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課件_第1頁
一改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課件_第2頁
一改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課件_第3頁
一改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課件_第4頁
一改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4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1)科技成就(2)漢字的起源演變和書畫的發展(3)文學成就(4)京劇等劇種的產生和發展一、中國古代科技高度發達之四大發明影響外傳發明過程項目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12世紀傳到非洲和歐洲西漢:出現紙東漢:“蔡侯紙”魏晉:主要書寫材料隋唐:雕版印刷術;北宋:畢升活字印刷術15傳入歐洲唐末:用于軍事宋朝:廣泛運用13世紀傳入西歐戰國:司南北宋:用于航海13世紀傳入歐洲取代羊皮紙,促進了歐洲文化的發展。推動文藝復興運動和宗教改革,促進人們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推動了歐洲火藥武器的發展,促使騎士階層日益衰落,為資產階級戰勝封建勢力創造了條件促進了遠洋航

2、行,迎來地理大發現促進近代歐洲社會進步和社會轉型二、中國古代科技高度發達(明代以前)的原因政治:經濟:政策:教育:主觀因素:國家統一、社會安定,政府的重視(良好的社會環境)農耕經濟繁榮(物質保障)國內民族間交流和對外交往的發展(吸收來自外部的先進成果發展自身)中國古代教育的發展(有利于人才的培養)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古代科學家的個人努力和不懈探索(積累豐富的生產經驗)三、中國古代科技特點 實用性強: 注重經驗和總結, 服務農業 缺乏理論探索和科學研究 領先世界(封建晚期和近代落后)中國古代科技與西方近代科技的區別?西方重實驗重分析服務工業重理論北宋時期封建經濟在隋唐基礎上獲得進一步發展,

3、其推動了我國傳統科技的發展,使偉大發明在當時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經濟繁榮根因)北宋文化的繁榮對印刷術提出了新要求,促使了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唐以來海上貿易和造船業得到了很大發展,促使指南針在北宋時期用于航海。北宋時,民族政權并立,戰爭不斷,這促進了火器的發展。 英國科學家李約瑟在其中國:發明與發現的搖籃一書中說:“古代中國在1500年內科技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現代世界科技賴以存在的發明一半來自中國的北宋”探究一:三大發明在北宋得以獲得發展的社會條件有哪些?材料二:18世紀,中國的這一系列成就,同醫學和藥物學及其應用一樣,主要是積累的經驗發現,而不是系統的或持久的科學探索的結果(上等人)是一切體力勞

4、動為低級,甚至蔑視實驗工作,然而,正是理論、構思、實驗和實踐的結合,產生了現代西方科學和技術成就。 羅茲墨菲亞洲史請回答:1、根據兩則材料,從研究內容、方法、目的、發展趨勢等方面指出10世紀19世紀中葉中西方科技發展上的差異?蒸汽機、電磁感應理論、分子原子結構學說、細胞學說、進化論1819世紀中葉(清)天文望眼鏡、近代化學、力學、解釋幾何學、血液循環學說農政全書、天工開物、徐霞客游記17世紀(明后期至清初)哥白尼“太陽中心說”本草綱目16世紀(明中后)遠洋航海技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遠洋航海技術1015世紀(宋元到明初)歐洲中國時期材料一:11.閱讀下列材料項目中國古代科技西方近代科技內容方

5、法目的發展趨勢是對生產經驗的總結和對自然現象的直接描述,缺乏理論探索(屬應用科學)注重觀察和實驗與嚴密邏輯體系相結合(屬理論科學)重視整理與經驗總結注重理論研究與觀察實驗服務于農業生產和統治需要服務于工業生產和經濟的發展逐漸落后于西方近代自然科學興起和發展中國古代科技:實用性、經驗性 西方近代科技:理論性、實驗性“李約瑟難題”英國著名科技史學家李約瑟博士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寫道:“在公元3世紀到13世紀之間,中國曾保持令西方望塵莫及的科學技術水平,那時中國的發明和發現遠遠超過同時代的歐洲,這一點可以毫不費力地加以證明。但16世紀以后,歐洲誕生了近代科學,中國的文明卻沒有能夠產生與歐洲相似的近代科

