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生物多樣性的研究報告及發展_第1頁
云南生物多樣性的研究報告及發展_第2頁
云南生物多樣性的研究報告及發展_第3頁
云南生物多樣性的研究報告及發展_第4頁
云南生物多樣性的研究報告及發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z.生命科學導論生物多樣性研究論文題目:生物多樣性的現狀研究及開展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專業:通信工程*:1130510223:朱旋完成日期:2014/12/4摘要:隨著人類科學的進步,生物多樣性的作用與意義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及其與環境形成的生態復合體以及與此相關的各種生態過程的總和,是人類生存的物質根底。本文對我國的動物資源、植物資源,生態系統類型,物種遺傳資源等進展的分析研究,論述了生物多樣性豐富性和特有性等組成特征,并分析了生物多樣性現在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保護對策,并且提出了關于生物多樣性的一點展望。關鍵詞:、生物多樣性、現狀作用、價值、可持續開展。生物多樣

2、性的根本概念生物多樣性是地球上的生命有機體幾十億年開展進化的結果,是地球生命的根底。人類的開展歸根到底也有賴于自然界中各種各樣的生物。生物多樣性是生物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等及其與環境形成的生態復合體以及與相關的各種生態過程的總和。二、研究背景我國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在全世界占有十分獨特的地位。1990年生物多樣性專家把我國生物多樣性排在12個全球最豐富國家的第8位。在北半球國家中,我國是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國家。是我國野生生物種類和生態系統類型最豐富的地區,保存了許多珍稀、特有或古老的類群,是我國生物多樣性重要類群分布最為集中,并具有國際意義的陸地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之一。然而,由

3、于人類活動引起的生物資源不合理利用,生物多樣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遭受破壞,許多物種正在消失。因此,生物多樣性的研究、保護與持續利用引起了國外的廣泛關注,成為國際社會和國學者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省位于中國西南邊陲,位于北緯2183229158和東經9731391061147,北回歸線橫貫省南部。全境東西最大橫距864.9km,南北最大縱距990km,總面積39.4萬km2,占全國陸地總面積的4.1%,居全國第8位。全省境海拔相差很大,最高點在滇藏交界的德欽縣怒山山脈梅里雪山,其主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m;最低點在與越南交界的河口縣境南溪河與元江集合處,海拔76.4m。兩地相距約900km,上下相

4、差就達6000多m。境的陸生生態系統幾乎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態系統類型,主要類型包括森林、灌叢、草甸、沼澤和荒漠等。根據省環境保護局的最新統計,森林生態系統以喬木為標志,主要有169類,占全國的80%;境的森林生態系統類型多樣,分布特點既有水平(緯度)上分布,又有垂直變化,反映出與其它省區所不同的獨特性,可劃分為熱帶雨林、季雨林、季風常綠闊葉林、松林、半濕潤常綠闊葉林、松林、溫帶針葉林、寒溫性針葉林等類型;灌叢生態系統主要有寒溫性灌叢、暖性石灰巖灌叢、干熱河谷灌叢和熱性河灘灌叢等4種類型;省草甸類型多樣,分布廣泛,主要分為高寒草甸、沼澤化草甸和寒溫草甸3個生態系統類型;在境還有與熱帶草原即稀樹

5、草原外觀極為相似的稀樹灌木草叢它是在原生森林長期不斷地受到砍伐火燒后所形成的一種次生生態系統。的水生生態系統有河流生態系統、湖泊生態系統。的六大水系,即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依洛瓦底江、元江和南盤江構筑了淡水生態系統的根本框架。而以滇池、洱海、撫仙湖、異龍湖和瀘沽湖為代表的高原湖泊,反映了中國淡水生態系統的一些特殊性。水生動物方面,浮游動物、底棲動物和魚類資源也都非常豐富。研究現狀境的陸生生態系統幾乎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態系統類型,主要類型包括森林、灌叢、草甸、沼澤和荒漠等。根據省環境保護局的最新統計,森林生態系統以喬木為標志,主要有169類,占全國的80%;境的森林生態系統類型多樣,分布特點

6、既有水平(緯度)上分布,又有垂直變化,反映出與其它省區所不同的獨特性,可劃分為熱帶雨林、季雨林、季風常綠闊葉林、松林、半濕潤常綠闊葉林、松林、溫帶針葉林、寒溫性針葉林等類型;灌叢生態系統主要有寒溫性灌叢、暖性石灰巖灌叢、干熱河谷灌叢和熱性河灘灌叢等4種類型;省草甸類型多樣,分布廣泛,主要分為高寒草甸、沼澤化草甸和寒溫草甸3個生態系統類型;在境還有與熱帶草原即稀樹草原外觀極為相似的稀樹灌木草叢它是在原生森林長期不斷地受到砍伐火燒后所形成的一種次生生態系統。的水生生態系統有河流生態系統、湖泊生態系統。的六大水系,即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依洛瓦底江、元江和南盤江構筑了淡水生態系統的根本框架。而以滇池

7、、洱海、撫仙湖、異龍湖和瀘沽湖為代表的高原湖泊,反映了中國淡水生態系統的一些特殊性。水生動物方面,浮游動物、底棲動物和魚類資源也都非常豐富。四、物種的多樣性擁有脊椎動物1836種,占全國脊椎動物總數3317種中的55.35%,在我國公布的335種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中,有243種,占全國保護動物總數的72.5%,有66種獸類,125種鳥類,38種爬行類,40種兩棲類和290種魚類為所特有或在國僅見于(郭輝軍等,1998)。全國15種受保護的靈長類動物中,分布有10種,均為國家級保護動物,其中與大熊貓齊名的特有珍稀瀕危植物滇金絲猴,僅分布于的西北部白馬雪山海拔3500m以上的寒溫性云、冷杉針葉林地帶

