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湖北省武漢市武漢市江岸區高三上學期元月調考語文試卷_第1頁
2024-2025學年湖北省武漢市武漢市江岸區高三上學期元月調考語文試卷_第2頁
2024-2025學年湖北省武漢市武漢市江岸區高三上學期元月調考語文試卷_第3頁
2024-2025學年湖北省武漢市武漢市江岸區高三上學期元月調考語文試卷_第4頁
2024-2025學年湖北省武漢市武漢市江岸區高三上學期元月調考語文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湖北省武漢市武漢市江岸區高三上學期元月調考語文試卷

一、現代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近日,《水滸》相關內容是否應該從中小學課文和課外讀物中刪除的討論成了熱點話題。有家長認為《水滸》有毒,足以毀滅“三觀”,中小學生不應該讀。限制閱讀不是個新鮮事,書籍作為傳播思想的載體,在人類歷史上不時會被視為洪水猛獸。但大范圍限制閱讀的主張往往存在爭議。有趣的是,禁止兒童和青少年閱讀一些書籍的做法卻似乎更容易取得多方——尤其是家長——的共鳴。保護孩子,是很多限制閱讀主張的初衷。塞林格的《麥田里的守望者》、謝爾·西爾弗斯坦的《給予樹》,甚至莫里斯·桑達克的《野獸國》,都因為或描寫了青春期叛逆,或因為成年人擔心它宣揚了一種不健康的、片面的愛和給予,或因為“鼓吹”兒童的惡作劇和不良行為等原因,在某些時代某些學校被禁止。不可否認,書籍對青少年的信仰、價值觀和態度都會產生較大的影響。但那種認為一本書足以摧毀孩子“三觀”的主張,其實是把一本書的作用脫離開了孩子的整體閱讀體驗,把閱讀體驗脫離開了孩子的家庭環境,把家庭環境脫離開了社會文化。個人的“三觀”形成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化過程,在塑造“三觀”的過程中,很多因素都時時刻刻在發揮著決定性作用,包括家庭背景、社會文化、個人經歷和教育、哲學思想等等。書籍與兒童行為之間的關系是復雜的。閱讀對行為產生的影響往往深遠而長期,近幾十年以來的眾多研究,都無法找到兩者之間一錘定音的因果關聯。此外,每個看書的孩子都是帶著自己性格特點在閱讀,但是,正如著名的心理學家史蒂芬·平克所說“我們消費的暴力娛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但我們面臨的血腥死亡風險卻從未如此之低”。這個推論或許可以消弭一些成年人的焦慮。當然,認為《水滸》有毒,中小學生不應該閱讀的成年人,出發點是為了保護孩子。那么怎樣才是合理保護孩子。在《嬌慣的心靈;“鋼鐵”是怎么沒有煉成的》這本書中,美國心理學家格雷格·盧金諾夫和喬納森·海特批判了現代美國大學文化,特別是“溺愛”或過度保護學生和回避有爭議的問題的趨勢,而這種現象絕非僅僅是大學生特有,這種保護主義至上的養育方式,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就早已開始了。兩位作者認為,這種教育方式是由三個錯誤的假設造成的:假設一,學生是脆弱的,他們的情感健康非常重要;假設二,世界是極其危險和有害的;假設三,我們應該讓孩子避免任何思想上的爭議、挑戰或困難。那些主張禁看《水滸》的成年人對這三個假設是否似曾相識兩位作者在書中有力地論證了這種過度保護的弊端——它直接導致言論和知識多樣性的匱乏,讓孩子與真實世界缺乏鏈接,減少了接觸新思想和新觀點的機會,導致青少年抗壓能力和應對技能下降,增加了焦慮和抑郁的比例。而限制閱讀的初衷恰好完美地體現了這種保護主義至上的原則。就像每個成年人一樣,青少年應該有權利閱讀,甚至應該自己決定所讀的內容,即使書中所表達的思想和觀點可能存在爭議。與其限制閱讀,不如展開建設性的對話和辯論。