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治療學總論部分復習材料_第1頁
針灸治療學總論部分復習材料_第2頁
針灸治療學總論部分復習材料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總論第一章針灸治療作用一、填空1 針灸治療作用有(疏通經絡、扶正祛邪、調和陰陽 )三個方面。2 (疏通經絡)是針灸治病最主要、 最直接的作用;(調和陰陽)是針灸治病的最終目的。3 .以針灸之法疏通經絡,黃帝內經稱之為(解結。4 靈樞官針篇指出:“針所不為,灸之所宜”。5備急千金要方云:凡病皆由 血氣壅滯不得宣通 ,針以開導之,灸以 溫暖之。6 經絡閉阻不通,因 實熱引起者宜用針刺:由 虛寒引起者宜行灸療。7靈樞經脈篇說:“經脈者,所以能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8 針灸具有良好的 鎮痛作用作用,可以變不通則痛為通則不痛。9 .針灸治病,不外乎扶 與祛邪兩個方面。 針灸治病的

2、過程,就是不斷發揮 扶正祛邪的作用。10針灸扶正祛邪作用的實現,除了與補瀉手法有關外,還與部分腧穴的偏補偏了 性能有關。11 靈樞根結篇曰:“用針之要,在于知調陰與卩?!?2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曰:“善用針者,從陰引陽,從陽引陰?!倍?、選擇題(一)A型題(在題下五個備用答案中選擇一個正確答案,全書同。)1“針所不為,灸之所宜”出自:(B)A靈樞九針十二原B靈樞官針 C素問異法方宜論D難經二十九難 E備急千金要方2 以下哪種屬于針灸治療作用的范疇? ( D )A消炎B行氣C鎮靜D調和陰陽 E都不是(二)B型題(每題選擇一個正確答案,每個備用答案可以選擇一次或多次,也可以一次也不選用,全書同。)A止

3、痛B升壓C降壓D安眠E增乳1 .疏通經絡作用的體現:( A )2 調和陰陽作用的體現:(D)A咳喘取肺俞 B亡陽灸關元 C失眠補照海、瀉申脈 D嗜睡瀉照海、補申脈 E都不對3 .陰病治陽:(A )4. 陽病治陰:(B)5 .陰盛陽虛病癥治法:( D )(三)D型題(在題下備選答案中,選出兩個相互間有聯系的正確答案,全書同。)1 在針刺疏通經絡中,金針賦運用的通經接氣手法是:(A )( B)A青龍擺尾 B白虎搖頭 C龍虎交戰 D陰中隱陽 E陽中隱陰2 下列治失眠用穴體現調和陰陽治療作用的是:(C )(D )A補心俞 B瀉行間 C補照海 D瀉申脈 E補膽俞三、 改錯(在下列各題下劃線部分內,找出錯

4、誤或不準確之處并改正,全書同。)1、 靈樞官針篇曰:“凡病皆由血氣壅滯不得宣通,針以開導之,灸以溫暖之?!?. 針刺補法和艾灸,其抑制作用大于興奮作用。四、簡答題1 針灸有什么治療作用?疏通經絡、扶正祛邪、調和陰陽2 黃帝內經中的“解結”是什么意思?疏通經絡3 備急千金要方中關于疏通經絡的方法是什么?針以開導之,灸以溫暖之五、問答題1 針灸調和陰陽應遵循什么原則?在陰陽一方偏盛、另一方尚未虛損的情況下, 應瀉其有余,清瀉陽熱或溫散陰寒,以防陽熱太盛而耗傷陰液,陰寒太盛而耗損陽氣;而當一方偏盛,另一方也見虛損的情況下,在瀉一方有余的同時,當兼顧一方之不足,配合扶正或益其不足。在陰陽偏衰的情況下,

5、應補其不足。陰虛不能制陽,常出現陰虛陽亢之虛熱證,治宜育陰潛陽,即所謂“壯水之主,以制陽光”;陽虛不能制陰,常呈現陽虛陰盛之陰寒證,治宜補陽消陰,即所謂“益火之源,以消陰翳”。陰陽俱虛則滋陰補陽同施。2 針灸治療作用的發揮, 與哪些主觀、客觀因素密切相關?除了腧穴的特性、針灸補 瀉手法以外,還與機體狀態 (包括稟賦、年齡、性別、心理素質、病變表現等方面的個體差 異)、治療時間、輔助治療措施等密切相關,其中尤以機體狀態最為重要。第二章針灸治療原則一、填空1 素問寶命全形論篇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經氣已至,慎守勿失 如臨深淵,手如握虎,神無營于眾物?!? .經氣在針灸療法中的體現有得氣、

