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課外古詩詞誦讀1.了解古詩有關知識。品味語言,背誦古詩。2.有感情的反復誦讀,體會古詩的意境。3.通過設疑、點撥、討論、寫作等方式理解詞意,體會詩人 情感。4.激發我們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 審美情趣。學習目標峨眉山月歌李 白作者介紹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著名浪漫主義詩人,被人們稱為“詩仙”。著有李太白集。他的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等都是膾炙人口的作品。(1)重點詞語理解 半輪:半邊,半個。 平羌:即青衣江,大渡河的支流,位于峨眉山 東北。 發:出發。 渝州:今重慶一帶。檢查預習(2)詩歌大意 半輪明月高高地掛在山頭,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
2、面。夜里我從清溪出發奔向三峽,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不知不覺就到了渝州。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朗讀指導課文朗讀點擊以下圖標即可播放整體感知 峨眉山月歌描寫了一幅什么圖? 描繪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品味賞析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兩句中寫了哪些景物?有何作用? 這兩句中寫了山、月、江水。這些景物融合變幻,襯托出詩人即將離開故鄉時的復雜情感。鑒賞評價 賞析峨眉山月歌一詩。 詩中連用了五個地名,構思精巧,不著痕跡。詩人依次經過的地點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峽渝州,漸次為讀者展開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除“峨眉山月”以外,詩中幾乎沒有更具體的景物描寫;除“思君”二
3、字,也沒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這一集中的藝術形象貫穿整個詩境,成為詩情的觸媒。由它引發的意蘊相當豐富;山月與人萬里相隨,夜夜可見,使“思君不見”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親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即,更是思鄉、思友之情的象征。江南逢李龜年杜 甫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西)人,世稱杜少陵。唐代現實主義詩人,被尊為“詩圣”,與李白合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等。檢查預習(1)重點詞語理解 尋常:經常。 崔九:指殿中監崔滌,唐玄宗的寵臣。 江南:這里指今湖南省一帶。
4、 落花時節:暮春,通常指陰歷三月。 君:指李龜年。(2)詩歌大意 當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觀看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聽到你的演唱。現在正是江南景色最美好的時候,在落花紛紛的暮春時節又和你相逢了。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朗讀指導課文朗讀點擊以下圖標即可播放整體感知 江南逢李龜年這首詩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所作的? 此詩大概作于大歷五年(770)杜甫在長沙的時候。安史之亂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帶,和流落此地的宮廷歌唱家李龜年重逢,回憶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頻繁相見和聽歌的情景而感慨萬千寫下這首詩。品味賞析 “落花時節”有什么特殊含義? “落花時節”比喻國運衰微,人生落魄,盛時不再。鑒賞評價
5、 賞析江南逢李龜年一詩。 詩的前兩句追憶昔日與李龜年的接觸,寄寓詩人對開元初年鼎盛之世的眷懷;后兩句是對國事凋敝,藝人顛沛流離的感慨。僅僅四句就概括了整個開元時期的時代滄桑、人生巨變。語言極平淡,內涵卻無限豐滿。“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不矛盾,既是寫實又有深刻的寓意,通過江南好風景來反襯時代滄桑、人生巨變,使得詩的內涵更加豐富。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岑 參作者介紹 岑參(約715770),南陽(今河南許昌附近)人,后遷居江陵(今湖北荊州),唐代詩人。因仕途原因,幾度出塞,對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以及少數民族的文化風俗有深切的感受,故其邊塞詩尤多佳作。風格與高適相近,被后人并稱為“岑高”。有岑
