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版本美術教案第五冊 第1課 各式各樣的民居(2課時)教材_第1頁
嶺南版本美術教案第五冊 第1課 各式各樣的民居(2課時)教材_第2頁
嶺南版本美術教案第五冊 第1課 各式各樣的民居(2課時)教材_第3頁
嶺南版本美術教案第五冊 第1課 各式各樣的民居(2課時)教材_第4頁
嶺南版本美術教案第五冊 第1課 各式各樣的民居(2課時)教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嶺南版本美術教案第五冊第1課各式各樣的民居(2課時)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認識民居的多樣性,初步了解造成民居的多樣性的地理和人文環境因素。了解表現民居的藝術詞匯和語言。能用形、色、材質、使用空間等美術語言表現家鄉民居的特征。2、過程與方法:在觀察與比較中認識民居的多樣性。在資料收集、分析、討論中養成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探索中學會思考和體驗發現的樂趣。尊重傳統,能感受生活和藝術的聯系。教學重點1、了解中國主要的五種民居類型。比較南北民居及其在造型上的不同特點,并思考它們與環境、氣候的關系。2、了解民居在建筑材料方面的多樣性。3、欣賞和描述民居的造型藝

2、術特色。教學難點了解民居的人文性質。教學準備有關民居的光碟、圖片資料;表現家鄉民居的視覺藝術作品。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你們了解家鄉的老房子嗎?你覺得家鄉的老房子漂亮嗎?它和我們現在的高樓大廈有什么區別?二、欣賞課件1、設問、激趣對比一組民居圖片,分辨南北民居,激發學生欣賞的興趣。2、觀察、感受觀賞有關民居的圖片或影片,引導學生對民居進行初步的審美體驗和感受。三、小組討論:鼓勵學生大膽提出有關民居的種種疑問,教師酌情補充一些學生遺漏的重要問題,如各個地區的民居建筑在造型上有何不同?在選材上有什么特色?民居和當地的氣候、地理環境有什么關系?各小組可負責某一問題的探究,由組長安排組員先進行自主學習

3、,然后組織組員發言討論,最后由組長或組員寫出學習報告。綜合各小組的研究結果后,就能對各種民居建筑形成較為完整的認識和理解。四、     學生描述、欣賞、表現認識家鄉老房子在建造形式、裝飾藝術等方面的特征,提出用恰當的口頭或書面語言對典型的民居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感受,同時鼓勵學生課后以繪畫形式加以表現。五、課后延伸引導學生課后觀察家鄉的古老民居,翻閱有關的資料表現家鄉民居的繪畫、雕塑和郵票上的作品。信息課可以網上查閱有關的資料。教學后記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學生對民居進行初步的審美體驗和感受,了解了民居的特點,培養了熱愛家鄉的感情。 &#

4、160;第2課走進現代建筑(2課時)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認識建筑的多樣性,能用語言簡單評述現代建筑的特點。能用形、色、材質、使用空間等美術語言表現現代建筑的特點2、過程與方法:在觀察與比較中認識民居建筑的多樣性;在資料收集、分析、討論中養成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能感受現代建筑與科技的聯系,尊重科學。教學重點了解現代經典建筑的造型和藝術特點。教學難點理解建筑與科技的聯系。教學準備有關現代建筑的光碟、圖片資料;表現現代建筑藝術的視覺藝術作品。教學過程一、     導入新課:上一節課我們了解了民居的特點,你覺得它們和

5、我們現在的高樓大廈有什么區別?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現代建筑的特點。二、欣賞課件:觀賞有關現代建筑的圖片或影片,引導學生對現代建筑進行初步的審美體驗和感受,提出問題:1、你認識這些建筑嗎?猜一猜:誰認識這些建筑? 說一說:你喜歡這些建筑嗎?為什么? 想一想:這些建筑與你見過的建筑有什么不同?2、你知道這些建筑穿的是什么“衣服”嗎? 說一說:這些建筑都穿了些什么漂亮“衣服”? 議一議:它們的“衣服”搭配好看嗎?為什么? 想一想:如果你是設計師。你會怎么給它們“穿衣服”?(從欣賞中讓學生感受到現代建筑藝術的造型美、空間美和材料美)3、漫步空間的世界看一看:歡迎大家來到三維的動畫世界走一走、瞧一瞧!說

