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章地球運動和海陸分布第三節 海陸變遷【基礎篇】1地球表面海洋和陸地處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當中,下列不屬于海陸變遷的例子的是( )A日本填海造陸B喜馬拉雅山頂發現生物化石C臺灣海峽底部發現森林遺跡D開采地下水導致地面沉降2020年11月13日,河北省秦皇島市地質考察獲重大發現,在秦皇島市海港區長城景公路北側,發現距今8億年5.4億年間形成的地質遺跡,這為地球大規模海陸變遷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佐證。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秦皇島地質發現說明( )A地球于8億年前形成B海陸處于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之中C秦皇島最初是海洋D陸地集中分布在南半球地區3秦皇島億萬年來發生地質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殼變動和海平面升
2、降B氣候變化C火山爆發D人類活動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予奉使河北,遵太行而北,山崖之間,往往銜螺蚌殼及石子如鳥卵者,橫亙石壁如帶。此乃昔之海濱,今東距海已近千里。”據此,回答下列小題。4在太行山發現許多海螺、海蚌等生物化石,說明( )A太行山是從古老的大海里升起來的B太行山今后將從陸地轉變為海洋C今天的海螺、海蚌是從陸地進入海洋D古老的海螺、海蚌是生活在陸地上的5以下能解釋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A人類活動的影響B海平面的升降C地殼運動D生物生活習性的變化據中國地震臺網中心測定,2021年5月21日21時48分在云南大理州漾濞縣(北緯25.67度,東經99.87度)發生6.4級地震,震源深
3、度8千米。讀世界板塊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此次地震由歐亞板塊與印度洋板塊擠壓造成B此次地震由歐亞板塊與太平洋板塊擠壓造成C此次地震由歐亞板塊與大洋洲板塊擠壓造成D火山地震引起的板塊運動是造成災害的主要原因7科學家通過測量發現,北京與華盛頓的距離每年以0.51.2厘米的速度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約2億年后,中美兩國就會變成近鄰。造成中美兩國不斷靠近的原因是( )A地球自轉運動的結果B萬有引力的結果C板塊運動的結果D地球公轉運動的結果8下圖為“全球六大板塊示意圖”, 按照板塊構造學說的觀點,下列關于一些地形的形成原因說法正確的是( )A紅海是由于非洲板塊和亞歐板塊的張裂造成的
4、B喜馬拉雅山是由于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擠壓造成的C地中海處在非洲和歐洲板塊之間D有人預言幾千萬年之后亞洲將成為海洋9下列關于板塊構造學說的說法錯誤的是( )A地球表層分為六大板塊,各板塊處于不斷運動中B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C板塊與板塊交界處是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區D板塊中包括大西洋板塊10根據大陸漂移學說,能正確表示大陸分離順序的是( )ABCD11下列各項,可以作為大陸漂移說證據的是( )非洲和南美洲的大陸輪廓的凹凸十分吻合非洲和南美洲生活著不會飛的同種的海牛和鴕鳥喜馬拉雅山原是一片汪洋大海地球表面分布了海洋和陸地ABCD“阿爾卑斯滑雪者的終極夢想”,人們總是這樣形容這座歐洲雪山,讀圖,回答
5、下面小題。12阿爾卑斯山脈的形成與板塊運動密不可分,與阿爾卑斯山脈的形成密切相關的板塊是()A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B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C印度洋板塊與美洲板塊D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13小明根據所學的板塊知識,對阿爾卑斯山脈及其周圍的地理事物進行了大膽猜測,下列觀點錯誤的是()A地中海將會逐漸縮小B非洲和歐洲將會連成一體C地中海、阿爾卑斯山區多地震D阿爾卑斯山脈將不再發生變化14六大板塊中,范圍幾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A太平洋板塊B印度洋板塊C大西洋板塊D北冰洋板塊15世界上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A海洋的邊緣B高山、高原上C大洋的中央地帶D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16讀六大板塊示意圖,回答下列問
