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上冊《唐詩五首》課件人教版_第1頁
八年級語文上冊《唐詩五首》課件人教版_第2頁
八年級語文上冊《唐詩五首》課件人教版_第3頁
八年級語文上冊《唐詩五首》課件人教版_第4頁
八年級語文上冊《唐詩五首》課件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唐詩五首【唐】王 績 體裁:五言律詩東皋薄暮望, 徙(x)倚欲何依。(首聯)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頷聯)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頸聯)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尾聯)野 望 王績【j】(585644),唐代著名詩人。字無功,號東皋子,是后世公認的五言律詩的奠基人。其詩近而不淺,質而不俗,真率疏放,曠懷高致,直追魏晉高風。 作 者 簡 介 野望寫的是山野秋景,在閑逸的情調中,帶幾分彷徨和苦悶,是王績的代表作。 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與動態,搭配得恰到好處。詩文賞析下面四句寫薄暮中所見景物:“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舉目四望,到處是一片

2、秋色,在夕陽的余暉中越發顯得蕭瑟。在這靜謐的背景之上,牧人與獵馬的特寫,帶著牧歌式的田園氣氛,使整個畫面活動了起來。然而,王績還不能象陶淵明那樣從田園中找到慰藉(ji ),所以最后說:“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說自己在現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和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了。東皋(go):詩人隱居的地方。(2)薄(b)暮:傍晚。薄,迫近(3)徙倚(xy):徘徊,來回地走。依:歸依。(4)秋色:一作“春色”。(5)落暉:落日。(6)犢(d):小牛,這里指牛群。(7)禽:鳥獸,這里指獵物。(8)采薇:薇,是一種植物。相傳周武王滅商后 ,伯夷、叔齊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陽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餓

3、死。古時“采薇”代指隱居生活。 注 釋詩文全解 東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句解: 在黃昏的時候,我佇立在東皋村頭悵望,彷徨徘徊心中沒有主張。點明時間地點人物,為下文寫景作鋪墊。詩文全解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句解: 每一棵樹都凋謝枯黃,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暉。秋野近景此處是遠景,承接上文“望”。怎不觸發詩人彷徨無依之情。這是“望”中所見。詩文全解牧人驅犢返, 獵馬帶禽歸 。句解: 放牛人趕著牛群回家,獵人騎著駿馬帶回獵物。 秋夜動景,也是望的繼續,是近景刻畫牧人,獵人的行為,張顯原野的空曠蕭瑟。“驅”“返”“帶”“歸”頗具動態,襯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詳寧靜。詩文全解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4、句解: 我看到這些人又并不相識,心情郁悶于是長聲歌唱詩經中 “采薇采薇”的詩句 。 用“典故”聊作心頭的慰藉(ji )。表達詩人避世退隱的心態,道出了內心的苦悶和悵惘(wng)。 一.寫出本首詩的頸聯與互文句 頸聯:(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互文句:(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二.表達詩人避世退隱的心態和內心苦悶惆悵的句子是 (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描寫秋夜動景的句子是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問 答 題 環 節黃鶴樓 崔顥(704754),唐代詩人,汴州(開封)人。開元十一年進士。天寶中為尚書司勛員外郎。少年為詩,意浮艷,多陷輕薄;后來的邊塞生活使他的詩風大變,風骨凜然,雄渾

5、奔放。有崔顥集。 作者簡介黃鶴樓簡介黃鶴樓,中國歷史上的三大名樓之一,一百年前被大火焚毀;1985 年它又重新屹立在長江之濱。昔日的黃鶴樓有“天下絕景”之稱,今日的黃鶴樓更雄偉、壯麗。據史料記載,黃鶴樓始建于三國。1700多年來, 屢建屢毀,僅明清兩代,就被毀7次,重建和維修了10次。有“國運昌則 樓運盛 ”之說。 黃鶴樓瀕臨萬里長江,雄踞蛇山之巔,挺拔獨秀,輝煌瑰麗,很自然就成了名傳四海的游覽勝地。歷代名士崔顥、李白、白居易、賈島、 陸游、楊慎、張居正等,都先后到這里游樂,吟詩作賦。 李白曾登黃鶴樓想題詩紀念,但當他看到崔顥的黃鶴樓后,自認無法超越,就此收手。只在崔詩下面題了行字,“眼前有景

