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腎病的一些名方驗方_第1頁
治療腎病的一些名方驗方_第2頁
治療腎病的一些名方驗方_第3頁
治療腎病的一些名方驗方_第4頁
治療腎病的一些名方驗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治療腎病的一些名方驗方!【加味神節導水湯】【來源】何炎粢,名醫治驗良方【組成】川帶12克,黑丑20克,大黃(后下)、黃苓各15克,黃連10克,薄荷9克,滑石、蘇葉各30克,鮮崩大碗500克(絞汁)。【用法】每日1齊L上藥加水1200毫升、煎煮藥得300毫升,入大黃,微火煮沸3分鐘,去渣。另將鮮崩大碗溫開水洗數遍,搗爛后絞取汁約200毫升左右,和藥液混勻,1日分3次服,神昏痙厥者鼻飼給藥。【功用】蕩滌濁邪,瀉熱行水,降低血中非蛋白氮。【方解】劉河間制神節丸,本治男女老幼一切熱證及痰飲酒食停積。王肯堂更名為神節導水丸,用治水邪久漬、內外俱實、二便閉澀之癥。余則加入蘇葉、鮮崩大碗,改為湯劑。此方大旨

2、乃攻實邪,為急則治標之法。因為急慢性腎衰發病過程中的病理產物血中過高的氮質,就是中醫所說的“邪”。邪一日不去則正一日不安。故用大黃、黑丑蕩滌實邪、推陳致新;黃苓、黃連清熱解毒;滑石通調水道;又用川尊,薄荷宣行氣血,以通其壅塞。諸藥合而為劑,攻邪之力甚猛。然畢竟不若舟軍,浚川諸方之險峻。故劉河間說,服用此方,“得二便通調,結滯自去,不動臟腑,有益無損”。現又在原方基礎上,加蘇葉、鮮崩大碗,降血氮之力更大。金匱用蘇葉解魚蟹毒,歷代醫家多有驗證。崩大碗即本經所教之“積雪草”,主治“大熱惡瘡,癰疽”,廣東農村用之解救鉤吻中毒。解放前,氯霉素尚未問世之時有民間鈴醫用鮮崩大碗搗汁內服,救治腸傷寒毒血癥嚴重

3、者多效。故納此兩藥于神節導水湯中,相得益彰。【主治】急、慢性腎功能衰竭。【加減】神昏加安宮牛黃丸1粒;咯血、血血,加白茅根60克,黑板子15克;嘔逆不止,加竹茹18克,半夏9克;水邪射肺、喘急不得息,加厚苗子30克,桑白皮15克;閉尿不通,加川牛膝15克,地龍12克;熱盛動風、頭痛眩暈抽搐,加羚羊角9克,鉤藤15克。【療效】臨床屢用、效果甚佳。近年經治尿毒癥78例,血氮下降率96.1%,改善癥狀。所治存活5年以上者已有6例。【寧元散】【來源】盛國榮,名醫秘方匯萃【組成】西洋參、川三七、雞內金、琥珀、珍珠粉各10克,麝香0.3克。【用法】上藥共研細末、調勻、貯瓶備用,勿泄氣。每次服2克,日服23

4、次。可用溫開水送服。【功用】解毒強心,利尿安神,活血祛瘀。【方解】景岳全書認為本病為肺脾腎相干之病,張氏謂:“水為至陰,故其本在腎;水化為氣,其標在肺;水惟畏士,其制在脾。”醫學入門水腫認為:“脾病水流為濕,久則濕熱壅滯,經絡盡皆濁腐之氣,津液與血并化為水。”故方用西洋參益氣補陰。醫學衷中參西錄云:西洋參“補陰退熱,益氣扶正氣”,配以川三七散瘀消腫。本草新編云:“本品加入補血補氣藥則更神,蓋此藥得補而無沸騰之患,補藥得此而有安靜之休也。”西洋參、川三七二味配合,補氣活血,因氣為血帥,血為氣母,氣行則血亦行。佐以雞內金消積滯、健脾胃,醫學衷中參西錄云:“雞內金,脾胃藥也。居中焦以升降氣化,若有瘀