6、氣行、氣至病所等形式。3 針灸清熱溫寒的原則包括熱則疾之和寒則留之。4 靈樞九針十二原篇說:刺諸熱者,如以手探湯,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5 對于補虛瀉實的治療原則,靈樞經脈篇提出:“盛則瀉之則補之 陷下 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 對于補虛瀉實的治療原則,靈樞九針十二原篇提出:“虛則實之,滿則泄之,宛陳則除之,邪盛則虛之?!? 靈樞經脈篇曰:“十五絡者,實則必見,虛則必下,視之不見”。8. 實證的針灸治療原則是瀉法或點刺出血。9 素問針解篇曰:“宛陳則除之,是出惡血也?!?0 腱鞘囊腫、小兒疳證的點刺放液治療屬于宛陳則除之的治療原則。二、選擇題(一)A型題1 下列屬于針灸治療原則的是:(B

7、)A扶正祛邪 B虛則補之 C子母補瀉 D調和陰陽 E都不是2針灸治療原則中,“熱則疾之”是指:(E )A施灸壯數多 B急吹其火 C拔罐速度快 D拔罐火力強 E毫針點刺疾出少留或不留 針3. 下列與“熱則疾之”無關的是:(B )A淺刺疾出 B熱病可灸 C少留針 D瀉法 E點刺出血4 根據靈樞經脈篇提出的針灸治療原則,寒則:(E )A除之B疾之C補之D瀉之 E留之5針灸治療原則中,“寒則留之”是指:(E )A艾灸時間長 B艾灸量大 C寒證行針時間長 D坐罐 E都不是6最能體現“寒則(溫之)留之”治療原則的是:( D )A埋針法B艾炷灸C拔罐D溫針灸 E火針法(二)B型題A久泄 B寒痹 C水腫 D發

8、熱 E扭傷1、虛則補之:(A )2、陷下則灸之:(A )3、寒則留之:(B )4、 宛陳則除之:(E )A實則瀉之 B寒者熱之 C熱者寒之 D陷下則灸之 E宛陳則除之5、出自靈樞經脈:(D )6出自靈樞九針十二原:( E )(三)D型題1 下列同出于靈樞九針十二原篇的針灸治療原則是:(CD)E不盛不虛以經取之BD)A虛則補之 B盛則瀉之 C滿則泄之 D邪盛則虛之2“陷下則灸之”適宜于:( CDA失眠B多寐 C中氣不足 D子宮脫垂 E遺精3. 根據病因病機,可施行“陷下則灸之”的病癥是:(A水腫 B久泄 C尿閉 D脫肛 E中風閉證(四)X型題1下列針灸治療原則哪些出自靈樞經脈篇? ( ABE)A

9、虛則補之 B盛則瀉之 C滿則泄之 D宛陳則除之E陷下則灸之2適合“實則瀉之”治則的病癥是:(ABDA高熱 B中暑 C久痢 D劇痛 E脫肛3可用于“宛陳則除之”的穴位有:(DCEA血海 B膈俞 C曲澤 D委中 E十宣三、改錯1 .靈樞經脈篇對于熱證和寒證提出的治療原則是:熱則寒之,寒則熱之。2. “熱則疾之”是指艾灸過程中急吹其火。3 針灸治療寒證宜淺刺疾出。四、簡答題1針灸“清熱溫寒”的治療原則具體內容是什么?熱則疾之、寒則留之2. 針灸對熱性病的治療原則是什么?如何應用?熱則疾之,淺刺疾出或點刺出血、手 法宜輕而快、少留針或不留針、針用瀉法3針灸對寒性病的治療原則是什么?如何應用?寒則(溫之

10、)留之,灸法、深刺而久 留針五、問答題1. “治神守氣”在針灸臨床上有何指導意義?治神與守氣是充分調動醫者、病人兩方面積極性的關鍵措施。醫者端正醫療作風,認真操作,潛心盡意,正神守氣;病人正確對待 疾病,配合治療,安神定志,意守感傳。既體現了醫者的良好醫德,又貫穿了 “心理治療” 于其中。所以能更好地發揮針灸療法的作用,提高治療效果。同時,還能有效地防止針灸異常現象和意外事故的發生2. 針灸臨床如何運用清熱溫寒的治療原則?并舉例說明。熱性病癥的治療原則是熱則疾 之,具體應用是淺刺疾出或點刺出血,手法宜輕而快,少留針或不留針,針用瀉法。例如風 熱感冒,常取大椎、曲池、合谷、外關等穴淺刺疾出,即可