6、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便飄然離去。事后對崔顥的這首詩念念不忘,曾兩次作詩模仿此詩的格調。如:在金陵鳳凰臺時寫下了登金陵鳳凰臺,還有送孟浩然之廣陵。逸事 據報恩錄記載,黃鶴樓原為辛氏開設的酒店,一道士為了感謝她千杯之恩,臨行前在壁上畫了一只鶴,告之它能下來起舞助興。從此賓客盈門,生意興隆。過了10年,道士復來,取笛吹奏,并跨上黃鶴直上云天。辛氏為了紀念這位幫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樓,取名“黃鶴樓”。 另一說是有一位名叫費祎的人,在黃鶴山中修煉成仙,然后乘黃鶴升天。后來人們為懷念費祎,便在這黃鶴山上建造了一座黃鶴樓。美麗的傳說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7、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昔人:傳說中的仙人。悠悠:浮蕩的樣子。晴川:陽光照耀下的平原。歷歷:清楚可數。萋萋:形容草木長得很茂盛。漢陽:地名,與黃鶴樓隔江相望。鸚鵡洲:黃鶴樓東北長江中的小洲。芳草:美好的草。日暮:傍晚的時候。鄉關:故鄉。關,門。煙波江上:江上的煙霧波濤。空:白白地,徒然。空:空蕩的。崔顥的黃鶴樓究竟寫得好在哪里? 詩的前四句從神話傳說寫起,是詩人登樓向上遠望后的聯想,是對歲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是虛景、寫意。 接著的兩句詩人在樓上向下眺望 ,見到隔江一派大好景色:晴朗的江面,漢陽地區的綠樹分明可數,鸚鵡洲上的青草,生長得十分茂盛

8、。是實景、摹象。 末兩句詩人在日暮時分,不禁想起了遙遙不知何處的故鄉,頓生出離愁別緒。情景交融景隨情動,情由景生。1.意中有象,虛實結合的意境美:崔顥的黃鶴樓究竟寫得好在哪里?首聯寫黃鶴樓本身,是近景。 頷聯寫仙人駕鶴而去的悠悠白云間 ,是遠景。 頸聯寫晴空朗日下的黃鶴樓周邊的自然美景,是日景。2.氣象恢宏、色彩繽紛的繪畫美: 尾聯寫夕陽西下之時渺茫的煙波牽連出的思鄉之情,是晚景。崔顥的黃鶴樓究竟寫得好在哪里?首聯近景、虛景(神往)頷聯遠景、虛景(遺憾)頸聯日景、實景(欣賞)尾聯晚景、實景(思鄉)黃鶴樓變化豐富情景交融詩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詩句是?引用神話傳說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傳達出詩人內心的

9、孤寂與苦悶 描寫登黃鶴樓所見江上情景的兩句詩句是?請你用自己的畫描繪一下詩人在最后感嘆道“煙波江上使人愁”,他為何而愁?愁什么呢? 詩人由黃鶴樓的名字由來想到傳說中的仙人已乘鶴而去,只留下這座樓和千年不變的悠悠白云;再眺望眼前漢陽城一帶,草木茂盛蒼翠;繼而想起自己的故鄉,不禁抒發了懷舊、思鄉的感慨,一股世事蒼茫的愁緒涌上心頭。 五、六句寫看到的繁榮景象,而七、八兩句卻寫清冷的思鄉之情,運用了什么手法?傳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反襯手法,傳達出詩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對歸宿的向往。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比一比,賞一賞學一學 登金陵鳳凰臺

10、 李白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鳳凰臺上曾經有鳳凰游憩,鳳凰飛走后只剩下鳳凰臺,但長江依然奔流不息。吳國王宮里,野花雜草埋沒了僻靜的小路,東晉時代的王公貴族們都死去了,只留了一座座荒涼的墳墓。從鳳凰臺上遠望,三山隱沒于煙霧之中,似有似無,位于江心的白鷺洲把水分開來。天上的浮云遮蔽了太陽的光輝,望不見長安,使人心中無限憂愁。 使至塞上作者簡介 王維(701-761),字摩詰,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作家。蒲州(今山西永濟)人,少有才名。開元九年(721)中進士,任太樂丞,后因事受牽累被貶到濟州(