6、嘉州集七卷(或為八卷)。檢查預習(1)重點詞語理解 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陽節。 強:勉強。 登高:重陽節有登高賞菊飲酒以避災禍的風俗。 憐:可憐。 傍:靠近。(2)詩歌大意 勉強地想要按照習俗去登高飲酒,卻沒有像王弘那樣的人把酒送來,我在遠方想念長安故園中的菊花,這時應正寂寞地在戰場旁邊盛開。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朗讀指導課文朗讀點擊以下圖標即可播放整體感知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一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詩人對國事的憂慮和對戰亂中人民疾苦的關切。品味賞析“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兩句中的“遙憐”二字另有韻 味,請從藝術表現手法以及表達思想感情這兩方面加以簡析。 作者運用想象
7、,描繪了在戰場中開放的故園菊花,表達了對故鄉親人的思念,以及對飽經戰亂的人民的同情和對和平的渴望。鑒賞評價 賞析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這首詩。 本詩以想象的手法描繪了長安故園紛飛的戰火和斷垣殘壁間寂寞開放的叢叢菊花。以寫“故園菊”來寫故園長安,讓讀者仿佛看到一幅鮮明的戰亂圖,從而形象地表達出詩人對故園的思念和對國事的憂慮。夜上受降城聞笛李 益作者介紹 李益(748約829),唐代詩人,字君虞,隴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后遷河南洛陽。大歷四年(769)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783)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棄官在燕趙一帶漫游。以邊塞詩作名世,擅長絕句,尤其工于七絕。今存李益集二卷
8、,李君虞詩集二卷。檢查預習(1)重點詞語理解 回樂峰:烽火臺名。在西受降城附近。一說, 當作“回樂峰”,山峰名,在回樂縣 (今寧夏靈武西南)。 蘆管:笛子。 征人:指出征或戍邊的軍人。 盡:全。(2)詩歌大意 回樂烽火臺前的沙漠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慘白猶如秋霜。不知何處吹起凄清的蘆笛,一夜間戍邊將士個個眺望故鄉。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朗讀指導課文朗讀點擊以下圖標即可播放整體感知 夜上受降城聞笛是一首什么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是一首抒寫戍邊將士思鄉之情的詩作。詩人從多個角度描繪了邊塞的荒寒及戍邊將士(包括吹笛人)濃烈的鄉思和滿心的哀愁。品味賞析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這兩句描繪了什么樣的畫面?運用了怎樣的藝術技巧? 畫面:“似雪”大漠、“如霜”月色圖。 藝術技藝: 詩人采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月下大漠比作白雪,將明月比作霜,生動而形象地寫出了大漠的荒寒和月色的凄冷,烘托了人物悲涼的心情,為下文思鄉做鋪墊。 情景交融。詩的前兩句通過寫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環境的凄清與寒苦,為下兩句寫戍邊戰士思鄉做鋪墊。鑒賞評價 賞析夜上受降城聞笛一詩。 詩的前兩句寫的是色,第三句寫的是聲;末句抒心中所感,寫的是情。前三句都是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鋪墊。這首詩把詩中的景色、聲音、感情三者融合為一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上海市高境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第二次綜合考試試題含解析
- 四川民族學院《機器人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許昌學院《醫學科學研究導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宣化科技職業學院《新媒體藝術傳播》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工業科技學院《結構疲勞與斷裂力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邢臺學院《醫學人文導論》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德州市齊河縣一中2025年高三教學測試(二)英語試題含解析
- 嘉應學院《創新方法與實踐(以競賽導向的信息技術創新實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石家莊二手房房屋買賣合同二零二五年
- 油茶種植承包合同書
- 硫磺島戰役要點課件
- 道路勘察設計課程設計度
- 普通話發聲訓練
- 嬰兒痙攣癥的診療
- 世界地理第九章美洲
- 江蘇師范大學成人繼續教育網絡課程《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單元測試及參考答案
- GB/T 7631.2-2003潤滑劑、工業用油和相關產品(L類)的分類第2部分:H組(液壓系統)
- GB/T 6404.1-2005齒輪裝置的驗收規范第1部分:空氣傳播噪聲的試驗規范
- GB/T 21782.5-2010粉末涂料第5部分:粉末空氣混合物流動性的測定
- GB/T 16292-2010醫藥工業潔凈室(區)懸浮粒子的測試方法
- 《網絡傳播學概論》(第四版)-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