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高考語文詩歌鑒賞重點題型例析_第1頁
各地高考語文詩歌鑒賞重點題型例析_第2頁
各地高考語文詩歌鑒賞重點題型例析_第3頁
各地高考語文詩歌鑒賞重點題型例析_第4頁
各地高考語文詩歌鑒賞重點題型例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08年各地高考詩歌鑒賞重點題型例析我們先來看看2008年各地高考詩歌鑒賞題有關信息的統計:卷別體裁(時代)作者篇數題量分值考點全國卷L宋詩潘大臨128煉字、情感全國卷二宋詩李彌遜128煉字、情感北京卷清詩顧炎武1310內容、情感、風格天津卷唐詩王維125煉字、,情景上海卷宋詩王安石138常識、內容、煉字重慶倉宋詞王觀126內容、風格安徽卷宋詩謝楊得128情感、煉字福建卷唐詩杜甫116手法)東卷宋詩呂本中范成大227內容、修辭、形象海南、寧夏卷宋詩蔡肇1211景物、意境湖北卷宋詞侯蒙128情感、意象湖甫卷唐詩李白王昌齡215煉字江蘇卷唐詩李白128內容、情感、修辭江西卷宋詩楊力里116手法遼

2、寧卷元散曲周德清128修辭、表現手法山東卷宋詞秦觀128內容、手法、情感四川卷元散曲吳西逸128內容、修辭浙江卷金詩王寂126內容、情感、手法從上表可見,今年各地高考詩歌鑒賞題有以下一些特點:一、從體裁上看,宋代詩歌成主角。18套試卷20首詩歌,宋代詩歌占了11首,成了今年考查的主要內容,其中詩8首,詞3首。其余9首為唐詩5首,金詩1首,元散曲2首,清詩1首,分布較廣。不過總體來說,唐宋詩詞仍是考查的主要方向。二、從作者來看,所考詩的作者介乎考生“識”與“不識”之間。20首詩歌涉及到19位作者(其中有二首作者同是李白),考生熟悉的有李白、杜甫、王維等9位,不熟悉的10位,可謂平分秋色。正如考前

3、大家預測的一樣,詩歌鑒賞考查的對象是一流作家的二三流作品或二流作家的一流作品,這是大趨勢,估計明年仍是如此格局。有意思的是去年三套試卷中出現蘇軾的作品,今年蘇軾一次也未出現,而去年未出現的李白,今年卻在二套試卷里露面。而王維、王安石、謝楊得等三位作家,去年在各地高考試卷里出現,今年依然考到。另外,今年安徽、江蘇、湖南卷所考詩的地點都與本省相關,而江西卷所考詩的作者楊萬里即為本省作家,這也是一個有趣的現象。說明各地高考命題不回避熱點,關鍵是檢測考生的詩歌鑒賞能力。三、從分值、題量上看,18套試卷考查分值在5-11分不等,其中8分的有9套,10-11分的2套,6-7分的5套,5分的為2套。題量2題

4、的占13套,這樣便于全面考查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其他3題的有2套,1題的為3套。分值與題量基本保持了各地往年的風貌。四、從知識點分布來看,面廣點多,但基本圍繞詩歌鑒賞的基本元素出題。今年高考詩歌鑒賞題所涉及到的考點除文學常識、風格、形象、意境外,主要表現在煉字(語言)、情感、內容、手法四大方面。表現手法中又特地將修辭單獨進行考查。這些都是詩歌鑒賞的基本能力要求,我們在復習中要圍繞這些基本能力點做文章。下面擬從上述四個重點方面對今年各地高考詩歌鑒賞題的題型特點作個簡要剖析,以供廣大考生備考09高考時參考、煉字的考查古人寫詩講究“煉字”。所謂煉字,就是在詩歌創作中對用字遣詞時進行精細的錘煉和創造性

