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癌癥簡介_第1頁
十大癌癥簡介_第2頁
十大癌癥簡介_第3頁
十大癌癥簡介_第4頁
十大癌癥簡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十大癌癥介紹十大癌癥癌癥是一組可影響身體任何部位的多種疾病的通稱。癌癥有100多種,身體的任何部位均可能受到影響。全國每年新發腫瘤病例約為312萬例,每分鐘有6人被診斷為癌癥。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有:肺癌、胃癌、食管癌、腸癌、肝癌、宮頸癌、乳腺癌、白血病、惡性淋巴瘤、鼻咽癌等十大腫瘤。其中以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乳腺癌、宮頸癌最為多見,約占全部惡性腫瘤的70%80%。其中最兇險的癌要算肝癌,發展迅速,死亡率極高,存活期不超過6月3年癌癥是由什么引起的?癌癥源自一個單細胞。從一個正常細胞轉變為一個腫瘤細胞要經過一個多階段過程,通常從癌前病變發展為惡性腫瘤。這些變化是由人的基因因素和三種外部

2、因素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外部因素包括:物理致癌物質、化學致癌物質、生物致癌物質老齡化是癌癥形成的另一個基本因素,癌癥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顯著升高。遺傳、疾病、環境和職業因素是癌癥發生重要的相關因素,只要具備這三種因素之一就屬于癌癥高危人群。第一,有腫瘤家族史的人群應該提高警惕,患癌的危險比沒有家族史的人要高。第二,個人病史和感染史,有肝炎、慢性胃病和宮頸糜爛等病史者都是口腔癌、肝癌、胃癌和宮頸癌的高危人群。第三, 環境和職業因素,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壓力過大,睡眠不足,接觸有害氣體、液體、化學物品的人群癌癥發生率高。關于癌癥的事實事實1:癌癥有100多種,身體的任何部位均可能受到影響。事實2:2

3、012年,癌癥造成820萬人死亡。事實3:在所有癌癥死亡中,70%以上發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事實4:就全世界而言,造成男性死亡的5種最常見癌癥(按發生頻次排列)為肺癌、肝癌、胃癌、結腸直腸癌癥和食道癌。事實5:在世界范圍內,造成婦女死亡的5種最常見癌癥(按發生頻次排列)為乳腺癌、肺癌、胃癌、結腸直腸癌和宮頸癌。在許多發展中國家,宮頸癌是最常見的癌癥。事實6:煙草使用是最重大致癌風險因素,它導致全球超過22%的癌癥死亡。事實7:全世界有五分之一的癌癥是由慢性感染引起的,例如人乳頭瘤病毒引起宮頸癌,乙肝病毒引起肝癌。事實8:如果在早期得以發現并得到充分治療,諸如乳腺癌、宮頸癌和結腸直腸癌等具

4、有重要公共衛生相關性的癌癥可以被治愈。事實9:如果目前關于疼痛控制和姑息治療的知識得到應用,就可對所有需要緩解疼痛的患者帶來幫助。事實10:主要通過不使用煙草、采取健康飲食、保持身體活動和適度使用酒精,就能夠預防30%以上的癌癥。在發展中國家,通過實施計劃免疫,預防乙肝病毒和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就能夠預防高達20%的癌癥死亡。肝癌肝癌(liver cancer)是指發生于肝臟的惡性腫瘤,死亡率較高。因其惡性度高、病情進展快,一旦出現癥狀就診,往往已屬中晚期。故治療難度大、療效差,一般發病后生存時間僅為6個月。由肝臟內的細胞所引發的癌病,稱之為“原發性肝癌”。由身體其他器官的癌癥轉移到肝臟而形成的

5、肝臟惡性腫瘤,稱為繼發性肝癌,也稱“轉移性肝癌”。肝炎有傳染可能性,肝癌不傳染。病因經研究表明,中國肝癌的發生主要與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黃曲霉素、飲水污染等有關,一些農藥、肝吸蟲、遺傳等也可能與肝癌的發病有關。(1)已知的肝炎病毒至少有A,B,C,D,E,G等類型,病毒性肝炎與肝癌關系主要為乙型肝炎與丙型肝炎即HBV與HCV。肝癌患者中約有1/3的病人有慢性肝炎史,澳抗(HbsAg)陽性率明顯高于低發區,已發現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乙型的感染一樣,與肝癌發病有密切的關系,乙肝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肯定是促癌因素之一。(2)肝癌患者中合并有肝硬化者約50%90%,近年來發現丙型病毒性肝炎發展為肝

6、硬化的比例不低于乙型肝炎。(3)動物實驗證明,黃曲霉素的代謝產物為黃曲霉毒素B1有強烈的致癌作用,存在于霉變的玉米,花生等食品中,食品被黃曲霉毒素B1污染嚴重的地區,肝癌的發病率也較高。亞硝胺類、偶氮芥類、酒精、有機氯農藥等均是可疑的致癌物質。(4)一些飲用水常被多氯聯苯、氯仿等污染,近年來發現池塘中生長的藍綠藻是強烈的致癌植物,可污染水源。寄生蟲病如華支睪吸蟲感染可刺激膽管上皮增生,可導致原發性膽管癌。臨床癥狀肝癌的早期表現很不典型,往往容易被忽視。以下癥狀可供參考: 1、食欲明顯減退:腹部悶脹,消化不良,有時出現惡心、嘔吐; 2、右上腹隱痛:肝區可有持續性或間歇性疼痛,有時可因體位變動而加

7、重; 3、乏力、消瘦、不明原因的發熱及水腫; 4、黃疸、腹水、皮膚瘙癢; 5、常常表現為鼻出血、皮下出血;6、發熱:肝癌所致發熱一般在37.538,偶爾可在38以上,午后發熱較常見;7、肝癌合并肝硬化者,還可出現鼻衄、牙齦出血等癥狀;8 、脾腫大:脾大質硬,表面光滑,無壓痛;9 、腹壁靜脈曲張:當肝癌合并肝硬化時可出現肝硬化的各種體征,如蜘蛛痣、腹壁靜脈曲張、肝掌等癥狀;10、 肝腫大:肝臟進行性腫大或上腹捫及腫塊,質地堅硬或有結節感,局部壓痛。檢測方法及發病比例依靠肝功能試驗、特殊的酶學檢查等,除活組織檢查外,以甲胎蛋白(AFP)診斷準確率最高。世界各地肝癌發病率以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和亞洲沿

