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醫院品牌建設提升醫院管理水平ppt課件_第1頁
加強醫院品牌建設提升醫院管理水平ppt課件_第2頁
加強醫院品牌建設提升醫院管理水平ppt課件_第3頁
加強醫院品牌建設提升醫院管理水平ppt課件_第4頁
加強醫院品牌建設提升醫院管理水平ppt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世界衛生組織康復協作中心 協作工程成果簡介19872007世界衛生組織康復協作中心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康復醫學教研室.中心概略確認日期:1987年7月14日最近再次確認日期:2003年7月14日現任中心主任:卓大宏中心的委托工程(1)開展和推進社區康復工程任務(2)開展和推進康復醫學各類人員的培訓(3)開展康復醫學的運用性研討,包括對康復醫療 組織的管理的研討(4)康復醫學和社區康復情報資料交流中心地址 中國廣州中山二路58號(510080)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康復醫學教研室: rehab163. 前 言本中心在任期內較好地執行和完成了世界衛生組織委托協作的義務,尤其在開展社區康復(CBR)工

2、程和推進康復醫學人員培訓任務方面,獲得較顯著成果。創建了一個城市街道社區康復任務的方式,曾在國內外推行交流,遭到同行學者專家的注重;積極推進我國康復治療學本科專業教育的建立,以及在擬訂我國康復醫學專科醫師培訓規范及專科醫師培訓基地規范方面,起到了艱苦作用;此外,還提出了開展中國家康復治療師專業教育與國際規范接軌方法的詳細建議。.世界衛生組織康復處官員J.Krol博士和E.Helander博士訪問中山醫科大學.WHO康復處擔任官員Dr.E.Pupulin與卓大宏教授在會議上(1991).中國殘疾人結合會主席鄧樸方先生調查本中心任務1987.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區官員王連生醫師前來廣州調查本中心與WH

3、O協作工程社區康復(1989).開展和推進社區康復工程任務主要任務及成果創建中國城市街道社區康復任務方式宣傳推行世界衛生組織等倡導的關于社區康復的理念、原那么和組織方法討論中國特征社區康復的組織和方法參與CBR人員培訓及全國CBR方案制定任務.創建城市街道社區康復 金花街方式1. 金花街城市街道社區康復方式的根本特征 自19861987年度開場,本中心在廣州市荔灣區金花街人口3萬2千人,共9700戶,面積0.44平方公里開展社區康復試點任務屬全國最早的與WHO協作進展社區康復的試點。經過5年的努力,勝利地創建了一套適于中國城市推行的CBR方式。.城市社區康復 金花街方式五大特征:1.組織體制:

4、社區為本、社區指點、社區運作, 社區管理.2.任務網絡:三級網絡,就近、就地提供康復效力培訓培訓.3.康復領域:全面康復,包括醫療、教育、職業、社會等領域康復4.技術特點:簡便易廉、中中醫結合、家庭康復與社區康復站訓練相結合5.任務方式:社會化方式,依托全社區群眾、社區團體、志愿者、殘疾人及其家人等力量開展CBR.2. 金花街社區康復的效果105名殘疾人經社區醫療康復后,日常生活活動功能顯著改善及改善者占90.4%180名殘疾人經社區職業康復后,在社區內勝利安排就業參與社區康復的殘疾人其精神容顏、心思、心情及社會活動表現和才干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參與社區康復的殘疾人其生活質量優于其他未開展社區康復

5、街道的殘疾人.在社區康復站進展的按摩手法治療.殘疾人在社區庇護工場.3.金花街社區康復方式的推行 接待國內外來賓觀賞調查,將金花街方式加以推行引見。根據19881990統計,前來金花街觀賞調查社區康復的國內外團組共36個約400人。.在全國或國際會議上加以引見推行。1988年在第16屆康復國際世界大會上,由卓大宏教授宣讀論文引見;1991年在“西太平洋地域國家間關于社區康復的方案和管理研討會上,經過大會引見和現場觀摩調查將金花街方式加以推行引見;1995年在澳大利亞帕斯舉行的殘疾人康復座談會上,本中心引見推行金花街社區康復方式,遭到了到會者的注重。.經過在國內和國際專業期刊上發表文章進展推行,

6、關于金花街社區康復方式的論文,自1987年起先后發表了英文文章7篇,中文文章5篇。.1991年6月,世界衛生組織召開西太區“國家間關于社區康復的方案和管理研討會在廣州舉行,圖為全體代表合照.會議代表調查金花街CBR任務.會議代表調查廣州市從化太平鎮CBR任務.來自菲律賓的世界衛生組織派出的研修人員正在對金花街社區康復進展調查1995.4. 金花街CBR方式閱歷的擴展CBR的組織體系.CBR可繼續開展的根本條件.探求中國社區康復的閱歷本中心努力于探求和總結中國社區康復閱歷,以為可供西太區以致全球開展中國家參考的有以下三個方面:一、中國社區康復獨特的、有效的組織和方法體系二、中國傳統醫藥在社區康復

