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屆高考語文一輪現代文專題復習:良渚文化主題練_第1頁
2022屆高考語文一輪現代文專題復習:良渚文化主題練_第2頁
2022屆高考語文一輪現代文專題復習:良渚文化主題練_第3頁
2022屆高考語文一輪現代文專題復習:良渚文化主題練_第4頁
2022屆高考語文一輪現代文專題復習:良渚文化主題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良渚文化主題練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15題。材料一: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引發了學界的長期爭論:良渚文化能不能作為中國文明的代表?有學者認為,中國史前文化的演進一直由先進的中原地區引領。這是因為中原地區地處核心位置,被周邊地區尊奉為“中國”。而“最初的中國”呼聲較高的競爭者,包括夏王朝時代以洛陽游計品盆地為中心的二里頭文化,以及堯統治時代晉南臨汾盆地的陶寺文化。分布于環太湖地區的良渚文化只是處于被引領的地位。也有學者依據“仰韶古國”的發展模式,總結出中國早期文明看重王權、軍權而排斥神權的特征。他們認為這樣的社會發展模式更加務實,通過祖先崇拜維系的社會群體也更加穩定,這才能成為三代文明之開端。而

2、良渚社會雖然王權、軍權和神權并重但仍以神權為主,無節制地將社會財富大量揮霍于非生產性的宗教祭祀上,掏空了社會機體正常運轉和持續發展的基礎,使社會失去進一步發展的動力,這種模式必然失敗。另有學者指出,中國史前文化的演進并無強勢中心主導。距今6000年至5300年期間,各地區獨立奮進,在自身傳統基礎上發生“裂變”,都達到過相當高的文明程度,出現眾多古國;在獨立發展的同時,各地區也因密切交流和“撞擊”,形成了一個“最初的中國”。這個“中國”并非占據“天下之中”的某個高級文明體,而是覆蓋“九州”范圍的文化共同體。良渚文化和中國文明的關系正需在此視角下認識。從良渚文化遺址看,當時的古城融合各地區優勢,已

3、達到前所未有的社會發展高度:興建了中國史前時代第一個都邑;首次完成大規模水利系統的建設;對農產品大量控制,擁有“國營”農場;社會上層對大規模手工業生產進行管理,在古城內及周圍區域發現了玉器、石器等作坊;完成了薩滿式宗教的系統化,使之成為疑聚和管理社會的重要手段;制度化的王權和軍權已形成。良渚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正表明學界對其文明發展水平的認可(摘編自李新偉良渚文化和“最初的中國”)材料二:讀懂良渚,首先要讀懂良渚玉器。在良渚文化中,那些鐫刻在玉制禮器上的標識,承載著禮制規范的意義。世界上早期的古代國家,政權和信仰無不結為一體。良渚先民將玉看作自然界中最美麗、最稀有的礦物,因此用玉來祭祀

4、神靈,表現王權。而在長江下游地區,從良渚文化的多個遺址出土的多件玉器、象牙器、漆器甚至陶器上,我們都看到了相同的“神徽”,意味著先民有統一的信仰崇拜。良渚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實際上經歷了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在陜西榆林神木石峁古城出土過被切成片的玉琮,在廣東石硤文化的遺址中也有玉蹤出土,而在更晚的商代殷墟和金沙遺址都有仿良渚的玉琮被發現。由此可見,隨著良渚玉器的廣泛傳播,良渚文化的影響力遍及九州。良渚古城遺址,不僅是浙江的文化印記,更是中華民族的歷史印記和文明圣火。我們從良渚文化的傳承中,也看到了中華文明從多元走向一體的過程。(摘編自陸遙美麗良渚 探源中華)材料三:2019年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

