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居住道路規劃道路的規劃布置. 道路基本知識 道路規劃布置的基本要求. 道路規劃應遵循的原則. 停車位布置居住區內道路可分為:居住區道路、小區路、組團路和宅間小路四級。其道路寬度,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居住區道路:紅線寬度不宜小于20m; 2) 小區路:路面寬58m,建筑控制線之間的寬度,采暖區不宜小于14m;非采暖區不宜小于10m;居住區內主要道路的布置形式常見的有丁字形、十字形、山字形等。居住小區內部道路的布置形式有環通式、盡端式、半環式、混合式等。 3) 組團路:路面寬35m;建筑控制線之間的寬度,采暖區不宜小于10m;非采暖區不宜小于8m; 4) 宅間小路;路面寬不宜小于2.5m; 5
2、) 在多雪地區,應考慮堆積清掃道路積雪的面積,道路寬度可酌情放寬,但應符合當地城市規劃管理部門的有關規定道路基本知識功能要求居民日常居住生活的交通活動是主要的,也是大量的。居住區內部交通以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為主;在一些規模較大的居住區內,還要通行公共汽車;在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還要考慮通行私人摩托車和小汽車。居住區道路的規劃布置應考慮如下的功能要求:通行清除垃圾、糞便,遞送郵件等市政公用車輛;居住區內公共服務設施和工廠之間貨運車輛通行;滿足鋪設各種工程管線的需要;道路的走向和線型是組織居住區內建筑群體景觀的重要手段;除了以上一些日常的功能要求外,還要考慮一些特殊情況如供救護、消防和搬運家具等車
3、輛的通行。 道路規劃布置的基本要求(a)居住區內部道路主要為本居住區服務。居住區道路系統應根據功能要求進行分級。為了保證居住區內居民的安全和安寧,不應有過境交通穿越居住區,特別是居住小區。同時,不宜有過多的車道出口通向城市交通干道。出口間距應不小于150米,也可用平行于城市交通干道的地方性通道來解決居住區通向城市交通干道出口過多的矛盾。(b)道路走向要便于職工上下班。住宅與最近的公共交通站之間的距離不宜大于500米。(c)應充分利用和結合地形,如盡可能結合自然分水線和匯水線,以利雨水排除。在南方多河地區,道路宜與河流平等或垂直布置,以減少橋梁和涵洞的投資。在丘陵地區則應注意減少土石方工程量,以
4、節約投資。(d)在進行舊居住區改建時,應充分利用原有道路和工程設施。(e)車行道一般應通至住宅每單元的入口處。建筑物外墻面與人行道邊緣的距離應不小于1.5米,與車行道邊緣的距離不小于3米。(f)盡端式道路長度不宜超過120米,在端頭處應能便于回車,回車場地不小于12米12米。沿街建筑物長度超過160M時,應設不小于4M4M的消防車通道。人行出口間距不宜超過80M,當建筑物長度超過80M時,應在底層加設人行通道。(g)如車道寬度為單車道時,則每隔150米左右應設置車輛會讓處。(h)道路寬度應考慮工程管線的合理敷設。(i)道路的線型、斷面等應與整個居住區規劃結構和建筑群體的布置有機地結合。居住區內
5、道路與城市道路相接時,其交角不宜小于75;當居住區內道路坡度較大時,應設緩沖段與城市道路相接;居住區道路設計注意“通而不暢”,避免往返迂回的同時減少外部人員與車輛的穿越 主次分明、結構清楚 居住區的道路規劃,應遵循下列原則1) 根據地形、氣候、用地規模和用地四周的環境條件,以及居民的出行方式,應選擇經濟、便捷的道路系統和道路斷面形式; 2) 使居住區內外聯系通而不暢、安全,避免往返迂回,并適于消防車、救護車、商店貨車和垃圾車等的通行; 3) 有利于居住區內各類用地的劃分和有機聯系,以及建筑物布置的多樣化; 4) 小區內避免過境車輛的穿行。當公共交通線路引入居住區級道路時,應減少交通噪聲對居民的
