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主要病蟲害原色圖譜(修改稿)_第1頁
葡萄主要病蟲害原色圖譜(修改稿)_第2頁
葡萄主要病蟲害原色圖譜(修改稿)_第3頁
葡萄主要病蟲害原色圖譜(修改稿)_第4頁
葡萄主要病蟲害原色圖譜(修改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葡萄病蟲害及防治原色圖譜手冊楚燕杰、李秀英編著 攝影一、葡萄主要蟲害及其防治1、葡萄透翅蛾(Paranthrene Regalis Butler)田間危害識別要點:以幼蟲蛀食葡萄枝蔓髓部。以7-8月為害最重,被害部位腫大,致使上部落葉片發黃,果實脫落,被蛀食的莖蔓容易折斷枯死。蛀枝口外常有呈條狀的粘性蟲糞。葡萄透翅蛾照片形態特征識別要點:成蟲:6月上旬(葡萄始花期)出現成蟲。體長18-20毫米,翅展34毫米。全體黑褐色。頭的前部及頸部黃色。后胸兩側黃色。前翅赤褐色,前緣及翅脈黑色,后翅透明。腹部有3條黃色橫帶。幼蟲:6月上中旬(盛花謝花期)。初孵幼蟲多從葡萄葉柄基部及節蛀入嫩莖危害,10月以后

2、,幼蟲在被害枝蔓內越冬。老熟幼蟲頭部紅褐色,胸腹部黃白色,前胸背板有倒“八”形紋,前方色淡。 防治技術:(1)、在成蟲期和幼蟲孵化期,噴50%殺螟松 l000-1500倍。(2)、生長期,及時剪除被害枯梢和膨大嫩枝。(3)、從蛀入孔可直接注入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然后用黃泥封閉。2、斑衣蠟蟬(Lycorma Delicatula White)田間危害識別要點:以成、若蟲刺吸嫩葉和枝干汁液,其排泄液粘附于枝葉和果實上,使果實表面變黑,降低果品質量。形態特征識別要點:一年發生1代,以卵越冬。4月中旬出若蟲,6月中下旬出現成蟲,8月中下旬產卵。成、若蟲彈跳力強,有群集性,常在嫩葉背面

3、為害。斑衣蠟斑照片防治措施:在若蟲和成蟲期可噴布50辛硫磷乳劑1000倍液或2.5%功夫1000倍藥液。3、葡萄十星葉甲(Oides Decempunctata Bilberg)別名:葡萄十星葉蟲、葡萄花葉、葡萄金花蟲。田間危害識別要點:以成蟲和幼蟲都嚙食葡萄葉片、幼芽,有時僅留葉脈。是葡萄的重要害蟲之一。葡萄十星葉甲照片照片形態特征識別要點:在北方地區1年1代,以卵越冬,到5 月下旬孵化幼蟲,先群集為害。老熟幼蟲體長12-15毫米。體扁而肥,近長橢圓形。頭小,黃褐色。7月上、中旬開始出現成蟲,成蟲體長12毫米左右,土黃色,橢圓形。頭小,常隱于前胸下。兩鞘翅上共有黑色圓形斑點10個,但常有變化

4、。成蟲有假死性,當受觸動即分泌黃色具有惡臭味的粘液。防治方法:1、冬季消滅越冬卵;在幼蟲孵化期,利用其集中為害習性,可摘除有蟲葉片,集中處理。2、利用成蟲和幼蟲的假死性,震動莖葉,集中處理。3、在成蟲和幼蟲發生期,噴2.5%溴氰菊酯乳劑1500倍液。4、葡萄虎天牛(Xylotrechus Pyrrhoderus Bates)別名:葡萄虎斑天牛、葡萄枝天牛、葡萄天牛。葡萄虎天牛照片田間危害識別要點:幼蟲蛀食枝干,糞便與木屑均充塞于蛀食隧道內,不排出樹體外,故不易發現。落葉后在被害節的附近變黑,易于識別。形態特征識別要點:成蟲:1年1代,以低齡幼蟲于被害枝內越冬。第二年越冬幼蟲繼續蛀食危害, 到8

5、月出現成蟲。成蟲體黑色,前胸和中、后胸腹板及小盾片深紅色;鞘翅黑色刻點,基部有“X”形黃白色斑紋,近末端有1黃白色橫帶。幼蟲:初孵幼蟲從芽部蛀入莖內。幼蟲體長17毫米,淡黃白色。前胸寬大、背板淡褐色,后緣有“山”字形細凹紋;秋后以低齡幼蟲越冬。防治技術:1、生長季內,用細鐵絲鉤殺幼蟲。并注入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毒殺幼蟲。2、在8月上中旬,即成蟲發生期人工捕捉成蟲。發生量大時,則噴灑80%敵百蟲乳劑1000-1200倍液觸殺。5、綠盲蝽(Lygus Lucorum Meyer-Dur)別名:青蝽蟓、灰斑綠蝽蟓等。 綠盲蝽照片田間危害識別要點:主要以成蟲、若蟲刺吸嫩芽葉、果實及嫩

6、枝的汁液,削弱樹勢,果實被害后,造成斑點,影響品質;幼果被害后常呈畸型。形態特征識別要點:成蟲:體長12-16毫米。全體鮮綠至青綠色。頭近于三角形,小盾片基部常有3個橫列的小黃斑。前翅革質部基角外緣有黃色狹邊,膜質部無色透明。腹部黃綠色或淡綠色,密布綠色斑點。若蟲:體長10-14毫米,略呈橢圓形,綠色。前胸背板側緣與翅芽外緣橙紅色;腹部各節邊緣具半圓形紅斑;足紅褐色,跗節黑色。共5齡。初孵若蟲黃紅色。2-3齡體黑色、雜有白斑,或頭胸部黑色、腹部綠色。防治措施:幼蟲發生期,使用10%安綠寶或2.5%保得2000倍液;2.5%綠色功夫乳油2000倍液等。6、康氏粉蚧(Pseudococcus Co

