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專心-專注-專業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第一章 總則第1條 1987年省政府批準的鄂州市城市總體規劃(1987年2000年)經過貫徹實施,規劃目標已基本實現。為了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戰略重點的轉移,實現鄂州市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促進城市的生態環境保護,加快城市建設與發展,將鄂州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科技進步、社會文明、環境優美的山水園林、生態旅游城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的規定,特(修)編制本規劃。第2條 本次城市總體規劃(修編)的重點是:與大武漢都市圈的區域發展相協調,與城市“十五”發展計劃和2010年發展綱
2、要相協調,優先發展主城區,加快發展葛華城區,集約發展中心城鎮,形成合理的城鎮格局;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實現城鄉一體化;調整和優化主城區用地結構,增強鄂州的城市功能;改善城鄉生態環境,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和對人的關懷,創造山水城市特色;重點規劃好市域基礎設施,特別是城鄉道路交通體系,為鄂州的全方位開放開發服務;對今后50年城市遠景發展作出設想。第3條 鄂州市域是指鄂州市行政管轄的地域范圍。主城區是指包括鳳凰、古樓、西山、樊口四個街道辦事處和石山、新廟、澤林、杜山、燕磯五鎮及臨江范圍,總面積184.71平方公里。葛華城區范圍包括葛店經濟技術開發區、鄂州電廠及葛店、華容鎮,總用地為55.96平方公里。第4
3、條 鄂州市城市總體規劃是指導城市規劃區內各項建設的準則。在規劃區內進行建設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執行本規劃。第5條 市域范圍內的城鎮規劃應在城市總體規劃指導下編制。第6條 在城市總體規劃指導下,應逐步完成分區規劃、詳細規劃和專項工程規劃,指導城市建設和管理。第7條 規劃(修)編制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及相關法規。2.城市規劃編制辦法。3.湖北省長江(漢江)經濟帶城鎮發展規劃(1995年)。4.鄂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十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5.鄂州市城市總體規劃(1987年2000年)。6.鄂州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1996年2010年)。第8條 規劃指導思想著眼二十
4、一世紀城市發展目標,立足鄂州的基礎條件,依托大武漢,服務鄂東南,城鄉一體化,布局大產業,建成城鄉協調發展的山水園林生態旅游城市。第9條 規劃期限近期19982005年;遠期20062015年;遠景設想為3050年。第10條 總體規劃范圍分為三個層次: 1.市域范圍1504平方公里。2.城市規劃區范圍275.67平方公里。包括主城區和副城區(葛華城區)。3.主城區:指鄂州市中心區,用地面積為184.71平方公里。主城區是本次總體規劃修編的重點地域。第二章 城市發展戰略目標第11條 經濟發展目標鄂州市各時期國民經濟主要發展目標(指標如表一所示)。表一 鄂州市主要經濟指標規劃一覽表 單位:億元 %1
5、997年20002005年2015年數量速度數量速度國內生產總值72.8371.5120.010.91320.010.31其中:一產業9.716.017.54.5311.03.90二產業42.7037.6260.09.79149.09.52三產業20.4227.8552.513.52160.011.79 注: 以上數值均為1990年不變價;1997年指標為調整前的數值; 2000、2005年及2015年指標均為調整后的數值. 第12條 產業結構至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中一、二、三產業構成為:6:50:44。至2015年,國內生產總值中一、二、三產業構成為:3:47:50。第13條 生產力布局
6、1.北部沿(長)江地區(包括主城區、葛華城區及燕磯、楊葉等城鎮)是全市二、三產業集中分布區。主城區是全市的行政、文教、信息及旅游和商貿服務中心。2.南部(滬蓉高速公路沿線及以南地區)綠色生態區是大武漢都市圈理想的休閑、度假、旅游觀光場所和蔬菜、副食品供應基地,宜重點發展生態旅游、鄉村旅游和高科技農業。加大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適度發展非金屬礦采選及其加工業。第14條 社會發展目標1.提高科技進步在國民經濟中的貢獻率,使之達到56%以上,高新技術產值占工農業總值25%以上;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逐步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和職業教育,城鎮適齡青年受高等教育人口大于25%。2.提高衛生醫療保健水平,全市實現千人
