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會議論文查詢共3篇_第1頁
EI會議論文查詢共3篇_第2頁
EI會議論文查詢共3篇_第3頁
EI會議論文查詢共3篇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篇一:如何查找論文是否被sci,ei收錄.doc如何查找論文是否被sci,ei檢索學術界,尤其是國內學術界,把sci,ei看得太重,很多大學都要求博士畢業要有sci,碩士畢業要有ei文章。在加拿大,就我看來,不是很注重這一塊,主要是分期刊和會議,另外就是業內有自己的標準,哪些是牛的期刊,哪些是一般的。甚至覺得有的好的會議比一般的期刊都要好,那種會議的每一篇稿件的審稿人有5到6個,通常回來的審稿意見都有論文本身那么長。無論如何,這是一個潮流,一個趨勢,我們不仿也不得不見風使一下舵。在投稿的時候就考慮一下,調查一下,以免埋沒了金子的發光,延誤了它耀眼的時機。下面,就我的個人的一些了解和理解,寫一點

2、關于如何確認自己的文章是不是被sci,ei檢索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寫得不對,歡迎各位專家指正。?ei檢索一般在engineeringvillage上進行查詢。一般國內高校都會有圖書館的入口。?sci(sciencecitationindex)是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isi)建立的科技期刊文獻檢索系統,被sci收錄的期刊分為核心與外圍兩個范圍。核心部分包括期刊3000多種,涵蓋了全世界范圍內各學科領域內的最優秀的科技期刊;外圍部分包括核心部分在內,有期刊5000多種。外圍部分的期刊雖然也是非常優秀的科技期刊,但與核心部分相比,學術水平相對低一些。sci光盤版即sci核心部分收錄的期刊論文

3、,sci網絡版即sci外圍部分收錄的期刊論文。sci檢索我覺得有兩種辦法,一是直接去thomsonreuters的網頁看它的期刊列表:/mjl/。直接在searchterms下輸入想要查詢的內容。另外,在網頁的下端有收錄期刊歹U表選項注意有sciencecitationindex和sciencecitationindexexpanded(國內習慣稱之為核心和擴展)可以更詳細的查出關心的期刊是核心還是擴展。另一種辦法是直接查文章是不是被sci收錄。這時是去isiwebofknowledge(是thomsonreuters的產品之一,國內大學圖書館一般都有入口)這時要注意選擇網頁上面的webofs

4、cience,而不是alldatebases,這樣搜出來的才是表示被sci收錄的文章。查詢的時候,注意在ei數據庫里一般是將姓名寫全(qiaokangliang),而在sci里姓寫全而名只用了第一個字母(liangqk)。?總結一下,1,如果查文章是不是被sci檢索:進入isiwebofknowledge,選擇webofscience數據庫,進行查詢;篇二:什么樣的會議論文能夠被sci或者ei檢索什么樣的會議論文能夠被sci或者ei檢索!(轉載)管理提醒:本帖被kidy008從新人展示移動到本區(2009-03-15)現在檢索很多,包括sci,scie,ei,istp,acm。關于哪些會被檢索

5、,很多人關注,寫個短文供大家參考,當然不保證絕對正確,基本都差不多。l.sci檢索sci檢索包括sci的3500多個期刊,大部分都是很著名的刊物,國內的e文刊物只有科學通報,中國科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報(英文)等寥寥幾種被sci檢索。一些非常著名的會議可能會被sci檢索,但事先一般都會被某個刊物出版(一般為springer的)然后再被檢索。查詢自己論文是否被sci檢索可以到在圖書館主頁里面的:webofscienceproceedings(istp/isshp)里面進行查詢。2.scie檢索scie是sci的擴展,其發起機構不同,但據說現在數據庫合并了。包括了5000多種著名期刊,高檔次會議的