8、海地區發病率較高,歐、美則較低。本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以4049歲最多,男女之比為251中國是乙肝大國,我國的肝癌多在乙肝肝硬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目前我國發病人數約占全球的半數以上 。在中國,原發性肝癌主要在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基礎上發生的;在歐美國家,肝癌常在酒精性肝硬化的基礎上發生的。原發性肝癌病因:病因及確切分子機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認為其發病是多因素、多步驟的復雜過程,受環境和因此雙重因素影響癥狀:多有進行性消瘦、乏力、厭食、肝區疼痛等癥狀,病程發展也較快病史:有慢性肝病(乙肝或丙肝標志物常陽性)或肝硬化病史體征:有蜘蛛痣、肝掌等肝硬化體征繼發性肝癌病因:繼發性肝癌(轉移性肝癌)可通過不

9、同途徑,如隨血液、淋巴液轉移或直接侵潤肝臟而形成疾病癥狀:以肝外原發性癌腫所引起的癥狀為主要表現,臨床表現常較輕,病程發展較緩慢病史:由人體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直接浸潤或隨血液、淋巴液轉移至肝臟而形成的體征:不伴有肝硬化體征肝癌分期及并發癥我國通用的肝癌臨床分期方法:1期:無明確的肝癌癥狀與體征者。2期:介于1期與3期之間者。3期:有黃疸、腹水、遠處轉移或惡液質之一者。1期即早期,1期肝癌大多能做手術切除,并預后較好。3期即晚期,無手術切除的指征,預后亦明顯地差。肝癌的并發癥:消化道出血、肝癌結節破裂、肝功能衰竭、感染等,這些并發癥往往是導致肝癌死亡的直接原因治療方法肝癌因起病隱匿、早期癥狀的

10、多樣性及非特異性、患者的健康意識不強(如果能夠定期體檢,可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醫療資源不足等原因導致大多發現即為晚期。治療方法包括手術、肝動脈結扎、肝動脈化療栓塞、射頻、冷凍、激光、微波以及化療和放射治療等方法。生物治療,中醫中藥治療肝癌也多有應用。采用手術治療和中西醫綜合治療,肝癌的存活率有所提高。預防根據我國大量流行病學調查,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改水、防霉、防肝炎”或者稱為“管水、管糧、防肝炎”的七字方針,不僅初見成效,且已成為我國肝癌一級預防的特色。1、預防肝炎,使用肝炎疫苗預防肝炎從而預防肝癌已成為預防肝癌極有希望的途徑之一。除注射乙肝疫苗外,還需注意其他傳播途徑的控制,

11、如飲食、手術、輸血、注射、針灸和理發等。2、減少亞硝胺攝入以及戒煙,戒酒肺癌肺癌是最常見的肺原發性惡性腫瘤,絕大多數肺癌起源于支氣管粘膜上皮,故亦稱支氣管肺癌。近50年來,世界各國特別是工業發達國家,肺癌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均迅速上升,死于癌病的男性病人中肺癌已居首位。肺癌目前是全世界癌癥死因的第一名。1995年全世界有60萬人死于肺癌,而且每年人數都在上升。女性患肺癌的發生率尤其有上升的趨勢。本病多在40歲以上發病,發病年齡高峰在6079歲間。男女患病率為2.3:1。種族、家屬史與吸煙對肺癌的發病均有影響。關于肺癌手術術后的生存期,國內有報道三年生存率約為4060;五年生存率約為2244;手術死

12、亡率在3以下概述肺癌病因肺癌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確,大量資料表明肺癌的危險因子包含吸煙(包括二手煙)、石綿、氡、砷、電離輻射、鹵素烯類、多環性芳香化合物、鎳等。 (1)吸煙:長期吸煙可引致支氣管粘膜上皮細胞增生鱗狀上皮生誘發鱗狀上皮癌或未分化小細胞癌無吸煙嗜好者雖然也可患肺癌但腺癌較為常見.紙煙燃燒時釋放致癌物質。婦女被動吸煙,肺癌的發病率較配偶不吸煙者高2倍以上。(2)職業因素:指從事石棉、砷、鉻、鎳、煤焦油以及放射性元素有關的職業,由于長期接觸致癌物質,肺癌的發病率高。(3)大氣污染:已知工業廢氣、煤和汽油燃燒造成的大氣污染,是城市較農村肺癌發病率高的因素之一。(4)肺部慢性疾病:如肺結核

13、、矽肺、塵肺等可與肺癌并存這些病例癌腫的發病率高于正常人。此外肺支氣管慢性炎癥以及肺纖維疤痕病變在愈合過程中可能引起鱗狀上皮化生或增生在此基礎上部分病例可發展成為癌腫。(5)人體內在因素:如家族遺傳以及免疫機能降低代謝活動內分泌功能失調等。(6)營養狀況:維生素E、B2的缺乏及不足在肺癌患者中較為突出。食物中長期缺乏維生素A、維甲類、胡蘿卜素和微量元素(鋅、硒)等易發生肺癌。肺癌類型肺癌的組織學分型有以下兩種基本類型:小細胞肺癌(SCLC) 或燕麥細胞癌:占肺癌的30%。近20%的肺癌患者屬于這種類型;小細胞肺癌(SCLC)腫瘤細胞倍增時間短,進展快,常伴內分泌異常或類癌綜合征。非小細胞肺癌(

14、NSCLC) 約80%的肺癌患者屬于這種類型。 1. 鱗癌:占肺癌的45%。可分為高分化、中分化與低分化鱗癌。鱗癌多為中心型肺癌,瘤內常見大塊壞死及空洞形成。 2. 腺癌:占肺癌的10%以上。女性多于男性。3/4的腺癌為周圍型。易發生轉移及血性胸水。 3. 腺鱗癌:為一種具有鱗癌、腺癌兩種成分的癌,其生物學行為與腺癌相似。 4. 類癌:是一種內分泌系統腫瘤,常為中心型。嗜銀細胞染色呈陽性。腫瘤可多發,屬低度惡性,瘤體小,較少向外轉移。肺癌轉移肺癌晚期可出現各個不同臟器的轉移,可引起相應的癥狀,臨床最常見的轉移有以下幾個部位:1.肺癌腦轉移:肺癌病人出現無原因的頭疼、嘔吐、視覺障礙以及性格、脾氣

15、改變可能為肺癌轉移到腦部引起的顱內高壓或腦神經受損所致。2.肺癌骨轉移:大約有50%肺癌病人最終會出現多個部位的骨轉移。骨轉移早期一般無任何癥狀,骨同位素掃描可發現有病變的骨骼。3.肺癌肝轉移:肝臟也是肺癌常見的轉移部位,約有28-33%的肺癌出現肝轉移。4.肺癌腎及腎上腺轉移:腎及腎上腺均是肺癌晚期出現血道轉移的結果,約有17%-20%的肺癌病員出現腎及腎上腺轉移,患者常無癥狀,有部分病員可出現腎區漲痛,但很少出現影響腎功能。5.肺癌其它部位轉移:肺癌除上述幾種常見轉移部位外,較少見的轉移部位有皮膚、皮下組織、肌肉、腹腔內、心臟等部位的轉移,癥狀常與轉移部位相關。6.轉移臨床表現晚期肺癌壓迫

