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分類 (2)_第1頁
詩歌分類 (2)_第2頁
詩歌分類 (2)_第3頁
詩歌分類 (2)_第4頁
詩歌分類 (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課時古代詩歌分類一、按體裁可以作如下分類:1、古體詩:古體詩,指唐以前的詩歌,包括詩經、楚辭、樂府詩等。“歌”、“歌行”、“引”、“曲”、“呤”等詩歌也屬古體詩。特點是不講究對仗,平仄和用韻自由。古體詩的發展軌跡:詩經楚辭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等。注意:先秦時期產生較早的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諸體。四言如詩經、五言如古詩十九首、六言如屈原離騷。樂府詩,源于西漢。指樂府官署所采集、創作的樂歌,也稱魏晉至唐代可以入樂的詩歌和后人仿效樂府古題的作品。如漢樂府上邪、孔雀東南飛等。標題中有的加有“歌”“行”“歌行”“引”“曲”“吟”等名稱。如白居

2、易長恨歌、琵琶行,就是仿效樂府古題的作品。2、近體詩:也稱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律詩和絕句的通稱。在句數、字數、平仄、用韻上都有嚴格規定。絕句,從形式上看是四句。以五言、七言為主,稱五絕、七絕。律詩,從形式上說般為八句。分四聯,分別稱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中間兩聯必須對仗。分五言、七言兩體,稱五律、七律。還有一種排律,每首至少五韻十句,也有多至百韻的。3、詞:又稱“詩余”“長短句”。其特點:調有定格(自己的句式),句有定數(字數有規定),字有定聲(用聲非常嚴格)。字數不同可分為長調(91字以上)、中調(5990字)、小令(58字以內)。詞有單調和雙調之分,雙調就是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數是

3、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單調只有一段。詞的一段叫一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闕、上闕、上片,第二段叫后闕、下闕、下片。詞以兩宋成就最高。4、曲:又稱“詞余”,以元代成就最高。散曲主要指元雜劇和金、元時期大發展的北散曲,一般分為兩大類,即小令和套數。小令如越調?天凈沙秋思,套數如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南方的稱南曲,作為一種劇曲產生,包括雜劇和傳奇中的曲子。特點: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數(套曲)兩種。套數是連貫成套的曲子,至少是兩曲,多則幾十曲。每一套數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須同一宮調。它無賓白科介,只供清唱。二、按照表達方式還可以這樣分類:(1)抒情詩:

4、主要抒發詩人對客觀事物的思想感情。包括寫景詩、詠物詩、詠史詩等。(2)敘事詩:一方面是敘述故事,一方面飽含詩人對故事中人物的豐富感情。(3)哲理詩:將議論入詩,表達對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充滿了哲思和理趣。如宋代朱烹觀書有感等。三、按照詩歌常見的內容主題分類1、贈友送別詩。在古代詩歌中是相當常見的,古代交通不便,分別則難以再見,何況送別時總有背井離鄉之感,仕途失意之悲,所以送別詩中多抒發離愁別緒、惜別之情。2、羈旅行役詩。主要是漂泊在外的客子眼中所見、耳中所聞、心中所感都包含著由此觸發的對遙遠故鄉的眺望,對溫馨家庭的憧憬,所以內容多為愁思的抒發,思念故鄉的情感的表達。3、托物言志詩。詩人不直接表露

5、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興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種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種具體事物的一類詩歌。所詠之物可以是植物花卉,也可以是動物,比如多見于古代詩歌的梅、蘭、竹、菊、松、蓮,比如蟬、雁,比如石灰、蝴蝶等等。陸游的詠梅即托物言志,表達自己遭遇坎坷仍然不改高潔的情操。4、山水田園詩。詩人們以山水田園為審美對象,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閑的田野,創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向往。5、邊塞征戰詩。以描寫邊塞大漠奇特風光、征戰生活和將士思鄉為主要內容。如王昌齡的從軍行,高適、岑參等邊塞詩人的作品。邊塞詩中有建功立業的渴望,保家衛國的決心,也有報國無門的悲傷,

