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 物理第二章聲現象教案_第1頁
八年級 物理第二章聲現象教案_第2頁
八年級 物理第二章聲現象教案_第3頁
八年級 物理第二章聲現象教案_第4頁
八年級 物理第二章聲現象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章 聲現象第一節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探究1:聲音是怎樣產生的?(1)把橡皮筋張緊,撥動橡皮筋,橡皮筋振動發出聲音(2)把一只塑料尺壓在桌邊,使一端伸出桌外,用手撥動尺的伸出端,尺振動發出聲音(3)用鼓棰打擊鼓面,鼓面振動,聽到宏亮的擊鼓聲(4)撥動小提琴的琴弦,弦振動發出悅耳的琴聲.(5)把手指放在喉結處,讓我們從1數到10,聲帶振動,發出聲音.問:通過探究活動,總結0概括物體發聲時的共同特征.答: 有時打擊或撥動物體可以產生聲音.有時發聲時沒有打擊,也沒有撥動.所有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聲音是怎樣產生的?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vibration)產生的.問:物體振動發聲的現象真是太多了,同學們

2、能列舉出生活及自然界中一些神奇的發聲現象嗎?答: (1)吹口琴的聲音,是由于氣流的沖擊,琴內的彈簧片發生振動發出的.(2)悠揚的薩克斯聲是由于氣流通過管時,使管內空氣柱振動而發出的.(3)吹口哨聲是口腔內空氣振動產生的.(4)炎熱的夏天,響亮的蟬鳴是蟬的發音肌收縮時,引起發音膜的振動而產生的.(5)氣球爆炸聲是氣球膜的振動引起周圍空氣的振動而產生的.(6)聲勢浩大的瀑布聲是水撞擊石頭,引起空氣的振動發出聲音.(7)笑樹能發出笑聲是果實的外殼上面有許多小孔,經風一吹,殼里的籽撞擊殼壁發出聲音.問:我們平常聽唱片、錄音是怎么回事?答: 如果將發聲體的振動記錄下來,需要時再讓物體按照記錄下來的振動規

3、律去振動,就會產生與原來一樣的聲音,這樣就可以將聲音保存下來.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規則的溝槽.當唱片轉動時,唱針隨著劃過的溝槽振動,這樣就把記錄的聲音重現出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還發明了用磁帶和激光唱片記錄聲音的方法.探究2:聲音怎樣從發聲體向遠處傳播?問:請同學們大膽猜想一下,聲音怎樣從發聲體向遠處傳播?答: 聲音由發聲體傳播出去,可能沿直線傳播.聲音傳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東西來作媒介.問:請同學們設計一個實驗證實你的猜想.答: 把兩張課桌緊緊地挨在一起.一個同學輕敲一張桌面的一端,而另一個同學把耳朵貼在另一張桌面的一端,可以清晰地聽到擊桌子的聲音.聲的傳播需要物質,物理學中把這樣的物質叫

4、做介質(medium).問:有時候好像沒有介質也能聽到聲音.比如雷聲,似乎沒有什么東西把它傳遞來呀.雷聲的傳播不需要介質嗎? 答: 意見有分歧.有的認為不需要介質,有的認為需要介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讓我們通過實驗來證實大家的想法.實驗:把一只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接有抽氣機的玻璃罩內,用抽氣機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隨著罩內空氣的抽出,請同學們注意聲音有什么變化?答:隨著罩內空氣的抽出,鈴聲逐漸變小,最后直到聽不到鈴聲.問:請同學們再注意觀察:讓空氣逐漸進入玻璃罩內,聲音又有什么變化?答: 隨著空氣逐漸進入,鈴聲逐漸加強.問:由上面的實驗同學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答:真空不能傳聲.總結:經過