5、的搭配,使之獲得簡練、形象、深刻的表達效果。這些字一般是動詞或形容詞,又往往被稱作“詩眼”。賞析煉字,是品味詩歌語言的一個重要方面。從今年高考看來,賞析煉字的題型一般有三種:1、定向賞析型。指命題人將詩句中的字挑出來,要求考生結合詩句內容分析其表達效果。如2008年全國卷H: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春日即事李彌遜小雨絲絲欲網春,落花狼藉近黃昏。車塵不到張羅地,宿鳥聲中自掩門。注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吳縣(今屬江蘇省蘇州市)人,歷任中書舍人、戶部侍郎等職。因竭力反對秦檜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職。張羅地:指門可羅雀、十分冷落的地方。請對首句中的“網”字進行賞析。這題要求對“網”字的表

6、達效果進行定向分析,答題時一般從修辭、動靜、聯想、想象等角度考慮,方能體味其妙處。要分二步走,第一步分析詞義,第二步分析它的藝術效果。如這題可答為:這里的網是動詞,網春即把春天留住,用字新穎。(第一步析詞義)作者由絲絲小雨想到用絲織成的網;再由絲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留住。這個想象、比喻非常生動、新奇。(第二步賞修辭)類似這樣考查的還有今年的安徽卷(題略,大家可以自己找來參考)。2、自助賞析型。即命題人不明確提供賞析的詩眼,只是提供相關范圍,要求考生在這個范圍內找出傳神的字眼進行賞析。考生如果關鍵的字找不準,就無法得分,因而其難度較定向賞析稍有增加。如200年全國卷I: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

7、問題。江間作四首(其三)潘大臨西山通虎穴,赤壁隱龍宮。形勝三分國,波流萬世功。沙明拳宿鷺,天闊退飛鴻。最羨漁竿客,歸船雨打篷。注潘大臨(約10571106):字邠老,黃州(今湖北黃岡)人,善詩文。曾隨蘇軾同游赤壁。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鷺:指白鷺睡眠時一腿蜷縮的樣子。第三聯兩句中各有一個字用得十分傳神,請找出來,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這是一道自助賞析題,要求考生從第三聯中找出字眼加以分析,答題步驟一股分為三步:第一步是找出詩句中的動詞或形容詞,二、三兩步同上。如本題答案為:“拳”和“退”二字用得傳神。(第一步明詩眼)用“拳”字形象地表現出鷺鳥在沙灘上棲息時的神態。用“退”字別致、生

8、動地表現出鴻鳥在天空中飛行的狀態。(第二步析詞義)這樣寫構成了作者江邊所見的一幅靜動結合的畫面。(第三步賞動靜)3、比較賞析型。命題者以二首或二首以上詩歌中相同的字作為對象,要求考生從表達效果的異同角度進行比較賞析,它要求考生對二首詩能做到融會貫通的理解,難度系數相對最大。如2008年湖南卷: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揚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注】龍標:古地名,今屬湖南黔陽。龍標野宴王昌齡沅溪更晚足涼風,春酒相攜就竹叢。莫道弦歌愁遠謫,青山明月不曾空。兩首詩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詩中的含義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請簡要分析。做

9、比較賞析題,同樣離不開詞義和作用的分析,關鍵是找出比較對象間的異同,答題一般分三步:第一步明確比較點(明詩眼),第二步歸納相同點(詞義、作用),第三步比較不同點(詞義、作用)。這道題目只要求比較不同點,且詩眼已被明確為“愁”字,因此只要答出第三步即可。本題答案為:李白詩中的“愁”是懷人之愁;“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用澄碧的藍天,皎潔的月亮象征著詩人的真摯友情,因而詩人之“愁”是懷念友人王昌齡之愁。王詩中作者以“莫道弦歌愁遠謫”從否定角度切入,用“愁”襯托自己不以遠謫為念,“青山明月不曾空”則抒發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曠達之情。二、情感的考查“詩緣情而作”,詩歌的本質就是抒情。近年來,詩詞

