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4中醫學課程教學大綱中醫學教學大綱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一、基本信息:課程代碼:18102020適用專業:臨床(四年制本科)課程類別:專業課總學時/學分:56(56/0)學時/3學分考核方式:考試課程性質:必修二、課程教學目的中醫學是臨床專業學生的專業必修課。中醫學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生活、生產及醫療實踐中逐漸積累的經驗總結,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屬自然科學范疇。就是在今天,她仍以其獨特的理論體系和卓越的診療效果,屹立于世界醫學之林。本課程主要包括中醫基礎知識和常見證、病,常用中藥方劑和針灸等內容。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學生應以中醫學基礎為核心,緊密結合臨床綜
2、合應用,體現了中醫學的整體觀念、恒動觀念、及辨證論治的基本特點,并展示中醫學理、法、方、藥的臨床應用價值,突出了理論聯系實際的基本原則。三、課程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以課堂講授為主導,輔助以多媒體教學軟件,并利用圖標、標本、影像資料等教具進行講授,使抽象的理論形象化以方便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訓練學生逐步具備中醫思維,整體觀念和辨證的思維方式,診察疾病、辨證分析的基本技能,通過學習本門課程,讓學生初步學會如何運用望、聞、問、切的方法收集病人的臨床資料,根據所學辨證理論與方法,對常見病證進行簡單的分析與判斷,并具備基本的方藥和針灸治療方法。教學中應注意理論教學和直觀教學及臨床實踐的緊密結合,注重激
3、發及培養學生的自助學習、思考能力,結合病例進行分析討論,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四、課程成績考核方法及評定標準平時成績20%。五、教材及參考書1.李家邦主編2.賀志光主編3.張珍玉主編4.李飛主主編5.石學敏主編6.張廷模主編考試于期末以閉卷形式進行,平時以書面作業和留思考題的形式進行考查。理論考核成績80%,中醫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年第六版中醫學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年第四版中醫學基礎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方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年第三版針灸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中藥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六、教學內容與學時安排理論內容與學時安排早節教學內容
4、理論總學時理論講授學時緒論緒論221第一章中醫學的哲學基礎662第二章中醫學的正常人體觀12123第三章病因病機884第四章四診12125第五章辨證886第六章防治原則與治法447第七章中藥44合計5656七、教學基本內容及目標要求理論部分緒論目的要求知識目標:1. 重點把握: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本特點;2. 基本把握:中醫學的認知與思維方法特點;3. 一般把握:中醫學的起源,方藥學及針灸學和中醫臨床醫學分科的發展。能力目標:1. 充分把握中醫學包含的基本內容;2. 充分理解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本特點,熟練運用中醫學的認知與思維方法認識問題解決問題3. 把握中醫源流,認識中醫四部經典、金元四大家在