6、干擾; 5) 在地震烈度不低于六度的地區,應考慮防災救災要求; 6) 滿足居住區的日照通風和地下工程管線的埋設要求; 7) 城市舊城區改造,其道路系統應充分考慮原有道路特點,保留和利用有歷史文化價值的街道; 8) 考慮居民小汽車的通行; 9) 便于尋訪、識別和街道命名。 (1)按與居住人口規模相對應的同級道路及其以下各級道路計算用地面積,外圍道路不計入; (2)居住區(級)道路,按紅線寬度計算;(3)小區路、組團路,按路面寬度計算。當小區路設有人行便道時,人行便道計入道路用地面積; (4)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車和單位通勤車停放場地,按實際占地面積計算; (5)宅間小路不計入道路用地面積。 6)
7、 其它用地面積應按下列規定確定: (1)規劃用地外圍的道路算至外圍道路的中心線; (2)規劃用地范圍內的其它用地,按實際占有面積計算。 7) 停車場車位數的確定:機動車停車位控制指標,是以小型汽車為標準當量表示 8) 機動車與非機動車混行的道路,其縱坡宜按非機動車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機動車道要求控制。居住區用地內道路用地面積山區和丘陵地區的道路系統規劃設計,應遵循下列原則: 1) 車行與人行宜分開設置自成系統; 2) 路網格式應因地制宜; 3) 主要道路宜平緩;4) 路面可酌情縮窄,但應安排必要的排水邊溝和會車位,并應符合當地城市規劃管理部門的有關規定。 居住區內道路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8、 小區內主要道路至少應有兩個出入口;居住區內主要道路至少應有兩個方向與外圍道路相連;機動車道對外出入口數應控制,其出入口間距不應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長度超過160m時,應設不小于4m4m消防車通道。人行出口間距不宜超過80m,當建筑物長度超過80m時,應在底層加設人行通道; 2) 居住區內道路與城市道路相接時,其交角不宜小于75;當居住區內道路坡度較大時,應設緩沖段與城市道路相接;3) 進入組團的道路,既應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車、救護車的通行,又應維護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衛; 4) 在居住區內公共活動中心,應設置為殘疾人通行的無障礙通道。通行輪椅車的坡道寬度不應小于2.5m,縱坡不
9、應大于2.5%; 5) 當居住區內用地坡度大于8%時,應輔以梯步解決豎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設推行自行車的坡道;6) 在多雪嚴寒的山坡地區,居住區內道路路面應考慮防滑措施;在地震設防地區,居住區內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 7) 居住區內道路邊緣至建筑物、構筑物的最小距離,應符合以下圖表的規定; 居住區道路的規劃布置居住小區內部道路的布置形式有:環通式、盡端式、半環式、混合式等。環通式半環式盡端式環通式混合式1、 人車分行機動車與行人在不同的道路斷面中通行2、 人車混行(在私人小汽車數量不多的國家和地區比較適合,特別對一些居民以自行車和公共交通出行為主的城市更為適用)機動車與行人在同一的道路
10、斷面中通行3、人車局部分流交通組織與路網布局人車分流路網布局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周邊環路盡端路”的路網形式, 路網布局應該遵循以下原則:1)車行與步行在空間上分開,形成兩個獨立系統2)車行道分級明確,以盡端路的形式伸入到各住戶或住宅單元背面的入口3)設必要的停車空間和枝狀盡端回車場。在車行道周邊設置適當數量的住戶停車位,在盡端路車行道的端部設回車場地。4)步行路應結合綠地、戶外活動場地、公共服務設施設置。步行路穿行于居住區綠地、伸入到各住戶或住宅單元正面的入口,將每戶花園、公共綠地、戶外活動場地和公共服務設施串聯起來。金沙人車分流人車混行:采用分級組成道路網理論,居住區內各級道路具有各自不同的
