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生產能力核定標準最新版_第1頁
煤礦生產能力核定標準最新版_第2頁
煤礦生產能力核定標準最新版_第3頁
煤礦生產能力核定標準最新版_第4頁
煤礦生產能力核定標準最新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68/52煤礦生產能力核定標準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為科學核定煤礦生產能力,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規章、標準和技術政策,制定本標準。第二條煤礦核定生產能力以萬 t/a 為計量單位,年工作日按 330d 計。第三條核定煤礦生產能力應當逐項核定各主要生產系統(環節)的能力,取其中最小能力為煤礦綜合生產能力, 同時核查煤炭資源可采儲量、服務年限以及是否具備煤礦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實施辦法規定的安全生產條件。井工煤礦主要核定提升系統、井下排水系統、供電系統、井下運輸系統、采掘工作面、通風系統、瓦斯抽采系統和地面生產系統的能力。礦井壓風、防滅火、防塵、通信、監測監控、降溫制冷系統能力和地面運輸能力、選煤廠洗選

2、能力等作為參考依據,應當滿足核定生產能力的需要。礦井發生煤與瓦斯突出、沖擊地壓等事故,災害等級升級或工作面回采深度突破 1000m 的,需重新評估并核定生產能力時,取安全生產系數 0.85,且不得增加生產能力。露天煤礦主要核定鉆爆、采裝、運輸、排土等環節的能力。防塵、防滅火、供電、疏干排水、邊坡防護、地面生產系統的能力作為參考依據,應當滿足核定生產能力的需要。第四條核定煤礦生產能力所用參數,必須采用已公布或批準的生產技術指標、現場實測和合法檢測機構的測試數據。第二章資源儲量及服務年限核查第五條煤礦資源儲量核查內容及標準:(一)有依法認定的資源儲量文件。(二)有上年度核實或檢測的資源儲量數據。(

3、三)采(盤)區回采率達到規定標準。(四)安全煤柱的留設符合有關規定。(五)開拓煤量、準備煤量、回采煤量符合要求。(六)上行開采及特殊開采的論證文件。(七)厚薄煤層、難易開采煤層、不同煤種煤質煤層合理配采。(八)按規定批準的資源儲量的增減情況(注銷、報損、地質及水文地質損失和轉入、轉出等)。(九)無超層越界開采行為。第六條 提高煤礦核定生產能力應有資源保障,核定生產能力后的服務年限應與煤礦設計規范一致。已完成資源整合、通過能力核增可達到中型及以上規模的煤礦,剩余服務年限不得少于 10 年。實施綜合機械化改造的煤礦核定后的服務年限原則僅作為參考依據。第三章提升系統生產能力核定第七條核定主、副井提升

4、系統能力必須具備下列條件:(一)提升系統設備、設施配套完整,符合有關規程規范要求,經具備資質的檢測檢驗機構測試合格,并出具報告。(二)提升系統保護裝置完善,運轉正常。(三)提升系統技術檔案齊全,各種運行、維護、檢查、事故記錄完備。每日強制性檢查和維護時間應不小于 24h。第八條主井提升系統核定生產能力的范圍及運行時間:(一)主井提升能力是指從主井底到達地面的提升系統的能力。(二)主井提升能力按年工作日 330d、每日提升時間16h 計算。采用定量裝載并實現數控自動化運行、提升機滾筒直徑在 2m 以上的主井,以及采用帶式輸送機提升且設有井底煤倉的主井,每日提升時間可按 18h 計算。第九條主井提

5、升系統能力核定公式及標準:(一)主井采用箕斗、礦車提升時,提升能力核定按下式計算:A 3600btPM k104 k1k2T 式中A主井提升能力,萬 t/a;b年工作日,330d;t日提升時間,按第八條規定選取;PM每次提升量,t/次;K裝滿系數,立井提升取 1.0,當為斜井串車或箕斗提升時,傾角 20及以下取 0.95、2025 取 0.9、25以上取 0.8;k1提升不均衡系數,有井底煤倉時取 1.1,無井底煤倉時取 1.2;k2提升設備能力富余系數,取 1.15;T提升 1 次循環時間,s/次(現場實測時,取 3次實測的平均值)。(二)主井采用帶式輸送機提升時,提升能力核定按下式計算:鋼

6、繩芯膠帶(或普通膠帶)輸送機:A 330 kB2v Ct104 k1式中A年運輸能力,萬 t/a;k輸送機負載斷面系數,按表 3-1 取值:表 3-1輸送機負載斷面系數物料煤動堆積角( )/()253035k帶寬/ mm6503553904208001000400435470120014004204555001600180047052020002200480535B輸送機帶寬,m; v輸送機帶速,m/s;C輸送機傾角系數,按表 3-2 取值:表 3-2輸送機傾角系數傾角/()2468101214161820C1.00.990.980.970.950.930.910.890.850.81C1.0

7、0.990.980.970.950.930.910.890.850.81傾角/()21222324252627282930C0.780.760.730.710.680.660.640.610.590.56注:表中取值與帶式輸送機工程技術標準 (GB504312020)規定一致。k1運輸不均衡系數,取 1.2;松散煤堆容積密度,t/m3,取 0.850.9;t日提升時間,按第八條規定選取;當乘人時, 應扣除運送人員時間。鋼絲繩牽引輸送機:A 330 (k k )B2v Ct104 k1式中k+k輸送機負載斷面系數,按表 3-3 取值:表 3-3輸送機負載斷面系數物料煤動堆積角( )/()2530

8、k+k180+125220+130其他字母含義與鋼繩芯膠帶(或普通膠帶)輸送機計算公式相同。實測的輸送機能力計算公式:A 3600 330 wvt 107k1式中w單位輸送機長度上的負載量,kg/m。該參數實測時,應根據在用輸送機實際情況,同時觀察電流變化情況和電動機、減速器等的運行情況, 找出其變化規律后,確定準確的計算參數。其他字母含義與鋼繩芯膠帶(或普通膠帶)輸送機計算公式相同。第十條副井提升系統能力核定的范圍及運行時間:(一)副井提升系統能力是指從副井底到達地面的提升系統的能力。(二)副井提升能力按年工作日 330d、三班作業、班最大提升時間 5h 計算。第十一條副井提升系統能力核定公