6、一說:剛才的漫游你們有什么奇特的感受?想一想:建筑“空間”美嗎?為什么?4、走近大師貝津銘猜一猜:貝津銘的名字你聽說過嗎?看一看:他設計了哪些著名的建筑?想一想:我要向大師學些什么?三學生表現畫一畫:我也要做建筑設計師,比一比誰設計的未來建筑更漂亮。四、作業要求能用恰當的書面語言對典型的現代建筑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能選擇喜歡的工具材料畫出自己想像的現代建筑。教學后記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有很高的學習興趣,通過現代建筑的欣賞,激發了他們的想像力,課后的作業完成效果好,能設計出各種屬于自己的未來建筑。  第3課肚子里的故事(2課時) 教學目標1、知識與

7、技能:能觀察和關注事物的形態、細節、色彩、特征;能運用夸張變形、組合的形式來表達對事物內在本質,物與物之間的關系和細部結構的豐富想像力。2、過程與方法:通過喚起記憶、觸覺感官體驗學會觀察事物的形態、細節、色彩、特征;通過作品的對比欣賞和故事情節的構思,培養學生的想像力與審美能力。在資料收集、分析、討論中養成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合作接力繪畫中,體驗溝通和共同努力獲得成功的樂趣。教學重點能描繪事物的形態、細節、色彩、特征,并能進行簡單的畫面裝飾。教學難點能對事物內在本質和細部結構的豐富想像。教學準備1、多種繪畫材料。2、范畫作品、課件、資源庫。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用

8、小木偶的故事引入課題。二、 講授新課1、小組活動一:講童話故事比一比你們還知道 “孫悟空鉆到妖怪肚子里”的故事嗎?哪個小組知道的有關肚子里的故事最多我?2、小組活動二(欣賞觀察比較)想一想課本中的畫家作品畫了些什么?說一說你喜歡哪一張學生作品中?畫中主體形象的外形、色彩、細節裝飾是怎樣的?3、小組活動三(情感體驗活動)摸一摸通過觸摸綁在動物玩具肚子上的裝滿各種不同類型、不同質感物品的魔術袋,準備進行“異想天開”的游戲活動。猜一猜你摸的到是什么?它的形態、細節、色彩、特征是怎樣的?編一編嘗試運用上述道具編一個旅行的故事吧!4、小組活動四合作繪畫游戲做一做發揮想像力,畫出肚子里的故事,小

9、組繪畫添加接力游戲。三、講評、小結評一評哪編的故事最好,哪組畫得最好,為什么?老師作點評并小結。 教學后記通過本課的學習,增強了學生的想像力,也使學生在合作接力繪畫中,體驗溝通和共同努力獲得成功的樂趣。第4課巨人和小矮人歷險記(2課時)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感知巨人與小矮人的視覺形象對比與角色變化的想像力;學會用變形夸張與組合的手法去表現童話故事。2、過程與方法:分別從巨人與小矮人的角度去觀察身邊事物的形象特征;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發現意想不到的事物。3、情感、態度、價值觀:積極收集與講述相關的童話故事;共同參與畫家與同齡人作品的欣賞點評活動。教學重點擴大想像的空間,增大奇

10、思異想的力度。教學難點如何以周圍的環境襯托出自己變大或變小。教學準備1、彩色筆2、有關“巨人和小矮人歷險記”的故事課件。教學過程一、故事導入:“巨人和小矮人歷險記”的童話故事在古今中外都廣為流傳,播放課件讓學生欣賞這個童話故事。二、提出問題1、假如你變大或變小了,你周圍的環境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你有這方面的體驗嗎?(提示:如站在高樓上看地面,游覽世界之窗的感受等等。)2、角色游戲讓學生想一想:我變大或變小后有何奇遇?然后讓學生說說自己能否把自己想像的巨人和小矮人歷險記描述出來?三、欣賞作品展示范畫,讓學生欣賞。提示學生注意范畫中的巨人和小矮人與周圍的環境有何區別。四、布置活動要求1、組織學生自由

11、作畫:看看誰的想像力豐富,誰的表現能力強。 2、播放輕松音樂,教師巡視輔導,五、作業點評1、讓學生互相欣賞,互相評價;2、展示畫得好的畫,讓學生點評,教師作小結。六、課后延伸課后找尋有關的巨人和小矮人的故事,講給父母或同學聽。 教學后記通過本課的學習,增強了學生的想像力,在作業的完成中能注意到人物變大或變小后的周圍環境變化,能表現出一定的情節關系。 第5課繽紛的色彩樂園(2課時) 教學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三原色,學會用原色調配間色和復色,并能區別其色相。教學重點學會用原色調配間色和復色。教學難點間色和復色調配方法。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提問:“我們都生活在多