6、題。(1)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板塊的名稱:A_B_C_D_E_F_(2)六大板塊中,幾乎全部是海洋的是_板塊。(填寫板塊名稱)(3)日本多火山、地震,是因為日本處于_板塊和_板塊的交界地帶。(填寫板塊名稱)(4)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所在的板塊是_板塊。(填寫板塊名稱)(5)我國的臺灣島位于_火山地震帶上。(6)太平洋周圍的火山地震帶就是太平洋板塊與_板塊、_板塊、_板塊和_板塊的交界地帶。(填寫板塊名稱)(7)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就是亞歐板塊與_板塊和_板塊的交界地帶。(填寫板塊名稱)【提高篇】1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地表形態不可能短時間內改變B喜馬拉雅山巖層中發現有海洋生物化石,說明這里曾
7、經是海洋C滄海桑田的變化是地殼運動長期作用的結果D巖層在運動過程中會引起火山和地震2你認為下列各項不能作為海陸變遷的證據是的()A相互分離的大陸都有人類活動B我國東部海底發現古人類活動遺跡C有些大陸的邊緣可以較好的吻合D喜馬拉雅山發現海洋生物化石中國地震臺網自動測定:2018年02月04日21時56分在臺灣花蓮縣附近(北緯24.25度,東經121.67度)發生6.4級左右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完成下面小題。3臺灣經常發生地震的原因是( )A位于美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B位于美洲板塊和大西洋板塊交界處C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D位于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處4地震發生時的正確防護行為是
8、( )A正在行駛中的任何車輛迅速前進B來不及撤離樓房時就從窗口跳出C來不及撤離建筑物,應躲藏在建筑物內的有利部位避震D遇到化工廠著火、毒氣泄漏,朝順風方向跑,并用濕毛巾捂住口鼻5下列現象中,不能說明海陸變遷的是( )A東非大裂谷不斷擴張將形成海洋B巴西高原上有許多動植物C喜馬拉雅山脈發現了“魚龍”化石D臺灣海峽海底發現森林遺跡和古河道2017年12月16日00時47分在印尼爪哇島(南緯7.70度,東經108.10度)發生6.7級地震,震源深度100千米。讀圖回答下面小題。6下列對印尼爪哇島的描述,正確的是()A一年有一次太陽光直射現象B一年有兩次太陽光直射現象C冬冷夏熱,四季變化明顯D終年寒冷
9、,夏至日太陽高度最大7下列對印尼爪哇島發生地震原因的判斷,正確的是()A位于歐亞板塊與非洲板塊的交界地帶B位于南極洲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C位于歐亞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D位于歐亞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交界地帶讀地中海、阿爾卑斯山喜馬拉雅山地帶圖,結合相關知識,回答下面小題。8地理工作者在喜馬拉雅山考察時,發現巖石中含有魚、海螺等海洋生物化石,這說明()A這里曾經是海洋 B這些生物曾生活在陸地上 C生物在不斷進化9根據板塊運動的觀點,喜馬拉雅山是由哪兩大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A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 B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 C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10根據板塊構造學說分析,下列現象是由于板塊張裂運
10、動形成的是()A地中海不斷縮小B喜馬拉雅山脈的抬升C馬里亞納海溝的形成D東非大裂谷的形成11關于如圖描述不正確的是()A兩大洲可能曾經是一個整體B大西洋正在擴張C海牛和駝鳥可以在大西洋之間自由游動和飛翔D該發現證明了“大陸漂移學說”的觀點12假如地中海將在幾千萬年之后消失,那么將連在一起的大洲是( )A亞洲、非洲B歐洲、非洲C北美洲、南美洲D大洋洲、南美洲下圖是板塊構造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32015年4月25日14時11分,尼泊爾(圖中M地)發生8.1級地震,震源深度27千米,地震災害導致傷亡慘重。尼泊爾地殼不穩定,是因為()A地處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的交界地帶B地處亞歐板塊與太平洋
11、板塊交界地帶C地處美洲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地帶D地處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地帶14澳大利亞位于()A非洲板塊邊緣 B印度洋板塊內部 C亞歐板塊邊緣 D太平洋板塊內部15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部沿海發生里氏9.0級大地震。關于其成因,圖中能正確表示的是()ABCD據英國衛報報道,2016年發生的7.8級凱庫拉大地震,不僅使新西蘭一些地區的地表上升了8米,而且把新西蘭的南島向北島拉進了5米,研究人員稱,南島向北島移動的趨勢還將持續數年。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6新西蘭一些地區地面上升和南島和北島距離拉近,主要是由于( )A人類活動B海平面上升C板塊運動D地球自轉17圖中字母A、B代表的板塊分別
