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一輪復習課件_第1頁
第一次世界大戰一輪復習課件_第2頁
第一次世界大戰一輪復習課件_第3頁
第一次世界大戰一輪復習課件_第4頁
第一次世界大戰一輪復習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選修三: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這個模塊“著重反映的是20世紀戰爭與和平運動發展的重要內容”。 戰爭是流血的政治。 克勞塞維茨 2022/7/171人類 = 戰爭?5200多年歷史中大小戰爭:14500多次 2.8次/年近2000年 無戰爭的日子:58天戰火中喪生: 36.4億人毀滅的財富:可鋪寬150公里、厚10米的金帶,環地球一圈: 據 邵錫昌以史為鑒開創未來 東南大學學報958期) 統計數字 2022/7/172戰爭史的要素:爆發的原因導火線(標志)經過(重大戰役、會議、階段)結果(失敗或勝利)影響(對交戰國;對人類社會)性質(正義或非正義、侵略或反侵略)2022/7/173促成戰爭爆發的

2、主要因素有 :領土紛爭 民族矛盾 宗教問題 殖民地、市場、霸權 個人因素 2022/7/174構成戰爭勝負的主要因素有 :戰爭的正義性,戰爭目的和作戰任務,政治上的統一性;國家或集團間的軍事政治結盟 戰爭的政治性因素 戰爭的經濟性因素 物質生產力和軍事供給力 戰爭的軍事性因素 軍事理論和戰略戰術 戰爭的文化性因素 科學技術的先進性及其軍事化 戰爭的人力性因素 兵力和民力資源,軍民的團結和作戰積極性,民眾的軍事素質 戰爭的時空性因素 戰爭的突發性因素 戰爭的他方性因素 戰爭是動態的,千變萬化的,戰爭因素的不斷變化影響著敵對雙方戰力的變化,從而使戰爭的發展情況變幻莫測. 2022/7/175201

3、3考試說明:第一次世界大戰1.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歷史背景2.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過程3.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果2022/7/176第1課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2022/7/177根本原因: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表現(1)經濟實力:工業總產值位次在19世紀中期的排名是英、法、德、美,到20世紀初變成美、德、英、法。(2)政治模式:英法美是典型的民主國家;而德、奧、意、俄、日則帶有濃厚的封建專制和軍國主義色彩。 (3)殖民地:英法是老牌殖民帝國;而德國所占殖民地少,與其經濟實力很不相稱。2022/7/178瘋狂的擴軍備戰18801890190019101914沙俄79.167.7116.212

4、8.5135.2法國53.454.271.576.991德國42.650.452.469.489.1英國36.74262.457.153.2奧匈24.634.638.542.544.4意大利21.628.425.532.234.5日本7.18.423.427.130.61880-1914年各國陸海軍總人數(單位:萬人)2022/7/179意巴爾干問題 突尼斯問題英法德奧俄世界市場 、殖民地問題 巴爾干問題 普法戰爭后果187919041907協約國1892同盟國18821882歐洲列強之間的矛盾2022/7/1710 帝國主義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德英法俄意奧1879188218821892190

5、41907代表同盟國集團代表協約國集團2022/7/1711英德矛盾法德矛盾俄奧矛盾 從三大矛盾的對立到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三大矛盾發展同盟國: 德意奧協約國: 英法俄兩大集團2022/7/1712視角二 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帕默斯頓(英國首相1784-1865)1、英國傳統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含義如何?原因?3、這一政策的變化體現了英國對歐洲奉行怎樣的外交原則?2、20世紀初英國又為什么要放棄“光榮孤立”政策轉而與法俄結盟?政策:“光榮孤立” 含義 :不同任何國家結成持久固定的同盟原因: 1)經濟實力雄厚,掌握海上霸權。2)免受戰爭威脅,保證自己安全;3)與歐洲

