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學總論(1-7章)_第1頁
中藥學總論(1-7章)_第2頁
中藥學總論(1-7章)_第3頁
中藥學總論(1-7章)_第4頁
中藥學總論(1-7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緒 言 中藥的概念中藥的概念 中藥是以中醫藥基礎理論為指導,具有獨特的理論體系和應用形式,用以預防和治療疾病的藥物。 中藥學的概念中藥學的概念 中藥學是研究中藥基本理論和各種中藥的來源、采集、炮制、性能、功效以及臨床應用等知識的一門學科。 中藥學的特點中藥學的特點 1.藥物來源于自然 2.知識來源于實踐 3.三辨用藥法4.炮制中的法度5.配伍用藥,奧妙無窮 中藥的起源和中藥學的發展 第一章第一章先秦時期魏晉南北朝秦漢時期隋唐時期當代民國時期清代宋代明代金元時期一、先秦時期一、先秦時期1.藥食同源一、先秦時期一、先秦時期一、先秦時期一、先秦時期一、先秦時期一、先秦時期 2.神農嘗百草 一、先秦時

2、期一、先秦時期 3.酒的發明 二、秦漢時期二、秦漢時期神農本草經成書年代:約公元200年(東漢末年)載藥情況:365種分類情況:三品分類法成就:現存最早的藥學專著,系統總結了漢以前藥學成就,是歷代本草的奠基石,對后世本草的發展具有十分深遠的影響。三、魏晉南北朝時期三、魏晉南北朝時期1.本草經集注成書年代:公元480498年(梁代)作者:陶弘景載藥情況:730種分類情況:雙分類法(按自然屬性分類并結合三品分類)成就:1本書全面收集整理了古代藥物學的各種知識,反映了魏晉南北朝的主要藥學成就;2開創了按藥物自然屬性分類方法;3已具備了綜合本草的初步模式。三、魏晉南北朝時期三、魏晉南北朝時期 2.炮炙

3、論:為南朝雷敩所著,其主要內容是收錄了300種藥物的炮制方法。本書為我國第一部有關炮制學方面的專著,它標志著本草新分支學科的產生。四、隋唐時期四、隋唐時期新修本草成書年代:公元657659年(唐代)作者:李勣、蘇敬等主持編寫載藥情況: 844種(新增114種藥物)成就: 1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藥典;2采用圖文對照編寫方法 ,開創了世界藥學著作的編寫形式。五、宋五、宋 代代證類本草證類本草成書年代:公元1082年作者:唐慎微載藥情況:該書以嘉祐、圖經為基礎,并廣泛收錄其他文獻中的藥學資料,收藥1558種,藥后附列單方3000余首,首開方藥相互印證的先例。成就: 1保留以

4、往藥學的資料;2圖文并茂,方藥兼收的編寫方式;3完全具備了綜合本草的規模。六、金元時期六、金元時期 特點:一是發展了升降浮沉和歸經理論,并使之系統化;二是大興探討藥物奏效原理之風,以藥物形、色、氣、味為主,利用氣化、運氣和陰陽五行學說,建立了一套法象藥理模式。 劉完素素問藥注、本草論;張元素的珍珠囊、臟腑標本用藥式;李杲用藥法象、朱震亨本草衍義補遺、王好古湯液本草。飲膳正要:為元代皇家廚師忽思慧所著,為中國現存第一部完整的飲食衛生與食治療法的專書。七、明七、明 代代本草綱目成書年代:公元15521578年作者:李時珍載藥情況:1892種,附方11096首,附圖1160幅。內容:全書52卷,16

5、綱,62目。成就:1.總結了16世紀以前我國的藥物學2.糾正了以往本草書中的某些錯誤3.提出了當時最先進的藥物分類法4.糾正了一些反科學的見解5.豐富了世界科學寶庫6.輯錄保存了大量古代文獻八、清八、清 代代本草綱目拾遺成書年代:公元1765年作者:趙學敏載藥情況:921種,在綱目基礎上新增716種。 成就:對綱目中修正錯誤及補充不足。九、民國時期九、民國時期 陳存仁主編的中國藥學大辭典(1935年),是我國第一部有重要影響的大型藥學辭書,載藥4300余種。十、當代的本草學成就十、當代的本草學成就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藥志、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載藥5767種)和中華本草(南京中醫藥大