(節選自鳳凰網資訊,原題《是〈水滸〉有毒,還是腦子有毒》)材料二:《水滸》內容能被選入教材,主要有以下三點考慮:第一,《水滸》文學價值巨大。《水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長篇小說,開創了白話章回體小說的先河。書中很多創新之處被后世文學爭相模仿,僅從文法角度來說,全書“行文如行兵”,謀篇布局非常純熟,將草蛇灰線法運用得淋漓盡致。中學生通過閱讀,可以從文本的語言、人物塑造和情節設計等方面賞析作品,提升語言技能和鑒賞水平。第二,《水滸》是批判性閱讀的好載體。目前并沒有證據表明當代青少年誤入暴力犯罪深淵與《水滸》有直接的因果關聯。堵不如疏,疏不如引,惟有理性地引導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應該讓學生理解中國古典小說中的“精華”和“糟粕”,以理性的態度來解讀它,通過解讀,實現解“毒”。第三,《水滸》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價值。這其實是前面兩點的延伸。《水滸》沒有給我們展現一個“正確”的世界,而是一個多樣的世界:有善,有惡,有善與惡之間的種種不得已,幻想、隱忍、掙扎、妥協、反抗……我們讀故事、讀人物、讀社會、讀人性,還可以進行專題探究,如“廟堂失序與江湖理想”“個體失路的偶然與必然”“快意恩仇與暴力濫殺”“水滸女性的是是非非”“俠義與忠義”“江湖聚義的善與惡”“反叛與歸順”……重要的不在于你“讀了什么書”,而在于你“怎樣把每本書讀好”。有針對性地指導孩子閱讀,讓他們學會判斷,在經典書籍(包括《水滸》)中吸取精華,才能真正讓閱讀為學生打好精神底色。(節選自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回復網友“《水滸》有毒應該從教材和課外讀物中刪除”的留言)材料三:我們都喜歡文學作品的思想性,我想說的是,思想性這個東西時常靠不住。思想性的傳遞需要作家的思想,其實更需要作家的藝術才能。沒有藝術才能,一切都是空話。在美學上,說空話有一個專業的名詞,叫“席勒化”,把思想性落實到藝術性上,也有一個專業名詞,叫“莎士比亞化”。對于林沖這個人物,如果施耐庵只是拍案而起、滿腔熱忱地“安排”林沖“走”上梁山,我們說,這就叫“席勒化”。相反,由白虎堂、野豬林、牢城營、草料場、雪、風、石頭、逃亡的失敗再到柴進指路,林沖一步一步地按照小說的內部邏輯自己“走”到梁山上去了,這才叫“莎士比亞化”。在“莎士比亞化”的進程當中,作家有時候都說不上話。但寫作就是這樣,作家的能力越小,他的權力就越大,反過來,他的能力越強,他的權力就越小。(節選自畢飛宇《小說課〈“走”與“走”—小說內部的邏輯與反邏輯〉》)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把《水滸》相關內容從中小學課文和課外讀物中刪除,是大范圍限制閱讀的主張,這一主張往往存在爭議。B.《麥田里的守望者》《給予樹》《野獸國》都因為描寫了青春期叛逆,宣揚了一種不健康的愛和給予,且“鼓吹”兒童的惡作劇和不良行為而被禁止。C.家庭背景、社會文化、個人經歷和教育、哲學思想等因素都能對一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等發揮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D.“每個看書的孩子都是帶著自己性格特點在閱讀”可以理解為:如果你本身是一個充滿敵意、酷愛暴力的孩子,你就更有可能去仿效臟話與暴力。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嬌慣的心靈:“鋼鐵”是怎么沒有煉成的》—書的兩位作者認為,“溺愛”或過度保護學生和回避有爭議的問題的趨勢和做法,是從兒童和青少年時期持續到大學時代的。