7、mstocki(Kuwana)別名:梨粉蚧、桑粉蚧。田間危害識別要點:葡萄發芽時,越冬卵孵化為若蟲,食害葡萄的幼嫩部分。生長季,成蟲和若蟲吸食葡萄的幼芽、葉片、果實和根部的汁液。嫩枝被害后,常腫脹,樹皮縱裂而枯死;果面、葉面出現霉污。形態特征識別要點: 雌成蟲:體長3-5毫米,扁平,橢圓形,體粉紅色,表面被有白色臘質物。雄成蟲:體紫褐色,長約 1毫米。翅僅 1對,透明;后翅退化成平衡棒。若蟲:淡黃色,形似雌成蟲。防治方法:早春萌芽時,噴施5%輕柴油乳劑,或波美3-5度石硫合劑。在各代若蟲盛發期,噴布50%辛硫磷乳劑1000倍液。7、葡萄短須螨(Brevipalpus Lewisi M

8、c. Gregor)別名:葡萄紅蜘蛛、劉氏短須。田間危害識別要點:越冬雌成蟲主要為害剛展葉的嫩芽。以后,則以幼蟲、若蟲和成蟲同時為害。葉片受害后,呈黑褐色的斑塊,為害嚴重時焦枯脫離。果穗受害后,呈黑色,組織變脆,極易折斷。果粒前期受害,果面呈現鐵銹色,果皮表面粗糙,有時龜裂;后葡萄短須螨照片期受害影響果實著色。形態特征識別要點:雌成螨:體微小,一般在0.32×0.11毫米,體赭褐色,體背中央呈縱向隆起,體后部末端上下扁平。 幼蟲:一般為0.14×0.O7毫米,體鮮紅色。若蟲:一般為0.25×0.15毫米,體淡紅色或灰白色。防治方法:春季葡萄發芽時,噴在波美3度石硫

9、合劑中混加0.3%洗衣粉。生長季節,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1.8%齊螨素乳油2000倍液、或15%噠螨酮5000倍液。8、葡萄癭螨(Colomerus Vitis Pagenstecher)別名:葡萄潛葉壁虱、葡萄銹壁虱、葡萄毛氈病。葡萄癭螨照片田間危害識別要點:以成螨和若螨在葉背刺吸汁液,危害葉片。呈現不規則的失綠斑塊。并在葉正面形成斑塊狀隆起,葉背面產生灰白色茸毛。形態特征識別要點:以成螨潛藏在枝條芽鱗內越冬,第二年春季隨芽的萌發,成螨爬出并侵入新芽為害,短須螨的近距離傳播主要靠爬行和風、雨、昆蟲攜帶,遠距離主要隨著苗木和接穗的調運而傳播。毛氈病在高溫干旱的氣候條件下發生更為嚴重

10、。防治措施:(1)、早春葡萄發芽前、芽膨大時,噴3-5波美度石硫合劑,殺滅潛伏在芽鱗內的越冬成螨,即可控制為害;對一年發生嚴重的,發芽后還需補噴1次50%辛硫磷乳劑1000倍液。(2)、葡萄展葉后,若發現有被害葉,應立即摘除,并噴波美0.20.3度石硫合劑,或0.3%齊螨素2000倍液、20%噠螨酮4000倍液。9、雀紋天蛾(Theretra Japonica Orwa)別名:日斜天蛾、小天蛾、葡萄斜條天蛾、爬山虎天蛾。田間危害識別要點:以幼蟲為害葉片。造成缺刻與孔洞,大齡幼蟲常將葉片吃光,只殘留葉柄和粗脈。雀紋天蛾照片形態特征識別要點:1年發生1代,以蛹于土中越冬。次年6-7月出現成蟲,成蟲

11、體長27-38毫米,翅展59-80毫米,體綠褐色,體背略成棕褐色。幼蟲:自6可月出現幼蟲。幼蟲有暴食性,體長70毫米,有褐色與綠色兩種色型。初齡幼蟲全體綠色,頭部長三角形,尾角長大,褐色。防治方法:(1)、在幼蟲發生期,葉面噴布敵百蟲、溴氫菊酯或BT乳劑300400倍液或滅幼脲三號800倍液等殺蟲劑殺死幼蟲。(2)、幼蟲易患病毒病,在田間取回自然死亡的幼蟲,制成200倍液噴布枝葉。10、葡萄天蛾(Ampelophaga Rubignosa Bremeret Grey)田間危害識別要點:以幼蟲食害葡萄葉片。幼齡幼蟲將葉片吃成缺刻或孔洞,3齡后可將整個葉肉吃光,僅剩葉柄和葉脈。形態特征識別要點:成

12、蟲:6月上旬(葡萄始花期)出現成蟲。體長45毫米,翅展85-100毫米。體、翅茶褐色。體背前胸到腹部有一條白色直線。翅外緣毛稍紅。幼蟲:7月上中旬出現幼蟲。初孵幼蟲頭部有角狀突起抱持枝蔓和葉柄頭胸收縮稍抬起。胸部背線綠色,兩側有呈八字型黃色斜紋。幼蟲在夏季是綠色型,秋季是黃褐色型。防治技術:在幼蟲孵化期,噴50%辛硫磷l000-1500倍、BT乳劑600倍、或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11、葡萄星毛蟲(Illiberis tenuis Batler)別名:葡萄毛蟲、葡萄斑蛾。田間危害識別要點:以幼蟲為害葡萄嫩葉、葉片、花序和果實。幼葉被害后形成穿孔,危害重的僅留下網狀的葉脈;被害的芽不能萌

13、發;花序受害不能正常開花;果穗被害后出現小穗干枯脫落。葡萄星毛蟲照片形態特征識別要點:一年發生2代,以2-3齡幼蟲在枝蔓翹起的老皮下和植株基部的土塊下結繭越冬。第二年葡萄萌芽后便遷移到芽上為害。幼蟲初齡為乳白色,老齡幼蟲長10毫米。第一代幼蟲出現在6月上旬,第二代幼蟲出現在8月初。成蟲體長約10毫米,體黑色,翅半透明,略有藍色光澤。防治辦法:在幼蟲發生期噴布20滅掃利乳劑或90敵百蟲1000倍液。幼蟲易患病毒病,在田間取回自然死亡的幼蟲,制成200倍液噴布枝葉,效果良好。12、葡萄二黃斑葉蟬(Erythroneura Apicalis Nawa)別名:葡萄二星葉蟬、二星浮塵子。葡萄二黃斑葉蟬照

