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濃度乙酸注射治療兔VX2肝腫瘤的實驗研究分享_第1頁
高濃度乙酸注射治療兔VX2肝腫瘤的實驗研究分享_第2頁
高濃度乙酸注射治療兔VX2肝腫瘤的實驗研究分享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真誠為您提供優質參考資料,若有不當之處,請指正。高濃度乙酸注射治療兔VX2 肝腫瘤的實驗研究孫志遠 丁仕義 黃學全 【摘要】 目的 利用兔VX2 肝移植瘤模型探討高濃度乙酸注射治療肝腫瘤的價值,并探索注射治療肝腫瘤的最適乙酸濃度。方法 用移植法建立兔VX2 肝腫瘤模型,將40 只攜瘤兔隨機分為A、B、C、D 四組。術前以CT 測量腫瘤直徑。開腹向A、B、C、D 組肝腫瘤內分別注入50 %、75 %、100 %乙酸和生理鹽水,48 h 后重復注射一次,術后一周處死兔子取肝臟觀測比較各組腫瘤體積改變情況及壞死灶周圍新生灶情況,并取腫瘤組織XXX石蠟切片( HE 染色) ,鏡下觀察腫瘤組織壞死情況。

2、結果 注射后一周各實驗組腫瘤直徑均減小,對照組腫瘤直徑明顯增大。100 %乙酸組10 例僅1 例在壞死灶周圍發現新生灶,而50 %乙酸組發現5 例,75 %乙酸組發現7 例。鏡下顯示100 %乙酸組腫瘤中未壞死的腫瘤細胞團較75 %和50 %乙酸組少見。結論 高濃度的乙酸對兔VX2 肝腫瘤的滅活效果顯著;其中100 %的乙酸效果最佳。 【關鍵詞】 肝腫瘤 乙酸 疾病模型,動物 兔 Acetic acid inje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VX2 liver tumor by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acetic acid : an ex

3、2perimental study in rabbit S un Zhi y uan , Ding S hi y i , Huang X uequan.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S outhwest Hos pi tal , Thi rd Mini tary Medical Uni versi t y , Chongqing 400038 ,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value of acetic acid injection for the t reatment of livertumor , and expl

4、ore the best concent ration of acetic acid. Methods 40 rabbit s with implanted VX2 liv2er tumor were randomly were divided into 4 groups. Before the t reatment , the diameter of the tumorswas acquired by CT. The abdomen was opened , and 50 % , 75 % , 100 % acetic acid or physiologic sa2line was inje

5、cted into the tumors of A , B , C , D groups , respectively. Af ter 48 hours acetic acid wereinjected once at the same dosage. Af ter a week the rabbit s were killed and the livers were resected.The tumors diameter were determined and the cases of the renascent tumors were counted in eachgroup . Som

6、e tumor tissues were sampled make paraffin section ( HE staining) and observe the necrosisof tumor tissue with microscope. Results 1 week af ter injection , the average diameter of tumors ineach test group decreased when compared with the cont rol group. In 100 % acetic acid2group , only 1case had r

7、enascent tumors near the necrosis focus. In 75 % acetic acid2group , 5 cases had renascenttumors , and in 50 % acetic acid2group , 7 cases had renascent tumors. Under microscope , the survivaltumor cells in 100 % acetic acid2team were fewer than in 50 % acetic acid and 75 % acetic acid2group .Conclu

8、sions The effect of high concent ration of acetic acid injection for the t reatment of VX2 livertumor in rabbit is significant , and 100 % acetic acid has the best effect . 【Key words】 hepatic neoplasms acetic acid disease models , animal rabbit 經皮乙酸注射治療(percutaneous acetic acidinjection ,PAI) 肝癌的方法

9、由日本學者Ohnishi于1994 年首先報道 1 。該技術作為一種替代經皮無水乙醇注射治療(percutaneous alcohol in2jection ,PEI) 肝癌的非血管性介入治療方法,應用于臨床后, 以其明顯優于后者的療效而越來越受到醫學界的關注。但由于誕生時間不長,許多關鍵性的技術問題尚待進一步完善和規范。其中關于哪種濃度的乙酸治療效果最佳的問題,一直存在爭議。本研究采用兔肝接種VX2 腫瘤,以三種高濃度的乙酸用于腫瘤的滅活,從高濃度乙酸對腫瘤滅活的效果的角度來討論其治療價值,并探索用于注射治療的乙酸的最佳濃度。1 材料與方法1. 1 實驗動物 VX2 種兔由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

10、院放射科贈送,其VX2 瘤株來源于重慶醫科大學超聲醫學工程研究所。接種兔45 只,新西蘭大白兔,體重2. 53. 0 kg ,雌雄不限,由本校動物所提供。1. 2 試劑及儀器 麻醉藥采用2 %戊巴比妥鈉。 注射用乙酸采用成都科龍化學試劑廠生產的無水乙酸,50 %、75 %和100 %三種濃度的乙酸實驗前即刻配制。 采用Siemens 公司Sensation 16 型十六層螺旋CT 機進行掃描。采用歐乃派克非離子型造影劑進行增強。1. 3 實驗方法1. 3. 1 腫瘤模型的建立 采用開腹直視法種植兔VX2 肝腫瘤。先將大腿上攜瘤的種兔麻醉(2 %戊巴比妥鈉經耳緣靜脈注射全麻) 、大腿部瘤區消毒、

