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第九章美洲_第1頁
世界地理第九章美洲_第2頁
世界地理第九章美洲_第3頁
世界地理第九章美洲_第4頁
世界地理第九章美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世界地理第九章美洲第一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闡明美洲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對美洲經濟發展和產業布局的影響。闡明美國的人文地理特征、主要產業及其布局。闡明巴西自然條件的特點、主要產業及其布局。闡述美國城市經濟地域系統演化的歷史脈搏、知識經濟的主要特征及其重大意義。闡述中美地峽和加勒比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基本情況。評價南美洲各國經濟改革的成就與問題。教學重點2第二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關鍵詞美洲自然地理特征(physicalgeographicalcharacteristicsofAmerica)美國的主要產業(America’schiefindustries)美國城市經濟地域系統演化(Americanurbaneconomyarealsystemevolution)美國知識經濟(Americanknowledgeeconomy)中美地峽和加勒比海地區(CentralAmericaandCaribbeanSea)巴西自然條件(Braziliannaturalcondition)墨西哥狀況(Mexicancondition)南美洲國經濟改革(economicevolutionofSouthAmericastates)3第三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內容結構美國中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

南美洲

美洲自然地理概論

地形系統山地高原平原地表水河流湖泊地域分異的基本特征自然地理環境對經濟發展及產業布局的影響人文地理特征經濟發展的條件分析城市經濟地域系統主要產業及其分布知識經濟政治經濟文化巴西

自然條件特點主要產業布局4第四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

從地質史上看,美洲大陸的主體——北美大陸和南美大陸在中生代早期分屬北方的勞亞古陸和南方的岡瓦納古陸,并隨海陸演化由合而分,到中生代末北美大陸和南美大陸最終同其他大陸分離開來。新生代時,受大西洋中脊海嶺擴張力的推動,南、北美大陸在向西漂移過程中,其前緣受到太平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的俯沖、擠壓,隆起為高大綿長的科迪勒拉-安第斯山系;其間,上新世的構造運動,又使南美大陸通過中美地峽與北美大陸建立了聯系,最終形成了統一的美洲板塊,其陸上部分自北而南分為北美大陸、中美地峽和附近群島部分以及南美大陸三大地理單元。

第一節美洲自然地理概論5第五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

在太平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與美洲板塊東西向主應力的作用下,美洲在地形上自西向東大致分屬山地、平原、高原(古老低山)等三大地形系統。西部高大的山地和山間高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美洲大陸西岸氣候的發育范圍,并破壞了理論上的緯向地帶性。東部廣大的平原和高原(古老低山),不僅為水系的發育和人類經濟活動提供了充分的地理空間,而且地勢低平,使其對稱于赤道的緯向地帶性結構有較好表現。

美洲大陸北抵北冰洋岸,南近南極大陸,加之大陸輪廓北伸南縮,赤道偏居南美大陸北部,遂使北美洲大部分位于中高緯度地區,草場和耕地面積廣大;而南美洲卻呈現為以熱帶區域面積最廣,雨量充沛,熱帶雨林廣布。此外,在緯度位置、地形、洋流和大氣環流的共同作用下,美洲的氣候還存在著明顯的東、中、西部異,并最終促成了美洲各大自然地理區分異的形成。6第六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

一.地形系統

古生代加里東-海西褶皺山帶(1)加里東褶皺山帶發生于古生代早中期的加里東運動,在北美稱為塔康運動(奧陶紀)和阿開丁運動(泥盆紀)。受其影響北美阿巴拉契亞地槽北段褶皺成山,結束了地槽歷史;在南美,主要表現在安第斯地槽形成了古安第斯山脈,它主要延伸于今天安第斯褶皺帶的東部邊緣,從北、西、南三面繞過巴西陸臺,直至30°S止,使南美陸臺因此而擴大了領域。(一)山地7第七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2)海西褶皺山帶

在北美稱為阿巴拉契亞運動。顧名思義,其主要影響變動發生在阿巴拉契亞地槽區,尤其是南段,并連同瓦奇塔地槽一起形成了褶皺山脈——阿巴拉契亞山與瓦奇塔山。至此,北美阿巴拉契亞山地最終形成,并大致以紐約附近為界,分為東北段和西南段,它們在褶皺期、構造、地形及礦產特征等方面有一定差異。

海西運動對于南美來說,則主要見于岡瓦納地槽帶,產生了岡瓦納褶皺,它從潘帕斯南部起,向西北延伸至30°S附近。8第八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中生代舊阿爾卑斯褶皺山帶