10、“情感”類試題越來越受到高考命題者的青睞。今年全國18套高考語文試卷有9套直接考查學生對詩詞情感的把握和評價,占據詩歌鑒賞的半璧江山。從題型上看,考查方式主要有以下四類:1、分析詩眼型。詩人情感的宣泄往往會聚焦在詩中的某個關鍵詞語或句子上,而這個“詞語”或“句子”即為“詩眼”或“詩骨”,抓住了“詩眼”“詩骨”,披文入情,便能把握全詩主旨。如2008年浙江卷: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日暮倚杖水邊(金)王寂水國西風小搖落,撩人羈緒亂如絲。大夫澤畔行吟處,司馬江頭送別時。爾輩何傷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蒼知。蒼顏華發今如許,便掛衣冠已慢遲。【注】此詩為王寂被貶官至河南蔡州時所作。指出“羈緒”在全詩中

11、的具體內容。這道題目要求考生根據詩眼指出它在詩中的具體內容,答題時第一步要答出共性的內容,第二步要配合具體詩句知人論世分析其個性內容。如本題答案:“羈緒”是全詩的詩眼,是一種羈旅之思,其共同情感是游子漂泊要外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這首詩的首聯)。(第一步)除此外,它在詩中具體還指謫官的愁思(詩的頷聯所用的典故);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內心不被理解的苦悶(頸聯直抒胸臆);年華易逝的傷感(尾聯“蒼顏華發今如許”的描寫);宦海浮沉的厭倦(尾聯“便掛衣冠已慢遲”的描述)。(第二步)2、分析詩句型。即根據詩句分析它所體現的感情,這是最常見的考查方式。如2008年江蘇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登金陵

12、鳳凰臺李白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注】一水:亦作“二水”。尾聯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分析詩句思想感情類的答題步驟有二:第一步解釋詩句的含義,第二步指出詩句中包含的感情,要全面具體。如上述題目答案為:尾聯用比喻修辭,“浮云”比成那些蒙蔽君王的*邪小人,遮住了自己眺望長安的目光,使人心生無限哀愁。(第一步)這里的愁含義甚廣,作者一愁君王為*邪所蒙蔽,二愁*邪為非作歹,三愁賢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四愁國家如何才能繁榮昌盛。(第二步)3、物象寄托型。古人寫詩喜歡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某個事物上,通

13、過對這個事物的吟詠表達自己的情懷,這就是所謂的托物言志。命題者在考查時往往讓考生分析作者借某個特定的物象抒發了怎樣的情懷。如2008年安徽卷: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小孤山宋謝楊得人言此是海門關,海眼無涯駭眾觀。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瀾。堅如猛士敵場立,危似孤臣末世難。明日登峰須造極,渺觀宇宙我心寬。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縣城南65公里的長江之中,四無依傍,地勢險要,是南宋軍事要地。謝楊得:宋弋陽(今屬江西)人,以忠義自任,曾率軍抗元。兵敗后隱居福建一帶,后被無人脅迫至燕京,絕食而死。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渦。詩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這是典型的托物言志題,答題

14、時要知人論世,找作者情感與所托之物的共同點,實現人與物的對接,從而把握作者的感情。一般分三步:第一步指出物象的特點,第二步將物象特點與作者的情感進行對接,第三步概括其表達效果。如此題答案:小孤山孤獨,在世上偶爾僅存,卻在江中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第一步)作者托小孤山以言志,表達了詩人盡管身為孤臣,身處末世,也要勇猛堅毅、殺敵報國的壯烈情懷,以及自己能夠力挽狂瀾、取得抗元勝利的堅定信念。(第二步)這樣寫使全詩抒情生動形象,耐人尋味。(第三步)4、整體把握型。所謂整體把握情感,往往要結合全詩(詞)進行分析評價,從而理出作者借以抒發的感情及人生態度,其難度比理解某個句子中作者的情感來得大,要求考生必

15、須全面地分析材料,盡可能多地解讀出其中的內涵。如2008年湖北卷:讀宋詞聯系其寫作背景回答問題臨江仙宋侯蒙未遇行藏誰肯信,如今方表名蹤。無端良匠畫形容。當風輕借力,一舉入高空。方得吹噓身漸穩,只疑遠赴蟾宮。雨余時候夕陽紅。幾人平地上,看我碧雪中。【寫作背景】據宋人洪邁夷堅志記載:侯蒙其貌不揚,年長無成,屢屢被人譏笑。有輕薄少年畫其形貌于風箏上,侯蒙見之大笑,作臨江仙詞題其上。后一舉登第,官至宰相。這首詞體現了侯蒙什么樣的人生態度?請結合詞作予以簡析。這是分析全詞感情的題目,答題時要注意寫作背景,以便做到知人論世個性化答題,另外要分析作者人生態度,答題時要注意歸納概括,還要結合詩句內容加以分析。