5、同學們的仔細觀察,認真分析,同學們得出了真空不能傳聲的正確結論.實際上,我們平常能聽到彼此講話的聲音,就是依靠了空氣這種介質.假想云層和我們之間是真空,大家就聽不到雷聲了.我們周圍充滿了空氣,空氣為人類、動物傳遞聲音信息提供了便利條件.問:月球上沒有空氣,登月宇航員怎么交談呢?答: 月球上沒有空氣,所以在月球上宇航員即使近在咫尺,也只能通過無線電交談,因為無線電波在真空中也能傳播.聲音在空氣中怎樣傳播呢?以擊鼓為例:鼓面向左振動時壓縮左側的空氣,使得這部分空氣變密;鼓面向右振動時,又會使左側的空氣變稀疏.鼓面不斷左右振動,空氣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間的波動,向遠處傳播.這個過程和水波的傳播相似.用一

6、支鉛筆不斷輕點水面,水面就會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斷向遠處傳播.因此,聲音也是一種波,我們把它叫做聲波(sound wave).問:同學們已經知道固體和氣體都可以傳聲.那么,聲能在液體中傳播嗎?請同學們找出事實或實驗來支持你的想法.答: (1)在游泳池游泳的人,潛入水底時仍能聽到岸邊人的談話聲.(2)釣魚時要保持周邊環境的安靜.(3)漁民們常用電子發聲器發出魚喜歡的聲音,將魚誘入魚網.(4)把正在響鈴的鬧鐘由塑料袋包好,把它放入水中,仍能聽到鈴聲.通過上面的探究活動、演示實驗、想想議議,我們已經知道了:氣體、液體和固體都可以做媒介將聲音傳播出去,那么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快慢一樣嗎?問題(1)

7、 聲音在15 和25 的空氣中傳播的速度分別是多大?這說明聲速跟什么因素有關? 答:15 時空氣中的聲速為340 m/s,25 時空氣中的聲速為346 m/s.說明聲速跟介質的溫度有關.問題(2) 聲音在25 的空氣和蒸餾水中傳播的速度分別是多大?這說明聲速跟什么因素有關? 答:25 時空氣中的聲速為346 m/s,25 時蒸餾水中的聲速為1497 m/s.說明聲速跟介質的種類有關.問題(3) 對比表中的數據,你可以發現什么?答:聲音在固體、液體中比在空氣中傳播得快.探究3:請同學們分組討論,每組想出一個測量聲速的方法,盡可能的話,進行實際測量,看看哪個組的方法更合適,測得的聲速更接近當時的真

8、實值.第一組:百米賽跑時,測出計時員與發令槍的發令地點之間的距離s,再測出計時員從看到發令槍發令時的煙霧到聽到槍聲的時間t,利用v=就可以計算出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第二組:測出海底的深度s,把恰好沒在海面下的鐘敲響,測出鐘聲傳到海底,再反射回海面共用的時間t,利用v=就可以算出聲音在海水中的速度.第三組:對著山崖喊話,測出從喊聲發出到聽到回聲所用的時間t,再測出喊話者距山崖的距離s,利用v=,就可以計算出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第四組:利用聲納對著墻壁發出超聲波,它會自動記錄從發出超聲波到接收到被墻壁反射回來的超聲波共用的時間t,再測出聲納與墻壁之間的距離s,利用v=計算出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第五

9、組:兩個同學相距較遠的距離s,讓其中的一位同學喊話,并記下開始喊話的時刻t1;當另一位同學聽到喊聲時,也記下聽到喊聲的時刻t2,則利用v=計算出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1.學生想出了許多辦法說明桌子聲是由桌面的振動引起的.方法(1):在桌子上固定一根彈性較好的細棍,細棍頂端固定一根細彈簧,彈簧上連接一個輕質小球,敲打桌子,輕質小球也隨著跳起舞來.方法(2):在桌面上撒一些碎紙屑,用力敲打桌面,紙屑會跳動起來.方法(3):把手放在桌面上,當用力敲打桌面時,感覺手在振動,說明桌面在振動2.通過查閱資料可知,北京到上海的鐵路線距離s1=1500 km,快車的速度v1=105 km/h,火車從北京到上海所