6、學。”科學史上把這個問題稱為“李約瑟難題”。材料三:2、中國古代發達科技為什么沒有轉化為近代科學技術?政治:當時中國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礙了中國現代科技的產生A、中國封建統治者實行重本抑末政策,不利于科技成果的產生、推廣和應用。B、明清統治者加強文化專制,禁錮了思想,不利于自然科學的發展C、“閉關鎖國”政策,阻礙了東西方文化的正常交流 經濟:明清時期,封建的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限制了生產力的發展,不能對科技的發展提出迫切要求和推動力 科技結構自身的缺陷制約著中國科技的發展(缺乏實驗研究,缺乏對自然規律的探索;缺乏將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動力和機制)根本原因材料四:像印刷術、大炮、氣球和麻醉藥這些發

7、明,中國都比我們早。可是有一個區別,在歐洲,有一種發明,馬上就生氣勃勃地發展成為一種奇妙有用的東西。而中國卻依然停滯在胚胎狀態,無聲無臭。中國真是一個保存胎兒的酒精瓶。法國雨果(18021885年)3、雨果29歲時英國科學家的一項時代的重大發現是什么?列舉這項重大發現“生氣勃勃地發展成為一種奇妙有用的東西”兩例(名稱和發明者);中西方科技發展上的差異在19世紀中后期中西方文明碰撞中產生了怎樣的結果?重大發現: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西門子發電機;愛迪生電燈、貝爾電話等。結果:隨著工業革命的推進,西方列強逐步使落后的中國淪為“兩半”社會,卷入世界市場,中國開始艱難被動地從傳統農耕文明向工業文明轉

8、型。A、中國古代科技一直領先西方 B、15世紀中西方科技趨勢出現逆轉C、公元前后中國科技達到最高峰D、公元前后到10世紀中國科技走向衰落對圖解讀正確的是下圖是中國、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較示意圖3至15世紀中國科技領先西方的原因: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中央集權國家的支持農耕經濟的高度繁榮根據材料指出3世紀后中西方科技發展水平的差異有何變化。結合所學知識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15世紀后西方科技迅速發展的原因。圖示 中國、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較差異變化:3至15世紀中國科技領先西方,此后中國科技發展逐漸落后于西方。(4分)原因:政:資產階級革命為資本主義發展和科技進步開辟了道路經:歐洲資

9、本主義興起,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成長刺激了對技術的需求,為近代科技的發展提供了工具和手段思:人文主義和理性精神解放了思想,推動近代科技迅速發展如果以明清時期為界,分析中國科技逐步落后西方科技的原因中:君主專制 西 代議制民主政治 小農經濟、重農抑商政策 資本主義經濟發展 阻礙資本主義萌芽 工業革命 傳統思想的束縛 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 閉關鎖國 殖民擴張舉一反三1、明清時期為界,分析中國科技逐步落后西方科技的原因2、同為啟蒙思想,明清早期啟蒙思潮和西方啟蒙運動的影響卻大不相同3、全球史觀中,“東方衰落”先于“西方崛起”的原因。4、2006廣東單科.29.18世紀中后期,清政府主持編修四庫全書。

10、同一時期,法國的狄德羅主編百科全書科學、藝術和工藝詳解辭典。分別簡述這兩部著作出現的社會背景。材料二從15世紀到今天,科學巨匠輩出,從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頓、瓦特,到卡爾本茨、愛迪生再到愛因斯坦、比爾蓋茨,世界科技文化發展中心地點最終來到了美國,而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先驅動力正掌握在他們手中。 面向21世紀的科技(2)根據材料二指出世界科技文化中心曾經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世界科技文化發展中心地點最終來到了美國”的原因。 變化:歐洲地區轉到美國。 原因:政治:制度民主,社會穩定和平。經濟:發展迅速,綜合國力增強。思想文化:開放多元,注重科技和引進人才。材料三 近代史上,德意志民族也不