5、名錄。申遺成功一年來,已有150 余萬人次參觀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和良渚博物院。良渚古城遺址是超大超復雜型考古土遺址,如何保護是重大課題。良渚古城遺址公園依靠數字賦能,創新文化遺產保護。遺址公園圍繞保護管理全域化、信息化、集成化的要求,織密“日常巡查十科技預警”的保護網,實現5G信號全覆蓋。良渚博物院與故宮博物院互辦展覽。為期3個月的良渚文明故宮特展,匯集260件(組)良渚玉器以及商周、漢代等仿良渚風格玉器,接待國內外觀眾50 余萬人次。同時,良渚文化“云展覽”“夜游博物院”等活動陸續推出,累計在線吸引觀眾上億人次。此外,考古工作者每年將選一到兩個遺址點進行精細化解剖發掘,供游客參觀。良渚實驗考古

6、作坊,也將成為游客體驗場所。眼下,良渚古城遺址公園還在繼續提升、擴建,良渚博物院將有一條長長的“良渚文化藝術走廊”,把遺址公園和博物院“串”起來,游客可以一路走,一路感受品味。良渚古城遺址的可持續發展,不僅有力推動遺產地的鄉村振興、生活富美,也為當地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文化內涵和創新因子。(摘編自江南良渚文化有聲有色)1.下列對于“最初的中國”理解與材料內容不符的一項是(3分)A.一些學者認為地處核心位置的中原地區一直被周邊地區尊奉為“中國”,引領著中國史前文化的演進。B.一些學者認為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二里頭文化和晉南臨汾盆地的陶寺文化是“最初的中國”的兩個中心。C.一些學者認為良渚社會以尊奉神權

7、為主,在宗教祭祀上耗費大量社會財富,這種社會模式不可能是中國文明的開端。D一些學者認為中國史前各地區都曾達到過相當高的文明程度,出現眾多古國,相互碰撞交流形成“最初的中國”。2.根據出土的良渚玉器來分析,下列結論有誤的一項是(3分)A.玉器作坊的發現,表明社會上層對大規模手工業生產的管理已有相當水平。B.鐫刻在玉制禮器上的標識,意味著先民相較于神權更注重的是禮制規范。C.良渚文化多個遺址出土的玉器中有相同的“神徽”,說明先民有統一的信仰崇拜。D.陜西、廣東等地古城遺址出土的玉琮,證明良渚文化的影響力遍及九州。3.市民為良渚文化遺產保護獻計獻策,下列建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A.開辦良渚玉器

8、展,并進行線上同步直播。 B.提供雙語講解器,提升博物院接待水平。 C.創立考古科普周,給游客提供發掘機會。 D.打造“云博物院”,讓參觀者多方位體驗。4.結合材料來看,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有哪些意義?(4分)5.如果你支持“良渚文化能代表中國文明”這一觀點,請依據材料陳述理由。(6分)1.B2.B3.C4.表明良渚古城遺址的歷史文化價值得到學界承認提醒我們以融合的視角認識文明的起源:有利于良渚古城保護;有利于促進遺址所在地的可持續發展。(每點1分)5.良渚古城已達到前所未有的社會發展高度;良渚文化的影響力遍及九州:良渚文化的傳承體現了中華文明從多元到一體的發展過程。(每點2分)良渚文化“原始

9、文字”在世界的古老文字中,唯有漢字沿用至今。浙江省的考古工作者最近公布了一個重大發現:早在五千年前,長江下游的良渚先民就有了“原始文字”。雖然,它與之前別處發現的一些原始文字處于同一時期,尚不能斷定為中國最古老的“文字”,但它與甲骨文乃至漢字的關系依然值得深入研究。這一發現出自莊橋墳遺址。它位于浙江省平湖市林壤鎮群豐村,是一處大型良渚文化遺址。莊橋墳遺址2003年5月被發現,考古領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徐新民說,十年來考古人員持之以恒地對出土器物進行研究整理,最終發現,在出土的3000余件(組)器物中,有244件器物或碎片上有刻畫符號。在良渚文化的各處遺址中,莊橋墳遺址是發現帶有刻畫符