9、式:A 330 35 3600 TR D TQ104 ( R T M T )PGGPCC式中A副井提升能力,萬 t/a;R出矸率(矸石與產量的重量比),%; PG每次提矸石重量,t/次;TG每次提矸循環時間,s/次; M噸煤用材料比重,% ; PC每次提升材料重量,t/次; TC每次提升材料循環時間,s/次;D提升其他材料次數,每班按 510 次計(指下炸藥、設備、長材等);TQ每次提升其他材料循環時間,s/次;TR每班人員上下井總時間,s/班。工人每班下井時間,取實測最大值。升降工人時間為工人下井時間的 1.5 倍,有綜采工作面的礦井為1.61.8 倍(全部為綜采的取大值);升降其他人員時間

10、為升降工人時間的 20%。第十二條 混合井提升系統能力核定的范圍及運行時間:(一)混合井提升能力是指從承擔礦井主副提升任務的混合井底到達地面的提升系統的能力。(二)混合井提升能力按年工作日 330d、三班作業、班最大提升時間 6h 計算。第十三條混合井提升系統能力核定公式:A 330 363600 -TR - D TQ104( k1 Tk1RTM T)PMMPGGPCC式中A混合井提升能力,萬 t/a;R出矸率(矸石與產量的重量比),% ;PG每次提矸石重量,t/次; TM每次提煤循環時間,s/次; PM每次提煤重量,t/次; TG每次提矸循環時間,s/次; M噸煤用材料比重,%; PC每次提

11、升材料重量,t/次;TC每次提升材料循環時間,s/次;D提升其他材料次數,每班按 510 次計(指下炸藥、設備、長材等);TQ每次提升其他材料循環時間,s/次;TR每班人員上下井總時間,s/班,與副井提升能力核定相關規定相同;k1提煤和提矸不均衡系數,取 1.25。第四章井下排水系統生產能力核定第十四條核定井下排水系統能力必須具備下列條件:(一)排水系統完善,設備、設施完好,運轉正常,經具備資質的檢測檢驗機構測試合格,并出具報告。(二)按規定進行礦井水文地質類型劃分,有依規審批的礦井水文地質類型劃分報告提供的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以及近 5 年正常生產期間的實際涌水量數據。(三)排水設施各種

12、運行、維護、檢查、事故記錄完備, 有每年雨季前的一次全部工作水泵和備用水泵聯合排水試驗報告。(四)水文地質類型復雜、極復雜或有突水淹井危險的礦井,應在井底車場周圍設置防水閘門或者在正常排水系統基礎上另外安設由地面直接供電控制,且排水能力不小于最大涌水量的潛水泵排水系統。在其他有突水危險的采掘區域,應當有防突(透)水設施或措施。第十五條排水系統能力核定的主要內容和標準:(一)礦井有多級排水系統的,應對各級排水系統能力分別核定,根據礦井排水系統構成和各級涌水情況,綜合分析確定礦井排水能力。分區建設獨立排水系統的礦井,排水能力根據分區預測的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計算。(二)取經審批的礦井水文地質類型

13、劃分報告提供的涌水量和近 5 年正常生產期間的實際涌水量數據最大值作為礦井排水系統能力的計算依據。(三)工作水泵的能力應能在 20h 內排出礦井 24h 的正常涌水量,備用水泵的能力應不小于工作水泵的 70%,檢修水泵的能力,應當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的 25%。工作和備用水泵的總能力應能在 20h 內排出礦井 24h 的最大涌水量,配電設備、排水管應與水泵能力相匹配。(四)礦井水倉容量必須滿足煤礦安全規程規定, 主要水倉容量必須符合以下計算要求:正常涌水量在 1000m3/h 以下時:V8Qs正常涌水量大于 1000m3/h 時:V2(Qs+3000) 式中V主要水倉的有效容量,m3;Qs礦井每

14、小時正常涌水量,m3/h。采(盤)區水倉有效容量應當能容納 4h 的采(盤)區正常涌水量。(五)礦井排水系統能力核定按下式計算:礦井正常涌水量排水能力:An 330 20Bn104 Pn式中An排正常涌水時的能力,萬 t/a;Bn工作水泵小時排水能力,m3;Pn按經審批的礦井水文地質類型劃分報告提供的正常涌水量和近 5 年礦井正常生產年份實際正常涌水量的最大值,計算年度平均日產噸煤(扣除主動停產、限產等因素影響)所需排出的正常涌水量,m3/t。礦井最大涌水量排水能力:Am 330 20Bm104 Pm式中Am排最大涌水時的能力,萬 t/a;Bm工作水泵加備用水泵的實際小時排水能力,m3; Pm

15、按經審批的礦井水文地質類型劃分報告提供的最大涌水量和近 5 年礦井正常生產年份實際最大涌水量的最大值,計算年度平均日產噸煤(扣除主動停產、限產等因素影響)所需排出的最大涌水量,m3/t。以上 2 種計算結果取其小值為礦井排水系統能力。第五章供電系統生產能力核定第十六條核定供電系統能力必須具備下列條件:(一)供電系統合理,設備、設施及保護裝置完善,技術性能符合規定要求,運行正常。(二)供電系統技術檔案齊全,各種運行、維護、檢查、事故記錄完備,管理維護制度健全。(三)礦井應有兩回路獨立的、不得分接任何負荷的電源線路,兩回路應均能擔負礦井全部用電負荷。(四)單回路電源供電時,應有滿足通風、排水、提升

