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專題:探究凸透鏡成像的特點【河南中考真題】題1. (09年)(4分)小周用圖1所示的裝置 探究凸 透鏡成像規律”。(1)調節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它們的中 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的是使像能成 在。(2)小周在圖1所示位置得到一個清晰的像。老師要求她在凸透鏡不動的情況下。在光屏上再成一個更小的實像,小周應當把蠟燭向 移動。同時把光屏向 移動。(3)小周把自己的近視眼鏡放在凸透鏡與蠟燭之間,發現光屏上的像變得模糊不清。她應當向 移動光屏,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答案:(1)光屏中央 (2)左左 (3)右題2. (13年)(4分)在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中,所用凸透鏡的焦距是10cmi (1)
2、將點燃的蠟燭、凸透鏡放在如圖2所示的位置,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倒立、 (選填 放大”或 縮小”)的實像; (填光學儀器名稱)就是利用這一成像規律工作的。(2)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若將蠟燭遠離凸透鏡,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應向 (選填 靠近”或 遠離”)透鏡的方向移動, 此時的像與原來的像相比 (選填 變大”或 變小”)。答案:(1)放大 投影儀(或幻燈機)(2)靠近 變小【知識解讀】在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的實驗中,研究的是當物距滿足不同條件時凸 透鏡成像的特點,成像的特點包括像的 正倒、大小、虛實 等。要注意以下幾點:1 .調整器材:蠟前屏后鏡中間”,依次安放器材。點燃蠟
3、燭后,調節凸透鏡和光屏的高 度,使它們的中心與燭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即上心等高”,其目的是使像在光屏中央。2 .成像規律:當物距u > 2f時,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距 2f > v > f,應用有照 相機、人眼、攝像頭等;當物距 2f > u >f時,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像距 v > 2f,應 用有幻燈機、投影儀等。當物距u < f時,凸透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應用有放大鏡等。3 .像的位置:成實像時,物在鏡前,像在鏡后,物像分居鏡兩側”;成虛像時,物和像都在鏡前,物像都在鏡同側”。無論是通過凸透鏡觀察實像還是虛像,都必須在鏡后向前看,
4、 因為光通過凸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在鏡后。(鏡前看到的是鏡面反射形成的正立、縮小的虛像)4 .像的變化:(1)像隨物距的變化:一倍焦點分虛實,二倍焦點分大小。 u > f成實像時,物越近, 像越遠,像越大”,物像在凸透鏡兩側,像與物的位置是上下顛倒、左右相反。 u < f成虛像 時,物越近,像越近,像越小”,物像在凸透鏡同側。(2)像隨焦距的變化:成實像時,凸透鏡的焦距越短,對光的會聚能力越強。其他條 件一定時,成像越小,像距越短。【核心例題】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1 .提出問題:小明通過前面物理知識的學習,知道放大鏡就是凸透鏡 .在活動課中,他 用放大鏡觀察自己的手指
5、(圖1甲),看到手指 的像;然后再用它觀察遠處的房屋(圖1乙),看到房屋 的像。(選填 放大“、等大“或 縮小”)他想:凸透鏡成像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2 .進行猜想:凸透鏡成像的大小可能與 有關。3 .設計并進行實驗(1)小明在圖2所示的光具座上,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后,調節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與燭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成像在。若蠟燭的像成 在了光屏上側,為了使蠟燭的像成在光屏 中央,以下操作可達到目的的是( )物體到凸透鏡 的距離/cm光屏上像到凸透 鏡的距離/ cm光屏上像 的大小4013.5縮小3015縮小2020討1530放大10光