10、號的器物最多的。最重要的是,在這批器物中,有兩件殘石鉞兩面均刻有“原始文字”。著名古文字學者曹錦炎說,之前在良渚文化的多個遺址中,考古人員都曾在一些出土陶器上發現類似文字的刻畫符號,像在余杭南湖出土的一個陶罐上就有11個刻畫符號。有學者就以為它們是“文字”?!拔覀冎?,雖然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但從嚴謹的學術角度看,良渚文化以往的發現尚未有足夠證據能界定它們是文字,所以浙江的考古工作者稱它們為刻畫符號是比較符合客觀實際的。”曹錦炎說。曹錦炎告訴記者:這次平湖的發現則截然不同,兩件石鉞上所刻的已不是刻畫符號,而是屬于“原始文字”:首先從構形上說,它們不是由簡單的幾何形線條所組成,而是已經具備了象

11、形文字的構形要素,稍具古文字知識的學者一看就能分辨。其次從功能上說,它們已具備了作為記錄語言的必需條件。在這兩件殘石鉞中,一件的A面是由刻有四至五個不同形體的原始文字組成一個短句,另一件的A面則是由重復的兩個字構成六字短句,而兩件石鉞B面也各刻有一個字或兩個字。曹錦炎說:“盡管我們目前尚不能準確識讀石鉞上面所刻文字所表達的意思,但認定其屬于文字范疇應該是毫無疑義的,盡管其顯得有些原始性。”在許多人的心目中,甲骨文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但是這一傳統認識在考古界卻認知各異,山東省的丁公遺址和江蘇省的龍虬莊遺址都先后發現了原始文字。從年代上看,此次發現的良渚文化“原始文字”與上述原始文字處于同一歷史階

12、段。因此,尚不能斷言它就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曹錦炎說,學術界目前通常認為,山西的陶寺文化,河南的二里頭文化、二里崗文化,和著名的殷墟一脈相承,代表中原文化包括漢字這一支文字體系。而丁公遺址和龍虬莊遺址出土的刻畫在陶片上的文字則不同,在構形上與漢字系統毫無關聯,它們應該是代表著東夷的一支文化體系。至于新發現的良渚文化“原始文字”,從構形上看確與甲骨文有相似之處,但目前尚不能斷言它是甲骨文乃至漢字的源頭。曹錦炎強調,應該看到,與“滿天星斗”的中國史前文化一樣,“中國文字的起源同樣也是多元的”。1下列對良渚文化“原始文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中國的漢字源遠流長,浙江省考古工作者在莊橋

13、墳良渚文化遺址的發現即印證了早在五千年前居住在長江下游的良渚先民已在使用原始漢字。B歷經十年的發掘整理,研究人員在莊橋墳遺址的出土器物上發現了大量的刻畫符號,但對古文字研究具有深遠意義的則是兩件石鉞上的“原始文字”。C之前在良渚文化多個遺址中發現出土器物上有刻畫符號并不鮮見,但均未有足夠證據界定它們是文字,但此次莊橋墳遺址兩件殘石鉞上所刻的已是原始文字。D莊橋墳遺址所發現的原始文字不但已經突破了刻畫符號的簡單的幾何形線條構形,而且功能上已具備了作為記錄語言的必需條件。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關于余杭南湖出土的一個陶罐上的11個刻畫符號是不是文字,學者們存在爭議,但對此次莊橋墳遺址的發現屬于“原始文字”則無異議。B因為此次發現的良渚文化“原始文字”與丁公遺址和龍虬莊遺址先后發現的原始文字處于同一歷史階段,所以尚不能斷言它就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C考古界本已對甲骨文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的傳統認識認知各異,莊橋墳遺址“原始文字”的發現更是御底顛覆了這一傳統認識。D山西的陶寺和河南的二里頭、二里崗所發現的刻畫符號或文字與段墟甲骨文一脈相承是目前學術界基本公認的事實。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頂是()A莊橋墳遺址所出土的兩件殘石鉞上有多個不同原始文字組成的短句,而正是這個特點使人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