16、等要求,并保證主要通風機等在 10min 內可靠啟動和運行的備用電源。第十七條 供電系統能力核定的主要內容和標準:(一)正常情況下,兩回路電源線應采用分列運行的方式。當采用一回路運行時,另一回路必須帶電備用。能力核定計算為工作線路和工作變壓器的折算能力,備用線路、備用變壓器、備用發電機組不計入供電容量。(二)電源線路的供電能力,需符合允許載流量的要求, 并應滿足線路電壓降不超過 5%的規定。(三)電源線路能力核定按下式計算:A 330 16 PX104 w式中 AX電源線路的折算能力,萬 t/a;P線路合理、允許的供電容量,kW,按線路允許的載流量和線路電壓降不超過 5%取最小值計算;w礦井噸

17、煤綜合電耗,kWh/t,取上一生產年度(扣除主動停產、限產等因素)的實際噸煤綜合電耗。(四)主變壓器能力核定按下式計算:A 330 16 S b104 w式中Ab變壓器的折算能力,萬 t/a;S工作變壓器容量,kVA;全礦井的功率因數,取 0.90.98;w礦井噸煤綜合電耗,kWh/t,同電源線路能力核定計算式采用數。取(三)、(四)項計算結果較小值為礦井供電系統能力。(五)井筒電纜可不折算礦井生產能力,但需保證當任何一回路發生故障或停止供電時,其余回路仍能擔負井下全部負荷用電,安全載流量及電壓降均符合要求。第六章井下運輸系統生產能力核定第十八條核定井下運輸系統能力必須具備下列條件:(一)井下

18、運輸系統完善,保護齊全,運轉正常。(二)傾斜井巷內按規定裝備有完善、有效的防跑車及跑車防護裝置。(三)各種行車、調度信號設施齊全,安全標志齊全、醒目,車場、巷道內照明符合規定。(四)井下采用無軌膠輪車運輸的,所用設備必須為防爆型。(五)井下軌道運輸僅承擔輔助運輸時,不核定其能力。第十九條井下運輸系統能力核定的主要內容和標準:(一)井下運輸系統能力主要包括工作面順槽、上(下)山、集中巷、暗斜井、大巷的運輸能力。(二)核定井下運輸系統能力時,若實測數據大于設備額定能力,以設備額定能力為準;若實測數據小于設備額定能力,以實測數據為準。(三)井下運輸系統中最小的環節(或設備)能力為井下運輸系統的核定能

19、力。(四)井下運輸系統有多個獨立的系統時,其核定能力為各獨立系統最小環節能力之和。(五)當采用帶式輸送機運輸時,核定能力按主井提升帶式輸送機核定方法和計算公式計算,其中 k1 不均勻系數取1.1,大巷為平巷運輸時,傾角系數 C 取 1.0。(六)當采用電機車運輸時,大巷運輸及井底車場通過能力按下式計算:A 60 16 330 NG104 k1(1 R)T式中A大巷運輸及井底車場通過能力,萬 t/a;N每列車礦車數,輛/列; G每輛車載煤量,t/輛;R通過大巷運輸矸石、材料、設備、人員等占原煤運量比重,%;k1不均衡系數,取 1.15;T大巷中相鄰兩列車間隔時間,min/列,按下式計算:2L t

20、1 t2Tvn式中L大巷運輸距離,m;v列車平均運行速度,m/min;t1裝車調車時間(含中途停車時間),min; t2卸載調車時間,min;n運煤列車的列數,列。(七)當采用無軌膠輪車作為井下主要運輸時,其能力核定按下式計算:A 330 60 ntG104Tk1式中A運輸能力,萬 t/a; t每天工作時間,取 16h; G膠輪車載重量,t/臺;k1運輸不均衡系數,取 1.2;n膠輪車平均日工作臺數,臺;T運輸 1 次循環時間,min/次,按下式計算:vT 2L t1 t2式中L加權平均運輸距離,m; v膠輪車平均運行速度,m/min;t1裝車調車時間(含中途停車時間),min; t2卸載調車

21、時間,min。用該公式計算出結果后,須按下式驗算井底車場和大巷通過能力,然后取其小者為礦井運輸能力:A 6016330kxG104 k1(1 R )T 式中A井底車場和大巷通過能力,萬 t/a;G膠輪車載重量,t/次;kx運輸線路系數,單線時為 0.5,完全形成環線時為 1;R運輸矸石占原煤比重,%; k1不均勻系數,取 1.2;T大巷中相鄰兩車間隔時間,min,取 1。(八)當采用無軌膠輪車作為輔助運輸時,其能力核定按下式計算:A 330 3k5 3600 tR D tQx104 ( R t M t )PGPCGC式中A輔助運輸核定能力,萬 t/a; M噸煤用材料比重,%; PC每次運材料重

22、量,t/次; tC運材料車間隔時間,s;D每班運其他材料次數,次/班,按 510 次計(指運炸藥、設備、長材料等);tQ運其他材料車間隔時間,s;tR每班人員進出井車輛間和與其他車輛間隔時間總和,s;R矸石占原煤產量的比重,%; PG每次運矸石重量,t/次; tG運矸石車間隔時間,s;kx運輸線路系數,單線時為 0.5,完全形成環線時為 1,平硐以下形成環線時為 0.8。按上式計算時應滿足以下條件:進出井運人車輛間和與其他車輛間隔時間按 60s 計算。運送其他人員車輛間隔時間為 60s。材料車相互間隔時間按 60s 計算。(九)所有使用內燃無軌膠輪車運輸的礦井必須按車輛尾氣排放量和巷道中廢氣濃

23、度核算合理的車輛使用數,以確定礦井的最大運輸能力。(十)暗立(斜)井運輸能力按第九條、第十一條、第十三條有關公式計算。第七章采掘工作面生產能力核定第二十條核定采掘工作面能力必須具備下列條件:(一)采掘工作面個數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等規定和要求。(二)嚴格按批準的定編定員標準組織生產。(三)采煤工作面必須為正規開采,采煤方法不屬于國家明令禁止范圍。(四)高瓦斯、突出、有容易自燃或者自燃煤層的礦井, 采用后退式采煤方法(充填開采的除外)。(五)沖擊地壓礦井應符合煤礦安全規程和防治煤礦沖擊地壓細則的規定,開采沖擊地壓煤層時,在應力集中區內不得布置 2 個工作面同時進行采掘作業。2 個掘進工作面之間距