6、學主編,1999年出版,載藥8980味)等。 第二章第二章中藥的產地與采集一、一、 產地產地 中藥的來源,除部分人工制品外,主要是天然的動、植物和礦物。天然藥材的分布和生產,離不開一定的自然條件。 道地藥材,即某一地區所產的某種藥材,產量高、質量好、療效佳,素有盛名。 二、采集二、采集 藥材的采收,應該在有效成分含量最多的時候進行。通常以入藥部分的成熟程度作為依據,每種植物藥材都有一定的采收時節。 二、采集二、采集 1.根、根莖:通常在秋末至春初時采收。 2.樹皮、根皮:通常在春、夏季節植物生長旺盛,植物體內漿液充足時采收。 二、采集二、采集 3.葉、全草:通常在植物生長最旺盛的時期,花將開放

7、或盛開而果實尚未成熟時采收。 4.花:一般在花剛開放時采收。 5.果實、種子:通常都在成熟時采收。第三章第三章中藥的炮制 概概 念念 炮制,是將采集來的中藥材,根據臨床需要和制劑的要求,采用一定方法進行加工的過程。在古代又稱“炮炙”、 “修治” 、“修事” 等。 炮制的目的炮制的目的 1. 降低或消除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減低藥物峻烈之性,保證用藥安全。 2.增強藥物的作用,提高臨床療效。 3.改變藥物的性能,使之更能適應病情需要。 炮制的目的炮制的目的 4.引藥入經,便于定向用藥。 5.改變藥物的某些性狀,便于制劑、貯藏和煎出有效成分。 6.矯味,矯臭,以便于服用。 7.除去雜質及非藥用部分

8、,使藥材清潔純凈。 炮制方法炮制方法 l修治l水制l火制l水火共制l其他制法 炮制方法炮制方法 (一)修制 1.純凈處理 2.粉碎處理:搗、碾、鎊、銼等。 3.切制處理:切、鍘。 炮制方法炮制方法 (二)水制:洗、淋、泡、潤、漂、水飛等。 1.潤(又稱悶、伏) 2.漂 3.水飛:將藥物與水同研,以制取藥物的微細粉末的方法。 炮制方法炮制方法 (三)火制 1.炒:有不加輔料和加輔料兩種炒法。 2.炙:主要指用液體輔料拌炒藥物的方法。 炮制方法炮制方法 3.煅:有直接煅和間接煅兩種制法。 4.煨:利用濕面粉或濕草紙包裹藥物,置熱火灰中加熱,至面或紙焦黑為度。 炮制方法炮制方法 (四)水火共制 1.

9、煮:是用清水或液體輔料與藥物共同加熱的方法。 2.蒸:是利用水蒸氣或隔水加熱藥物的方法。 炮制方法炮制方法 3.淬:將藥物煅燒紅透后迅速投入冷水或冷的液體輔料中,使之酥脆的炮制方法。 4.潬:將藥物放入大量沸水中短暫潦過后立即撈出的方法。 炮制方法炮制方法 (五)其他制法 1.制霜:種子類藥材壓榨去油或礦物藥材重結晶后的制品。 2.發酵 3.發芽第四章第四章中藥的性能藥物治療疾病的機理疾病陰陽失調偏盛偏衰健康陰平陽秘藥物偏性中藥性能 概概 念念 中藥的性能:簡稱藥性,中藥的性能:簡稱藥性,是藥物與療效有關的性質和功能的統稱。是用中醫藥理論對中藥作用的性質和特征的高度概括,主要包括四氣、五味、升

10、降浮沉、歸經、毒性等。四氣中藥性能五味升降浮沉歸經毒性第一節第一節四 氣 概概 念念 四氣即寒、熱、溫、涼四種藥性,它反映藥物在影響人體陰陽盛衰,寒熱變化方面的作用傾向,是說明藥物作用性質的重要概念之一。 確立依據確立依據 l機體發生反應l藥物作用(治療病證) m溫熱機體發生反應m寒涼機體發生反應m溫熱治療作用m寒涼治療作用 作用及適應證作用及適應證 1.寒涼: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等作用,適用于陽熱證。 2.溫熱:溫里散寒、補火助陽、溫經通絡、回陽救逆等作用,適用于陰寒證。 指導意義指導意義 1.根據病證的寒熱選擇相應藥物。 2.根據病證寒熱程度的差別選 擇相應的藥物。 指導意義指導意義 3.寒

11、熱錯雜者,則寒熱并用,至于孰多孰少,據情而定。 4.真寒假熱或真熱假寒者,又當分別治以熱藥或寒藥,必要時加用藥性相反的反佐藥。第二節第二節五 味 概概 念念 五味即辛、甘、酸、苦、咸五 種基本藥味及附屬于酸甘的澀味和淡味,合稱為五味。 確立依據確立依據 1.經健康人的味覺器官感受而得 2.經臨證實踐而得(治療病證) 作用及適應證作用及適應證 辛發散表證散行行氣行血氣滯血瘀 作用及適應證作用及適應證 芳香芳香辟穢穢濁疫癘致病芳香化濕濕濁中阻芳香開竅神昏竅閉 作用及適應證作用及適應證 甘和緩補調和脾胃調和藥性補益緩急止痛緩和藥性緩解毒性虛證脾胃不和藥性不和脘腹四肢拘攣疼痛藥性峻猛藥物毒性藥食中毒

