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第二學期期末試卷_第1頁
高一歷史第二學期期末試卷_第2頁
高一歷史第二學期期末試卷_第3頁
高一歷史第二學期期末試卷_第4頁
高一歷史第二學期期末試卷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一歷史第二學期期末試卷江口中學 侯海鳳 班級_ 姓名_ 學號_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52分)1、“刀耕火種”時代主要的生產工具是:( )A、石器 B、銅器 C、鐵器 D、牛2、在中國古代,手工業的哪種主要經營形態占相當比重:( )A、家庭手工業 B、官營手工業 C、民營手工業 D、紡織業3、“井田”與“私田”相比,最主要的區別是( ) A、所有權 B、耕作方式 C、使用權 D、賦稅形式4、明清時期,最著名的絲織業中心是( ) 成都 蘇州 杭州 廣州 南京A、 B、 C、 D、5、商鞅變法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對秦國產生的最重要作用是( )A、鞏固封建小農經濟 B、增強了統一戰爭的物質力量C、

2、根除土地兼并現象 D、打擊了奴隸主貴族勢力6、下列關于資本主義萌芽的表述不準確的是( )A、明中后期在江南稀疏出現資本主義萌芽B、機戶、機工的出現標志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 C、清代資本主義萌芽壯大,整個生產進入工廠手工業階段 D、腐朽的封建制度嚴重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7、設想你是一位19世紀60年代投資企業家,從投資小、見效快的角度考慮,最好投資于哪一領域( )A、重工業 B、輕工業 C、農業 D、軍事工業8、費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稱為“沒有前途的經濟奇跡”。主要是因為:( )A、工業結構不合理 B、地區分布不平衡 C、社會環境未根本改變 D、軍閥割據混戰9、近代中

3、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最終未能繁盛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資本主義兩面性決定的 B、中國封建勢力強大C、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阻礙 D、受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制約10、對洋務運動認識不準確的是( )A、洋務運動兼有“制內”和“御外”雙重意圖B、維護清朝統治是其根本目的C、洋務運動是采用西方的政治制度D、洋務運動有利于新的生產方式的出現11、中國近代資本主義企業中“近代”二字的含義,主要是指:( )A、機器生產 B、受外商企業刺激而產生 C、由私人投資興辦 D、產生和發展于中國近代歷史時期12、對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有促進作用的是( ) 洋務運動 辛亥革命 外國向中國輸出資本 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A、

4、B、C、 D、13、中國共產黨在實踐中探索本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開始于( )A、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制定 B、八大 C、十一界三中全會 D、十三大14、實現二十世紀中國社會的第二次歷史巨變是( )A、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B、完成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C、第一屆全國人大會議 D、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15、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中心環節是( )A、增強企業活力 B、按勞分配C、調動職工積極性 D、實施“走出去”戰略16、中共十四大后國有企業改革新階段對大中企業推行的改革措施是( )A、公司制、股份制 B、企業上市C、企業職工分流 D、改組、聯合17、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的思想路線是

5、( )A、解放思想,事實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 B、拋棄“左傾錯誤”,實現撥亂反正C、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D、實行改革開放18、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內容包括( )管理體制改革 所有制形式的改革分配制度的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A、 B、 C、 D、19、鴉片戰爭后,清政府在濟南、武昌等大城市開辦商埠、發展工商業的主要原因是:( )A、為列強所逼,無奈而為 B、為了解決財政困難,擴大稅源C、為杜絕列強的覬覦 D、為了富國強兵,并滿足統治者的生活需求20、一般認為國人在國內創刊的報紙是:( )A、國聞報 B、時務報 C、中國叢報 D、昭文新報21、下列各項推動了社會習俗變化的是:( ) 西方民主思潮的影

6、響 維新派主張斷發易服,并廢止纏足 民國臨時政府大力推行剪辮與纏足新中國成立后致力于解決農民土地和住房問題A、 B、C、 D、22、我國水運交通的近代化起步于( )A、19世紀40年代 B、19世紀六七十年代C、19世紀八十年代 D、20世紀初期23、中國正式接入互聯網是在( ) A、1989年 B、1992年 C、1994年 D、2000年 24、義勇軍進行曲是下列哪部電影的插曲( )A、定軍山 B、風云兒女 C、漁光曲 D、英雄兒女25、三大媒介是指( ) 報紙 廣播 互聯網 電視A、B、C、 D、26、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甲午戰爭前夕,除西藏等幾個地區外,大部分省份都架設了電

7、報線路B、中國第一部市內電話是有清政府開通的C、20世紀90年代,中國國內機關、企業開始使用傳真機D、1988年,國家在城鎮啟動“安居工程”選擇題答題卡題號12345678910111213答案題號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答案二材料題:2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天子經略: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內,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誰非君臣?故詩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摘自左傳材料二 到公元前594年(周定王十三年),魯國孫季氏掌權時頒布了“初稅畝”的法令,對公私土地一律按畝征稅,公田和私田在實際上的差別取消了。摘自朱紹侯中國古代史材料三 “為田

8、開阡陌封疆而賦稅平”、“民得買賣”。平毀井田中間縱橫的阡陌封疆,進一步破壞井田制。按土地多少征稅,以法令形式承認土地私有,并可買賣。摘自聶玉海中國古代史請回答:、 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它體現了怎樣的土地制度(2分)、 材料二中魯國“初稅畝”的實施有什么意義?(3分)、 材料三體現的是商鞅變法中的什么措施?具有怎么樣的影響?(4分)28、閱讀以下材料回答:材料一 1949年我國國民經濟情況表項目全國總產量(億噸)比歷史最高產量下降(%)工業生產50農業生產25糧1.127鋼15.883材料二 19491976年我國國民經濟狀況統計表年份項目194919521957196519661967

9、196819731975工農業產值(億元)4668101241223525342306221341474467國民收入(億元)358589138715861487141523182503糧(億噸)1.11.631.951.942.142.172.092.692.84鋼(萬噸)15.813.553.312231532109290425222390 根據材料一提供的內容,說明新中國成立時面臨怎么的經濟形勢?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什么?(3分) 材料二中1952年同1949年相比,經濟狀況發生了什么變化?說明原因(4分) 材料二中1965年同1957年相比,我國糧食產量出現了什么情況?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結果?而同期我國工農業總產值的變化如何?為實現這一變化中央做了那些努力?(3分) 1966年到1968年我國經濟發展的趨勢如何?為什么會出現這種趨勢?(2分) 19731975年我國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3分)三簡答題29、比較蘇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