B.限制閱讀體現了保護主義至上的原則,但將青少年置于一個完全絕緣的“無菌環境”中成長也是不可取的,與其限制閱讀,不如展開建設性的對話和辯論。C.《水滸》常被詬病,是因其中充斥具有暴力色彩的場景描寫,這是閱讀《水滸》不可回避的問題,這也使得它可以成為批判性閱讀的好載體。D.“席勒化”的人物性格單一,藝術價值不高;“莎士比亞化”的人物性格豐滿,具有內在的邏輯性。托爾斯泰塑造聶赫留朵夫的手法是“莎士比亞化”的。3.批判性閱讀的核心在于對作者所述內容進行質疑、評估,并形成自己的見解。以下不能體現這一理念的實例是()

A.司馬遷對藺相如完璧歸趙的故事非常推崇,認為其智勇雙全。但有人認為,藺相如不過是個冒險家,雖僥幸成功,實則兇險無比。B.賈誼在《過秦論》中認為九國之師面對強秦“逡巡而不敢進”,但有同學指出賈誼之說不符史實,九國曾多次聯合攻秦,迫使秦退避函谷關。C.在學習《套中人》時,教師引導學生猜想別里科夫死時的臉色描寫,大家根據理性判斷,給出了“放松的臉色”等與契訶夫寫法相異的觀點。D.《老人與海》人物形象的鑒賞交流中,同學們認為,桑地亞哥從容高傲地直面失敗與悲劇,體現出具有崇高意義的英雄本色。4.如何理解“作家的能力越小,他的權力就越大,反過來,他的能力越強,他的權力就越小”這句話的含義。5.《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林沖在雪地復仇的描寫帶有暴力色彩。你認為這部分內容是否需要刪掉,請結合材料內容說明理由。(★★★★)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鳥爺鳥爺不是北京大爺,土生土長本地人。他有家有孩子,但他在自己六十歲生日那天堅持搬出去換一個城市一個人住。沒有人能說服他,他也不解釋。還是他的老朋友來勸,說是要搬就在附近找個地方吧,免得將來家人收尸麻煩。這句話他倒是聽得進去,就在家附近租了一間小房子,帶了一點隨身物品住了進去。搬家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買了一只鳥。那只鳥的品種很難說,懂的人說有可能是畫眉,不過又說不一定準,因為它更像是一只大一號的麻雀,而且,它基本上就不叫。鳥爺說了,不叫好,不提要求,沒有抱怨,大家耳根清凈。有人問鳥爺,這鳥又不會叫,又不好看,你養來干什么?鳥爺翻了翻白眼:這話你回家問你爹媽去。那人居家啃老,有無限多的時間來“關心”街坊。搬了家,養了鳥,鳥爺就天天跟他的鳥待在一起。并不逗弄,也不訓練,更不和鳥說話,他就那么坐在鳥籠邊上,和鳥大眼對小眼那么相互瞪著。天氣好,就帶著鳥籠出來曬太陽;陰雨天,就把鳥放在餐桌上,自己在一邊坐下,繼續相互瞪著。家人來探望,鳥爺也沒什么話,專心致志瞪著他的鳥,家人就手足無措地站在原地發愁。城里有位張嬸,立了堂的,說是從關外請了保家仙來,問事很靈。家人就去求張嬸,讓她給看看,老爺子這究竟是怎么了。張嬸收下棍香、雞蛋、面條、紅包和酒,就請神上身去看。看完說沒事,老頭和鳥叫做一魂雙體。降生的時候,三十三天的罡風太強,把老頭的魂給吹走了一絲,一甲子之后,那絲走失的魂落在這只鳥身上,所以,他們倆一起待著感覺舒服自在,感覺自己終于全乎了。人是這樣,鳥也是這樣。家人聽完有些著急,難道說以后就這樣了?有家不回,整天和一只鳥在外面待著?這算是怎么一回事?這日子怎么過?外人又會怎么看?張嬸想了一下,回答說也許等到融魂之后就能好吧。家人又問怎么才能才能融魂?張嬸不說話,斜眼去看桌面上的雞蛋、面條。邊上就有人插話,這不是你應該問的,說了你也不懂。人沒事就好,你趕緊回吧,后面還有人在等著呢。這事之后,大家都管老頭叫鳥爺。不管真假,事情得到了一個滿意的解釋就好。人們理解了鳥爺,接受了鳥爺,有時候還會帶著同情的眼光看著鳥爺和他籠子里的靈魂碎片。有人評論說,難怪那鳥和他一樣鳥。