16、鄰近器官組織或發生遠處轉移時,可以產生: 壓迫或侵犯膈神經,引起同側膈肌麻痹。 壓迫或侵犯喉返神經,引起聲帶麻痹聲音嘶啞。 壓迫上腔靜脈引起面部頸部上肢和上胸部靜脈怒張皮下組織水腫上肢靜脈壓升高。 侵犯胸膜,可以引起胸腔積液,多為血性。 癌腫侵入縱隔,壓迫食管,可引起吞咽困難。上葉頂部肺癌,亦稱Pancoast腫瘤或肺上溝瘤,可以侵入和壓迫位于胸廓上口的器官或組織。肺癌癥狀肺癌的早期癥狀肺癌在早期一般呼吸系統疾病所共有的癥狀,如咳嗽、痰血、低熱、胸痛、氣悶等,很容易忽略。肺癌的晚期癥狀1.面、頸部水腫。2.聲嘶是最常見癥狀。3. 氣促 發生區域性擴散的肺癌患者幾乎都有不同程度的氣促。廣泛轉移肺

17、癌癥狀因為肺癌極易在早期發生遠處轉移,因而與遠處轉移有關的癥狀往往是醫生或患者發現的首發癥狀。若病灶轉移到腦,則可產生持續性頭痛、視朦。繼續發展可能導致意識模糊甚至癲癇。肺癌診斷檢查1、X線檢查:X線檢查是診斷肺癌最常用的重要手段。通過X線檢查可以了解肺癌的部位和大小。2、支氣管鏡檢查:支氣管鏡檢查是診斷肺癌的一個重要措施。通過支氣管鏡可直接窺察支氣管內膜及管腔的病理變化情況。3、放射性核素檢查:67Ga-枸櫞酸鹽等放射性藥物對肺癌及其轉移病灶有親和力,靜脈注射后能在癌腫中濃聚,可用于肺癌的定位,顯示癌病的范圍,陽性率可達90左右。4、細胞學檢查:在痰液中可找到脫落的癌細胞,并可判定癌細胞的組

18、織學類型。5、剖胸探查術:肺部腫塊經多種方法檢查和短期試探性治療仍未能明確病變的性質,肺癌的可能性又不能排除,如病人全身情況許可,應作剖胸探查術。6. ECT檢查:ECT骨顯像比普通X線片提早36個月發現病灶,可以較早地發現骨轉移灶。7.縱隔鏡檢查:當CT可見氣管前、旁及隆突下等淋巴結腫大時應全麻下行縱隔鏡檢查。肺癌治療 80%左右的肺癌患者在確診時已經為晚期,已經超越了根治性切除的范圍,因而治愈率不高。非小細胞肺癌(NSCLC)和小細胞肺癌(SCLC)的治療手段側重點不甚相同。肺癌的化學治療化療對小細胞肺癌的療效無論早期或晚期較肯定,甚至有根治的少數報告;對非小細胞肺癌也有一定療效,但僅為姑

19、息,作用有待進一步提高。肺癌的放射治療(一)治療原則 放療對小細胞癌最佳,鱗狀細胞癌次之,腺癌最差。(二)放射并發癥較多,甚至引起部分功能喪失;對于晚期腫瘤患者,放射治療效果并不完好。(三)放療的適應征 根據治療的目的分為根治治療、姑息治療、術前放療、術后放療及腔內放療等。肺癌的外科治療 肺癌的治療方法中除b及期外應以手術治療或爭取手術治療為主,依據不同期別和病理組織類型酌加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和免疫治療的綜合治療。肺癌并發癥呼吸道并發癥:如痰液潴留、肺不張、肺炎、呼吸功能不全等。尤以年老體弱者、原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者發病率較高。手術后血胸、膿胸及支氣管胸膜瘺:其發病率很低。手術后血胸是一種

20、后果嚴重的并發癥,須緊急救治,必要時應及時再次剖胸止血。心血管系統并發癥:年老體弱、手術中縱隔與肺門的牽拉刺激、低鉀、低氧及大出血常成為其誘因。肺癌預防肺癌的主要危險因素有吸煙、新鮮蔬菜攝入少、呼吸系統疾病史、體質指數低、心理因素、廚房油煙、大氣污染等,凡10年前住宅周圍500米內有污染源(冶煉、化工、焦化)的,肺癌發病危險會提高。職業接觸粉塵、石棉塵也會顯著提高肺癌的發病。對于普通市民來說,防范肺癌的關鍵是要從生活細節著手,除了不吸煙及戒煙、預防職業性肺癌外,增加食物中蔬菜、水果的攝入量,多食富含胡蘿卜素、維生素C、維生素E、葉酸、微量元素硒等食品,可以降低肺癌的發病率。胃癌胃癌(gastr

21、ic cancer)系源于上皮的惡性腫瘤,即胃腺癌。可發生于胃的各個部位(胃竇幽門區最多、胃底賁門區次之、胃體部略少),可侵犯胃壁的不同深度和廣度。概述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胃癌是全世界排名第四個最普遍被診斷的癌癥,癌癥死亡率排名第二。在中國其發病率居各類腫瘤的首位。我國每年死于胃癌的人數約有16萬,近年來青年人和65歲以上的老年人胃癌發生率有上升趨勢。胃癌發病有明顯的地域性差別,在我國的西北與東部沿海地區胃癌發病率比南方地區明顯為高。胃癌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但以4060歲多見,一般多見于中年以后的男性,男多于女,約為2:1。病因1.地域環境及飲食生活因素胃癌發病有明顯的地域性差別,在我國的西北

22、與東部沿海地區胃癌發病率比南方地區明顯為高。長期食用薰烤、鹽腌食品的人群中胃遠端癌發病率高。吸煙者的胃癌發病危險較不吸煙者高50%。2.幽門螺桿菌感染我國胃癌高發區成人Hp感染率在60%以上。幽門螺桿菌能促使硝酸鹽轉化成亞硝酸鹽及亞硝胺而致癌3.癌前病變胃疾病包括胃息肉、慢性萎縮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后的殘胃,這些病變都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癥過程、胃黏膜腸上皮化生或非典型增生,有可能轉變為癌。4.遺傳和基因遺傳與分子生物學研究表明,胃癌病人有血緣關系的親屬其胃癌發病率較對照組高4倍。隨著生活發展,胃癌出現了年輕化的趨勢,與不良生活習慣及環境污染有很大的關系。發病原因與多種因素,如生活習慣、飲食