16、對人生態度的概括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至于每一點,都可分為二個步驟:第一步總結人生態度,第地下用詩句加以例證。如本題答案為:侯蒙幽默詼諧。(第一步)如戲稱畫他形貌的人為“良匠”,機智地應對別人的嘲諷。(第二步)侯蒙樂觀自信。(第一步)別人把他的形貌畫在風箏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即,而是想像成去“蟾宮”折桂。(第二步)侯蒙志向高遠。(第一步)結句寫我是一個大器晚成的人,等到我事業有成時,“看我”怎樣在“碧霄中”自由馳騁吧!(第二步)三、內容的考查詩歌往往是通過對事情的敘述、人物的塑造(敘事詩)或景物的描寫、形象的描繪(抒情詩)以及史實的詠嘆、見解的闡發(說理詩)來表情達意的。詩歌借以表情達意的載體就

17、是詩歌的內容。把握詩歌的內容就成了高考常考的知識點了。今年高考考查內容的主要題型有:1、理解判別型。這類題型一般都是選擇題,將對詩句的理解設置成四個選項,讓考生選擇正確或不正確的一項,如2008年北京卷:酬王處士九日見懷之作顧炎武是日驚秋老,相望各一涯。離懷銷濁酒,愁眼見黃花。天地存肝膽,江山閱鬢華。多蒙千里訊,逐客已無家。【注釋】顧炎武:明清之際著名學者、詩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權貴斗爭,清兵南下,參加人民抗清起義。入清后,多次拒絕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勢,志存恢復。卜列對詩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是日驚秋老:是無情的日月送來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驚。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

18、遙相矚望。C.離懷銷濁酒:離別的情懷只能借濁酒來排遣。D.逐客已無家:亡國之人,已無家可言。這是一道選擇題,要求選不正確的一項。實際上考查對詩句內容的把握能力,可借助排除法根據自己熟悉的內容來確定答案,答題相對容易些。此題答案為A項,A項“是日驚秋老”不是說無情的日月送來秋天,催人衰老,而是說九日這天忽然發現秋天來了,真是時光易逝人生易老啊。2、概括詩句型。詩歌是以具體的物象連綴來表情達意的,我們在賞析詩歌時要善于從這些物象中概括基本內容,從而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如2008年江蘇卷(詩見二2):分別概括這首詩頷聯和頸聯的內容,并說說其中寄寓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慨。做概括題一定要提煉,找出共性的內

19、容進行抽象,不能照抄,不能簡單翻譯。答題時要分二步:第一步找出概括對象的典型意象及特點,第二步抽出意象的共同特點加以概括。與上述各題不同的是,概括要求字數精煉,作為思維過程的第一步就不要寫出來,只是在思考時要注意到即可。如本題答案:這首詩頷聯(描寫了“吳宮花草,晉代衣冠”的衰敗景象,(第一步)概括介紹了六朝古都(金陵、南京)昔盛今衰的史實。(第二步)頸聯(抓住關鍵詞“山、青天、水、白鷺洲”這些代表南京自然景色的詞語,(第一步)描繪了金陵美麗的自然風光。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的顯而易見,古今對比,寄寓作者人事滄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興廢的感慨。注意此題答案點較多,不能遺漏。3、情景分析型。古代

20、詩歌創作講究含蓄。含蓄的一個典型特點是不直抒胸臆,而是借助景物描寫來抒發感情,它是高考考查的一個重點。如2008年山東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問題。畫堂春秦觀落紅鋪徑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園憔悴杜鵑啼,無奈春歸。柳外畫樓獨上,憑欄手捻花枝,放花無語對斜暉,此恨誰知?【注】捻(nian):持取,捻弄上闕的景物描寫是如何表現無奈之情的?請作簡要分析。這是一首景情分析題,答題關鍵在把握景物的特點(哀傷、歡樂),再分析感情的內涵。答題分三步:第一步指出景物特點,第二步指出情與景的關系,第三步揭示情感的內涵。如此題答案:上闕通過描寫鋪徑之落紅、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園、哀啼之杜鵑等殘春景象,(第一步)

