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輪泵、螺桿泵維護與檢修_第1頁
齒輪泵、螺桿泵維護與檢修_第2頁
齒輪泵、螺桿泵維護與檢修_第3頁
齒輪泵、螺桿泵維護與檢修_第4頁
齒輪泵、螺桿泵維護與檢修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次課的工作本次課的工作 任務任務 齒輪泵主要由泵體、主動齒輪、從動齒輪、軸承、前后蓋板、傳動軸及安全閥組成。齒輪泵是依靠齒輪嚙合空間的容積變化來輸送液體的。圖5-1所示齒輪泵具有一對互相嚙合的齒輪,齒輪(主動輪)固定在主動軸上,齒輪泵的軸一端伸出殼外由原動機驅動,齒輪泵的另一個齒輪(從動輪)裝在另一個軸上。在齒輪泵工作時,主動輪隨電機一起旋轉并帶動從動輪跟著旋轉。當吸入室一側的嚙合齒逐漸分開時,吸入室容積增大,形成低壓,便將吸入管中的液體吸入泵內。進入泵體內的液體分成兩路,在齒輪與泵殼間的空隙中分別被主、從動齒輪推送到排出室。主動齒輪和從動齒不斷旋轉,泵就能連續吸入和排出液體。為了防止泵在出

2、口閥關閉或管路堵塞時造成泵的損壞,在齒輪泵的出口側設有彈簧式安全閥。當泵內壓力超過規定值時,安全閥自動開啟,高壓液體泄回吸入側。 (一)齒輪泵的結構工作原理(一)齒輪泵的結構工作原理 一、齒輪泵的工作原理一、齒輪泵的工作原理 (二)齒輪泵的主要特點(二)齒輪泵的主要特點 齒輪泵的特點是具有自吸性,流量與排出壓力無關;結構簡單緊湊、流量均勻、工作可靠;體積小、重量輕、造價低,維護保養方便;流量小,壓力高,用于輸送黏稠液體。 其缺點是制造精度要求高,不宜輸送黏性低的液體,如水、汽油和不宜輸送含有固體顆粒的液體,在運轉中流量和壓力有脈動以及效率低、振動大、噪音較大和易磨損的缺點。 下面以實訓室內L型

3、活塞壓縮機曲軸端部為壓縮機提供潤滑齒輪泵進行為例進行拆裝。(一)拆卸過程1從壓縮機上拆下齒輪油泵,如圖5-2a所示。2將拆下的齒輪油泵放在檢修工作室,如圖5-2b所示。3. 拆卸齒輪油泵端蓋螺栓,如圖5-2c所示。4. 打開端蓋, 如圖5-2d所示。5. 觀察齒輪泵腔的內部結構,如圖5-2e所示。 二、齒輪泵的拆裝二、齒輪泵的拆裝(二)零件質量檢驗(二)零件質量檢驗 零件的質量檢驗,如圖5-3所示。 (三)齒輪泵的裝配(三)齒輪泵的裝配齒輪泵的裝配過程,如圖5-4所示。 齒輪泵在解體過程中或零部件拆卸下來經清洗干凈后,應按泵使用維護說明書要求進行檢查、測量、組裝。無要求情況下,對輸送溫度低于6

4、0油品的齒輪泵可按齒輪泵維護檢修規程SHS010172004的標準進行檢查、測量、組裝。其檢修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一、殼體的檢查 殼體兩端面粗糙度為Ra3.2;兩孔軸心線平行度和對兩端垂直度公差值不低于IT6級;殼體內孔圓柱度公差值為0.020.03mm100mm。 知識點一知識點一 零部件配合間隙的檢查及組裝調整零部件配合間隙的檢查及組裝調整 二、齒輪的檢查 齒輪與軸的配合為H7m6;齒輪兩端面與軸孔中心線或齒輪兩端面與軸中心線垂直度為0.02mm100mm;兩齒輪寬度一致,單個齒輪寬度誤差不得超過0.05mm100mm,兩齒輪軸線平行度值為0.02mm100mm;齒輪嚙合頂間隙、側間

5、隙可用壓鉛法測量,其操作方法可參考變速機齒輪嚙合頂間隙、側間隙的測量方法。齒輪嚙合頂間隙為(0.20.3)m(m為模數);側間隙應符合表5-1的規定。 表5-1 齒輪嚙合側間隙標準 單位:中心距50518081120120200齒輪嚙合側間隙0.0850.1050.130.17 齒輪嚙合接觸應符合規范,用著色法檢查齒輪嚙合面的接觸情況,其檢查方法如下:先清洗干凈兩傳動齒輪、軸承、泵殼體等部件后用干布抹干兩齒輪嚙合面,在小齒輪的嚙合面上涂上一層薄薄紅丹油,回裝兩齒輪及端蓋,按工作轉動方向慢慢轉動齒輪泵數圈后,拆卸泵端蓋取出兩齒輪軸,檢查接觸斑點。齒輪嚙合接觸斑點應均勻,其接觸面積沿齒長不小于70