11、鋪巾,切開腫瘤,取腫瘤邊緣區顏色鮮嫩血供豐富的組織數片,將其剪成1 mm 大小組織塊,浸泡在生理鹽水中。將備種兔麻醉、備皮、消毒后,沿劍突下正中作一皮膚切口,沿腹白線切開腹壁、腹膜,輕輕拖出肝臟一葉,用眼科鑷夾取一小塊腫瘤組織,戳入肝臟,助手用無菌棉簽輕輕壓住,抽出眼科鑷后,繼續壓迫數十秒至傷口止血。然后輕輕將肝臟回納腹腔,縫合關腹。每個兔肝種植12 個瘤灶,每個肝葉最多種植一個瘤灶。 種植后13 周內以CT 平掃和增強(3 mm 層厚) 觀察腫瘤的生長情況,待腫瘤直徑長到1 cm 左右(第15 天左右) 進行治療試驗。1. 3. 2 乙酸注射治療試驗 將40 只移植成功的攜瘤兔隨機分為4 組

12、,每組10 只,其中A 組為50 %乙酸治療組,B 組為75 %乙酸治療組,C 組為100 %乙酸治療組,D組為生理鹽水對照組。各濃度乙酸實驗前配制。 實驗前經CT 平掃和增強測量腫瘤直徑。 采用無菌操作下開腹注射治療。暴露肝臟后,可摸到肝臟腫塊,質硬,略突出于肝表面。用1 ml 注射器分別向A、B、C、D 組腫塊內注入濃度為50 %、75 %、100 %的乙酸和生理鹽水(均混入少許造影劑) ,注射的量以乙酸彌散的范圍完全覆蓋并超出腫塊邊緣510 mm 為準,乙酸彌散的范圍可通過肝臟顏色變黑的范圍和CT 平掃所見造影劑彌散范圍來確定。乙酸注射的速度要慢,約(0. 10. 3) ml/ min

13、,以免乙酸因壓力過高返流;當返流明顯難以繼續時,可適當變換進針位置。拔針后用紗布壓迫穿刺點數分鐘,待血液和返流的乙酸不再溢出為止。然后關腹,肌注慶大霉素抗感染。48 h 后再次開腹,用與第一次注射濃度相同的乙酸對腫瘤作第二次乙酸注射,乙酸彌散的范圍與上次注射相同。再次關腹,待實驗兔繼續生長。 第二次注射后第7 天處死實驗兔,取出肝臟,沿腫瘤中線切開,觀察腫瘤組織壞死情況及其周圍新生灶情況。然后將肝臟標本用福爾馬林液固定后,取出標本,將壞死灶所在區域切成3 mm 厚薄片若干,再次觀察復核新生灶情況,并用游標卡尺測量瘤灶、壞死灶及新生灶大小。取腫瘤原發灶和新生灶做成石蠟切片,HE 染色后鏡下觀察腫

14、瘤壞死情況,并確認新生灶是否為腫瘤組織。1. 4 統計學處理 根據大體標本觀測結果統計各濃度組術前術后腫瘤平均直徑、新生灶例數、新生灶平均直徑,利用統計軟件SPSS12. 0 ,采用完全隨機分組設計的單因素方差分析比較術后腫瘤直徑的組間差異。2 結果2. 1 大體標本觀察 肝臟壞死區域呈黑褐色,邊界清楚,其邊緣有一灰白色薄帶,為炎性浸潤帶。腫瘤位于壞死灶中央,質地較硬,呈灰白色,色澤暗淡,與治療前色澤鮮亮的魚肉狀不同。其中A 組10 例有7 例在壞死灶周圍發現新生灶,B組10 例有5 例發現新生灶,C 組10 例僅1 例發現新生灶。新生灶位于壞死灶邊緣或附近地帶,呈結節狀或帶狀分布,色澤鮮亮,

15、質地較硬,呈魚肉狀。各乙酸組大體標本見圖13 。各組治療前后瘤灶縮小情況見表1 。3 討論 自1994 年Ohnishi 報道用PAI 的方法治療肝癌以來,國內外已有諸多臨床研究和動物實驗證明該方法優于PEI2 ,3 。因此,PAI 被認為是治療肝癌的一種很有前途的非血管介入治療方法。但由于誕生時間不長,許多技術細節有待完善。 關于肝癌的PAI 治療的適宜乙酸濃度問題,國內外一直存在不同意見,造成臨床應用中選用的乙酸濃度不統一甚至混亂的現象。 Ohnishi 的早期動物實驗1 發現15 %50 %的乙酸引起的大鼠肝臟壞死灶直徑隨濃度的增大而增大比較明顯,而50 %以上濃度的乙酸引起的壞死灶直徑