6、屏上沒有像8光屏上沒有像A.將凸透鏡往上移 B.將光屏往下移C.將蠟燭往上移 D.將蠟燭往下移(2)然后,他不斷地改變蠟燭與透鏡間的距離,并移動光屏進行實驗,所獲得的實驗 數據如右表所示。4 .結論與應用(1)分析數據可知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同時 發現像到凸透鏡的距離就越。(2)小明班照畢業照時,攝影師發現兩旁還有同學沒有進入取景框內,這時攝影師應使照相機(選填 靠近”或 遠離”)同學,同時還應 (選填 增長”、縮短”或不改變”)照相機的暗箱長度。5 .評估與交流(1)為了方便從不同方向觀察光屏上的像,光屏應選用較 (選填 粗糙”或 光滑”)的玻璃板。實驗中蠟燭燃 燒
7、不斷縮短,導致光屏上的像向 (選填土"或 下”)方移動。(2)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后,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請你指出其中一條可能的原因 。(3)小明分別把兩個焦距不同的凸透鏡放在同一位置,觀察窗外遠處的同一景物(如圖3的乙所示),焦距 (選填 長”或 短”)的凸透鏡所成的像更大些。(4)若遮住凸透鏡的下半部分,則燭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況是 (選填完整 的像”、“-半的像”或 無法成像”)。當光屏上呈現清晰的像時,保持蠟燭和凸透鏡位置不變, 取一只與原實驗中焦距相同但鏡面直徑較小的凸透鏡,替代原來的凸透鏡再次實驗,所成的像與原來的像相比,你可觀察
8、到的現象有 。(5)若把圖中的凸透鏡看作眼睛的晶狀體,光屏看作視網膜,當眼睛”戴上近視眼鏡時,燭焰剛好在 視網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視眼鏡,則清晰的像會成在視網膜”的 (選填前面”或后面”)。(6)小浩好動且思維頗有創意,他突發奇想,要是把蠟燭與光屏的位置互換,結果會怎 樣呢?他立即一試,哇塞!太神奇了,光屏上的像依舊十分清晰,只是原來縮小的像變成了 放大的像!你能解釋一下所成像依舊清晰的原因嗎? (選填 反射光路可逆”、 折射光路可逆”或 光是沿直線傳播的”)。解:1.(1)放大 縮小 2.物距與焦距的關系 3.(1)光屏的中央C 4.(1)大 遠5. 遠離 縮短 6. (1)粗糙 上
9、 (2)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小于焦距 (3)長 (4)完整的 像 像變暗(5)前面 (6)折射光路可逆【變式練習】變式1.在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中,實驗桌上現有 A、B兩個凸透鏡,其中凸 透鏡A的焦距為50 cm,凸透鏡B的焦距為10 cn用米尺在水平桌面上畫一直線并標明刻 度,將透鏡固定在50 cm處,實驗裝置如圖1的甲所示。(1)小王想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應選用 凸透鏡(選填"A或"B)。當把點 燃的蠟燭放在20 cm刻度處時,為了能使像清晰的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要調整蠟燭、凸透 鏡、光屏的高度,使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2)重新調整后,保持蠟燭、凸
10、透鏡的位置不變,為了找到清晰的像,應將光屏在光 具座上移到 cm的刻度范圍內,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個 像。(3)要想在光屏可得到一個倒立放大的實像,應將蠟燭移到 cm的刻度范圍內。hl L H 11A B PJ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這三種光學儀器正常使用時,與這種成像規律相同的是 。F甲凱L(4)將蠟燭移到距凸透鏡5 cm處,無論怎樣調節光屏,光屏上始終接收不到清晰的像, 這時應從 側透過凸透鏡直接觀察,像在凸透鏡的 側。(選填 左”或 右”)(5)若此時某同學不小心將一滴墨水滴到該透鏡上(污染面積約為鏡面的1/10),則光屏上出現的新現象是: 。(6)小明做完實驗后,想進一步研究透鏡成像的情況
11、。 他又將光源“F放在距離凸透鏡 15 cm處,大小如圖1的乙,移動光屏成清晰的像,則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圖 1丙的( )。 若將凸透鏡的上半部分用遮光罩罩住,則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圖 1丙的( )答案:(1) B 同一高度 (2) 60 cm70 倒立、縮小的實(3) 30 cm40 投影儀 (4)右 左 (5)像變暗一些 (6) C C變式2.琳琳在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中,(1)實驗中出現了如圖2的甲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在光 屏中央,她應將光屏向 (選填 上"或 下”)調整,使燭焰、 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點燃蠟燭后,若她發現 無論如何移動光屏總找不到像,其原因可能 是。(