就有人勸,說做人要厚道,嘴碎容易傷功德;又有人插話,功德個屁,那叫陰騭,沒看見老頭下眼皮的陰騭紋嗎?那是有福報的人,輪不到我們來操心。鳥爺可能聽到了這些話,也許沒有,反正也看不出來,他還是整天和他的鳥待在一起。這話反過來說似乎也可以,鳥整天和他待在一起,雙方都沒有厭倦的時候。家人們開過幾次會,一條思路漸漸清晰起來:只有活物才有靈魂,如果殺死那只鳥,靈魂脫出,不就可以和老爺子融魂了;但也有家庭的重要成員審慎地表達了擔憂,如果靈魂這一次沒有融合成功,老頭從此就殘缺了怎么辦;有成員當場激動地表示,以前殘缺著不一切挺好的嗎?就是找到了那只鳥,一切才變得奇奇怪怪的。但最后鳥還是沒了。鳥爺的好朋友趙伯伯講述了事情的全部經過。那天鳥爺帶著鳥來找趙伯伯,說是時候到了。趙伯伯心中一驚,問什么時候?鳥爺說,這鳥我已經訓好了。根據鳥爺的說法,他大概五六歲的時候遇見過一個江湖把戲人,身上挑著七八個鳥籠,走村串鎮,給人表演把戲。那些鳥都聽他的話,打開籠門,就會自己飛到把戲人手上,會做算數,會測字,弄完把戲人說一聲“回”,就又自己飛回籠子。鳥爺用了自己所有的壓歲錢,暗中求到了訓鳥的方法。他等待了五十多年,終于等到了把戲人描述過的那種鳥,這段時間他嚴格按照把戲人的教導,每天都在訓練那只鳥,現在終于徹底達到彼此心意相通的境界。看到趙伯伯不相信,鳥爺就現場演示了一下。他用三張小紙條分別寫上:原地起跳、張開翅膀、倒掛起來。然后,鳥爺把三張小紙條揉成團,讓趙伯伯握起來搖一搖,隨便取出一張來。趙伯伯打開一個,上面寫著“張開翅膀”。鳥爺神秘莫測地看了趙伯伯一眼,并不說話,轉頭瞪向那鳥。隨著目光落下,那鳥全身突然陡然一震,然后就像是提線木偶一樣,僵硬而遲緩地展開了翅膀。鳥爺回望目瞪口呆的趙伯伯,眼神幽微閃爍,仿佛有黑色的火光。最后的終極測試,是打開鳥籠,讓鳥出來,自動飛到自己手上或者肩膀上,這就是訓鳥圓滿。趙伯伯打斷鳥爺,說這段時間你一直就是為了做這個?拋家棄子,有家不回,租房扮孤寡老人,就是為了這個?鳥爺的興致被打斷,有點不高興,反問說:老趙,這輩子你有沒有什么自己一直想要做的事?這輩子你做過幾件這樣的事?這輩子你是不是一直為了別人做這做那?老趙你說這有沒有個頭啊?什么時候是個頭?我六十歲了,可以為自己活一回了嗎?我就想訓一只鳥,五十六年前就那么想,沒有一天停過。老趙你告訴我,究竟行不行。說著,鳥爺平復了一下情緒,打開籠門,最后的考驗終于來臨。那鳥看著籠門打開,歪著頭確認了很久,然后輕輕一躍,雙爪分開抓住門框兩側,試著把頭探出去,幾乎沒有任何的猶豫、它用力一蹬,躍出籠門,在空中張開雙翅猛拍兩下;于是騰空而起,劃出一道極為流暢光滑的曲線,從老趙家敞開的窗口飛了出去,頭也不回地穿過晾衣繩和電線,掠過樹頂,斜插天空,從此消失不見。趙伯伯評論說:看來,那鳥也有自己的安排。6.下列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鳥爺評價鳥不提要求,沒有抱怨,這是他理想生活狀態的一種寫照。B.張嬸用“一魂雙體”解釋鳥爺的奇怪舉動,而出人意料的結尾,暗含了對封建迷信思想的批判。C.鳥爺的親屬、街坊鄰居對鳥爺行為的不解和議論,展現了鳥爺所面對的思想束縛和輿論壓力。D.鳥爺在執著追求自由時,還能聽取朋友的勸告租住在家附近,體現了鳥爺有通情達理的一面。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本開頭介紹鳥爺突然執意搬離家中的情節,巧設懸念,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B.文本語言頗具特色,運用了反語及大量短句,使得文章更具有幽默諷刺意味,充分展現了人物的性格特點。C.趙伯伯見證了鳥爺訓鳥的最終結果,這一人物設置自然引出鳥爺關于離家養鳥原因的解釋,使文章情節自然流暢。D.結尾處鳥兒“歪著頭確認許久”“用力一蹬”“頭也不回”等描寫運用了擬人手法,使得此處極富象征意味。