11、達清熱解表之目的。若伴有咽喉 腫痛者,可用三棱針在少商穴點刺出血,以加強瀉熱、消腫、止痛的作用。寒性病癥的治療原則是“寒則(溫之)留之”,適宜用灸法施治,針刺則應深刺久 留,以達溫經散寒的目的。主要適用于風寒濕痹為患的肌肉、關節疼痛以及寒邪入里之證。 若寒邪在表,留于經絡者,艾灸施治最為相宜。若寒邪在里,凝滯臟腑,則針刺應深而久留, 或配合施行“燒山火”復式針刺手法,或加用艾灸,以溫針法最為適宜。第三章針灸臨床辯辨證論治一、填空1 針灸臨床辨證論治應以臟腑氣血證治為基礎,以經絡證治為核心,以八綱證治為綱領。2 標本施治在臨床上運用的原則是: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當標本俱急或俱緩時,則應標本同治。

12、3 素問標本病傳論篇說:知標本者,萬舉萬當,不知標本,是謂妄彳 4三因制宜即因人、因地、因時制宜。5 陰虛火旺的治則,一般是多針少灸、平補平瀉。6. 陰證轉為陽證,表明病情有好轉的趨勢;陽證轉為陰證,提示病情有加重的傾向。7 里寒證最宜施行艾灸療法,以溫針灸最為適宜。&肺氣不足治宜補肺調氣、健脾益氣、溫腎納氣;肺陰不足治宜滋養肺腎之陰、清瀉 虛熱。9氣陷證應本著陷下則灸之的治療原則,針灸并用、補法,重灸。10 辨證歸經是以臨床證候表現為依據的歸經形式。11. 辨位歸經是直接按病變部位作為依據的一種歸經形式。12. 經穴觸診又稱經穴按壓,經穴切診。13按壓巨闕、膻中過敏或遲鈍,可判為心經

13、,心包經的病變。14.腎俞穴下按之空軟,表明腎和腎經虛弱。15 皮膚的良導現象,是經絡通暢的表現,經穴的電位變化是經絡活動的反映。二、選擇題(一)A型題1 適宜于胃陰不足的是:(E )A針灸并用 B重用灸法 C針補加灸 D瀉法E平補平瀉2.取心經、心包經和督脈穴為主可用于:(D )A心氣不足 B心血虧虛 C心火亢盛 D痰蒙心竅 E心脈瘀阻3 穴取關元、足三里、下巨虛,針灸并用、施行補法適宜于:(C )A大腸虛證 B大腸寒證 C小腸虛寒 D小腸氣滯 E都不對4 針灸并用、瀉法適宜于:(B )A肝血不足 B肝脈寒滯 C肝陽上亢 D肝氣郁結 E肝風內動5 要求針灸并用、并強調重用灸法的是:(D )A

14、氣虛證 B氣滯證 C氣逆證 D氣陷證 E都不是6針灸并用、補法適用于:( D )A肺氣上逆 B胃氣上逆 C肝氣上逆 D腎不納氣 E都不對7 只針不灸、平補平瀉適宜于:(C)A氣不攝血 B血熱妄行 C陰虛火旺 D瘀血內積 E氣滯血瘀&按辨位歸經,后頭痛屬于:( A )A陽明頭痛 B太陽頭痛 C少陽頭痛 D厥陰頭痛 E少陰頭痛9. 哪一種“經絡現象”不屬于經穴壓診范疇:(D )A敏感B麻木C結節D丘疹E凹陷10.經絡電測定中,有臨床診斷意義的數據是電阻值大于或小于:(C )A1萬歐姆以上 B1萬以下C2萬以上D2萬以下 E5萬以上(二) B型題A牙痛取頰車、合谷B足三里補氣血C大腸俞止腹瀉

15、D印堂、太陽治頭痛E天突平喘1.局部治療:(D)2.整體治療:(B)3.整體與局部同治:(A)A感冒針外關B五更泄灸命門C咯血針孔最D面癱取合谷E急性吐瀉、四肢逆冷針中脘、灸關元4. 急則治標:(C )5緩則治本:(B )6.標本同治:(E )A補法 B瀉法 C平補平瀉 D平補平瀉加灸E都不是7. 風寒束肺:(B )&風寒束肺兼體虛者:(D )9. 寒痰阻肺:(B )A針灸并用 B重用灸法 C多針少灸 D瀉法E平補平瀉10. 腎陰虧虛:(E )11腎陽不足:(A )12.陰虛火旺:(E )A少商B伏兔13.肺氣上逆選:C足三里 D俞府E都不對(C )14.胃氣上逆選:(C )15.腎不