16、隨濃度增大的幅度明顯減小,因此認為50 %的濃度是乙酸治療肝癌的適宜濃度。因而臨床上很少采用高于50 %濃度的乙酸用于治療。但是國內外有學者對此提出了不同看法。呂國榮等曾提出75 %的乙酸濃度為最適濃度4 。 以上學者在探討這個問題時都是以乙酸造成的肝臟壞死灶大小來評價乙酸的不同濃度應用于PAI 的效果的。筆者認為,選用適宜的乙酸濃度,應著眼于對腫瘤的滅活達到最大效應,即對腫瘤造成的壞死最徹底(但不至于造成嚴重的副反應) 。而造成壞死的范圍,完全可以通過調節所注射乙酸的量來控制。至于50 %以上濃度的乙酸引起的壞死灶直徑隨濃度增大的幅度明顯減小的現象,我們認為這是溶質擴散的物理現象,因為半徑與

17、體積成立方根關系,那么一定濃度以上的乙酸引起的壞死灶直徑隨濃度增大的幅度減小是必然的,如果以濃度對壞死灶體積作曲線,則得到的就是線性關系。根據以上實驗現象把50 %以上濃度的乙酸排除在治療濃度范圍以外顯然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因此,本實驗試用高于50 %濃度的乙酸于兔VX2 肝腫瘤,觀察對比其對腫瘤的滅活效應,以證明更高濃度的乙酸的治療效果優于50 %乙酸。 我們發現術后1 周壞死灶附近的腫瘤新生灶幾乎總是發生在肝臟壞死灶的邊緣或附近,推測其原因可能是較低濃度的乙酸彌散到邊緣帶時其濃度已稀釋至極低,難以殺死該處潛在的腫瘤細胞微灶;如果注射的乙酸初始濃度很高,當其彌散到外圍時就可保持一定的濃度,對腫

18、瘤細胞微灶仍具有殺傷力,從而減小了新生灶生成的可能。 Ohnishi5 曾經下結論說單次注射乙酸是不可能治愈肝癌的,因為乙酸溶解膠原需要幾小時到一天的時間,在此實驗之前我們曾做過一部分單次注射的預實驗,結果與此理論相一致,因為我們所有單次注射的個例, 乙酸濃度從15 %100 % ,注射后一周壞死灶附近均發現了新生灶。故我們在正實驗中采用二次注射治療。從實驗結果來看,二次注射實驗的效果明顯較一次注射實驗效果好,且更能顯現不同濃度乙酸治療效果的差異。 從以上結果我們可以看出,從對腫瘤的滅活效果的角度出發,100 %的乙酸應該是治療肝癌的最佳濃度。它造成腫瘤一定程度壞死所需注射次數最少。如果增加注

19、射次數,相信較低濃度的乙酸也可能導致腫瘤相應程度的壞死,但是從技術的角度講,我們認為還是應該盡量減少注射次數,因為注射次數增加,就意味著患者承受痛苦的增加和療程的延長。 不過,100 %的乙酸究竟能否應用于臨床,還需進一步探討。國內外學者最擔心的一個問題,就是乙酸的腎毒性,因為根據以往的文獻報道,乙酸有腎功能損害的作用,而且臨床上有一次性大劑量高濃度(50 %) 的乙酸注射導致腎功能衰竭需血液透析治療的報道6 ,因而更高濃度的乙酸應用于臨床應當非常慎重。但是,從理論上探討,我們認為肝臟注射乙酸對腎功能的損害程度應該只與注射的乙酸的溶質的量有關,而與乙酸濃度關系不大,因為乙酸是入血液后經血循環到

20、達腎臟的,在此過程中已經稀釋,與注入肝臟的乙酸濃度已無太大關系。實際上,在實驗中我們觀察到,乙酸濃度越高,其彌散能力越強,覆蓋腫瘤所需乙酸劑量越小,因而一次注入的總溶質的量比低濃度乙酸不會有太大增加;而且利用高濃度的乙酸治療,可以減少注射次數,因而在一個療程中注射的總的溶質的量可能不會增加反而有可能減少。 總之,根據本次實驗結果我們認為,高濃度的乙酸對兔VX2 肝腫瘤的滅活效果是非常顯著的;其中100 %的乙酸效果最佳。 參考文獻1 Ohnishi K, Ohyama N , Ito S , et al . Small hepato2cellular carcinoma :t reatment

21、 with US guided int ratu2moral injection of acetic acidJ . Radiology ,1994 ,193(3) :747 - 7522 Huo TI , Huang YH , Wu JC , et al . Comparison ofpercutaneous acetic acid injection and percutaneousethanol injection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cir2rhotic patient s : a prospective studyJ . Scand J Gas2t roenterol ,2003 ,38 (7) :770 - 7783 Shah SS , J acobs DL , Krasinkas AM , et al . Percuta2neous ablatio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