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上歷史與社會評估_第1頁
人教版九上歷史與社會評估_第2頁
人教版九上歷史與社會評估_第3頁
人教版九上歷史與社會評估_第4頁
人教版九上歷史與社會評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歷史與社會第一單元評估一、選擇題(本題有 20 小題,每小題 2分,共 40 分。各題中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選出最符合 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1二十世紀中國的崛起中指出:“一個民族的覺醒,通常要有兩個條件:第一,這個民族面對著或者經歷了以往沒有遇到過的嚴重危機, 舊格局再也無法繼續保持下去。 第二, 還 要這個民族深信只要奮起救亡,勇于變革,就可以改變目前的艱難處境。 ”下列能夠反映 20 世紀中國“舊格局再也無法繼續保持下去”和“奮起救亡,勇于變革”的史實是()A 鴉片戰爭和洋務運動B 馬關條約和戊戌變法C甲午戰爭和“五四”運動D 辛丑條約和辛亥革命2. 某班擬舉辦“辛亥

2、革命”主題紀念活動。小明同學搜集了有關孫中山革命活動的資料,其中不可采用的是()A. 創立中國同盟會B.提出三民主義C.發動南昌起義D.成立中華民國3. 辛亥百年組歌第一樂章寫道:“百年呼喊,彰顯民族賁(f èn)然血性;百年奮斗,鑄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豐碑。”辛亥革命所鑄就的“民族豐碑”是()A 實現了革命目標 B改變了社會性質C推翻了封建制度D 結束了封建帝制4. 某校舉辦“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圖片展”,其中一組圖片內容為:民報發刊詞、武漢新軍使 用的火炮、“大總統誓詞”。這組圖片反映的歷史主題是()A 國共合作,抗日烽火B國共內戰,星火燎原C推翻帝制,走向共和D

3、外爭國權,實業救國5. 結盟是戰爭的序幕,戰爭是政治的繼續。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帝國主義國家之間形成了兩大軍 事集團同盟國和協約國。屬于同盟國的是()A 德國、奧匈帝國、意大利B 英國、法國、俄國C英國、奧匈帝國、法國D 德國、俄國、意大利6. 同盟國集團與協約國集團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就其實質而言,說明()A. 英法俄與德意奧雙方的利益不同B.英德矛盾已上升為列強的主要矛盾C.歐洲列強為各自的利益相互勾結D.列強重新瓜分世界的斗爭日趨激烈A 成立國際聯盟B如何處置戰敗的德國7下列事件中,直接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是()A 薩拉熱窩事件 B德軍閃擊波蘭 C來克星頓槍聲 D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8.看

4、到“絞肉機”“最殘酷”“傷亡人數最多”等關鍵詞,你能聯想到的是()A 薩拉熱窩事件B凡爾登戰役C薩拉托加戰役D滑鐵盧戰役9.近代社會政治革新與風俗的變遷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下列不能反映辛亥革命后社會風尚變化 的是()A 披件西裝,穿雙西式履B. 見面握手,噓寒問暖C夫妻婚姻自由合D. 小腳一雙三寸蓮,作揖跪拜大人前10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凡爾登戰役,德、法雙方投入近200 萬兵力,共傷亡 70 多萬人,屬于典型的陣地戰和消耗戰,歷史上稱之為“凡爾登絞肉機”。把凡爾登戰役稱為“絞肉機”主要 是用以形容()A. 戰爭武器的先進性B.戰爭進展的快速性C.范圍的廣泛性D.戰爭的殘酷性11.“事件發生的

5、第二天,奧匈帝國外長就叫囂到了該解決塞爾維亞問題的時候了';德皇威 廉二世也叫嚷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現在不發動(戰爭)就永遠沒有發動的機會了'?!?材料中的“事件”是指()A. 薩拉熱窩事件B.克里米亞戰爭C.來克星頓的槍聲 D.納西比戰役12.這是一次被稱為“絞肉機”的戰役。一位戰地記者曾這樣記述:“整個樹林被削平得像割去 谷穗的田地。所有覆蓋物彈痕累累到處都是殘骸、擊破的戰車、碎成一塊一塊的尸體、 擊 毀的大炮,九個月都是如此。”這場戰役發生在()A. 拿破侖戰爭中B.第一次世界大戰中C.科索沃戰爭中D.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13硝煙彌漫的戰場上, 廝殺的雙方使用坦克、 毒氣、飛