12、是: ( )A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B印度洋板塊和太平洋板塊C澳大利亞板塊和太平洋板塊D美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18從左圖可見,板塊之間的運動形式有( )A都由相向運動構成B都由相背運動組成C相向運動擠壓形成高大山地D相背運動張裂形成高大山地19海陸變遷的實例,并分析原因。(1)我國科學工作者在喜馬拉雅山考察時,發現巖石中含有魚、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原因:_(2)我國東部海底的古河道遺跡。原因:_(3)荷蘭的圍海大壩。原因:_20 讀圖和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北京時間 2018 年 9 月 28 日 18 時 2 分在印度尼西亞(南緯0.25 度,東經 119.90 度)發生
13、7.5 級地震,震源深度 10 千米。印度尼西亞“9.28”強震及海嘯死亡人數升至 1948 人。材料二、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國家,首都為雅加達。與巴布亞新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相接。由約 17508 個島嶼組成,是馬來群島的一部分,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 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1)當印度尼西亞發生地震時,我國正值_季節。(2)印度尼西亞被稱為“火山國”,其原因是它位于_火山地震帶上,且位于_板塊、_板塊和亞歐板塊三大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故多火山地震。(3)從上圖和材料可知,印度尼西亞疆域地跨_洲和_洲。(填字母)(4)根據七大洲四大洋分
14、布圖,寫出 M 點的地理坐標:_。(5)七大洲中,赤道穿過的大洲有_、_、_、_,位于西半球且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是_,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_。(填名稱)(6)四大洋中,被 ABFG 大洲包圍的大洋是_,緯度最高且跨經度最廣的大洋是_(填名稱)。(7)ED 兩洲的分界線是_,該運河溝通的兩大洋是_和_。(填名稱)。第一章地球運動和海陸分布第三節 海陸變遷【基礎篇】1地球表面海洋和陸地處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當中,下列不屬于海陸變遷的例子的是( )A日本填海造陸B喜馬拉雅山頂發現生物化石C臺灣海峽底部發現森林遺跡D開采地下水導致地面沉降【答案】D【詳解】地球表面是由海洋與陸地組成,海洋與陸地處在不斷的運
15、動和變化之中,如日本的填海造陸屬于人為造成海陸變遷;喜馬拉雅山頂發現生物化石和臺灣海峽底部發現森林遺跡是地殼運動導致的海陸變遷;開采地下水導致地面下降不屬于海陸變遷,故選D。 2020年11月13日,河北省秦皇島市地質考察獲重大發現,在秦皇島市海港區長城景公路北側,發現距今8億年5.4億年間形成的地質遺跡,這為地球大規模海陸變遷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佐證。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秦皇島地質發現說明( )A地球于8億年前形成B海陸處于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之中C秦皇島最初是海洋D陸地集中分布在南半球地區3秦皇島億萬年來發生地質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殼變動和海平面升降B氣候變化C火山爆發D人類活動【答案】2B
16、 3A【詳解】2秦皇島地質只能說明秦皇島的地質在8億年前形成,并不能說明地球的形成時間,A錯誤。說明了海陸處于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之中,B正確。秦皇島的地質遺跡只能說明海陸的演變,不能說明最初是海洋,C錯誤。材料中不能說明陸地集中分布在南半球地區,D錯誤。故選B。3地球表面海洋和陸地處在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有些地方會由海洋變成陸地,有些地方會由陸地變成海洋,主要是由地殼運動和海平面升降造成的。故選A。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予奉使河北,遵太行而北,山崖之間,往往銜螺蚌殼及石子如鳥卵者,橫亙石壁如帶。此乃昔之海濱,今東距海已近千里。”據此,回答下列小題。4在太行山發現許多海螺、海蚌等生物化石,說
17、明( )A太行山是從古老的大海里升起來的B太行山今后將從陸地轉變為海洋C今天的海螺、海蚌是從陸地進入海洋D古老的海螺、海蚌是生活在陸地上的5以下能解釋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A人類活動的影響B海平面的升降C地殼運動D生物生活習性的變化【答案】4A 5C【詳解】4地球表面形態處于永不停息的運動與變化之中。因為各種變化往往需要經歷漫長的時間,所以在短期內大多不易被人們察覺。在太行山中發現許多海螺、海蚌殼等生物化石,證明這里曾經是一片海洋,后來由于地殼隆起并抬升成為高山,即太行山是從古老的大海里升起來的;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5地殼運動是太行山發現許多海螺、海蚌等生物化石的主要原因;海平面的