16、納氣選:(C )A熱邪阻肺B邪熱蒙心 C五更泄 D消化不良E膀胱虛寒16與脾有關:(D )17與腎有關:(C )18與胃有關:(D )A按臨床證候表現B按病變部位 C按表里深淺 D按陰陽屬性 E按脈象虛實19. 辨證歸經:(A )20. 辨位歸經:(B )(三)D型題1. 胃寒偏盛宜用:(BE)A行氣活血B溫中散寒 C只針不灸 D多針少灸 E針灸并用2. 與腎相關的病變是:(BC)A消化不良 B五更泄 C陽痿 D暈厥 E心悸3針灸并用、平補平瀉適宜于:(CD)A氣血兩虛 B氣虛血脫 C氣虛血瘀 D血瘀血虛 E氣滯血瘀4 按辨位歸經,偏正頭痛涉及:( AC)5. A陽明經 B太陽經 C少陽經 D

17、厥陰經 E少陰經6 哪二種經絡現象屬于經穴壓診的范圍:()()A紅線 B腫塊 C結節 D丘疹 E脫毛7 知熱感度測定中,表示機能亢進(屬實)的依據是:(BD)A數據偏高 B數據偏低 C時間長 D時間短 E時間對等 &知熱感度測定中,表示機能減退(屬虛)的依據是:(AC)A數據偏高 B數據偏低 C時間長 D時間短 E時間對等9. 經絡電測定中,確定病經的依據是電阻值:(CD)A大于其他經1萬歐姆以上 B小于1萬歐姆 C大于2萬以上 D小于2萬以上 E小 于3萬以上10. 足太陰脾經證治,應選用:( AC )A本經B手太陰經 C足陽明經 D任脈E督脈(四)X型題1. 宜行針灸并用、補法的病

18、癥有:(ACD )A腸道虛寒泄瀉 B惡心嘔吐 C脫肛 D脾虛月經過多 E痔瘡出血2. 只針不灸、瀉法可用于心和心包的病癥是:(ADE )A心脈瘀阻 B心氣不足 C心血虧虛 D心火亢盛 E痰蒙心竅3. 膀胱虛寒和膀胱濕熱均適用的腧穴是:(ABDE )A中極B膀胱俞C氣海D京骨E委中4. 太沖、行間適宜于下列哪些病癥?(ABCE )A肝氣郁結 B肝陽上亢 C肝火上炎 D肝血不足 E肝風內動5. 氣虛血瘀、血瘀血虛的共同治則是:(BE )A只針不灸 B針灸并用 C補法 D瀉法 E平補平瀉6. 循經按壓所得的異常反應有:( ACE )A壓痛B皮下出血 C結節 D脫毛E條索狀反應物7. 針灸臨床應突出經

19、絡辨證的病癥是:(CDEA水腫 B尿閉 C牙痛 D頭痛 E面癱&井穴知熱感度測定數據大、時間長提示:(CD )A機能亢進 B屬實 C機能低下 D屬虛 E無意義9. 井穴知熱感度測定數據小、時間短提示:(AB)A機能亢進 B屬實 C機能低下 D屬虛 E無意義10. 手太陰肺經證治中,除選用本經腧穴外,還可配用:(BC)A手太陽經穴 B足太陽經穴 C手陽明經穴 D足陽明經穴 E任脈經穴三、改錯1. 針灸辨證論治,以經絡證治為基礎,臟腑、氣血證治為核心。2. 按經絡辨證,前額痛屬少陽經病變。3. 按經絡辨證,偏頭痛屬太陽經病變。4. 辨證歸經是按病變部位為依據的歸經形式。5. 腎陰虧虛兼見火

20、旺宜針灸并用,補法。6. 井穴對熱力的感知時間長、超過正常值的聳3以上為機能亢進。7. 難經二十九難曰:"帶之為病,腹滿、帶下。&難經二十九難曰:“陰維為病,苦寒熱?!?. 關于絡脈證治,素問調經論提出“病在絡,調之血?!?0. 靈樞經筋篇對經筋病癥提出了“病在筋,調之筋”的治療方法。四、簡答題1 針灸臨床辨證論治的特點是什么?以臟腑氣血證治為基礎,經絡證治為核心,八綱 辨證為綱領2針灸臨床如何處理病癥的標本緩急?急則治標,緩則治本,標本俱急或俱緩則應標 本同治3 胃氣上逆的針灸治療原則和方法是什么?理氣和胃,平降沖逆,只針不灸,瀉法4 氣滯血瘀的針灸治療原則和方法是什么?行