8.請結合全文談談“看來,那鳥也有自己的安排”一句的含意。9.文本畫線部分連續使用反問,請分析其表達效果。二、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陵字少卿,拜為騎都尉。天漢二年,貳師①將三萬騎出酒泉,召陵欲使為貳師將輜重。陵叩頭自請曰:“臣所將,皆荊楚勇士奇材劍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當一隊以分單于兵。”上曰:“將惡相屬邪!吾發軍多,毋騎予女。”陵對:“臣愿以少擊眾,步兵五千人涉單于庭。”上壯而許之。陵與單于相直,騎可三萬圍陵軍。陵搏戰攻之,千弩俱發,應弦而倒。虜還走上山,漢軍追擊,殺數千人。明日復戰,斬首三千余級。單于使其子將騎擊陵,陵軍復殺數千人。虜不利,欲去,會陵軍侯管敢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軍無后救,射矢且盡。”單于大喜,使騎并攻漢軍。陵居谷中,虜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漢軍南行,未至鞮汗山,士尚三千余人。抵山入峽谷,單于遮其后,乘隅下壘石,士卒多死,不得行。陵大息曰:“兵敗,死矣!”軍吏或曰:“將軍威震匈奴,天命不遂后求道徑還歸如浞野侯②為虜所得后亡還,天子客遇之,況于將軍乎!”陵曰:“吾不死,非壯士也。今無兵復戰,各鳥獸散,猶有得脫歸報天子者。”陵上馬,壯士從者十余人。虜騎數千追之,校尉韓延年戰死。陵曰:“無面目報陛下!”遂降。聞陵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上以問太史令司馬遷,以遷誣罔,欲沮貳師,為陵游說,下遷腐刑。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節選自班固《漢書·李廣蘇建傳》,有改動)材料二:夫仆與李陵俱居門下,素非能相善也。然仆觀其為人,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以為有國士之風。夫人臣出萬死不顧一生之計,赴公家之難,斯已奇矣。且李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踐戎馬之地,與單于連戰十有余日,所殺過當。矢盡道窮,救兵不至,士卒死傷如積,然陵一呼勞軍,士無不起。陵未沒時,使有來報,漢公卿王侯皆奉觴上壽。陵敗書聞,主上為之食不甘味,聽朝不怡。大臣憂懼,不知所出。仆見主上慘凄怛悼,誠欲效其款款之愚,以為李陵素與士大夫絕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雖古之名將,不能過也。身雖陷敗,彼觀其意,且欲得其當而報于漢。適會召問,即以此指,推言陵之功,欲以廣主上之意。未能盡明,明主不曉,以為仆沮貳師,而為李陵游說,遂下于理。李陵既生降,隤其家聲,而仆又佴之蠶室③,重為天下觀笑。悲夫!(節選自司馬遷《報任安書》,有刪改)【注】①貳師:即貳師將軍李廣利,同李陵一同出征匈奴,無功而返。②浞野侯:即趙破奴,曾逃至匈奴,后回歸漢朝。③蠶室:受官刑的牢獄。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天命不遂A后B求道徑還C歸D如浞野侯E為虜所得F后G亡還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正確的一項是()