5、中醫學發展史上的地位作用。第一節中醫學的歷史沿革教學內容1. 中醫學的起源2.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3. 中醫學的預防醫學思想及措施4. 中醫方藥學及針灸5. 臨床醫學分科的發展重點內容1. 四部經典:成書的時間,作者,成就;2. 金元四大家著作,所屬流派,對中醫學的貢獻。難點內容1.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的過程。自學內容1. 中醫學臨床各科現代發展進程。教學安排與學時分配課堂講授,1學時。第二節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本特點教學內容一、整體觀念:1. 人是一個有機整體;2. 人與自然的統一性;3. 人與社會環境的統一性;二、恒動觀念三、辨證論治1、辨證的概念;2、論治的概念;3、“同病異治”、“異
6、病同治”的概念。四、中醫學的認知與思維方法特點五、中醫學的發展和展望重點內容1. 整體觀念;2. 辨證論治。難點內容1. 證的內涵;2. 異病同治,同病異治的概念與實例。自學內容1. 中醫學研究進展。2. 中西醫的比較。教學安排與學時分配課堂講授,1學時。第一章中醫學的哲學基礎目的要求知識目標:1. 重點把握:陰陽學說的主要內容,陰陽的內涵。2. 重點把握:五行學說的主要內容,五行的內涵。3. 基本把握: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4. 基本把握: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5. 一般把握:元氣論的內容,影響。能力目標:1. 熟練運用陰陽學說理論分析事物的陰陽屬性、解釋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2. 熟
7、練運用五行學說的理論分析事物的五行屬性、解釋事物之間存在的運動變化規律教學內容一、元氣論1. 元氣論的內容;2. 元氣論對中醫學的影響。二、陰陽學說1. 陰陽學說的概念;2. 陰陽學說的內容;3. 陰陽學說的應用。三、五行學說1. 五行學說的概念;2. 五行學說的內容;3. 五行學說的應用。重點內容1. 陰的概念,陽的概念,陰陽的基本特征,陰陽屬性的特點;2. 陰陽對立,互根互用,消長平衡,相互轉化的內涵、意義。3. 五行的概念,事物五行歸屬。難點內容1. 陰陽理論闡述病理變化,確定的治療原則。2. 五行生克乘侮關系,應用。3. 五行理論解釋臟腑相互之間的病理影響,確定的治則治法。自學內容元氣
8、論在中醫學中的具體應用。教學安排與學時分配課堂講授,6學時。第二章中醫學的正常人體觀目的要求知識目標:1. 重點把握:藏象學說概念,內涵,五臟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2. 重點把握:精、氣、血、津液、神的內涵,生理功能。3. 基本把握:臟腑之間的相互關系,病理之間的相互影響。4. 基本把握:經絡學說的基本內容,體質的基本概念形成因素,精氣血津液之間的相互關系5. 一般把握:體質學說的應用。能力目標:1. 熟練運用藏象理論分析五臟六腑的生理功能,對人體的作用。2. 具備應用精、氣、血、津液、神理論解釋人體生理現象,病理表現。3. 能夠分析不同人的體質屬性,可以運用體質理論指導治療、養生。第一節
9、藏象學說教學內容一、概述1. 藏象學說概念2. 藏象學說基本內容3. 藏象學說主要特點二、臟腑1. 五臟的基本內容、生理功能2. 六腑的基本內容、生理功能3. 奇恒之腑的基本內容、生理功能4. 臟腑之間的關系重點內容1. 心、肝、脾、肺、腎的生理功能2. 膽、胃、小腸、大腸、三焦、膀胱的生理功能3. 臟腑的分類與區別難點內容1. 五臟六腑與西醫中臟腑的區別2. 藏象學說的主要特點:以五臟為中心的整體觀3. 臟腑生理功能與五行屬性自學內容1. 心包絡的生理功能2. 六腑之間的關系教學安排與學時分配課堂講授,6學時。第二節精、氣、血、津液、神教學內容1. 精的內涵,生成、分布、生理功能2. 氣的概
