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急救、止血和包扎_第1頁
創傷急救、止血和包扎_第2頁
創傷急救、止血和包扎_第3頁
創傷急救、止血和包扎_第4頁
創傷急救、止血和包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創傷急救止血、包扎技術創傷急救止血、包扎技術創傷的危害“創傷”是危害人類健康乃至生命的一大殺手,尤其是在當今社會發達國家表現尤為突出,被稱為現代社會或發達社會疾病發生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多發生于青少年和壯年我國創傷狀況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創傷人數達1000-1500萬人,平均每2秒傷1人在各種死亡因素排序中,創傷導致的死亡率列第一位。創傷現場急救原則v盡快將傷員搬運至安全地帶v盡快解除呼吸道梗阻v盡快進行傷口包扎止血v有骨折的,要妥善固定v對離斷的肢體,要妥善保存v盡快安全轉運急急 救救正確的急救可以避免傷員再損傷,使傷員得到盡快、有效的救治,以達到最佳的救治效果。根據是否為開放性創傷

2、外出血外出血: : 體表可見到。血管破裂后,血液經皮膚損傷處流出體外內出血內出血: : 體表見不到。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組織、臟器或體腔內 根據損傷血管類型動脈出血:出血快而量多、不易凝固、噴出、與心臟搏動同步,血液呈鮮紅色靜脈出血:位置比較淺表,出血較慢或點滴出血,色暗紅,容易控制毛細血管出血:出血慢,從受傷面向外滲出,呈“水珠狀”, 6-8分鐘自行凝固停止成人血液占體重的8%,約40005000ml失血量少于機體總血量的5%(250毫升以下)時,機體可自動代償,無明顯癥狀失血量達總血量的20%以上時(800-1000毫升),會出現面色口唇蒼白,皮膚濕冷,無力,呼吸急促,脈搏細數,血壓下降等

3、癥狀 出血量達40%以上時(1500毫升以上),傷員出現休克,甚至死亡一側肱骨骨折出血量200-500毫升一側股骨干骨折800-1200毫升骨盆骨折1500-2000毫升創傷出血的意義創傷出血的意義直接壓迫止血加壓包扎止血法指壓止血法加墊屈肢止血法止血帶止血法(橡皮管式、卡式、三角巾、空氣止血帶)方法方法用無菌紗布直接壓迫傷口約5分鐘,然后用三角巾或繃帶加壓包扎,若無無菌紗布,可用清潔手帕或衣服代替,在加壓止血的同時,將患肢抬高(高于心臟 25cm ),以減緩血流和加速凝血。 注意:如果疑有骨折、脫位或脊椎損傷,切忌抬高患肢。應用:應用:適用于小動脈、靜脈及毛細血管出血優點:優點:起效快最常用

4、缺點:缺點:對對急劇的動脈出血不易控制注意事項:注意事項:1 1)壓力以能達到止血而又不影響血液循環為度;2)包扎后,要注意觀察傷肢末梢循環、感覺、膚色、溫度、運動等等;3)頭、面部血管比較豐富,出血量也較大,可適當延長按壓時間。 方法:方法:根據動脈走向,用手指將出血動脈的近心端,壓迫在鄰近骨骼上,以阻斷血流。適用于:適用于:頭面部、頸部和四肢的動脈出血優點:優點:是一種操作簡單、快速、有效的臨時性止血方法,當出血急劇、一時找不到包扎材料和止血帶時可用;或在放松止血帶的時候,也可臨時采用。缺點:缺點:只能短時間控制出血,不易持久,應及時采用其他止血方法替代。壓迫頸動脈方法:方法:將胸鎖乳突肌

5、中段前緣的頸動脈壓向頸椎應用:應用:可止同側頭頸部、面深部、咽部出血注意事項:注意事項:壓迫時間不能太長,且不能兩側同時壓迫,以免引起嚴重腦缺血 手指壓在耳屏上前方1.5cm處應用:應用:可止同側上額、顳部及前頭部出血 壓迫顳動脈壓迫顳動脈方法:方法:一手固定頭部,另一手拇指壓在下頜角前下方2-3cm處(下頜骨與咬肌前緣交界處 )將下頜動脈壓向下頜骨應用:應用:可止同側面下部及口腔出血 壓迫面動脈壓迫面動脈方法:方法:在鎖骨上窩內1/3處摸到動脈搏動,將其壓在第一肋骨上應用:應用:可止肩部、腋部及上肢出血壓迫鎖骨下動脈壓迫鎖骨下動脈方法:方法:在肱二頭肌溝觸到搏動后,用拇指或其它四指將其壓向肱