21、氣活血,化瘀止痛,以針為主,瀉法, 并施行三棱針點刺出血或刺血拔罐術5牙痛如何辨位歸經?下齒齦歸手陽明經,上齒齦歸足陽明經6 某一病變部位有數經分布時如何辨位歸經?結合其他兼證考慮歸經五、問答題1. 表證如何應用針灸療法施治?表證治宜通經活絡、疏散表邪。常取大椎、合谷、曲 池、外關、列缺、風池、風門、肺俞等穴。根據表寒、表熱、表虛、表實的不同,決定針灸 措施和補瀉手法。表熱、表實者,只針不灸,瀉法,淺刺疾出,以清熱解表、祛邪瀉實;表 寒、表虛者,針灸并用,補瀉兼施;表寒者留針,表虛者多灸,以散寒解表、固表補虛。2里證如何應用針灸療法施治?里證治宜通調臟腑、行氣活血。常取中脘、天樞、大 橫、支溝

22、、豐隆、氣海、關元、足三里、三陰交、上巨虛、下巨虛等穴。根據里寒、里熱、 里虛、里實的不同,決定針灸措施和補瀉手法。里實、里熱證,只針不灸,深刺瀉法,以清 熱瀉火,通調腑氣;里虛、里寒證,針灸并用,里虛者輕刺,補法,重用灸法;里寒證深刺 久留,補瀉兼施,最宜溫針,以溫中散寒。3寒證如何運用針灸療法施治?寒證治宜溫通經絡、助陽散寒,針灸并用,補瀉兼施。 對于寒邪在表、留于經絡、肌膚疼痛或麻木者,艾灸最為適宜,也可以用皮膚針叩刺或加拔 火罐。對于寒邪在里、凝滯臟腑者,因陽虛寒甚,難以得氣,針刺宜深,并久留針,以候其 氣。陽氣得復,寒邪乃散。溫針之法尤為適宜,使溫熱之感隨針體直達深層,溫經散寒。4.

23、 舉例說明熱性病癥的針灸治療方法?熱性病癥應淺刺疾出,少留或不留針。例如熱 邪在表的風熱感冒,常取陽經腧穴大椎、曲池、合谷、外關等清熱解表,可淺刺不留針。若伴咽喉腫痛者,可加少商、魚際點刺出血。熱閉清竅,證見高熱抽搐、神昏譫語,常取水溝、 十宣、十二井、大椎、合谷、太沖等急刺、重刺或點刺出血,以清瀉熱毒、醒神開竅。熱邪 在里(陰有陽疾),證見“四大”(大熱、大汗、大渴、脈洪大 )以及大便秘結、小便短赤,常 取合谷、曲池、支溝、豐隆、足三里、上巨虛、下巨虛,清瀉里熱,通調腑氣。里熱證因熱 邪深伏,也可以深刺留針,并可施以“透天涼”法。虛熱證可多針少灸,平補平瀉。5. 風寒束肺、邪熱壅肺的針灸治則

24、和具體方法有何不同?風寒束肺治宜祛風散寒、宣 肺解表,針用瀉法(體虛者平補平瀉),寒邪較重者加灸。取手太陰經和相表里的手陽明經以 及足太陽經穴為主,如中府、太淵、列缺、合谷、曲池、風門、肺俞、大椎等;熱邪壅肺治 宜祛風清熱、宣肺解表,只針不灸,瀉法,并可點刺出血。取手太陰經及手陽明經腧穴為主, 如中府、尺澤、魚際、少商、合谷、曲池、外關、大椎、內庭等。第四章針灸配穴處方一、填空1 針灸選穴原則有局部選穴,鄰近選穴,遠端選穴,辯證選穴,隨癥選穴。2 局部選穴體現了腧穴所在,主治所及的治療規律。3遠端選穴在黃帝內經中稱之為“遠道刺丄這種選穴方法緊密結合經脈的循行, 體現了“經脈所通,主治所及”的治