A.“卒”與《過秦論》“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的“卒”字意思不同。B.“安步當車”與“且欲得其當而報于漢”中“當”的意思不同。C.“虜騎數千追之”與《石鐘山記》“石之鏗然有聲者”的特殊句式不同。D.“而仆又佴之蠶室”與《勸學》“取之于藍”中“之”的詞性和意義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陵是一個矛盾人物,表現在他出征前的自負,戰斗中的奮勇,兵敗時對以身殉國的搖擺。B.司馬遷之所以敢在朝堂上為李陵慷慨辯解,不僅因為他同李陵交情深厚,還因為他對李陵品行的認可以及他自己對漢武帝的忠誠。C.從聽聞李陵戰敗投降前后群臣反應的明顯對比中,可窺見漢武帝的態度,這也直接導致了司馬遷的悲劇。D.兩則材料都寫到了李陵從率兵出征到兵敗投降的過程,材料一詳細敘述,材料二則簡要敘述,這與它們不同的文體有關。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陵與單于相直,騎可三萬圍陵軍。(2)以為李陵素與士大夫絕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雖古之名將,不能過也。14.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李陵投降的因素。三、詩歌鑒賞(★★★)閱讀下面這首明詩,完成下面小題。夏日小齋雜興袁宗道室小堪容膝,冥然斷百思。坐看檐日下,袒受竹風吹。苔色流書帙,花光侑①酒卮。從來中散⑦意,未許外人知。【注】①侑:在筵席上用歌舞助興,勸人吃酒。②中散,即嵇康,“竹林七賢”之一,官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15.下列對本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室小堪容膝”以極簡的語言描述了小齋的狹小,流露出詩人對于生活現狀的滿足。B.“坐看檐日下,袒受竹風吹”通過對感官體驗的描寫,體現了詩人對自然的細膩感受。C.“苔色流書帙,花光侑酒卮”運用了比喻手法,生動刻畫了苔色流動、花光搖曳的情狀。D.“從來中散意,未許外人知”借用嵇康的典故,表明詩人淡泊名利的生活態度。16.前人評價這首詩“清潤和雅”,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寫(★★)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紅樓夢》詩詞《石上偈》:“無才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化用了女媧補天的神話,《李憑箜篌引》中也同樣化用此神話來描寫音樂震撼力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歷史上因奢靡浪費、揮霍無度而亡同的教訓不勝枚舉,例如《阿房宮賦》中揭露秦將剝削來的錢物如泥沙般揮霍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長江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擁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人文資源,文學史上留下了很多關于“長江”的詩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語言文字運用(★★★)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將服務機器人設計成人形,是經過研發者A后的共識,也是機器人研發和應用的方向。只有與人相似的容貌、身高、體重、語言、行為方式才更容易被人類接受,這是人類在演化中形成的一種心理定勢。在演化史上,人與黑猩猩分道揚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