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專題一:中國傳統文化【考點提要 】一、中國傳統文化簡述(一)中國傳統文化的概念1. 文化是人類誕生之后發生的現象,“ 文” 就是“ 人文”,文化就是人文化,是人類面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在與自然斗爭中順應自然、改造自然,以及在改造社會、改造人本身過程中 所創造的一切。2. 凡是文化都具有民族性、地域性、時代性。3. 作為傳統文化,其傳承性的特征尤其突出。4. 中國傳統文化的概念:中國傳統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國這一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并為中華民族世 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我們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5. 中國傳統文化有物質、行為、制度、精神等四種形式的文
2、化內容。物質文化 以實物形態存在。行為文化 表現為禮俗、風俗、民俗方面,如婚俗、除夕守歲等。制度文化 指各種規范人們活動的行為制度,如:周禮、“ 井田制” 、“ 科舉制” 、“ 旅游法” 等。精神文化 包括心理層次文化和社會意識形態層次文化。如:阿 Q精神,毛澤東思想等。6. 社會意識文化也可以稱為精神文化,是文化的核心部分。7. 中國傳統文化的劃分:(1)從形態角度分:物質、行為、制度、精神四種。(2)從層次角度分: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屬于主文化,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屬于亞文化。(3)從歷史演變角度分:原始社會文化、奴隸制社會文化、封建制社會文化、近代文化、現代文化。(4)從學科角度分:哲學文化
3、、科技文化、政治文化、經濟文化、教育文化、歷史文化、宗教文化、藝術文化等。(5)從地域角度分:西方文化、東方文化等。(6)從功用角度分:禮儀文化、服飾文化、飲食文化、健美文化等。(7)從文化主體所在范圍角度分:校園文化、企業文化、寺廟文化、政府文化、城市文化、農村文化等。(8)其他角度分:官方文化、民間文化、雅文化與俗文化等。(二)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1. 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傳承連續而完整(1)距今約 180 多萬年的山西芮城西侯度猿人和距今約 有了簡單原始的漁獵生活,可能有了最初的用火熟食。170 萬年的云南元謀猿人,他們已經(2)北京猿人(距今約五六十萬年)已被世界公認,確認已學會用火熟
4、食,開始了人類飲食 史和掌握自然力的一次革命。(節選自: 2014 年中級導游考試一本通)(3)北京猿人被認為是蒙古人種的祖先,是華夏民族的先祖。(4)距今約五千年左右時,以炎黃部落聯盟為中心,開始形成了華夏族的前身,至夏時形成 華夏族。(5)中國文化已經有 180 萬年的歷史;以華夏族開始形成為標志,中華民族文化的文明史也 有五千年之久。(6)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國、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中,惟有中國文化沒有中斷和 結束過,是惟一傳承連續而完整的文化序列。2. 中國傳統文化的形成具有地域的多樣性和民族的多元性。3. 中國傳統文化是融合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魏晉以后)為主體的文化。
5、(1)中國傳統文化的共同體,是不同文化元素的有機融合體。(2)中原地區的漢族文化,在秦漢之后兩千年的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儒家、道家、佛 家文化三位一體的文化結構,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道家(3)儒家文化主要是政治、倫理道德文化(即一般所說的經世致用的“ 治世” 文化)文化主要是哲學文化;佛家文化是純粹的宗教文化。(4)如果說儒家文化是“ 入世” 文化的話,那么道、佛文化則是“ 出世” 文化。它們相輔相 成,互為表里,構成傳統文化的主體。(5)莊子提出保命全性學說,為個人自我解脫提供了一個武器。(6)“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是孟子提出的人生價值觀。4. 中國傳統文化內容廣泛、內