12、彩的生活環境中,所有的物體都有自己的色彩:藍藍的天、紅紅的太陽、金黃色的稻穗和各種顏色的鮮花等等美麗極了。你能叫出它們是什么顏色嗎?這些顏色都是可以用顏料調出來的,你知道怎樣去調嗎?”指導學生觀看課本中的兩幅彩照,提問看學生能否說出各種顏色的名稱。二、展示三原色、間色、復色掛圖,邊說明邊演示:1出示紅、黃、藍的色紙卡片與水顏料,認識色相。提問、說明什么是三原色?2、用水顏料混合物出間色橙、綠、紫、再出示色紙卡片,認識間色色相。3、用水顏料混合: 紅(紅色比重大)十綠二紅灰;藍(藍色比重大)十橙二藍灰;黃(黃色比重大)十紫二黃灰。(這些色彩向灰色是復色)三、讓學生從實景圖片和美術作品中區別哪些是

13、原色、間色、復色。四、學生作調配原色,間色、復色的練習。教學后記: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認識了三原色,并學會用三原色調配間色和復色。 第6課有趣的水墨游戲(2課時)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認識中國畫的工具。嘗試毛筆的不同執筆方法。能掌握粗細、干濕和濃淡的對比畫法。2、過程與方法:在欣賞中分析筆墨的濃淡、干濕、粗細。在水墨游戲中中國畫材料的獨特表現手法。3、情感、態度、價值觀:嘗試各種水墨技法。喜歡在游戲中體驗水墨畫。教學重點認識水墨畫材料的特性。用毛筆畫出各種線條。教學難點掌握筆墨的濃淡、干濕、粗細的變化。教學準備毛筆、墨汁、宣紙、筆洗、墊布或舊報紙、調色盤等。教學過程一、

14、     導入新課從欣賞中導入新課,讓學生欣賞中國著名國畫大師的作品。猜一猜怎樣畫出來的?二、     講授新課1、認一認中國畫的工具材料。2、畫一畫各種濃淡、干濕、粗細的水墨畫游戲(用墨、用彩色均可,注意養成良好的作畫衛生習慣)。3、體驗畫在普通紙上有什么效果?為什么?(體驗中國畫材料的獨特表現手法)4、比一比誰畫的線條各類多?誰畫的水墨效果豐富?(激發學生的主動探索教學難點)5、想一想:各種不同濃淡、干濕、粗細的水墨可以用來表現什么效果?(思維拓展,產生聯想)三、講評、小結評一評誰畫的水墨效果好,他是怎么畫出來

15、的?讓畫得好的同學談談作畫的感想。老師作點評并小結。教學后記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了解了我國的傳統繪畫方法中國畫的特點,初步了解了中國畫的工具特點,體驗到了中國畫的水墨情趣,增強了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第7課可愛的水墨昆蟲(2課時)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利用點、線、色組成豐富的色調來表現對象。能掌握粗細、干濕、濃淡的對比畫法,能運用積墨法。2、過程與方法:在欣賞野趣和學生作品中分析筆墨的濃淡、干濕、粗細的變化。在水墨游戲中體驗積墨法的獨特表現手法。3、情感、態度、價值觀:嘗試各種水墨技法。喜歡在游戲中體驗水墨畫。教學重點繼續體驗水墨畫材料的特性。用毛筆畫出各種

16、線條。教學難點如何運用墨色表現不同昆蟲的形態特征。教學準備毛筆、墨汁、宣紙、筆洗、墊布或舊報紙、調色盤等。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播放有關昆蟲的課件,布置學生注意觀察小昆蟲的的特點,讓從欣賞中導入新課。二、講授新課1、欣賞、評述提供大師、小朋友的昆蟲水墨畫。想一想:你知道有哪些畫家比較擅長畫昆蟲,他們是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說一說:(1)談談畫家如何用點、線、面和墨色的干、濕、濃、淡表現的。(2)你知道的昆蟲還有哪些?2、分析昆蟲的結構,注意一些細節。3、老師作示范4、學生動手繪畫:畫一畫:將你喜愛的昆蟲以水墨的形式表現出來。三、講評過程評一評:大家一起以水墨特點的研究開展師生評、學生之間互評。教學后