24、離不小于 150m、采煤工作面與掘進工作面之間距離不小于 350m,2 個采煤工作面之間距離不小于 500m。(六)采區生產必須形成完整的通風、排水、壓風、供電、運輸等生產、安全系統,采區進、回風巷必須貫穿整個采區,嚴禁非正規下山開采。(七)必須保證回采工作面的正常接續,均衡穩定生產, “三量”可采期符合有關規定。開拓煤量:煤與瓦斯突出礦井、水文地質類型極復雜礦井、沖擊地壓礦井不得小于 5 年;高瓦斯、水文地質類型復雜礦井不得小于 4 年;其他礦井不得小于 3 年。準備煤量:水文地質類型復雜和極復雜礦井、煤與瓦斯突出礦井、沖擊地壓礦井、煤巷掘進機械化程度與綜合機械化采煤程度的比值小于 0.7

25、的礦井不得少于 14 個月; 其他礦井不得小于 12 個月。回采煤量:2 個及以上采煤工作面同時生產的礦井不得小于 5 個月;其他礦井不得小于 4 個月。(八)采煤工作面回采率應不低于國家相關規定。第二十一條采掘工作面生產能力核定的主要核查內容:(一)核查礦井各可采煤層厚度、煤層結構、煤層傾角、層間距、期末可采儲量,以及礦井開拓方式、采煤方法、采煤工藝、生產水平、采(盤)區等情況。(二)核查生產采(盤)區和準備采(盤)區地質勘探情況及構造、煤層賦存情況,核查煤層頂底板、采(盤)區巷道布置以及采掘工作面數量、位置、工藝等情況。第二十二條 采掘工作面生產能力的核定:根據當年礦井生產和今后 3 年采

26、掘(抽)接續安排、采煤工藝、采掘機械化程度等情況,分別計算采煤工作面生產能力和掘進煤量,確定采掘工作面生產能力。各參數的取值可參考前幾年的實際情況和今后 3 年采掘(抽)接續安排, 不得以增加工作面個數提高采掘工作面生產能力。核增生產能力時,600 萬 t/a 以下礦井回采工作面最多按 2 個計算,600萬 t/a 及以上礦井回采工作面最多按 3 個計算;核減生產能力時,回采工作面最多按 3 個計算。實行瓦斯抽采的礦井須滿足抽掘采平衡要求,沖擊地壓礦井須確保安全推進速度。(一)采煤工作面能力計算公式:CA 104 l h r b n N c a式中AC 采煤工作面生產能力,萬 t/a;l采煤工

27、作面后 3 年平均長度,m;h采煤工作面煤層平均采高,m,放頂煤開采時為采放總厚度;r原煤視密度,t/m3;b采煤工作面平均日推進度,m/d; n年工作日數,d,取 330d;N正規循環作業系數,應根據地質條件、采煤設備技術性能、生產組織和職工素質等因素確定, 一般取 0.80.9;c采煤工作面回采率,%,按實際選取;a采煤工作面平均個數,個。(二)掘進煤量按掘進巷道分類長度、斷面計算:nAJ 10-4 r Si Lii1式中AJ 掘進煤量,萬 t/a;r原煤視密度,t/m3;Si第 i 個巷道平均純煤面積,m2;Li第 i 個巷道年總進尺,m。(三)礦井采掘工作面生產能力:A= AC + A

28、J第二十三條 核定采掘工作面能力時,應根據礦井開拓和準備情況,按采(盤)區設計和工作面布置,采用表格形式按采掘隊和年份排出采煤工作面后 3 年的接續表,并按不同圖例(或不同顏色)繪制出后 3 年采掘(抽)工程計劃(規劃)圖,并保證工作面正常接續、采掘(抽)平衡、災害治理時間和效果。第二十四條 沖擊地壓礦井、高溫熱害礦井采掘工作面核定能力要求:(一)沖擊地壓礦井應當按采掘工作面的防沖要求進行礦井生產能力核定,在沖擊地壓危險區域采掘作業時,應當按沖擊地壓危險性評價結果明確采掘工作面個數和安全推進速度,確定采掘工作面的生產能力。(二)采掘工作面空氣溫度超過 26但未采取有效降溫措施的,核定時扣除此工

29、作面能力的 30%;采掘工作面空氣溫度超過 30但未采取有效降溫措施,核定時扣除此工作面能力。第八章通風系統生產能力核定第二十五條核定通風系統生產能力必須具備下列條件:(一)必須有完整獨立的通風、防塵、防滅火及安全監控系統,通風系統合理,通風設施完好可靠。(二)必須采用機械通風,運轉主要通風機和備用主要通風機必須具備同等能力,礦井主要通風機經具備資質的檢測檢驗機構測試合格。(三)安全檢測儀器、儀表齊全,性能可靠。(四)局部通風機的安裝和使用符合規定。(五)礦井瓦斯管理必須符合有關規定。第二十六條通風系統生產能力核定的主要內容:(一)核查礦井通風系統的完整性、獨立性,核查生產水平和采(盤)區是否

30、實行分區通風,核查采掘工作面、硐室及井下其他獨立用風地點的獨立用風狀況。(二)核查礦井主要通風機的運轉狀況。(三)實行瓦斯抽采的礦井,必須核查礦井瓦斯抽采系統的穩定運行情況。(四)有多個獨立通風系統的,應分別核定通風能力, 礦井通風能力為各通風能力之和。(五)礦井采用主要通風機聯合運轉通風方式的,應核查通風系統是否穩定、可靠,風速是否符合要求。第二十七條礦井需要風量計算辦法:(一)生產礦井需要風量按各采掘工作面、硐室及其他巷道等用風地點分別進行計算,包括按規定配備的備用工作面。現有通風系統必須保證各用風地點穩定可靠供風。Qra(QcfiQhfiQuriQsciQrli)kaq式中Qra礦井需要

