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五、混凝土作業指導書1. 編制目的 .12. 編制依據 .13. 適用范圍 .14. 施工準備 .14.1 工序質量經驗收合格 .14.2 設備滿足方案要求 .14.3 供水供電及原材料的保證 .15. 施工方法 .16. 工藝流程 .26.1 施工程序 .26.2 明挖基礎驗槽 .26.3 施工縫處理 .26.4 模板工程 .26.5 鋼筋工程 .36.6 混凝土工程 .36.7 大體積混凝土 .96.8 高溫施工 .106.9 冬季施工 .117. 主要機具及設備 .118. 勞動力組織 .119. 質量標準及注意事項 .129.1 質量控制要點 .129.2 實體質量 .129.3 缺陷
2、處理 .1210. 安全措施 .1411. 文明環保措施 .14- 1 -1. 編制目的規范混凝土生產、運輸、澆筑、養護等過程施工工藝,指導混凝土結構施工。2. 編制依據2.1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GB 50010-2010)2.2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范 (GB/T 50476-2008)2.3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 (GB 50300-2001)2.4地下鐵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GB 50299-1999 2003 年版)2.5地下防水工程質量驗收規范 (GB 50208-2002)2.6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T 50107-2010)2.7混凝土質量控制標準(GB 501
3、64-2011)2.8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 50204-2002 2011 版)2.9混凝土耐久性檢驗評定標準(JGJ/T 193-2009)2.10鐵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 10424-2010)2.11鐵路橋涵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 10415-2003)2.12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范(GB 50496-2009)3. 適用范圍適用于各類現澆結構的普通混凝土施工,不適用于水下混凝土、噴射混凝土、特殊混凝土結構施工。4. 施工準備4.1 工序質量經驗收合格了解天氣預報,避開不利于混凝土澆筑的天氣,或準備好應急措施。澆筑前的檢查包括明挖基礎地基處理,模板、鋼筋、
4、預埋件安裝質量,混凝土原材料質量,施工縫處理等,必須經過監理工程師檢查合格后方可澆筑。4.2 設備滿足方案要求檢查機具種類、規格、數量是否符合本次澆筑要求,運轉是否正常。4.3 供水供電及原材料的保證主要檢查水電供應以及原材料儲備情況,防止施工中斷。5. 施工方法- 2 -地鐵工程混凝土結構類型主要有柱、板、梁,一般采用商品混凝土?,F場澆筑采用泵車、地泵、汽車吊配備斗容器、溜槽或串筒等方式送入模內,振搗方式一般采用人工插搗為主,具備條件的可采用附著式高頻振動器振搗。6. 工藝流程6.1 施工程序澆筑前檢查混凝土拌制運輸入模振搗帶模養護拆模養護6.2 明挖基礎驗槽6.2.1 有樁基礎的,必須經過
5、檢測合格。樁頭伸入承臺或基礎內的錨固深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6.2.2 地基承載力滿足設計要求,基底干燥、平整、密實,無虛渣。6.2.3 基礎標高、尺寸滿足設計圖紙要求,排水措施有效。6.3 施工縫處理6.3.1 施工縫留設位置和連接形式應按照設計圖或施工規范要求施做。6.3.2 施工縫應進行鑿毛處理,鑿毛后露出的新鮮混凝土面積不得低于總面積的 75%。鑿毛應在混凝土具有一定強度后進行,人工鑿毛時強度不低于2.5Mpa,機械鑿毛時強度不低于 10Mpa,嚴禁在混凝土終凝后采用拉毛代替鑿毛。6.3.3 澆筑之前,施工縫處應灑水充分濕潤,但不得有積水。垂直施工縫宜在舊混凝土面上刷一層水泥凈漿,水平施