5、積、氣化不能升降無論臟腑何處有積,雞內金皆能消之。又凡虛勞之癥,其經絡多瘀滯,加雞內金于滋補藥中,以化其經瘀滯,而病始可愈。”加雞內金為增強氣化,而小便自利。麝香開竅散瘀,能弓I藥透達。醫學入門云:“麝香,通關透竅,外達肌膚,內入骨髓。”本草綱目云:“蓋麝香走竄,能通諸竅之不利,開經絡之壅遏孔竅不利者,安得不用為弓I導以開之通之耶。”琥珀,陶弘景神農本草經集注謂:“安五臟、定魂魄、消瘀血、通五淋。”本草衍義補遺云:“琥珀屬陰,今古方用為利小便,以燥脾土有功,脾能運化,肺氣下降,故小便可通。”加入麝香、琥珀以益氣活血、利尿,對慢性腎炎,小便不利,全身浮腫,氣虛倦怠,有尿毒癥狀出現者,用之多效。【

6、主治】元氣虛衰、倦怠納呆,頭痛惡心,小便短少,心悸氣短,出現尿毒癥狀或心絞痛、心肌梗塞均可服用。【加減】若腎陽虛、四肢不溫,加肉桂2克(研末調勻);若神清驚悸,再加珍珠粉2克;若神志錯迷,熱痰壅盛,加牛黃1克;若驚悸抽搐,加羚羊角粉2克;若驚悸發熱,加熊膽1克;若神錯謂語,配服安宮牛黃丸1粒;若煩躁不眠、風痰壅盛,配服至寶丹5丸(如梧桐子大);若痰壅氣閉,不省人事,配服蘇合香丸1粒。【療效】臨床屢用,多可收到較好療效。【附記】本方是盛教授多年來治療慢性腎炎出現病情惡化或伴發其他癥狀之應急方。在慢性腎炎多方治療無效時,可試用本方。【滋陰益腎湯】【來源】杜雨茂,名醫治驗良方【組成】生地15克,山萸

7、肉10克,早蓮草12克,粉丹皮9克,澤瀉10克,茯苓12克,豬苓15克,懷牛膝12克,桑寄生15克,白茅根、生益母草、黃茜各30克,小葉石韋12克。【用法】每日1齊L先將諸藥加入清水,以能浸沒上藥為度,浸泡半小時左右。用文火煎煮半小時至40分鐘,濾汁c共煎兩次,藥液混勻,均分2次,早晚各服1次。病重者日服一劑半,分3次服。【功用】滋陰益腎,利濕清熱,益氣化瘀。【方解】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腎衰等病,病程較長,久病傷正,故以正虛為主要矛盾。據臨床觀察,慢性腎炎隨著病程遷延和病情加重,多有一個由陽虛向陰虛的轉變過程。概因久用溫燥滲利之品,或西藥之激素,免疫抑制劑的長期、大量應用;或濕遏日久,化

8、熱傷陰;或腎水不化陰津而溢于肌表等等,皆可導致陰精虧虛。此類患者相當常見,由此可知,由于熱邪久羈耗陰,故臨床腎陰虛而水停者居多。因此,治療宜滋補腎陰,清利濕熱。本方是在經方豬苓湯合六味地黃湯的基礎上,結合現代藥理研究化裁而來。豬苓湯以生地易阿膠,則滋陰作用強,活血散瘀而無阿膠滋膩之弊。本草疏注謂生地“乃補腎之要藥,養陰血之上品”。合旱蓮草、山萸肉、桑寄生、懷牛膝以滋補肝腎之陰,滋陰而不助濕,且旱蓮草又可涼血止血,山萸肉澀精利尿,桑寄生、懷牛膝具利小便、利腰膝等作用,養血滋陰,平補腎精,以治其本。又可助茯苓、澤瀉、豬苓滲利水濕,開通水道,使水邪外排。丹皮、益母草,活血涼血,既可散瘀,又可清熱。益