(1)內華達褶皺山帶

這次運動主要作用于科迪勒拉地槽西部,造就了阿拉斯加山脈、加拿大海岸山脈、喀斯喀特山、內華達山直至西馬德雷山等一系列褶皺山脈,從而構成了北美科迪勒拉山系的西帶。內華達運動在南美主要發生于古生代加里東-海西褶皺構造以西,相當于現代安第斯山的軸部。

(2)拉拉米褶皺山帶

對美洲大陸造成的變動主要集中于科迪勒拉地槽東部,其影響范圍北起阿拉斯加,南至中美東部,在北美造就了包括布魯克斯山脈、落基山脈、東馬德雷山在內的科迪勒拉山系的東帶。也使南美安第斯地槽發生強烈的造山運動,造就了整個安第斯山褶皺構造。第九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

新生代新阿爾卑斯褶皺山帶

開始于漸新世的新阿爾卑斯造山運動,一直延續到現代,這次運動在北美稱為喀斯喀特運動。主要影響內華達褶皺山帶以西地區,形成了阿留申山脈、加拿大島山及美國海岸山脈等,并使中生代形成的內華達褶皺山帶和拉拉米褶皺山帶大幅度抬升,最終奠定了北美西部的陸地輪廓和構造以及現代地形的基本格局。

在南美,漸新世的構造運動使安第斯山東北段發生顯著褶皺;上新世時又掀起了以大幅度上升為主的構造運動,并一直延續到第四紀或更后。最終奠定了它的現代構造基礎,形成了世界上高峰連綿的年輕山系。第十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第十一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

對于北美大陸而言,古生代的造山運動主要集中于大陸東部,中、新生代的造山運動集中于大陸西部;而對南美大陸來說,歷次造山運動均集中于大陸西部,其中安第斯褶皺山系基本上是中生代末和新生代阿爾卑斯運動的產物,尤其是上新世以來的造山運動,不僅廣泛地發生褶皺,而且改造了古生代和中生代的構造,在運動強烈的地段還伴隨著斷裂、巖漿侵入和火山噴發,及至這里現代火山、地震仍很頻繁,這說明年輕褶皺山系至今仍處于不穩定狀態。這種構造基礎使安第斯山區富含礦藏,其中較突出的如有色金屬的銅、錫、鉍、鉛、鋅、銀、銻、鉬等,燃料礦物石油以及非金屬礦硝石、硫磺等??傊?2第十二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

1.地盾型高原

主要分布在美洲大陸東部,包括北美拉布拉多、勞倫辛低高原和南美的圭亞那、巴西及巴塔哥尼亞三大高原等。它們在構造上大部分屬古陸臺中的地盾,基底巖系主要由花崗巖、片麻巖、片巖等組成。因地殼長期上升,久經侵蝕,古老的結晶巖等多出露地表。地盾區礦藏組成的基本特點是缺乏燃料礦物,而金屬礦物則極其豐富。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約500×104km2),發育于巴西陸臺,海拔300~1500m,地面起伏平緩,大部分地段具有上升準平原特征,地勢由東南向西北方向傾斜。(二)高原系統13第十三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2.地槽型高原

分布于美洲大陸西部阿爾卑斯褶皺帶內,自北向南主要有育空高原、不列顛哥倫比亞高原、哥倫比亞高原、科羅拉多高原、墨西哥高原和玻利維亞高原等。上述高原是構造運動和巖漿活動的結果,這一高原帶富集有色金屬礦,其中以銅、鉛、鋅、金、銀、鎢、鉬等最為突出。14第十四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三)平原

1.地臺型平原

即北美中部平原,介于阿巴拉契亞山和落基山之間,南起墨西哥灣,北達哈得孫灣,縱貫北美中部,是個廣大的平原區。2.拗陷型平原

包括奧里諾科平原和拉普拉塔平原。其中,拉普拉塔平原介于安第斯山、巴西高原與巴塔哥尼亞高原之間,呈縱向分布。3.陸向斜平原即亞馬孫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約560×104

km2)。它發育于巴西陸臺內部呈東向的陸向斜上。15第十五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

美洲大陸南北縱貫,地形區也呈南北縱列,且東、北、西三面分臨三大洋,因此在構造、地形、氣候等因素的共同影響下,美洲地表水分布及其水文特征具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形成外流區與內流區之間,東西、南北之間以及各大流域之間的強烈對比,由此充分體現了全洲地理環境結構的特點。南北縱貫的落基山-安第斯山作為美洲大陸上最重要的一級分水嶺,它首先把美洲大陸一分為二:西部屬于太平洋流域系統,東部則包括大西洋流域系統和北冰洋流域系統,其中以大西洋流域面積為最廣,又以外流區域占絕對優勢。二、地表水第十六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河流