6、工縫宜在舊混凝土面上鋪一層1020mm、水膠比比混凝土略小的 1:2 水泥砂漿。6.4 模板工程6.4.1 模板分為定型模板和組合拼裝模板,按材質分為鋼模和竹膠板模板。要嚴格按照施工方案選定,且符合“模板工程作業指導書”要求。6.4.2 模板必須嚴格按照測放的邊線、結構尺寸安裝,做到平面順直,豎向垂直。有預拱度要求的,應按設計或實測數據預留。6.4.3 模板加固按施工方案要求進行,做到穩固牢靠。模板固定采用設置內拉筋方式的,拉筋必須穿套管,以保證結構耐久性。6.4.4 模板間接縫平整嚴密,防止漏漿。6.4.5 模板與混凝土接觸面必須清理干凈并涂刷適合的隔離劑,隔離劑嚴- 3 -禁采用廢機油。模
7、板涂刷隔離劑后暫時不安裝的,應貼薄膜防止沾染灰塵雜物。6.5 鋼筋工程鋼筋加工及安裝要點詳見“鋼筋加工及安裝作業指導書” ,本處僅簡述要點如下:6.5.1 鋼筋加工及安裝宜采用定位、限位卡具,使加工的鋼筋尺寸、彎曲度統一規范,安裝的鋼筋間距一致。6.5.2 鋼筋及預埋件直徑、數量、位置和間距應符合設計圖紙要求。6.5.3 嚴格檢查鋼筋保護層墊塊的設置及鋼筋接頭設置部位及連接質量。6.5.4 有絕緣要求的構件,要嚴格按照設計圖紙要求檢查絕緣部位、數量、焊接質量以及接地電阻測量。6.6 混凝土工程6.6.1 配合比6.6.1.1 理論配合比設計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應根據設計使用年限、環境條件、施工工藝
8、以及原材料質量進行設計,并通過計算、試配、試件檢測后確定。當施工工藝和原材料質量發生變化時,必須重新選定配合比。當施工工藝工藝未發生明顯變化,原材料質量在合格的基礎上發生波動時,可適當調整外加劑用量、粗骨料分級比例和砂率,但調整后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應與原配合比一致。指揮部要求:減水劑必須選用聚羧酸高效減水劑,嚴禁使用萘系減水劑。6.6.1.2 施工配合比每工作班前測定粗細骨料含水率,并根據測試結果確定當班施工配合比。6.6.1.3 混凝土澆筑申請管理程序現場各道工序經過驗收,具備混凝土澆筑條件且經監理工程師簽字確認后,由現場施工負責人(或施工標段與商品混凝土攪拌站合同約定的指定人)提報混凝土澆筑
9、申請。申請單應包含申請澆筑日期、起止時間范圍、澆筑方式、理論配合比編號、結構部位、數量、混凝土等級等信息。攪拌站開盤之前,施工標段、監理項目部應有專人復核施工配合比。- 4 -6.6.2 原材料檢驗商混站應按要求頻率做好進場原材料的取樣檢測工作,波動明顯時應加大檢測頻率。施工、監理單位應按合同約定的質量標準、檢測頻率定期對商混站原材料進行抽檢。每次澆筑開盤之前,應對商混站原材料進行外觀檢查,對商混站取樣檢測資料及報告進行審查?;炷林饕牧线M場取樣檢測頻率見下表(參考鐵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424-2010,J1155-2011):序號材料名稱取樣檢測頻率1水泥1、按同一生產廠
10、家、同一等級、同一品種、同一批號且連續進場的水泥,袋裝不超過 200t 為一批,散裝不超過500t 為一批,,每批抽樣不少于一次。2、使用中對水泥質量有懷疑或出廠超過三個月時,應進行復驗。2聚羧酸減水劑同廠家、同品種、同編號的每 50t 為一批,不足 50t 按一批計。3粉煤灰同廠家、同編號、同出廠日期的產品每 200t 為一批,不足 200t 按一批計。4細骨料連續進場的同料源、同品種、同規格的每 400m3(或600t)為一批,不足上述數量按一批計。5粗骨料連續進場的同料源、同品種、同規格的每 400m3(或600t)為一批,不足上述數量按一批計。6.6.3 拌制6.6.3.1 商混站計量
11、系統衡器應定期檢定。每工作班應對攪拌站自動計量系統進行歸零檢查,確保每盤投料稱量在下表允許誤差之內。序號原材料名稱允許偏差(%)1水泥、礦物摻合料22粗、細骨料33外加劑、水1注:表中數據引自預拌混凝土 (GB T14902-2012)表 10。6.6.3.2 每工作班前應測定粗細骨料含水率,以確定施工配合比。雨天應增加含水量檢測次數。6.6.3.3 配合比應在攪拌站試驗人員的監督下輸入,攪拌機操作人員嚴禁隨意改動配合比。確需調整配合比粗細骨料比例、砂率的,應經過試驗人員同意。攪拌站投料應按二次投料法順序操作,基本流程為:- 5 -先投入全部粉料(水泥、摻合料或有粉體外加劑)和細骨料至少攪拌