17、記對本課的學習,學生興趣濃厚,能用水墨來表現各種小昆蟲。第8課現在、未來的我(2課時)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能運用線條、色彩畫出自己的形象;通用不同的創作手法,表現自己的個性特征。2、過程與方法在觀察比較中感受自己的成長變化規律;在綜合運用創作中掌握夸張變形的手法。3、情感、態度、價值觀:(1)關注自我,表現自我;(2)通過描繪未來的我,樹立遠大的理想;(3)關愛自己,學會尊重別人的個性。教學重點(1)認識人物臉型、發型、五官及表情的神態特征;(2)運用線條、色彩等繪畫元素描繪現在或未來自己的形象。教學難點(1)如何充分觀察,抓住自己的外貌特征,以夸張變形或生動寫實的手法畫出自己

18、的形象;(2)通過想像,嘗試運用其他媒介和材料來表現未來的我。教學準備1、要求學生課前準備小時候的照片和一面小鏡子。2、收集人物畫像的圖片資料。3、了解自己的成長變化規律,想像長大后會變成什么樣。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用談話的方式導入新課,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理想,談談自己將來的變化。二、講授新課1、 觀察與比較      觀察小時候的照片,通過鏡子比較現在的我與以前有哪些變化。(1)  臉型、發型、五官的變化;(2)  身體上的變化;(3)  服飾方面的變化。2、欣賞與發現 &#

19、160;      引導學生欣賞莫迪里阿尼的作品,你發現了什么?(1)人物的表情和神態能體現一個人的個性特征;(2)運用夸張、拉長變形的手法能使作品更具有藝術感染力。     3、探討與嘗試     (1)嘗試運用線條、色彩等繪畫元素描繪現在或未來的形象:     (2)能否學學大師用夸張、變形的手法來表現呢?     (3)小組討論用其他繪畫工具、材料來表現的可能性(電腦繪畫、圖像處理

20、軟件等)。 4、創作與評價(1)大膽表現自我,體驗造型活動給他們帶來的樂趣:(2)學會關愛自己、尊重別人的個性,體現藝術與人文關懷精神的密切關系;(3)培養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追求塑造完美人生的高尚情操。三、講評、小結學生互評,老師作點評并小結。 教學后記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從課堂上了解了什么是人文,能學著關愛自己、尊重別人的個性,體現藝術與人文關懷精神的密切關系;  第9課我的好鄰居(2課時)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能畫出一組鄰居的形象;學習選材和搭配色彩的知識;嘗試運用卡紙、粘貼和添畫的形式建造“高樓”,并能把鄰居“安排”進去。學習界紙刀的安全

21、使用方法。2、過程與方法:通過課前觀察,課堂中能講述鄰里之間的故事;在欣賞與評述過程中能發揮想像與創作的思路。3、情感、態度、價值觀:知道了鄰里之間,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關心,相互幫助。能與同學交流,通過評價和游戲體驗合作的樂趣。教學重點激發學生使用不同的材料畫出一組鄰居的形象。教學難點選擇適當的材料制作立體的“高樓”。在創作中有目的地運用色彩知識。教學準備1、卡紙、瓦楞紙、圖畫紙。2、 直尺、界紙刀、膠水、訂書機。3、 色筆、顏料。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你和鄰居的關系是怎樣的?你是怎樣理解“遠親不如近鄰”這句話的?講講你和你鄰居之間發生的有趣的故事。二、 講授新課1、組織學習

22、,展開活動(1)、按區域或街道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共同商量確定一個小主題(主題可以是街道名稱、小區名稱或村莊的名稱)。小組成員自由選擇表達的對象,構思描繪自己的鄰居。(2)、欣賞教材中學生作品、圖片等資料,小組成員先共同構思,設計一座立體的、能夠“站立”的“高樓”,然后以硬紙為材料,共同制作。(3)問題舉例:思考討論房子的特點,一共要安排多少戶鄰居入???樓房的宣傳品、陽臺有什么特點,怎樣表現?“建造”樓房時所用的主要材料是什么?輔助材料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處理材料?用剪貼、撕貼還是其他辦法?怎樣設計才能使樓房“站立”得更加穩?如何把樓房裝飾得更加漂亮?2、制作和裝飾小組成員分配工作,合作完

23、成一座立體的紙“樓房”,并把畫好的鄰居作品粘貼進去。三、     欣賞與整理方案一: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成果分享活動。在課堂教學結束前的十分鐘左右,布置學生將小組完成的作品放置在講臺上,然后組織學生進行欣賞活動,建議采取小組代表發言的形式,同時結合小組互評與教師總評的評價方式。方案二:游戲活動可以參照教材提供的游戲活動情景進行游戲,如果教師實施課程的班級較大,可采取在各個小組選擇部分學生在講臺上活動。注意:在課堂結束前,必須組織學生對教室進行整理,收拾零亂的紙碎和其他工具材料。教學后記  第10課我的動物朋友(2課時)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