美洲河流分屬四大流域系統,其中大西洋流域范圍最大,包括墨西哥灣域哈得孫灣流域在內,流域面積約占全洲面積的63.5%;太平洋流域與北冰洋流域的流域面積分別占全洲面積的14.4%和11.5%。

因此,美洲89%

的面積屬外流

區,內流區面積

僅占11%,主要

分布在格陵蘭

島、西南部科迪

勒拉山間區以及

南美安第斯山間

高原地。墨西哥灣第十七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

湖泊北美洲湖泊眾多,且以淡水湖為主,淡水湖面積居各洲之首。面積1000km2以上的湖泊有22個,除大鹽外,均為淡水湖,其中面積超過10000km2的大淡水湖有8個,它們主要分布在北美大陸北半部。18第十八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三、地域分異的基本特征(一)緯向地帶性

在北美洲的高緯度地帶和南美洲的低緯度地帶,因處大陸東西最寬處,且地勢起伏比較和緩,因而地理環境各組成要素均呈現出東西延伸、南北更替的緯向地帶性分異特征,如高緯度的極地冰原帶、極地苔原帶和亞寒帶針葉林帶以及低緯度的熱帶雨林帶和熱帶草原帶等。(二)非緯向地帶性

美洲大陸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安第斯山系,使美洲地理環境具有突出的非緯向地帶性結構。19第十九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20第二十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21第二十一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

(三)從美洲全局來看

落基山-安第斯山以東的廣大地區,地面平展,雖有高原、山地,但其高度和寬度顯著遜于西部山地,對地理環境的緯向地帶性分異干擾不大,因此各個不同類型區基本上都體現了東西延伸、南北更替的特征;即使在非緯向地帶性結構突出的西部地區,緯向地帶性因素的影響也是顯見的;山間高原部分,大致由高緯度的寒濕型逐漸過渡到低緯度的熱干型,山地垂直帶譜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制于緯度。當然,在以緯向地帶性結構為主的東部地區,也有非緯向地帶性結構的表現,尤其是在北美大陸中、緯度地帶以及南美大陸的中高緯度地帶。

22第二十二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

綜上所述,緯向地帶性和非緯向地帶性結構的特征,是相互滲透的,它們共同交織成美洲地理環境結構模式。據此,可以把美洲劃分為六個自然地理大區,即北美極地島嶼區、北美東部區、北美西部科迪勒拉區、中美區、南美東部區和西部區。23第二十三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

高大山地偏居太平洋一側的地形結構使其經濟活動長期指向大西洋區域。拉丁美洲的礦物資源對其經濟成長的方式、水平,聚落與交通運輸網的形成等有著明顯的作用,對世界經濟的進步也有重大影響。如果說金屬礦物資源是拉丁美洲對世界經濟的重大貢獻的話,那么石油資源則是影響其自身經濟成長的重要因素。四、自然地理環境對經濟發展及產業布局的影響24第二十四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第二節美國25第二十五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

一、人文地理特征

(一)歷史、民族與文化美國開疆拓土的歷史

美國原居民為印地安人,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后,西班牙、法國、英國、荷蘭等國家開始不斷向北美洲移民。

17世紀和18世紀前半期,英國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個殖民地。

1775年,殖民地人民有了反抗的呼聲,開始走上獨立的里程,1776年7月4日,組成了由華盛頓擔任總司令的“大陸軍”,通過了獨立宣言。1783年獨立戰爭結束,1787年成立聯邦共和國。獨立后,北部資本主義發展迅速,南部是以種植園為主的農業經濟。1862年林肯總統宣布《解放黑奴宣言》,南部奴隸主不滿,發動叛亂,爆發南北戰爭。1865年北方獲勝。26第二十六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

19世紀初,隨著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美國開始進行領土擴張和拓殖,由13州擴到現在本土的48州,地跨北美大陸中部,兩面臨大洋。1860年,兼并夏威夷,1880年兼并薩摩亞,1867年買了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島。一百年內,領土擴展10倍。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美國進入帝國主義階段。一、二次世界大戰,美國都是先中立后參戰,撈取了戰勝者的資本,軍事、經濟力量大為膨脹,爬上了資本主義世紀的霸主地位。27第二十七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1.殖民地時期——城市的興起

美國城市的建立以及城市化的進程,與其國土的開發基本上同步同方向,即自東向西依次推進。在殖民地時期,隨著以英國移民為主的歐洲各國移民以及非洲黑奴的到來。同時,經過殖民地百余年的發展,大西洋沿岸興起了一批適應殖民地內外貿易需要的商業性港口城市,如波士頓、紐約、費城、查爾斯頓等,它們構成了當時殖民地的四大經濟中心,并奠定了美國城市化的基礎。(二)人口流動與城市化28第二十八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