31、風量, m3 / min;Qcfi第 i 個采煤工作面實際需要風量,m3 / min; Qhfi第 i 個掘進工作面實際需要風量,m3 / min; Quri第 i 個硐室實際需要風量,m3 / min; Qsci第 i 個備用工作面實際需要風量,m3 / min; Qrli第 i 個其他用風巷道實際需要風量,m3 / min; kaq礦井通風需風系數(抽出式 kaq 取 1.151.20,最大通風距離大于 10000m 時取 1.20;壓入式kaq 取 1.251.30,最大通風距離大于 10000m 時取 1.30)。(二)采煤工作面需要風量。每個采煤工作面實際需要風量,應按工作面氣象條件

32、、瓦斯涌出量、二氧化碳涌出量、工作人員和爆破后的有害氣體產生量等規定分別進行計算, 然后取其中最大值。按氣象條件計算:Qcfi=6070%vcfiScfikchikcli(m3/min)式中vcfi第 i 個采煤工作面的風速,m/s,按采煤工作面進風流的最高溫度從表 8-1 中選取;Scfi第 i 個采煤工作面的平均有效斷面積,按最大和最小控頂有效斷面的平均值計算,m2;kchi第 i 個采煤工作面采高調整系數,具體按表 8-2取值;kcli第 i 個采煤工作面長度調整系數,具體按表 8-3取值;70%有效通風斷面系數;60時間單位換算產生的系數。表 8-1采煤工作面進風流氣溫與對應風速采煤工

33、作面進風流氣溫采煤工作面風速(ms-1201.020231.01.523261.51.826281.82.528302.53.0)表 8-2 采煤工作面采高調整系數采高m2.02.02.52.5 及放頂煤工作面系數(kch)1.01.11.2表 8-3采煤工作面長度調整系數采煤工作面長度m系數(kcl)1501.01502001.01.32002501.31.52501.51.7按瓦斯涌出量計算:Qcfi=100qcgikcgi(m3/min)式中 qcgi第 i 個采煤工作面回風巷風流中平均絕對瓦斯涌出量,m3/min(抽放礦井的瓦斯涌出量,應扣除瓦斯抽放量進行計算);kcgi第 i 個采煤

34、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勻的備用風量系數(正常生產時連續觀測 1 個月,最大絕對瓦斯涌出量和月平均絕對瓦斯涌出量的比值);100按采煤工作面回風流中瓦斯的濃度不應超過1%的換算系數。按二氧化碳涌出量計算:Qcfi=67qccikcci(m3/min)式中 qcci第 i 個采煤工作面回風巷風流中平均絕對二氧化碳涌出量,m3/min;kcci第 i 個采煤工作面二氧化碳涌出不均勻的備用風量系數(正常生產時連續觀測 1 個月,最大絕對二氧化碳涌出量和月平均絕對二氧化碳涌出量的比值);67按采煤工作面回風流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不應超過 1.5的換算系數。按炸藥量計算:一級煤礦許用炸藥:Qcfi=25Acfi(

35、m3/min)二、三級煤礦許用炸藥:Qcfi=10Acfi(m3/min)式中Acfi第 i 個采煤工作面一次爆破所用的最大炸藥量,kg;25每千克一級煤礦許用炸藥需風量,m3/min;10每千克二、三級煤礦許用炸藥需風量,m3/min。按工作人員數量計算:Qcfi=4Ncfi式中Ncfi第 i 個采煤工作面同時工作的最多人數;4每人需風量,m3/min。風量驗算:驗算最小風量:Qcfi600.25Scbi(m3/min) Scbi =lcbihcfi70%(m2)驗算最大風量:Qcfi604.0Scsi(m3/min) Scsi=lcsihcfi70%(m2)綜合機械化采煤工作面,在采取煤層

36、注水和采煤機噴霧降塵等措施后,驗算最大風量:Qcfi605.0Scsi(m3/min)按煤礦用防爆柴油動力裝置機車功率驗算風量:Qcfi4NdliPdli(m3/min)式中Scbi第 i 個采煤工作面最大控頂有效斷面積,m2;lcbi第 i 個采煤工作面最大控頂距,m;hcfi第 i 個采煤工作面實際采高,m;Scsi第 i 個采煤工作面最小控頂有效斷面積,m2;lcsi第 i 個采煤工作面最小控頂距,m;Ndli采煤工作面順槽最多運行防爆柴油動力裝置機車的臺數,臺;Pdli煤礦用防爆柴油動力裝置機車的功率,kW;0.25采煤工作面允許的最小風速,m/s;70%有效通風斷面系數;4.0采煤工

37、作面允許的最大風速,m/s;5.0綜合機械化采煤工作面,在采取煤層注水和采煤機噴霧降塵等措施后允許的最大風速, m/s;4每千瓦每分鐘應供給的最低風量,m3。備用工作面實際需要風量,應滿足瓦斯、二氧化碳、氣象條件等規定計算的風量,且最少不應低于采煤工作面實際需要風量的 50%。(三)掘進工作面需要風量。每個掘進工作面實際需要風量,應按瓦斯涌出量、二氧化碳涌出量、工作人員、爆破后的有害氣體產生量以及局部通風機的實際吸風量等規定分別進行計算,然后取其中最大值。按瓦斯涌出量計算:Qhfi=100qhgikhgi式中 qhgi第i 個掘進工作面回風流中平均絕對瓦斯涌出量,m3/min(抽放礦井的瓦斯涌

38、出量,應扣除瓦斯抽放量進行計算);khgi第 i 個掘進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勻的備用風量系數(正常生產條件下,連續觀測 1 個月,最大絕對瓦斯涌出量與月平均絕對瓦斯涌出量的比值);100按掘進工作面回風流中瓦斯的濃度不應超過1%的換算系數。按二氧化碳涌出量計算:Qhfi=67qhcikhci式中qhci第 i 個掘進工作面回風流中平均絕對二氧化碳涌出量,m3/min;khci第 i 個掘進工作面二氧化碳涌出不均勻的備用風量系數(正常生產條件下,連續觀測 1 個月, 最大絕對二氧化碳涌出量與月平均絕對二氧化碳涌出量的比值);67按掘進工作面回風流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不應超過 1.5的換算系數。按炸藥量