23、種類、環境因素、遺傳素質、精神因素等有關,也與慢性胃炎、胃息肉、胃黏膜異形增生和腸上皮化生、手術后殘胃,以及長期幽門螺桿菌(HP)感染等有一定的關系。臨床癥狀近半數早期胃癌病人沒有臨床癥狀,僅部分有消化不良等癥狀,如上腹隱痛不適、輕微飽脹、疼痛、惡心、噯氣等,而這些癥狀并非胃癌特有,可見于慢性胃炎、潰瘍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甚至正常人偶爾也會出現。1、80%以上的患者,出現上腹部疼痛。2、約1/3患者出現胃部悶脹、上腹不適、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伴有泛酸。3、1/3的患者雖沒有明顯消化系統癥狀,但可能出現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消瘦和疲倦無力。4、部分患者表現為泛酸、燒心、惡心、嘔吐、噯氣或黑大便等癥

24、狀。分類與診斷胃癌須與胃潰瘍、胃內單純性息肉、良性腫瘤、肉瘤、胃內慢性炎癥相鑒別。鑒別診斷主要依靠X線鋇餐造影、胃鏡和活組織病理檢查。一、實驗室檢查 早期可疑胃癌,游離胃酸低度或缺,如紅血球壓積、血紅蛋白、紅細 胞下降,大便潛血(+)。二、X線表現氣鋇雙重造影可清楚顯示胃輪廓、蠕動情況、粘膜形態、排空時間,有無充盈缺損、龕影等。檢查準確率近80%。根據中醫分類為:肝胃不和型、氣滯血瘀型、濕熱陰虛型、脾腎陽虛型、痰濕結聚型根據病理分型分為:早期胃癌和進展期胃癌早期胃癌隆起型、表淺型(表淺隆起型、表淺平坦型、表淺凹陷型)、凹陷型、進展期胃癌癌組織浸潤達肌層或漿膜層。普通類型、特殊類型、Lauren

25、s分型胃癌治療方法胃鏡治療:適用于微小胃癌、小胃癌、高齡或重癥患者不能耐受手術者。手術治療:治性切除術、息性切除術、路手術(適用于晚期胃癌不能手術切除,同時伴有梗阻的病人。)放射治療:放射并發癥較多,會引起部分功能喪失;晚期腫瘤患者,放射治療效果并不好。體質差,年齡偏大的患者,放療會加速患者死亡。生物免疫治療:提取人體免疫系統中的DC細胞和CIK細胞,將其增殖,再回輸到患者體內,增強患者免疫力的治療方法生物細胞免疫技術聯合傳統療法:手術/化療/放療/中醫生物技術靶向治療:利用癌細胞特有而正常細胞沒有的分子結構作為藥物作用靶點進行治療中醫治療:無法切除或復發的胃癌,若放化療無效,可行中藥治療。支

26、持治療:旨在預防、減輕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質量,有時生存期有些延長。綜合治療化療:胃癌切除術后除少數病人外,大多需行術后化療。胃癌預防一、不吸煙、少飲酒二、少吃或不吃腌菜三、不吃或少吃煙熏和油煎食物四、不吃霉變的食物五、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六、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腸癌腸癌(carcinomaofrectum)是指大腸粘膜上皮在環境或遺傳等多種致癌因素作用下發生的惡性病變預后不良,死亡率較高。發病率僅次于胃和食管癌。概述腸癌(carcinomaofrectum)是俗稱,表示腸道的癌癥,大腸癌的發病率從高到低依次為直腸、乙狀結腸、盲腸、升結腸、降結腸及橫結腸,近年有向近端(右半結腸)發展的趨勢。其發病

27、與生活方式、遺傳、大腸腺瘤等關系密切,腸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腸癌分為:結腸癌、直腸癌、小腸惡性腫瘤據國內統計顯示,在惡性腫瘤死因中大腸癌排列第五多數病人在40 歲以上,30歲以下者約占15%。男性較多見,男女之比為2-3:1大腸癌生長慢,潛伏期長,93%的大腸癌來源于腺瘤(一種癌前病變),從腺瘤發展到癌需57年臨床癥狀大腸癌早期無癥狀,或癥狀不明顯,僅感不適、消化不良、大便潛血等。腫瘤因轉移、浸潤可引起受累器官的改變。大腸癌因其發部位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臨床癥狀及體征。1.右半結腸癌右半結腸的主要臨床癥狀為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貧血、疲勞、腹痛。2.左半結腸癌左半結腸腸腔較右半結腸腸腔窄

28、,左半結腸癌更容易引起完全或部分性腸梗阻。3.直腸癌直腸癌的主要臨床癥狀為便血、排便習慣的改變及梗阻。4.腫瘤浸潤及轉移癥大腸癌最常見的浸潤形式是局部侵犯,腫瘤侵及周圍組織或器官,造成相應的臨床癥狀。病因目前對大腸癌確切的病因仍不清楚,臨床發現下列因素能大大增加大腸癌發生年齡:病人在40 歲以上較多,30歲以下者約占15%。男性較多見,男女之比為2-3:1家族史:在父系家族或母系家族中有兩人及以上者患大腸癌結腸炎性疾病史:某些結腸疾病會增加發病機會大腸息肉史:大部分腸癌是從小的癌前病變發展而來,它們被稱為息肉。絨毛樣腺瘤息肉更容易發展成癌。基因背景:家族性及遺傳性腸癌等都是由于相應的基因發生突

29、變導致的,這類患者不僅發病幾率明顯增加,并且發病年齡更小結腸癌臨床表現:現腹脹、腹痛、便秘或便閉,體檢見腹隆、腸型、局部有壓痛,聞及亢強的腸鳴音。病因:高脂肪食譜和纖維素攝入不足,家族及遺傳因素治療方法:以手術為主、輔以化療、免疫治療、中藥以及其他支持治療的綜合方案直腸癌臨床表現:便血及排便習慣的改變。大便次數的增多,每日數次至十數次,每次僅排少量的血液及粘液便。治療方法:中醫治療方法、早期手術切除(但采取大腸癌根治術后,仍有約50%病例復發和轉移)病因:社會環境、飲食習慣、遺傳因素、動物脂肪和蛋白質攝入過高,食物纖維攝入不足是直腸癌發生的高危因素結腸癌與直腸癌區別檢查及治療方法檢查方法腸指檢