10、念,生成、分布、生理功能3. 血的概念,生成、分布、生理功能4. 津液的概念,生成、分布、生理功能5. 神的概念,生理功能,與精、氣、血的關系重點內容1. 精的生成,生理功能2. 氣的生理功能、分類及其組成分布與功能3. 津液的生成、輸布、排泄4. 神的概念難點內容1. 津液代謝過程中參與的臟腑及各自生理功能2.神的功能3. 精氣神的關系自學內容精、氣、血、津液、神生理功能失常時的病理表現教學安排與學時分配課堂講授,2學時。第三節經絡學說教學內容1. 經絡學說的概念,組成2. 十二經脈的名稱,分布規律,表里關系,流注次序,循行,主要生理功能3. 奇經八脈的組成,循行特點,主要功能4. 經別、別
11、絡、經筋、皮部的分布,功能重點內容1. 十二經脈的名稱,分布、交接、流注規律2. 奇經八脈的組成,主要生理功能3. 經別、別絡的區別聯系難點內容1. 經絡理論形成過程2. 經絡的主要功能自學內容經絡學說的臨床應用教學安排與學時分配課堂講授,2學時。第四節體質教學內容1. 體質學說的概念2. 體質學說形成因素3. 體質的分類4. 體質學說的應用重點內容1. 陰陽平和質、偏陰體質、偏陽體質的表現,常見病理表現難點內容1. 先天、后天因素對體質形成的影響2. 體質學說臨床應用自學內容1. 體質學說指導養生教學安排與學時分配課堂講授,2學時。第三章病因病機目的要求知識目標:1. 重點把握中醫學認識病因
12、的方法,對病因的分類;六淫、癘氣、七情、痰飲、瘀血的概念和致病特點;邪氣、正氣的概念,發病的基本原理。邪正盛衰、陰陽失調、氣血津液失常的基本病機。2. 基本把握引起疫病流行的因素,飲食勞倦所傷的概念和致病特點;影響發病的因素。臟腑病機、內生“五邪”的病機特點。3. 一般把握結石形成的因素,其他病因的概念和致病特點;發病的途徑及發病形式。六腑病機、奇恒之腑及經絡的病機,疾病傳變規律。能力目標:1. 宏觀把握不同疾病的病機變化中的共同規律。2. 運用所學知識能夠分析導致疾病的原因,分析疾病發生、發展、變化的機理。3. 熟練運用藏象理論、陰陽理論、氣血津液理論分析疾病發生、發展和變化的過程。第一節病
13、因教學內容1. 外感性致病因素2. 內傷性致病因素3. 病理產物及其他致病因素4. 發病的原理及影響因素重點內容1. 外感六淫的概念、共同特點、各自的致病特點2. 內傷七情的致病特點3. 正氣、邪氣的概念,發病中的作用難點內容1. 痰飲水濕、瘀血的概念、形成、致病特點2. 結石形成的因素、致病特點自學內容1. 稟賦異常致病的原理與臨床表現2. 其他致病因素3. 影響發病的因素教學安排與學時分配課堂講授,4學時。第二節病機教學內容1. 邪正盛衰、陰陽失調、氣血失常、津液失調等基本病機2. 內生“五邪”的基本概念、內容3. 五臟病機、六腑病機、奇恒之腑病機4. 經絡病機5. 疾病的傳變與轉歸重點內
14、容1. 邪正盛衰與病機的虛實變化、與病機轉化2. 陰陽失調具體病機內容、病機特點、表現3. 氣血失常的表現,氣血關系失調的表現4. 臟腑病機類別、表現、機制難點內容1. 津液生成、輸布、代謝失常相關臟腑,表現2. 內生“五邪”的基本概念、內容自學內容1. 經絡病機與表現2. 疾病的傳變與轉歸教學安排與學時分配課堂講授,4學時。第四章四診目的要求知識目標:1. 重點把握得神、失神、假神的觀察要點、典型表現與臨床意義;常色和病色的特征及臨床意義;正常舌象與異常舌象的識別,及常見異常舌質與舌苔的內容及臨床意義。2. 重點把握問診的內容;問診的方法及注意事項;問現在癥中寒熱、汗出、疼痛、頭身胸腹不適、
15、耳目、睡眠、飲食口味、二便、經帶等的異常表現及臨床意義。3. 重點把握各種病變聲音的概念和臨床意義。4. 重點把握脈診的部位、方法和注意事項;.正常脈象的特點及其生理變異;28種脈象的特征及其臨床意義。5.基本把握少神與神志異常的常見表現及病機;望頭面、五官、軀體、四肢、二陰、皮膚的基本內容;望形體、望姿態的基本內容。望排出物的基本內容。小兒食指絡脈的方法及食指絡脈的特征與主病。6. 基本把握正常聲音的特點。7. 基本把握脈象形成的原理,相兼脈的概念及常見相兼脈的臨床意義,臨床意義及脈癥的順逆和從舍。按診的基本內容。8. 一般把握舌與臟腑的關系及舌診原理。9. 一般把握病體、排出物異常氣味及病
16、室氣味的臨床意義。10. 一般把握問診之目的和意義、小兒問診的特點。11. 一般把握真臟脈的概念,診婦人脈和小兒脈的特點;按診的方法及意義能力目標:1. 熟練運用基本原理指導望診、聞診、切診、問診的臨床實踐2. 熟練運用四診的各種診斷方法收集疾病資料3. 能夠辨識典型舌象與小兒指紋,典型脈象第一節望診教學內容一、全身望診1. 望診的概念、內容、目的和方法。2. 神的含義、望神的原理和意義、主要內容。3. 神氣判斷分類。4. 望神的注意事項。5. 望色:望色概念、診病原理。6. 色澤的意義。7. 常色與病色:概念、特征、意義8. 五色主病:表現、分類主病、臨床意義。9. 望色的方法及注意事項。1