7、擁有病床5張和衛生技術人員10人。兒童出生死亡率控制在1.0以下。3.發展文化、體育事業,加強廣播電視中心、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藝術館以及體育中心的配套建設,提高市民精神文明的整體水平。4.大力發展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完備的社區服務網絡體系;形成現代文明、安寧、繁榮的社會環境和親近、怡人、舒適的生活空間。第15條 充分利用區位優勢,積極接受武漢、黃石等大城市的輻射,提高鄂州周邊地區城鎮的開放度,提高鄂州的城市化水平。第16條 進一步加強、完善和突出主城區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及信息中心的城市職能,重點發展高科技產業及第三產業,對傳統工業進行技術創新;葛華城區是全市重要的工業區,以發展大運量、
8、大耗水、大耗能工業為主的產業,葛店經濟技術開發區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各級城鎮在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和綠色農業的基礎上,提高資源的深加工及新興產業的開發。第17條 依托葛店經濟技術開發區,帶動葛店、華容等城鎮發展,成為鄂州市的副城區。第18條 保護綠色生態區。鄂州南部的長港、梁子湖和紅蓮湖以及東南的白雉山和東部的麻羊垴、花馬湖等地區,生態環境優美、山水條件良好,農業資源豐富,是大武漢都市圈的重要綠色生態區,應嚴格控制污染性項目的建設,保護好自然生態環境。第19條 處理好與武漢、黃石、黃岡等周邊城市的產業及基礎設施等的協調關系。鄂州產業結構應利用自身優勢,積極發展綠色農業、旅游業、高新技術產業。利
9、用武漢市的輻射和影響,加快發展葛華城區、紅蓮湖旅游度假區及梁子湖生態旅游區等;利用黃石市基礎設施的外延建設好花湖、楊葉等城鎮;通過鄂黃長江大橋的建設,協調好與黃岡市的交通關系,促進鄂(州)黃(岡)城市的協調發展。第20條 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突出重點,集約發展沿江、沿路、沿邊的中心城鎮,配套完善中心城鎮公共服務設施和市政基礎設施,提高城鎮居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第三章 市域城鎮體系規劃第21條 市域規劃范圍本規劃期市域范圍為現行政區域的全部管轄范圍。第22條 市域城鎮化水平 現狀(1997年):市域總人口:101.37萬人.非農業人口:29.12萬人。城鎮人口:35.6萬人。(以城鎮實際居住人
10、口計算) 城鎮化水平:28.7%(以非農業人口計算) 城鎮化水平:35.1%(以城鎮人口計算)近期(2005年):市域總人口:110.0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2萬人。 城鎮人口:50.0萬人。(實際居住人口計算) 城鎮化水平:38.2%.(以非農業人口計算) 城鎮化水平:45.5%.(以城鎮人口計算)遠期(2015年):市域總人口:120.0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0.062.0萬人. 城鎮人口:73.0-76.0萬人.(以實際居住人口計算) 城鎮化水平:50.0-51.7%.(以非農業人口計算) 城鎮化水平:60.8-62.5%.(以城鎮人口計算)第23條 城鎮空間布局結構鄂州北部的城鎮
11、空間布局沿長江、106國道、316國道、滬蓉高速公路及武九鐵路等交通軸,呈軸帶結構分布。主要城鎮有:主城區、葛華城區、廟嶺、花湖、碧石、燕磯等。鄂州南部的城鎮空間布局沿長港、及樊(口)李(鐵鋪)公路呈點軸形態分布。主要城鎮有:長港(夏溝)、東溝、太和等。 第24條 城鎮規模等級結構規劃期末市域城鎮達到14個。市域城鎮劃分為四級,城鎮等級規模序列如表三、表四。表三 鄂州市城鎮等級規劃一覽表城鎮等級城鎮數(個)(個)城鎮規模(萬人)城鎮名稱主城市145.0主城區二級城市18.0-9.0葛華城區(包括葛店開發區、鄂州電廠、葛店、華容)三級城鎮42.05.0太和、花湖、廟嶺、長港(夏溝)四級城鎮82.
12、0碧石、燕磯、汀祖、東溝、段店、涂鎮、沼山、楊葉。表四 鄂州市城鎮規模序列一覽表 單位:個,萬人,%1997年2015年城鎮個數比重城鎮人口比重城鎮個數比重城鎮人口比重20-5016.1525.4571.4917.1445.059.215-10/17.149.011.842-5/428.5713.517.761-2318.754.512.64535.726.18.030.5-1531.253.59.83321.432.43.160.5萬人以下743.752.156.04/合計1610035.61001410076.0100注:(1)石山、新廟鎮及澤林鎮非農業人口納入主城區計算。 (2)規劃城鎮
13、人口按高限計算。 第25條 城鎮體系職能結構沿江地區城鎮以大工業及高科技產業為主,南部城鎮以綠色農業、旅游、資源加工業為主。城鎮主要職能如表五所示。表五 鄂州市主要城鎮職能規劃一覽表城鎮名稱規劃人口規模(萬人)主要職能主城區45.0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省級歷史文化名城、輕工、旅游業葛華城區8.0-10.0高科技工業園、能源基地花湖(含開發區)4.0民營工業區、商貿、服務業太和4.0區域中心城鎮,非金屬礦加工長港(夏溝)2.5地域中心城鎮,農副產品加工廟嶺3.0城郊旅游、休閑度假區碧石1.5機械、輕工、建材燕磯1.6輕工、建材加工汀祖1.0金屬礦開采、加工東溝1.0水產加工、旅游服務段店0
14、.8輕工、生產加工為主蒲團0.5農產品基地涂鎮1.0水產及特色養殖、加工臨江0.8農產品加工、鐵路中轉第26條 市域土地利用布局協調規劃為使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相協調,對市域各類的土地用途進行統一協調和規劃。1農業用地主要用于農業生產及直接為農業生產服務的用地,主要包括市域內耕地、園地、林地、水面等,2015年農業用地總量為公頃。2建設用地主要是指城市(鎮)中的城區建設用地、農村居民點的建設用地和獨立工礦區及其各類特殊用地等,2015年城鎮建設用地總量控制在16627公頃。3交通用地主要是指除城鎮及居民點以外的交通設施用地主要包括鐵路、公路、港口碼頭及農村道路用地等。2015年總量控制在