6、大陸的大國法俄德等國都有矛盾。不愿加入任何一方。大陸均勢 。含義:反對任何一個大國稱霸歐洲,而使歐洲各國之間保持勢均力敵,以便英國操縱歐洲的政治天平。英德矛盾激化/自身實力下降,欲尋求盟友2022/7/1713 19世紀末20世紀初巴爾干地區存在哪些矛盾?為什么成為歐洲的火藥桶?矛盾:巴爾干與奧斯曼土耳其的矛盾;巴爾干內部的矛盾;巴爾干各國與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帝國主義國家爭奪巴爾干的矛盾原因:(1)巴爾干半島位于歐、亞、非三洲交匯之處,戰略地位十分重要。(2)巴爾干半島的民族關系復雜。(3)歐洲列強侵略的需要,擴大自己的勢力。 主要原因2022/7/1714爆發1914年7月28日奧匈帝

7、國向塞爾維亞宣戰隨后德、俄、法、英、相繼投入戰爭各國相互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征兵招貼畫2022/7/1715 如今,大多數歷史學家已能分清曾在數十年里一直起作用的背景原因和在1914年6月28日弗蘭茲斐迪南大公被刺后的緊張的數星期中開始起作用的直接原因。最重要的背景因素有四個:經濟上的競爭、殖民地的爭奪、相沖突的聯盟體系和勢不兩立的民族主義愿望。 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拓展思考:還有哪些因素能夠導致戰爭?2022/7/1716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1.根本原因:資本主義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強對世界市場和世界霸權爭奪的矛盾;2.軍事上:列強的三大矛盾最終形成了兩大軍事集團

8、,它們的對峙導致了世界大戰的爆發;(具體原因)3.導火線(直接原因):薩拉熱窩事件引發兩大軍事集團主要成員國相繼宣戰,導致一戰全面爆發。4.軍國主義和極端民族主義的泛濫使兩大軍事集團相互仇視,推動了戰爭的爆發;5.科技進步成果和巨大的生產力被應用于軍事領域,使戰爭能在更大范圍內進行,從而形成世界性大戰;2022/7/17171. 客觀條件:20世紀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為一個整體,各國聯系日益加強,形成“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局面;2. 可能條件:科技進步成果和巨大的生產力被應 用于軍事領域,使戰爭能在更大范圍內進行,從而形成世界性大戰;3. 現實條件:完成工業革命的主要列強,爭奪殖民地的斗爭或戰爭會

9、影響到它們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進而影響整個世界。戰爭自古有之,人類社會為什么發展到20世紀才出現世界大戰?2022/7/1718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爭奪殖民地、世界霸權表現:三對基本矛盾兩大軍事集團形成三國同盟:德、奧、意三國協約:英、法、俄第一次世界大戰導火線:薩拉熱窩事件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根源:實質:課堂小結?2022/7/1719戰爭進程:1914年東西兩線,德計破產1915年重心在東,戰事僵持1916年重心轉西,戰事慘烈1917年陣營變化, 有入有退1918年盟國崩潰, 戰爭結束一戰中的重大戰役年代戰役特點19141915191619171918首次重大戰役東線僵持時間最長

10、決定意義規模最大最大海戰后方馬恩河戰役無涉及凡爾登戰役(絞肉機)索姆河戰役日德蘭海戰民眾厭戰出現反戰2022/7/1720(1)交戰雙方沒有一方具有絕對優勢(2)大殺傷力的武器更有利于防守(3)軍隊機動性不強,后勤保障能力不高 持久戰有利于協約國 A 協約國在面積、人口、資源等方面都遠勝于同盟國,還占有廣闊海外殖民地,但其兵員分散,裝備差,有利于長期作戰。 B 同盟國則軍隊雖然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但其人口資源都無法同協約國相比,利于速戰速決。?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何演變為一場持久戰2022/7/1721第2課 曠日持久的戰爭選修3第一單元2022/7/1722西線比利時、法國北和德法邊境英法德東線