14、片田間危害識別要點: 刺吸葡萄葉片,在葉片上形成黃色失綠斑點,嚴重時形成落葉。形態特征識別要點:成蟲:以成蟲在葡萄園的落葉、雜草下等隱蔽處越冬。翌年3-4月份開始活動,成蟲體長至翅端約3毫米。若蟲:5月中旬第一代若蟲出現,以后各代重疊,末代成蟲9-10月份發生。末齡若蟲體長約1.6毫米,紫紅色,觸角、足體節間、背中淺淡黃白色。體略短寬,腹末幾節向上方翹起。防治方法:在春季成蟲出蟄尚未產卵和5月中下旬第一代若蟲發生期進行噴藥防治。常用藥劑有:20%三唑磷乳油2000倍液;45%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等。13、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Westwood)白粉虱照片

15、 田間危害識別要點:初孵化的若蟲伏在葉背不動,吸食葉片液汁,使葉片褪色變黃。若蟲、成蟲分泌大量粘液,污染葡萄葉片和果實,并誘發煤污染。形態特征識別要點:白粉虱的成蟲蟲體很小,常群居在葡萄葉背面,搖動葉片后成群飛舞。白粉虱各種蟲態在葡萄植株上分布:最上部的嫩葉成蟲群居,并產下大量粉筆沫狀淡黃色或白色的卵;中部葉片多是初齡若蟲,向下為老齡若蟲,最下部葉片上主要是蛹和蛹殼。防治方法:在葡萄生長季節噴灑溴氰菊酯2000倍液等,連續噴灑4-5次,直至完全消滅若蟲和成蟲。14、白星花金龜子(Potosia Brevitarsis Lewis)白星花金龜子照片田間危害識別要點:白星花金龜子主要為害

16、果實,成蟲喜歡在果實傷口、裂果和病蟲果上取食,常數頭聚集在果實上,將果實啃食成空洞,引起落果和果實腐爛。形態特征識別要點:成蟲體長16-24mm,蟲體黑銅色,有綠色或紫色閃光,體背面較扁平,前胸背板及翅鞘上有由細毛組成的不規則白斑,該蟲一年發生一代,幼蟲在土中越冬,成蟲于每年春季出土上樹為害,成蟲發生期在5-9月間,為害盛期在6-7月份。防治方法:1、人工捕殺:成蟲在白天危害果實,且是數頭聚在果實上的坑洞內,有利于人工捕殺。2、用爛果誘殺:由于成蟲對糖醋液趨性強的特點,可用腐爛的果實誘殺。3、忌避危害:將人工捕捉到的白星花金龜子成蟲砸爛,用水浸泡2-3后過濾液,加水稀釋后,噴在果實上,可避免其

17、為害果實。15、東方盔蚧(Parthenolecaium Corni Bouche)別名:扁平球堅蚧、水木堅蚧。東方盔蚧照片田間危害識別要點:以若蟲和成蟲為害枝葉和果實,排泄出無色粘液,招致蠅類吸食和霉菌寄生;嚴重時,致使枝條枯死。形態特征識別要點:雌成蟲:黃褐色或紅褐色,扁橢圓形,體長3.5-6毫米,體背中央有4列縱排斷續的凹陷。若蟲體赭褐色,眼黑色,橢圓形,上下較扁平,體外有 1層白色蠟粉。5月下旬為第一代若蟲孵化盛期,第二代若蟲在8月孵化。防治方法:落葉后、萌芽前,噴施波美3-5度石硫合劑或3%-5%柴油乳劑,消滅越冬若蟲。生長期重點在4月上中旬、5月下旬至6月上旬防治。卵孵化盛期可噴波

18、美0.1-0.3度石硫合劑或50%二嗪磷乳油1000倍。16、美國白蛾( Hyphantria cunea (Drury) )別名:秋幕毛蟲美國白蛾照片田間危害識別要點:以幼蟲取食樹葉,并常群集吐絲作網,可長達lm以上,形如天幕,往往將整片葉子甚至連同主脈一并吃光,僅留葉柄。形態特征識別要點:成蟲:雄蟲翅展2335mm,雌蟲3345mm。頭部密被白色長毛;翅的底色為純白色,雄蟲前翅有暗褐色斑,雌蟲翅無斑或斑點較少。幼蟲:老熟幼蟲體長達2237mm。頭黑色發亮,背上有一條暗色寬縱帶,帶內分布黑色毛瘤,體側著生桔黃色毛瘤。防治方法:(1)、幼蟲期,用50殺螟睛乳劑、或80敵百蟲乳劑800倍液。(2

19、)、剪除23齡幼蟲的網幕,就地焚燒。在被害樹主干周圍束草,誘集老熟幼蟲化蛹,集中殲滅;用石灰粉刷樹干。17、棉鈴蟲(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又名:青蟲、玉米穗蟲、棉鈴實夜蛾等。棉鈴蟲照片田間危害識別要點:以幼蟲食害葡萄果實,蛀成孔洞,引起果實腐爛,;為害葡萄花蕾引起凋落,啃食葉片,形成孔洞和缺刻。形態特征識別要點:一年發生三代,以蛹越冬。4月下旬出現成蟲。成蟲體長1518毫米,翅展2738毫米。體色多變,雌成蟲為黃褐色或灰褐色,雄成蟲灰綠色。第一、二代幼蟲分別出現在6月中下旬,三代出現在7月下旬。老熟幼蟲體長3045毫米,體色多就,一般為淡綠至黑紫色。頭部具黃色