24、能(1)認識人與人動物關系密切,互為依存,我們要保護環境,愛護動物,和動物成為好朋友;(2)能夠運用泥塑并借助其他媒材塑造出自己喜歡的動物朋友;(3)掌握基本形的組合、添加和粘貼等技能。2、過程與方法在觀察比較中體驗泥塑作品的美。在資料交流中感受動物的性格特點。在創作中激發想像力的塑造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驗人與人動物之間的關系。喜歡欣賞動物形象的雕塑作品。養成整潔細致,有條不紊的創作習慣。教學重點啟發學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動物朋友。教學難點有關塑造小動物的技能,特別是夸張形體和添加細部。作品完成的清潔整理工作。教學準備    橡皮泥等軟性材料,硬質材料

25、如空飲料罐、飲料盒、椰子殼等;報紙。教學過程一、     課堂導入創設情境按照教學建議中“探秘與體驗”的活動環節操作或以“動物王國”動物聯歡會的童話故事導入新課,也可以讓學生進行扮演“動物”的游戲導課。二、講授新課1、觀察與發現    欣賞各種動物的圖片(教師提供或學生提供)和中國古代陶瓷工藝作品中的動物形象,學生通過仔細觀察,能夠概括歸納動物的形象特征,為后期的造型活動做好準備。2、探討與想像     (1)有關立體造型的探討,讓學生感受泥料,嘗試塑造。(2)有關媒材的探討,除了泥料

26、,還可以借助哪些材料,其質感如何?(3)         動物形象的探討,可讓學生進行扮演“動物”的游戲,體驗動物的聲音、體態、神情等,激發學生的想像及學習熱情。     3、合作及創作     討論:個人創作,準備塑造自己喜歡的哪個動物?小組合作,準備塑造哪些動物,如何分工合作?    創作:按照制作步驟,先塑出大體形狀,再將主要牲捏塑出來,注意適當夸張其牲,然后添加細部,再整理制作完成。三、講評、小結欣

27、賞:將制作好的動物進行展示。評價:教師評,學生自我評價及他人評價。課后延伸:1、尋找更多的動物知識資料或圖片。2、 制作更多的動物朋友的泥塑作品。教學后記 第11課我們的音樂會(2課時)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認識一些常見的樂器。運用搓、捏、壓、貼等泥塑立體造型技能。能運用粗細對比的方法塑造作品。2、過程與方法在觀察比較中體驗簡練、概括、夸張的泥塑立體造型的藝術手法。在資料交流中感受音樂的魅力,樂器的造型美,樂手、歌手的動態美,音樂會的韻律美。在玩泥巴過程中,感受美術、音樂元素。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創作活動,對塑造泥人樂手、樂器產生興趣。通過學習體驗

28、,感受音樂的魅力。教學重點運用基本形的要素進行組構、添加和創作。教學難點樂手的動態特征,樂器的外形特征,二者的合理駔構。如何添加細部。教學準備    橡皮泥等軟性材料,硬質材料如牙簽、小木棍、小鐵絲等。教學過程一、課堂導入1、創設情境,以一段氣勢磅礴的樂曲導入新課,讓學生感受音樂的魅力。2、欣賞交響樂的vcd,讓學生感受音樂會的宏偉氣勢。二、講授新課1、欣賞與感受   (1)欣賞一個音樂錄像片斷,先讓學生聽一聽,說一說演奏的是何曲目,然后猜一猜有哪些演奏者在表演音樂,是如何表演的,并讓學生自己嘗試模仿其中的一個表演動作。最后讓學生觀看這個錄像片

29、斷,感受音樂會的氛圍,使學生了解指揮家、樂手、歌唱家在樂隊中的位置。(2)引導學生欣賞課文中的圖片,仔細觀察各種樂器的造型和演奏家、指揮家、樂手、歌唱家的動態特征,感受音樂和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以及音樂對人類情感所產生的影響。(3)欣賞各種樂器的美妙聲音,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的思維,將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調動起來,有助于后期泥塑立體造型的創作。2、探討與想像     (1)音樂可以影響人的情感,使人愉悅或傷感。在我國,人們的生產活動、婚喪嫁娶都離不開音樂。(2)你會吹奏哪些樂器,可以表演給大家看,也可以請同學表演合奏,體驗音樂會的氛圍。(3)想像一下