6、涵精深(1)中國傳統文化是儒、道、佛文化,然而不局限于儒、道、佛文化。(2)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精深最集中表現在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精湛深邃上。(3)“ 天人合一” 的哲學思想是由道家哲學思想演變而來。5. 中國傳統文化是胸懷廣闊、海納百川、兼收并蓄的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對待外來文化的心態:“ 以尊臨卑”、“ 以華制夷”。6. 中國傳統文化是世界古代東方文化的代表 沒有四大發明,就不會有西方的資本主義,不會有現在的世界。二、中國古代思想流派(一)中國古代思想流派簡述 1. 夏以前,堯舜的“ 禪讓” 制對后世儒家影響至深,是“ 公天下” 的“ 圣世” 典范。2. 夏、商、西周三代的“ 家天下”。3. 夏
7、、商、西周三代產生了兩個極為重要的哲學思想體系 系” 。: “ 八卦易學體系” 和“ 陰陽五行體(1)八卦:相傳由伏羲所創。是周易中的八種符號,象征著八種自然事物和現象。卦類乾坤坎離艮兌。震巽象征天地水火山澤雷風(2)“ 三易” :夏代的“ 連山易”、殷代的“ 歸藏易”、西周的“ 周易”“ 儒易” :春秋時期,主要是儒家學派繼承了易學?!?道易” :道教產生后,以太極八卦圖為其標記。研究的流派:探究易理的“ 學理易” 和發展占筮之術的“ 術數易”。(3)易傳即解釋周易之言,相傳為孔子所作。它是周易之外反映易學流派思想 最重要的資料。其中反映的樸素辯證觀更為難得。(4)陰陽五行相生相克:相克:金
8、木土水火金 相生:金水木火土金(5)“ 五行” 一詞早在夏代已出現。夏至商是陰陽五行說的萌芽時期,至春秋戰國最終形成 體系。(6)“ 陰陽” 與“ 五行” 結合,構建了萬事萬物的結構框架及其產生、發展、變化的關系模 式,可用來解釋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一切存在及相互關系。(7)戰國時期,出現了以鄒衍為代表的陰陽學派。(8)儒家將陰陽五行學說神秘化,把“ 天人合一” 神化為“ 天人感應”,創造出迷信的讖緯經學。4.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古代學術思想最為開放、流派創建最為眾多的黃金時代,為此后中國古代學術流派奠定了思想基礎。5. 墨家學說:(1)墨家的創始人:墨翟(春秋時期人)(2)墨家學說與儒家學說同
9、為當時的“ 顯學”。(3)墨家學說可歸納為“ 天志” 觀基礎上的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兼愛、非攻、非命、明鬼等。(4)墨家學說代表了以手工業者為主的下層百姓利益。(5)“ 殺人者死,傷人者刑” 是墨家的律法。6. 兵家學說:(1)代表人物:春秋時期的孫武,代表作孫子兵法法。戰國時期的孫臏,代表作孫臏兵(2)日本學者稱孫武的孫子兵法為“ 世界古代第一兵書”。7. 法家學說:(1)法家學派是繼承春秋子產提出法治主張、戰國初期魏國李悝主持變法、著法經 之后,至戰 國中期形成的學術流派。(2)楚國的吳起、秦國的商鞅都是著名的變法者。(3)韓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著有韓非子一書。(4)韓非子的“
10、 法治” 理論是一個“ 法”、“ 術” 、“ 勢” 三位為一體的體系。(5)法家在秦代被作為實際上的官方學術而推崇。8. 春秋戰國時期的學術思想流派:農家學派 主張以農耕安身立命。名家學派 提出“ 白馬非馬” 辯證命題。楊朱學派 主張“ 為我” ??v橫家學派 主張“ 連橫” “ 合縱” 外交戰略思想。陰陽家學派 系統闡述陰陽五行學說。(二)儒家思想流派1. 孔子學說的主要內容(1)“ 仁” 學;(2)“ 禮治” 觀;(3)認知、教育、修養觀。2. 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簡介:(1)生活于春秋末期,開私人講學之先風,培養了弟子三千多人。(2)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3)孔
11、子被帝王奉為“ 大成至圣先師”,封為“ 文宣王”,被封建社會尊為“ 圣人”。(4)儒家思想是 2000 多年來我國傳統文化主體思想中的主流。(5)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保存在由其弟子或再傳弟子編纂的論語中。(6)與孔子有關的典籍: 易傳、儀禮、札記、春秋左傳及諸子著作。(7)孔子的言論有: “ 仁者,愛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 “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有教無類”、“ 因材施教”、“ 修齊治平” 。3. 孔子的“ 仁” 學(1)孔子學說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 仁”。(2)仁學的提出,既關系到個人人格的修養,又關系到家庭倫理,還關系到國家和