11、今山樂長青縣)作司庫參軍。 王維是個多才多藝并有較高藝術修養的作家,他能詩能畫,精通音樂,首創破墨山水畫,成一派之宗。受音樂、書法、繪畫的影響,他的詩歌呈現豐富多彩的藝術特色,具有詞句秀冶,意境清新,格調高雅,音韻婉轉,情景交融的特點。尤其是避世隱居時的詩歌,多以山水田園景色寄托孤寂閑適的情懷。這一類詩以感受敏銳,體物細微,詩“中有事畫”見長,對后世影響深遠。宋朝蘇軾曾稱贊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歷史背景 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發兵攻打唐屬小國小勃律(在今克什米爾北)。737年春,可西節度副使崔希逸在青滌西大破吐番軍。王維奉使出塞宣慰。本篇即寫出塞時沿途景色

12、,察訪軍情。這實際是將王維排擠出朝遷。這首詩作于赴邊途中。 使至塞上 王維首聯: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頷聯: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頸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尾聯: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注釋: 1.“單車”二句:寫輕車出使,慰問塞上將士。單車,輕車簡從。屬國,典屬國(秦漢官名)簡稱,唐代人有時以“屬國”代指使臣。這里“屬國”指往吐蕃的使者,王維奉使問邊,所以自稱屬國。居延,漢末設縣,在今甘肅省張掖縣西北。2.征蓬:言蓬草遇秋,隨風遠去。 3.孤煙直:孤煙指烽火與燧煙,古時邊塞告警或報平安的信號。燧煙燃狼糞,取其煙直而聚,故云孤煙直。4.長河:指黃河。 5.“蕭關”二句:寫在蕭關遇到偵察

13、的騎兵,得知首將(護都)正在前線。蕭關,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縣東南。候騎(j),騎馬的偵察兵。護都,當時邊疆重鎮都護府的長官、首將。燕然,山名,今蒙古三音諾顏汗中部的杭愛山。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我奉命慰問戰士輕車奔赴遙遠的邊關,以典屬國的身份長途跋涉路過居延。首聯敘事出使邊塞開頭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和經過的地點。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詩人以“蓬”“雁”自比,說自已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古詩中多用飛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這里卻是比喻一個負有朝延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寫詩人內心的激憤和抑郁。我如蓬草隨風萬里飄出漢家的要塞,又似回歸的大雁飛入北國的藍天。頷聯抒情內心抑郁點出出使的季節

14、秋天。(即景設喻,借景抒情)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浩瀚的沙漠上(烽火臺)一股狼煙升起又高又直,滔滔的黃河邊遠望一輪落日大而渾圓。 勾勒出一幅極其雄渾、闊大、壯美的大漠中黃昏落日圖,表現了詩人開闊的胸襟。 從側面烘托了守邊將土凄涼艱苦的生活環境,借以反映了他們不畏艱苦,積極保衛邊疆的愛國主義精神。 “大”寫詩人開闊的胸襟。沙漠浩瀚無邊。“孤”邊塞荒涼,烽火臺燃起的濃煙格外醒目而單調。“長”寫出了詩人對橫貫沙漠的黃河的真實感覺。“圓”大漠觀落日的特殊感受,親切溫曖,微帶蒼茫 。頸聯繪景 塞外風光千 古 名 句 品味佳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構圖美:線條美:色彩美:近處烽煙、遠處夕陽、大漠無邊、

15、長河奔流縱的是煙,橫的是河,圓的是落日黃沙漫漫、夕輝橘紅、白煙一縷、河水閃閃空間闊大層次豐富鮮明優美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在蕭關巧遇巡邏偵察的騎兵,告知我都護仍在遙遠的燕然前線大破敵軍。 寫到達邊塞的情景,借候騎之口,點明都護崔希逸遠在燕然前線,用以概括守邊將士繁重緊張的戰斗生活,贊美了他們以身許國的愛國熱情。尾聯敘事戰事繁忙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使至塞上王維敘事抒情內心抑郁寫景塞外風光敘事戰事繁忙情由事發出使邊塞景由事終小結回味詩中感情:想到被排擠出朝廷之外 苦悶抑郁看到邊關將士不畏艱苦守邊衛國感慨贊美總體賞析 全