6、機、潛水艇, 使戰爭由平面發展為立體。 這樣的場景最早出現在()A 拿破侖戰爭中B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C克里米亞戰爭中D第二次世界大戰中14. 歷史探究方法靈活多樣,實地考察也是歷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假如你要研究巴黎和會的 相關歷史,你考察的地點應該是()A. 白宮B.東宮C.故宮D.凡爾賽宮15. 巴黎和會討論的中心議題是()C維護世界和平D限制歐洲各國海軍軍備16.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間是()D.1916 1918 年A.1914 1916 年 B.19151917 年 C.1914 1918 年17(江蘇南通中考)右圖是 20 世紀初歐美主要國家的實力對比示意圖。它主要說明了壟斷資本主義

7、時代()A.美、德經濟發展比較緩慢B. 社會生產力發展極為迅速C. 兩大軍事集團擴軍備戰D. 列強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18.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有個國家是為了保衛自己的主權和民族獨立而戰,你知道它是哪個國家嗎英國 塞爾維亞 法國 奧匈帝國19.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這里“政治上的大解放”是指()A 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C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D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20.1912 年有報道稱:“革命軍手持剪刀沿途為行人強迫剪辮。”報道中的“剪辮事件”發生在A. 新文化運動期間B.辛亥革命后 C.“五四”運動期間 D.北伐戰爭期間

8、、非選擇題(本題有 5小題,共 60 分)21. (14 分)【圖說歷史】如右圖。(1)右圖是一戰前,歐洲形成的兩大軍事集團,請寫出這兩大 集團的名稱。兩大軍事集團的較量最終形成了一戰后怎樣的統 治秩序(政治格局)?( 4 分)追根溯源】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歐洲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與殖民地占有情況。國家英法俄德工業產量位次2341殖民地面積(平方千米)3350 萬1060 萬1740 萬290 萬(2)請你根據材料一,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2 分)【揭穿謊言】材料二: 1916 年 8 月 4 日,德國政府聲稱:“戰爭會迅速結束”在運送德軍 的火車上涂寫著“去巴黎吃早飯

9、”的字句。法國的運兵車上也涂有藐視對方的字句和 “在圣誕節回家”的口號。新招募的法國士兵高唱馬賽曲,興高采烈地從火車站出發, “槍尖上插著鮮花”,臉上露著微笑,似乎把這次軍事行動當作“從巴黎到柏林令人振奮的 旅行”。(3)請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有關史實戳穿材料二中“令人振奮的旅行”的謊言。(2 分)【戰爭審判】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德國和奧匈帝國首先挑起的,在戰后應該審判的是它 們;而英國、法國、俄國是世界秩序的保護者,應該肯定。(4)材料三中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評價是否正確?為什么?(4 分)【期盼和平】 戰爭,對人類來說是一場醒不了的噩夢。腳下的白骨告訴我們:戰爭是殘酷的。墓碑里的靈魂告訴

10、我們:戰爭的代價是沉痛的。面對戰爭,我們有無限的感慨(5)請你以史為鑒,設計一條宣傳語。(2 分)22. (14 分)在歷史學習過程中,適當地運用地圖和史實可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直觀化,加深 對事件的理解和掌握。材料一:仔細觀察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示意圖,完成下列內容。(1)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歐洲逐漸形成了兩大軍事集團。其中最早結盟的國家是圖中的 和,結盟的目的主要是針對圖中的。放棄“光榮孤立”政策的國家是圖中的,它分別與圖中的、 E 兩國簽訂了軍事協約。這些軍事同盟的形成對世界造成的后果是。( 6 分) 材料二:凡爾賽和約簽訂后德國國內反應 一軍人:“我放下武器是為了贏得體面的和平,

11、敗軍不可辱。但 凡爾賽和約 侮辱了軍人的尊嚴,如果可能的話,我將繼續戰斗。” 一政府官員:“我們接受停戰和進行媾和談判,是為了給新德國帶來和平,但是,實際上我們給新德國的第一個禮物竟然是一個被強加的屈辱和約。” 一工人:“我期待著戰爭的結束。我盼望著過上和平安定的生活。但是和約毀滅了我的愿望,它迫使我為巨額的賠款而工作,難道這就是我為和平而必須付出的代價嗎?”(2)材料反映的實質問題及影響分別是什么?(4 分)(3)法國元帥福熙在聽到 凡爾賽和約 簽字的消息后說:“這不是和平,這是20 年的休戰?!蹦阃膺@個觀點嗎?請說出你的理由。( 4 分)23( 10 分)辛亥革命實現了近代中國第一次歷史