12、寫出一種即可)(2)她讓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得到圖2的乙所示的光路圖,由圖可知,凸透鏡對光線有 作用,該凸透鏡的焦距為 cm。(3)她將燭焰放在距離該凸透鏡25 cm處,調節光屏可得到倒立、 (選填 放 大“、縮小”或 等大”)的實像,應用這個原理工件的儀器有 在上述實驗的基 礎上,她將蠟燭向遠離透鏡的方向移動,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則應將光屏 (選 填 遠離”或 靠近”)透鏡,光屏上的像 (選填 變大"、變小"或 不變”)。(4)她將燭焰放在距離該凸透鏡15 cm處,調節光屏可得到倒立、 (選填放 大“、縮小”或 等大”)的實像Ao接著她保持蠟燭的位置不變,用另一個焦距為
13、f 的凸透 鏡代替原來焦距為f的凸透鏡,并保持透鏡的位置不變,移動光屏使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 像B,觀察實驗現象,她發現像 B比像A變大了。可以判定f'與f的大小關系是。 由此可知,當用變焦照相機拍照時,如果想使被拍攝景物的像變大些,應調節相機的 焦距變 些。答案:(1)下 同一高度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2)會聚 10.0 (3)縮小 照相機 靠近 變小(4)放大 f'> f長變式3.小明和小華一起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1)小明要探究像高與物距、像距的關系,他實驗時記錄的幾組數據如表表二實驗 次數物距u/cm像距v/cm物高L/cm像高h/cm像的性
14、質焦距f/cm實驗 序號物距u/cm像距v/cm1351452倒立、縮小15140232301552.523527320205510340134153051043514該凸透鏡的焦距為 cm。 從表中的數據可以看出,當像距小于物距時,像高與物高的比值 1 (選填 大于”或 小于");當像距大于物距時,像高與物高的比值 1 (選填 大于”或 小于”)。 小華通過進一步分析實驗數據又得出了像高與物高的比值和像距與物距的比值之間的具體關系。他的結淪是。(2)小華要探究凸透鏡成像與焦距的關系,他別用 fi= 15 cm和f2= 10 cm的凸透鏡做 實驗,表二是他們記錄的部分數據。由這部分數
15、據可初步發現:若以透鏡的焦距為單位”進行比較,在成倒立、縮小的像時:物距(u)與焦距(f) 的關系是;像距(v)與焦距(f)的關系是。 成倒立、縮小實像時:物距堿小,像距;若物距相同,焦距大,像距。商場、學校經常使用攝像頭來進行監控,攝像頭相當八于照相機,它的鏡頭是一個可以自動調節焦距的凸透鏡。人在:如圖3的A位置時,攝像頭恰好在傳感器(相當于光屏)得到 人 股 盤蒜迄 J 一個清晰的像。當人遠離攝像頭時,由于傳感器的位置不變,要想在傳感器上重新得到一個 清晰的像,鏡頭的焦距必須 (選填 變大”或 變小”)。答案:(1)10 小于 大于 像高與物高的比值等于像距與物距的比值(2)u >
16、2f 2f> v > f 變大大 變大變式4.如圖4是“探究凸透鏡成像”實驗,將蠟燭、焦距為 10 cm的凸透鏡、光屏放 在光具座上,調節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把凸透鏡固定在50 cm處。次數物距/cm像距/cm14013.52301532516.742020515(1)將蠟燭放在A點,光屏放在B點,為了找到 清晰的像,應將光屏向 (選填“左”或“右”移 動)。(2)依次改變蠟燭的位置,移動光屏直至找到清 晰的像,記錄的數據如表所示。在1至3次實驗中,所 成的像為倒立的、的實像;第5次像距應該是 cm,此次像比第4次的像(選填"大”或“小”)。(3)將蠟燭
17、放在 C點,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得不到燭焰的像,此實驗現象可說明圖4(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的成像特點。(4)實驗中,蠟燭由于燃燒不斷縮短,導致光屏上的像向 (選填"上”或“下”)移動。【中考優選題】1. (2014/齊哈爾)某實驗小組用焦距為10 cm的凸透鏡合作探究 凸透鏡成像規律(1)在探究過程中,他們將蠟燭、凸透鏡、光 屏固定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后,沿光具座無論怎樣 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始終得不到燭焰的像,你認為可能的原因是。(寫出一條即可)(2)上述問題解決后,他們將蠟燭、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如圖位置,移動光屏后得到 燭焰清晰、完整的像,該像是倒立、 的實像,利