6、壯志難酬的悲嘆,更有對統治者窮兵黷武的不滿,對故鄉親人的思念。6、詠史懷古詩。一般以古代歷史事件或古代人物為題材,或借古諷今,或寄寓個人懷才不遇的感傷,或表達昔盛今衰的興替之感。如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7、春怨宮怨詩。宮怨詩專寫古代帝王宮中宮女以及失寵后起的怨情;閨怨詩則主要抒寫古代民間棄婦和思婦(包括征婦、商婦、游子婦等)的憂傷,或者少女懷春、思念情人的感情。秋夕杜牧閨怨王昌齡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忽見陌頭楊

7、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8、閑適隱逸詩。某些詩人看慣了官場的勾心斗角,世俗社會的渾濁不堪,退居田野鄉間,與鄉人為伍,與明月作伴,抒寫清閑安逸生活,吟詠情性。反映這些生活的詩歌,也有不少獨得之作。這些詩多有寧靜的氛圍,詩人在詩中的表現多為悠閑、詳和,往往具有濃郁的農村生活氣息,質樸清新。如鄉村四月: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9、談禪說理詩。一般借物或借事喻理,比如蘇軾的題西林璧,陸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其中哲理的感悟并不是抽象地說出,而多用形象化的手法加以表現,其中的哲理,必須借理解詩句含義入手。再如:觀書有感朱熹冬夜讀書示子聿陸游半

8、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第三課時詩歌常見的意象及考查的形式一、明月1、以明月象征對故鄉、親人、友人的思念之情。詩人遠離家鄉、親人,常年漂泊在外,不免對月而頓生思家念遠之情“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2、寄托功名無成、歲月早逝的感傷。王昌齡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3、明月是國家興衰的見證。李白的蘇臺覽古:“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 劉禹錫的石頭城:“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

9、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4、邊塞凄苦生活、相思生活的見證,往往與“樂”相配。邊塞詩除了較常見的雪山大漠、戈壁長河、戍樓烽火等意象外,運用最頻繁的意象主要集中在“月”與“樂”兩個方面。如高適的塞上吹笛:“雪盡胡天牧馬還,月鳴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李益的夜上受降城聞笛:“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二、樓“樓”的意象在古代詞曲中常以惆悵的抒情模式出現。辛棄疾在鷓鴣天代人賦中替一位內心充滿離恨與相思的女性抒發閨情。詞中道:“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

10、樓。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闌干不自由。”樓是生愁的地方,亦是消愁的地方。樓何以會成為生愁或消愁之地?一字以蔽之,望。樓為制高點,登高便于極目遠望。遠望則可睹景懷人,睹景思鄉,睹景憂其國。從而引發相應的愁緒。三、水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水”作為意象,主要有兩種暗示,一是暗示時間,二是暗示情緒愁思。暗示時間的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暗示時移世易、朝代更替的。如唐代王勃的滕王閣詩:“閣中帝子今何在,唯見長江天際流。”宋代王安石詞桂枝香:“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等等,都以水自然流逝來暗示時代變遷,給人頗多傷感。第二類是暗示歷史的不可逆轉性。如宋代蘇軾的念奴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南

11、宋辛棄疾詞中的鷓鴣天:“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等等,表現了詩人們一方面歌頌古代英雄之業績,另一方面也慨嘆人生之短促,給后人以啟迪。第三類是暗示事物的盛衰變化。如柳永詞八聲甘州:“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杜牧金谷園詩:“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李煜的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作為情趣愁思的意象。如唐代白居易詞長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溫庭筠的夢江南:“過盡千帆皆不是,斜輝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萍洲。”五代馮延巳詞謁金門:“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李煜詞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紅樓夢中詩句:“恰便是

12、遮不住的青山隱隱,流不斷的綠水悠悠。”上述這些以水暗示愁思的詞句,有兩個特點:一是以水的流動暗示愁思的不斷涌現,源源不斷,比喻愁之多;二是以水的視覺感、觸覺感溝通心中那種不可捉摸的愁緒,從而以通感的修辭方式表示愁的深情。四、花花作為詩詞中的意象一般暗示出下列幾種意義:表現傷春、惜春的情緒;表現對離人的追憶、留戀;表現對自己個人身世的哀傷;表示世事的變化。如晏殊詞浣溪沙:“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另一首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歐陽修的蝶戀花:“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等等這些都是表現傷春、惜春的情緒。唐李商隱的落花詩:“高閣客竟去,小園花