12、30 秒再投入全部拌合水(或有液體外加劑)至少攪拌 30 秒最后投入全部粗骨料至少攪拌 30 秒。6.6.3.4 首盤混凝土應測試塌落度、含氣量、泌水率、勻質性、拌合物溫度?;炷脸鰴C后到澆筑地點超過 15 分鐘的,塌落度應在澆筑地點現場取料測試塌落度損失,觀察混凝土粘聚性和保水性。6.6.3.5 每盤混凝土攪拌時間應滿足規范及配合比設計的要求。6.6.4 運輸混凝土運輸采用攪拌運輸車。6.6.4.1 運輸能力應適應混凝土澆筑速度和凝結時間要求,見 6.6.6.4。6.6.4.2 攪拌運輸車運輸過程中,應以 24r/min 的慢速進行攪拌,保證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勻性和工作性。6.6.4.3 為了
13、減小高溫暴曬和寒冷氣候對砼質量的影響,攪拌運輸車罐體應加蓋遮蓋物。6.6.4.4 混凝土運至澆筑地點后發生離析、嚴重泌水或坍落度損失較大不能滿足施工要求時,應進行第二次攪拌。二次攪拌時禁止加水,可在運輸車罐內加入適量的與原配合比相同成分的減水劑。減水劑加入量應事先由試驗確定,并應做出記錄。加入減水劑后,混凝土罐車應快速旋轉攪拌均勻,并應達到要求的工作性能后再泵送或澆筑。如二次攪拌仍不符合要求,則禁止使用,將混凝土退回,并記錄車牌號碼,在 2 小時內該車不準進場。6.6.5 入模6.6.5.1 攪拌運輸車卸料前,罐體宜快速旋轉攪拌 20s 以上后再卸料?;炷涟韬衔锶肽囟炔粦陀?5,且不應高
14、于 30。6.6.5.2 混凝土應按方案預定的澆筑順序及方向布料,做到均衡有序,并采取減少混凝土下料沖擊的措施。6.6.5.3 出料口距澆筑面高度不得超過 2m,以免混凝土離析。超過 2m 的應設置串筒、溜槽等輔助措施。6.6.5.4 采用泵送方式,應符合以下要求:1、地泵輸送泵管支架穩定牢固,接頭嚴密,泵管轉向平緩。汽車泵停放場- 6 -地平整、堅實,道路暢通,作業范圍不得有阻礙物。2、先進行泵水檢查,濕潤輸送泵的料斗、活塞等直接與混凝土接觸的部位。泵水檢查后,清除輸送泵內積水。3、輸送混凝土前先輸送水泥砂漿對輸送泵和輸送管進行潤滑,然后開始輸送混凝土。輸送混凝土速度先慢后快、逐步加速,在系
15、統運轉順利后再按正常速度輸送。4、汽車泵(地泵)受料斗設置網罩,防止大塊石進入泵管造成堵管。泵送過程中始終保證受料斗內有足夠的混凝土余量,以免混入空氣。停機待料時,應不間斷的開動葉片攪拌受料斗內的剩余混凝土。6.6.6 澆筑6.6.6.1 澆筑前清除模板內或墊層上的雜物。表面干燥的地基、墊層、模板上應灑水濕潤;現場環境溫度高于 35時宜對金屬模板進行灑水降溫;灑水后不得留有積水。6.6.6.2 混凝土宜一次連續澆筑,間歇時間不應超過下層混凝土初凝時間。不能一次連續澆筑時,可留設施工縫或后澆帶分塊澆筑。6.6.6.3 混凝土澆筑過程應分層進行,分層澆筑厚度不得超過下表規定:振搗方法澆筑層厚度(c
16、m)插入式振動振搗器作用部分長度的1.25倍無筋或配筋稀疏的結構25表面振動配筋較密的結構15附著式振動306.6.6.4 混凝土運輸、輸送入模的過程宜連續進行,符合以下兩個表中的規定。運輸到入模時間限制氣溫()有攪拌設施運輸(min)2030601019755990從攪拌機中卸出后到澆筑完畢的延續時間混凝土等級溫度低于25溫度高于25- 7 -C30 及 C30 以下120min90minC30 以上90min60min6.6.6.5 振搗1、振搗應能使模板內各個部位混凝土密實、均勻,不應漏振、欠振、過振。與模板的距離不應大于振動棒作用半徑的 0.5 倍;振搗插點間距不應大于振動棒的作用半徑
17、的 1.4 倍。2、振動棒的前端應插入前一層混凝土中,插入深度不應小于 50mm;3、振動要垂直于混凝土表面快插慢拔均勻振搗,嚴禁采用水平拖動振動棒的振搗方法,以及利用振搗棒使混凝土長距離流動或運送混凝土。當混凝土表面無明顯塌陷、有水泥漿出現、不再冒氣泡時,可結束該部位振搗。振動棒不得直接接觸模板、鋼筋、預埋件、預應力管道。6.6.6.6 表面振動器振搗混凝土應覆蓋振搗平面邊角;移動間距覆蓋已振實部分混凝土邊緣;傾斜表面振搗時,由低處向高處進行振搗。6.6.6.7 附著式振動器振搗混凝土應與模板緊密連接,設置間距應通過試驗確定;根據混凝土澆筑高度和澆筑速度,依次從下往上振搗;模板上同時使用多臺