17、0. 望形體:概念、原理和意義。11. 望姿態:概念、原理、意義。二、局部望診1. 局部望診的意義及內容。2. 望頭面:望頭部;望面部異常表現、臨床意義。3. 望五官:基本內容、異常表現及臨床意義。4. 望軀體:異常表現及臨床意義。5. 望四肢:動態異常及其臨床意義。6. 望皮膚:表現、臨床意義。三、望排除物1. 望排出物:內容、原理。2. 望痰涎:特征及其臨床意義。3. 望嘔吐物:表現、機理。4. 望大便:表現、機理。5. 望小便:表現、機理四、小兒指紋1. 望小兒指紋的概念、源流、原理。2. 望小兒指紋方法:風氣命三關的劃分操作手法。3. 正常小兒指紋的表現。4. 病理小兒指紋的內容、意義
18、。五、望舌(一)舌診概說1. 舌診的概念:舌,舌質,舌苔,舌象,舌診的含義2. 舌的組織結構3. 舌診原理4. 舌診的方法5. 舌診的內容6. 正常舌象及其生理變異:(二)望舌質1. 舌神:特征及臨床意義。2. 舌色:特征、臨床意義及主病規律。3. 舌形:特征、臨床意義及主病規律。正常舌形的特征。4. 舌態:特征及其臨床意義。正常舌態的特征。5. 舌下絡脈:觀察方法、異常表現及其臨床意義。(三)望舌苔。1. 苔質:特征及其臨床意義。2. 苔色:特征及其臨床意義。3. 臨床常見舌象及其主病。(四)舌象分析與舌診意義。1. 舌象分析要點:綜合分析;動態分析。2. 舌診的臨床意義3. 危重舌象診法:
19、形、色變化。4. 舌診研究進展。重點內容1. 五色主病:特征、表現、分類主病、臨床意義2. 望神的主要內容3. 望痰涎的臨床表現與意義4. 望大小便的臨床表現與意義5. 常見病理指紋及其臨床意義6. 正常舌象的特征和意義、正常舌象的生理變異7. 正常舌質的色、形、態的異常表現、一般臨床意義及主病規律8. 常見舌苔在苔質、苔色方面的異常特征及臨床意義難點內容1.神的含義2.色澤的意義3. 常見特征性望診征象的臨床意義4. 望痰涎寒熱的辨析5. 望大小便的臨床表現及所主疾病6. 舌診的原理7. 各類異常舌質的色、形、態的形成機理8. 舌象綜合分析自學內容1. 四診的現代研究進展2. 四診的客觀化研
20、究進展教學安排與學時分配課堂講授,4學時。第二節聞診教學內容1聞診的概念及原理。2.聽聲音1)正常聲音。2)病變聲音。病理發聲的含義、臨床意義。語言異常的特點和臨床意義。聞呼吸的一般規律。特征、區別及意義。常見咳聲的特點及臨床意義嘔吐的含義。特點及臨床意義。呃逆、噯氣、太息、噴嚏、呵欠、腸鳴的表現及臨床意義。3. 嗅氣味:病體氣味的特點及臨床意義,病室異常氣味的常見病證。重點內容1.病變聲音的辨析難點內容1.鑒別相似的病變語聲如:少氣與短氣、呃逆與噯氣等。2. 鑒別金石不鳴與金破不鳴,譫語與鄭聲,哮與喘自學內容古籍經典中關于診法的記載教學安排與學時分配課堂講授,2學時。第三節問診教學內容1.問
21、診的意義、方法,主要內容。2. 問寒熱。1)含義、機理、表現、意義2)寒熱類型:概念、表現、機理、意義。3.問汗。1)問汗的內容。2)汗的概念、分類、表現3)“病理性汗出”的概念和診斷意義。4. 問疼痛。疼痛的病因和病機1)疼痛的性質2)疼痛的部位5. 問頭身胸腹不適:各癥狀的含義及臨床意義。6. 問耳目。1)各種耳病概念及虛實鑒別。2)目昏、雀目、歧視的異同。7. 問睡眠。1)失眠、嗜睡的含義和意義2)失眠、嗜睡的病機3)嗜睡與昏睡的區別。8. 問經帶:內容、異常表現及臨床意義重點內容1.頭暈、耳鳴的表現特征及臨床意義。2. 問惡寒、惡風、寒戰、畏寒;惡寒發熱、但寒不熱、但熱不寒、寒熱往來。
22、3. 汗出的常見異常表現的特征及臨床意義。4. 疼痛的性質;自汗、盜汗、絕汗、戰汗的概念及意義。5. 正常經帶和異常經帶的表現特征及臨床意義難點內容1.寒熱產生的機理。2. 疼痛的病因和病機。3. 失眠、嗜睡的病機。4. 正常經帶的形成機理自學內容問診中應注意的問題教學安排與學時分配課堂講授,2學時。第四節切診教學內容一、診脈概述。1.脈診的概念:脈象、脈診的含義。2. 脈診原理,脈診部位、方法、時間、體位和指法3. 正常脈象的概念、特征4. 常見脈象的含義、特征及臨床意義、生理變異5. 婦人脈與小兒脈6. 脈診臨床應用二、按診1.按診的含義、方法2.按診的內容、常見異常表現及其臨床意義重點內