7、中的運用三、社區康復中殘疾人最常需求和應予提供的效力工程.本中心曾以多種方式向國外引見中國CBR上述三個方面的閱歷,1999年10月,本中心主任卓大宏教授應邀赴美國華盛頓在第61屆美國物理醫學與康復醫學年會上作了題為的學術報告。.中國社區康復獨特的組織和方法(1) 政府主導,社區為本,扎根基層(2) 多種方式,因地制宜,不拘一格(3) 三大網絡衛生、民政、殘聯,協作共事(4) 技術簡化,中西結合(5) 社會參與,群策群力.中醫藥在社區康復中的運用療法作用適應證針灸緩解疼痛促進運動功能恢復改善語言功能及尿失禁風濕病神經病損腦卒中脊髓損傷,腦癱手法及按摩治療增大關節活動度緩解疼痛改善肌張力及關節肌

8、肉 韌帶的柔韌性下背(腰)痛頸痛其他骨關節肌肉疾患矯正脊柱小關節紊亂太極拳氣功增進一般健康改善平衡能力應激控制及使身心松弛中老年人,尤其有慢性病、老年病者應激(精神壓力).一、功能訓練類 1關節體操(被動,主動) 2步行訓練、步態矯正練習 3姿勢、平衡訓練(坐、立、行) 4轉移體位練習 5呼吸體操 二、輔助器供應服務類 1手杖、腋杖、四足拐 2學行架 3輪椅 4腰圍 5頸托 6肌肉耐力練習7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8治療性游戲(兒童用)9勞動、作業治療10言語交流訓練(簡易)6矯形器(簡易)7助聽器8低視力助視器9日常生活活動輔助器具10轉介康復器具資源中心社區醫療康復效力常用工程根據實踐需求選用

9、.三、咨詢、輔助服務類1. 心理輔導 2. 家庭咨詢、輔導 3. 家居環境調適輔導 四、醫藥治療服務類1預防接種 2推拿、按摩、手法治療、針灸 3熱療及其他物理因子治療 4康復護理(良姿位、壓瘡防治等) 4. 保健、營養輔導5. 社會生活技能輔導6. 生活方式輔導5藥物作用(敷、貼、洗、擦)6藥物內治(內服、注射等)7醫療運動、醫療體操8轉診轉介.研討任務康復治療機構和康復效力組織的研討1、關于中中醫結合康復治療方式中中醫結合康復治療.2. 關于中中醫結合康復治療研討文章的發表Zhuo,D.Traditional Chinese rehabilitative therapy in the pr

10、ocess of modernization Int. Disabil.Studies.1988;10(3);140142.Zhuo,D.Modern Perspective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Exercise therapy. J.New Zealand Register Osteopaths. 1988;2:2022.卓大宏、康復治療的中西結合的渠道和開展前景,中國康復醫學雜志1994;9(4):145148卓大宏、中西結合的物理治療和作業治療。中國康復實際與實際;2001; 7(3):101103,Zhuo,D. Medical Rehabilitation

11、 in China with mixed application of Oriental and western Medicine. Proc.Inter. Seminar on Rehabbil. 1994; Seoul, 119-134.教育和培訓1.本中心所在單位中山醫學院已先后開設以下各層次專業教育培訓工程包括: 康復住院醫師培訓工程 康復臨床研討生培訓工程 康復醫學繼續教育課程.康復醫學客座學者研修 康復醫學專題研修班多年來共培訓各層次康復專業人員1000人 外國留學研討生論文爭辯會.康復治療系大學本科學生在香港東區醫院見習.2. 推進全國康復專業教育規范化推進中國康復治療本科專業全

12、日制教育的建立在衛生部、教育部指點下,本中心聯手中國醫師協會,中國康復醫學會共同進展或主持有關康復專業人才培訓的研討。主持或參與了以下文件的制定。.(1)(2)(3)(4)(5)(6)以上文件已呈報衛生部、教育部,可供作為制定康復治療人員培育長期方案決策的參考。.關于康復治療專業人員培育向題的研討文件及等文件.信息交流本中心先后制造以下康復醫學、康復治療及社區康復資料,與國內外有關機構及專業人員交流。.Essential CBR skills (Videotapes and VCD), English and Chinese editions).社區康復根本技術系列(VCD、中英文版)A Di

13、rectory of Organization of Medical Rehabilitation With Special Programs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Region (English ed.) Summary of Results of Work in Relation to the Terms of Reference (English ed.)A Collection of Articles on Community-based Rehabilitation (English ed.).與世界衛生組織及其他WHO協作中心的協作活動由WHO西太區辦事處組織的“關于CBR適用研討討論會1988年在悉尼舉行。左四為會議主席Miller博士左三為會議副主席卓大宏教授.WHO 西太區康復協作中心結合研討會于 1997年在日本東京舉行,會議主題為。.卓大宏教授與WHO西太區辦事處官員 Dr.N.V.K.Nair及文敬太(K.T.Moon)先生合影于一個WHO協作中心研討會上.世界衛生組織資助的研修人員(菲律賓社區康復任務者)前往金花街觀摩學習。(1995).協作任務的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