30、,將塑造好的小樂手們組合擺放成一場音樂會的場景,將是一幅怎樣的情景呢?     3、合作及創作小組合作:(1)準備怎么做,塑造哪些樂手及樂器,如何分工合作?(2)音樂會上各位演奏家、指揮家、樂手、歌唱家的位置如何擺放?創作:(1)按照制作步驟,先塑出大體形狀,再將主要特征捏塑出來,注意適當夸張其牲,然后添加細部,再整理制作完成。(2)注意樂器的造型特征,樂手的動態特征。(3)小組內各同學所塑造的樂手的大小高矮要一致。三、講評與共享欣賞:創設“我們的音樂會”的情境,大家一起欣賞。評價:自我評價,他人評價、小組互評及教師點評(樂器的造型,指揮家、歌唱家、樂手

31、的動態和音樂會的氣氛)。課后延伸:1、尋找更多的音樂、音樂會的知識、資料或圖片。2、和同學一起討論音樂對人類發展所起的作用。  第12課刮大風(2課時)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學習刮大風時各種物體的表現方法;(2)應用線條或色彩等表現風。 2、過程與方法:(1)體驗刮大風的情境;(2)在探索中學習自然科學知識;(3)在表現中豐富個人情感、想像力和創造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養成留心觀察周圍環境的習慣。教學重點觀察刮大風時周圍的環境特點。教學難點如何表現刮大風時周圍的環境特點。教學準備搜集有關風的科學知識、圖片和相關音樂片段。風扇。繪畫工具。教學過程一、

32、導入新課用謎語導入新課:猜一猜“什么東西看不見,摸不著,聞不到,但感覺得到”,猜一自然現象。風二、     講授新課1、活動一     通過風扇等道具模仿自然界的風,引導學生體驗刮風時的感受,以及觀察人物的表情及動態。引導學生理解小博士的話。面的變化。2、 活動二引導小組交流收信的資料及圖片,設問:你們知道風是怎樣形成的嗎?風對我們人類有什么作用和危害?培養學生從小關心自然,關心生活以及探索自然,探索科學的良好心理品質。3、活動三:欣賞與感受     (1)欣賞不同

33、風格的大師作品,設問:作者是用什么線條、色彩、筆觸來傳達自己對刮風的感受?     (2)欣賞學生作品,設問:風能直接畫出來嗎?如果我們來畫,怎樣去畫呢?借助周圍的什么景物去表現?4、活動四:創作與評價個人創作或集體創作的形式進行風的記憶想像畫創作構思。三、展示與講評學生作品展示,設問:我能畫出刮大風時的感受嗎?評一評:誰的作品最能表現刮大風的情景?通過自評、他評,鼓勵自信,培養個性。 教學后記課后讓學生把作品展示在教室后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13課雨來了(2課時)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欣賞一些表現雨中情景的兒童畫;(2

34、)學習“先畫主體后添背景”的構圖方法。2、過程與方法:(1)觀察下雨時周圍情景的變化,能夠抓住下雨時環境和人物的動態。(2)體驗雨中的感受;(3)在欣賞與交流中探索不同的表現技法。3、情感、態度、價值觀:(1)養成留心觀察環境變化的習慣,養成熱愛自然的情感和探索自然的興趣;(2) 通過雨中人與人之間有情感的故事,培養學生團結友愛的美德。教學重點能應用自己喜歡的表現手法進行記憶或想像創作。教學難點結合真實的雨中情景進行課堂教學。教學準備搜集有關雨中情景的圖片和相關音樂片段。繪畫工具。教學過程一、     課堂導入播放關于“雨”的音樂或錄像,與學生一起欣賞。

35、問題:1、你喜歡轟隆隆的大雷雨,還是喜歡淅瀝淅瀝下個不停的毛毛雨?2、雨天的路上開滿了雨傘花,你喜歡在雨天撐著傘玩水花嗎?二、講授新課活動一欣賞課本范例,設問:1、這幾幅畫表現了什么?他們在做什么?2、下雨時人們用什么雨具?動態如何?3、你知道這幅畫是用什么方法“畫”出來的嗎?4、你從畫中學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你會怎么做?活動二組織學生分組講一講自己有關“雨”的故事。有興趣的學生可進行表演。活動三      學習繪畫步驟:學生根據課本提示說出步驟,小組分工,嘗試用不同的表現方法畫出下雨的場景。三、展示與講評學生作品展示;評一評:誰的作品最能表