39、計算:一級煤礦許用炸藥:Qhfi=25Ahfi(m3/min)二、三級煤礦許用炸藥:Qhfi=10Ahfi(m3/min)式中Ahfi第 i 個掘進工作面 1 次爆破所用的最大炸藥量,kg。按上述條件計算的最大值,確定局部通風機吸風量。按局部通風機實際吸風量計算:無瓦斯涌出的巖巷:Qhfi=Qafi+600.15Shdi有瓦斯涌出的巖巷、半煤巖巷和煤巷:Qhfi=Qafi+600.25Shdi式中Qafi第 i 個掘進工作面同時運轉的局部通風機實際吸風量的總和,m3/min;0.15無瓦斯涌出巖巷的允許最低風速,m/s;0.25有瓦斯涌出的巖巷、半煤巖巷和煤巷允許的最低風速,m/s;Shdi局

40、部通風機安裝地點到回風口間的巷道最大斷面積,m2。按工作人員數量計算:Qhfi=4Nhfi(m3/min)式中Nhfi第 i 個掘進工作面同時工作的最多人數。風量驗算:驗算最小風量: 無瓦斯涌出的巖巷:Qafi600.15Shfi(m3/min) 有瓦斯涌出的巖巷,半煤巖巷和煤巷:Qafi600.25Shfi(m3/min)驗算最大風量:Qafi604.0Shfi(m3/min)按煤礦用防爆柴油動力裝置機車功率驗算:Qafi4NdliPdli(m3/min)式中Shfi第 i 個掘進工作面巷道的凈斷面積,m2;Ndli掘進工作面最多運行防爆柴油動力裝置機車的臺數,臺;Pdli煤礦用防爆柴油動力

41、裝置機車的功率,kW;4每千瓦每分鐘應供給的最低風量,m3。(四)各個獨立通風硐室的需要風量,應根據不同類型的硐室分別進行計算。1井下爆炸物品庫需要風量計算:Quri 4Vi / 60 (m3/min)式中Vi第 i 個井下爆炸材料庫的體積,m3; 4井下爆炸材料庫內空氣每小時更換次數。但大型爆炸材料庫不應小于 100 m3/min,中、小型爆炸材料庫不應小于 60 m3/min。2充電硐室需要風量計算:Quri 200qhyi(m3/min)式中qhyi第 i 個充電硐室在充電時產生的氫氣量,m3/min;200按其回風流中氫氣濃度不大于0.5%的換算系數。但充電硐室的供風量不應小于 100

42、 m3/min。 3機電硐室需要風量計算:發熱量大的機電硐室,應按硐室中運行的機電設備發熱量進行計算:Quri 3600WiCP 60ti(m3/min)式中W i 第 i 個機電硐室中運轉的電動機(或變壓器)總功率(按全年中最大值計算),kW; 機電硐室發熱系數,按表 8-取值; 空氣密度,一般取 =1.29kg/m3;CP 空氣的定壓比熱,一般可取CP =1.006kJ/(kgK);ti 第 i 個機電硐室的進、回風流的溫度差,K。機電硐室需要風量應根據不同硐室內設備的降溫要求進行配風;采(盤)區小型機電硐室,按經驗值確定需要風量或取 6080m3/min;選取的硐室風量,應保證機電硐室溫

43、度不超過 30,其他硐室溫度不超過 26。表 8-4 機電硐室發熱系數( )取值機電硐室名稱發熱系數空氣壓縮機房0.200.23水泵房0.010.03變電所、絞車房0.020.04(五)其他用風巷道的需要風量,應根據瓦斯涌出量和風速分別進行計算,取其最大值。按瓦斯涌出量計算:Qrli=133qrgikrgi式中 qrgi第 i 個其他用風巷道平均絕對瓦斯涌出量,m3/min;krgi第 i 個其他用風巷道瓦斯涌出不均勻的備用風量系數,取 1.21.3;133其他用風巷道中風流瓦斯濃度不超過 0.75%所換算的常數。按風速驗算:一般巷道:Qrli600.15Srci(m3/min)架線電機車巷道

44、:有瓦斯涌出的架線電機車巷道:Qrli601.0Srei(m3/min) 無瓦斯涌出的架線電機車巷道:Qrli600.5Srei(m3/min)式中Srci第 i 個一般用風巷道凈斷面積,m2; Srei第 i 個架線電機車用風巷道凈斷面積,m2; 0.15一般巷道允許的最低風速,m/s;1.0有瓦斯涌出的架線電機車巷道允許的最低風速,m/s;0.5無瓦斯涌出的架線電機車巷道允許的最低風速,m/s。按煤礦用防爆柴油動力裝置機車需要風量驗算:Qrli4NdliPdli(m3/min)式中Ndli其他用風巷道最多運行防爆柴油動力裝置機車的臺數,臺;Pdli煤礦用防爆柴油動力裝置機車的功率,kW;4

45、每千瓦每分鐘應供給的最低風量,m3。礦井使用防爆柴油動力裝置機車時,應進行風量驗算, 排出的各種有害氣體被巷道風流稀釋后,其濃度應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有害氣體濃度超出規定范圍時,應按照有害氣體的允許濃度重新計算需風量。 第二十八條 通風系統生產能力計算。礦井通風系統生產能力核定采用由里向外核算法計算。根據礦井總進風量與第二十七條計算的礦井各用風地點的需風量(包括按規定配備的備用工作面),計算出采掘工作面個數,計算礦井通風系統生產能力。(一)單個采煤工作面正常生產條件下年產量計算:A 330 104 l h r b ccicicicicici式中Aci 第 i 個采煤工作面正常生產條件下年產

