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工程物探試題(一)一、解釋概念(共16分)1 .觀測系統2.惠更斯原理3.頻譜4.波動曲線5.靜校正6.地球物理勘探7.折射定理8.視速度二、填空題(共13分)1 .地震波在巖土介質中傳播,巖土介質可視為介質,產生的波可視為波,按傳播方向與介質振動方向的不同,波主要可細分為、和波,同一巖土層波速大小關系為。2 .原始地震記錄上主要包含的地震波、和。3 .淺層折射波法勘測時,常用的觀測系統為資料處理的主要流程、。4 .影響地震波傳播速度的因素有:、和。三、簡答題:(共20分)1 .1.地震波傳播過程中其能量衰減有什么規律?(4分)2 .什么是多次覆蓋觀測系統?有什么優越性?(4分)3 .為什么水
2、平疊加時間剖面需要做偏移歸位?(4分)4 .t。法的原理。(8分)四、證明題:(共12分)假設均勻介質一個水平界面情況下。證明:1.直達波時距曲線是反射波時距曲線的漸近線。2. 該界面產生的折射波時距曲線在盲區半徑點與反射波時距曲線相切。五、(共24分)假設地質模型如圖1所示。1 .推導R界面共激發點反射波理論時距曲線方程2 .寫出R界面共中心點時距曲線方程。3 .討論兩方程共同點和不同點。4 .繪制R界面直達波、反射波和折射波時距曲線。5 .繪出圖2水平疊加后時間地震剖面。地面hi=50mvi=800m/sRv2=1000m/s圖1地面(a)(b)圖2六、(共15分)已知4次覆蓋,接收道數N
3、=24,道間距AX=4米,偏移距=1個道間距,單邊放炮多次覆蓋的觀測系統。求:1 .為達到滿覆蓋次數,炮間距應為多少?2 .排列長度和最大炮檢距為多少?3 .寫出共CDP電道集?工程物探試題(二)1、 解釋概念(24%每小題3分)1 .惠更斯原理2.視速度3.波動曲線4.采樣定理5.抽道集6.靜校正7.縱向電導率8.t0解釋法2、 簡答題(36%每小題6分)1 .1.地震波是如何形成的?其傳播過程中能量衰減有什么規律?2 .水平疊加剖面的主要處理流程有哪些?并說明水平疊加時間剖面為什么還需要做偏移歸位處理?3 .聲波探測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說明聲波探測與淺震波速測試的主要區別是什么?4 .地震勘
4、探中的反射波和折射波是如何產生的?在共激發點地震記錄上呈現出什么特征?5 .瑞利面波測試方法有哪兩種?其方法原理有何異同?6 .什么是地震信號的頻譜和頻譜分析?它對地震勘探工作有什么意義?3、 (8%用費馬原理證明地震波在均勻介質中呈直射線傳播。4、 (20%假設有一水平兩層介質,界面為R,已知hi=20mVi=800m/s,V2=2000m/s。請:4 .推導R界面共中心點時距曲線方程。5 .寫出R界面共激發點時距曲線方程。6 .討論上述兩方程共同點和不同點。7 .繪制R界面直達波、反射波和折射波時距曲線。5、 (12%設置3次覆蓋、接收道數N=24道間距AX=5米、偏移距=1個道間距、單邊
5、放炮的反射波多次覆蓋的觀測系統。求:1 .為達到滿覆蓋次數,炮間距應為多少米?2 .排列長度和最大炮檢距各為多少米?6.寫出共CDP電道集?工程物探試題(三)一、解釋概念(共16分)1.采樣定律2.抽道集3.頻譜分析4.聲波探測5.時距曲線6.惠更斯原理7.靜校正8.縱向電導二、填空題(共10分)1 .淺層反射波法勘測時,常用的觀測系統為資料處理的主要流程、和,、和。2 .影響地震波傳播速度的因素有:、和。3 .地震波在巖土介質中傳播,巖土介質可視為介質,按傳播方向與介質振動方向的不同,波主要可細分為、和波,同一巖土層波速大小關系為。三、判斷題(對(,),錯(x),每小題2分,共10分)1 .