2.建國至1920年——城市化時期

美國建國時,城市數量很少,城市化整體水平很低。

19世紀初至美國內戰前,美國經濟進入第一個高潮時期,這主要得益于東北部地區工業化的初步展開,內河、鐵路運輸網的完善以及農業機械的推廣使用。從19世紀后期開始,伴隨美國工業化的迅速發展,城市化也進入一個鼎盛時期,這突出反映在城市化的速度上。3.1920年至今——大都市化時期1920年美國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到51.2%,標志著美國已成為一個城市化國家。1940年,美國幾乎有一半人口居住在大都市區內。至此,美國已成為一個大都市區化國家。隨著美國城市人口超過農村人口,大城市人口開始逐漸向郊區遷移,由此形成了功能相當集中的市中心商務區和以居民為主的郊區,構成美國大都市區的兩個基本要素。29第二十九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

郊區的橫向擴展是20世紀20—30年代出現的現象,二戰后,尤其是60年代后更加快。美國大都市區的地域擴展是通過郊區的蔓延而實現的,這種地域蔓延的主要途徑是兼并土地。作為大都市區另一組成部分的中心城市,在人口和產業外遷的同時,其功能也在發生實質性的變化,完成了從工業經濟向服務性經濟的轉化和升級,即流通、信息等服務性功能日趨強化,成為信息交換和經濟決策中心。4.郊區化與中心城市的復興30第三十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表9.2.1美國城市化的歷史沿革

年代5000人口以上總人口城市人口的城市數目(單位/106人)比例%1790123.93.41800215.35.21810287.26.31820359.66.218305612.97.818408517.09.8185014723.213.9186022931.417.9187035438.622.9188047250.224.9189069462.931.5190090575.935.91910120291.941.619201467105.747.119301803122.752.319402042131.652.719502449150.754.519603293179.359.819704140203.261.719805084226.666.219905831248.771.231第三十一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表9.2.2美國10個最大城市的人口

城市1990年2000年1900年—2000年增長%紐約

732256480082789.4%洛杉磯348539836948206.0%芝加哥278372628960164.0%休斯敦1630553195363119.8%費城15855771517550-4.3%菲尼克斯983403132104534.3%圣地亞哥1110549122340010.2%達拉斯1006877118858018.0%圣安東尼奧935933114464622.3%底特律1027974951270-7.5%資料來源:U.S.CensusBureau.2000.CountyCityDataBook.①1609—1830年,殖民地到非殖民地;②1830—1920年,小規模到大規模工業化;③1920—現在,成熟的都市區形成和轉型。32第三十二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二、經濟發展的條件分析(一)占據地緣政治、經濟區位優勢

美國瀕臨兩個大洋,遠離舊大陸,其南北兩面均以弱國為鄰。在現代交通條件下,遼闊的海洋雖不能阻礙它和舊大陸的聯系,但卻避免了舊大陸戰亂的干擾,為它提供了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的和平境。(二)優越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自然資源

地形美國地形的多樣化以及平原山地的廣大,為農業發展提供了利的條件。33第三十三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mkm陸高海深34第三十四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

氣候

美國大部分屬溫帶和亞熱帶,無霜期在100天以上的地區面積占90%,全國冬季平均氣溫比中國高出8~10°C。

水文

美國有龐大而完整的水系,密西西比河縱貫大平原中部,它同北部美、加國界上的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五大湖有運河相溝通并且可以出海。礦產

美國擁有多種豐富的礦產資源,如阿巴拉契亞山地、中央平原和落基山地的煤;蘇必利爾湖西岸、阿巴拉契亞山地南部伯明翰附近的鐵礦;西部高原山地的銅、鉛、鋅、鉬、釩、鈾等多種有色金屬;墨西哥灣沿岸、阿拉斯加北部以及加州的石油、天然氣等。35第三十五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三)特殊的歷史發展條件

“外部節約”是許多國家經濟得以快速發展的條件。這里所說的外部節約是指美國在歷史上沒有在創造資本主義工業和商業制度上花費更多的精力——來自歐洲的移民為它帶來了“現成的資本主義”。大量的和廉價的黑人奴隸為美國開發其種植園經濟提供了勞動力保障,為它在農業上取得資本積累和開拓國際市場提供了條件。