12、社會治理 的政治倫理。(3)“ 仁” 是最高的道德原則,“ 仁人” 是最高尚的人格,“ 仁政” 是最理想的政治統治。(4)“ 仁學” 是從宗法血親關系出發,推廣到社會的、由血統到政統到道統的理論,是中國 傳統文化倫理、社會、政治學說基本框架的理論基礎。4. 孔子的“ 禮治” 觀(1)“ 禮” 是孔子學說中又一個重要內容?!?禮” 是“ 仁” 的外在表現。(2)“ 禮” 是社會制度和禮節儀式。其功用是“ 整民”(治民),“ 政之輿” (推行政治統治的 工具)。(3)儒家的“ 仁” 和“ 禮”,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和心理基礎。5. 孔子的認知、教育、修養觀(1)認知觀:“ 學而知之” 、“ 學
13、而時習之”。(2)教育觀:“ 有教無類” 、“ 因材施教”。(3)修養觀:“ 修齊治平” ,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平天下” 是“ 經世致用” 的最高境界,也是封建社會里很多知識分子追求的理想目標。修身的具體方法:自訟、反省、慎獨曾子的“ 吾日三省吾身”,孟子的“ 盡心知性”、“ 養浩然之氣”,宋明理學家的“ 主敬”、“ 存理去欲”、“ 致良知” 等?!?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 為 ” 孟子的名言。6. 儒家流派的發展演變(1)孟子的“ 仁政”、“ 民本” 、“ 性善” 說孟子對儒家思想做了全面、深刻的發展。 主要儒家發展到戰國時代最著
14、名的代表是孟子。內容有:“ 仁政” :把孔子的“ 仁政” 學說發展為系統的理論,倡導“ 以德行仁”。“ 民本” :提出“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的以民為本思想?!?性善” :提出“ 人之初,性本善” 的人性論。內容是“ 仁、義、禮、智”。其根苗發端是人 人都具有“ 惻隱”、“ 羞惡” 、“ 辭讓” 、“ 是非” 之心。在自我修養上提倡“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的精神,“ 樂以天下,憂以在 下” 的政治胸懷, “ 苦勞餓空亂” 的生理心理鍛煉。唐宋以后,孟子的地位在儒家系統中不斷提高,被稱為“ 亞圣”。(2)董仲舒的今文經學與陰陽五行學說結合的讖 (chen) 緯說漢武帝時
15、期, 董仲舒提出“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學的時代。,開辟了 2000 年以儒家之學為統治階級董仲舒以“ 天人感應” 之說,將先秦儒家思想推上神學之途,同時孔子也從此被神化。(3)宋明理(心)學兩宋“ 理學”:以周敦頤、程頤、程顥、張載、朱熹為代表。提出“ 格物致知”、“ 致良知” 、“ 知行合一” 的認識論;提出“ 存天理、滅人欲”、“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的封建禮教。北宋理學家張載主張氣為宇宙本源,是理學中惟一的唯物論思想。名言:“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明代“ 心學” 的代表人物王陽明。主張“ 心即理”、“ 吾心即宇宙“ 、 ” 心外無物“ 、” 心外無
16、理” 。將心學發展到極致,是典型的主觀唯心論。其“ 四句教”(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體現了心學的主要思想。他的“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是其“ 致良知” 的一句名言。宋明理學援引道教、佛教理論解釋儒家學說,融儒、釋、道為一體。是儒家思想發展的新 階段。(4)現代新儒學 現代新儒學開始形成于 20 世紀 20 年代。最為著名的代表:熊十力、梁漱溟、馮友蘭。以儒家學說為主干,吸收道家、佛家心性之學,尤其借助西方科學思想和方法所構建。(三)道家思想流派 道家是春秋時期產生的學術派別之一,創始人是老子。 戰國時發展成以莊子為代表的學派,至魏晉時出現了以