15、3334公頃。4水利設施用地主要是指防洪的堤壩設施,用于排澇的閘渠,以及它們的保護范圍等,2015年總量為3869公頃。5未利用地主要是指荒山,荒坡及灘涂和廢棄的礦山等,未利用的土地總量為6867公頃。第四章 市域基礎設施規劃第27條 規劃在市域內形成“五縱四橫”的道路交通網絡。第28條 規劃提高境內106和316兩條國道為一級公路;提高葛店開發區廟嶺公路為一級公路;鐵(山)賀(勝橋)鄂州段,鄂(州)燕(磯)黃(石),樊(口)李(鐵鋪)三條省道為一級公路。長港辦事處(夏溝)江夏龍泉接滬蓉高速公路為一級公路。第29條 規劃在316國道和滬蓉高速公路之間新建一條市域二級公路;規劃由廟嶺經黃泥畈至磨
16、刀磯聯系紅蓮湖、梁子湖與滬蓉高速公路相接的公路為二級公路;規劃由燕磯鎮至花湖開發區的公路為二級公路。市域內實現村村通公路,且95%以上達到等級公路標準。第30條 鄂城港區貨物運輸集中到五丈港區,貨運設計吞吐能力150噸/年,葛店港區設計吞吐能力為100萬噸/年;1.2萬個集裝箱;主城區北門港為客運港,客運設計能力為52萬人次/年;楊葉港為綜合港區,設計吞吐能力為50萬噸/年。第31條 主城區鐵路運輸實行客、貨站分離,鄂州站(客運)、鄂州西部和廣山站(貨運),分別按二級站建設;華容站為三級客貨站。第32條 鄂州火電廠遠期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80萬KW。第33條 220KV網絡:近期完成華容、朗家畈
17、220KV變電站的增容工作,近期建成余家灣220KV白龍變電站。遠期建成市域220KV環形電網,提高容載比為1.8以上。第34條 110KV網絡:近期新建石山、吳都、鄂城水泥廠、廟嶺四座變電站,遠期建成碧石、花湖、段店、長嶺、東溝、太和六座110KV變電站,并將燕磯66KV變電站升壓為110KV變電站。第35條 近期全市話機普及率達到15部/百人,遠期全市話機普及率達到30部/百人。第36條 遠期電話網絡形成江廣、鳳凰兩個匯接局和樊口、石山、葛店開發區、太和四個端局,建成新廟(五丈港)長途局,完成全市環狀光纖中繼傳輸網及寬帶網建設。第37條 建設鄂州市郵件處理中心。第38條 長江堤防洪標準(鄂
18、州段),樊口堤防洪設計水位28.20米(吳淞高程,下同),堤頂加高1.5米,城區堤防洪設計水位28.10米,堤頂加高1.0米,其它長江堤段以當地1954年最高水位作防洪標準,堤頂加高0.5米,內外坡比1:3。第39條 內湖重要干堤廣家州大堤和外傍大堤近期要按三十年一遇、遠期按五十年一遇的防澇標準進行建設。第40條 市域排澇要堅持排蓄結合,綜合治理。排澇標準應達到二十年一遇三日降水五日排完。科學制定合理調度方案,適當擴大調蓄面積和容量。同時,疏浚梁子湖水道及長港。第41條 對長江干堤的陡坎,頂沖、無灘險段的堤腳必須采取削坡、護砌、拋石穩腳措施,對年久失修的堤閘、泵站加強維修加固,確保防洪安全。第
19、42條 規劃在葛華城區除保留現有的消防設施外,另在華容鎮區西南設置標準普通消防站一處,配套裝備消防中隊,在花湖、太和兩鎮各建一座小型普通消防站,按標準配置消防設備。消防用水與城鎮供水同網,供水不足地區可采用就近水域修建消防取水臺式消防蓄水池,以保證消防用水。第43條 充分利用山水資源和區位優勢,規劃形成由西山風景名勝區、紅蓮湖旅游度假區、沼山森林公園和梁子湖生態旅游區等主要節點組成的旅游網絡。第五章 城市性質與規模第44條 城市性質 鄂州市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武漢大都市圈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江中游具有山水園林特色的生態旅游城市。第45條 城市規模1.主城區人口規模近期:實際居住人口33.0萬人,
20、其中非農業人口28.0萬人;農業人口2.2萬人;暫住人口2.8萬人;遠期:實際居住人口45.0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8.0萬人;農業人口3.0萬人;暫住人口4.0萬人.2.主城區用地規模近期:30.23平方公里,人均建設用地91.6平方米;遠期:43.48平方公里,人均建設用地96.6平方米。第六章 城市規劃區范圍界定第46條 鄂州市城市規劃區由主城區和副城區(葛華地區)二部分組成:總用地240.67平方公里。主城區范圍包括鳳凰、古樓、西山、樊口四個街道辦事處及所轄14個村,石山鎮、新廟鎮的全部范圍,以及澤林鎮、杜山鎮、燕磯鎮所轄27個村,和臨江鄉的德勝村,總用地為184.71平方公里。(規劃
21、區具體界定范圍見表六、表七)表六 主城區規劃區范圍界定一覽表 項目數據地名國土面積(KM2)耕地面積(ha)備注鳳凰辦事處16.4135.616個居委會,5個村.古樓辦事處9.65.015個居委會,3個村.西山辦事處8.4020個居委會,2個村.樊口辦事處9.188.07個居委會,4個村.石山鎮21.2450.06個村.新廟鎮28.6679.938個村.澤林鎮(部分)41.981054.178個村,6個不完整村.杜山鎮(部分)及路口原種場29.41250.07個村,2個不完整村燕磯鎮(部分)16.54725.925個村.臨江鄉(部分)3.4992.01個村合計184.714480.6258個居