11、波羅的海南岸至羅馬尼亞俄德奧匈南線巴爾干半島塞爾維亞奧匈2022/7/1723一、歐洲三條戰線和交戰雙方施利芬,德意志帝國陸軍前總參謀長。他于1905年主持制定了著名的“施里芬計劃”: 避免兩線作戰,要先發制人,進行速決戰,各個擊破(6個月內擊敗法國。隨后調頭去打敗俄國)。力爭23個月結束戰爭。2022/7/1724一、歐洲三條戰線和交戰雙方二、大戰的第一階段 1914 1、西線:德 法馬恩河戰役進入相持階段2022/7/1725一、歐洲三條戰線和交戰雙方二、大戰的第一階段 1914 1、西線:德 法馬恩河戰役進入相持階段2、東線:俄(德)普魯士奧地利3、戰局:德“施里芬計劃”破產,陷入持久陣

12、地戰俄敗俄勝2022/7/1726一、歐洲三條戰線和交戰雙方二、大戰的第一階段 1914三、大戰的第二階段 19151916 1、東線:1915 德奧擊潰俄國計劃失敗 2、西線:1916(最關鍵) 凡爾登戰役 1916.2 德軍意圖: 經過: 結果: 影響: 日德蘭海戰:1916.5 影響:英海軍仍掌握制海權迫法退出戰爭出動飛機,飛艇、毒氣彈德計劃失敗最具決定意義、一戰轉折點2022/7/17271916年5月,英德兩國海軍在日德蘭海面上展開一場海戰,德國取得了戰術上的勝利,但在戰略上并未打破英軍封鎖。2022/7/1728一、歐洲三條戰線和交戰雙方二、大戰的第一階段 1914三、大戰的第二階

13、段 19151916 1、東線:1915 德奧擊潰俄國計劃失敗 2、西線:1916(最關鍵) 凡爾登戰役 1916.2 日德蘭海戰 1916.5 索姆河戰役 1916.6 協約國意圖: 經過: 影響:牽制德軍,支援凡爾登英首次使用坦克一戰規模最大戰役戰局向有利于協約國方向轉化“我駕著坦克孤零零地沖向一座村莊,只見德軍在四散而逃。我圍著村莊轉了一圈,就像戰神在地上劃了一道禁圈一樣,德國人全給嚇懵了,全部乖乖投降,一共有300多人。”2022/7/1729一、歐洲三條戰線和交戰雙方二、大戰的第一階段 1914三、大戰的第二階段 19151916 1、東線:1915 德奧擊潰俄國計劃失敗 2、西線:

14、1916(最關鍵) 3、戰局:交戰雙方相持不下,元氣大傷2022/7/1730“一戰”四大戰役表名稱時間戰線及主要參戰國戰爭結局特征或意義馬恩河戰役1914.9.51914.9.9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日德蘭海戰1916.5.311916.6.11916.21916.121916.61916.11西線英法PK德西線法PK德西線英法PK德西線英PK德德國撤退第一次大規模“施里芬計劃”破產法軍站穩腳跟、德國兵力士氣衰落未分勝負規模最大德國損失小,英掌握制海權最大的一次海戰具有決定意義(轉折點)時間最長2022/7/1731第1課 同盟國集團的瓦解第3課 同盟國集團的瓦解選修3第一單元2022/7/1

15、732 1917年3月,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在其連任就職演說中說:“我們不再是孤立的區域 ,經過那致命的騷亂所造成的30個月來的悲慘事件,我們已經成為世界公民。要回頭已經不可能,我們國家的命運就取決于我們是否愿意全力去保衛這個國家。” 威爾遜總統的演說中暗示美國準備采取什么重大行動? 美國準備參加一戰2022/7/1733 閱讀材料,思考美國參戰的原因和影響 材料1:1914年8月4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威爾遜總統當天就聲明中立。8月19日他又號召美國人民“在思想上和行動上同樣做到不偏不倚”。 材料2:兩年半的“中立”使美國在國際貿易中獨占鰲頭。美國工業總產值1914年為249億2千萬美元,1