6、骨應用:應用:可止上肢下端前臂,手部的出血 壓迫肱動脈壓迫肱動脈方法:方法:在腹股溝中點稍下方處,將其用力壓在股骨上。可用雙拇指重疊或雙手掌根重疊或用肘部將股動脈壓向恥骨下支應用:應用:大腿以下出血壓迫股動脈壓迫股動脈壓迫尺、橈動脈壓迫尺、橈動脈方法:方法:雙手拇指壓迫腕橫紋稍上方內外兩側位置,將尺橈動脈壓向尺骨、橈骨應用:應用:手掌、手背出血方法:方法:用兩手的拇指分別壓迫內踝與跟腱之間的脛后動脈和足背橫紋的中點(即:足背的最高點)足背動脈應用:應用:足部出血壓迫壓迫足背、脛后動脈足背、脛后動脈適用于前臂和小腿出血方法:當前臂出血時,可在肘窩處用紗布或毛巾做襯墊,將肘關節屈曲,然后,用繃帶或

7、三角巾做“8”字固定,將肢體固定于屈曲的位置 注意:骨折、關節脫位禁用此法方法方法:先用三角巾或毛巾做襯墊,左手拇指、食指、中指持止血帶一端,右手將止血帶纏繞傷肢兩圈,然后交于左手食指、中指之間,兩指夾住止血帶將其拉出,形成“V”字活結。以出血停止、遠端摸不到動脈搏動為目的,然后在止血帶標識卡上記錄止血帶的部位及時間,放置于明顯部位。優點:優點:能夠有效控制出血,適用于四肢大動脈出血,采用其它方法無效時可選用缺點:缺點:易引起肢體壞死快動作快準看準出血點墊皮膚與止血帶之間加襯墊,以免損傷皮膚上在傷口的上方(近心端)扎止血帶,盡量靠近傷口,以減少缺血范圍,最大限度地保留肢體適松緊要適度,以出血停

8、止、遠端摸不到動脈搏動為適宜。過松達不到止血目的,甚至還會加重出血。如果只壓住靜脈,動脈繼續供血,而靜脈回流受阻,反而加重出血。記要有明顯標記,記錄上止血帶時間、部位放每小時放松一次,每次2-3分鐘,總時間不超過4小時。上肢止血帶應扎在上臂上1/3;下肢應在大腿中、下l3交界處充氣止血帶,成人上肢以400、下肢6OOmmHg壓力為宜禁用沒有彈性且過細的電線、鐵絲、麻繩、塑料絲等做止血帶包扎的目的:壓迫止血,保護傷口,固定敷料和夾板常用的包扎材料:繃帶、三角巾、四頭帶、多頭帶(腹帶、胸帶)、丁字帶及其它臨時代用品,如衣褲、毛巾、床單等等。動作要領:快動作要快;準部位、方法要準確;輕動作要輕,不要

9、碰撞傷口;牢固定要牢靠;美效果要美觀;適松緊要適度。方法:環繞法 螺旋包扎法 反折螺旋包扎法 “8”字包扎法“人”字包扎法 回返折包扎法盡可能不要改變傷肢位置,以免增加傷員痛苦;包扎四肢時,應露出指(趾)甲,以便觀察末梢循環;從遠心端開始包扎,近心端結束,由內向外包扎,每一圈壓住前一圈的2/3,末端用膠布、別針或繃帶扣進行固定,如需打結固定,打結處應避開傷口或坐臥時容易的受壓部位 ;包扎時要掌握“三點一走行”,即繃帶的起點、止點(越過敷料2-3cm)、著力點(多在傷處)和走行方向。一、環形包扎法(環繞法)用于:用于:身體粗細均勻部位,如手腕、腳踝、前額、手指及 頸部;還可以用在其它繃帶包扎法的