12、作用及適應證作用及適應證 淡滲水腫、小便不利利滲濕利水 作用及適應證作用及適應證 酸收滑脫不禁澀澀生津化陰收斂固澀津傷口渴 作用及適應證作用及適應證 堅陰陰虛火旺通泄降泄清泄熱結便秘咳喘嘔呃實火上炎苦堅泄燥燥濕濕證 作用及適應證作用及適應證 咸軟堅散結瘰疬、痰核癭瘤、癥瘕軟下便秘瀉下 陰陽屬性陰陽屬性 辛、甘、淡屬陽,酸、苦、咸屬陰。 氣味結合氣味結合 1.氣味相同,常具有相似功效,亦有主次之別。 2.氣同味異,味同氣異,其作用往往互不相同。 氣味結合氣味結合 3.氣味均不同,則其作用迥異。 4. 一藥有數味者,其作用范圍相應擴大。第三節第三節升降浮沉 概概 念念 升降浮沉指藥物作用于人體的不

13、同趨向,是與疾病表現的趨向相對而言的。 作用及適應證作用及適應證 1.升浮藥:一般具有解表、升陽祛風、散寒、涌吐、開竅、透疹、溫陽、益氣等功效。 2.沉降藥:具有清熱、瀉下、利水滲濕、 消導積滯、重鎮安神、潛陽息風、降逆止嘔、止咳平喘及收斂固澀等功效。 影響因素影響因素 1.以藥物的性味確定:能升浮的藥物大多具有辛、甘味和溫、熱性;能沉降的藥物大多具有酸、苦、咸、澀味和寒、涼性。 2.以藥物的質地輕重決定。 影響因素影響因素 3.以藥物的炮制確定:酒炒則升,姜汁炒則散,醋炒則收斂,鹽水炒則下行。 4.以配伍來確定。第四節第四節歸 經 概概 念念 “歸”是指藥物作用部位的歸宿;“經是指臟腑經絡。

14、 歸經是指藥物對機體某部位的選擇性作用。 理論基礎理論基礎 以臟腑經絡理論為基礎,以所治具體病證為依據。 意意 義義 1.完善和發展了藥性理論,突出了藥物作用特點。 (1)同類功能相似的藥物由于歸經的不同,分別具有不同的治療作用。 (2)即使同歸一經,由于氣味的不同,作用亦不同。 2.指導臨床合理用藥。 意意 義義 3.指導中藥的炮制加工。 4.便于學習和掌握中藥的性能。 5.以歸經為線索,可以探索和發現某些藥物的潛在功能。第五節第五節毒 性 含含 義義 1.“毒藥”即是藥物的總稱。 2.“毒”是指藥物的偏性。 3.“毒”是指藥物作用的強弱。 4.“毒”是指藥物的毒副作用。藥物偏性毒副作用毒性

15、古今不同認識 中毒原因中毒原因 1.服用過量或長期服用。 2.炮制不當。 3.制劑服法不當。 4.配伍不當。 中毒原因中毒原因 5.誤服偽品。 6.藥不對證。 7.體質因素。 臨床應用臨床應用 1.控制劑量:藥物中毒的產生,每與用量過大有關。 2.遵守炮制:大多數毒藥,通過炮制,可以減低毒性。 3.注意用法:不同的毒藥,用法不盡相同。 第五章第五章中藥的配伍 概概 念念 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藥性特點,有選擇的將兩味或兩味以上藥物配合使用。 七情:單行、相須、相使、相畏、相殺、相惡和相反稱為藥物的七情。 七情內容七情內容 1.單行:“單方不用輔”,單味藥即可發揮預期效果,不需要其他藥物

16、輔助。適用于病情輕淺或病機單純者。 七情內容七情內容 2.相須:“同類不相離”,性味功效相類似的藥物配合應用,可以增強其原有的療效。 七情內容七情內容 3.相使:“我之佐使也”,即在性味功效方面有某種共性的藥物配合應用,以一種藥物為主,另一種藥物為輔,從而提高主藥的療效。 七情內容七情內容 4.相畏:“受彼之制也”,即一種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種藥物減輕或消除。 七情內容七情內容 5.相殺:“制彼之毒也”,一種藥物能減輕或消除另一種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七情內容七情內容 6.相惡:“奪我之能也”,兩種藥物合用,一種藥物能夠破壞另一藥物的療效。 七情內容七情內容 7.相反:“兩不相合也”,