16、919年為639億7千萬美元,增長156.7。美國從債務國變成了債權國。迄1919年,美國借給協約國的戰債約一百億美元,成了二十個國家的債主。它還把世界黃金儲備的40掌握到了手里。 一戰爆發后美國為什么采取中立政策?是否真的做到不偏不倚?中立的實質是什么?(1)國內傳統孤立主義政策影響(2)遠離戰場,免受戰爭破壞(3)利用中立,擴大軍火生意,大發戰爭橫財(4)實質:維護國家利益。2022/7/1734 閱讀材料,思考美國參戰的原因和影響 材料3:當我們采取這些措施時,讓我們充分了解并使舉世皆知我們的動機和目的是什么?我們沒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們是人類權利的捍衛者,要在世界生活中捍衛和平和

17、正義的原則,以與自私和無人性的權力相對抗。威爾遜1917國會演說美國何時參加一戰?威爾遜認為美國參戰的目的是什么?你同意他的觀點嗎?為什么?(1)1917年4月(2)目的:捍衛世界和平與正義(3)美參戰原因:A美德關系:一戰爆發前,美德關系緊張;德國宣布“無限制潛水艇戰”, 為美參戰提供借口B美國與協約國關系:經濟聯系的加強密切;為保證巨額貸款能歸還,希望協約國能勝;俄國二月革命,戰爭形勢有利于同盟國,美國擔心自己利益受損 C實質:分享勝利果實,憑借經濟實力,爭奪世界霸權。2022/7/1735 閱讀材料。思考美國參戰的原因和影響 材料3:當我們采取這些措施時,讓我們充分了解并使舉世皆知我們的

18、動機和目的是什么?我們沒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們是人類權利的捍衛者,要在世界生活中捍衛和平和正義的原則,以與自私和無人性的權力相對抗。威爾遜1917國會演說美國參戰產生什么影響?(1)首先在軍事上對協約國直接援助。美國對德宣戰后,先手派遣200萬軍隊開赴歐洲戰場;1917年6月派遣幾十艘軍艦協助英國海軍,進一步限制德國,使德國“無限制潛水艇戰”歸于失敗。(2)在財政和軍需供應方面,更給協約國帶來了巨大好處。美國不僅中斷了對德、奧的軍火供應,而且大幅度提高對協約國的貸款,達350億美元,從物資上為協約國的最終勝利準備了條件。(3)美國參戰,影響了許多其他“中立”國家。美國宣布參戰后,中國等國

19、紛紛參戰,加入協約國集團,協約國擴大到27個國家,形成了對同盟國的絕對優勢。2022/7/1736一、大戰的第三階段 19171918 1、協約國陣營的變化 1917 美國加入協約國參戰 原因: 影響: 美與協約國接近直接:德實施“無限制潛艇戰”目的:撈取戰利品、奪取霸權2022/7/1737一、大戰的第三階段 19171918 1、協約國陣營的變化 1917 美國加入協約國參戰 原因: 影響: 中國被卷入協約國陣營 美與協約國接近直接:德實施“無限制潛艇戰”撈取戰利品、奪取霸權增大協約國經、軍實力2022/7/1738 中國的參戰意向和潛在的人力資源還是鼓舞了深陷戰爭泥潭、死傷慘重的協約國各

20、方。法國福熙元帥甚至說,”華工是世界一流的勞動者,可以成為出色的士兵,在現代武器的炮火之下仍然能保持良好隊形。” 2022/7/1739拓展1、暫時放松侵略,民族資本主義短暫春天2、美日爭奪中國:府院之爭3、中國參戰4、日本借口對德宣戰,出兵山東,引發山東問題5、對西方資本主義懷疑,學習轉向。一戰與中國關系有關史實:一戰對中國的影響2022/7/1740一、大戰的第三階段 19171918 1、協約國陣營的變化 1917 美國加入協約國參戰 原因: 影響: 中國被卷入協約國陣營 俄國退出大戰美與協約國接近直接:德實施“無限制潛艇戰”撈取戰利品、奪取霸權增大協約國經、軍實力原因對德失敗激化國內矛