30、、腸鏡檢、病理學檢查、.癌胚抗原測定、氣鋇灌腸對比造影、B超檢查、端粒酶活性檢測、腸癌CT檢測、MRI檢查等治療1.手術治療治療結腸癌、直腸癌的方案是以手術切除為主的綜合治療方案。2.綜合治療(1)輔助化學治療奧沙利鉑聯合氟尿嘧啶類藥物(5-氟尿嘧啶)的方案是目前III期結直腸癌和部分具有高危因素結直腸癌患者的標準治療方案,治療時間為6個月。(2)IV結直腸癌的治療主要是以化學治療為主的綜合治療方案,化療藥物包括5-氟尿嘧啶、卡培他濱、奧沙利鉑、伊立替康、貝伐單抗、西妥希單抗、帕尼單抗等多種藥物3.放射治療目前效果較好、研究較多的是外科和放療的綜全治療,包括術前放療、術中放療、術后放療、“三明

31、治”式放療等,各有其特點。預防1、飲食調整 減少能量攝入減少脂肪與紅肉攝入增加水果、蔬菜和膳食纖維維生素與微量元素膳食抗致癌原2、改變生活習慣運動戒酒和戒煙3、藥物許多流行病學研究顯示,長期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者,結直腸癌發病率降低。但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的用量、用藥時間、長期應用所致的副作用也有待于進一步研究。4、治療癌前病變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有結直腸癌或腺瘤的個人或家族史者,結直腸癌發病風險增高,通過普查與隨訪,盡早切除腺瘤,治療結腸炎 ,可降低結直腸癌的發病率、死亡率。白血病白血病(Leukemia、血癌 )是一類造血干細胞惡性克隆性疾病。白血病為兒童常見的血液系統的惡性腫瘤,是兒童惡性腫瘤

32、的“第一殺手”。我國白血病的發病率在各種腫瘤中占第六位。概述白血病俗稱“血癌”,起源于造血(淋巴)干細胞的惡性疾病。患者的血液、骨髓里以及各種組織器官里都存在著大量形態異常的白血病細胞。白血病細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礙、凋亡受阻等機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組織中大量增殖累積,并浸潤其他組織和器官,同時正常造血受抑制。兒童及青少年急性白血病多起病急驟。起病緩慢者以老年及部分青年病人居多,病情逐漸進展。病因:電離輻射,化學因素,病毒,遺傳因素等常見癥狀:貧血、出血、發熱、肝、脾淋巴結腫大、骨骼疼痛分類:按起病的緩急可分為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臨床上將白血病分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細胞白血病

33、(AML,以往稱為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等病因及分類病情診斷白血病是骨髓的病變,因此需要進行骨髓穿刺檢查以及骨髓切片檢查進行細胞生化特殊染色,流式細胞儀檢查,染色體檢查,精確的將白血病予以分類并給予最適當的治療急性白血病患病人群:兒童及青少年較多特點:不成熟白血球劇增,使得骨髓無法制造健康的血細胞癥狀:貧血、出血、發熱、淋巴結和肝脾腫大發或骨關節疼痛等急性白血病細胞分化停滯在早期階段,以原始及早幼細胞為主,疾病發展迅速,病程數月,可治愈性高。慢性白血病患病人群:老年及部分青年病人居多特點:過多地制造成熟的異常的血細胞,這些細胞過多地存在在血液中癥狀:乏力、

34、消瘦、發熱、脾腫大及白細胞異常增高為主要表現,部分患者會有抽搐、失明、牙痛、牙齦腫脹、心包積液、雙下肢截癱等為首發癥狀慢性白血病細胞分化較好,以幼稚或成熟細胞為主,發展緩慢,病程數年,可治愈性低。白血病治療由于白血病分型和預后分層復雜,沒有固定的治療方法,需結合分型和預后分層制定治療方案。目前主要有下列幾類治療方法:化學治療放射治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干細胞移植等。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是當今少數幾種能通過化療徹底治愈的惡性腫瘤之一,完全緩解率達95%以上。成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完全緩解率也達70%。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完全緩解率為60%70%,5年無病生存率兒童為30%左

35、右,成人為20%左右。 慢性髓細胞白血病:自然病程為3年左右,單純化療后其中生存期(即一半的病人仍存活的時間)提高至45年,但無長期生存及治愈者。患者在病程的第1年內如有條件行異體造血干細胞移植,則60%70%可治愈。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所有白血病中進展最緩慢的類型,由于半數病人進展十分緩慢,幾乎不影響壽命。白血病的預防避免接觸過多的X射線及其他放射線,對從事放射工作的人員需做好個人防護。孕婦及嬰幼兒尤其應注意避免接觸放射線。防治各種感染特別是病毒感染。如C型RNA病毒。慎重使用某些藥物如氯霉素、保泰松、某些抗病毒藥物某些抗腫瘤藥物及免疫抑制劑等,應避免長期使用或濫用。避免接觸某些致癌物質做好

36、職業防護及監測工作。如在生產酚、氯苯硝基苯、香料、農藥、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塑料、染料等的過程中,注意避免接觸有害有毒物質。對白血病高危人群應做好定期普查工作特別注意白血病警號及早期癥狀鼻咽癌鼻咽癌是指發生于鼻咽腔頂部和側壁的惡性腫瘤。我國高發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為耳鼻咽喉惡性腫瘤之首。概述鼻咽癌80%以上發生在中國,被世界衛生組織稱作“中國癌”。我國南方廣東、福建、廣西及湖南地區鼻咽癌發病率高達每10萬人中就有30人罹患鼻咽癌,成為全球鼻咽癌發病“重災區”。每10萬人當中就有30個男性鼻咽癌患者;而女性鼻咽癌患者則有15個,男女患病的比例為3:1,而且不分年齡。專家建議將鼻咽癌早篩納入常規體檢

37、。鼻咽癌因部位隱蔽,癥狀和體征多變,易被忽視。患者發現時往往已是中晚期。醫院門診仍是發現癌癥患者的主要途徑,但一經發現卻往往是中后期的患者,早期鼻咽癌在門診中的發現率僅占10%20%。目前鼻咽癌的治愈率較高。對于早期患者來說,五年生存率已經達到了90%。病因家族聚集現象:鼻咽癌具有垂直和水平的家族發生傾向。種族易感性:鼻咽癌主要見于黃種人,少見于白種人。地域集中性:主要發生于我國南方五省,即廣東、廣西、湖南、福建和江西。易感基因:經常感冒的人群易患鼻咽癌病毒感染:免疫學和生物化學研究證實EB病毒與鼻咽癌關系密切,EB病毒為95%以上的成人所攜帶,經唾液傳染,潛伏于B淋巴細胞。環境因素:報告顯示