22、委會,55個村表七 葛華城區規劃范圍界定一覽表 項目數據地名國土面積(KM2)耕地面積(ha)備 注葛店開發區22.351242.95鄂州電廠,1個居委會,13個村,1個不完整村.葛店鎮(部分)華容鎮(部分)33.612147.1911個村,6個不完整村合計55.963390.1431個村第七章 城市總體布局規劃形成雙城式城市空間結構形態,即主城區和葛華城區。第47條 城市發展方向和用地序列1.根據交通條件、用地條件和與建成區關系,主城區主要向東、南、西方向呈軸向發展:沿鄂東大道、武昌大道向五丈港新廟方向發展;跨洋瀾湖向石山洋瀾方向發展;沿江碧路向澤林程潮方向發展;沿樊川大道向樊口杜山方向發展
23、;開發七里界梁新屋地帶向西發展。2.主城區宜優先發展小橋、洋瀾蓮花地區;引導發展五丈港、新廟地區;更新發展澤林地區;適當發展樊口地區;暫緩發展梁新屋地區;控制和保護西山、葛山風景區和洋瀾湖環湖綠帶地區。第48條 主城區結構規劃形成以洋瀾湖為核心“中心環狀組團式”結構形態。充分利用自然河流、山體、湖塘,加強組團之間的綠帶分隔。增加主城區內的開敞空間。 第49條 功能布局1.市中心區:全市政治、經濟、貿易、金融、交通、科技、信息中心、旅游服務接待基地。人口規模31萬人(其中洋瀾湖以北含西山片15萬人;洋瀾湖以南小橋、洋瀾蓮花片16萬人)。2.城東片區:以發展長江運輸、倉儲為主,建成港儲區。配套建設
24、城東新區,人口規模6萬人。3.澤林片區:發展以鐵礦采掘為主的大型工礦區。依托對外交通條件,新辟區域性大市場,人口規模4萬人。4.樊口片區:發展以民營為主的中小型加工企業。人口規模4萬人。5.洋瀾湖濱湖地區為城市的生態景觀區,規劃以蓮花山為主建設風景游覽區。第50條 工業用地布局1.老城工業片:在“退二進三”和技術改造調整的基礎上,形成以服裝、食品、機械為主的工業格局。2.西山工業區:以鄂鋼、鄂城水泥廠為主的原材料加工工業區。發展備用地布置在武九鐵路以西的華光、梁新屋一帶。3.樊口工業片:以民營企業為主的輕工工業片區。4.澤林工業區:以程潮鐵礦為主的采掘工礦區。第51條 倉儲用地布局1.大型儲備
25、、中轉倉庫區:五丈港港區布置以集裝箱為主的倉儲區。武九鐵路鄂州西站和廣山貨運站布置貨物中轉倉儲區。2.生活供應倉庫:調整老城區現狀倉庫,宜相對集中布置。3.西山“六五三”油庫、城東油庫及鳳凰煉油廠等危險品倉庫,嚴重威脅城市和鄂黃長江大橋的安全,應按規劃搬遷至黃柏山或龍王磯地段布置。第52條 城市中心用地布局1.市級中心:站前大道與鳳凰路交匯地段規劃成城市中心。2.區級中心:文星大道與南浦路、濱湖西路與站前大道交匯地段和城東迎賓廣場東側,規劃形成區級中心。3.居住區級中心:結合澤林、樊口新建居住區應配置商業服務設施。 第53條 行政中心用地布局 行政管理中心布置在濱湖北路一帶。 第54條 體育中
26、心用地布局 規劃在濱湖南路與濱湖西路交叉口東南側布置為體育中心用地。 第55條 文化設施用地布局 濱湖南路沿線新建市級文化設施。區級及居住區級相應配置社區影視文化活動中心。 第56條 醫療衛生設施用地布局規劃將澤林衛生院升級為市四醫院,將二醫院改為社區醫療服務中心。規劃在濱湖南路與鳳凰路交匯處東南側及城東新區各建一座社區醫院。居住區內應配套設置社區醫療服務設施。 第57條 文教科研用地布局 規劃將蓮花山片的鄂州大學、師范、衛校、工校等大中專院校進行合并組建一所理工學院。規劃在濱湖南路與洋瀾路交叉處東北側遷建鄂州高中,形成新的市級教育中心。規劃按500米和1000米內服務半徑,分別布置小學和中學
27、的用地。 第58條 市場用地布局1.改擴建明塘綜合市場。2.在濱湖南路西段規劃布置音像、圖書市場。3.在站前大道南側布置大型服裝面料專業市場。4.在花園北路規劃布置防盜門、窗五金制作及燈具市場。官柳北路(廟鵝嶺)布置建材裝飾市場。 第59條 居住用地布局1.城市居住水平2005年達到人均居住用地面積23.5平方米(人均建筑面積12平方米),2015年達到人均居住用地面積23.9平方米(人均建筑面積15平方米),實現每戶擁有一套住宅,選用小康型住宅標準。2.規劃建設新廟、蓮花、站前、五里墩、洋瀾等五片居住區,并相應配套公共服務設施;完善配套澤林、樊口生活區的公共服務設施。表八 鄂州市主城區建設用
28、地平衡表序號用地代號用地名稱現狀(1997年) 25.45萬人近期(2005年) 33萬人遠期(2015年) 45萬人用地面積(萬M2)用地比例(%) 人均(M2/人)用地面積(萬M2)用地比例(%) 人均(M2/人)用地面積(萬M2)用地比例(%) 人均(M2/人)1R居住用地574.525.222.6774.0725.623.51075.524.723.92C公共設施用地187.18.27.35438.414.513.3643.5314.814.3其中商業金融用地52.62.32.1205.66.86.2295.76.86.6文化娛樂用地9.20.40.3621.170.70.630.43
29、0.70.7教育科研用地73.73.22.9130.04.33.9213.14.94.7體育用地4.40.20.218.240.60.634.790.80.8醫療衛生用地12.90.60.518.140.60.5521.740.50.5行政用地34.31.51.345.361.51.447.831.11.13M工業用地618.327.224.3523.4717.315.9552.212.712.34W倉儲用地56.42.52.295.613.22.9130.43.02.95T對外交通用地89.93.93.5139.14.64.2178.34.14.06S道路廣場用地223.89.88.8315
30、.8210.49.6606.213.913.57U市政公用設施用地56.32.52.275.332.52.391.32.12.08G綠地464.720.418.3653.121.619.81050.524.223.3其中:公共綠地179.757.97.1340.811.310.3860.919.819.19D特殊用地6.50.30.268.80.290.2621.70.50.5合計城市建設用地2277.510089.53023.710091.64348.210096.6第八章 主城區園林綠地及景觀規劃第60條 規劃原則注重主城區中心環狀組團式結構與城市景觀軸線和城市綠地系統有機結合,創造具有吳