21、盾為了鞏固新生蘇維埃政權表現: 布列斯特和約2022/7/1741一、大戰的第三階段 19171918 1、協約國陣營的變化 1917 2、1918年戰事 德國西線進攻 1918.37 協約國軍的反攻成立最高軍事委員會后期第一次大規模反攻全線出擊、突破“興登堡防線”2022/7/1742一、大戰的第三階段 19171918 1、協約國陣營的變化 1917 2、1918年戰事 德國西線進攻 1918.37 協約國軍的反攻 德國投降原因戰場失利加劇國內危機水兵兵變,柏林工人起義概況:1918.11.11簽署停戰協定2022/7/1743德國的投降(導致德國投降的原因有哪些呢?)1)同盟國的瓦解(土

22、、保、奧的投降),德國陷入空前孤立。2)西線戰場上,德國節節敗退。3)戰場的失利,加劇了德國內部的政治危機。 9月底德國統帥部已經要求結束戰爭,由于協約國不愿意德皇作為談判對手,德皇不愿退位,于是改組政府,同協約國談判。而統帥部又借談判之機,希望與協約國決一死戰,10月30日命令基爾港水兵與協約國水軍決戰。遭到水兵拒絕。 11月3日,基爾水兵起義,影響全國 11月9日,柏林工人起義,德皇退位,逃往荷蘭4)11月11日,德國簽署停戰協定,宣布投降。標志著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失敗而告終。2022/7/1744一、大戰的第三階段 19171918二、同盟國集團失敗原因: 2022/7/1745三

23、、同盟國集團失敗的原因世界制造業產量:德奧占19.2% 英法俄占27.9%陸軍人數:德奧達636萬 英法俄三國達873萬戰爭后備力量:同盟四國人口為1.45億, 英法俄和意大利人口達2.88億。所利用資源:同盟國只有本國及被占有國的資 源;協約國能利用殖半殖的資源, 利于長期作戰。2022/7/17462、軍事戰略方面德國陷入兩線作戰和陣地戰、持久戰的泥潭3、同盟國的內部矛盾長期戰爭激化了參戰各國的矛盾,而同盟國表現得更加明顯4、國際力量對比不利于同盟國戰爭爆發后,日本參戰,奪取德國在太平洋的殖民地,意大利背棄盟約,倒戈協約國美國參戰,給協約國增加了一個極為重要的砝碼在美國帶領下,一大批國家加

24、入協約國作戰,進一步增強了協約國的力量1、經濟力量的對比:協約國強于同盟國美國戰爭后期的給協約國以巨大的經濟援助三、同盟國失敗的原因2022/7/1747一、大戰的第三階段 19171918二、同盟國集團失敗原因: 1、經濟原因: 2、軍事戰略上: 3、同盟國集團內部矛盾尖銳 4、國際力量對比不利于同盟國同盟國的經濟實力處于劣勢低估了對手的實力2022/7/1748 第一次世界大戰過程 俄軍夏季攻勢美國中國參戰第三階段19171918德國投降奧匈投降第一階段 1914第二階段1915-1916階段西線東線南線馬恩河 戰役東普魯士戰役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日德蘭海戰俄俄國退出2022/7/1749

25、薩拉熱窩事件導火線1914年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7作戰雙方協約國同盟國英、法、俄德、奧、意美中1917年退出加入歐洲三條戰線西線東線南線馬恩河凡爾登索姆河美國參戰俄國十月革命奧匈帝國瓦解1918年10月德國投降1918年11月大戰結束2022/7/1750第四課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后果2022/7/1751 在巴黎和會上,德國代表在接受凡爾賽和約文本時說:“有人要我們承認我們是戰爭的唯一禍首,我本人承認,那就是欺人之談”。 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從雙方來說,都是帝國主義的(即侵略的、掠奪的、強盜的)戰爭。 列寧選集第二卷,第577頁 2022/7/1752一、戰爭性質全局看:非正義