46、量,萬t/a;lci 第 i 個采煤工作面平均長度,m;hci 第 i 個采煤工作面煤層平均采高,放頂煤開采時為采放總厚度,m;cir 第 i 個采煤工作面的原煤視密度,t/m3;bci 第 i 個采煤工作面正常生產條件下平均日推進度,m/d;cci 第 i 個采煤工作面回采率,%,按實際選取。(二)單個掘進工作面正常生產條件下年產量計算:Ahi 33010-4 S rhibhihi式中Ahi 第 i 個掘進工作面正常生產條件下年產量,萬t/a;hiS 第 i 個掘進工作面純煤面積,m2;hir 第 i 個掘進工作面的原煤視密度,t/m3;bhi 第 i 個掘進工作面正常生產條件下平均日推進度

47、,m/d。(三)通風系統生產能力計算:Apc Aci Ahi (萬 t/a)第二十九條 礦井通風系統生產能力驗證。礦井通風系統生產能力要從礦井主要通風機性能、通風網絡、用風地點的有效風量和礦井稀釋瓦斯的能力等方面進行驗證。(一)礦井通風系統生產能力驗證。礦井主要通風機性能驗證。按礦井主要通風機的實際特性曲線對通風系統生產能力進行驗證,主要通風機實際運行工況點應處于安全、穩定、可靠、合理的范圍內,按煤礦在用主通風機系統安全檢測檢驗規范(AQ10112005)進行測試。通風網絡能力驗證。利用礦井通風阻力測定的結果對礦井通風網絡進行驗證,驗證通風阻力是否與主要通風機性能相匹配,能否滿足安全生產實際需

48、要,按礦井通風阻力測定方法(MT/T 4402008)進行檢測。用風地點有效風量驗證。采用礦井有效風量驗證用風地點的供風能力,核查礦井內各用風地點的有效風量是否滿足需要風量。井巷中風流速度、溫度應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稀釋瓦斯能力驗證。利用安全監控系統數據、井下測量結果等驗證礦井在達到通風系統核定能力條件下,稀釋瓦斯等有毒有害氣體的能力,各地點濃度應符合煤礦安全規程有關規定。(二)核算通風系統能力時,對采掘工作面溫度超過規定的,參照采掘工作面生產能力核定相關內容計算,扣除區域年產量 Adc。(三)通風系統生產能力最終計算:A = Apc Adc式中A礦井最終通風系統生產能力,萬 t/a;Adc

49、扣除區域的年產量,萬 t/a。第九章瓦斯抽采達標生產能力核定第三十條核定煤礦瓦斯抽采達標能力必須具備下列條件:(一)礦井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和煤礦瓦斯抽采達標暫行規定等相關要求。(二)煤與瓦斯突出礦井必須堅持區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補充的原則,具備開采保護層條件的突出危險區,必須開采保護層,采掘工作必須執行兩個“四位一體”相關要求。(三)礦井應當具有核定需要的瓦斯參數基礎數據,如瓦斯涌出量、煤層瓦斯壓力、煤層瓦斯含量等。進行瓦斯抽采能力核定時,礦井瓦斯抽采率、瓦斯抽采量、相對瓦斯涌出量等指標應當以核定時上個正常生產年度的數據為依據。第三十一條 煤礦瓦斯抽采達標生產能力核定的主要內容和標準

50、。煤礦瓦斯抽采達標生產能力核定按礦井瓦斯抽采系統能力、礦井實際瓦斯抽采量、礦井滿足防突要求的預抽瓦斯量、礦井瓦斯抽采率分別核定,并取上述核定結果最小值為煤礦瓦斯抽采達標生產能力。(一)根據礦井瓦斯抽采系統能力核定。礦井瓦斯抽采系統能力核定按礦井瓦斯抽采泵站能力和抽采主管道系統能力分別核定,取小值。有多個獨立抽采系統時,應分別核定,能力為各獨立抽采系統之和。按礦井瓦斯抽采泵站裝機能力核定。按式(1)計算核定年產量: QbeC2kpd pb 33014404A1 C1Qf 10(1)2.0p0q式中A1按礦井瓦斯抽采系統能力核定的年產量,萬t/a;Qbe單臺礦井瓦斯抽采泵裝機額定抽采混合量的能力,

51、m3/min;q礦井相對瓦斯涌出量,m3/t;C1礦井總回風巷瓦斯濃度,參照表 9-1 取值;C2單臺礦井瓦斯抽采泵上一正常生產年度平均抽采瓦斯濃度,%;pd 當地大氣壓力,kPa;p0 標準大氣壓力,kPa;pb 單臺運行泵的年均運行負壓,kPa;Qf 礦井最大總回風風量(有多個回風系統的,取所有回風巷風量的總和),m3/min;2.0抽采泵富裕系數;k 抽采系統工況系數,按實際考察取值,一般0.8。表 9-1礦井總回風巷瓦斯濃度取值礦井瓦斯抽采率 /%礦井總回風巷瓦斯濃度取值 C1/%35C1=0.3535400.35C10.4040450.40C10.4545500.45C10.5050

52、550.50C10.5555600.55C10.6060C10.70按礦井瓦斯抽采主管道系統能力核定。按式(2)計算核定年產量:D2 vCp p 3301440A C Q2 db 10 4(2)1 1f 0.1457kp0q式中D每套抽采主管道系統瓦斯管實際內徑,m; v每套管道中混合瓦斯的經濟流速,m/s,一般取512;k富余系數,一般取 1.21.8(按實際考察管道內氣體的流速取值,管道內流速大時取大值,流速小時取小值)。(二)按礦井實際抽采瓦斯量核定。礦井上年度實際抽采瓦斯量核定年產量按式(3)計算:A C Q Qs 3301440 1042 1 f365k 1440 q0式中A2按礦井

53、實際抽采瓦斯量核定年產量,萬 t/a;Qs礦井上年度實際抽采瓦斯量,m3; k礦井超前抽采系數,取 1.21.5;q0 預開采區域瓦斯含量最大煤層應抽瓦斯噸煤含量,m3/t。(三)按礦井滿足防突要求預抽瓦斯量核定。必須保證突出煤層預抽后煤層瓦斯含量或瓦斯壓力滿足防突要求,核定年產量按式(4)計算:A Qy K104 j 330 104 l h v3w w ymi 1bibibibibiic式中 A3按滿足礦井防突要求核定的年產量,萬 t/a;wi 核定區域內煤層的最大瓦斯含量,m3/t;wc 抽采后滿足防突要求的殘余瓦斯含量,一般 8 m3/t,如8m3/t 時,按實際考察取值(需有相應鑒定證