10、起始和結束,纏繞兩圈,以達到固定繃帶的作用。方法:方法:首先,將繃帶頭斜放,繞受傷部位包扎一圈后,把斜角反折,將其壓在下面,然后,環形纏繞數圈,每圈要將前一圈完全蓋住。環形包扎法二、螺旋包扎法應用:應用:用于肢體粗細不等的部位,如大腿、前臂等方法:方法:首先以環形包扎法纏繞兩圈,然后,將繃帶由遠端向近端進行螺旋包扎,每一圈蓋住前一圈三分之二,最后,以環形包扎兩圈結束,在肢體外側固定。注意事項:注意事項:包扎后要注意觀察肢端血運情況螺旋包扎法三、反折螺旋包扎法 用于:用于:肢體粗細明顯不均部位,如前臂、小腿 方法:方法:首先以環形包扎開始,纏繞兩圈,然后用拇指、食指將繃帶上緣反折向下,繼續螺旋纏

11、繞,每一圈要蓋住前一圈的三分之二,反折線要排列整齊,呈一條直線,最后以環形包扎兩圈結束。 注意事項:注意事項:反折處要避開傷口及骨骼突起部位反折螺旋形包扎法四、“8”字包扎法適用于適用于: :手、足、肩背部的包扎方法方法: :首先在容易固定的部位手腕處,以環形包扎法纏繞兩圈,然后,向遠端繞手指一圈,露出小指甲床,再由下而上,反復做“8”字包扎,最后在手腕處環繞包扎兩圈結束,固定于外側。 五、“人”字包扎法應用:應用:用于包扎關節部位,如膝、肘、踝關節方法方法:首先在膝關節最突出的地方,以環繞法包扎兩圈,將敷料固定,然后將繃帶向上一圈,向下一圈, 反復進行,每一圈 要壓住上一圈的三 分之二,最后

12、固定 在大腿外側。六、回返折包扎法用于:頭部、肢體殘端的包扎。以握拳代替肢體殘端進行包扎:先在手腕處以環形包扎法包扎兩圈,然后由手背轉向手心、再由手心反折轉向手背,每一圈都要在手背側改變方向,反復進行包扎,每一圈壓住上一圈的2/3,最后,在手腕處以環形包扎兩圈固定。三角巾組成:頂角、底角、底邊、斜邊、系帶用途:用于包扎、懸吊受傷肢體,固定敷料,固定骨折等優點:制作簡單、攜帶方便,包扎時操作簡捷,包扎面積較大,適用于各個部位的包扎缺點:不便于加壓,包扎不夠牢固 將三角巾底邊反折兩指寬,中點置于傷者前額頂角經頭頂拉到枕后,蓋住頭部在眉上、耳上將兩底角在枕部交叉,然后返回在前額打結將頂角拉緊并反折塞

13、于底角在枕部交叉處將三角巾頂角、底邊中點各打一結,將頂角打結處置于前額,將底邊結置于枕后部將底邊拉緊,包住下頜,兩底角在下頜交叉繞到枕后在底邊結上方打結將頂角打結,置于頜下兩手拉住底角罩住面部將兩底角拉到枕后交叉并壓住底邊,在前額處打結將眼、口鼻處三角巾剪去適用于:上臂、前臂外傷及骨折。方法:首先將患肢屈肘80度,將三角巾展開鋪于胸前,底邊與軀干平行,頂角對著肘關節,在患側鎖骨上窩處將兩底角打結,打結處墊襯墊,一手抵住肘部,另一手拉緊三角巾,直至小指指端露出,將頂角多余部分塞入。適用于:肩部、鎖骨、手的外傷及骨折。方法:屈肘45度,將三角巾展開,平鋪于患肢上,頂角對著肘部,將肘部多余部分塞于肘

14、下,一手固定患肢,另一手將患者手部的三角巾塞于手下,將患肢下方的三角巾收緊經腋下向后繞過肩胛骨至健側鎖骨上凹處打結固定,打結處墊襯墊。n將三角巾一折為二,手放在中間,中指對準頂角,把頂角上翻蓋住手背,然后兩底角在手背交叉,圍繞腕關節在背側打結。七、足部包扎七、足部包扎八、眼睛包扎法:將三角巾折成窄帶,從枕后經耳上方拉向前,在眼前交叉,然后再經耳下方繞向枕下打結固定。九、下頜包扎法:將三角巾折成窄帶,一端從頸后繞向前,包住下頜,與另一端在面頰側面交叉、反折、轉向頜下,再經兩耳前方,在頭頂部打結固定。十、肩部包扎法:將三角巾折成燕尾狀,后片稍大于前片,燕尾夾角對準頸部,將頂角系帶與底邊折成的角在腋