18、用此原理工作的光學儀器有 。 接下來他們保持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不動, 將凸透鏡向蠟燭的方向移動,光屏上再次出現了一 個倒立、的實像。(3)實驗過程中由于蠟燭燃燒變短,使蠟燭的像成在了光屏中心的上方,要使像成在 光屏的中心,只調節凸透鏡,應將凸透鏡向 調。答案:(1)燭焰中心、凸透鏡光心、光屏中心不再同一高度(2)縮小 照相機 放大(3)下2. (2014?圭林)在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1)由圖9甲可知,該凸透鏡的 是15.0 cm。(2)實驗前,在擺放凸透鏡、蠟燭和光屏時要求三者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同時注 意將 (填 凸透鏡"、蠟燭”或 光屏”)擺放在另外兩個元件的中間。
19、(3)如圖2乙所示,若想在光屏上(光屏未畫出)得到燭焰清晰放大的實像,則燭焰應位于透鏡左側a、b、c、d四個位置中的位置。(4)通過實驗小明明白了照相機的成像原理,一次他在給兄弟班級照畢業像時,發現 兩旁還有同學沒有進入觀景框內,他應將照相機 (填 靠近”或 遠離”)被拍照的 同學,這樣才能在觀景框內看到全班同學清晰的畫面。(5)小明進一步學習知道了眼球的成像原理。一束來自遠處的光經眼球的角膜和晶狀 體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視網膜 (填 前”或后”),這就是近視眼,矯正方法是戴一 副由 (填凸"或凹”)透鏡片做的眼鏡。答案;(1)焦距(2)凸透鏡(3) c (4)遠離(5)前 凹3. (
20、2014夜順)小芳同學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 她首先按圖3所示完成儀器裝 配,圖中H點是2倍焦距處。(1)經過調節,在光屏上得到了一個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為了使像能成在光 屏的中央,應把蠟燭向 (選填上"或下”)調;(2)調節好蠟燭的高度后,她把蠟燭移到 A點處,此時光屏上的像很模糊,為了得到 清晰的像,應把光屏向 移動(填 室”或 右”),這次成的是、的實像;(3)再把蠟燭移到B點處,無論怎樣調節光 屏,光屏上始終接收不到像,是因為此時成的是正 立、放大的 像,要想看到這個像,小芳觀察的方法應是:。圖3答案:(1)上(2)右 倒立 放大(3)虛 從凸透鏡的右側透過凸透鏡
21、去觀察 4. (2014?祁日)小明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甲豳乙(1)如圖4甲所示,讓平行光正對著凸透鏡照射,左右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現一個 的光斑,測得凸透鏡的焦距f =cm。(2)正確安裝調節好實驗裝置后,小明開始實驗,圖4乙是他某次的實驗情景,此時他在光屏上看到燭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這一原理制成的。(3)當燭焰通過凸透鏡在光屏上成一實像時,小明用不透明的紙擋住透鏡上半部分,則光屏上所成的像。(選填完整"或不完整')(4)如果保持蠟燭和凸透鏡的位置不變,把光屏向右移動一小段距離時,要想在光屏 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應該在凸透鏡和蠟燭之間放置適當的 (選填
22、 凸透鏡”或 凹 透鏡”)才能實現, (選填“近視”或“遠視”)眼就是利用這種透鏡矯正的。(5)實驗過程中,蠟燭在燃放中不斷縮短,導致光屏上的像向 (選填土"或 下”) 移動。答案:(1)最小最亮10.0(2)照相機(3)完整(4)凹透鏡 近視(5)上5. (2014?廣東)在探究 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1)如圖5的甲所示,讓平行光正對著凸透鏡照射,左右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現 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該光斑是凸透鏡的 ,測得凸透鏡的焦距f =cm。(2)如圖5的乙所示,保持蠟燭和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左右移動光屏,在光屏上能否得到清晰地燭焰像?為什么?答: (3)如圖5的丙所示,燭焰