11、乏杰出的科學家,像開普勒、萊布尼茨但這些杰出人物未能改變德國因社會歷史原因所帶來的總體上的科學落后局面19世紀下半葉,在理論科學和應用科學兩方面,德國突飛猛進,相繼超過了法國和英國據統計,以1851年到1900年的50年間,理論科學和應用科學的重大成果數目,英國占105項、法國占65項、美國占33項,而德國占202項(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20世紀前半期。 根據材料三、四分別指出19世紀下半葉開始美德兩國科技發展有哪些特點。 德國理論科學和應用科學成就突出; 材料四18651913年美國專利注冊情況統計表 美國重視保護科技知識產權,并大量引進外來技術。 美德科技發展迅速。 充滿魅力的書畫和戲曲藝

12、術王羲之行書作品蘭亭序清明上河圖一、漢字與書法藝術漢字的起源及演變過程1、起源:6000多年前的象形文字,“文字圖畫”。2、成熟:商代的甲骨文形成完整的體系。3、統一:秦朝統一, “書同文”,小篆(秦后期使用隸書)4、發展脈絡: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5、演變總趨勢:由繁到簡思考:世界上很多最古老的文字都失傳了,而中國漢字不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而且一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為什么呢?政治:經濟:漢字本身:中央集權的統一國家,保證了漢字使用的暢通無阻;漢字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區的經濟交往提供了便利條件;的成熟與完美,也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了堅實基礎三、京劇的出現原始歌舞-起源 春秋戰國

13、優伶-出現專業藝人 宋代雜劇 元雜劇-推向成熟明朝地方戲曲-昆曲 流傳甚廣清朝京劇-國粹1、中國戲曲的發展歷程2、京劇形成的原因:北京成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各地方戲曲進京相互融合廣大藝人的努力符合統治者和廣大市民階層的口味3、京劇的形成與發展:形成:發展:乾隆末年,徽劇進京道光年間,“徽漢合流”,形成新劇種京劇同治、光緒年間,走向成熟,出現“同光十三絕”清末明初,成為全國流行劇種民國以來,走向世界 老生、武生程長庚、盧勝奎、張勝奎、楊月樓、譚鑫培,小生徐小香,旦角梅巧玲、朱蓮芬、時小福、余紫云,老旦郝蘭田,丑角楊鳴玉、劉趕三。輝煌燦爛的文學一、先秦文學與漢賦(畫出課本知識即可)特點:采用楚國方言和

14、民歌形式(南方民歌),句式靈活,易表達情感,具有浪漫主義風格代表及作品:屈原(離騷是中國古代詩歌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內容:匯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詩歌,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共305篇特點:四言為主;重章疊句;現實感強地位: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奠定了古代文學現實主義的基礎,被后世奉為儒家經典漢代流行一種新的文學體裁(1)特點: 以楚辭為基礎,一種半詩半文的綜合文體,辭藻華麗,手法夸張,內容豐富(2)代表及作品: 西漢司馬相如子虛賦上林賦 東漢張衡二京賦1、先秦文學2、漢賦A、詩經B、楚辭(風)(騷)二、唐詩詩歌的黃金時期時期代表人物初唐盛唐中唐晚唐(1)政治:(2)經濟:(3)文

15、化:國家統一,社會穩定為詩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開明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舉“以詩取士”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1、發展原因:2、代表及作品:王勃、陳子昂高適 岑參(邊塞詩)孟浩然 王維(山水詩)李白浪漫主義詩人(詩仙)杜甫現實主義詩人(詩圣)白居易(現實主義)平實淺近,針砭時弊杜牧、李商隱(傷時感世,歷史滄桑)三、宋詞和元曲詩的另一種形式,起源于唐代。經濟:隨著商業發展、城市的繁榮(物質基礎)政治:兩宋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銳,詞便于抒發感情社會:市民階層的擴大,市井文化生活的需要(通俗化)句子長短不齊,更便于抒發感情婉約派:柳永(北)李清照(南)豪放派:蘇軾(北)辛棄疾(南)興