20、網狀斑,有褐色小刺。體側橫線白色。防治措施:(1)、在幼蟲發生期,噴布BT乳劑或阿維菌素10001200倍液。(2)、保護天敵,利用赤眼蜂、黃足絨繭蜂、螳螂和益鳥等控制。二、葡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1、葡萄霜霉病 病源:Plasmopara viticola (Berk.et Curtis)et de Toni葡萄霜霉病照片田間危害識別要點:葉片發病初期產生油漬狀黃色斑點,葉背面生白色霉層。新稍、卷須、穗軸發病,產生黃色或褐色斑點,略凹陷。花穗和幼果受害,表面生長白色霜霉,花穗腐爛干枯,幼果變硬,后變為褐色,軟化、干縮、易脫落,果實著色后不再受侵染。一個生長季可行多次重復侵染。在多雨、多露、多霧、

21、潮濕和冷涼天氣均有利于病害的發生與流行。防治措施:(1)、秋季及時清掃枯枝落葉,剪除病枝、病果及其它病殘體,集中燒毀或深埋。減少病原菌。生長季,保持架面通風透光。(2)、在發病前采用保護性藥劑預防。常用的藥劑有1:1:200波爾多液、78科博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12綠乳銅(松脂酸銅)800倍液等。(3)、發病后則及時噴灑內吸性殺菌劑。如72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2克露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和52.5抑快凈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等。2、葡萄白粉病病源: Uncinula necater(Schw.)Burr田間危害識別要點: 葡萄白粉病照片葉片:受害葉在正面產生不規則

22、的褪綠色或黃色小斑塊有白色粉狀物,嚴重時白粉狀物布滿全葉,葉面不平,逐漸卷縮枯萎脫落新梢、果梗及穗軸;受害部位表面產生不規則斑塊并覆有白色粉狀物。幼果;出現褪綠斑塊,果面出現星芒狀花紋,其上覆蓋一層白粉狀物,在多雨情況下,病果易縱向開裂。防治方法:病重地區或易感病的品種,在葡萄發芽前噴一次Be石硫合劑,發芽后噴0.20.3Be石硫合劑或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開花前至幼果期噴23次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15粉銹寧2000倍液對該病有特效.3、葡萄白腐病別名:葡萄腐爛病。病源:Coniothrium Diplodiellac(Speg.)Sacc.田間危害識別要點:葡萄白腐病照

23、片果穗感病:初期呈水浸狀、淡褐色、不規則的病斑,腐爛狀;后期,果面密生一層灰白色的小粒點,病部漸漸失水干縮并向果粒蔓延,果蒂部分先變為淡褐色,全粒腐爛。穗軸及果梗常干枯縊縮,嚴重時引起全穗腐爛;掛在樹上的病果逐漸皺縮、干枯,成為有明顯棱角的僵果。枝蔓發病,病斑呈污綠色或淡褐色、水浸狀、表面易破損。隨后表皮變褐、翹起、病部皮層與木質部分離,常縱裂成亂麻狀。病部往往變粗或呈瘤狀,秋天上面的葉片提前變紅或變黃。該病最主要的特點是:無論病果、病蔓在潮濕的情況下,都有一種特殊的霉爛味。防治措施:(1)、地面及枝干噴灑50%福美砷200倍液,進行全面殺菌。(2)、開花前后噴23次以波爾多液、科博類保護劑;

24、多雨季節使用內吸性殺菌劑。如: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4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50%退菌特600800倍液、 50%福美雙800倍液,70%代森錳鋅700倍液,77%可殺得600800倍等。4、葡萄炭疽病別名:晚腐病。病源:Glomerella Cingulata(Ston) Spauldet Schrenk田間危害識別要點: 主要侵害果實,在果面上產生針頭大小的淡褐色、圓形斑,稍凹陷,產生的黑色小粒點成同心輪紋狀;環境潮濕時,則涌出粉紅色粘膠狀物。果粒軟腐,易脫落或失水干縮成僵果。葡萄炭

25、疽病照片穗軸和果梗:病斑呈現橢圓形或梭形深褐色,嚴重時使果粒干枯脫落。防治措施:(1)春天葡萄芽萌動時,對結果母枝噴鏟除劑。所用藥劑有:波美3度石硫合劑+200倍五氯酚鈉,或40%福美砷200倍液,或200倍福美砷+100倍腐必清。對重病園可在發芽后再對結果母枝噴一遍50%退菌特500倍液或福美砷500倍液,消滅殘余的越冬病菌。(2)、 開花前后噴藥:花前可噴1:0.7:240倍的波爾多液;落花后開始對整個樹體噴藥。藥劑有:40%福美砷500倍液,或多菌靈-井岡霉素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7008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懸浮劑

26、800倍液、或30%綠得保膠懸劑400500倍液、或1:0.7:250倍波爾多液等殺菌力強的藥劑,每隔1015天1次,連噴34次,直到當年生新梢基部木質化(約在7月初)。(3)、 7月份起,噴藥的重點是保護果穗。一般每隔1015天噴1次,施用殺菌力強的藥劑,并與80%噴克, 50%代森錳鋅,27.12%銅高尚,78%科博,80%噴克等保護性藥劑交替使用,以免產生抗藥性。 5、葡萄穗軸褐枯病又名軸枯病。主要危害葡萄花穗的花梗、果穗的果梗、穗軸、分支穗軸及幼果。病源:Alternaria viticola Brun田間危害識別要點: 葡萄穗軸褐枯病照片穗軸發病:在花梗、穗軸或果梗上產生褐

27、色水浸狀斑點,擴展后果梗或穗軸變褐壞死。干旱時,失水干枯變為黑褐色、凹陷的病斑。濕度大時,斑上可見褐色霉層。當病斑環繞穗軸或小分枝穗軸一周時,其上面的花蕾或幼果也將萎縮、干枯、脫落。幼果感病,病斑呈黑褐色、圓形斑點,病變僅限于果皮,隨果粒逐漸膨大,病斑結痂脫落,對果實生長影響不大。防治措施:1、葡萄芽萌動后,噴鏟除劑波美3度石硫合劑+200倍五氯酚鈉,或40福美砷200倍液,重點噴結果母枝,消滅越冬菌源。2、在花序伸長至幼果期,噴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80大生M45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