36第三十六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

原住居民的數量稀少和滯后的社會經濟制度使美國在其遼闊的土地上沒有遇到落后的土地制度的阻礙,使它很容易就開始了資本主義的農業開發。

由于土地的廣闊和勞動力的相對稀缺,機械化的和大農場農業成為必然。

兩次世界大戰又為美國提供了“外部節約”——軍事定貨刺激了其國內的生產和技術更新,使美國在工業技術上取得了明顯的優勢;美國產品從此大批進入國際市場;外國的戰爭移民則為它帶來了眾多的科技人才,等等。37第三十七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四)雄厚的經濟性資源高等教育與人才資源優勢雄厚的政府財政能力龐大的金融產業科技信息遙遙領先38第三十八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三、主要產業及其分布(一)美國產業結構變化特點

產業進一步“軟化”

產業“軟化”,是指在國民經濟的三大產業中服務業這一非物質(軟的)生產部門所占比重更大,而農業和工業等物質(硬的)生產部門所占比重進一步下降。此外,制造業正在非物質化,制造業與服務業之間的界線日益模糊。39第三十九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年份總計農業工業:其中制造業服務業收入(億美元、%)195941434.044.930.152.21989427082.333.019.264.01998700441.529.716.569.0就業(萬人、%)1959628711.738.726.549.61989117342.732.418.464.91998133081.624.413.874.41959~1998年美國三大產業收入和就業比重資料來源:甄炳禧著,《美國新經濟》,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40第四十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產業信息化表現在三方面:

(1)在制造業中,信息技術設備投資日益增多,占所有設備投資的比重越來越大。

(2)服務業中,電信業、廣播電視業、其他電信服務業、電影業、法律事務所、保險公司、銀行業、證券和商品經濟、醫療照顧、投資咨詢公司、批發商、房地產商等信息密集型服務業的產值、就業人數和收入水平都早已超過傳統服務業。

(3)無論是在工業還是服務業,電子商務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產業信息化41第四十一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技術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

近30年來,高技術產業在美國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從1970年的16%提高到1994年的20%,信息技術產業在這次信息技術革命中脫穎而出,逐漸成為重要的主導型產業。

以高新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

近十年來,美國高新技術加快了向傳統產業的滲透,推動了傳統產業向現代產業轉變的進程。除了把傳統產業遷移到發展中國家和解雇工人之外,美國企業更強調傳統產業轉變的關鍵是應當注入高新技術的活力,以自動化、新材料求生存。因此,傳統產業并沒有象想像的那樣走向衰落,而是經過“脫胎換骨”的改造后,獲得新生,重振雄風。其中較突出的有:汽車業、鋼鐵業及農業等。42第四十二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二)主要產業及其地域分布高技術產業航天航空業

飛機工業在太平洋沿岸地區占1/2以上,并且幾乎完集中在洛杉磯和西雅圖。其他還分布在得克薩斯州(最大中心是達拉斯和沃斯堡)和堪薩斯州(維奇托和堪薩斯城)等。東北部飛機生產比重雖不大,但卻是發動機、推進器和儀表等的集中產區。43第四十三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電子工業

電子工業是美國發展最快的部門。目前美國已占世界電子計算機市場的60%。電子計算機生產已越來越成為美國經濟發展的關鍵部門。美國西海岸硅谷是世界最大的電子工業基地。44第四十四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生物技術產業

生物技術就其影響來說,是僅次于信息技術產業的高新技術產業,它將成為21世紀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美國生物技術在世界居領先地位,世界上近一半的生物技術公司在美國,而且它們在創新方面遠勝于國外公司。例如,1995年,美國批準了150項遺傳工程專利,其中81%為美國公司所有。生物技術產業是全美研究最密集的部門。美國生物技術產業的研究總開支每年在79億至100億美元之間。環保產業

近20年來,隨著美國政府和民間越來越重視可持續發展,以防止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保護自然資源為目的的環保產業應運而生。環保產業是由與環保相關的技術開發、產品生產、商業流通、資源利用、信息服務、工程承包、自然保護開發等構成的一個龐大的產業。據估計,1996年,美國環保產業的產值已達1470億美元,超過了制藥業和塑料業的產值。45第四十五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汽車工業

汽車制造業的分布特別集中在中西部區,主要是在以布法羅、辛辛那提和珍妮斯維爾(在芝加哥的西北)為頂點的三角形地區內,其中以底特律周圍地區最為集中,底特律是全國最大的汽車制造業中心。美國兩大汽車公司(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的總部都設在底特律。第四十六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鋼鐵工業

美國的鋼鐵工業主要集中分布于中西部以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蘭、布法羅等為中心的大湖帶南部,以及大西洋沿岸消費區。隨著各地小鋼廠的紛紛涌現,在相當程度上改變了美國過去鋼鐵工業高度集中的狀況,分散趨勢進一步加強。芝加哥

47第四十七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48第四十八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農業