9、母草還具有利尿除濕之功,配合生地、旱蓮草散瘀而無傷血之虞。伍豬苓、茯苓、澤瀉等利濕而具散結之功,合小葉石韋、白茅根、清熱解毒、利濕通淋、涼而不寒、自無凝滯結聚之憂。妙在黃茜一味,既可補脾益氣,健中促運,又可伍生地等生血補虛,暗合補血湯之意;配澤瀉、茯苓等開通水路,利尿排濁;合益母草、丹皮等補氣活血,推血循行、周流不息;佐桑寄生、懷牛膝外調肝氣,以降眩暈,誠可謂一舉而多得。諸藥配伍為用,共奏滋補腎陰、利濕清熱、益氣化瘀之功。實驗證明:白茅根等具有明顯的利尿、抗感染的作用;黃甚煎劑給大鼠皮下注射或麻醉大靜脈注射均有利尿作用,對腎炎蛋白尿定量有顯著降低作用,對心血管系統有擴張作用,可降低血壓,對小鼠

10、有強壯作用等,證明了本方組成藥物的科學性。【主治】腎陰虧虛、水熱互結、瘀血內阻之水腫、虛勞(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等,以及由這些疾病弓I起的慢性腎功能衰退一一尿毒癥之較輕者)等。臨床表現具有:眩暈耳鳴;腰膝酸軟;五心煩熱;顏面或四肢浮腫;舌淡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六項中具有三項以上者,即可確診應用。【加減】兼見小便澀痛、灼熱、腰痛、少腹脹滿者,可加滑石15克(包)、金錢草30克以上,量小則作用不大;兼見頭脹痛、面烘熱、心煩少寐、血壓偏高者,可酌加鉤藤、大麻、石決明等,并重用桑寄生20克以上;血尿頑固者,仍用阿膠、并加用炒蒲黃、仙鶴草、大小薊等。【療效】應用本方治療慢性腎炎陰虛型患者91例。結

11、果表明,總有效率為91.85%,各項指標如內生肌酊清除率、血清總蛋白、血清白蛋白均有提高,與對照組比較均有顯著差異(p<0.01)。【治尿毒癥方】【來源】鄧鐵濤,鄧鐵濤臨床經驗輯要【組成】熟附子10克,肉桂心2克(煙服)(或桂枝10克),白芍、云茯苓、白術各15克,生姜10克,豬苓、云苓皮、益母草各30克。大黃、槐花、崩大碗各30克,蘇葉10克,益母草30克。【用法】方為內服方,每日1齊L水煎服,日服2次。方為灌腸方,加水煎至200毫升,紫金錠3片,熔化,保留灌腸,上兩方宜同用。【功用】溫陽利水。清熱解毒。【主治】尿毒癥,方兼治昏迷,膿毒血癥。【療效】多年應用,治驗甚多,均收到較好的療效

12、。【治血升降湯】【來源】洪欽國,新中醫(3)1987年【組成】黃茜15克,法半夏、竹茹、佩蘭各12克,陳皮、枳殼各9克,茯苓20克,崩大碗、虎杖、益母草、丹參各30克,蠶砂1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齊L日服2次。同時配用灌腸方:大黃、槐花、崩大碗各30克,煎成200毫升,作高位結腸保留灌腸,每天1次。【功用】升清降濁,和胃降逆,益氣活血,清熱解毒。【方解】方用黃甚益氣開清;蠶砂、佩蘭化濕降濁;法半夏、陳皮、竹茹、枳殼和胃降逆;丹參、益母草活血化瘀;茯苓健脾利濕;崩大碗、虎杖清熱解毒。配以灌腸方通腑降濁、清熱解毒。配伍為用,共奏升清降濁、和胃降逆、益氣活血、清熱解毒之功。【主治】慢性腎功能衰