28、00倍液,連噴23次,把病害消滅在初發階段,并可兼治葡萄灰霉病、黑痘病、白腐病等。3、花后15天始噴23次雷奇果樹康500700倍液,可有效防治葡萄穗軸褐枯病的發生。6、葡萄黑痘病病源:Sphaceloma ampelinum de Bary。田間危害識別要點:葡萄黑痘病照片幼葉感病,葉面上初形成針頭大小的褐色斑點,并伴有暈圈生成的不規則形病斑。后期病斑中心組織枯死并脫落。 葉脈感病,受害部位停止生長,使葉片扭曲、皺縮、易枯死。新梢感病,出現圓形或不規則形褐色小斑,中部易開裂。幼果感病,初生圓形褐色小斑點,以后病斑中央變成灰白色,稍凹陷,邊緣紫褐色,似“鳥眼”狀,后期病斑硬化或龜裂。 防治措施

29、:(1)、在萌芽-展葉前,噴布鏟除劑消滅結果母枝上的越冬菌源。鏟除劑有:波美3度石硫合劑+200倍五氯酚鈉混合液、40%福美砷可濕性粉劑、45%晶體石硫合劑30倍+0.3%的五氯酚鈉、10%硫酸亞鐵+1%粗硫酸液等。(2)、噴好開花前和落花后兩次藥。藥劑有1:0.7:200240倍的波爾多液、或200倍銅高尚、80%噴克500倍液、30%綠得保膠懸劑400500倍液、78%科博500倍液;(3)、發病后噴布內吸性殺菌劑治療:使用藥劑有50%多菌靈80010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800倍液或5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40%多

30、·硫懸浮劑600倍液。7、葡萄灰霉病病原:botrytis cinerea pers.葡萄灰霉病照片田間危害識別要點:花前發病多在花蕾梗、花冠上發生,呈淡褐色。花后發病多在穗軸部分。發病嚴重時,整花穗或一部分花穗腐爛,農民稱為“爛花穗”。受害部分以后干枯脫落。成熟期受侵害的果粒,變褐腐爛,并在果皮上產生灰色霉狀物。灰霉病只要早上、夜里有露水時就能夠發病。并且開花期溫差大的年份發病重。防治方法:花前7-10天及落花落果期是用藥的最佳時間。常用藥劑有:50%腐霉利(速克靈)2000倍液或50%異菌脲(撲海因)1500-2500倍液或50%農利靈500-600倍液等。8、葡萄房枯病別名:粒

31、枯病、穗枯病。 病源:Guignardia Baccae(Cav.) Jacz. 葡萄房枯病照片田間危害識別要點:果梗及穗軸:初發病時,先在果梗基部產生淡褐色橢圓形病斑,后變為褐色,并蔓延到穗軸上和果粒上,使穗軸萎縮干枯。果粒:由果蒂部分失水而皺縮,果面變褐、軟腐,病斑表面產生小黑點,最后干縮成灰褐色的僵果,掛在樹上長期不落。防治方法:病果、病枝是該病菌的越冬場所。冬季修剪后及時清園。 使用藥劑防治,可結合白腐病、炭疽病一同兼治。9、葡萄褐斑病病原:(大褐斑病:phaeoisariopsis vitis(lev) sawada 小褐斑病:cercospora roesleri(catt.) s

32、acc)田間危害識別要點:褐斑病主要為害葉片,侵染點發病初期呈淡褐色、不規則的角狀斑點,病斑由淡褐變為赤褐色,周緣黃綠色,邊緣清晰;后期病部枯死,多雨或濕度大時發生灰褐色霉狀物。葡萄褐斑病照片防治方法: 6月份可噴1次等量式200倍波爾多液,79月間可噴500倍50多菌靈,600800倍50%百菌清或8001000倍70甲基托布津交替使用、每1015天噴1次藥。10、葡萄蔓枯病別名:葡萄蔓割病。病源:Phomoposis Viticola(Sacc.)Sacc。田間危害識別要點:主要危害葡萄枝蔓:初期產生紅褐色或淡褐色不規則炳斑,稍下陷,后期擴大成梭形或橢圓形。其玩典型特征是病部縱向開裂。葡萄

33、蔓枯病照片葉片:受害葉沿葉緣反卷,病部產生褐色斑,嚴重時葉脈壞死,皺縮,甚至落葉。新梢、卷須及葉柄:受害部位表面產生不規則斑塊,后期皮層開裂、組織變硬、變脆。防治方法:(1)、對初發病器官及時剪除深埋。保持架面通風透光,防止架下濕度過大。(2)、對老蔓病組織于早春刮除,并涂以10波美度石硫合劑、或510倍福美砷,之后進行包扎。11、葡萄卷葉病病原:grape leaf roll-associated viruses,glravs。 病毒病害。田間危害識別要點:春季病株比健株矮小,萌發遲。紅色品種在基部葉片的葉脈間先出現淡紅色斑點,夏季脈間變成淡紅色,到秋季,基部病葉變成暗紅色,但葉脈仍為綠色。

34、紅色品種的病穗著色淺,色質均不正常,甚至變為黃白色。葡萄卷葉病照片白色品種的葉片不變紅,只是脈間稍有褪綠。病葉變厚、變脆,葉緣下卷。防治方法(1)、選用苗木要經過指示植物或血清檢測證明無毒才可安全使用。(2)、熱處理植株:對病株,在38下經3個月,然后將新梢尖端剪下放于彌霧環境中生根,或莖尖組培,可獲得無病毒植株。 12、葡萄扇葉病病原:病毒病害葡萄卷葉病照片田間危害識別要點:病株葉片略成扇狀,葉脈發育不正常,主脈不明顯,由葉片基部伸出數條主脈葉略畸形。枝蔓受害,枝條節間短,常發生雙節或扁枝癥狀,病株矮化。防治方法:及時刨除發病株,并對病株根際土壤使用殺線蟲劑殺死傳毒線蟲。同時,積極防治各種害