18、附著振動器時,各振動器頻率要一致,并交錯設置在相對面的模板上。6.6.6.8 混凝土振搗完成后,應及時修整、抹平混凝土表面,提漿后待適當時間再抹第二遍并壓光或拉毛。抹面時嚴禁灑水,并防止過度操作影響表層混凝土的質量。寒冷和干旱天氣,更要注意施工抹面工序質量,防止混凝土表面產生收縮裂紋。6.6.7 試件留置規定用于檢查結構構件混凝土強度、彈性模量、同條件養護、抗滲的試件,均應在混凝土的澆筑地點隨機抽樣制作。6.6.7.1 標養 28d 抗壓強度試件1、每拌制 100 盤且不超過 100m3 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樣不得少于一次;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 100 盤時,取樣不得少于
19、一次;- 8 -3、當一次連續澆筑超過 1000m3 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 200m3 ,取樣不得少于一次;4、每一結構部位,取樣不得少于一次;5、每次取樣應至少留置一組標準養護試件。6.6.7.2 同養試件同條件養護試件的留置組數應根據設計圖紙、規范及實際需要確定。6.6.7.3 彈性模量試件1、隨構件同條件養護的終張拉/放張彈性模量試件不得少于一組。2、標準條件養護 28d 彈性模量試件不得少于一組。3、其他條件養護試件按設計要求、相關標準規定和實際需要確定。6.6.7.4 抗滲試件抗滲標養試件試驗齡期為 56d。每 5000m3同配合比、同施工工藝的混凝土至少制作抗滲檢查試件一組(6
20、 個) ,不足 5000m3時也要制作一組;隧道襯砌、仰拱、底板每 500m3至少制作抗滲檢查試件一組(6 個) ,不足 500m3時也要制作一組。6.6.8 拆模6.6.8.1 拆模強度要求側模在混凝土強度達到 2.5MPa 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損時,方可拆除。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時的混凝土強度必須達到設計規定后,方可拆模。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可參考下表執行:構件類型構件跨度(m)達到混凝土設計強度標準值的百分率(%)2502875板、拱8100875梁8100275懸臂構件2100上表引自鐵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 (TB10424-2010)表 4.3.16.6.8.2 拆模
21、溫度要求- 9 -拆模時結構混凝土芯部與表面、表面與環境之間的溫差不得大于 20(截面較為復雜時,溫差大于 15) 。芯部開始降溫前不得拆模,大風或氣溫急劇變化時不宜拆模。在寒冷季節,若環境溫度低于 0時不宜拆模。在炎熱和大風干燥季節,應采取逐段拆模、邊拆邊蓋的拆模工藝。6.6.8.3 拆模宜按立模順序逆向進行,不得損傷混凝土。6.6.9 養護6.6.9.1 混凝土初凝后方可覆蓋(可采用篷布、塑料布等) ,初凝前可用覆蓋物遮蔽,但不得直接接觸混凝土面,以減少表面水分蒸發。帶模養護期間,應采取帶模包裹、澆水、噴淋灑水進行保濕養護,或通蒸汽進行保溫養護。6.6.9.2 混凝土終凝后方可灑水,日平均
22、氣溫低于 5時不得澆水。拆模后,混凝土表面覆蓋蓄水、保水材料后灑水,使混凝土在養護期間始終處于濕潤狀態。蓄水、保水材料應覆蓋或包裹完整,內表面應具有凝結水珠。6.6.9.3 噴涂養護劑應按產品說明書要求操作,均勻噴涂在結構構件表面,不得漏噴。6.6.9.4 混凝土養護期間應注意采取保溫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溫度受環境因素影響(如暴曬、氣溫驟降等)而產生過大的溫差應力,使表面產生裂紋。養護期間混凝土的芯部與表層、表層與環境之間的溫差不宜超過 20(截面較為復雜時,不宜超過 15)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前應制定嚴格的養護方案,控制混凝土內外溫差滿足設計要求。6.6.9.5 混凝土終凝后的持續保濕養護時