美國是世界上頭號農業大國。盡管農業人口比重小,但平均一個農民能養活128個人。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將生物技術和信息等高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率,而且促進了農業生產向優質、高效和環保型發展。美國農業與環境問題

過去一個世紀,農業電氣化、機械化、化肥化和專業化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使美國農業產量大為提高,然而它卻給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問題。物種的多樣性、天然牧場、沼澤地、林地與原始森林、魚類和動物都在減少,另一方面水土流失、地下水的污染和害蟲的抗藥能力在加劇。農業發展同自然環境的協調產生了矛盾。49第四十九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對外貿易主要特點:跨國公司同它的國外子公司或附屬單位之間進行的跨國界貿易——亦稱跨國公司內部貿易的重要性上升。服務貿易的比重上升。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在進口和出口兩方面都呈上升趨勢。美國對亞太地區的出口增長加快。證券投資在美國對外投資中明顯加強。對外直接投資出現新變化。對外投資50第五十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四、城市經濟地域系統(一)20世紀中葉東北部和中西部城市經濟的“鼎盛期”

最先成型的如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巨大城市帶,以紐約為中心,北起波士頓,南至華盛頓特區,沿大西洋沿岸跨越10個州;中西部即大湖區巨大城市帶,它以芝加哥為中心,東起匹茲堡、布法羅、克利夫蘭、底特律,西達圣路易斯,中有密爾沃基、哥倫布,南繞五大湖呈半月形。它們分別構成了美國“經濟地理的縱軸”和“橫軸”。

51第五十一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二)二戰以來“陽光帶”城市異軍突起

同20世紀20年代大都市區的興起同步產生的是美國區域經濟結構的巨大變化。從二戰到冷戰期間,巨額的國防和軍事開支被分配到西部和南部,再經60年代高科技革命的刺激,西部和南部的“陽光帶”城市異軍突起,而傳統工業中心——中西部和東北部卻處于衰退的困擾之中,被冠以“冰雪帶”。所謂“陽光帶”泛指美國本土37°N以南的地帶,以氣候溫和、光照充足而聞名。確切地說,新崛起的地區主要可劃分為東南部和西南部兩大部分。52第五十二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資料來源:陳才等.世界經濟地理.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53第五十三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五、美國知識經濟美國知識經濟的基本特征

科學和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日益成為知識經濟的重要基礎。信息與通訊技術在知識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處于中心地位。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在知識經濟中扮演主角。人才的素質和技能成為知識經濟實現的先決條件。54第五十四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知識在美國經濟中的重要作用知識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產品和服務的知識含量提高。美國政府促進知識經濟發展的舉措確定技術開發重點。大力發展信息技術。加強高新技術的基礎研究工作。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資助并鼓勵科研機構、大學與私營企業高新技術研發合作。55第五十五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

中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在自然地理區劃上屬北美洲,范圍包括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峽和大、小安的列斯群島以及巴哈馬群島,面積為270多萬平方千米;但就人文地理而言,它們又歸屬于拉丁美洲。第三節中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第五十六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一、墨西哥(一)資源環境評價1.墨西哥位于墨西哥高原上,北部因其地勢較高且位于北回歸線附近而具有溫涼、干燥的氣候;南部為低地,氣候濕熱。2.礦產資源豐富、類型多樣,尤以油氣和銀礦突出,工礦業一直是墨西哥經濟的主要支柱。3.墨西哥擁有秀麗的自然風光和古老的瑪雅文化、托爾特克文化、阿茲特克文化,成為旅游業主要吸引因素。4.美、墨之間長達3100km的邊界,成為墨西哥進入北美經濟圈的地利條件。57第五十七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

對墨西哥而言,對NAFTA成員國的進出口分別占其對世界進出口貿易的71.9%和83.8%,僅對美國的進出口就分別占其中的98.7%和94.7%。該國通過NAFTA得益最多的是客戶加工出口工業,其中汽車及其配件、家具、電子、玻璃行業尤為顯著。(二)走進北美經濟圈的墨西哥經濟58第五十八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工礦業

墨西哥工業門類齊全,但發展不平衡,制造業占首要地位。農牧業

農業發展不快,制約因素有小農經濟、運輸設施嚴重落后,國際市場上農產品價格低等。旅游業

旅游業是墨西哥繼客戶加工業和石油工業之后的第三大外匯來源。墨西哥城、阿卡普爾科、蒂華納、坎昆等為著名旅游勝地。墨西哥城的“三種文化”廣場是印第安、歐洲和墨西哥文化共處的縮影。(三)主要產業及其分布59第五十九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二、中美地峽

(一)北美大陸的熱帶“盲腸”