35、蟲,尤其是傳毒昆蟲,如葉蟬、蚜蟲等,減少傳播機會。 三、生理病害及自然災害葡萄水罐子病照片1、葡萄水罐子病 病源:生理病害田間危害識別要點:主要表現在果粒上,著色期表現出來。有色品種著色淺、發暗,出現“水紅粒”,白色品種果粒生水泡狀,果肉變軟,皮肉易分離,成為一泡酸水。病果味酸,不可食用。防治措施:增施有機肥料,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控制結果量,提高樹體營養水平;合理修剪,結果枝留一穗果至少有16片以上葉片,以改善果穗營養狀況。2、葡萄日燒病(日灼病)病源:生理病害葡萄日燒病照片田間識別癥狀要點: 多發生在果穗肩部和陽面。形成淡褐色、近圓形斑塊,邊緣不清,組織壞死,呈微凹陷,最后果粒皺縮、變褐。壞

36、死斑上易于感染病菌。防治措施:果實適當遮陰,夏剪時在果穗旁邊多留葉片,以遮蓋果穗。采用套袋栽培技術。改籬架栽培為小椰架或棚架栽培。3、葡萄生理裂果病源;生理病害生理裂果病照片田間識別癥狀要點:多發生在果實發育后期,果實從果蒂部產生環狀、放射狀或縱裂口,果汁外溢,招引蜂、蟲、蠅于裂門處吮吸果汁,果實不能食用。防治措施:干早時及時灌水,雨后排水,減少土壤干濕差。地膜覆蓋。果實套袋。4、葡萄葉片青枯病別名:干葉病,屬于生理病害。田間危害識別要點:多為突然間發生。葉片邊緣初呈水漬狀暗綠色青枯,1天后病部呈黃褐色,并由外向內又出現一圈暗綠色青枯,嚴重時整株葉片青枯。葡萄葉片青枯病照片病害往往在長期陰雨連

37、綿后又逢炎熱干旱的天氣里發病重。防治方法:雨季過后,要及時松土,防止土壤板結,增強土壤的保水性能。同時,每年要增施有機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 5、葡萄缺硼素癥葡萄缺硼素癥照片元素的作用:微量元素,能促進葡萄花粉管的萌發和增長,提高坐果率,減少無籽小果,提高產量,改善漿果品質。促進新梢成熟良好。田間危害識別要點:主要表現是枝蔓節間變短,副梢生長弱;葉片增厚、皺縮、向外彎曲,葉緣出現失綠黃斑,嚴重時葉緣焦灼;開花時花冠不脫落或落花嚴重,花序干縮,結實不良;出現豆粒小果,形成了明顯的大小粒穗型。防治方法:輕微缺硼時,可花前、盛花期連續噴施2次0.10.3的硼砂(或硼酸)溶液。嚴重缺硼時(病株超過1

38、0以上),應每株土施硼砂50克,以補充硼的不足6、葡萄缺鉀素癥葡萄缺鉀素癥照片元素的作用:鉀可促進漿果成熟,提高果實內含糖量及芳香物質和色素的形成。增加耐貯運性。鉀對花芽的分化、根系的發育和促進枝蔓成熟,加強養分的貯藏和積累,提高抗病力和抗寒力。田間危害識別要點:新梢中部葉片的葉緣失綠、焦枯并扭曲,以后葉緣和葉脈間失綠變干,并逐漸由邊緣向中間枯焦,嚴重時出現褐色壞死斑,葉子脆,易脫落。缺鉀先在老葉上表現癥狀。防治方法:78月進行根外噴施鉀肥,每隔10天左右噴1次0.3磷酸二氫鉀,或0.20.3氯化鉀,或3草木灰浸出液直至8月中旬,共噴34次。7、葡萄缺鋅素癥(小葉病)元素的作用:鋅與葡萄植株生

39、長素和葉綠素的形成有關。葡萄缺鋅素癥照片田間識別癥狀要點:葉小而窄,節間短,葉密集呈輪生狀,枝條下部葉片常有斑紋或黃化,即“小葉病”,出現無籽小果,坐果少,果穗松散。歐亞種對缺鋅最為敏感,堿性土壤易缺鋅。防治措施:可土施硫酸鋅,或噴施03硫酸鋅,也可進行樹干注射。8、葡萄缺鐵素癥(黃葉病)元素的作用: 鐵是植物體內氧化還原的觸媒,與葉綠素形成有密切關系,也是某些呼吸酶的組成成分。田間識別癥狀要點:幼葉失綠,呈淡綠色或黃色,葉片全面黃化,僅葉脈是綠色。但老葉仍為綠色。葡萄缺鐵素癥照片防治措施:(1)、涂根:將葡萄根部扒開,露出幾條較粗的根,然后涂抹2.5%的硫酸亞鐵溶液。(2)、葉面噴施0.2%

40、-0.3%硫酸亞鐵、或氨基酸鐵23次, 更有利于葉片吸收。9、葡萄缺磷素癥元素的作用:磷是細胞中核苷酸、核蛋白與磷脂類物質以及酶與輔酶的重要成分,與光合、呼吸、碳水化合物與氮化物的代謝、糖分的運轉都有重要的關系。葡萄缺磷素癥照片田間危害識別要點:突出表現萌芽晚,萌芽率低,葉片小并呈紫紅色、葉緣發紅焦枯,出現半月形死斑;花序、果穗變小,著色差。防治方法:在花序伸長期、果實著色、幼果膨大期、枝條成熟期,分別葉面噴0.3-0.5%的施磷酸銨和磷酸二氫鉀。結合秋施基肥,一般每株成齡樹增施過磷酸鈣0.5-1千克。10、葡萄缺鎂素癥元素的作用:鎂在葡萄的光合作用、氮代謝、糖的轉化以及對磷的吸收與運輸和消除