16、起:宋代(可雅可俗,抒情敘事兼長,更為生動活潑)繁榮:元代,與元雜劇合稱為元曲通俗生動,豪放飄逸1、宋詞:(1)起源:(2)繁榮原因:(3)特點:(4)宋詞派別及代表:2、元曲:(1)歷程:(2)特點:(3)代表人物:關漢卿、馬致遠四、明清小說1、小說的興起與發展魏晉南北朝(興起)志怪小說 搜神記唐朝傳奇(短篇小說)柳毅傳宋代話本(新階段、奠基)明清小說(蓬勃發展、空前繁榮)2、明清小說繁榮的原因:經濟:商品經濟繁榮,資本主義萌芽出現政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強化,社會矛盾加深(文人對社會不滿,開始對現實進行批判)社會結構:市民階層擴大,對文學精神食糧需求增加3、特點:數量繁多 體裁多樣 表現手法

17、豐富 文學成就大大超過前代4、明清小說的代表作以描寫農民起義為題材,反映人民的反抗斗爭:以諷刺的手法揭露科舉制:以貴族青年的愛情悲劇和貴族家庭的盛衰,批判封建社會:以神話故事的形式反映人民的斗爭精神:描寫了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的政治軍事斗爭:借寫妖魔鬼怪故事批判封建社會:水滸傳儒林外史紅樓夢西游記三國演義聊齋志異理解古代各階段文學的特點四言為主,重章疊句,具有現實主義精神 句子參差不齊,采用自由靈活的句式,比較自由活潑,具有浪漫主義色彩。 在楚辭的基礎上,吸收散文成分而形成的,半詩半文的綜合文體。 前期的詩歌開朗奔放、剛健清新;后期詩歌反映社會現實,具有強烈的責任感。 句子長短參差,又稱“長短句

18、”,便于更加靈活自如地抒發感情,并可配樂演唱。散曲通俗生動,豪放飄逸。數量多,體裁多樣,表現手法豐富;反映社會生活的廣度和深度大大超過前代,對現實提出深刻的批判。 1詩經2、楚辭3、漢賦4、唐詩5、宋詞6、元曲7、明清小說中國古代文學發展的趨勢:逐漸平民化(通俗化)小結:古代中國書畫和戲曲藝術漢字與書法藝術“圖畫文字”(起源六千多年前)甲骨文(商朝漢字形成完整體系)金文篆書(大、小)秦隸古文字階段:隸楷階段(正式字體):漢字演變隸書(漢朝盛行)楷書(唐朝)總趨勢:由繁到簡、逐步規范書法藝術發展階段: 魏晉前為“自發階段”(重實用功能) 魏晉以后“自覺階段”(重審美功能)楷書:始于東漢,盛行于隋

19、唐;特點、代表(有實用價值)草書:起源于東漢,成熟于東晉;特點、代表(審美價值高)行書:東漢到西晉;特點、代表(雅俗共賞,最活躍的字體)書體古代繪畫發展演變歷程戲劇中國畫特征:筆墨丹青、寫意傳神,追求“得意忘形”;追求神韻意氣, 借物抒情 ;表現人的精神氣質,表現個性。發展歷程:原始歌舞優伶元雜劇(成熟) 明傳奇、昆曲(地方) 京劇(高潮)背景:北京成為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各地方戲曲同城爭輝。形成過程:道光年間“徽漢合流”形成同治光緒,成熟國粹京劇中國畫種類寫實畫:人物、宮廷、風俗畫 寫意畫:花鳥、山水、文人畫、年畫等專題小結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和文學藝術中國古代科技四大發明、影響(對中國、對世界)

