力源 2、心理性壓力源 3、社會性壓力源 4、文化性壓力源二、壓力的身心反響一壓力下的生理反響:加拿大心理學家薛利提出 1、警覺反響 2、抗拒 3、衰竭二壓力下的心理反響:三、壓力的影響因素及其對應策略一影響壓力的因素 1、經驗 2、準備狀態 3、認識 4、性格 5、環境二處理壓力的方法 處理困惑、減輕不適感 1、不良的應對方法:依賴藥物;酗酒抽煙。 2、正確的應對方法: 1了解自己的能力,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 2勞逸結合,積極休息,培養業余興趣愛好。 3加強體育鍛煉,生活有規律,睡眠充足。 4建立和擴展良好社會支持系統,擁有朋友。 5積極面對人生,自信豁達,知足常樂。

39、6改變不合理觀念。 第三節:心理健康與挫折一、挫折的概念挫折的定義:二、挫折產生的原因一外在因素二內在因素三、挫折后的反響一攻擊行為二冷漠三夢想四心理防御機制具有雙重性 1、否認;2、夢想;3、壓抑;4、投射; 5、反向;6、轉移;7、退行;8、文飾; 9、補償;10、升華。四、挫折的應對策略一正確認識挫折二改變不合理觀念 1、此事不該發生 2、以偏概全 3、無限夸大后果三加強修養,勇于實踐四優化自身人格品質第四節:心理健康與焦慮一、焦慮的概念二、焦慮的主要類型和產生原因 一廣泛性焦慮障礙 二恐慌障礙 三恐懼癥 1、廣場恐懼癥;2、社會恐懼癥; 3、特殊恐懼癥。 四強迫癥 五創傷后應激癥三、焦慮的應對策略一認清焦慮狀況二克服焦慮的三個原那么 1、不回避 2、正面迎戰 3、做記錄三學會放松自己四運用想象減輕焦慮五進行理性思考六接受專業治療第十一章:畢生開展第一節:個體開展的根本理論一、心理開展的實質一心理開展包括 1、動物種系開展過程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