41、鈣過剩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葡萄缺鎂素癥照片田間危害識別要點:多發生在后期,老葉易出現癥狀。葉緣首先發黃,在葉脈間逐漸向葉柄延伸,呈葉脈與黃色帶相間。嚴重時,葉脈間黃色條紋壞死。僅剩下葉脈仍保持綠色。黃褐壞死的葉肉與綠色的葉脈界限分明。但頂部葉無癥狀。防治方法:(1)、發生缺鎂嚴重的葡萄園應適量減少鉀肥的施用量;同時,土壤增施硫酸鎂,每株溝施300克。(2)、在植株開始出現缺鎂癥狀時,葉面噴0.30.4%的硫酸鎂,生長季噴34次;11、赤霉素藥害赤霉素是促進葡萄生長發育的重要激素之一。田間識別癥狀要點:第一年果粒伸長,或出現畸形果,具長果柄,穗軸木質化,扭曲;第二年發芽率低,花序明顯減少,果粒畸

42、形。巨峰系品種穗軸、果梗變粗,木質化程度高,果蒂變大,果粒易脫落。赤霉素藥害照片防治措施:根據不同品種使用。并嚴格掌握使用時期、次數和濃度。12、殺菌劑藥害田間識別癥狀要點:殺菌劑藥害照片化學殺菌劑藥害:幼葉邊緣反卷,葉片增厚,在皺褶。在果粒上,易在下部形成花環,嚴重時,沿藥環形成裂果。銅制劑藥害:葉片呈淺青銅色、紅色甚至壞死枯斑,葉片易脫落。果實上出現黑色壞死斑。石硫合劑藥害:葉片褪綠、黃化,葉緣向內卷曲,嚴重時小葉卷曲呈杯狀,甚至形成畸形葉。防治措施:(1)、藥劑使用應嚴格使用說明和要求的濃度、噴灑時間使用。(2)、配制波爾多液時,應按要求加足石灰,并使用優質石灰,按要求比例配制。(3)、

43、嚴格掌握石硫合劑的使用時期與濃度,萌芽后使用濃度不得超過1.5波美度。13、除草劑藥害田間識別癥狀要點:2、4、D類除草劑藥害:葉片窄小,扇形,皺縮,葉緣裂刻呈細尖的鋸齒狀,與扇葉病相似。果實成熟延遲,甚至停止生長。除草劑藥害照片草甘磷藥害:葡萄植株可通過葉片接觸吸收、根系吸收、空氣飄移吸收。表現為葉緣鋸齒尖細、葉片多皺、畸形,或黃化褪綠,產生黃斑,最后干枯。在內吸傳導時(如根系吸收),嚴重時新梢黃化、枯萎。防治措施:葡萄對2、4、D丁酯類、草甘磷等除草劑藥物敏感,應注意使用距離。噴霧器也應清洗干凈。最好專項使用,不可混用。14、雹災雹災照片田間識別癥狀要點:雹災是局部性的一種自然災害。可為害

44、地上部任何組織,以幼嫩部位受害最重,如葉片、新梢及勸果。輕者造成傷害,重者則折斷。枝條受傷后,多年后仍可看到。果實受害后,則果肉組織褐變、裂果、或脫落,并易于誘發白腐病的大發生。災后補救:(1)、在雹災易發區,架設防雹網。推行果實套袋栽培,以減輕果粒的雹傷。(2)、雹災發生后,在24小時內,必須噴灑強力殺菌劑,抑制白腐病的蔓延。15、凍害是北方地區普遍發生的自然災害。田間識別癥狀要點:根受凍后,小根壞死,地上表現為早春發芽遲,新梢生長緩慢,或發芽后逐漸枯死,甚至枝干死亡。凍害照片多年生枝受凍,韌皮部組織褐變,嚴重時枝干開裂。芽受凍后,輕者發芽晚,葉片小,畸形、多皺或有不規則的褪綠斑點。嚴重時,

45、則芽眼變黑。嫩梢受凍后,輕者葉片萎蔫,生長點易受害,部分葉片畸形,影響果穗發育甚至枯死。防治措施:(1)、認真防寒,克服僥幸心理。取土應遠離根系分布范圍。加厚枝蔓的覆蓋厚度。(2)、凍害發生后,加強樹體的恢復管理工作。16、風害是北方地區近年發生的一種自然災害。風害照片田間識別癥狀要點:在幼葉上出現多數微小的暗色壞死斑,葉片皺縮、畸形。嚴重時引起葉片脫落和枝蔓折斷。防治措施:(1)、科學建園,選擇避風向陽、粉沙量少的地塊建園。(2)、營造防護林帶。(3)、早春推廣地面覆蓋秸桿或雜草,阻止塵土飛揚。三、常用農藥的使用(一)、優秀殺菌劑:1、代森錳鋅(大生M45、云生、太盛)使用方法防治對象:葡萄

46、霜霉病、炭疽病、蔓枯病、褐斑病等。使用方法:發病前或發病初期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每710天1次,連噴23次。2、代森鋅使用方法防治對象:葡萄霜霉病、炭疽病、褐斑病等。使用方法:發病前或發病初期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噴霧。每710天1次,連噴23次。3、氫氧化銅、王銅的使用方法防治對象:葡萄霜霉病、疫病、炭疽病等。使用方法:發病初用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噴霧,每710天1次,連噴23次。4、百菌清(達科寧)的使用方法防治對象:葡萄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灰霉病、蔓枯病、褐斑病等。使用方法:發病前或發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

47、倍液,噴霧。每710天1次,連噴34次。5、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靈)的使用方法防治對象:葡萄炭疽病、白粉病、灰霉病、褐斑病等。使用方法:發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霧。每710天1次,連噴23次。6、福美雙的使用方法防治對象:葡萄灰霉病、霜病病、炭疽病、白腐病、褐斑病等。使用方法:防治炭疽病、白粉病、霜霉病,于發病初期用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噴霧。間隔7天,連噴23次。防治灰霉病,于花前35天或初花期,用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生長期發病則噴500600倍液。7、乙膦鋁(疫霉靈、疫霜靈)的使用方法防治對象:葡萄霜霉病、白粉病等。