中美地峽是科迪勒拉山系自北美大陸向南延伸的部分,狹長,多山地、丘陵。中美地峽東側加勒比海沿岸,面迎東風為熱帶海洋性氣候,西側太平洋沿岸屬熱帶干濕季氣候,加之這里有肥沃的火山灰土,適于熱帶經濟作物的種植。

(二)熱帶經濟作物的生產與出口

中美地峽共七國,除巴拿馬、哥斯達黎加、伯利茲外,其他四國危地馬拉、洪都拉斯、薩爾瓦多和尼加拉瓜經濟均以農業為主,其中以咖啡、香蕉、棉花、甘蔗、可可、煙草等熱帶經濟作物的生產和出口地位尤為突出,而糧食則需要進口。加之礦產不多,工礦業不發達,而成為美洲幾個經濟最不發達的國家。然而,近年來薩爾瓦多、洪都拉斯和巴拿馬等國的旅游業的增長令人刮目相看。60第六十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三)具有特色經濟的三國

地處加勒比海沿岸的伯利茲,因小國寡民,且境內有石油分布,可以選擇“石油經濟”道路。工農業國巴拿馬,利用本地甘蔗原料建有制糖廠,利用運河的便利條件進口石油、礦石建有煉油廠、小鋼鐵廠。生態旅游圣地哥斯達黎加,是拉丁美洲開展生態旅游頗有成效的國家。該國開展生態旅游是從保護森林目的出發的。61第六十一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三、加勒比海地區(一)特殊的地緣關系

加勒比海地區地處低緯,在兩列島弧、南美大陸與中美地峽間,是南、北美大陸,美洲與太平洋地區海上聯系的必由之路,因而有人稱之為“美洲的地中?!薄<永毡群5貐^是西、葡殖民者最早到達美洲的落腳點。(二)政治文化的多元性加勒比海地區至今在政治上仍保留有歐洲殖民主義的殘存勢力。(三)經濟的開放性與多樣性熱帶多雨的自然條件及其肥沃土壤,部分島嶼及大陸架上的有色金屬和油氣資源,熱帶島國的自然風光與上述地緣政治關系相結合,使這里的經濟具有明顯的開放性和多樣性特點。62第六十二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第四節南美洲一、地區總論

(一)20世紀南美各國的經濟改革1.外資政策的調整及存在的問題擴大外資的投資領域。簡化外資審批手續。向外資提供優惠政策。放寬對外資利潤匯出的限制。63第六十三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

2.金融改革及存在的問題(1)消利率管制,不再利用行政手段干預利率。(2)消除或減少強制性的信貸配給項目,除了巴拉圭外,其他南美國家都已經做到這一點。(3)降低了存款準備金要求,將存款準備金降低至金融謹慎監督要求的水平上。(4)頒布中央銀行法,加強中央銀行的獨立性。(5)為了提高國有商業銀行和開發銀行的效率和競爭力,南美主要國家先后實行了銀行私有化。(6)為了提高金融部門的經營效益并加強競爭,銀行部門對外資開放。雖然各國危機和動蕩的程度不同,但究其原因,主要是在進行金融改革和實現金融自由化的同時,沒有加強金融監管,致使金融體系的脆弱性增加。而結構改革則加劇了宏觀經濟的不平衡,并導致國內政治和社會動蕩。64第六十四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3.貿易制度改革及存在的問題

二戰以來,為了減少對外部市場的依賴,南美國家普遍實行的是進口替代政策,長期實行內向經濟發展戰略。即使一些國家自70

年代后將鼓勵出口與進口替代政策相結合,國家也仍然對進出口貿易實行嚴格控制。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南美國家于80年代中期開始著手進行二戰后最深刻最廣泛的外貿制度改革。(1)在單方面的貿易改革方面。(2)在加強區域經濟一體化方面。(3)積極參加多邊貿易談判。南美國家所采取的貿易制度改革措施,促進了各國貿易的增長,提高了本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也促進了本國產業結構的調整。但也存在諸如貿易逆差不斷增大、失業人數增加、沿海與內陸地區間經濟發展差距加大等問題。65第六十五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二)產業及其分布

熱帶南美

各國多利用本國優越自然條件優先發展用于出口的經濟作物,如巴西、哥倫比亞的咖啡,玻利維亞的水果、甘蔗,圭亞那的甘蔗等。然而在南美熱帶地區,為毒品制做提供原料的非法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及其出口收入都大大超過合法作物。

溫帶南美

各國都很強調谷物自給而十分重視本國糧食種植,且政府肯于提供補貼。其中,烏拉圭和阿根廷由于擁有潘帕斯草原這樣優越的自然資源,并形成了發達的交通運輸網和其他加工、服務設施,所以是包括谷物在內的多種農產品輸出地區。