10、用的時間為t1=14.3 h北京到上海的航線距離為s2=1200 km,大型噴氣式客機的速度v2=600 km/h,則噴氣式客機從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時間為t2=2 h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v3=340 m/s,北京到上海的距離s3=1000 km,聲音傳到上海所用的時間為t3=0.8 h3.能聽到兩次敲打聲.第一次聲音是由鐵傳來的,第二次聽到的聲音是由鐵管中的空氣傳來的.三、小結1.聲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2.聲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3.聲在不同介質中的聲速不同.例題誰先欣賞到音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北京電視臺同時轉播首都劇場的音樂會實況.首先欣賞到節目的究竟是劇場里離演奏者10 m

11、以外的觀眾呢?還是遠在1000 km以外的上海無線電聽眾或電視觀眾呢?問題提出后,許多同學不知怎么回答才好.教師鼓勵學生大膽的猜想,然后尋求解決該問題的方法和思路.要解決此問題,同學們首先要通過查閱資料,弄清楚以下幾個問題:第一,無線電波和光波都是電磁波,只是廣播用無線電波的波長較長而已.第二,電磁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即光速)約3×108 m/s.第三,聲波是一種機械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40 m/s(15 ).同學們搞清以上的幾個問題后,可以做這樣的估算:無線電波傳送1000 km所用的時間為 t1=s=s上式中c為光速,s1為北京到上海的直線距離.聲波傳送10 m所用的時

12、間為 t2=s=s上式中v為聲速,s2為演奏者與現場觀眾的距離.結果比較一下數字,很顯然,無線電波從北京到上海所需時間只有聲波傳到現場觀眾所需時間的.毫無疑問,是無線電聽眾和電視觀眾首先“欣賞”到音樂.不過,這指的是聽覺;視覺卻不同.因為電視傳送圖像,首先要把景物的影像按程序自左到右、自上而下一行一行地掃描變成電信號,然后,通過一系列加工處理后,再用高頻無線電波發送出去.當電視接收機收到信號后,先把電視信號取出,再送到顯像管,并按原來的順序還原成圖像,這樣組成一幅完整的影像需要40毫秒,加上無線電波傳播時間在內總共約需43毫秒.如果考慮到北京到上海要用微波(一種超高頻無線電波)接力傳送,因電波

13、走的是折線,時間還要更長些.但是劇場觀眾觀看演奏者的表演,幾乎是與演出同時的.所以電視觀眾比劇場觀眾看到“慢”而聽到“快”.空氣中的聲速只有光速的百萬分之一,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是很多的:雷雨時電閃雷鳴,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而后聽到雷聲;百米賽跑時,站在終點的計時員總是看著發令槍的煙霧按動秒表開始計時的,如果聽到槍聲開始計時,這樣必然會造成計時誤差.課后練習1.在百米賽跑中,站在終點的計時員,假如在聽到槍聲時才計時,他記錄下來的成績有多大的誤差?(當時空氣中的聲速為340 m/s)解:他少記了聲音傳播100 m所用的時間. t=s=0.3 s 即他少記了0.3 s.2.第一次測定聲音在水中的傳播速

14、度是1827年在日內瓦湖上進行的,兩只船相距 14 km,在一只船上實驗員向水里放一口鐘,當他敲鐘的時候,船上的火藥同時發光;另一只船上的實驗員向水里放一個聽音器,如圖所示,他看到火藥發光后10 s聽到了水下的鐘聲.計算一下水中的聲速是多大?解:據題意知s=1.4×104 m,t=10 s,則水下速度 v=m/s=1.4×103 m/s3.第一次測定鑄鐵里的聲速是在巴黎用下述方法進行的:在鑄鐵管的一端敲一下鐘,在管的另一端聽到兩次響聲,第一次是由鑄鐵傳來的,第二次是由空氣傳來的.管長913 m,兩次響聲相隔2.5 s,如果當時空氣中的聲速是340 m/s,求鑄鐵中的聲速.解

15、:設聲音在鑄鐵中的傳播速度為v1,則聲音在鑄鐵中的傳播時間為t1=;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v2,則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時間為t2=,兩次響聲相隔的時間為t. t=t2-t1=- 解得v1=m/s=3.9×103 m/s練習一選擇題1.如果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 B )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回聲跟原聲區分開A1秒B01秒 C001秒D0001秒2.聲音在固體、液體中比在空氣中傳播得( A )A快B慢 C一樣快D無法比較3.聲音是由發聲體的_而產生的( B )A運動B振動 C溫度升高D體積膨脹4.通常我們聽到的聲音是靠( C )傳來的 A電磁波B真空 C空氣D耳朵的鼓膜.關于聲音的傳播,下面