8、。中國有黑長臂猿、白眉長臂猿、白頰長臂猿和白掌長臂猿4種,除黑長臂猿還見于外,其余3種在國僅分布于東南部、南部至西南部的熱帶森林地帶。許多國家級保護動物,如獸類的豚尾猴、鼷鹿、野牛、熊貍、印支虎和亞洲象等在國也僅分布于。在我國所記錄的1244種鳥類中,綠孔雀、孔雀雉和赤頸鶴等125種僅見于。兩棲爬行類中有版納魚螈、紅瘰疣螈、閉殼龜、凹甲陸龜、等珍稀特有種類約20余種。魚類共記錄了432種,占全國淡水魚類的43.2%,而特有種或僅見于的種類高達290種,幾乎在的所有河流及湖泊中均有特有魚類,如洱海特有種裂腹魚、滇池特有種金線魚、杞麓湖特有種大頭鯉、撫仙湖特有種銀白魚和國僅分布于西南部怒江水系的世

9、界上最大的洄游性鰻魚-云紋鰻魚。物種數量及所占比例如表一所示:類群種數中國種數世界種數占中國總種數%占世界總種數%獸類304607418150.17.3鳥類8101244904065.19.0爬行類170376630045.22.7兩棲類120284401042.33.0昆蟲130005100092000025.51.4被子植物131603000026000043.95.1裸子植物1002709007.011.1蕨類植物150026001200057.712.5苔蘚植物165129002300056.97.2竹類植物250500100050.025.0表一 物種數量及所占比例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問

10、題我國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口劇增和人為造成的自然資源的高速消耗,不斷狹窄的農、林、漁生產,嚴重污染等。在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利用上有極高的價值和重要地位,但由于屬我國西部不興旺地區,科技文化和經濟水平相對落后,貧困面較大,加之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利益的驅動等原因,物種喪失與生物多樣性衰減十分嚴重。人口增長對資源與環境的壓力和生物資源的過度消耗;森林采伐造成棲息地喪失和生境片段化引起生物多樣性衰減。全省每年實際采伐消耗各種用材和生產生活消耗民用材、薪柴等達4250萬m3,遠遠超過國家采伐總限額,略低于全省森林年生長量4800萬m3的水平。滇南熱區大力開展熱帶經濟作物(如橡膠、甘蔗、熱帶水果

11、等)大面積毀壞熱帶森林,造成許多熱帶珍稀物種消失。而最近砍伐天然林,大面積營造桉樹人工林,以建立大規模的林漿紙原料林基地,對當地生物多樣性構成嚴重威脅,這一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的人工林工程已引起了有關專家和環保人士的強烈質疑。土壤、水體和大氣污染導致對環境敏感物種的滅絕,農藥和化肥的大量使用也造成許多兩棲類絕跡。生物多樣性保護對策 保護自然是人類未來的需要,更是當代生活的需要。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等一些重要的國際組織認為,21世紀是生物多樣性保護關鍵的時期,而珍稀瀕危物種應視為優先保護之列。保護的目標是通過不減少基因和物種多樣性,不破壞重要的生境和生態系統的方式,盡快挽救和保護瀕危的生物資源,以保

12、證生物多樣性的持續開展和利用。以不減少物種與基因多樣性和不毀壞重要的生態系統和生境的方法保護和利用生物多樣性,實現可持續開展為目標,通過建立地方的、國家的和國際的保護區或加強保護區的切實有效管理,以及應用現代空間技術,建立和完善對珍稀瀕危物種的監測體系,促進生物資源的持續利用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中文化多樣性與生物多樣性嚴密相連,在民族文化和生物多樣性同樣豐富的地方應把文化多樣性的保護納入生物多樣性保護疇并優先關注文化多樣性保護。從地方群眾利益出發,在保護區周邊鼓勵并擴大非木材生物資源產品和森林資源非消耗性使用價值的開發和持續利用,以及開展生態農業,建立生物多樣性產業,豐富栽培地區的

13、生物多樣性,把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生物資源管理融為一體,積極推動社區參與性管理并為參與性保護創造條件。注重保護文化多樣性在利用和管理生物多樣性方面的知識,并把這些原住居民的知識與社區開展方案相結合,納入到國家的自然保護擬定目標中去。加強保護區建立的同時,采取物種遺傳基因的遷地保戶、離體保護,拯救瀕危物種?;趪H國研究的根底上可以通過現代的冷藏超低溫,組織培養等手段將大量的種子、花粉、器官、細胞和基因片段等樣品貯存在一個較小的空間,為研究物種的遺傳、生理生化變化提供很好的材料。為使熱區的生物多樣性得到更好地保護。是中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重要類群分布最為集中,具有國際意義的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同時又是一個經濟尚不興旺,貧困面較大的西部遙遠地區,在保護生物多樣性呼聲日益高漲和經濟開展進程不斷加快的形勢下,承受著前所未有的雙重壓力。省有豐富的生物資源,早在1995年,省政府決定依靠科技創新的支柱產業-18種生物資源開發工程,包括18個大類42個子項,把的生物資源轉化為經濟的新優勢產業。同時,作為旅游大省,生物多樣性也功不可沒。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前提下,堅持可持續性、全面性、長遠性、共同性、公平性和多樣性原則,開發利用好生物多樣性。要在科學研究根底上,根據各地具體情況和要求,進展合理開發,形成良性循環,從而促進經濟社會和諧開展。參考文獻:1郭輝軍,龍春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