25、療規律。4“四總穴歌”是遠端選穴的范例。5前額痛取印堂、內庭為局部選穴法和遠端選穴法的綜合應用。6. 發熱選大椎,痰多選豐隆屬于隨癥選穴法。7按部位配穴的方法主要有局&按經脈配穴的方法主要有本經配穴,表里經配穴,同名經配穴,子母經配穴,交會 經配穴。二、選擇題(一)A型題1 臟腑病遠端取穴應首選:(E )A頭面B胸腹 C腰背 D四肢肘膝關節以上 E四肢肘膝關節以下2. 下列屬隨癥選穴的是:(B )A肝陽上亢取太沖 B發熱針曲池 C心腎不交灸神門 D五更泄灸命門 E脾虛腹泄針 足三里3百會、長強、足三里治痔瘡屬什么配穴法? :(D )A局部 B遠端 C上下 D三部 E前后4.下列屬表里配

26、穴的是:( C )A合谷、偏歷 B孔最、列缺 C內關、外關 D合谷、太沖 E太溪、太沖5艾條灸的符號是:(D )A B J C X D | E f(二)B型題A合谷治面癱B曲池退熱C后溪治腰扭傷D勞宮治手心熱E頭維治偏正頭痛1 根據循經取穴原則:(A )2 根據交經繆刺理論:(A )3 根據對癥取穴:(B )(三)D型題1 痰多選豐隆、嘔吐選內關體現了:(BC)A辨證選穴 B隨癥選穴 C經驗選穴 D特定穴選穴 E循經選穴2 .類似的配穴方法是:(BEA上下配穴B前后配穴 C左右配穴D表里配穴 E俞募配穴(四)X型題1. 常用選穴方法有:(ABDEA局部選穴 B遠端選穴 C特定選穴 D辨證選穴

27、E隨證選穴2 .下列屬局部取穴的是:(BC)A升壓取素醪B頭痛取百會C手麻取八邪D失眠取神門E腰扭傷取陽陵泉3 .下列屬鄰近選穴的是:(BCE)A鼻塞取迎香B鼻塞取通天C近視取風池D近視取光明E陽痿取關元4 .下列屬遠道遠穴的是:( DE)A昏迷選水溝 B癲癇選大椎 C高血壓選曲池 D項強選列缺 E牙疼選合谷三、改錯1 三部配穴法即頭部、胸腹部、腰背部三個部位的綜合配穴法。2. 靈樞終始篇說:“病在上者取之下,病在下者取之下,病在頭者取之足,病_ 在足者取之頭。”3 循經取穴體現了 “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治療規律。四、簡答題1 針灸臨床的選穴原則有哪些?局部選穴,鄰近選穴,遠端選穴,辯證選穴

28、,隨證選 穴2 局部選穴體現了什么治療規律?腧穴所在,主治所及3 .四總穴歌是什么選穴法的典范?遠端選穴4 循經遠端選穴體現了什么治療規律?經絡所通,主治所及5 針灸臨床常用配穴方法有哪幾種?局部配穴法、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左右配穴法、三部配穴法6 子母經配穴法的治療原則是什么?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五、問答題1 何為“三部配穴”法?以眼病和胃病為例說明之。三部配穴法是在病變的局部、令鄰 近和遠端同時選穴,配伍成方。例如眼病以局部的睛明、鄰近的風池、遠端的光明相配;胃 病以腹部的中脘、梁門,背部的胃俞配四肢的內關、足三里等。2 舉例說明左右配穴法的臨床應用。左右配穴既可以左右交叉?。ㄗ蟛∪?/p>

29、右或右病取左),也可以左右對稱?。ㄗ笥彝。4朔▽τ谥委燁^痛、牙痛、風濕痹痛、扭傷以及面癱、半身不遂等病癥常有獨到之處。疼痛發作針對側, 痿證后期刺健側,以調節左右氣血,促使經絡平衡。左右交叉配穴,多用于治療頭面疾患。如左側面癱,取同側地倉、頰車,配右側 合谷、手三里;右側偏頭痛,取同側太陽、頭維,配左側外關、足臨泣。左右對稱配穴多用 于治療內臟疾患,例如胃痛取雙側梁門、足三里;咳喘取雙側肺俞、膏肓等。第五章特定穴的臨床應用一、填空I 五輸穴中,陰經經脈的合穴五行屬水 ,陽經經脈的滎穴五行屬水。2手少陽三焦經的五輸穴按金、木、火、水、土的排列次序,分別是五輸的井,輸,滎,合,相應穴位是關沖,