16、詩善于捕捉典型景物作精心刻畫,敘事精練簡潔,畫面奇麗壯美,達到了精心錘煉與自然質樸的交融統一。后人稱王維“詩中有畫”,于此詩可見一斑。 渡荊門送別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唐代偉大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人稱“詩仙”。 他是我國繼屈原之后又一個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常以奔放的激情抒發自己的抱負和理想,以強烈的叛逆精神和傲岸不馴的態度抨擊社會,鞭撻權貴。他的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韻律和諧多變。杜甫曾給予李白的詩篇極高的評價:“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寫作背景 詩人李白一生足跡幾乎踏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寫了不少歌頌祖國壯麗河山的名詩佳篇。這首詩是詩人于開元十

17、三年(726)辭親遠游,出蜀至荊門時贈別友人而作。詩人在二十五歲之前一直住在四川,這次是詩人第一次離開故鄉開始漫游全國,準備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出蜀東下,此詩即在旅游途中所作。朗讀文章渡荊門送別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遠渡荊門山外,到古老的楚國漫游。 首聯敘事,交代了什么?遠渡的地點和此行的目的。學習古詩意思: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山隨著平野的展開消失了,長江沿著廣闊無際的原野奔流。 頷聯寫景,展現了一幅怎樣的景象?是從什么角度來寫景的?烘托出詩人怎樣的

18、心境?描寫渡過荊門進入楚地的壯闊景色,畫出一幅氣勢磅礴的萬里長江圖,寫的是遠景。烘托詩人開闊的胸懷,開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氣的形象。意思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1、“隨”表現出群山與平野的位置逐漸變換、推移,寫出空間感和流動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氣勢,展示了詩人的廣闊胸襟。 2、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發了作者初出荊門時的喜悅、激動的心情,反映了詩人開闊的胸懷和奮發進取的精神名句賞析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皎潔的明月像飛在空中的明鏡。浮云在江面上凝聚,如同海市蜃樓一般。 1、頸聯寫景,詩中是怎樣以時空的變換來描繪江山的美景的?“月下”寫夜晚,描繪近景,“云生”寫白天,描繪遠景。2、月下飛

19、天鏡,云生結海樓”給我們描繪了什么樣的景象?運用什么修辭手法?描繪明月映水、江上云霞的美麗景象。對偶。意思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仍然喜愛故鄉的山水,把我的船送到萬里之外。 尾聯抒情,詩人已為荊門外的美景所陶醉,為什么卻“仍憐故鄉水”?作者見到楚地美景的興奮和激動,但也忘不了曾經養育過自己的故鄉。表現了詩人對故鄉山水的無限眷戀、思念之情。意思 全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全詩通過對長江兩岸秀麗景色的描繪,反映了詩人開闊的胸懷和奮發進取的精神,同時表現了詩人對故鄉山水的無限眷戀、思念之情。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詩人。他的詩歌政治傾向非常鮮明,重視諷喻,崇尚簡單易懂

20、。代表作有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詩人簡介 長慶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時候,到西湖游玩,騎馬走在白沙堤上,遠看風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別的氣質吸引了,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曠神怡,詩興大發。寫下了這首著名的七言律詩,抒發了自己對春天西湖的贊美和熱愛的感情。寫作背景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新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品讀欣賞錢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

21、/陰里/白沙堤。品讀明意解釋詞早鶯:早來的黃鶯。 暖樹:向陽的樹枝。新燕:剛飛來的燕子。 亂花:雜花,各色各樣的花。淺草:不高的青草。 行不足:玩賞不夠。云腳:下雨前后出現的接近地面的云氣。 漸欲:漸漸的要。 孤山寺的北面,賈公亭的西面。湖水剛剛漲起來,水面與堤岸相平,漂浮的云氣與湖水相連 。從幾個地方飛來的早鶯,爭著搶占向陽的樹枝。不知是誰家剛飛來的燕子,銜著春泥忙著筑巢。各色各樣的花漸漸要使人眼花繚亂,不高的青草剛剛能夠遮掩馬蹄。最喜歡景色秀麗的湖東,在那里總覺得玩賞不夠!因為那綠楊陰里有美麗的白沙堤。正文全解1.這首詩以( )為線索,緊扣( )的特點,抒發了詩人( )的心情。 (春行、早春、喜悅)2.詩人選取了最能代表春天的哪兩種鳥?抓住了初春的景物特點,選取了極富典型性的景物是什么? (鶯、燕) (亂花、淺草)3.詩人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