12、巨變。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材料一中的圖片是小明在研究辛亥革命歷史時搜集到的。按其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是。 分)材料二: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中國同盟會的政治綱領( 2 )孫中山對材料二的內容作了怎樣的闡發?這一綱領的制定有何意義?(4 分)材料三:( 3 )聯系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4 分)24.(12 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眾生謀幸福,因不愿少數滿洲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 主一人專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數富人專制,故要社會革命。這三樣有一樣做不到,也 不是我們的本意。達到了這三樣目的之后,我們中國當成為至完美的國

13、家。孫中山在東京民報創刊周年慶祝大會的演說材料二: 1912 年,孫中山頒布了一個重要的法律文件,規定“中華民國主權屬于全體國民,國 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國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等自由;參議院有彈劾總統的權力”。(1)根據材料一,分析孫中山要建立的“至完美的國家”是怎樣的國家。材料一還體現了其革 命的指導思想是什么?( 4 分)4 分)C、 D 中(2)材料二提到的“重要的法律文件”是什么?指出該文件的性質及頒布的政府。(3)為了紀念上述材料所反映的近代探索,某影視公司準備拍一部展現中國近現代滄桑歷史巨 變的大型電視連續劇。請問該片最佳拍攝地點你認為選擇右圖中的哪個?。ˋ、 B、選)的哪個城

14、市?請用史實說明你選擇的理由。( 4 分)25( 10 分)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征。在中國歷史上,直到清朝晚期才開始頒布正式的、現代 意義的國旗。從此至新中國成立,我國使用過的國旗,分別為黃龍旗、五色旗、青天白日滿 地紅旗和五星紅旗。(1)黃龍旗在全國懸掛之際,正值國家危難之時。這里的“國家危難”主要表現是什么?( 分)下面是中華民國時期兩面不同的國旗,這兩面旗幟在中國近代史上都曾十分的鮮亮過。(2)五色旗取代黃龍旗,在中國歷史上產生的深遠影響是什么?什么戰爭的勝利,使青天白日 滿地紅旗成了中華民族洗刷百年恥辱的歷史見證?( 4 分)43)讀右圖,鮮艷的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冉冉升起,這是中華民族

15、的一次華麗轉身。這次“華麗轉身”的標志是什么?( 2 分)參考答案 活頁部分 歷史與社會第一單元評估 一、 1 5.DCDCA6 10.DABDD11 15.ABBDB16 20.CDBAB 二、 21.(1)三國同盟(或:同盟國),三國協約(或:協約國)。(2 分)確立了列強在歐洲、西亞和非洲統治的“新秩序”。( 2 分)(2)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力得到迅速發展,一些后起的資 本主義國家對外擴張,參與對世界的瓜分,導致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3)凡爾登戰役中德、法雙方共傷亡70 多萬人。( 4)不正確。( 1 分)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的侵略戰

16、爭,參戰的大多數 國家的目的是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殖民地。( 3 分)(5)示例:熱愛和平,遠離戰爭。22( 1) ABEDF 世界局勢日益緊張 (2)實質:巴黎和會上簽訂的凡爾賽和約是瓜分德國的條約。(2 分)影響:巴黎和會上簽署的 凡爾賽和約 和其他幾個和約,構成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非洲統治的“新秩 序”。( 2 分)(3)同意。( 1 分)凡爾賽和約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國家的關系,使它們之間的矛盾 暫時得到緩和。但戰爭的根源在于帝國主義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帝國主義列強的 矛盾沒有根本消除,這種相對穩定的國際秩序無法長期維持下去。( 3 分)23. (1)( 2)孫中山將同盟會的政治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簡稱“三民主義”。(2分)三民主義是孫中山先生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2 分)( 3 )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 頒布了具有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2 分)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 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的進步探索了道路。( 2 分)24. (1)“至完美的國家”是指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2 分)“三民主義” (或: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 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