6、會議集(一般由springer正式出版為專刊)。國內被scie收錄的也不多,如電子學報。可以說scie,尤其是scie刊物也是很不錯的。一般lncs出版的會議集(不是所有的springer)被scie收錄,具體查詢哪個刊物或會議是否被收錄同sci。3 .ei檢索4 .istp檢索istp檢索稱為第三大檢索(sci和scie合并),但其檔次較低,由于我們不能算,就不具體分析了,很多ei或sci或acm都被istp檢索。istp檢索同樣可在圖書館的istp里面查詢。5 .acm檢索acm檢索的檔次現在較難界定,一般acm主辦的雜志和會議都會被acm檢索。acm檢索的不被sci檢索,有部分被ei檢索

7、。acm檢索的文章被sci檢索的可能出現,acm舉辦的一些被高檔雜志會被sci檢索,而一些高檔會議的文章可能被這些雜志收錄或出專刊收錄,因此才被sci檢索,同時也被acmoacm檢索可在圖書館的acm數據庫中查詢。6 .會議的檢索判斷一個會議是否被哪個檢索機構檢索最好的方法有兩個:(1)發信問組委會;(2)查看該會議歷年的收錄情況篇三:關于論文是否被sci、ei、istp等檢索以及期刊影響因子的解說一、為了說明問題更有條理,我先對sci/ei收錄的會議論文進行說明:(1) ei收錄主要收錄在期刊上發表的國際會議和國際會議論文集。其中會議論文集、專著等。其中iee/ieee、spie、asme、

8、asce等學會的國際會議論文集幾乎全部收錄。(2) sci、ssci主要收錄在期刊上發表的國際會議,如國際會議專刊、增刊,并收錄在期刊上刊登的國際會議摘要。sci、ssci不收錄國際會議論文集(圖書)。(3) istp、isshp主要收錄在專著、期刊、報告、增刊及預印本等形式出版的各種一般會議、座談、研究會和專題討論會的會議錄文獻,包括cd-rom,ei收錄的會議istp不一定收錄。(4) 部分會議會istp、isshp被同時收錄。二、對近來部分會議聲稱能被會議出版的說明:近來有大量的會議聲明能夠被一些期刊,如amradvancedmaterialsresearch,等期刊正刊出版,并且能夠被

9、ei檢索,對此,大家要注意了,這里魚目混雜,要擦亮眼睛注意:(1)amradvancedmaterialsresearch,等這些刊物確實能夠被ei檢索,因為這幾個刊物都是專門接受會議投稿的,也就是專門收錄會議論文的,不接受作者的單獨投稿。只要能被這個刊物收錄可以說就一定能被ei檢索,除非你的論文有重大的格式錯誤,但注意檢索類型是ca類型(也就是會議論文)。(2)論文能否進入這幾個刊物,關鍵就是看你參加的會議是否能夠屬于刊物的會議列表里,最簡單的方法是進入/網站,輸入你要查詢的會議名稱,如果該會議能夠在此網站上查的到,才證明你的論文能夠被該刊物收錄,也就說明你的論文能夠被ei檢索。(3)這幾個

10、刊物都是屬于瑞士ttp出版公司旗下的刊物,其旗下的刊物還有如下刊物,這些刊物上發表的文章都能被ei檢索:msf>materialsscienceforumkem>keyengineeringmaterialsssp>solidstatephenomenaddf>defectanddiffusionforumamm>appliedmechanicsandmaterialsamr>advancedmaterialsresearchast>advancesinscienceandtechnologyjnanor>journalofnanoresearc

11、hjbbte>journalofbiomimetics,biomaterials,andtissueengineeringjmnm>journalofmetastableandnanocrystallinematerialsjera>internationaljournalofengineeringresearchinafrica(4) keyengineeringmaterials關鍵工程材料瑞士issn: 1013-9826專門刊登國際會議2007年起將不再被scie收錄,但仍將被ei、istp數據庫收錄每年出版18期,sci、ei、istp收錄,刊載有