23、間一般應不少于 14d。后澆帶混凝土養護期不應少于 28d。6.7 大體積混凝土定義:混凝土結構物實體最小尺寸不小于 1m 的大體量混凝土,或預計會因混凝土中膠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溫度變化和收縮而導致有害裂縫產生的混凝土。 6.7.1 降低水化熱的措施6.7.1.1 優化土配合比:選用水化熱低的水泥;摻加粉煤灰、礦渣粉和高性能減水劑;減少水泥用量。6.7.1.2 混凝土用料避免日光曝曬,降低初始溫度。- 10 -6.7.1.3 減小澆筑層厚度,加快混凝土的散熱速度。6.7.1.4 在混凝土內埋設循環冷卻水管,從混凝土覆蓋冷卻水管開始即通水循環冷卻降溫。6.7.2 溫度控制規定6.7.2.1 混凝土
24、入模溫度不宜大于 30,溫升值(在入模溫度基礎上)不宜大于 50;6.7.2.2 混凝土澆筑體芯部與表面溫差不宜大于 25,表面與環境溫差不宜大于 20。6.7.2.3 混凝土澆筑體降溫速率不宜大于 2.0/d。6.7.3 測溫點設置6.7.3.1 以澆筑體平面圖對稱軸線的半條軸線為測試區。每條測試軸線上監測點位不少于 4 處,根據結構尺寸布置。豎向(厚度)方向的底面、中間、外表面必須布置測點,其余測點按間距不大于 600mm 布置。底面、外表面溫度宜為表面以內 50mm 處的溫度。6.7.3.2 環境溫度監測點數量根據具體需要確定,位置應離開基礎周邊一定距離。6.7.4 測溫頻率混凝土澆筑后
25、,每晝夜可不應少于 4 次;入模溫度的測量,每臺班不少于2 次。6.7.5 大體積混凝土測溫規定6.7.5.1 宜根據每個測溫點被混凝土初次覆蓋時的溫度確定各測點部位混凝土的入模溫度;6.7.5.2 結構內部測溫點、結構表面測溫點、環境測溫點的測溫,應與混凝土澆筑、養護過程同步進行;6.7.5.3 應按測溫頻率要求及時提供測溫報告,測溫報告應包含各測溫點的溫度數據、溫度變化曲線、溫度變化趨勢分析等內容;6.7.5.4 混凝土結構表面以內 40mm80mm 位置的溫度與環境溫度的差值小于 20時,可停止測溫。6.8 高溫施工- 11 -6.8.1 采取以下措施降低混凝土攪拌出機溫度:水泥、粉煤灰
26、罐體宜設置噴淋裝置降溫,溫度不宜大于 60;外加劑應放置在室內或搭設防曬棚;粗細骨料應采取灑水降溫措施;水池表面應遮蓋,并加冰塊降溫。6.8.2 混凝土入模溫度不大于 30。6.8.3 避免模板和新澆混凝土受陽光直射,控制混凝土入模板和鋼筋的溫度以及附近的局部氣溫不超過 40。6.8.4 避開炎熱時段,安排在溫度低的時段澆筑。6.8.5 加強混凝土保濕降溫養護工作。6.9 冬季施工當晝夜平均氣溫連續 3d 低于 5或最低氣溫低于-3時,按冬期施工處理。6.9.1 混凝土經過加熱工計算,經試拌確定水和骨料需要預熱的最高溫度,保證混凝土的入模溫度不應低于 5(環境負溫時,混凝土的入模溫度不應低于
27、10) 。6.9.2 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和保持混凝土溫度:水泥、粉煤灰罐體、攪拌運輸車罐體、地泵輸送管等采用保溫材料嚴密包裹;搭設暖棚對減水劑、粗細骨料進行自然預熱,但不得直接加熱。6.9.3 骨料中不得混有冰雪、凍塊及易被凍裂的礦物質,模板、鋼筋以及預埋件上的冰、雪等物清除干凈。6.9.4 現場混凝土結構采取搭設封閉棚子后生火升溫或通蒸汽管道,實體包裹電熱毯進行電加熱等蓄熱保溫措施,使養護溫度不低于 5。7. 主要機具及設備鋼筋加工設備:調直機,切斷機,切割機,彎曲機、電焊機(對焊機,氣體保護焊機、套筒過絲機)以及相應的鋼筋定位卡具或工作臺。模板加工及安裝機具設備:輪鋸,倒鏈混凝土設備:攪拌站
28、,攪拌運輸車,汽車泵(地泵、汽車吊) ,振動棒(高頻附著式振動器,平板振動器) ,鑿毛用電動風鎬。預應力施工設備:切割機,千斤頂,油表,油泵,水泥漿攪拌機,壓漿機,- 12 -倒鏈。吊裝設備:汽車吊,塔吊。8. 勞動力組織 主要工種有木工,架子工,鋼筋工,電焊工,混凝土工,振搗工以及攪拌站、攪拌運輸車、汽車吊、地泵等機械操作司機。各類混凝土結構施工需要的各工種人員配備,按施工方案確定。9. 質量標準及注意事項9.1 質量控制要點9.1.1 嚴格控制混凝土生產質量,加強各道環節混凝土性能的檢測。進場原材料進場檢測頻率不得低于 6.6.2 項規定?;炷脸鰴C后、入模前必須對混凝土塌落度、含氣量、溫
29、度等進行現場檢測?;炷凉ぷ餍阅懿荒軡M足設計及施工工藝要求的,不得用于結構內。9.1.2 加強混凝土澆注之前的各道工序檢測,嚴格執行施工單位“三檢制”以及監理驗收制。模板必須牢固穩定,線型尺寸符合設計;各類預埋件位置準確,無遺漏。9.1.3 施工、監理單位對混凝土澆注過程進行旁站,混凝土澆注必須堅持分段分層的原則,振搗人員的配置應與混凝土澆注速度匹配。安排專人緊盯混凝土振搗質量,尤其是鋼筋密集區域的搗固。9.1.4 落實混凝土結構成品保護措施,包括混凝土養護、拆模、包裹、防止磕碰踩踏等措施。9.2 實體質量9.1.1 結構混凝土各項指標必須滿足設計圖紙要求。28d 標養試件抗壓強度未達到設計規