13、亂飛。”唐張泌的詩寄人:“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李清照的一剪梅:“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等等這些都是表現對離人的追憶、留戀的。紅樓夢中的葬花吟:“花謝花飛花滿天,紅銷香斷有誰憐?”等等這些都是表現對個人自己身世的哀傷。李煜的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另一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如此等等,都是表示世事的變化。看到春花秋月,如煙往事便頓現目前,思緒便回溯到過去,沉醉在時間的流程中。閨閣女子目睹春花凋零,便悲嘆韶華即逝,芳齡不再;多情詩人看到春華秋實,便聯想自己的境遇。這種以花表白、傳達對春天的惋惜、哀傷,對離人、戀人的思憶、眷戀,對離合和世事

14、無常的感嘆常含有對人這一生命本體的關懷。五、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如“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姜夔揚州慢)春風十里,十分繁華的揚州路,如今長滿了青青薺麥,一片荒涼了。“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吳國的舊苑荒臺上的楊柳又長出新枝(荒涼一片),遙想當年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還美(不勝春:春光也不勝它)。這里是以楊柳的繁茂襯托荒涼。“階前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賢相及其業績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綠石階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黃鸝白白發出這婉轉美妙的叫聲,詩人慨嘆往事空茫,深表惋惜。“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劉禹錫烏

15、衣巷)朱雀橋邊昔日的繁華已蕩然無存,橋邊已長滿雜草野花,烏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麗堂皇,夕陽映照著破敗凄涼的巷口。六、梧桐梧桐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種凄苦之音。白居易長恨歌:“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葉上,好不令人凄苦。李煜相見歡:“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可見秋雨打梧桐,別有一分愁滋味。七、杜鵑杜鵑鳥俗稱布谷,又名子規、杜宇、子鵑,鷓鴣,杜鵑徹夜不停啼鳴,啼聲清脆而短促,喚起人們多種情思。如果仔細端詳,杜鵑口腔上皮和舌部都為

16、紅色,古人誤以為它啼得滿嘴流血,湊巧杜鵑高歌之時,正是杜鵑花盛開之際,人們見杜鵑花那樣鮮紅,便把這種顏色說成是杜鵑啼的血。望帝,是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來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后魂化為鳥,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聲哀怨凄悲,動人肺腑,名為杜鵑。杜鵑聲與“行不得也,哥哥”聲音非常相似,所以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與悲苦之事聯系在一起。李白詩云:“楊花飄落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又如李白蜀道難:“又聞子歸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鵑啼血猿哀鳴。” 文天祥金陵驛二首:“從今別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杜鵑的啼叫又好像是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它的啼叫容易觸動人們的鄉愁鄉

17、思,宋代范仲淹詩云:“夜入翠煙啼,晝尋芳樹飛,春山無限好,猶道不如歸。”八、柳樹以折柳表惜別。漢代以來,常以折柳相贈來寄托依依惜別之情,由此引發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鄉之情。由于“柳”、“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這一習俗始于漢而盛于唐,漢代就有折楊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達惜別之情。柳永在雨霖鈴中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來表達別離的傷感之情。“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說的是笛聲中折楊柳的曲子倒是傳播得很遠,而楊柳青青的春色卻從來不曾看見,以此來表達傷春嘆別的感情。“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說的是今夜聽到折楊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鄉的感情呢?九、鴻雁漢書?蘇軾傳載,匈奴單于欺騙漢使,稱蘇武已死,而漢使者故意說天子打獵時射下一只北方飛來的鴻燕,腳上拴著帛書,是蘇武寫的。單于只好放了蘇武。后來就用“鴻燕”、“雁書”、“雁足”、“魚雁”等指書信。李清照詞云:“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另一首詞云:“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大雁在這里是傳書的信使。十、冰雪 蟬 梅花松柏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