18、升降和人類活動并不是主要原因;和生物的習性變化沒有關系。故選:C。據中國地震臺網中心測定,2021年5月21日21時48分在云南大理州漾濞縣(北緯25.67度,東經99.87度)發生6.4級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讀世界板塊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此次地震由歐亞板塊與印度洋板塊擠壓造成B此次地震由歐亞板塊與太平洋板塊擠壓造成C此次地震由歐亞板塊與大洋洲板塊擠壓造成D火山地震引起的板塊運動是造成災害的主要原因7科學家通過測量發現,北京與華盛頓的距離每年以0.51.2厘米的速度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約2億年后,中美兩國就會變成近鄰。造成中美兩國不斷靠近的原因是( )A地球自轉運動
19、的結果B萬有引力的結果C板塊運動的結果D地球公轉運動的結果【答案】6A 7C【詳解】6讀圖可知,云南大致位于歐亞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擠壓碰撞處,因此此次地震是由歐亞板塊與印度洋板塊擠壓造成的,A項正確。故選A。7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并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板塊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劃分為六大板塊,各大板塊處于不斷地運動之中。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中國地處亞歐板塊,美國地處美洲板塊,兩大板塊擠壓運動,使得太平洋的面積不斷縮小,亞歐板塊和美洲板塊有可能會拼合在一起,美國和中國就會成為陸上鄰國,C項正確。故選C。8下圖為“全球六大板塊示意圖”, 按照板塊構造學說
20、的觀點,下列關于一些地形的形成原因說法正確的是( )A紅海是由于非洲板塊和亞歐板塊的張裂造成的B喜馬拉雅山是由于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擠壓造成的C地中海處在非洲和歐洲板塊之間D有人預言幾千萬年之后亞洲將成為海洋【答案】B【詳解】紅海是由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張裂造成的,A錯誤;喜馬拉雅山是由于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擠壓造成的,B正確;地中海處在非洲和亞歐板塊碰撞擠壓處,地中海在不斷的縮小,C錯誤;大西洋的面積不斷擴大,有人預言大西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大洋,D錯誤。選B。9下列關于板塊構造學說的說法錯誤的是( )A地球表層分為六大板塊,各板塊處于不斷運動中B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C板塊與板塊交界處是
21、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區D板塊中包括大西洋板塊【答案】D【詳解】地球表層分為六大板塊,各板塊處于不斷運動中,故A正確。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故B正確。板塊與板塊交界處是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區,故C正確。板塊中沒有包括大西洋板塊,海洋中只包括了太平洋板塊與印度洋板塊,故D錯誤。故選D。10根據大陸漂移學說,能正確表示大陸分離順序的是( )ABCD【答案】B【詳解】大陸漂移學說是德國地球物理學家魏格納于1912年提出的學說。他根據大西洋兩岸的非洲和南美洲兩個大陸海岸的形狀、地質構造、古生物等的相似性,認為在二三億年以前,地球上只有一整塊聯合古陸(也稱泛大陸),它的周圍是海洋。后來,在地球自轉所產生的離心
22、力和天體引潮力的作用下,這一塊聯合古陸開始分離。由較輕的硅鋁層組成的陸塊,像冰塊浮在水面上一樣,在較重的硅鎂層上漂移,逐漸形成了現代的海陸分布狀況。所以,根據圖形的變化,可以推斷,正確表示大陸分離順序的是。B正確,ACD錯誤,故選B。11下列各項,可以作為大陸漂移說證據的是( )非洲和南美洲的大陸輪廓的凹凸十分吻合非洲和南美洲生活著不會飛的同種的海牛和鴕鳥喜馬拉雅山原是一片汪洋大海地球表面分布了海洋和陸地ABCD【答案】D【詳解】大陸漂移假說是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的,他是在看到南美洲東部和非洲西部輪廓十分吻合的情況下提出的,后來人們在非洲和南美洲發現兩大洲生活著不會飛的同種海牛和鴕鳥,得到了的