31、王古都特色和南國風情景觀風貌。第61條 園林綠地系統規劃1.城市風景區及近郊生態綠地西山風景區,宜以大環境綠化為主,改變林相;對游憩景區要提高園藝水平,進行“植樹造園”, 利用濱江、濱湖和沿路地帶,規劃形成城市生態綠化走廊和楔形綠地。嚴格控制洋瀾湖環湖綠地、楔形綠地、橋頭堡綠地等開放綠地空間,禁止建設任何建(構)筑物。主城區內高程低于17.50(黃海高程)的易澇地段,以及不宜建設的用地原則上應辟為綠化用地。2.公共綠地主城區建立市級為主、區級(組團)為輔的公園體系,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1)市級公園:圍繞洋瀾湖建設楚文化公園、兒童公園、中央公園、橋頭公園、濱江公園。(2)區級公園:結合地
32、形,利用水面和山地在洋瀾、城東、澤林、樊口等居住區內建設區級公園。(3)洋瀾湖環湖綠地,規劃沿洋瀾湖岸線50100米范圍內一律留作環湖綠地,結合環洋瀾湖規劃的公園、小游園等,形成環湖綠地系統。(4)街頭綠地:充分利用城區空地及結合文物古跡的保護,建設街頭游園、桔園、吳王城小游園、文星塔游園等。2.街坊庭院綠地 (1) 應按居住區規范新建的居住小區和組團綠地,使其綠地面積達到2平方米/人以上。(2)積極發展庭院綠化,搞好房前宅旁綠地,以美化生活環境,改善生存空間。(3)老城區的改造,必須注重提高綠化覆蓋率,綠地率應不低于25%。3.城市街道綠地加強城區街道綠化,街道綠化普及率應達90%以上,構成
33、城區的林蔭路網,城市干道綠帶應不少于20%。(1)街道的樹種配置應注重特色:喬木、灌木、花卉、草坪要搭配適宜,綠帶與沿街建筑前的花壇、小品等融為一體,構成山水園林城市獨特風景線。(2)將濱湖西路、站前大道規劃建成花園式迎賓大道。(3)濱水地帶的道路、堤防、觀景設施的建設,應加強游憩綠地建設,體現園藝特色。(4)鳳凰路濱湖西路、濱湖南路作為主城區山水園林城的重要的景觀軸。主要道路兩側大型公共建筑前的綠地空間應不少于20米。4.防護綠地在冶金、水泥、化工、化纖染織、污水處理等污染較嚴重的工業區和城市居住區之間,規劃按國家規定的衛生防護林標準設置足夠寬度的防護林帶。防止工業污染蔓延,凈化周圍環境。(
34、1)沿長江地段營造防護林帶,結合沿江大道的建設實現堤、路、公園、觀景臺、綠地、景點和防護林帶一體化。(2)規劃在滬蓉高速公路和武九鐵路兩側分別設置50100米寬的綠化防護帶,以阻隔交通噪聲和交通廢氣的污染。(3)在大型廠礦、企業周圍、特別是新建企業四周規劃設置保護生態環境的園林和專用綠地。(4)沿長港、新港兩岸建設防護林帶。5.生產綠地規劃苗圃總面積217.5公頃,保留王成洲苗圃,鄂鋼、程潮鐵礦苗圃場,建設杜山路口苗圃場和洋瀾湖東花卉園。應鼓勵、扶持集體、個人發展苗木、花卉等生產,滿足城市綠化建設的需要。(1)規劃完善和發展城西的東佛園藝場和王成洲苗圃場,新建杜山苗圃花卉園。(2)沿洋瀾湖周邊
35、開辟一定數量的花卉生產基地,面積不小于5-10公頃。為城市居民提供時令鮮花,以美化市民生活。(3)在葛山風景區內新建植物園。第62條 綠化指標1.近期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0.3平方米,公共綠地340.8公頃(含西山公園),綠化覆蓋率達33%,綠地率達28%。2.遠期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9.1平方米,公共綠地860.9公頃,綠化覆蓋率達到50%,綠地率達35%。3.單位附屬綠地面積應占單位用地面積的30%以上,其中工業企業、交通樞紐、倉儲、商業中心等綠地率不低于25%;產生有害氣體及污染工廠的綠地率不低于35%;學校、醫院、休、療養院所、機關團體、公共文化設施、部隊等單位的綠地率不低于35%。第63
36、條 城市景觀區主城區形成以洋瀾湖為中心的“一湖二山”城市景觀區。1.濱江城市外灘景觀區:從西山鄂黃長江大橋橋頭公園,規劃成“鄂州的外灘”。2.環洋瀾湖生態景觀區:以洋瀾湖為核心,規劃形成環湖休閑游覽景觀區。3.西山風景區:以突出三國歷史文化及佛教文化為主的風景名勝區。4.葛山風景區:以城市生態為主的森林公園和植物公園的生態景觀區。5.蓮花山旅游區:以蓮花山旅游區為主體,規劃將周圍的山丘聯成一體,形成山巒起伏、層林盡染的休閑游樂區。 第64條 城市景觀軸1.濱湖西路景觀軸:突出“濱湖”特點,將站前大道的城市中心體育中心廣電傳媒中心桔園官柳小游園鏡園等一線串珠,規劃建成鄂州市的迎賓大道。2.沿江大
37、道景觀軸:突出“濱江”特色, 規劃建設城市濱江“外灘”,沿江布置高低錯落的現代建筑,勾畫豐富的城市天際輪廓線。3.站前大道景觀軸:將火車站站前大道規劃成融交通、游憩、綠化于一體的花園式大道,作為鄂州的“新世紀大道”體現現代城市風貌。4.鳳凰路景觀軸:將虎頭山鄂州禮堂鳳凰山莊鳳凰廣場蓮花山連成一線。形成“山水園林城市”景觀。5.古城路景觀軸:將觀音閣濱江公園古城墻遺址公園及仿古街(濠塘)洋瀾湖景觀區聯接,突出鄂州城市歷史文化景觀。 第65條 景觀節點規劃1.站前廣場:體現鄂州現代城市感,廣場四周的建筑應精心設計,和諧統一,占地6公頃。2.中央廣場:位于鳳凰路與站前大道交匯處,是城市景觀軸的焦點,
38、宜布置城市標志性建筑,廣場周圍的建筑物應突出鄂州市新世紀形象,占地23公頃。3.鳳凰廣場:位于市委、市政府辦公大樓東南地段,是市政廣場,占地8公頃。4.迎賓廣場:位于鄂黃長江大橋與鄂東大道平交處,是展示鄂州現代化風貌的“門戶”,占地26公頃。5.吳王廣場:結合保護吳王城城墻遺址,規劃成體現吳都文化特色的廣場綠地;6.西山廣場:通過對“八一”老廠區和周圍工廠的土地置換,規劃建成與西山風景區相配套的休閑廣場。占地16公頃。7.濱江文化廣場:位于南浦路北端濱江帶,是市民納涼、休閑欣賞音樂的文化廣場,占地2公頃。8.鏡園及鳳凰山莊節點:是城市與自然山水相融重要節點,應做到和諧統一。9.桔園節點:以歌頌