21、以哀景寫哀情,(第二步)表現作者傷春(惜春)的無奈之情。(第三步)4、把握層次型。好的詩歌一般都是通過多角度多層次的寫景來表達感情的,要讀懂這些詩歌,就要理清所寫內容間的層次安排。因此,高考常常考查對層次的理解。如2008年四川卷:閱讀下面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問題。雙調雁兒落帶過得勝令吳西逸春花聞杜鵑,秋月看歸雁。人情薄似云,風景疾如箭。留下買花錢,趣入種桑園。茅苫三間廈,秧肥數頃田。床邊,放一冊冷淡淵明傳;窗前,鈔幾聯清新杜甫篇。注吳西逸:生平不詳,曾當過小官,終看破紅塵歸隱。此曲為歸隱前后所作。趣:趕快。苫:用草覆蓋。從歸隱角度看,這首元散曲寫了幾個層次?請簡要分析。層次分析題的答題思路比

22、較簡單,一般分二步:第一步總說分成幾個層次,第二步針對具體內容對每一層的意思進行概括。如本題答:這首散曲寫了兩個層次。(第一步)前四旬為第一層次,主要寫向往歸隱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先陰如箭之嘆,由鳥啼雁歸生出人情淡薄之慨。后幾何為第二層次,主要寫向往中的隱居生活。其中又分為兩層,“留下”旬至“秧肥”旬為第一層,寫歸隱后的物質生活:“床邊”之后的幾何為第二層,寫歸隱后的精神生活。(第二步)四、手法的考查詩歌的形象性與抒情性要借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它是人們解讀詩歌的一把鑰匙。因此,表現手法的考查也成了詩歌鑒賞的重要內容之一。今年各地高考詩歌鑒賞對表現手法的考查題型主要有:1、修辭定向型。即從修

23、辭角度對具體詩句內容進行定向分析。這是比較簡單的考查方式,只要考生熟悉詩歌創作中常用的修辭手法就行了。如2008年四川卷(詩見三4):這首元散曲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試作賞析。這類題目答題思路一般分二步:第一步指出修辭手法,第二步結合詩句印證。要注意的是手法分析要全面。如此題答案:本散曲用了對偶、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第一步)“春花聞杜鵑”與“秋月看歸雁”構成對偶,“人情薄似云,風景疾如箭”既用比喻,將“人情”比作“云”,“風景”比為“箭”,又是夸張,將“風景”比為“箭”用了夸張的方法。(第二步)2、虛實定向型。即從虛實、動靜等角度對整個詩歌的表現手法進行定向分析。如2008年江西卷:閱讀

24、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初入淮河四絕句(三)楊萬里兩岸舟船各背馳,波痕交涉亦難為。只余鷗鷺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來南宋賀歲,楊萬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來到原為北宋腹地,現已成為宋、金國界的淮河時,感慨萬端,作詩以抒懷。請從“虛實”關系的角度賞析這首詩。(江西卷)做此類題目要注意對詩歌表現手法相關的概念要做到心中有數,如抒情可分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寫的主要方法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正側結合、聲色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等。另外,詩歌創作常用的表現手法有賦、比、興;抑揚變化、鋪陳描寫、象征聯想等。這樣才能根據題目要求進行定向分析。分析時分三步:第一步部敘定向的角度,第二步結合詩句內容圍繞定向角度具體展開,第三步小結這種手法的好處。如此題答案:此詩用虛實結合手法進行寫景,(第一步)前兩句實寫淮河兩岸舟船背馳、波痕接觸也難以做到,虛寫作者對國家南北分離的痛苦與無奈;后兩句實寫鷗鷺可以南北自由飛翔,虛寫國家不統一,人民不能自由往來的殘酷現實。(第二步)作者通過虛實結合的手法,形象地表達了渴望國家統一,人民能過上自由幸福生活的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