66第六十六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

采礦業

從成因上分屬兩大類國家,在巖漿活動條件下生成的多種有色金屬、貴金屬礦物的開采集中在玻利維亞、秘魯、智利等安第斯山區國家。屬沉積礦床的鐵、石油、天然氣的開發集中在圭亞那、委內瑞拉、巴西等國。上述國家的產量均可居世界前10位,并有大量出口。

森林采伐業

森林采伐業在南美洲是一個頗有爭議的產業,因為其采伐的對象是亞馬孫雨林中難以培育的珍貴樹種,而相應的扶育更新又很不得力。僅巴西可年產2.2×108

m3左右,相當于不包括蘇聯在內的歐洲年產量的75%。67第六十七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

建筑業

建筑業的發展與南美各國城市地域急劇膨脹有關,成為部分國家經濟的主導部門之一。建筑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狀況的晴雨表在南美各主要國家已很明顯,這一點同樣標志著這些國家已步入了經濟中等發達國家的行列。

服務業

服務業在南美國家地位很重要,表現為大城市地區公用事業、商業服務、交通通訊、日常生活服務、政府活動以及各種智力密集型產業的迅速成長。服務業為大城市地區提供的大量就業機會助長了南美大城市的膨脹,但也在深化著這里城鄉二元化發展的矛盾。

制造業主要分布在巴西、阿根廷等國。巴西的制造業不僅形成了其東南部發達的工業區,而且可以滿足國內對絕大多數產品的需求。

68第六十八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三)南方共同體市場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到來,在巴西的倡議下,成立了南方共同體市場(南共市)。該聯盟由巴西、阿根廷、烏拉圭和巴拉圭四國組成,于1995年1月1日正式成立。在這一關稅同盟內,4國商品的85%已實現免稅,其余的15%將逐步減免,直至形成一個完全的自由貿易區。同時4國還確定了共同的對外關稅。南共市現擁有約1.9億人口,面積1200×104km2,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8000億美元,進出口總額為1000億美元,已成為僅次于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和歐盟的世界第三大經濟貿易集團,是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共同市場。1996年,南共市又與玻利維亞和智利簽署條約,兩國加入該關稅同盟,成為聯系國?,F在正在擬議中的南美自由貿易圈由南共市和安第斯共同體組成,然后再同北美自由貿易區共同組成美洲貿易區。69第六十九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巴西烏拉圭阿根廷巴拉圭南方共同體市場70第七十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二、巴西(一)自然條件特點與環境評價

高原與平原為主的地形

巴西國土面積851×104km2,國土大部分為高原和平原,海拔500m以上的高原和200m以下的平原各占國土的40%。巴西高原為世界最大的高原,面積達500多萬平方千米。亞馬孫平原由亞馬孫河及其支流沖積而成,面積約占巴西全境的1/3。71第七十一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水熱資源豐富,但地區分布不均

國土大部分位于熱帶、亞熱帶,全境氣溫較高。巴西河流眾多,主要屬亞馬孫河、巴拉那河、圣弗朗西斯科河三大水系。亞馬孫河流域面積、徑流量均居世界第一,它以每年3800×108m3的流量注入大西洋,占世界河流總流量的1/9。亞馬孫河航運便利,吃水4m深的海輪可以上溯到秘魯的伊基托斯。第二大河流圣弗朗西斯科河自巴西高原東南部流向東北干旱地區,不僅灌溉農田,還蘊藏著巨大的水力資源。巴拉那河上游流經巴西高原南部,急流瀑布很多,所蘊藏水能資源極為可觀。全國發電總量的一半以上來自巴拉那河水系。72第七十二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二)經濟改革與成就

20世紀80年代巴西經濟特點是債務危機、高通貨膨脹和經濟停滯,被稱為“失去的10年”。1994年政府制定了以反通貨膨脹為主要目標的雷亞爾計劃,雷亞爾計劃分三個階段進行:平衡聯邦財政收支、消滅財政赤字、穩定貨幣和啟用新貨幣雷亞爾。成就總體經濟平穩增長。通貨膨脹率迅速下降。外資大量涌入,外資結構得到改善,外匯儲備迅速增加。財政赤字仍然嚴重。利率高起,內外債增加。出口不景氣,外貿逆差較大。問題73第七十三頁,共八十二頁,2022年,8月28日(三)主要產業及其分布1.工礦業

巴西有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工業產值居拉美首位。

采礦業

巴西礦產資源極為豐富,從鐵礦、錳礦、鋁土礦等工業基礎原料,黃金、金剛石等貴金屬,一直到核工業原料鈾礦以及尖端技術工業所需要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