20、數學:九章算術、十進位置制、珠算天文學:最早的天文記錄、石氏星表、渾儀歷法:夏小歷、授時歷醫學:皇帝內經傷寒雜病論本草綱目農學:四大農書中國古代文學先秦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通俗化平民化領先于世界中國古代藝術漢字書法漢字演變: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書法:楷書、草書、行書(特征)繪畫寫實:風俗、人物畫等寫意:山水、花鳥、文人畫等戲曲元雜劇明傳奇清京劇反映社會風俗、文人精神意境1.詩經保存了我國古代哪個時期的詩歌?A、商朝到春秋初期 B、西周初到春秋中期C、西周初到春秋初期 D、東周初期到春秋初期2.下列文獻中,有較多反映西周時期平民社會生活內容的是 A老子 B甲骨卜辭 C楚辭 D詩經

21、3(2004上海)就論證端午節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而言,下列哪方面的證據應當最具有說服力?A、古籍的記載 B、屈原的作品 C、政府的聲明 D、學者的解釋4(2006年上海)早在先秦時期,中國文化的地域性差異已十分明顯。就文學而論,北方注重說理,南方傾向抒情。比如大量運用神話材料,描繪神奇瑰麗境界,給人強烈審美愉悅的詩人屈原就生活于A、中原 B、齊魯 C、楚地 D、巴蜀BDAC5、唐詩、宋詞、元曲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瑰寶。詞是一種新的詩歌體裁句子有長有短,可以配曲歌唱。元曲主要是元雜劇,是一種在詩、詞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包括說唱、音樂、舞蹈和完整故事情節的歌劇藝術。推動唐詩到宋詞再到元曲發展的主要

22、因素是A統治政策的調整 B中央集權強化C城市經濟的發展 D主流思想的演變6、“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和“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是唐代一位著名詩人的詩句。這位詩人最有可能是A陳子昂B孟浩然 C杜 甫 D杜牧7“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北宋詞人柳永的詞之所以在宋代能得到廣泛的傳播,主要是因為他的詞 A洋溢著強烈的愛國激情 B善于描繪雄渾壯觀的景物,表達豪邁奔放的思想感情C蘊涵著對國家興亡的沉痛感慨 D反映市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CCD8(09浙江)明清時代大量記敘日常生活瑣事和平民百姓見聞為主的章回形式的長篇和短篇白話小說蓬勃興起和長足發展。這主要是因為 A.白話文開始興

23、起 B.文學素材日益豐富 C.市民階層逐漸壯大 D.思想控制放松9從宋代的瓦肆到元代的雜劇再到明清的小說,說明我國古代文學:A、反映了教育的普及 B、適應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市民階層的要求 C、有利于白話文的推廣 D、在發展中,高雅文化消失10從漢賦、唐詩、宋詞、明清小說等主流文學表達形式的變化看,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趨勢是 A逐漸平民化 B逐漸貴族化 C逐漸神秘化 D逐漸宗教化CBA11下列文學形式按照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A、賦詩詞話本小說 B、詩賦詞話本小說C、賦詞詩話本小說 D、詞詩賦話本小說12、(09四川)明末文人袁宏道說,江南地區出版業繁榮,不少書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與這一

24、現象直接相關的因素是當時商品經濟繁榮 市民文學興盛 印刷工藝提高 專制政治強化 A B C D 13、紅樓夢中賈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別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諧音為“原應嘆息”;第五回中有茶名為“千紅一窟”、有酒名為“萬艷同杯”,其諧音為“千紅一哭”“萬艷同悲”。這反映了該書的創作風格為A.愛國主義 B浪漫主義 C.現實主義 D.現代主義BAC大篆小篆甲骨文隸書楷書1(07上海)結合下圖信息,“文字圖畫”的準確含義是 A. 原始社會晚期,漢民族先民在各種器物上刻畫的符號,漸漸 演變成為漢字 B. 因為“書畫同源”,故漢字可以用圖畫出來C. 漢字起源于圖畫,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讀出來的圖