15、下打結,系帶纏繞臂部固定,然后,將兩底角在對側腋下打結,打結處墊襯墊。十一、胸部包扎法:將三角巾頂角向上對準肩部,蓋住受傷部位,多余的底邊上翻,把兩底角回繞在背后打結,再將頂角系帶與其一起打結固定。十二、腹部包扎法:將三角巾折成燕尾狀,前片大于后片,燕尾朝下,蓋住腹部,將底邊形成的一角與頂角系帶在腰部打結,再將大燕尾從兩腿中間向后拉,繞過大腿與小燕尾在大腿外側打結。十三、臀部包扎法:將三角巾折成燕尾狀,大片在后,包住臀部,將底邊形成的一角與頂角系帶在腰部打結,再將大燕尾從兩腿中間向前拉,繞過大腿與小燕尾在大腿外側打結。十四、膝(肘)關節包扎法:將三角巾折成寬(窄)帶,蓋住膝(肘)關節,在腘窩(

16、肘)處交叉,兩端分別繞過膝(肘)關節上下方,在外側打結。特殊部位包扎法:腹部內臟脫出:用生理鹽水紗布覆蓋外露臟器,用三角巾做成保護圈加以保護,外罩器皿,然后三角巾包扎固定,取仰臥位或半臥位下肢屈曲。異物刺入體內:注意固定外露異物,避免移動擠撞。開放性氣胸傷口:盡快用大于傷口邊緣5cm的不透氣敷料封閉傷口(敷料的上邊及左右兩邊用膠帶粘貼固定,留出下邊敷料口起活瓣作用)。包扎的原則及注意事項一、 包扎前,先控制出血。二、傷口必須先覆蓋無菌敷料再包扎(若沒有無菌敷料,可用清潔敷料代替) ,避免繃帶、三角巾直接與傷口接觸。 三、包扎時,避免在傷口或敷料附近說話或咳嗽,以免污染傷口。四、要直接將敷料覆蓋

17、在傷口上,不可由旁邊滑移至傷口。五、繃帶包扎時,應由遠心端或易固定處開始包扎。如果不小心掉落地面,則須更換。六、繃帶或三角巾要完全覆蓋傷口敷料。七、包扎四肢時,要露出指(趾)端,以便于觀察血液循環,注意觀察皮膚顏色、溫度、感覺、運動。八、包扎完畢,可以以打結方式固定或用膠布固定,彈力繃帶可以拉起放入上一圈內。九、使用膠布固定,不可貼在受傷皮膚上,以免造成再次傷害。十、不可在受傷、關節、骨突、肢體內下側或不易看到的地方打結。十一、若血液滲透敷料時,不可拆掉原來的敷料,須在外面繼續加蓋敷料,以免因拆掉敷料時引起更多出血或浪費時間。包扎的原則及注意事項v特別提醒: 在急救過程中,凡是有可能接觸到患者

18、血液、體液、粘膜、分泌物、或者嘔吐物的操作,必須戴保護性手套。v只有保護好自己,才有機會救更多的人 !謝謝 謝!謝!v指壓止血法:不同部位出血,動脈的壓迫點:面動脈、顳淺動脈、頸動脈、鎖骨下動脈、肱動脈、尺橈動脈、指動脈、股動脈、腘動脈、脛前脛后動脈v上臂上止血帶v屈肢加墊止血法v三角巾絞棒止血法v繃帶包扎法:環繞法、螺旋包扎法、螺旋反折包扎、“8”字包扎法、“人”字包扎法、回反折包扎法(頭部或肢體殘端)v三角巾不同包扎法:眼睛、下頜、肩部、胸部、腹部、臀部、膝關節、手(足)v頭部異物刺入三角巾帽式包扎v三角巾風帽式、面具式包扎法v三角巾小手掛、大手掛v病例:患者右前臂中段掌面有一8*10cm大小軟組織缺損創面,廣泛滲血,中央有噴射性出血。要求先用止血帶止血,然后用敷料覆蓋傷口,用繃帶進行螺旋包扎,最后,使用三角巾大手掛懸吊傷肢。 以外傷占比例最大,因此要加強創傷急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