6、人工激發的地震波是完全彈性波。()2 .動校正時如果動校正速度選擇過大,反射波校正過頭。()3 .介質間的波阻抗差的存在是產生反射波的前提條件。()4 .多次覆蓋的反射波資料處理時,抽道集后的記錄為共激發點記錄。()5 .費馬原理是波射線沿路徑最短的距離傳播。()四、簡答題:(每小題5分,共20分)1 .反射波資料處理時速度分析的原理是什么?2 .為什么水平疊加時間剖面需要做偏移歸位?3 .工程巖體聲波探測與淺震波速測試相比,有哪些共同點和不同點?它們各自的優缺點是什么?4.大地電阻率測量的基本原理?五、證明題:(共14分)假設均勻介質一個水平界面情況下。證明:1.直達波時距曲線是反射波時距曲
7、線的漸近線。2.該界面產生的折射波時距曲線在盲區半徑點與反射波時距曲線相切。六、(共16分)圖1所示為采集的原始反射波地震記錄。回答:1 .說明地震記錄圖上坐標和波線的含義。2 .推導一個水平界面折射波理論時距曲線方程3 .寫出地震記錄上主要的地震波類型,并在圖上標明。七、(共14分)已知3次覆蓋,接收道數N=12,道間距AX=4米,偏移距=1個道間距,單邊放炮多次覆蓋的觀測系統。求:1.為達到滿覆蓋次數,炮間距應為多少?2 .排列長度和最大炮檢距為多少?3 .寫出共CDP電道集?工程物探試題(四)一、解釋概念(共16分)1.動校正2.惠更斯原理3.頻譜4.波動曲線5.電法探測6.采樣定理7.
8、折射定理8.視速度二、填空題(共10分)1 .地震波在巖土介質中傳播,產生的波可視為波,按傳播方向與介質振動方向的不同,波主要可細分為、和波,同一巖土層波速大小關系為。2 .淺層折射波法勘測時,常用的觀測系統為-資料處理的主要流程、,常用的解釋方法為。3 .影響地震波傳播速度的因素有:、和。三、判斷題(對(,),錯(x),每小題2分,共10分)1 .人工激發的地震波是完全彈性波。()2 .動校正時如果動校正速度選擇過大,反射波校正過頭。()3 .介質間的波阻抗差的存在是產生反射波的前提條件。()4 .多次覆蓋的反射波資料處理時,抽道集后的記錄為共激發點記錄。()5 .費馬原理是波射線沿路徑最短
9、的距離傳播。()四、簡答題:(每小題4分,共16分)1 .1.地震波傳播過程中其能量衰減有什么規律?2 .為什么水平疊加時間剖面需要做偏移歸位?3 .工程巖體聲波探測與淺震波速測試相比,有哪些共同點和不同點?它們各自的優缺點是什么?4 .聲波測井的基本原理?五、證明題:(共14)假設均勻介質一個水平界面情況下。證明:1.直達波時距曲線是反射波時距曲線的漸近線。2. 該界面產生的折射波時距曲線在盲區半徑點與反射波時距曲線相切。六、(共20分)假設地質模型如圖1所示。7 .推導R界面共激發點反射波理論時距曲線方程8 .寫出R界面共中心點時距曲線方程。9 .討論兩方程共同點和不同點。10 繪制R界面
10、直達波、反射波和折射波時距曲線。地面hi=50mvi=800m/sRv2=1000m/s圖1七、(共14分)已知4次覆蓋,接收道數N=24,道間距AX=4米,偏移距=1個道間距,單邊放炮多次覆蓋的觀測系統。求:1.為達到滿覆蓋次數,炮間距應為多少?2 .排列長度和最大炮檢距為多少?3 .寫出共CDP電道集?工程物探試題(五)一、解釋概念(共16分)1.觀測系統2.惠更斯原理3.頻譜4.波動曲線5.地震測線6.采樣間隔7.折射定理8.視速度二、填空題(共13分)1 .地震波在巖土介質中傳播,巖土介質可視為介質,產生的波可視為波,按傳播方向與介質振動方向的不同,波主要可細分為、和波,同一巖土層波速
11、大小關系為。2 .原始地震記錄上主要包含的地震波、和。3 .淺層折射波法勘測時,常用的觀測系統為資料處理的主要流程、,常用的解釋方法為。4 .影響地震波傳播速度的因素有:、和。三、簡答題:(每小題4分,共20分)1 .地震波傳播過程中其能量衰減有什么規律?2 .什么是多次覆蓋觀測系統?有什么優越性?3 .為什么水平疊加時間剖面需要做偏移歸位?4 .工程巖體聲波探測與淺震波速測試相比,有哪些共同點和不同點?它們各自的優缺點是什么?5 .聲波測井的基本原理?四、證明題:(共12分)假設均勻介質一個水平界面情況下。證明:1.直達波時距曲線是反射波時距曲線的漸近線。2.該界面產生的折射波時距曲線在盲區