38、移居國外的中國人,其鼻咽癌死亡率隨遺傳代數逐漸下降。提示環境因素可能在鼻咽癌的發病過程中起重要作用。臨床表現原發癌 1.涕血和鼻出血 2.耳部癥狀(中耳炎,耳鳴,聽力下降) 3.鼻部癥狀(鼻塞) 4.頭痛(單側持續性疼痛,部位多在顳、頂部) 5.眼部癥狀 6.腦神經損害癥狀 7.頸淋巴結轉移 8.遠處轉移 9.惡病質 鼻咽癌合并皮肌炎(皮肌炎患者的惡性腫瘤發生率高于正常人5倍)隱性鼻咽癌(經病理切片證實為轉移癌,對各可疑部位多次檢查或活檢未能發現原發癌病灶,稱為頭頸部的隱性癌)檢查方法前鼻鏡檢查鼻咽鏡檢查(1)間接鼻咽鏡檢查(2)鼻咽纖維鏡或電子鼻咽纖維鏡檢查病理檢查(1)活檢(2)頸淋巴結摘

39、除活檢或頸淋巴結細胞學穿刺涂片檢查(3)鼻咽脫落細胞學診斷 (4)細針抽吸細胞學(FNA)檢查CT掃描磁共振(MRI)檢查EB病毒殼抗原-Rta-IgG抗體檢測據相關報告,在665例鼻咽癌患者中有136例曾在早期被誤診,誤診率高達20.45%!Rta-IgG抗體檢測Rta是EB病毒裂解期的立即早期基因BRLF1突變表達的一種編碼蛋白,能誘導促進鼻咽部上皮細胞分裂發生癌變,在鼻咽部粘膜變化并不明顯,組織中存在散在的癌細胞,尚未出現病理活檢異常時即呈現陽性,因此Rta蛋白可作為鼻咽癌特異性的早期診斷標志物。治療方法鼻咽癌大多對放射治療具有中度敏感性,放射治療是鼻咽癌的首選治療方法。但是對較高分化癌

40、,病程較晚以及放療后復發的病例,手術切除和化學藥物治療亦屬于不可缺少的手段。1.放射治療:放射治療是國際上公認的鼻咽癌主要治療方法,但由于鼻咽接近大腦、眼球、中耳等許多重要的器官,設計精準的照射范圍對降低局部復發、減少正常器官損傷十分關鍵。2.化學藥物治療3.放療與化療聯合治療4.手術治療5.免疫治療早期鼻咽癌最主要的治療手段是放射治療,局部控制率可達90%以上,5年生存率可達70%以上。預防措施1.高發地及家族中有該病史的人應及早篩查及早篩查2. 避免有害煙霧吸入3.有鼻咽疾病應及早就醫診治,這是導致鼻咽癌的病因之一。4.注意氣候變化,預防感冒,注意保持鼻及咽喉衛生,必要時進行鼻咽腔沖洗5.

41、加強護理,例如:用生理鹽水沖洗鼻腔6.注意環境,避免食用和飲食有高含量鎳的糧食和水,裝修房屋后盡量不要立即入住。7.均衡飲食,少吃或不吃咸魚、咸菜、熏肉、臘味等含有亞硝胺的食物,不宜食辛燥刺激食品、不宜過量飲酒。8. 加強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宮頸癌宮頸癌也稱子宮頸癌,指發生在子宮陰道部及宮頸管的惡性腫瘤,是女性常見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位于女性腫瘤的第二位。全世界每年大約有20萬婦女死于這種疾病。它是迄今為止唯一找出致病原因的癌癥。概述宮頸癌是女性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它是迄今為止唯一找出致病原因的癌癥。宮頸癌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引起的,HPV病毒可直接通過皮膚接觸傳播,有十幾年的潛伏期,故初期沒有任

42、何癥狀。宮頸癌是全世界女性的第三大最常見惡性疾病。據估計,全世界每年新確診的宮頸癌病例可達 500 000 例,每年死亡的病例超過 268 000 例。在全世界每年新增的宮頸癌病例中,約有三分之一是來自中國。多發人群:原位癌高發年齡為3035歲,浸潤癌為4555歲據流行病學報告顯示,宮頸癌在年輕女性中的發病率正在逐步升高。宮頸癌發病率有明顯的地區差異。全球發病率最高的是南非,其次在亞洲,中國發病率每年增發病數超過13萬,占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發病率的7393。死亡率最高的地區是山西,最低的是西藏。總的趨勢是農村高于城市、山區高于平原。臨床癥狀及檢查診斷方式臨床癥狀當宮頸癌的癥狀出現三個月后就診

43、者已有2/3為癌癥晚期。宮頸癌早期沒有任何癥狀,隨著病情進展,患者可出現異常陰道流血。易以性交出血為首發癥狀。此外,白帶增多也為宮頸癌常見癥狀,約80%的宮頸癌患者有此癥狀。晚期癌的癥狀:根據病灶侵犯范圍出現繼發性癥狀。病灶波及盆腔結締組織、骨盆壁、壓迫輸尿管或直腸、坐骨神經時,常訴尿頻、尿急、肛門墜脹、大便秘結、里急后重、下肢腫痛等,嚴重時導致輸尿管梗阻、腎盂積水,最后引起尿毒癥。到了疾病末期,患者可出現消瘦、貧血、發熱及全身衰竭。檢查診斷方式宮頸癌的診斷主要根據病史和臨床表現,尤其有接觸性出血者,需做詳細的全身檢查。確診宮頸癌后,應根據具體情況,以確定其臨床分期。1.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2.

44、宮頸碘試驗3.陰道鏡檢查4.宮頸和宮頸管活組織檢查5.宮頸錐切術宮頸癌可防可測,按時進行宮頸癌篩查就能有效避免不幸發生。病因1.病毒感染高危型HPV持續感染是宮頸癌的主要危險因素。90%以上的宮頸癌伴有高危型HPV感染。2.性行為及分娩次數多個性伴侶、初次性生活16歲、初產年齡小、多孕多產等與宮頸癌發生密切相關。3.其他生物學因素沙眼衣原體、單純皰疹病毒II型、滴蟲等病原體的感染在高危HPV感染導致宮頸癌的發病過程中有協同作用。4.其他行為因素吸煙作為HPV感染的協同因素可以增加子宮頸癌的患病風險。另外,營養不良、衛生條件差也可影響疾病的發生。宮頸癌發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國內外大量資料證實,早

45、婚、早育、多產及性生活紊亂的婦女有較高的患病率。目前也有認為包皮垢中的膽固醇經細菌作用后可轉變為致癌物質。也是導致宮頸癌的重要誘因。治療宮頸癌的主要治療方式和遠期結局多因地區、年齡、分期、組織學類型和經濟狀況而異。對于國際婦產科協會(FIGO)分期為 IB 至 IIA 期的宮頸癌,目前尚無統一的標準治療方案。宮頸癌的治療主要是手術及放射治療。尤其是鱗癌對放射治療較敏感。手術治療:宮頸癌手術切除原則上限于早期患者,即原位癌、期及a期患者,高于a期者手術治療的效果并不佳。手術范圍則根據具體情況如病灶深淺、大小、臨床分期及病理類型、細胞分化等決定。在手術或放療前先用化療,化療后待癌灶萎縮或部分萎縮后