11、功能、服務區域和交通特征 人車局部分流居住區靜態交通的組織一、居住區自行車停放組織1、集中式自行車庫2、單間式自行車庫3簡易開敞式自行車棚 4住宅底層自行車庫在規劃設計中應密切注意以下幾點:(1)居民的存車、取車應與居民日常性的各項出行活動的程序與路線相協調一致,做到便捷通暢,使居民不走回頭路。 (2)控制自行車庫的服務半徑在100 m以內,最好不超過80 m,即將居民從住戶至自行車庫的步行距離控制在4 min之內,否則居民的存車愈愿就將顯著降低。 (3)控制集中式自行車庫的規模。每處自行車庫的容量以存放250輛為較為合適的規模。照此計算,居住區中每1-2個住宅組群可設,一個自行車庫,一個50
12、0戶左右規模的組團可設2個自行車庫。 (4)集中式自行車庫的位置宜選擇在住宅組團的主要出入口處,或住宅組群的院落入口處,那里是居民上下班的必經之處,與居民的活動特征相符。汽車停車設計1.總平面設計地下車庫在總平面中的位置,應以方便進出,人行道嚴格分離,遠離場地主干道為原則,汽車道的位置應盡可能靠近出入口,以減小汽車噪聲影響及夜晚汽車光線干擾。地下車庫汽車坡道的數量不少于兩個,當停車數量少于100輛時可設計一個。當停車數量大于500輛時不應少于三個,如條件允許,小于100輛大于50輛最好也設進口出口兩個汽車坡道。地下停車庫設計 2.平面設計 汽車坡道按平面形式可分為直線坡道、曲線坡道、直線曲線混
13、合坡道、螺旋坡道出入口汽車坡道最小凈寬度,汽車庫建筑設計規范(下簡稱汽設規)規定,小型車(如無特殊說明下均以小型車為例),單車行駛3.5m,雙車行駛6.0m。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下簡稱汽防規)規定,汽車坡道的疏散寬度單行4.0m,雙行7.0m。因此,汽車坡道最小寬度,取上限,單車道不小于4.0m,雙車道約為9.0m為宜。曲線坡道還應滿足小型車轉彎半徑不小于6.0m的要求。通過計算得知,曲線坡道內徑最小約為4.0m,舒適內徑約為5.56m。 平面設計中因曲線坡道對駕車司機視線有影響,所以應盡量多采用直線坡道,少采用曲線坡道。混合坡道中,直線和曲線相接部分一定要是相切的關系,不應有
14、折線。 3.剖面設計小型車汽車坡道的最大坡度汽設規規定,直線坡道15%(1:6.67),曲線坡道12%(1:8.33)。當汽車坡道的縱向坡度大于10%時,坡道上、下端均應設相當于正常坡道1/2的緩坡。緩坡直線坡段水平長度不應小于3.6m,曲線坡段水平長度不應小于2.4m,且曲線半徑不應小于20m。大于10%的坡道設緩坡,是為了防止汽車的車頭、車尾和車底擦地。緩坡坡度一定要保證是與它相連接的正常坡度的1/2(6%7.5%),而不是其它值。實踐中直線緩坡不如曲線緩坡實用,一是因為曲線緩坡(2.4m)比直線緩坡(3.6m)可以更短,二是曲線緩坡更平滑,更舒適。通過計算得知,當直線坡道高差大于0.72
15、m時,曲線坡道高差大于1.08m時,設計緩坡距離會更短,更經濟。當條件允許時,汽車坡道的舒適坡度應設計在8%10%之間。曲線坡道還應在橫向設計2%6%的超高坡度,利用汽車重力平衡向心力,增加舒適性。超高設計要明確外環高,內環低,是由外環坡向內環。汽車坡道最小凈高汽設規規定不小于2.2m。因地下汽車庫經常與地下鍋爐房、水泵房、變電站等設備用房毗鄰,汽車坡道同時會兼做設備用房設備安裝進出口,所以此時設計凈高應大于2.5m為宜。汽車坡道應有良好的排水措施,通過實踐,汽車坡道如設三道截水溝效果非常好在坡道開始站設一道截水溝,在設計0.1m0.15m高反坡段,有效防止室外水漫流進車道內。中間坡道開口部位