16、說法中正確的是( AD )A聲音借助介質以波動形式傳播 B聲音在真空中以很小的速度傳播C聲音在介質中傳播的速度隨溫度降低而增大 D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隨著提質的不同而不同點撥:聲音在傳播過程中必須借助于介質,真空中沒有傳播聲音的介質,故A對,B錯;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時傳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體中傳播得最快,在氣體中最慢,故D對;查表可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故C不對.人耳能分清原聲和回聲的時間間隔應大于0.1s,所以要能聽到自己拍手的回聲,人離障礙物的距離應( A )A. 大于17mB大于34mC小于17mD小于34m點撥:人聽到回聲的時間內,聲音傳播的距離是聲源到障礙物

17、距離的2倍,7.甲在足夠長的有水自來水管一端打擊一次,乙在另一端用耳朵伏管聽,能聽到( C )A一聲B最多聲C3聲D4聲點撥: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是不同的甲在有水的自來水管一端打擊一次,引起水管振動發出聲音聲音沿三個途徑傳播,一是在空氣中,一是在水中,一是鐵管中,由于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在鐵中傳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水中,最慢的是在空氣中,所以,最先聽到的一聲是沿鐵管傳播來的,第二聲是從水中傳播來的,第三聲是從空氣中傳播來的,選C點撥:如果水管很短,聲音傳播的時間很短,我們分辨不出8.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 )A.在空氣中聲音的傳播速度大于光的傳播速度 B.聲音在空氣中比在金屬中傳

18、播得快C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D在曠野里談話比在屋子里響亮.有一山峽寬1200米,兩旁都是豎直徒壁,有一人在山峽內放一槍,頭兩次回聲間隔5秒,則人離兩壁的距離是(設聲速v=340米秒)( A )A1025米,175米B600米,600米 C1000米,200米D850米,350米二填空題.聲音是靠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音能在固體,液體,氣體物質中傳播,但不能在真空_中傳播2.龍舟賽時,陣陣鼓聲是鼓面的振動_而產生的,并經空氣_傳入人耳3.如圖1所示,圖甲為人敲鼓,能發出悅耳動聽的鼓聲,這說明聲音是由于物體振動產生的;圖乙為抽去玻璃罩內的空氣,就聽不到鈴聲,說明聲音的傳播依賴于介質4.釣魚時不能大

19、聲喧嘩,因為魚聽到人聲就會被嚇走,這說明液體(水)也能傳聲 5.某人對著山崖大喊一聲,經1.2s聽到回聲,則此人離山崖的距離大約是m(m/s)6.東城小學的同學敲鑼打鼓列隊歡送新兵入伍,這鑼聲、鼓聲是由于鑼面和鼓面的振動 產生的,再通過空氣 向四周傳播開來7.聲音在15的空氣中傳播速度是 340 m/s,北宋時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夢溪筆談中記載著:行軍宿營,士兵枕著牛皮帛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聽到夜襲的敵人的馬蹄聲這是因為聲音在大地中傳播速度比在空氣中的大8.夜晚,進行偵察的偵察員為了及早發現情況,常將耳朵貼在大地上傾聽敵人的馬蹄聲,是因為聲音在固體中比氣體傳播得 快 9常溫下聲音在空氣中的傳

20、播速度為 340 米秒10.通常我們聽到聲音是靠空氣傳播的11.一架在3015米高空飛行的飛機,若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是335米秒則飛機發出的聲音傳到地面所用的最短時間是 9 秒12.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13.人耳能區分開回聲和聲源的條件是二者相差 0.1 秒以上14.要使笛子發出聲音,必須用口來吹,使管子里的空氣發生振動三. 計算題1.小明站在橋上,可以看見遠處河邊上一個婦女在用棒槌拍衣服,但是每當她高舉起棒槌時,小明卻聽見了拍打衣服的清脆聲,這是什么原因?假設她每秒拍兩次,洗衣服處距橋大約多遠?解:看見拍衣服,是由于光的傳播,聽見拍衣服的聲音是因為聲音的傳播,