26、的帝國主義爭霸掠奪戰爭局部看:塞爾維亞和比利時是正義的民族解放戰爭2022/7/1753戰爭歷時4年零3個月(1914、71918、11)參戰國家33個卷入人口15億,占當時世界人口的3/4參戰人員7350多萬人傷亡人員1000萬人陣亡,2000萬人傷殘,共傷亡3000多萬人經濟損失3400多億美元間接死亡2000多萬人戰爭清單2022/7/1754經濟領域:交戰國的經濟受到重創,生產力水平遠遠低于戰前,一時難以恢復。戰爭使歐洲工業倒退了8年,德國的情況更為嚴重,工業產量只有戰前的一半。精神領域:人們失去了戰前的樂觀主義,對民主、自由、平等觀念產生懷疑,充滿了幻滅感和危機感。2022/7/17

27、552022/7/1756大戰的后果:(1)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物質、精神巨大損失2022/7/17571921年西歐各國工業生產指數(以1913年為100)英國德國法國2022/7/1758戰前:歐洲的海外投資額每年高達3.5億英鎊,1913年世界制成品出口的60%來自歐洲的英法德三國。倫敦是世界金融中心。戰后: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開始從倫敦向紐約轉移;1914-1918英國海外投資下降50%,1913-1920歐洲制造業下降23%,2022/7/1759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發出了進攻冬宮的信號。 列寧領導的俄國十月革命取得了勝利2022/7/1760 1918年11月3日,基爾港水兵起義。德國十

28、一月革命2022/7/1761大戰的后果:(1)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物質、精神巨大損失;(2)給歐洲帶來了深刻的經濟和政治危機;2022/7/1762 美國獲得百年難逢的發財良機。大戰結束時,全世界進出口總額減少了40%,而美國的進出口貿易卻猛烈擴大到1919年,協約國欠美國債務約100億美元。世界黃金儲備的40%在美國手中。 日本利用“大戰的天賜良機”趁火打劫,掠奪殖民地,擴張海外市場日本基本上由農業國變成為資本主義工業國,由債務國變成了債權國。 英國的對外貿易聯系破壞了,使它不能像過去那樣執世界之牛耳。沿著盛及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 法國在戰爭中被德軍占領了經濟發達的10個省,工農業生產損

29、失嚴重。 沙皇俄國永遠從帝國主義列強的名單中勾銷了。 德國戰敗,受到的削弱比英法更甚,并且陷入經濟困境。世界經濟史戰爭改變國際格局上述材料說明了什么?2022/7/1763二、大戰的后果: (1)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物質、精神巨大損失(2)給歐洲帶來了深刻的經濟和政治危機。 A、瓦解俄羅斯帝國、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和 奧斯曼帝國(3)改變了國際格局,歐洲走向衰落2022/7/1764大戰的后果:(3)改變了國際格局,歐洲走向衰落A、瓦解俄羅斯帝國、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和 奧斯曼帝國B、削弱英國、法國和意大利C、壯大美國和日本2022/7/1765 一戰后,美國和日本為什么會迅速崛起?美國:原因

30、:遠離戰場,本土未遭戰火;美國的參戰以及不斷向協約國提供商品和貸款,進一步刺激了經濟的發展。表現:戰后美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和最大的資本輸出國;占有世界黃金儲量近一半;國際金融中心開始從倫敦轉向紐約;對國際事務的影響力擴大。2022/7/1766日本:原因:在大戰中接受了歐洲的大量定單;利用西方列強無暇東顧之際擴展勢力。 表現:日本經濟在大戰期間得到長足發展。日本由農業國變為工業國,由債務國變成了債權國。2022/7/1767大戰的后果(3)改變了國際格局,歐洲走向衰落A、瓦解俄羅斯帝國、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和 奧斯曼帝國B、削弱英國、法國和意大利C、壯大美國和日本D、形成第一個社會主義