23、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地像,此像是 、的 實像。如果此時撤去光屏,人眼在如圖丙所示的位置 (選填能"或不能”)直接看 到燭焰的實像。(4)在圖5的丙中,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如果蠟燭向左移動5 cm,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光屏應該向 (選填 左”或 右”)移動。答案:(1)焦點15.0 (2)不能,因為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如果只回答 不能”或 能”, 沒有給出正確理由的不給分)(3)放大 倒立 能(4)左6. (2014?臨沂)江濤想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桌上有兩個凸透鏡,焦距分別為10 cm 和 20 cm1(1)江濤將其中一塊凸透鏡放在光具座上, 當燭焰、透鏡及光屏的位置如圖
24、6所示時,恰能 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則他選擇的凸透鏡 的焦距為 cm;(2)江濤將蠟燭和光屏的位置對換,發現在光屏上仍能成一清晰的像,此時像的性質 是倒立、的實像;(32)中,不改變各元件的位置,江濤換了另一塊凸透鏡,調節光屏的位置,此時 (填 能”或 不能”)在光屏上找到燭焰的像,這是因為 。答案:(1) 10 (2)放大(3)不能 物距小于焦距(或蠟燭在凸透鏡的焦距以內、u < f)7. (2014溢陽)在做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律”的實驗中,用到了如圖 7所示的A、B兩個凸透鏡。(1)透鏡A的焦距是 (選填 失于"等于“或 小于")透鏡B 的焦距;(2)實驗記
25、錄時,除了記錄焦距、物距和像的性質外,還應記錄 ;(3)當物體向凸透鏡靠攏時,光屏上所成的像 (填 變大” 1不或 不變”);(4)實驗中怎樣判斷光屏上的像是否最清晰?答:。答案:(1)大于(2)像距(3)變大(4)無論增大或減小像距,像均會變模糊8. (2014?沈陽)在 探究凸透鏡成像 的規律”的實驗中,小剛選用了焦距為 10 cm的凸透鏡。(1)他將蠟燭、凸透鏡、光屏放在 光具座上,并調節到如圖8所示的位置時, 光屏上出現了倒立、 (填放 大“、縮小”或等大”)的燭焰的像。y-com(2)若圖8中的點劃線為凸透鏡的主光軸,A點為燭焰上的一點,請通過作圖確定凸 透鏡的一個焦點F和A點在光屏
26、上的像A'的位置。2-1-c-n-j-y(3)小剛又把蠟燭移到光具座上35 cm刻度線處,屏上的像變模糊了,此時他摘下自 己的眼鏡,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只適當調整眼鏡的位置,光屏上又出現了清晰的像,則 小剛戴的是 (填 近視"或 遠視”)眼鏡。(4)接著他取下這個眼鏡,保持此時蠟燭和凸透鏡的位置不變,若使光屏上的像仍然清晰,應將光屏移至光具座上 cm刻度線處。答案:(1)縮小(2)如圖所示(3)遠視 (4) 809. (2015置云港)如圖9所示,在探究 凸透鏡成像 規律”的實驗中,依次將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光屏放在 光具座上,調節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 度。
27、下表是小華同學實驗時記錄的幾組數據:(1)第4次實驗時所成像的特點是 。(2)當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時,保持透 鏡的位置不變,要使屏上的像變大些,應將蠟燭 透鏡,將光屏 透鏡。(選填 靠近”或 遠離”)(3)第1次實驗時,小華將一近視眼鏡緊貼在凸透 鏡的前面,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應將光屏向 (選填 靠近”或 遠離”)透鏡方向移動。答案:(1)正立放大的虛像(2)靠近 遠離(3)遠離實驗次數物距u/cm像距v/cm13015220203153045/10. (2016濱州)小華同學用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1)在如圖10甲所示的位置上,成的像是等大的
28、倒立的實像。分析實驗成像情況可(2)當把點燃的蠟燭由圖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 35 cm刻度時,向 (選 填左”或右”)移動光屏會得到一個倒立、 的實像;就是利用這一成像規 律工作的。此時,風一吹,燭焰向左偏,則光屏上成的像向 偏。知實驗中所用凸透鏡的焦距為 cm。(3)小明用此光具座模擬人眼看遠近不同物體的情況,當人眼看清眼前30 cm處的物體時,凸透鏡的位置、形狀如圖10乙所示。如果將物體移至眼前 50 cm處,保持透鏡(晶 狀體)、光屏(視網膜)之間距離不變,則應該換上更 (選填 薄”或 厚”)的凸透鏡 (凸透鏡直徑大小相同),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答案:(1) 10 (2)右