12、半徑點與反射波時距曲線相切。五、(共24分)假設地質模型如圖1所示。1 .推導R界面共激發點反射波理論時距曲線方程2 .寫出R界面共中心點時距曲線方程。3 .討論兩方程共同點和不同點。4 .繪制R界面直達波、反射波和折射波時距曲線。5 .繪出圖2水平疊加后時間地震剖面。地面h1=50mV1=800m/sRv2=1000m/s圖1地面(a)(b)圖2六、(共15分)已知4次覆蓋,接收道數N=24,道間距AX=4米,偏移距=1個道間距,單邊放炮多次覆蓋的觀測系統。求:1.為達到滿覆蓋次數,炮間距應為多少?2 .排列長度和最大炮檢距為多少?3 .寫出共CDP電道集?工程物探試題(六)一、解釋概念(共
13、16分)1.采樣定律2.抽道集3.頻譜分析4.振動曲線5.多次覆蓋觀測系統6.費馬原理7.靜校正8.視波長二、填空題(共12分)1 .淺層反射波法勘測時,常用的觀測系統為資料處理的主要流程、,和。2 .影響地震波傳播速度的因素有:、和。3 .地震波在巖土介質中傳播,巖土介質可視為介質產生的波可視為波,按傳播方向與介質振動方向的不同,波主要可細分為、和波,同一巖土層波速大小關系為。4 .地震記錄的顯示形式有、和。三、簡答題:(每小題4分,共24分)1 .折射波法的應用條件和常用觀測系統是什么?2 .淺層地震的主要特點和地質條件是什么?3 .為什么水平疊加時間剖面需要做偏移歸位?4 .工程巖體聲波探測與淺震波速測試相比,有哪些共同點和不同點?它們各自的優缺點是什么?5 .聲波測井的基本原理?6 .反射波法和折射波(t。法)資料解釋方法?四、證明題:(共12分)假設均勻介質一個水平界面情況下。證明:1.直達波時距曲線是反射波時距曲線的漸近線。2.該界面產生的折射波時距曲線在盲區半徑點與反射波時距曲線相切。五、(共20分)圖1所示為采集的反射波地震記錄。回答:1 .說明地震記錄圖上坐標和波線的含義。2 .推導一個水平界面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寵物救生與急救操作考核試卷
- 模具超聲波無損檢測技術考核試卷
- 核電站設計與建設中的質量監督與驗收標準考核試卷
- 漆器工藝品目標消費群體研究考核試卷
- 竹材采運信息化與大數據分析考核試卷
- 電磁場掃描與探測教具考核試卷
- 租賃店鋪的社區關系維護考核試卷
- 煤炭行業人才培養與引進考核試卷
- 科爾沁藝術職業學院《文化產業管理概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財貿學院《藝術市場營銷與實踐》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大米生產與食品安全
- NES-3000 ECDIS電子海圖顯示與信息系統操作手冊
- DB11-T 311.1-2019 城市軌道交通工程質量驗收標準 第1部分:土建工程
- 八年級下冊歷史:問答式復習提綱
- 2025年中國氫氣傳感器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策略研究報告
- 幼兒園親子采摘活動策劃方案四篇
- 人教版(2024)八年級下冊物理第十章《浮力》第4節 跨學科實踐制作微型密度計 教案
- 2025方大特鋼科技股份限公司招聘59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全國清華版信息技術小學一年級下冊新授課 第12課 在網上交流信息 說課稿
- 綜合管理部門車輛安全生產職責模版(2篇)
- 辦公樓拆除施工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