25、畫D. 象形字越來越符號化,逐漸脫離圖畫,形成漢字C2(09廣東)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現在秦朝官方文獻中的是 A B C D3、(09山東)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大大促進了書籍的發展,下列左側是繁體“書”字,其活字應該是DD魏晉以前自發階段 注重書法的實用功能, 很少追求書法的審美功能(小篆富于圖案美;隸書字型結構平衡對稱)魏晉時期自覺階段兼具審美功能與實用功能楷書魏晉-定鼎鐘、王唐代-盛世歐、顏、柳草書東晉王、王唐朝張、懷行書 筆畫詳備結構嚴整實用價值筆畫簡約線條流暢審美價值兼具楷書的規矩和草書的放縱晉王羲之、唐顏真卿、宋蘇軾、元趙孟頫、明文征明書法藝術王羲之楷書作品歐陽詢楷書作品顏真卿楷書作

26、品柳公權楷書作品王羲之草書作品張旭草書作品懷素草書作品王羲之行書作品蘭亭序圖一圖二 圖三圖四圖片中的書法作品分別是什么字體?最具有審美價值?最具有實用價值?楷書 隸書 行書 草書4觀察圖片,回答問題:5在殷墟貴族墓葬中發現了許多隨葬的貝殼,甲骨文中也有如圖1所示的帶“貝”的文字。這說明A、貝用于占卜 B、貝用于祭祀C、貝是裝飾品 D、貝是貨幣D7、右圖是2008年奧運會場館的部分標識,其構思取材于 楷書 草書小篆 行書8(08江蘇)“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云煙”,杜甫的這句詩描述了當時一位書法家的創作情景,這位書法家是A、王羲之 B、張旭 C、顏真卿 D、柳公權6從商朝甲骨文演變到現今使用

27、的漢字經歷了三千多年,下圖所示說明了文字演變的主要規律是由繁到簡、從難到易。決定其如此演變的因素有 古代帝王所創造受書寫工具影響 有利于交流傳播摒棄文化傳統 ABCDDCB二、筆墨丹青中國畫遠古:起源,彩陶畫鸛魚石斧圖戰國:成熟(造型準確線條流暢,色彩絢麗) ,帛畫、 人物龍鳳圖 、 人物馭龍圖秦漢:繪畫門類豐富 (人物、山水、花鳥)夫婦宴飲圖魏晉:繪畫理論推動繪畫發展;個性的人物畫,“以形寫神”。(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畫)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洛神賦圖 隋唐:吸收外來風格,題材多樣。隋,展子虔游春圖(現存 中國最早的山水畫 )初唐閻立本步輦圖、盛唐“畫 圣”吳道送子天王圖、敦煌莫高窟壁畫盛極一時

28、。兩宋:注重寫實的宮廷畫、風俗畫盛行; 代表: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元明清:文人畫(寫意畫:集文學、書法、繪畫、篆刻藝術為一體)最為突出。強調個性,借物抒情,寫意。 代表:元代王冕的墨梅、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 圖、清代鄭板橋的墨蘭圖 清明上河圖9鄭燮的墨竹圖,修竹數竿,顧盼有情,疏爽飛動,濃淡相映,虛實相照,傲氣風骨,讓人感慨。這種借物抒情、表現自我、追求神韻意趣的繪畫特點符合A原始巖畫 B中國文人畫 C漢代帛畫 D民間繪畫10、清明上河圖A、是明朝張擇端的代表作 B、以表現社會風俗為主題C、反映了兩宋時期宮廷畫院的活躍D、反映了不同時期的民間風情11、反映民間風情的風俗畫是宋朝以后繪畫藝術的突出特點,產生這一特點的根本原因是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