16、以內設計一道截水溝,把開口部位的雨水排出,坡道末端設一道截水溝,把其它濺進或汽車帶進的雨水排出。標準停車位尺寸 (1)采用垂直式停放的停車場,其標準尺寸為,車道寬6m,車位寬2.5m,車位長5m。 (2)公共交通停車場的車位尺寸一般為長lO12m,寬354m。如采用垂直停放,車道寬度應確保在12m以上。(2)半地下車庫(3)全地下車庫3、住宅區停車場的設置(1)底層車庫 地下車庫設計要點1.是否設人防:地下汽車庫宜結合人防設計,即在平時作為汽車庫使用,而在戰時則作為人員、物資的掩蔽場所人防,這就叫做平戰結合。一般城市規劃都對有人防配建面積比例的規定,可以說是強制的。如果投資者不愿意建造人防,也
17、可以繳納一定費用,由政府易地再建。所以我們看到有些小區的地下車庫是設計有人防設施的,而有的則沒有 2 確定規模:通常我們設計的車庫屬于“中型”(51300輛),有時也會有大型(301500輛)的地下汽車庫,即:停車間室內地坪面低于室外地坪面高度超過該層車庫凈高一半的汽車庫。3 確定坡道:進入地下汽車庫需要有坡道,坡道可以是直線的、曲線的或二者的結合。坡道設計的重點是確定坡道的位置,數量。大中型汽車庫的庫址,車輛出入口不應少于2個。即:一般設計兩個出入口就夠了。汽車庫的汽車出入口寬度,單車行駛時不宜小于3.50m,雙車行駛時不宜小于6.00m。但兩個出入口距離不可過近(各汽車出入口之間的凈距應大
18、于15m)。規范又規定:汽車疏散坡道的寬度不應小于4m,雙車道不宜小于7m,因此干脆汽車坡道就設計為4米或7米。 4 其他數據:汽車轉彎半徑按6米設計,此為小型車轉彎半徑。汽車庫室內最小凈高應:2.20米(微型車、小型車)。我們通常的車庫以微型、小型車庫。如確實需要停大型車,甲方會提出要求。 5 汽車庫的防火:主要是防火分區的問題,汽車庫應設防火墻劃分防火分區。每個防火分區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地下汽車庫為2000平方米。如果設有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則可翻倍,即:4000平方米。規范規定:、類地上汽車庫、停車數超過10輛的地下汽車庫、機械式立體汽車庫或復式汽車庫以及采用垂直升降梯作汽車疏散出口的汽車庫、類修車庫,均應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因此地下車庫的防火分區面積只能是4000平方米。因此在排完車庫的平面后,需要進行防火分區的劃分。劃分完防火分區,馬上就是人員安全出口的設置。規范規定:汽車庫、修車庫的每個防火分區內,其人員安全出口不應少于兩個。規范同時規定:汽車庫、修車庫的人員安全出口和汽車疏散出口應分開設置。也就是說:汽車坡道不能作為人員疏散。因此,每個防火分區設兩個封閉樓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微生物檢測經驗分享試題及答案
- 項目質量保證流程的各個環節試題及答案
- 項目預算制定的試題及答案
- 細菌與病毒的區別試題及答案
- 篩選耐藥菌的方法與流程試題及答案
- 項目管理考試技能提升試題及答案
- 證券從業資格證的思維導圖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項目管理資格考試的知識回顧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會計風險控制方法試題及答案
- 紙品生命周期評估考核試卷
- 2025年光伏居間協議模板
- 2025+DeepSeek自學手冊:從理論(模型訓練)到實踐(模型應用)
- 流程建設培訓
- 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論教案
- 2025慢性阻塞性肺病(GOLD)指南更新要點解讀課件
- KIF14調控膀胱癌進展的作用與機制研究
- 2025年春新北師大版數學七年級下冊課件 ☆問題解決策略:特殊化
- 《茶文化歷史》課件
- 碳碳復合材料
- 2025年高壓電工作業考試國家總局題庫及答案(共280題)
- 汽車維修場所安全管理協議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