17、何晏、王弼為代表的“ 玄學” 形式。1. 老子的思想(道家思想的核心存在于老子一書中)(1)“ 道” 是老子學說的核心。“ 道” 是宇宙的本源; “ 道” 是宇宙間一切事物發展變化運行的規律;“ 德” 是“ 道” 的具體體現。(2)老子在哲學上,主靜、取弱、居柔,因條件的改變而制動、勝強、克剛,體現了老子強調正與反斗爭轉化的辯證思想。(名句:“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藏”(出自老子 )(3)在社會治理上,老子主張回復到“ 小國寡民”、“ 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生產狀態,甚至原始狀態。 主張“ 滅智棄圣”,“ 使民無知”,遵循“ 天道” ,提出了“ 損不足而補有余” 的
18、救世案。老子的社會思想代表了對社會發展的恐懼心理。(4)在治國上,提出“ 無為而治”2. 莊子的思想,其“ 無為無不為” 是其哲學上的思想方法。(1)莊子是戰國中期繼老子之后最著名的道家學派代表人物,常以“ 老莊” 連稱。(2)莊子思想的特點是:玄思奇想,曠達高越,追求個性,恣肆無羈。(3)莊子仍以“ 道” 為宇宙本原,但給予了更具體的說明。(4)莊子的思想:“ 自恣適己”,“ 無用之用” 之道, “ 莊生夢蝶”“ 超世” 、“ 順世” 、“ 游世” 。(5)莊子在哲學上是相對主義者。(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 (6)莊子不但在思想上,而且在文學、美學史上都有著非常重要
19、的地位和價值。3. 魏晉玄學(1)“ 玄學” 以對周易 、老子、莊子三書的注解為形式,在其中發揮闡述自己的觀點。(2)“ 玄學” 各門派派別代 表 人 物主張、“ 無”貴無派何晏、王弼主張世界的本原是“ 無”,否定災異感應和讖緯迷信,對老子的“ 有”說有所發展,使西漢以來的經學第一次受到睥睨。名士派“ 竹林七賢”主張“ 超名教(儒教)而任自然”,實際上對儒教進行了批判。玄學家裴頠、郭象主張“ 貴有” ,認為世界的本體是“ 有” 而非“ 無”,以“ 有” 生“ 有”4. 魏晉時期,中國傳統文化形成儒、道、佛三家構成的主體格局。附:諸子百家中各派代表簡述派 別 代 表 人 物陰陽學派 鄒衍(戰國)
20、墨家 墨翟(春秋)兵家 孫武(春秋)、孫臏(戰國)法家 韓非子(戰國)儒家 孔子(春秋)、孟子(戰國)道家 老子(春秋)、莊子(戰國)(四)佛教思想流派 1. 佛教學說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的過程 西 漢 佛教傳入(西漢哀帝元壽元年,即公元前 2 年),至今已有兩千余年。三 國 出現用道家術語表述佛理的譯經現象,開始出現佛教思想與中國固有文化結合的趨勢。鳩摩羅什: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翻譯佛經的名魏 晉佛教思想開始注意與中國固有文化思想相通融。僧,他所譯的佛經是一次佛經翻譯上的革命,為佛學思想中國化開辟了新的道路。其主持所譯的中論等佛典,為此后佛教宗派的創立奠定了基礎。東 晉南北朝隋 唐一些佛教派別開始出現,如慧遠的“ 蓮社”、般若學的“ 六家七宗” 等,開中原佛教立宗的先聲。南北朝時期佛教興盛的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紙張微納米結構加工考核試卷
- 聚丙烯酸甲酯溶液紡絲考核試卷
- 新能源汽車維護與故障診斷(微課版)教案 4.2.1儀表顯示剩余電量異常故障診斷與排除;4.2.2車輛充電異常故障診斷與排除
- 理解并運用有效的反饋技巧考核試卷
- 禽類罐頭加工過程中的食品安全宣傳與教育考核試卷
- 糖果企業生產調度與物流配送考核試卷
- 衛生陶瓷潔具的生態設計理念與實踐考核試卷
- 珠海三中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英語試題
- 江西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產品交互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寧夏藝術職業學院《中央銀行學與金融監管》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杭汽HNKS50-63-28型汽輪機大修施工方案
- Q∕GDW 12113-2021 邊緣物聯代理技術要求
- 電纜溝工程量計算表(土建)
-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應重視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
- 中層干部因私出國境請假審批表
- 濰柴發動機WD615系列分解圖冊
- 碎石、砂出廠合格證
- 泵站水錘計算書
-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交通評估收費標準
- 配件來源及報價明細表
- IQC供應商品質管理看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