12、關重要工程材料,包括非晶金屬與半導體、新型陶瓷、復合材料等的研制與應用方面的論文、評論及數據資料。2006年該刊發表論文1917篇,其中中國575篇,韓國563篇,日本522篇,美國77篇;浙江工業大學2006年在該期刊上發表26篇,共在該期干J上發表46篇論文;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14篇.2003年發表60篇,從2000-2006年武漢理工大學共在該期刊上發表116篇論文,華中科技大學共在該期刊發表50篇論文。(5) 2005年keyengineeringmaterials關鍵工程材料瑞士發表會議論文2305篇,其中中國920篇,韓國594篇,日本375篇,美國101篇,清華大學172篇,

13、2005年清華大學共發表4935篇論文,是當年發表論文最多的期刊期刊影響因子的解說影響因子(impactfactor,if)是美國isi(科學信息研究所)的jcr(期刊引證報告)中的一項數據。即某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統計當年的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期刊在前兩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這是一個國際上通行的期刊評價指標。影響因子(impactfactor)是1972年由e-加菲爾德提出的,現已成為國際上通用的期刊評價指標,它不僅是一種測度期刊有用性和顯示度的指標,而且也是測度期刊的學術水平,乃至論文質量的重要指標影響因子是一個相對統計量.簡介例如,某期刊2005年影響因子的計算本刊2004年的文章在200

14、5年的被引次數:48;本刊2004年的發文量:187本刊2003年的文章在2005年的被引次數:128;本刊2003年的發文量:154本刊2003-2004的文章在2005年的被引次數總計:48+128=176本刊2003-2004年的發文量總計:187+154=341本刊2005年的影響因子:0.5161=176+341意義該指標是相對統計值,可克服大小期刊由于載文量不同所帶來的偏差。一般來說,影響因子越大,其學術影響力也越大。影響因子(impactfactor,縮寫if)是指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時期被引用的頻率,是衡量學術期刊影響力的一個重要指標,由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isi)創始人

15、尤金加菲得(eugenegarfield)在1960年代創立,其后為文獻計量學的發展帶來了一系列重大革新。自1975年以來,每年定期發布于“期刊引用報告(journalcitationreports)。計算方法影響因子是以年為單位進行計算的。以1992年的某一期刊影響因子為例,if(1992年)=a/b其中,a=該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在1992年中被引用的次數;b=該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數。影響許多著名學術期刊會在其網站上注明期刊的影響因子,以表明在對應學科的影響力。如,美國化學會志、oncogene等。影響因子的產生在1998年,美國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長尤金加菲爾德

16、(eugenegarfield)博士在科學家(thescientists)雜志中敘述了影響因子的產生過程。說明他最初提出影響因子的目的是為現刊目次,currentcontents評估和挑選期刊。目前人們所說的影響因子一般是指從1975年開始,期刊引證報道(journalcitationreports,jcr)每年提供上一年度世界范圍期刊的引用數據,給出該數據庫收錄的每種期刊的影響因子。jcr是一個世界權威性的綜合數據庫。它的引用數據來自世界上3000多家出版機構的7000多種期刊。專業范圍包括科學、技術和社會科學。jcr目前是世界上評估期刊唯一的一個綜合性工具,因為只有它收集了全世界各個專業的

17、期刊的引用數據,jcr光盤版有許多很好的界面,顯示了期刊之間引用和被引用的關系。可以告訴人們,那些是最有影響力的期刊,那些是最常用的期刊,那些是最熱門的期刊。除影響因子外還給出:期刊最新排序(currentrank)、刊名縮寫(abbreviatedjournaltitle)、國際統一刊號(issn)、總引用數(totalcites)、及時性索引(immediacyindex)、總文章數(totalarticle)、被引半衰期(citedhalf-life)。影響因子的作用影響因子及jcr給出的以上指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體地說,對以下各類人員具有多種實用價值。1 、圖書館員:制定文獻收藏

18、計劃和經費預算,向讀者推薦優秀期刊。2 、編輯:了解和掌握自己編輯的期刊的情況,制訂有效的編輯規劃和辦刊目標。3 、出版商:掌握和監測出版動態,掌握出版機會,做出新的出版決策。4 、作者(科研人員):a.尋找和確定與自己專業有關的期刊,b.確定論文投稿期刊,c.證實已經發表自己論文的期刊的水平。5、信息研究分析人員:a.跟蹤文獻計量學的發展趨勢,b.研究學科之間及各學科內的引用模式。c.研究學術論文生產的學問2。d.研究專業學科的發展變化趨勢。影響因子的影響因素從計算公式看,影響因子雖然只和被引次數和論文數直接相關,但實際上,它與很多因素有密切聯系。決定影響因子大小的因素閑主要有以下4個方面:

19、(1) 論文因素。如論文的出版時滯、論文長度、類型及合作者數等。出版時滯較短的刊物更容易獲得較高的影響因子。若刊物的出版周期較長,則相當一部分的引文因為文獻老化(超過2年)而沒有被統計,即沒有參與影響因子的計算,從而降低了影響因子。大量統計資料表明,刊載論文如果是熱門課題,且篇幅較短,發表較快,則被引率將很快達到高峰,進而使期刊的影響因子上升很快,然后又迅速下降;刊載完整研究性論文的期刊,持續被引用時間長,影響因子升高較持久。也有資料表明,論文的平均作者數與論文的總被引頻次呈顯著的正相關。(2) 期刊因素。如期刊大小(發表論文數)、類型等。在計算影響因子時,刊載論文數僅統計論文、簡訊和綜述,而

20、對評論、來信、通訊和其他一些常被引證的欄目的文章則不進行統計。根據經驗判斷,期刊發表論文數量與影響因子和總被引頻次的大小有密切聯系。在多數情況下,論文量少的期刊容易得到高影響因子,并且這部分期刊的影響因子在年度之間會有較大的波動;而論文量多且創刊年代久的期刊往往容易得到較高的總被引頻次。此外,還與其他引證指標如:即年指標、期刊被引用半衰期、地區分布數、基金論文比以及期刊發行范圍和發行量等指標有密切關系。期刊的規模和結構不同會造成期刊影響因子的不同。一般來講,同種類型的期刊形成的規模越大,這些期刊的影響因子總的來講就越大;期刊中所含的“熱門”課題或“熱門”專業的文章越多,總被引頻次就越高,同時這

21、種期刊的影響因子也就越大。(3) 學科因素。如不同學科的期刊數目、平均參考文獻數、引證半衰期等都會對期刊的影響因子和總被引頻次產生影響。期刊的影響因子和總被引頻次均以論文的引證與被引證的數量關系為基礎。一個學科的引文數量,總體水平取.決于兩個主要因素:一是各學科自身的發展特點;二是該學科期刊在數據庫來源期刊中所占的比例。從總體上來說,某學科來源期刊越多,該學科期刊的總被引頻次和影響因子就越大。這兩大因素決定了學科影響因子和總被引頻次分布的不均衡性。生物學期刊一直是sci期刊中比較引人注目的一類期刊,它不僅在期刊數量上明顯多于其他學科,而且在總被引頻次和影響因子的數量上也有顯著優勢,從而說明生物

22、科學在當代科學中所處的重要位置。此外,影響因子還受期刊所涉及的學科在專業意義上的社會覆蓋面的影響,如果某個科技期刊在專業意義上的社會覆蓋面非常小,而且同類期刊又很少,那么它的影響因子就不可能很高。不同的學科由于其內在的科研規律不同,在做研究時所需引用他人的科研成果情況就不盡相同。這些區別至少在兩個方面會影響到影響因子的大小,一方面的區別是需要引用他人成果多少的情況,另一方面的區別是引用他人成果的時間情況。由于影響因子一般都只按近兩年內的期刊中所引用的文獻計算,可以看出按近兩年內的引文年限分布情況做的排序結果和通過用影響因子方法對雜志的排序結果同樣也具有一致性,這同樣說明了影響因子不能正確地反應出不同學科期刊之間影響力的大小。由于歷史的原因,一個國家不同學科的建設和發展都是不平衡的,甚至同一學科中的不同分支也存在這種情況。有的學科規模很小,但從事這一學科的科研人員多,而且對這一學科的資金投入也大,相關的學科雜志也較多,這樣就會形成一種規模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