23、證實,正確;喜馬拉雅山原是一片汪洋大海是海陸變遷的證據,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陸地不能作為大陸漂移的證據,錯誤。正確,故選D。 “阿爾卑斯滑雪者的終極夢想”,人們總是這樣形容這座歐洲雪山,讀圖,回答下面小題。12阿爾卑斯山脈的形成與板塊運動密不可分,與阿爾卑斯山脈的形成密切相關的板塊是()A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B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C印度洋板塊與美洲板塊D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13小明根據所學的板塊知識,對阿爾卑斯山脈及其周圍的地理事物進行了大膽猜測,下列觀點錯誤的是()A地中海將會逐漸縮小B非洲和歐洲將會連成一體C地中海、阿爾卑斯山區多地震D阿爾卑斯山脈將不再發生變化【答案】12A 13D【詳解】1
24、2阿爾卑斯山脈的形成與板塊運動密不可分,是處于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的擠壓碰撞處,山脈還在不斷升高,故選A。13關于阿爾卑斯山及其周圍變化的敘述,地中海處于板塊交界處,將會逐漸縮小;最終非洲和歐洲將會連成一體;地中海、阿爾卑斯山區多地震;阿爾卑斯山脈還在不斷發生變化,故選D。14六大板塊中,范圍幾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A太平洋板塊B印度洋板塊C大西洋板塊D北冰洋板塊【答案】A【詳解】板塊構造學說人為,地球巖石圈是由板塊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塊,其中幾乎全部是海洋的是太平洋板塊,其余板塊既包括大陸,又包括海洋,故選A。15世界上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A海洋的邊緣B高山、高原上C大洋的中央
25、地帶D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答案】D【詳解】板塊運動學說認為,組成地表的各大板塊處于不停的運動中。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容易形成火山、地震,故本題選D。16讀六大板塊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板塊的名稱:A_B_C_D_E_F_(2)六大板塊中,幾乎全部是海洋的是_板塊。(填寫板塊名稱)(3)日本多火山、地震,是因為日本處于_板塊和_板塊的交界地帶。(填寫板塊名稱)(4)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所在的板塊是_板塊。(填寫板塊名稱)(5)我國的臺灣島位于_火山地震帶上。(6)太平洋周圍的火山地震帶就是太平洋板塊與_板塊、_板塊、_板塊
26、和_板塊的交界地帶。(填寫板塊名稱)(7)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就是亞歐板塊與_板塊和_板塊的交界地帶。(填寫板塊名稱)【答案】(1) 亞歐板塊 非洲板塊 印度洋板塊 太平洋板塊 美洲板塊 南極洲板塊 (2)太平洋(3)亞歐 太平洋 (4)印度洋(5)環太平洋(6)美洲 亞歐 印度洋 南極洲 (7)非洲 印度洋 【詳解】該題以讀六大板塊示意圖為切入點,考查的是世界六大板塊的名稱、分布,板塊的運動,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讀圖分析問題的能力。(1)讀圖可知,圖中字母代表的板塊的名稱: A是亞歐板塊,B是非洲板塊,C是印度洋板塊,D是太平洋板塊,E是美洲板塊,F是南極洲板塊。(2)讀圖可知,六大板塊中
27、,幾乎全部是海洋的是太平洋板塊。(3)讀圖可知,日本多火山、地震,是因為日本處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4)讀圖可知,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所在的板塊是印度洋板塊。(5)我國的臺灣島是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地殼活動頻繁,多火山地震災害。(6)讀圖可知,太平洋周圍的火山地震帶就是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的交界地帶。(7)讀圖可知,地中海一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就是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交界地帶。【提高篇】1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地表形態不可能短時間內改變B喜馬拉雅山巖層中發現有海洋生物化石,說明這里曾經是海洋C滄海桑田的變化是地殼運動長期作用的結果
28、D巖層在運動過程中會引起火山和地震【答案】A【詳解】地表形態的變化既可以是較為緩慢的,如喜馬拉雅山脈抬升,也可以是較為劇烈的、短時間的,如火山噴發、地震導致的地表形態變化。喜馬拉雅山地區巖層中發現的海洋生物化石說明這里曾經是海洋,滄海桑田的變化是地殼運動長期作用的結果。所以根據題意選A。2你認為下列各項不能作為海陸變遷的證據是的()A相互分離的大陸都有人類活動B我國東部海底發現古人類活動遺跡C有些大陸的邊緣可以較好的吻合D喜馬拉雅山發現海洋生物化石【答案】A【詳解】以上各項證據中,我國東部海底古人類活動遺跡可以證明這里曾經是陸地,后來地殼下沉,變成了海洋;有些大陸的邊緣可以較好的吻合,可以證明