29、放大 投影儀(幻燈機等) 右(3)薄11. (2016筏徽)關于凸透鏡成像實驗,完成以下內 容:(1)首先應將蠟燭、凸透鏡和 依次固定在光具 座上并調節它們的中心在同一高度。(2)圖11中O為凸透鏡的光心,F為焦點,請畫出 燭焰上的S點發出的三條光線(中間一條光線平行于主光 軸)經凸透鏡后的出射光線,并確定其像的位置 S o(3)實驗中當物距u等干焦距f時,某同學卻發現在光屏一側透過凸透鏡看到了燭焰正立放大的像。對此下列解釋合理的是()A.因為燭焰有一定的寬度,實際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鏡的距離稍大于焦距B.因為燭焰有一定的寬度,實際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鏡的距離稍小于焦距C.這是燭焰發出的光經凸
30、透鏡表面反射形成的像答案:(1)光屏(2)如圖所示 (3) B12. (2016缶沂)小明用焦距為10 cm的凸透鏡做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1)調整器材高度時,應 (選填 熏燃”或 不點燃”)蠟燭。(3)將蠟燭移動至20 cm刻度處,應將光屏移動到(2)器材處于圖12甲所示位置時,燭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這與 (選填 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的成像特點相同。A B C D丙.(填序號)范圍的某一位置才能再次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A. 50 cm 60 cmB. 60 cm 70 cm C. 70 cm 80 cm(4)將蠟燭移動至45 cm刻度處時,取下光屏,從凸透鏡右側通過凸透鏡可以看到燭 焰的放大的 (選填虛”或實)像。(5)張老師用發光二極管制作了一個 F”形光源(如圖12乙)代替蠟燭放在30 cm刻 度處,則光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應該是圖丙中的 (填序號)。答案:(1)點燃 (2)投影儀B (4)虛(5) B13. (2016哂州)在探究 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1)如圖13甲,平行光正對凸透鏡照射,光屏上出現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江西省建科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招聘19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廣西梧州市城建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招聘1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年安慶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內勤輔助崗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鄉村醫生資格考試: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人才培養試題
- 2025年消防安全知識培訓考試題庫:消防法律法規精解與消防設施安全操作試題
- 2025年醫保信息化建設應用政策解讀試題庫試卷
- 2025年心理咨詢師基礎理論測試卷:心理咨詢師心理咨詢技能專項考核題庫
- 2025年聲樂演唱職業能力測試卷:聲樂演唱音樂劇舞臺表演心理輔導試題
- 2025年會計職稱考試《初級會計實務》財務風險預警歷年真題解析試題
- 2025年平面設計師專業能力測試卷:平面設計項目管理與質量控制技巧分析技巧分析技巧試題
- 2025年春季四年級下冊語文第15課《白鵝》課件(統編版)
- 2024北京市大興初二(下)期中數學試卷及答案
- JGT266-2011 泡沫混凝土標準規范
- 中建盤扣式落地卸料平臺施工方案
- 中央八項規定實施細則解讀課件
- 宿舍教室報修維修登記表
- 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測定方法
- 核電廠運行規程3
- 現澆箱梁支架施工方案(共87頁結構圖多附現場照片)
- 自學考試——軍人心理咨詢與治療
- 二正丁胺MSDS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