6、,沿齒高不少于50。 三、齒輪與殼體及齒輪與泵蓋間隙調整 齒頂與殼體壁及齒輪端面與端蓋之間的間隙應符合規范。間隙過大其液體內泄漏變大;間隙過小則齒輪在轉動時,齒輪的齒頂與泵體殼壁、齒輪端面和泵蓋端面可能發生磨損。因此,檢修時必須檢查這兩方面的間隙。 齒輪與殼體的徑向間隙可用塞尺進行檢查,其間隙值為0.150.25mm,但必須大于軸頸在軸瓦的徑向間隙。 齒輪端面與端蓋軸向間隙可用壓鉛絲法進行檢查,其操作過程如下:先拆開端蓋清洗各零部件,各部件表面無油污、雜物后,把齒輪裝人泵體內,在泵蓋端面和齒輪端面分別對稱擺放四條合適的鉛絲,裝回泵壓蓋,對稱均勻地擰緊螺栓后,拆開壓蓋取出鉛絲量取各鉛絲厚度。如果

7、齒輪端面鉛絲厚度減去泵蓋端面鉛絲厚度為正值,則表明兩端面有間隙;結果為負值,則表明兩端面有過盈量。根據測量結果對端蓋墊片厚度進行加墊或減墊使端面間隙在0.100.15mm之間。 四、軸與軸承檢查及裝配 在一般情況下,齒輪泵軸頸不得有傷痕,粗糙度要達Ra1.6,軸頸圓柱度公差值為0.01mm;齒輪泵在使用一段時間后,軸頸最大磨損不得大于0.01D(D為軸頸直徑)。 齒輪泵軸承一般用滾動軸承和滑動軸承兩種,而滑動軸承多為銅套形式。采用滾動軸承的齒輪泵其軸承內圈與軸的配合為 H7js6;滾針軸承無內圈時,軸與滾針的配合為H7h6;滾針軸承外圈與端蓋的配合為K7h6,采用滑動軸承的齒輪泵其軸承內孔與外

8、圓的同軸度公差值為0.01 mm;滑動軸承外圓與端蓋配合為R7h6;滑動軸承與軸頸的配合間隙(經驗值)應符合表5-2規定值。 表5-2 滑動軸承與軸頸配合間隙 單位:轉速/(r/min)1500以下150030003000以上間隙1.2/1000D1.5/1000D2/1000D 齒輪泵軸承磨損超規范后應進行更換,滾動軸承組裝方法與離心泵滾動軸承組裝方法相同。用銅套作軸承的齒輪泵,在更換銅套時,首先應檢查銅套和端蓋的配合的情況。在符合要求后,將銅套外圓涂上潤滑油,用壓力機將其壓人泵端蓋體內,最后應在軸承與端蓋接口處鉆孔攻絲用螺釘將其固定,以防銅套轉動或軸向竄動。 銅套裝配后必須再檢查軸頸與銅套

9、的配合間隙,若配合間隙太小時,應以軸頸為準,刮研銅套,直到符合要求為止。相反,若間隙太大則要重新更換銅套。 知識點二知識點二 齒輪泵的常見故障及處理方法齒輪泵的常見故障及處理方法 螺桿泵屬于容積泵的一種,根據螺桿數目可分為單螺桿泵、雙螺桿泵、三螺桿泵和五螺桿泵等幾種,它們的工作原理基本相似,區別在于螺桿數目,螺桿的幾何形狀和輸送介質有所不同。 一、螺桿泵的工作原理與結構 螺桿泵如圖5-5所示。螺桿泵是靠相互嚙合的螺桿作旋轉運動來吸排液體的。由于各螺桿的相互嚙合以及螺桿與襯筒內壁的緊密配合,在泵的吸入口和排出口之間,就會被分隔成一個或多個密封空間。隨著螺桿的轉動和嚙合,這些密封空間在泵的吸入端不斷形成,將吸入室中的液體封入其中,并自吸入室沿螺桿軸向連續地推移至排出端,將封閉在各空間中的液體不斷排出,猶如一螺母在螺紋回轉時被不斷向前推進的情形那樣,圖5-6為雙螺桿泵的結構圖。 知識點三知識點三 螺桿泵的維護與檢修螺桿泵的維護與檢修 二、螺桿泵的特點 和其他泵相比螺桿泵有許多優點:螺桿泵損失小,經濟性能好。壓力高而均勻,流量均勻,轉速高,能與原動機直聯。 螺桿泵可以輸送潤滑油,輸送燃油,輸送各種油類及高分子聚合物,用于輸送黏稠體。 1壓力和流量穩定,脈動極小。介質在泵內作連續而均勻的直線流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