30、中渚,支溝,液門,天經穴。3 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篇曰:“病在臟者取之井,病變于色者取之滎,病時_間時甚者取之輸,病變于音者取之經, 經滿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飲食不節得病者,取之于合”。4.據難經六十八難的記載,五輸穴中,井主心下滿,滎主 身熱,輸主 體重節痛, 經主喘咳寒熱合主逆氣而泄。5子母補瀉法的應用原則是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7按五輸穴異經補母瀉子法,肝實證應瀉少府 穴,肝虛證應補陰谷穴。&五輸穴子母補瀉時,若遇到井穴補瀉,可以采用瀉井當瀉滎,補井當補合之法。9靈樞九針十二原篇說:“五臟之有疾也,應出十二原”:又說:“五臟之有 疾也,當取十二原 ”。10 十六大絡中,除了十二經脈

31、脈各有一個絡穴外,還有任脈之絡型尾,督脈之絡匚強,脾之大絡大包、胃之大絡虛里。II 原絡配穴法又稱主,是表里經配穴的代表。如肺經先病,大腸經后病,取肺經原穴太溪,配大腸經絡穴偏歷 。12 任脈上的 6個募穴從上到下依次是膻。13 俞募配穴法同一臟腑的背俞穴與腹募穴相配。為前后配穴法的代表。例如呼吸系統病癥以中府配肺俞。14 十六郄穴是十二經的郄穴加陰維之郄、陽維之郄、陰蹺之郄、陽蹺之郄。15后溪配申脈屬上下配穴法,又是八脈交會配穴法,同名經 主治 耳 目內眥頭項肩胛腰背病癥。16. 特定穴中,脾經原穴是太白,胃經絡穴是豐隆,腎的募穴是京門,心包經郄穴是 郄 門,大腸下合穴是上巨虛,髓會懸鐘。1

32、7. 既是募穴,又是八會穴的是中脘膻中 章門。18足少陽膽經原穴是丘 ,絡穴是光明,郄穴是外丘,合穴是陽陵泉,八脈交會穴 是足臨泣 。19. 手太陰肺經的絡穴是列 ,與奇經八脈的 任脈相通,配與陰蹺脈相通 的照海穴,主治一胸膈 肺系 咽喉一病癥。20. 治療大腸病癥,八會穴可取 中脘穴,下合穴宜用上巨虛穴, 俞募配穴應取大腸俞、 天樞穴。二、選擇題(一) A型題1陽經經脈五輸穴輸穴的五行屬性為:(A )A木B火C水D金E 土2. 陰經經脈五輸穴五行屬性正確的是:(A )A木火土金水 B金水木火土 C金木水火土 D木火金水土 E 土木金火水3. 所屬經脈屬水、“五行輸”也屬水的穴是:(D )A涌

33、泉B昆侖C然谷D陰谷E委中4. 井穴不適于:(E )A心下滿 B泄熱開竅C鎮痙寧神 D肢端麻木 E益氣養血5. 滎穴主治:(D )A心下滿 B體重節痛 C逆氣而泄 D身熱 E喘咳寒熱6按異經子母補瀉法,大腸虛證應?。海― )A曲池 B二間 C三陰交 D足三里 E上巨虛7. 太沖是何經的原穴?( B )A脾經B肝經C腎經D胃經 E膽經 &下列腧穴中,除()穴外都是原穴。(C)A合谷B大陵C外關D丘墟E沖陽9. 列缺屬什么特定穴?( B)A原穴 B絡穴 C郄穴 D八會穴 E交會穴10. 下列腧穴除()之外,都是絡穴。(E )A通里B偏歷C長強D鳩尾E支溝11. 關元穴是:(D )A三焦的募

34、穴 B三焦經的募穴C大腸經的募穴D小腸的募穴E小腸經的募穴12.治療六腑痛癥宜選:(E )A井穴B原穴 C絡穴 D俞穴 E募穴13.下列腧穴除()之外,都是俞募配穴法。( A膻中、心俞 B章門、脾俞 C關元、小腸俞14 .下列不屬俞募配穴的是:(D )A肝俞、期門 B心俞、巨闕C厥陰俞、膻中A )D京門、腎俞D脾俞、中脘E石門、三焦俞E沒有15 .按俞募配穴法,胃病應?。海˙ )A梁門、胃俞 B中脘、胃俞 C中脘、脾俞D胃倉、中脘 E沒有16. 太淵是八會穴中的:(D )A氣會 B血會 C筋會 D脈會 E臟會17. 八會穴中的血會是:(E )A血海B肝俞C脾俞D心俞E膈俞 18按八會穴主治,陽