29、原來兩個陸地曾經是完整的陸地,后來發生了分裂,形成了海洋;喜馬拉雅山發現海洋生物化石,說明這里曾經是海洋,后來由于地殼的抬升,形成了陸地;相互分離的大陸都有人類活動不能證明海陸變遷,故選A.中國地震臺網自動測定:2018年02月04日21時56分在臺灣花蓮縣附近(北緯24.25度,東經121.67度)發生6.4級左右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完成下面小題。3臺灣經常發生地震的原因是( )A位于美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B位于美洲板塊和大西洋板塊交界處C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D位于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處4地震發生時的正確防護行為是( )A正在行駛中的任何車輛迅速前進B來不及撤離樓房時就
30、從窗口跳出C來不及撤離建筑物,應躲藏在建筑物內的有利部位避震D遇到化工廠著火、毒氣泄漏,朝順風方向跑,并用濕毛巾捂住口鼻5下列現象中,不能說明海陸變遷的是( )A東非大裂谷不斷擴張將形成海洋B巴西高原上有許多動植物C喜馬拉雅山脈發現了“魚龍”化石D臺灣海峽海底發現森林遺跡和古河道【答案】3C 4C 5B【詳解】3臺灣位于亞歐大陸東部的島弧鏈上,屬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活躍,是世界上地震多發地區。故選C。4地震發生時的正確防護行為是:來不及撤離建筑物,應躲藏在建筑物內的有利部位避震;要迅速離開行駛中的汽車;也不能隨意從樓房的窗口跳出;遇到化工廠著火、毒氣泄
31、漏,朝逆風方向跑,并用濕毛巾捂住口鼻,故C正確,A、B、D錯誤。故選C。5喜馬拉雅山發現海洋化石,東非大裂谷擴張形成海洋,臺灣海峽發現古河道都證明了海陸在不斷變遷之中;巴西高原上有許多動植物,只能說明當地的氣候條件適合動植物的生存,不能體現海陸變遷,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2017年12月16日00時47分在印尼爪哇島(南緯7.70度,東經108.10度)發生6.7級地震,震源深度100千米。讀圖回答下面小題。6下列對印尼爪哇島的描述,正確的是()A一年有一次太陽光直射現象B一年有兩次太陽光直射現象C冬冷夏熱,四季變化明顯D終年寒冷,夏至日太陽高度最大7下列對印尼爪哇島發生地震原因的
32、判斷,正確的是()A位于歐亞板塊與非洲板塊的交界地帶B位于南極洲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C位于歐亞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D位于歐亞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交界地帶【答案】6B 7D【詳解】6讀圖可知,印尼爪洼島位于東南亞赤道附近的熱帶地區,熱帶一年有兩次陽光直射的機會,氣候中年炎熱。所以正確的是B。7根據六大板塊的分布和爪洼島的位置可知,印尼爪洼島位于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所以多火山和地震。故選D。讀地中海、阿爾卑斯山喜馬拉雅山地帶圖,結合相關知識,回答下面小題。8地理工作者在喜馬拉雅山考察時,發現巖石中含有魚、海螺等海洋生物化石,這說明()A這里曾經是海洋 B這些生物曾生
33、活在陸地上 C生物在不斷進化9根據板塊運動的觀點,喜馬拉雅山是由哪兩大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A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 B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 C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答案】8A 9A【詳解】8我國地理工作者在喜馬拉雅山考察時發現巖石中含有魚、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說明這里曾經是海洋。海洋可以變成陸地。9讀圖可知,喜馬拉雅山脈位于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之間,這兩個板塊是相互碰撞擠壓的,根據板塊運動的觀點,喜馬拉雅山是由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故選A。10根據板塊構造學說分析,下列現象是由于板塊張裂運動形成的是()A地中海不斷縮小B喜馬拉雅山脈的抬升C馬里亞納海溝的形成D東非大裂谷的形成【
34、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板塊運動的影響。板塊張裂形成裂谷和海洋,而板塊擠壓往往形成山脈和島鏈,故東非大裂谷的形成屬于板塊張裂運動形成的。11關于如圖描述不正確的是()A兩大洲可能曾經是一個整體B大西洋正在擴張C海牛和駝鳥可以在大西洋之間自由游動和飛翔D該發現證明了“大陸漂移學說”的觀點【答案】C【詳解】從圖中看出,南美洲東海岸陸地凸出部分與非洲西海岸陸地凹進部分輪廓比較吻合,所以兩大洲可能曾經是一個整體,由于大陸漂移,大西洋仍在擴張,由此促進了“大陸漂移學說”的發展。所以不正確的是C。12假如地中海將在幾千萬年之后消失,那么將連在一起的大洲是( )A亞洲、非洲B歐洲、非洲C北美洲、南美洲D大洋