48、使用方法:發病初期用40%乙膦鋁可濕性粉性200500倍液,噴霧,每710天1次,連噴23次。8、甲霜靈(雷多米爾、甲霜安)的使用方法防治對象:霜霉病、白粉病等。使用方法:發病初期用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750倍液或25%甲霜靈與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12比例混合稀釋500倍液,噴霧。每7天1次,噴23次。9、科博的使用方法防治對象:葡萄霜霉病、白腐病等多種病害。使用方法:在病害發生初期,噴灑78科博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每7天一次,共噴23次。10、噴克的使用方法防治對象:葡萄霜霉病、炭疽病、黑痘病、白腐病等使用方法:葡萄芽生長到1.54厘米時開始第一次用藥,用80%噴克500800倍

49、液,每10-15天一次。11、烯唑醇的使用方法防治對象:葡萄炭疽病、黑痘病、白腐病、灰霉病等使用方法:葡萄炭疽病、黑痘病、白腐病等用125可濕性粉劑3 0004 000倍液;防治灰霉病,于開花前5-10天或初花期,果穗噴布12.5超微可濕性粉劑35004000倍液。12、氟硅唑(福星、克菌星)的使用方法 防治對象:葡萄白粉病、白腐病、炭疽病等。使用方法:病害初發期噴40%乳油8000-10000 倍。13、腈菌唑的使用方法     防治對象: 葡萄白粉病、 黑痘病、白腐病等。使用方法:白粉病、 褐斑病、黑痘病可用 25乳油 60001

50、0000 倍液均勻噴霧。14、己唑醇的使用方法防治對象:葡萄白粉病、黑痘病、 褐斑病、 炭疽病等,有保護和鏟除作用。使用方法:葉面噴霧,12.5%乳油20003000倍。     15、戊唑醇的使用方法防治對象:葡萄灰霉病、白粉病等。使用方法: 使用濃度為2%戊唑醇20002500倍,防治葡萄灰霉病 、 白粉病。     16、苯醚甲環唑的使用方法防治對象:葡萄白粉病、葡萄黑痘病、葡萄白腐病、灰霉病等。使用方法:葉面噴霧。防治葡萄灰霉病,在發病初期用10%水分散粒劑 25003000倍液;葡萄炭疽病、 黑痘病

51、60;用10%水分散粒劑15002000倍液。注意事項:苯醚甲環唑不宜與銅制劑混用 。施藥時間宜早不宜遲,在發病初期用藥效果最佳。17、必備的使用方法防治對象:葡萄霜霉病、褐斑病等。使用方法:在發病前使用80“必備“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藥液噴布要均勻周到。18、多氧霉素(寶麗安、多效霉素)的使用方法防治對象:葡萄灰霉病等使用方法:在病害發生初期和盛期,用10多氧霉素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噴霧,每次噴藥間隔期為10天左右,連噴23次,最好和波爾多液交替使用。 注意事項:不能與酸、堿農藥混用,全年用藥次數不要超過3次,以免病菌產生抗性。 19、丙森鋅(安泰生、纈霉威、霉多克)防治

52、對象:葡萄霜霉病、黑痘病、葡萄褐斑、病斑點落葉病。為代森錳鋅替代產品。使用方法:葡萄褐斑病和斑點病,在發病初期,用70可濕性粉劑7001000倍液噴霧,每隔78天噴1次,連噴34次。葡萄霜霉病,在發病初期噴70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隔7天噴1次,連噴3次。20、速克靈(腐霉利)的使用方法防治對象:葡萄灰霉病、菌核病等。使用方法: 在葡萄灰霉病、菌核病等發病初期用50%速克靈1000-1500倍液。每7-10天噴霧1次,共噴l2次。21、百菌清的使用方法防治對象:主要用于防治銹病、炭疽病、白粉病、霜霉病的防治。 使用方法:在病害發生初期,每畝用75%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噴霧,每隔7

53、-10天噴1次。 22、乙烯菌核利(農利靈)的使用方法防治對象:對葡萄灰霉、褐斑、菌核病有良好防效。 使用方法:在發病初期,葉面噴灑50%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間隔7-10天再噴1次。23、阿米西達25%懸浮劑的使用方法防治對象:葡萄霜霉病、炭疽病、白腐病、穗軸褐枯病及白粉病。使用方法:在病害發生初期,噴灑25%阿米西達懸浮劑1000-2000倍液,葉面均勻噴霧。 每7天一次。連噴2-3次。(二)、優秀殺蟲劑:1、辛硫磷的使用方法特點:以觸殺和胃毒作用為主,對磷翅目幼蟲很有效。防治對象:適合于防治地下害蟲、多種鱗翅目害蟲的幼蟲,對蟲卵也有一定的殺傷作用。使用方法:幼蟲期,用50

54、%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噴霧。注意事項:辛硫磷見光易分解,田間使用最好在夜晚或傍晚。2、殲滅 (高效氯氰菊酯)的使用方法特點:是一種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主要作用于昆蟲的神經系統,使昆蟲過度興奮、麻痹而死亡。 防治對象:葡萄薊馬、桃小食心蟲、斜紋夜蛾、美國白蛾、綠盲蝽、介殼蟲、棉紅鈴蟲、蚜蟲等。 使用方法:(1)、在各鱗翅目害蟲的卵孵化盛期至3齡前進行防治,用10殲滅乳油3000-4000倍液噴霧,重點噴在果實上。 (2)、桃蚜:發生期用10殲滅乳油2000倍液噴霧。 (3)、介殼蟲:在若蟲分散轉移期,用10殲滅乳油3500-5000倍液均勻噴霧。 3、毒死蜱(樂斯本)的使用方法 特點:具有觸殺、胃毒和熏蒸作用。在葉片上殘留期不長,但在土壤中殘留期較長。防治對象:適用于多種咀嚼式和刺吸式口器害蟲。 使用方法:山楂紅蜘蛛、蘋果紅蜘蛛、桃小食心蟲用48%毒死蜱乳油400-500倍液噴霧。葡萄短須螨用有效濃度300-400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