36、現刮大風的情景?通過自評、他評,鼓勵自信,培養個性。 教學后記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能按要求完成作業。課后嘗試用深藍色或黑色的紙,運用尖物刮劃紙面的方法,制造雨天的特殊效果。   第14課奇特的熱帶植物(2課時)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認識熱帶植物的形態特征、生活環境及相關的科學知識;(2)學習科學的觀察方法,大膽地創新表現;(3)學會運用線條、色彩的裝飾去表現事物的特征。2、過程與方法:(1)欣賞熱帶植物的形態特征,并從中了解相關植物知識體驗自然生態之美;(2)引導學生到植物園觀察與寫生,以不同視角去表現;(3)在表現過程中體現構成美和

37、學生的創造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1)感受大自然的美妙,認識熱帶植物的生存環境及外形特征,增強環保意識;(2)從實踐中抒發自己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與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教學重點圍繞熱帶植物不同的外形特征進行大膽的繪畫表現。教學難點怎樣以“熱帶植物形態、紋理的裝飾與構成”表現畫面的層次。教學準備整理本校的植物園,收信有關熱帶植物的圖片。繪畫工具。教學過程一、課堂導入通過植物園的實物、錄像、圖片等禮堂語言引導學生講述自己所認識的熱帶植物及其生存環境和生活特征。二、講授新課活動一利用圖片或媒體引導學生認識不同的熱帶植物,并說說它們奇特在哪里?(啟發學生聯想:圓的像什么?扁的像什么?高的像

38、什么?矮的像什么?葉像什么?莖像什么?花有何特別?)以仙人掌為例,比較與其他植物有何不同?它們生存的土壤環境如何?活動二通過欣賞,你們能聯想到什么?你們喜歡嗎?為什么? 活動三欣賞課本學生作品說一說這些作品是用什么方法去表現的?如果我來表現,又該如何去表現呢?引導學生用概括、集中、強化、夸張甚至幻想的方法表現出來,并注意線條的疏密、粗細的變化。活動四指導學生繪畫合作表現。三、展示與評價組織學生集體展示作品,互相欣賞,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養個性。 教學后記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想像力豐富,畫出了一些充滿想像力的畫,展示時,能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進行他評和自評。第15課家鄉的山林

39、(2課時)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觀察與比較,能用語言評述攝影作品及大師、農民畫家的作品;(2)能應用重疊組合的方法構成畫面,并能初步掌握同類勾搭運用和應用遮擋手法表現山林的空間層次。2、過程與方法:(1)通過家鄉山林資料收集進行欣賞、感受、比較、分析,讓學生感受大自然之美;(2)在探討中學習自然科學知識,增強生態環境保護意識;(3)在探索是了解和掌握各種表現手法,在創作中體驗小組合作活動的樂趣。3、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關心家鄉山林的情感和環保意識,從小養成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點運用不同的材料和手法表現重疊的山林。教學難點應用同類色及遮擋手法來表現山林

40、的空間層次。教學準備大自然中的山林錄像或圖片。教學過程一、課堂導入通過欣賞大自然中的山林,讓學生感受到那連綿起伏的群山,那重重疊疊的山林那千姿百態的樹林,那斑斕的色彩之美,讓學生由衷感到祖國壯麗的河山和地球生命的偉大。二、講授新課1、交流、探索、評述引導小組交流收集的資料及圖片進行小組交流探討,共同關注森林對地球對人類的作用體現在哪里?如何有效地保護山林?我們該做些什么?小組評述小結。2、方法、構成、探索引導學生對攝影作品、東山魁夷作品及農民畫家作品學生作品進行欣賞、感受、比較,讓學生感受不同手法表現的自然之美。 3、自主、合作、表現    

41、以小組合作形式來創作家鄉山林的圖畫,要求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形式、材料構思畫面,并用鉛筆起稿。在欣賞參考范作的基礎上,運用遮擋手法表現山林的空間層次。三、展示與評價(1)展示作品,共同欣賞。(2)引導學生進行評價。(3)教師獎勵。教學后記通過本課的學習,增強了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知道了山林與人類的關系,在繪畫表現上還不能完全掌握遮擋手法表現大面積的山林,今后要在多欣賞的前提下提高。  第17課魚兒魚兒告訴我(2課時)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了解各種魚兒的不同特征和本領并能根據魚兒的啟示運用自然形、幾何形變化組合及對稱均衡的組織原理進行仿生產品設計。2、情感、態度、