35、洲、南美洲【答案】B【詳解】歐洲與非洲隔地中海相望,如果地中海在幾千萬年之后消失,那么歐洲與非洲將會變成連為一體的大洲,故選B。下圖是板塊構造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32015年4月25日14時11分,尼泊爾(圖中M地)發生8.1級地震,震源深度27千米,地震災害導致傷亡慘重。尼泊爾地殼不穩定,是因為()A地處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的交界地帶B地處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地帶C地處美洲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地帶D地處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地帶14澳大利亞位于()A非洲板塊邊緣 B印度洋板塊內部 C亞歐板塊邊緣 D太平洋板塊內部【答案】13 D 14 B 【詳解】13板塊構造學說將全球分為六
36、大板塊,各大板塊處于不斷運動之中,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臺灣多地震發生的主要原因是該地位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碰撞擠壓交界處;14全球大致劃分為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六大板塊,各大板塊處于不停的運動中,一般來說板塊與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活躍,多火山、地震澳大利亞大陸所在的板塊是印度洋板塊故B符合題意15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部沿海發生里氏9.0級大地震。關于其成因,圖中能正確表示的是()ABCD【答案】D【詳解】本題主要考查的是板塊運動的相關知識。日本東部沿海發生里氏9.0級大地震的原因是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碰撞導致,如圖
37、D所示。據英國衛報報道,2016年發生的7.8級凱庫拉大地震,不僅使新西蘭一些地區的地表上升了8米,而且把新西蘭的南島向北島拉進了5米,研究人員稱,南島向北島移動的趨勢還將持續數年。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6新西蘭一些地區地面上升和南島和北島距離拉近,主要是由于( )A人類活動B海平面上升C板塊運動D地球自轉17圖中字母A、B代表的板塊分別是: ( )A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B印度洋板塊和太平洋板塊C澳大利亞板塊和太平洋板塊D美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18從左圖可見,板塊之間的運動形式有( )A都由相向運動構成B都由相背運動組成C相向運動擠壓形成高大山地D相背運動張裂形成高大山地【答案】16C 17B 18
38、C【詳解】16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全球由六大板塊構成,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新西蘭一些地區地面上升和南北二島距離拉近,主要是由于板塊碰撞擠壓的結果,C正確。故選C。17全球六大板塊分別是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根據圖中板塊位置可以判斷,A是印度洋板塊,B是太平洋板塊,B正確。故選B。18板塊與板塊之間有的碰撞擠壓,相向運動形成高大山地;有的張裂拉伸,向背運動形成新的海洋;C正確。故選C。19海陸變遷的實例,并分析原因。(1)我國科學工作者在喜馬拉雅山考察時,發現巖石中含有魚、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原因:_(2)我國東部海底的古河道遺跡。原因:_(3)荷蘭的圍海大壩。原因:_【答案】(1)地殼變動(2)海平面升降(3)人類活動填海造陸【詳解】(1)結合所學知識,喜馬拉雅山在2.25億年前,這里還是一片汪洋,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4千萬年前,由于地殼運動,印度板塊以每年平均6-12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低價轉讓轉租合同范本
- 公共廣播合同范本
- 飯店供應食品合同范本
- 早餐攤位加工合同范本
- 個人煤炭求購合同范本
- 彩鋼瓦噴漆翻新合同范本
- 廚房線路改造合同范本
- 裝飾工程傭金合同范本
- 2025標準商業租賃合同
- 2025建筑工程的設備采購合同范本
- 基于嵌入式系統的無線傳感器網絡的應用研究
- 泵站-防汛預案
- Q∕SY 08124.23-2017 石油企業現場安全檢查規范 第23部分:汽車裝卸車棧臺
- 有機化學 第十三章 有機含氮化合物
- 青島版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解決問題(信息窗3)》參考課件(共12張PPT)
- 主要單元工程、重要隱蔽工程、工程關鍵部位的概念及驗收簽證
- 中華護理學會科研課題申請書
- 學生宿舍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共25頁)
- 現金流量表培訓課件(共90頁).ppt
- 相互尊重、理解、信任.ppt
- 壓蓋機設計說明書參考資料(精編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