39、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桔頌”為主題的桔園。 第66條 建筑控制區1.高層控制區:沿江大道西山風景區地段的淋家河段道路南側5080米內建筑高度不宜超過10層;中央廣場的城市中心區及站前大道沿線150米內建筑高度不宜超過25層。2.低層控制區:環洋瀾湖50100米以外200米以內地區為低層低密度區,建筑不宜超過5層。沿江大道濱江帶及環洋瀾湖50100米以內綠化帶內不準興建任何建筑。3.多層控制區:西山風景區保護范圍之外高程在23米(黃海)左右的地區,新建筑不宜超過5層。主城區其它地區建筑層數一般按78層控制,局部不超過12層(景觀軸線沿線)。第九章 主城區舊城改建規劃第67條 舊城范圍:東至鳳凰路、
40、西至寒溪路、北至長江,南抵濱湖北路。面積4.1平方公里。第68條 堅持舊城開發與古城保護相協調的原則,積極引導舊城人口有序疏散的原則,規劃保留十字街、熊家巷等舊城街坊和革命紀念建筑。第69條 合理置換舊城內的工業、倉儲用地,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強化舊城商業、金融服務設施功能。突出武昌大道、南浦路、文星大道的商業、金融職能。逐步將南浦路發展為傳統的商業街區。第70條 對湖北重型機器廠、鄂城通用機器廠、鄂州鍛壓機床廠等大型企業用地,逐步實施“退二進三”,整治污染,改善舊城環境。第71條 改善舊城居住環境,提高居住水平,堅持綜合開發,成片改造的原則,嚴格控制容積率及建筑間距,降低建筑密度。第72條 提
41、高舊城綠地率,見縫插綠開辟各類綠化用地,不低于25%,改善舊城環境質量。第73條 完善舊城道路系統,疏通內部支路及消防通道,增設停車場等設施,重點實施沿江大道的建設,把沿江大道建成集城市道路、堤防、休閑綠地于一體的鄂州的“外灘”。第74條 保護傳統街區特色,體現舊城歷史風貌。第75條 舊城改建規劃控制目標。1.舊城人口密度降至1.95萬人/平方公里。2.舊城人均公共綠地達到4.6平方米。3.舊城建筑密度35%,容積率1.52.2,綠地率25%,建筑日照間距0.8H。第十章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 第76條 規劃原則1.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的整體風貌;2.正確處理發展與保護的關系,繼承和發揚城市的傳統
42、文脈;使名城保護與城市建設協調發展。 3.保護遺存的主要文物古跡和歷史地段,延續古城的風貌特色。第77條 名城保護重點1.重點文物古跡。吳王城遺址(三國時期)保護范圍:修復護城河(濠塘)原狀。沿東南城墻往外延伸50米,為嚴格保護范圍,不準建設與遺址無關的建(構)筑物。怡亭銘摩崖石刻(唐代):沿江大道以北至江邊,西至江碧路,東至大北門,為嚴格保護范圍,不準修建各類建(構)筑物和無關的設施。吳大灣遺址:吳大灣村后劃定長100米,寬60米地段為嚴格保護范圍,其內不準建任何建筑。2.傳統建筑和古建筑元代觀音閣:規劃對原有建筑物加以維修保護,不準拆建。東晉庚亮樓:劃定南北向50米,東西向100米區域為保
43、護范圍,現有周圍建筑只拆不建。文星塔(明代):塔周圍50米為保護范圍,不準新建任何建筑,塔周圍150米為控制區,改建不得超過3層。九曲亭、古靈泉寺(三國):按西山風景區規劃的保護范圍進行控制。 3.革命紀念性建筑規劃將彭楚藩烈士墓、賀龍軍站舊址,張裕釗陵園等革命史跡四周100米劃為保護范圍,不準新建與史跡無關的建(構)筑物。表十一 鄂州市重點文物古跡保護一覽表序號類別名稱保護等級時代保護范圍A摩崖石刻怡亭銘摩崖國家級唐清漢寧碼頭南至沿江大道,北至長江,東至大北門路,西至江碧路。B古城址吳王城遺址省級三國東、南城墻沿濠塘兩邊各延伸米、西、北邊各50米。C古窯址瓦窯咀窯址省級東漢六朝司徒大隊至洪港
44、邊。D古建筑鳳凰臺省級明清遷地重建,整舊如新。E古建筑觀音閣省級元明清祖師殿,觀音殿等所有古建筑物F古建筑西山名勝風景區省級三國明清整個西山風景區即北至長江邊,南至武昌大道,西至凡口大閘,東至寒溪路。G革命遺址彭楚藩烈士墓省級辛亥革命時期墓前雙十門墓碑,保護范圍平方米內。H古建筑古靈泉寺市級三國明清古靈泉寺周邊500米。I古建筑庚亮樓市級東晉周邊200米以內,建筑高度不超過15米。J古建筑文星塔市級明代周邊500米,建筑高度控制在10米下K古建筑九曲亭市級三國明清周邊300米嚴格控制新建建筑物。L古建筑城隍廟市級宋代規劃遷至楚文化區內復建。第十一章 主城區綜合交通規劃第78條 城市公共交通發展
45、策略:規劃優先發展公交體系,并對摩托車、面的和中巴車的增長加以嚴格控制,形成長距離出行以公交為主,短距離以自行車為主的方式,建立公交換乘系統,適當發展出租小轎車和私人小汽車。第79條 規劃建成鄂黃長江大橋;106國道經鄂黃大橋由城區外圍經滬蓉高速公路澤林立交與106國道相接。第80條 建設主城區與葛華城區間聯系公路,按一級公路標準建設;主城區的出口公路均按一級公路標準建設。第81條 規劃武昌大道(4)及5路跨港延伸至樊口;擴建樊口鐵路橋涵,解決樊口交通瓶頸問題。第82條 城區鐵路客運站應達二級標準,貨站按二級控制。第83條 規劃鄂城港區作業區:1、北門客運、輪渡作業區;2、熊家溝雜件、日用百貨
46、作業區;3、五丈港礦石煤碳、件雜、集裝箱作業區。第84條 規劃形成主城區環形放射式路網結構:建設以客貨運交通為主的干道系統和外圍過境交通系統;建設以步行、自行車交通為主的環洋瀾湖游覽性道路系統。第85條 規劃大橋路(33#)為城區過境路。第86條 規劃開辟沿江大道,西連接316國道,東接五丈港作業區。第87條 解決城區內瓶頸交通:應打通拓寬武昌大道西段,連接5#路、11#和4#路,分流武昌大道車流;分別延伸鳳凰路、古城路、武昌大道、大橋路連接城東新區片;開辟站前大道,濱湖南路與城東新區相接,構成城區多路循環的交通網絡。第88條 確定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合理規劃公交線路網和站場設施。規劃城區公交線