46、再行手術或放療,或者手術或化療后再加用化療,便可提高療效。子宮頸癌治療后,1年內的復發率為50%,2年內的復發率為75%-80%。治療2年后內,患者應每3-4個月復查1次,3-5年內每6個月復查1次;第6年開始每年復查1次。預防宮頸癌是最容易預防的惡性腫瘤之一,預防宮頸癌的方法就是進行宮頸癌篩查經臨床追蹤觀察顯示,從一般的宮頸癌前病變發展為宮頸癌大約需要10年時間。從這個角度看,宮頸癌并不可怕,它是一種可預防、可治愈的疾病。防治的關鍵在于:定期進行婦科檢查,及時發現和治療宮頸癌前病變,終止其向宮頸癌的發展。如能落實防治措施,宮頸癌的治愈率很高。2006年,HPV疫苗作為世界上首款能預防宮頸癌的

47、疫苗,每個療程費用約21002340元人民幣,需要在半年時間內完成3次注射,疫苗的保護期能達10年,9歲開始均可接種。2016年7月18日,HPV疫苗在大陸上市注射HPV疫苗雖然能預防宮頸癌,但并不能有效預防一些不包括在疫苗中的高風險類型的HPV病毒感染,也不能清除體內已有的人類乳頭瘤病毒。定期接受宮頸細胞檢驗仍然是最好的預防措施。乳腺癌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乳腺是由皮膚、纖維組織、乳腺腺體和脂肪組成的,乳腺癌是發生在乳腺腺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乳腺癌中99%發生在女性,男性僅占1%。乳腺癌人群分布乳腺癌各國因地理環境、生活習慣的不同,乳腺癌的發病率有很大差異。北美和北歐大多數國家是

48、女性乳腺癌的高發區,南美和南歐一些國家為中等,而亞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大部分地區為低發區。乳腺癌在我國各地區的發病率也不相同,在世界上我國雖屬女性乳腺癌的低發國。但近年來乳腺癌的發病率明顯增高。尤其滬、京、津及沿海地區是我國乳腺癌的高發地區。以上海最高,1972年上海的乳腺癌發病率為20.l/10萬,1988年則為28/10萬,居女性惡性腫瘤中的第二位。據國家癌癥中心和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2012年公布的2009年乳腺癌發病數據顯示:全國腫瘤登記地區乳腺癌發病率位居女性惡性腫瘤的第1位,女性乳腺癌發病率(粗率)全國合計為42.55/10萬,城市為51.91/10萬,農村為23.12/10萬。乳

49、腺癌從20歲左右開始出現,在絕經期即45-50歲之前保持快速上升勢頭,大約年齡每增長10-20歲發病率上升1倍,絕經期后上升相對緩慢,75-85歲達到最高。在亞洲等低發地區,乳腺癌的發病率在絕經后會略下降,一般乳腺癌的發病高峰在45-55歲之間,亞洲人移居西方國家后仍保持這種年齡分布特征。臨床表現1、乳房腫塊,乳腺的外上象限是乳腺癌的好發部位,多不伴任何癥狀,常為單個、不規則、活動度差的硬性腫塊,洗澡時或自我檢查時是可以發現的。2、乳頭溢液,非哺乳期內乳頭溢出乳白色、淡黃色、棕色或血色、水樣、膿性的液狀物3、乳頭改變,由于腫瘤侵犯乳頭或乳暈下區時,導致乳頭偏歪、回縮、凹陷等。4、局部皮膚改變,

50、乳房皮膚出現橘皮樣改變,即皮膚水腫且有毛孔處明顯凹陷的改變,或出現乳房皮膚“酒窩”樣凹陷5、淋巴結腫,大少數病人首先出現的癥狀為腋窩淋巴結腫大。病因1、月經初潮早絕經晚月經初潮年齡小于12歲與大于17歲相比,乳癌發生的相對危險增加2.2倍。閉經年齡大于55歲比小于45歲者發生乳癌的危險性增加1倍。2、遺傳因素研究發現,其母親在絕經前曾患雙側乳癌的婦女,自身患乳癌的危險性為一般婦女的9倍,而且乳癌病人的下一代出現乳癌的平均年齡約比一般人提早10年左右。乳癌并不是直接遺傳,而是一種“癌癥素質”的遺傳,乳癌病人的親屬并非一定患乳癌,只是比一般人患乳癌的可能性要大。3、婚育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女性雖婚而

51、不育或第一胎在30歲以后亦為不利因素,但未婚者發生乳癌的危險為婚者的2倍。4、電離輻射乳腺是對電離輻射致癌活性較敏感的組織。5、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不健康的飲食習慣造成乳癌的幾率明顯上升,乳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與人均消化脂肪量有較強的關系。6、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些長期從事辦公室工作的女性白領坐多動少,缺乏鍛煉,接觸陽光少,在陽光下多做運動多出汗,科爾幫助排除體內多余的酸性垃圾。檢查方式1.乳房自查:女性曾被建議每月進行一次乳房自查,但研究表明這對發現癌癥的幫助很小。2.乳腺活組織檢查:確定腫塊是否是癌的唯一有效方式是活組織檢查。3.乳腺癌和乳腺X光片:美國癌癥協會建議女性從40歲起,定期做乳腺X光片

52、,因為此時已是乳腺癌發病高峰期。4.乳房超聲波檢查與核磁共振:核磁共振檢查可以幫助可能患有乳腺癌的高風險人群進行更詳細的檢查。治療乳癌治療必須要早發現早治療,早期治療有90%的可以治愈。目前分為乳腺癌局部治療與全身治療的治療模式,醫生會根據腫瘤的分期和患者的身體狀況,酌情采用手術、放療、化療、內分泌治療、生物靶向治療及中醫藥輔助治療等多種手段局部治療:外科手術:在乳腺癌的診斷、分期和綜合治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外科手術包括乳腺和腋窩淋巴結兩部分。乳腺手術有保留乳房手術(保乳手術)和全乳房切除術。保乳手術有嚴格的手術適應證,目前還做不到所有的乳腺癌患者都能進行保乳手術。對不適合保乳手術的乳腺癌患者