35、陵泉適宜于:(A )A筋病B脈病C骨病D髓病E均不對 19 .按八會穴主治,瘀血證宜?。海–)A氣海B血海C膈俞D太淵E都不對 20.郄會配穴治哮喘的組穴是:(B )D中府、肺俞 E均不是A膻中、中府 B膻中、孔最 C肺俞、膻中21 .不屬八脈交會組穴的是:(B )A內關、公孫 B合谷、太沖 C列缺、照海 D后溪、申脈 E外關、足臨泣22 .治療心、胸、胃的病癥常選用:(A )A內關、公孫 B列缺、照海 C后溪、申脈 D支溝、陽陵泉 E合谷、太沖23.按八脈交會穴的應用,列缺配照海的主治范圍是:(D )A眼病B牙病C耳病D咽喉病 E舌體病24.治療目內眥、頭項、腰背病癥常用申脈配:( A外關B

36、內關C后溪D25 .肺經與脾經交會于:(A章門 B大包C云門 D26. 中府是哪兩經的交會穴?A心經、肺經 B肺經、肝經27. 既是合穴又是下合穴的是:A委中 B委陽C上巨虛 D委中)中府E足臨泣E都不對B )C肺經、)F巨虛脾經 D心經、脾經E都不是28. 下列足陽明經的特定穴正確的是:(A滎穴內庭 B合穴豐隆 C絡穴解溪(二) B型題(E陰陵泉)D郄穴陰市 E都不對A太溪 B太沖 C太白D太淵1.足厥陰肝經原穴:(B)2 .足少陰腎經原穴:(A)3 .手太陰肺經原穴:(D)4 .八會穴的脈會:(D)5.手太陰經五輸之輸八:(D)A大腸卜合B小腸卜合6 .下巨虛:(B)7 .委陽:(C )&

37、amp;上巨虛:(A)9 .足三里:(E)10.陽陵泉:(D )C三焦E大陵F合D膽的下合E胃的下合(三)D型題1. 下列五行屬性都屬木的五輸穴是:(BQA少府 B少商 C少澤 D少海 E三間2 .屬表里經五輸穴的滎穴是:(ADA 、少府 B行間 C勞宮 D前谷 E內庭3 .屬同一經脈的“輸”穴和原穴是:(BC )A外關 B后溪 C腕骨 D中渚 E大陵4 .互為表里經脈的絡穴是:( DEA內關 B偏歷 C光明D支正E通里5 .正好位于本經的募穴是:(ADA中府 B膻中 C京門D日月E章門6 .可組合為俞募配穴的是:(ABA章門 B脾俞 C肝俞D日月E中脘7.冋屬于奇經八脈的郄穴是:(:BD)A

38、水泉 B陽交 C外丘D交信E金門&下列屬髓會的是:(AE)A懸鐘 B啞門 C百會 D風府 E絕骨(四)X型題1 .下列腧穴屬五輸穴“經穴”的是:(ACEA陽溪B陽池C陽谷D陽交E陽輔2 .根據“五輸配五行”的理論,下列子穴正確的是:(ABCDEA肝經行間 B脾經商丘 C膽經陽輔 D小腸經小海 E膀胱經束骨3 .根據子母補瀉法,下列治法正確的是:(AC)A肝實瀉行間 B腎虛補涌泉 C脾虛取太白 D心實取少府 E肺實取尺澤44 .屬原絡配穴法的是:(BCDEA公孫、豐隆B太沖、光明C內關、陽池D列缺、合谷E神門、支正5 .任脈上的募穴有:(ACEA中極B橫骨C關元D下脘E中脘6 .正好位于本經的募穴有:( BCEA石門B中府C期門D關元E日月 &屬俞募配穴法的是:(BCDA中脘、脾俞B巨闕、心俞C膻中、厥陰俞 D腎俞、京門E膽俞、期門9 .屬郄穴的是:(ABCEA地機 B水泉 C交信 D跗陽 E梁丘10. 陽池配內關屬什么配穴法? (BDE)A本經B表里C同名D原絡E主客11. 下列足太陽經穴中特定穴正確的是:(AC )A飛揚絡穴 B委陽合穴 C昆侖經穴 D承山滎穴 E束骨原穴12. 太淵穴屬:(ACD)A肺經原穴 B郄穴 C脈會 D肺經五輸穴之輸穴 E肺經五輸穴之經穴三、改錯1陰經經脈五輸穴的五行屬性,井穴屬土、滎穴屬金、輸穴屬水、經穴屬木、合穴屬 火。2 陽經五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