23、容1.寸口診脈方法。2.構成脈象的八要素。3. 正常脈象的含義、特點及生理變異。4. 常見脈象分類及各種脈象的特征與臨床意義。5. 相似脈的鑒別。6. 相兼脈的概念及主病規律。7. 真臟脈的概念。8. 按診的方法。9. 按脘腹中常見異常表現及其臨床意義。難點內容1.脈診原理。2.理解三部九候法。3. 脈象要素的確定。4. 各種脈象的辨識及脈理。5. 相似脈的鑒別。6. 相兼脈的主病規律。7. 常見脈象的感性認識。8. 按診手法,如觸、摸、按、叩的操作。自學內容脈象的客觀化研究進展教學安排與學時分配課堂講授,4學時。第五章辨證目的要求知識目標:1.重點把握八綱辨證的概念;表里辨證、寒熱辨證、虛實
24、辨證及陰陽辨證的基本內容。衛氣營血辨證的定義。臟腑辨證的基本內容和在病理情況下,各臟腑產生的主要證候類型,臨床表現產生機制和辨證要點。2.基本把握各臟腑之間相互影響的病變規律,衛分證、氣分證、營分證、血分證證候特點,傳變規律3. 一般把握八綱辨證的源流,八綱辨證的意義。八綱證候之間的相兼、轉化及真假關系。能力目標:1.熟練使用不同辨證的方法分析某些病例。2.初步具備分析相兼證候、證候轉化及證候真假的關系。第一節八綱辨證教學內容1.概述:八綱、八綱辨證的概念、意義、源流。2.八綱基本證候:概念、臨床表現、特點、分析及相對證的辨析。3. 各證概念、臨床表現及特點4. 各證候分析及虛證與實證的辨別。
25、重點內容1.八綱辨證各證候的辨證方法2.八綱辨證的應用難點內容1.陰陽辯證的方法2.八綱辨證的具體應用自學內容八綱辨證的現代研究進展教學安排與學時分配課堂講授,2學時。第二節臟腑辨證教學內容1.基本把握肝與膽病常見證候的概念、臨床表現和證候分析。2.基本把握心與小腸病常見證候的概念、臨床表現和證候分析。3. 基本把握脾與胃病常見證候的概念、臨床表現和證候分析。4. 基本把握肺與大腸病常見證候的概念、臨床表現和證候分析。5. 基本把握腎與膀胱病常見證候的概念、臨床表現和證候分析。6. 基本把握臟腑兼病常見證候的概念、臨床表現和證候分析。重點內容1.五臟常見證候的表現2.五臟疾病相互之間區別聯系難
26、點內容五臟辨證方法,與臨床表現的聯系自學內容1.五臟疾病的現代醫學研究2.五臟辨證的古籍論述教學安排與學時分配課堂講授,2學時。第三節衛氣營血辨證教學內容1.衛氣營血辨證的起源,概念,與六經辨證的區別聯系2.衛分證的臨床表現、證候分析、辨證要點3. 氣分證的臨床表現、證候分析、辨證要點4. 營分證的臨床表現、證候分析、辨證要點5. 血分證的臨床表現、證候分析、辨證要點6. 衛氣營血病證的傳變規律重點內容1.衛分證、氣分證的表現,證候分析,辨證要點2.衛氣營血在溫病發展過程中對應的階段難點內容1.營、血分證的證候分析2.衛氣營血的傳變規律自學內容溫病與傷寒的區別教學安排與學時分配課堂講授,2學時。第四節六經辨證教學內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
- 2024年四年級英語下冊 Unit 3 My day第4課時教學設計 譯林牛津版
- 網箱填石拆除施工方案
- 油布遮雨施工方案
- 寧夏公務員2024年真題
- 江蘇公務員考試真題2024
- 邢臺硫酸池防腐施工方案
- 2025-2030中國屋頂襯墊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企業培訓行業直播電商戰略研究報告
- 教學儀器企業制定與實施新質生產力戰略研究報告
- 消防安全隱患排查投標方案(技術標)
- 提高患者口服藥服用的準確率品管圈成果匯報ppt模板
- 22S803 圓形鋼筋混凝土蓄水池
- 能源中國學習通章節答案期末考試題庫2023年
- GB/T 28712.5-2023熱交換器型式與基本參數第5部分:螺旋板式熱交換器
- 無人機航拍技術理論考試題庫(附答案)
-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全冊教案及反思
- 《照明線路的安裝與檢修》課程標準
- 設備人員三級安全教育考試題與答案
- 自考07887平面設計(12-19)真題試卷
- 2023年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單招筆試職業技能考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