53、還需要切除乳房,醫生可以采用整形外科技術重建乳房。放療:利用放射線破壞癌細胞的生長、繁殖,達到控制和消滅癌細胞的作用。全身治療:化學治療:一種應用抗癌藥物抑制癌細胞分裂,破壞癌細胞的治療方法,簡稱化療。內分泌治療:采用藥物或去除內分泌腺體的方法來調節機體內分泌功能,減少內分泌激素的分泌量,從而達到治療乳腺癌的目的。分子靶向治療:近年來最為活躍的研究領域之一,與化療藥物相比,是具有多環節作用機制的新型抗腫瘤治療藥。中醫治療:強調調節與平衡的原則,恢復和增強機體內部的抗病能力,從而達到陰陽平衡治療腫瘤的目的。易患乳腺癌的人群年齡增加、遺傳基因、生活形態等方面的不同,使得某些女性患乳腺癌的幾率較一般

54、女性為高,她們的特征是:1、本身即患有乳癌或卵巢癌、有乳癌家族史(第一代親屬(母親、姐妹等)中,如果有乳腺癌發病,這個家族就屬于高危人群。)2、未生育或35歲以后才生育、40歲以上未曾哺乳或生育3、初經在12歲以前、停經過晚(如:55歲以后才停經者)4、生育后不哺乳或者少哺乳5、激素暴露即激素替代治療6、經常攝取高脂肪或高動物性脂肪、愛吃熟牛肉7、曾在乳部和盆腔做過手術8、過度暴露于放射線或致癌源(例如:經常施行X光透視或放射線治療)9、經由其他癌癥轉移至乳房(例如:患子宮內膜腺癌者)10、有慢性精神壓迫、不常運動預防乳腺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所以還沒有確切的預防乳腺癌的方法。從流行病學調查分

55、析,乳腺癌的預防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方面:1、注意平衡飲食適當控制脂肪和動物蛋白攝入,加強體育鍛煉,減少肥胖發生。少吃或不吃植物、動物食品中含雌激素較高的食物2、母乳喂養,盡可能母乳喂養嬰兒,盡量避免使用雌激素,特別是更年期婦女。3、避免射線,減少不必要的放射線照射,加強放射線防護工作。4、治療良性病變,積極治療乳腺的良性病變。5、學會自查凡40歲以上的婦女均應學會自查方法,對45歲以上有危險因素的婦女更應重視自我檢查。有下列征象者,如乳房包塊、皮膚瘙癢、增厚、炎性改變、乳房形態改變、乳汁分泌、與月經周期無關的乳房疼痛,應盡快就診。食管癌食管癌是(esophageal carcinoma)又叫食道

56、癌,是發生在食管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占所有惡性腫瘤的2%,在全部惡性腫瘤死亡回顧調查中僅次于胃癌而居第2位。概述食管癌是常見的消化道腫瘤,全世界每年約有30萬人死于食管癌。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各國差異很大。我國是食管癌高發區,全世界每年新診斷的食管癌患者約50萬人,其中一半以上在中國;而在中國,一半以上的患者在我省安陽、鶴壁、輝縣以及河北磁縣、山西長治等太行山地區。多發群體 :40歲以上男性食管癌是惡性消化道腫瘤,占所有惡性腫瘤的2%。食管癌是典型的生活方式癌,具有比較顯著的家族聚集現象,高發地區連續三代或三代以上出現食管癌患者的家族屢見不鮮。食管癌惡性程度高,中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僅10%左右。但

57、是如能在早期發現,5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病因及發病相關因素病因食道癌發生因素眾多,食道癌發生是一個漸進過程,在癌變的過程中必有一種主要因素和若干次要因素,這些因素在癌變過程中又起著協同促癌作用,通過國內、國際的大量調查研究認為與主要有兩方面的因素:一是內部因素:由于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的變化,大量進食酸性食物,體質酸化,正常細胞因環境酸化而死亡。二是外部因素:化學物質因素毒菌污染有關精神因素也是本病發生的重要原因。在這兩種因素中,內因是起決定作用的,體質酸化為癌細胞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空間。發病相關因素食道癌的發病主要與以下6點有關:1、亞硝胺類:亞硝胺類化合物是一種很強的致癌物質,研究表明食管

58、癌高發區林縣發現食用酸菜的居民,食用酸菜量和食管癌發病率成正比2、食管粘膜的損傷:長期喜進燙食、粗食,飲濃茶,多食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可引起食管粘膜損傷、引起食管粘膜增生間變。吸煙、飲烈性酒與食管癌發病有一定關系。各種長期不愈的食管炎可能是食管癌的癌前病變。3、局部因素:食管的三個生理縮窄部4、霉菌致癌因素:用霉變食品可以誘發小鼠食管和胃的癌前病變或鱗狀上皮癌。這類霉菌與亞硝胺促癌有協同作用。5、微量元素:食道癌高發區人群中血清鉬、發鉬、尿鉬及食管癌組織中的鉬都低于正常。林縣食管癌高發區水土中缺少鉬,鉬的抑癌作用被多數學者證實。6、遺傳因素:食管癌具有顯著的家族聚集現象,高發區連續三代或三代以上患

59、病家族屢見不鮮臨床癥狀1.早期癥狀常不明顯,但在吞咽粗硬食物時可能有不同程度的不適感覺,包括咽下食物梗噎感,胸骨后燒灼樣、針刺樣或牽拉摩擦樣疼痛。2.中晚期食管癌典型的癥狀為進行性咽下困難,先是難咽干的食物,繼而是半流質食物,最后水和唾液也不能咽下。常吐黏液樣痰,為下咽的唾液和食管的分泌物。患者逐漸消瘦、脫水、無力。持續胸痛或背痛表示為晚期癥狀,癌已侵犯食管外組織。檢查診斷方式檢查方式對可疑病例,均應依靠吞鋇X線食管攝片和纖維食管鏡檢查。1.食管鋇餐X線片可見食管狹窄,壁管不光滑,黏膜破壞。2.CT主要了解腫瘤外侵(縱壁)程度,確定縱壁是否有轉移病變。3.纖維胃鏡或者食管鏡檢查可見到食管內黏膜

60、破壞、潰瘍、有菜花狀新生物。4.細胞學檢查5.組織學檢查診斷方式早期無咽下困難時,應與食管炎、食管憩室和食管靜脈曲張相鑒別。已有咽下困難時,應與食管良性腫瘤、賁門失弛癥和食管良性狹窄相鑒別。治療方法食管癌的治療方法取決于癌細胞的類型、腫瘤分期、患者一般情況和有無其他疾病而定。患者需要保證攝入足夠的營養和得到適當的口腔衛生護理。對于不能吞咽的患者,可以考慮在食道內插入人工支架以緩解其進食、飲水、吞咽唾液的困難。治療方法分外科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和綜合治療。兩種或以上療法同時或先后應用稱為綜合治療。結果顯示以綜合治療效果較好外科手術治療:目的為治愈的手術主要是食管切除術,人為切除包含病灶的部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