17、即兩種藥物合用,能產生毒性反應或副作用。 指導意義指導意義 1.相須、相使要充分利用。 2.在應用有毒藥物時要考慮利用相畏、相殺。 3.相惡、相反臨床上應避免使用。 指導意義指導意義 降低相殺相畏相須配伍藥效毒性增強相使增強降低相惡相反常用配伍配伍禁忌有毒藥配伍 第六章第六章用藥禁忌 內內 容容 l配伍禁忌l妊娠禁忌l飲食禁忌l證候禁忌( (一一) )配伍禁忌配伍禁忌 1.十八反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蔞貝蘞及攻烏,藻戟遂芫俱戰草,諸參辛芍叛藜蘆。 ( (一一) )配伍禁忌配伍禁忌 2.十九畏硫黃原是火中精,樸硝一見便相爭。水銀莫與砒霜見,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為上,偏與牽牛不順情。丁香莫與郁金

18、見,牙硝難合京三棱。川烏草烏不順犀,人參最怕五靈脂。 官桂善能調冷氣,若逢石脂便相欺。( (二二) )妊娠用藥禁忌妊娠用藥禁忌 1.禁用:大多是毒性較強,藥性猛烈及墮胎作用較強的藥物。 2.慎用:包括通經祛瘀、行氣破滯藥物,以及辛熱滑利之品等。 ( (三三) )服藥飲食禁忌服藥飲食禁忌 俗稱忌口,如常山忌蔥,薄荷忌鱉肉,茯苓忌醋,人參忌茶、蘿卜,蜜反生蔥等。 ( (四四) )證候禁忌證候禁忌 由病證性質要求避免使用的藥物,稱為病證用藥禁忌。如熱證不宜用溫熱藥,寒證不宜用寒涼藥,虛證不宜用攻邪藥,實證不宜用滋補藥,燥證不宜用性燥傷陰耗液藥,濕盛不宜用滋膩助濕藥等。第七章第七章中藥用藥劑量與用法第

19、一節第一節中藥的用藥劑量 概概 念念 劑量,又稱用量,主要是指一味藥的干燥飲片在湯劑中的成人一日量。 有時是指方劑中每味藥之間的比較分量,亦稱相對劑量。 確立依據確立依據 l質量 l質地l藥性(性、味) l毒性 確立依據確立依據 l劑型、配伍及用藥目的l患者年齡、性別、體質、病程、病 勢輕重以及職業、生活習慣等l季節、氣候、居處環境等自然環境 用量變化對功用的影響用量變化對功用的影響 中藥用量的大小不僅可以使得功效增強或減弱,甚至可以改變其原有的功效。 第二節第二節中藥的用法 湯劑煎煮方法湯劑煎煮方法 l普通煎煮方法l特殊煎煮方法( (一一) )普通煎煮方法普通煎煮方法l器具l煎藥用水l用水量

20、l煎前浸泡l煎煮火候及時間l榨渣取汁l煎煮次數( (二二) )特殊煎煮方法特殊煎煮方法l先煎l后下l包煎l另煎l烊化l沖服l泡服( (二二) )特殊煎煮方法特殊煎煮方法1.先煎:主要指有效成分難溶于水的一些金石、礦物、介殼類藥物,應打碎先煎,煮沸2030分鐘,再下其他藥物同煎,以使有效成分充分析出。如磁石、代赭石、生石膏、龍骨、牡蠣、海蛤殼、瓦楞子、石決明、龜板、鱉甲等。此外,附子、烏頭等毒副作用較強的藥物,宜先煎4560分鐘后再下他藥,久煎可以降低毒性,安全用藥。( (二二) )特殊煎煮方法特殊煎煮方法先煎礦物藥介殼類其它類( (二二) )特殊煎煮方法特殊煎煮方法2.后下:主要指一些氣味芳香的藥物,久煎其有效成分易于揮發而降低療效,需在其他藥物煎沸510分鐘后放入,如薄荷、青蒿、木香、砂仁、沉香、白豆蔻、草豆蔻等。此外,有些藥物雖不屬芳香藥,但久煎也能破壞其有效成分,如鉤藤、大黃等亦屬后下之列。( (二二) )特殊煎煮方法特殊煎煮方法后下其它類易揮發類易破壞類( (二二) )特殊煎煮方法特殊煎煮方法3.包煎:質地過輕,飄浮水面;或含淀粉、粘液質過多,易粘鍋、糊化、焦化;或顆粒細小粉末狀的藥物,難以與藥液分離;或藥材有刺激咽喉的毛狀物者,均應包煎。以防止藥液混濁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及沉于鍋底,加熱時引起焦化或糊化。如滑石、旋覆花、車前子、蒲黃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