47、路14條,線網密度為2.5公里/平方公里,重疊系數1.7。布置四處公交站場。遠期規劃開通公共汽車專用道。第89條 規劃城區廣場七處:寒溪廣場、鳳凰市政廣場、站前廣場、中央廣場、洋瀾湖文化廣場、城東新區商業廣場和鄂黃大橋平交處的迎賓廣場。城區靜態交通設施規劃見表九。表九 城區靜態交通設施規劃公交站場客運站貨運站停車場加油站保養場個每個面積(ha)個每個面積(ha)個每個面積(ha)個每個面積(ha)個每個面積(ha)個每個面積(ha)舊城片10.710.610.640.520.1洋瀾片11.411.340.720.1511.2樊口片10.510.620.520.15澤林片110.620.510.
48、2新廟片10.70.511.530.310.2第90條 城區規劃道路級別分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和游覽路四級道路。主次干道兩側建筑物應后退道路紅線58;特殊地段可退至8米以上。第91條 規劃城區干道長177.86公里,干道網密度為3.35 公里/平方公里。道路廣場面積606.2公頃。第92條 城區道路規劃一覽表(表十)。表十 鄂州市主城區道路規劃一覽表編號道路名稱性質起止點道路橫斷面構成(M)道路紅線(M)道路長度(M)道路面積(M2)備注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分隔帶綠化帶1#沿江大道主干道5#47#1527.524232350145692#次干道1#4#1#1425233024387314
49、03#次干道1#5#1224203413682604#武昌大道次干道1#47#162730133605#次干道8#21#12242094046#次干道3#7#1224201546309207#次干道1#5#1627301524457208#次干道1#5#1224201913382609#寒溪路-次干道1#4#152525.522408803520010#江碧路主干道1#5#5#36#181527.5262423233050288056708640011#次干道4#5#12242010452090012#次干道5#21#12242016433286013#南浦路次干道1#17#1425.5252
50、1.530180057600現狀人行道是變寬計算時均按5M計14#古城路次干道1#29#1425262240313815#鳳凰路林蔭道1#31#152525.52240499316#文星路次干道10#15#142526224018507400017#濱湖北路林蔭道13#15#1527.524232350125062500續表十 鄂州市主城區道路規劃一覽表編號道路名稱性質起止點道路橫斷面構成(M)道路紅線(M)道路長度(M)道路面積(M2)備注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分隔帶綠化帶18#次干道10#21#1224207141428019#林蔭道15#20#12242015353070020#林蔭道
51、4#31#142523222240444321#濱湖南路林蔭道17#33#2152685050328米寬綠帶不計入道路面積22#次干道14#27#1423.524.53025207560023#次干道27#29#1423.524.53017725316024#林蔭道28#29#2825262285040098M寬綠帶不計入道路面積25#次干道24#33#2124.5306762028026#次干道28#32#1425233020576171027#主干道10#28#2124.530589828#林蔭道15#20#12242011792358029#林蔭道林蔭道10#33#1#33#141425
52、242322222540304802400030#次干道10#20#14252330432931#站前大道主干道主干道10#33#33#43#212212624.52222.5106025472534518627510M以上綠帶不計入道路面積,人行道寬度減少.32#主干道24#27#12242010462092033#大橋路過境交通1#10#2124.54011450計入城市道路面積一半續表十 鄂州市主城區道路規劃一覽表編號道路名稱性質起止點道路橫斷面構成(M)道路紅線(M)道路長度(M)道路面積(M2)備注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分隔帶綠化帶34#次干道33#36#1224202459491
53、8035#次干道34#37#142520540036#次干道34#35#1425233015804740037#次干道33#35#1224233041448288038#過境交通10#33#16242330533680040一半面積計入城市道路面積39#次干道36#37#1224233040238046040#次干道35#39#1224207671534041#主干道20#47#1527.524232350369142#次干道29#47#1624233026127836043#主干道20#17#16242330350044#主干道1#43#215268502070869408M綠帶不計入道路面
54、積45#次干道1#43#142526224019717884046#次干道1#43#142530177453220總計177.86KM606.22萬M2第十二章 主城區給水排水規劃第93條 近期統一供水綜合用水量指標為570升/人日,其中人均綜合生活用水量指標320升/人日,供水普及率100%;遠期城區統一供水綜合用水量指標為700升/人日,其中人均綜合生活用水量指標380升/人日,供水普及率100%。第94條 近期城區供水總量為49.5萬立方米/日,其中:城區水廠供水能力為18.81萬立方米/日,遠期城市供水總量為54萬立方米/日,其中:城區水廠供水能力為31.5萬立方米/日。第95條 主城