31、國家蘇維埃俄國2022/7/1768大戰的后果:(3)改變了國際格局,歐洲走向衰落A、瓦解俄羅斯帝國、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和 奧斯曼帝國B、削弱英國、法國和意大利C、壯大美國和日本D、形成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維埃俄國E、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高漲2022/7/1769“五四”運動2022/7/1770甘地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2022/7/1771凱末爾領導了土耳其資產階級革命2022/7/1772 一戰后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高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何重大意義?原因:一戰期間,列強驅使亞非拉人民充當炮灰,從事勞役,掠奪財富,激化了與亞非拉人民之間的民族矛盾。宗主國忙于戰爭,一定程度上

32、放松了控制,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工業得到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隊伍壯大。意義:沉重打擊了西方列強的殖民統治,奠定了二戰后摧毀殖民體系的基礎。2022/7/1773大戰的后果:(3)改變了國際格局,歐洲走向衰落A、瓦解俄羅斯帝國、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和 奧斯曼帝國B、削弱英國、法國和意大利C、壯大美國和日本D、形成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維埃俄國E、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高漲F、出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世界性國際政治組織 -國際聯盟2022/7/1774國聯宗旨:促進國際合作,保證國際的和平與安全2022/7/1775摧毀了四大帝國二、戰爭催生了新世界引發了歐洲深刻的經濟和政治危機 歐洲

33、中心格局動搖 美國實力巨增 日本乘機擴張促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和民族的覺醒出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世界性國際政治組織 -國際聯盟2022/7/1776一戰期間,德國對英國領土發動了53次飛艇空襲,投下5700枚炸彈,炸死566名平民。向德國投下了543噸炸彈,1918年英國皇家空軍成軍2022/7/17772022/7/1778美國汽車,1900年至1914年,由4000輛增至56萬輛馬恩河戰役,凡爾登戰役中,法國汽車載運士兵及物資2022/7/1779三、大戰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催生了一系列新技術客觀上提高了婦女地位促進了政府職能的改變改變了人民的思想觀念 2022/7/1780這是一場沒有勝利

34、者的戰爭,概述一戰后果和影響。 1、資本主義國家2、社會主義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3、國際格局4、人類社會:嚴重削弱了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力量:歐洲受到嚴重削弱:摧毀德、奧匈、俄國、土耳其四大帝國;英法削弱。美日崛起。殖民主義力量削弱;殖民地(資本主義發展,民族意識覺醒)推動民族解放運動。十月革命推動下,歐洲無產階級革命高漲。西歐相對衰弱:歐洲統治地位發生動搖;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戰。美日崛起。(1)災難:大戰給世界造成巨大損失,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 (2) 科技:成為新技術發展的催化劑:飛機進入實用階段、汽車取代馬車、缺乏原料國家大力發展化學合成技術等等(3)政府職能改變:政府對經濟的

35、干預職能加強 (4)思想觀念:反戰運動高漲與和平主義思潮盛行一時;社會主義理想和觀念的影響2022/7/1781小結: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戰原因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規律導致帝國主義國家爭奪霸權和殖民地(根本原因) 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兩大軍事集團形成評價三對基本矛盾:英德矛盾、法德矛盾、俄奧矛盾性質:帝國主義掠奪戰爭結果改變國際格局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 過程(19141918)三個階段導火線:薩拉熱窩事件讀史可以使人更加明智、寬厚和深沉。一次大戰給我們留下的思考還遠遠沒有結束。戰爭總是殘酷的,和平那么美好。在全球化的時代,我們更應珍視和平、克服狹隘民族主義,實現和平崛起。2022/7/1782(2007.寧夏高考)在歐洲各國,戰爭爆發之初,一般的市民以狂熱的態度歡迎它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