42、價值觀:通過對各種魚兒特征和本領的觀察,感受大自然的奧妙和美好,從小培養學生觀察和發現的習慣,養成敢于想像、大膽創新的精神。教學重點受魚兒的啟示,進行仿生產品設計。教學難點發揮獨特的想像,能根據魚兒的不同功能來設計產品的功能。教學準備有關魚的錄像及圖片資料,模仿不同類型的魚而設計的機械及生活用品圖片、模型等。教學過程一、課堂導入1、表揚上節課設計的優秀作業,增強學生探索的信心。2、出示課題:今天我將帶大家走進海底世界,看看海底世界里的魚兒會告訴我們什么,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發呢?3、帶領學生欣賞魚兒的錄像,并思考問題:這些魚兒有什么特征?有哪些本領?二、課堂發展1、合作學習:組織學生開展自學活動:

43、分小組閱讀教材,理解仿生設計的意義和作用。2、引導發展:教師提問學生:(1)現代飛機和飛魚、鯊魚和潛水艇的外形和功能有什么地方相像呢?(2)吸塵器的設計仿照了鰩魚的哪些功能呢?攪拌機的設計又仿照了章魚的哪些功能呢?(3)你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產品也是仿照魚兒的特征和功能進行設計的呢?    3、啟發思考:教師再出示一些魚的圖片,啟發思考:你能根據哪種魚來設計一種產品呢?(如鉛筆、水壺、茶杯等。)4、設計創作:輕聲播放音樂,布置學生進行設計比賽,提出作業要求,講明注意事項,看誰是最動腦筋的“小設計師”。三、反思評價1、作品的外形是否模仿了長頸鹿的特點。2、作品的功能是

44、否明顯合理。3、作品的外觀設計是否美觀。4、 能說出設計作品的名字嗎?能同時關注自己和他人的設計作品嗎?四、課后延伸把你的設計告訴爸爸媽媽,并與爸爸媽媽一起修改作品。教學后記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仿照不同魚兒的特點,發揮自己的想像,設計一種日常用品或機械,結構細節描繪生動,初步建立了設計意識。 第18課奇妙的建筑(2課時)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觀察感興趣的生物的外形、結構特征,模仿它們的樣子設計出有趣的建筑。2、過程與方法:在視、聽等教學方式中發展想像。通過觀察、比較感受建筑物的美。在學習中體驗發現和創造的樂趣。3、情感、態度、價值觀:有喜歡大自然的情感,有創

45、造性學習的愿望。教學重點啟發學生由生物的外形特點聯想和設計奇妙的建筑。教學難點如何設計出奇妙的建筑,讓生物的特點與建筑的特點巧妙地結合。教學準備有關動物或植物的實物或圖片、圖畫紙、筆、顏料。教學過程一、課堂導入猜一猜:教師將準備的玉米棒、貝殼或仙人球實物帶入課堂(先不要學生看到),然后開始組織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課堂用語:老師現在要拿一些很棒的東西給大家看!你們可別小看這些東西哦,世界上有些非常著名的建筑不是模仿它們做出來的。它們是瞧(看課件),模仿它們的樣子能設計出什么建筑呢?二、講授新課1、 看一看、說一說欣賞課文中提供的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以及學生自己收集的建筑圖片,將這些圖片

46、進行對照:哪一些建筑更獨特,更具美感?獨特在哪里?師生一起欣賞和感受這些建筑所具有的獨特美感,教師啟發學生對這些建筑進行豐富的聯想。例如:悉尼歌劇院讓人聯想到什么?教師對學生充滿創造性的回答加以肯定和鼓勵??梢宰寣W生再列舉出自己一些生活中見到過的獨特的建筑物。2、想一想、試一試學生談談自己最喜歡的建筑物是什么樣子的?假設自己是建筑師,你準備設計一組怎么樣的建筑物?教師可啟發學生從以下幾方面來展開聯想:(1)聯系學生自己的生活體驗,想像自己所向往的生活環境中的建筑物的樣子。(2)從自然界中一些物象啟發進行聯想,如設計水果形的房子、動物形的房子(3)可將自己周圍一些感興趣的容易讓自己產生聯想的建筑物進行改造。例如:將海洋館設計成海洋生物的形狀,將科技館設計成宇宙飛船的形狀    3、做一做(1)設計院初稿。小組合作設計一組獨特奇妙的建筑物。(2)大家一起分析作業中存在的問題。(3)  解決難點。教師引導學生如何將大自然中物象的特點和建筑物的特點巧妙地結合起來。三、反思評價1、         作品展示:大家把畫好的作品集中起來,互相欣賞。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