55、區配水管網以環狀布置,形成以給水干管和區域加壓站為主體,主次管網合理配置的配水系統,周邊組團輔以枝狀管網。第96條 水源衛生防護應嚴格執行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85),嚴格控制并有計劃搬遷取水點上游1000米和下游100米水域范圍內的有污染或有潛在污染水源的企業。對水源保護區范圍內的排污口須進行綜合治理。第97條 按照“雨水分區,就近排湖(河港),以排為主,排蓄結合;污水分流,集中處理”的原則,逐步完善主城區排水系統。文星大道以北為合流制,其他為雨污分流制。第98條 污水采取大集中,小分散的原則,主城區總污水量為25.9萬立方米/日,污水處理廠規模先按18萬立方米/日建設,規劃在琵琶
56、湖興建污水處理廠,用地20公頃。樊口污水處理廠總規模2.24萬立方米/日,用地2.5公頃。澤林、程潮污水處理廠總規模1.92萬立方米/日,用地2.5公頃。第99條 雨水分別匯集于洪港、團漁州天然排水渠,逐步改造成暗渠,接排入洋瀾湖,城東雨水由勝利閘排入長江。第100條 洋瀾湖排澇標準為二十年一遇三日降雨三日排完,控制水位17.63米(黃海高程)。第十三章 主城區電力電信規劃第101條 電力負荷水平近期主城區年供電量14.715.3億KWH,最高供電負荷為24.125.5萬KW,人均生活用電量為441KWH/人年。遠期主城區年用電量25.530.3億KWH,最高負荷為3642萬KW,人均生活用電
57、量為851KWH/人年。 第102條 電力網規劃220KV網絡:近期新建余家灣220KV白龍變電站,架設朗家畈白龍,黃石白龍二回220KV送電線。110KV網絡:近期新建石山、吳都、鄂城水泥廠三座110KV變電站,并改造現有鄂城110KV變電站。分期架設白龍鄂城等11回110KV線。調整現有鄂(鋼)鄂(城)、鄂(鋼)朗(家畈)二回110KV線濱湖西路段至江廣中路架設。拆除現有鄂(城)城(東)、鄂(城)程(潮)二回110KV線和朗(家畈)城(東)洋瀾湖新區段。10KV網絡:分期設置建設六座10KV開閉所,占地面積按80100平方米預留控制。高壓走廊:主城區電力線路原則上沿道路東側或南側敷設。石山
58、變電站110KV出線規劃在新建的30路南側以鋼管塔架設。繁華地帶110KV及10KV供電干線原則上采用電纜溝敷設。110KV220KV高壓走廊按以下寬度控制:110KV:2530米(以道路一側時為10-15米);220KV:4045米(沿道路一側時為15-20米)。 第103條 電信發展目標局用市話交換機總容量規劃近期達到11萬門,遠期達到24萬門。近期和遠期市話普及率分別達到35%(15部/百人)和50%(30部/百人),規劃建設與市話網相補充的可視圖文信息系統、電子數據交換系統、城市數字網系統等。 第104條 郵電規劃1.近期建成石山電信端局,分期新建洋瀾片、澤林、鄂鋼三座市話模塊局,新建
59、城東新廟C3長途局。2.分期增設樊口、城東片港、洋瀾片(,)、澤林、程潮五個無線尋呼基站,遠期移動通信信道數達到3000條。3.近期建成火車站郵件處理中心,分期新建22處郵電所,平均服務關半徑達到1.2平方公里/處。第105條 建成環狀電信光纜中繼網及寬帶網接入,電信主干電纜及移動通信等光纜應全部采用管道電纜敷設。同時各類電纜應共用同一管溝。電信管線原則上沿道路西側或北側敷設。第106條 近期新建鄂州市廣播電視制作中心。第107條 近期有線電視用戶達到4.5萬戶,遠期進戶率達到95%以上。有線電視干線光纜實現地埋式管道化。第108條 城市無線電通信要逐步向共用網過渡。控制和保護微波干線通道,控
60、制寬度為100-300米。第109條 規劃完善鄂州信息港功能,逐步實施“數字城市”工程。第十四章 主城區防災規劃第110條 主城區長江防洪設防地段有粑鋪大堤樊口段、城區堤、洋瀾堤、茅草堤等,防洪水位標準:樊口段28.20米(吳淞高程,下同),城區堤28.10米,堤頂高程分別按防洪水位標準加高1.5米和1.0米。第111條 規劃將城區堤升為確保干堤標準,遠期結合沿江大道建設,按照“防汛產業化”的思路,興建集堤防、交通、綠化、觀景功能于一體的“外灘”工程。第112條 規劃將樊口大閘實行橋閘分離,分別新建一座新港橋和長港橋,確保大閘安全。規劃在茅草堤處新建一座防洪旱閘。第113條 對長江大堤的堤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技能培訓專題辦公室安全及消防常識
- 混凝土勞務分包合同樣本
- 2025經銷商合作合同協議書示例
- 2025年如何修改保險合同的各項條款
- 2025簡化版個人向企業借款合同范本
- 醫學資料哮喘
- 民法典系列解讀之第六編繼承編模版
- 2024年09月浙江醫療衛生招聘嘉興桐鄉市衛健局下屬部分醫療單位招聘編外合同人員(校醫)12人筆試歷年專業考點(難、易錯點)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年09月河南省洛陽市醫學院校畢業生特招48人筆試歷年專業考點(難、易錯點)附帶答案詳解
- 《員工績效管理》課件
- 2025年山東交運怡亞通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浙江省嘉興市2025屆高三下學期4月教學測試化學+答案
- 私人水源轉讓協議合同
- 汽車冷卻系統課件
- 防脫洗發水培訓課件
- 2025年河南省三門峽黃河明珠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北京市網球運動管理中心2024年下半年公開招聘工作人員筆試歷年典型考題及考點剖析附帶答案詳解
- 電視臺采編崗試題及答案
- 《羅萊生活公司基于平衡計分卡的業績評價應用案例》9700字【論文】
- 第19課 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2024-2025學年七年級歷史下冊互動課堂教學設計寶典
- 舟山西堠門大橋mmm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