54、明), m3/t;K礦井回采率,%;Qy礦井上一正常生產年度實際預抽瓦斯量,m3;y鄰近層和圍巖瓦斯儲量系數,取 1.2;m核定區域內無需抽采煤層或非突煤層中的采煤工作面個數(按照煤礦安全規程防治煤與瓦斯突出規定等規定確定核定區域允許生產采煤的最多工作面個數);j礦井掘進出煤系數,取 1.11.2;lbi第 i 個采煤工作面平均長度,m;hbi第 i 個采煤工作面煤層平均采高,m(放頂煤開采時為采放總厚度);bi第 i 個采煤工作面的原煤視密度,t/m3;vbi第 i 個采煤工作面平均日推進度,m/d;bi第 i 個采煤工作面回采率,%(按礦井實際回采率取值)。(四)按礦井瓦斯抽采率核定。按式

55、(5)計算核定年產量:A 330 1440 Q 1044q式中A4按礦井瓦斯抽采率核定年產量,萬 t/a;Q瓦斯抽采達標允許最大礦井絕對瓦斯涌出量, m3/min,按表 9-2 取值,具體數值可采用線性插值法計算得到。表 9-2瓦斯抽采達標允許最大礦井絕對瓦斯涌出量礦井瓦斯抽采率 /%達標允許最大礦井絕對瓦斯涌出量 Q/(m3min-1)35Q20354020Q40404540Q80455080Q1605055160Q300礦井瓦斯抽采率 /%達標允許最大礦井絕對瓦斯涌出量 Q/(m3min-1)5560300Q50060Q500第三十二條煤礦瓦斯抽采達標生產能力驗證方法。按礦井允許生產工作面

56、個數、采煤工作面瓦斯抽采達標生產能力進行驗證,按式(6)進行計算:B B1 j 330 104式中B煤礦瓦斯抽采達標生產驗證能力,萬 t/a(計算結果取整);B1礦井采煤工作面的瓦斯抽采達標生產能力,t/d; j礦井掘進出煤系數,取 1.11.2。礦井采煤工作面的瓦斯抽采達標生產能力是所有達標采煤工作面產量之和,單個采煤工作面的瓦斯抽采達標生產能力按 Bbi、Bci 和 Bdi 選取小值。礦井采煤工作面瓦斯抽采達標生產能力 B1 按式(7)計算:nB1 min(Bbi ,Bci , Bdi )i1式中Bbi 第 i 個采煤工作面日產量,t/d;Bci 第 i 個采煤工作面抽采達標時允許工作面最

57、大日產量,t/d;Bdi 第 i 個采煤工作面回風瓦斯濃度達標的工作面最大日產量,t/d;n 核定的采煤工作面個數(采煤工作面個數滿足煤礦安全規程防治煤與瓦斯突出細則要求)。(一)采煤工作面日產量計算。按式(8)計算:Bbi lbi hbi bi vbi bi式中lbi 第 i 個采煤工作面平均長度,m;hbi 第 i 個采煤工作面煤層平均采高,m(放頂煤開采時為采放總厚度);bi 第 i 個采煤工作面的原煤視密度,t/m3;vbi 第 i 個采煤工作面平均日推進度,m/d;bi 第 i 個采煤工作面回采率,%(按礦井實際回采率取值)。(二)采煤工作面瓦斯抽采達標生產能力計算。對瓦斯涌出量主要

58、來自于開采層的采煤工作面,瓦斯抽采達標生產能力Bci 應以表9-3 中煤層可解吸瓦斯量對應的工作面日產量計算,可采用線性插值法計算得到。表 9-3采煤工作面回采前煤的可解吸瓦斯量對應的工作面日產量可解吸瓦斯量Wj /(m3t-1)抽采達標時允許工作面日產量 Bc/(ta-1)7.0Wj 8.010006.0Wj 7.010012500可解吸瓦斯量Wj /(m3t-1)抽采達標時允許工作面日產量 Bc/(ta-1)5.5Wj 6.0250140005.0Wj 5.5400160004.5Wj 5.0600180004.0Wj 4.5800110000Wj 4.010000對瓦斯涌出量主要來自于鄰

59、近層或圍巖的采煤工作面,按表 9-4 工作面瓦斯抽采率對應的瓦斯涌出量計算的工作面瓦斯抽采達標生產能力 Bci 按式(9)計算。Bci 1440 Qciqci式中 Qci 第i 個采煤工作面達標允許最大工作面絕對瓦斯涌出量,m3/min(根據工作面瓦斯抽采率按表 9-4 取值,按線性插值法計算得到);qci 第 i 個采煤工作面相對瓦斯涌出量,m3/t。表 9-4采煤工作面瓦斯抽采率應達到的指標工作面抽采率 /%工作面絕對瓦斯涌出量 Qc/(m3min-1)20305 Qc10304010 Qc20405020Qc40506040Qc70607070Qc10070100Qc(三)采煤工作面回風

60、瓦斯濃度達標生產能力計算。按采煤工作面風速不得超過 4m/s,回風流中瓦斯濃度不得超過 1%驗證采煤工作面瓦斯抽采達標生產能力 Bdi。Bdi按式(10)計算:Bdi 1440 1% QfciQci式中Qfci 第 i 個采煤工作面滿足工作面風速要求的最大供風量,m3/min;Qci 第 i 個采煤工作面相對瓦斯涌出量(不包含已抽采瓦斯量),m3/t。第十章地面生產系統生產能力核定第三十三條進行能力核定的地面生產系統必須系統完善、運轉正常。第三十四條地面生產系統能力核定的主要內容和標準:(一)地面生產系統能力主要是地面篩分、地面輸送機、外運裝車(含鐵路運輸及汽車運輸)、儲(貯)煤場等各生產環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