13、竭。【加減】陽虛,加熟附子、生姜;濕熱內蘊、加黃連;大便秘結,加大黃;神志不清加服安宮牛黃丸。【療效】治療156例,其中氮質血癥期50例中,緩解25例,好轉18例,無效4例;尿毒癥期65例中,緩解6例,好轉49例,無效10例;終末期41例中,好轉8例,無效33例。通過臨床觀察本方以氮質血癥期療效最好。【徐長卿湯】【來源】潘澄濂,中醫雜志(4)1989年【組成】徐長卿15克,白茅根9克,木通6克,冬葵子30克,滑石60克,檳榔6克,瞿麥15克。【用法】上藥共研細末,每服15克,加清水煎煮后,沖芒硝3克為1齊I。每日溫服2劑,早晚各服1次。【功用】利濕清熱、緩瀉解毒。【方解】本方出自圣惠方,是治療

14、氣壅關格不通、小便淋結、臍下痞滿的良方。其效卓著,然鮮為人知。本方清熱稍遜,但利濕緩瀉解毒之效較為滿意。故一般先用承氣湯類先通腑瀉熱(陰液虧耗者用增液之類通腑)再用本方。是方用徐長卿,有活血、利尿、解毒、止痛功效。現代藥物研究其所含的牡丹酚、黃酮爪等對動物有明顯的鎮靜止痛和增加心肌營養血量等作用,其煎劑的抑菌面廣且作用明顯。配以白茅根涼血止血;木通、滑石、檳榔、瞿麥利尿利水;冬葵子解毒,且檳榔又有緩瀉通腑之功。故用之其效卓著。【主治】由急慢性腎炎等多種原因所致的急性腎功能衰竭癥。【加減】如出現血尿者,加小薊炭、生地、丹皮、琥珀;蛋白尿者,加黃茂、知母、黃柏、地笳;癖閉甚者,加地龍、地骷髏、軍前

15、草;惡心嘔吐者,加法半夏、竹茹;陽虛者,合用真武湯。【療效】臨床屢用,療效卓著。【溫腎排毒湯】【來源】毛如寶,新中醫(7)1987年【組成】熟附塊(先煎)、姜半夏各915克,生大黃(后下)615克,紫蘇30克,綠豆、落得打各1530克,六月雪3060克,黨參1230克,川黃連3克,生甘草6克,炒白術12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齊L日服2次。【功用】溫腎健脾,扶正降濁。【方解】腎功能不全失代償期及尿毒癥,與中醫“關格”一證相類似。傷寒論云:“關則不得小便,格則吐逆。”本證多因脾腎陽衰,運化失職,濁邪壅塞所致。故方用附塊溫腎壯陽;黨參、白術健脾益氣;生大黃通腑排毒;紫蘇、綠豆、六月雪、川黃連清熱

16、解毒;姜半夏和胃止嘔;落得燈活血化瘀;生甘草調和諸藥。縱觀全方具有溫腎健脾、降濁排毒之功。【主治】慢性腎功能不全失代償期及尿毒癥。【加減】嘔吐甚者,以生半夏代姜半夏,常用912克;氣虛甚者,加炙黃茜1530克。如有條件可服人參612克,濃煎代茶。尿毒氮較高者,可加用大黃、煨龍骨、煨牡蠣、六月雪各30克,熟附塊13克,水煎至150毫升,保留罐腸、亦可用丹參注射液16毫升,加入5%W萄糖液中靜脈滴入。【療效】治療20例,顯效10例,有效5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75%【溫陽降濁湯】【來源】杜雨茂,中國中醫藥報【組成】茯苓15克,白術12克,附片9克,白芍12克,西洋參6克,黃連4.5克,蘇葉9克,豬苓、澤瀉各15各,生姜12克。【用法】附片加清水煎半小時,再入余藥同煎兩次,每次文火煎半小時,濾汁混勻分兩次服。重者可日服1劑半,分3次服。【功用】溫腎健脾,降濁和中,宣通水道。【方解】本方系根據多年臨床經驗,在經方真武湯的基礎上結合時方香蘇飲巧加化裁而來。方中附片以溫腎扶陽,白術、茯苓、西洋參健脾制水;豬苓、澤瀉滲利水,蘇葉、生姜、黃連辛苦合用,一以降濁和中止嘔,一以宣肺以通水道;由于陽虛日久必損及陰,濁邪郁而生熱亦可傷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