30、定的,應采取回彈法、鉆芯取樣法進行驗證。9.1.2 涉及混凝土結構安全的重要部位應進行實體檢驗,內容包括混凝土強度、鋼筋保護層厚度以及設計要求或合同約定的其他項目。9.1.3 結構尺寸、空間位置、預埋件數量及其位置符合設計圖紙要求,不應有影響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9.1.4 結構觀感質量滿足驗收規范要求。9.3 缺陷處理- 13 -9.3.1 缺陷分級結構外觀質量缺陷分級判定如下:名稱現象嚴重缺陷一般缺陷露筋構件內鋼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縱向受力鋼筋有露筋其他鋼筋有少量露筋蜂窩混凝土表面缺少水泥砂漿而形成石子外露構件主要受力部位有蜂窩其他部位有少量蜂窩孔洞混凝土中孔穴深度和長度均超過保護層厚度構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孔洞其他部位有少量孔洞夾渣混凝土中夾有雜物且深度超過保護層厚度構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夾渣其他部位有少量夾渣疏松混凝土中局部不密實構件主要受力部位有疏松其他部位有少量疏松裂縫縫隙從混凝土表面眼神至混凝土內部構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影響結構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縫其他部位有少量不影響結構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縫連接部位缺陷構件連接處混凝土缺陷及連接鋼筋、連接件松動連接部位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重慶市云陽縣等2025年高考語文試題倒計時模擬卷(2)含解析
- 德州學院《生物課程與教學論微格訓練》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西京學院《獸醫公共衛生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手繪表現技法景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寶雞職業技術學院《建筑材料學B》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二氮嗪口服混懸液-藥品臨床應用解讀
- 山東英才學院《臨床分子生物學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鹽城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蹲C券投資學(含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重慶機電職業技術大學《安裝工程基礎知識》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東北農業大學《視頻后期特效制作》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小學語文新課標跨學科學習任務群解讀及教學建議
- 無縫鋼管記錄表格匯編
- RB/T 101-2013能源管理體系電子信息企業認證要求
- 節后復工檢查表
- 氣象報文日常航空天氣報告電報翻譯
- 航空航天概論-第三章飛行器動力系統
-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3.1 估數與數數 |冀教版
-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精選教學課件
- 高處作業審批表
- 人員下班安全檢查記錄表
- 曾奇峰精神分析網絡課程學習筆記第1-6講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