21、兩者傳播速度懸殊很大,所以有一個時間差讓我們看起來不“同步”拍衣服一次有舉起和拍下兩過程,每秒拍兩次,每舉起或落下一次用s的時間答:洗衣服離大橋85m2.在平直雙軌線鐵道上,甲、乙兩列車以大小相同的速度勻速反向行駛甲車鳴笛后5s,乙車上人聽到,再過40s,兩車恰好相遇而錯車求甲車鳴笛時兩車間距離解:設甲、乙兩車在鳴笛時相距為s,甲、乙兩車速度均為v,則,解得m/s甲車鳴笛時,兩車相距點撥:此問題看起來很復雜,可把問題簡化為:(1)聲音與乙車相遇,相遇時間為5s;(2)甲、乙兩車相遇,相遇時間為45s兩次相遇,通過的路程都等于甲車鳴笛時兩車之間的距離3.聲音在海水中傳播的速度約為1530m/s,

22、為了開辟新航道,探測船的船底裝有回聲探測儀器,探測水下有無暗礁,如圖2所示,探測船發出的聲音信號經0.6s被探測儀接收,求障礙物到探測船的距離解:4.甲用錘敲打物體時聽到的卻是前一次敲打時發出的聲音,求甲、乙之間的距離解:甲每秒敲打3次,即每隔s一次,而乙卻聽到的是前一次敲打的聲音,即敲打聲傳到乙處用的時間為s,則5.甲把耳朵貼在長鐵管的一端,乙在鐵管另一端敲一下,甲聽到兩次響聲如果鐵管長為l,鐵和空氣傳播聲音的速度分別為、,求兩次響聲間隔的時間解: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時間沿鋼管傳播用的時間,則6.站在百米賽跑終點的計時員,在聽到發令員的槍聲后才按表計時,測得運動員的成績為13.69s,求運動員

23、的真實成績是多少?(設當時氣溫為15,無風)解:聲音傳播100m所用的時間,運動員跑百米的真空成績為點撥:發令槍信號彈爆炸時形成煙霧和發出響聲是同時的,但光速是聲速的90萬倍,在不太大的距離內,信息光(煙霧反射的光)傳播所花的時間非常短,可忽略不計,而信息聲(槍聲)傳播得慢,傳播所花的時間要長,若也忽略不計,會使運動員的成績與實際不符提高作業一、填空題1.凡是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發聲體的振動 停止了,發聲也就停止了.2.通常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比在液體中傳播得 快 ,聲音在水中比在空氣中傳播得快 .15 時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 340 m/s.3.雷雨天總是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這是因為光

24、傳播的速度遠遠大于聲傳播的速度,傳播距離相同時,聲需要的時間比光需要的時間長.4.甲乙兩個同學研究聲音的傳播現象,甲同學把耳朵貼在一根很長的鋼管上,乙同學在鋼管的另一端敲了一下,甲同學能夠聽到 2 次敲擊聲.5.你知道超音速飛機嗎?按常溫下聲音的傳播速度計算,超音速飛機的速度至少應大于 1224 km/h.6.聲音要靠 介質 傳播,某同學測出聲音在空氣中2 s的時間內傳播的距離是690 m,由此他計算出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是 345 m/s.7.我們知道月球上沒有空氣,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們即使相距很近,也聽不到對方的講話聲,這是因為真空 不能傳聲.二、選擇題8.(多選)關于聲音的發生,下列說法

25、中正確的是( BC )A.物體只要振動就一定能發出聲音 B.聲源一定在振動C.不振動的物體不發聲 D.振動快的物體能發聲,振動慢的物體不能發聲9.在相同的條件下,聲音在下列三種介質中傳播速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順序是( D )A.鋁、海水、空氣B. 鋁、空氣、海水 C.空氣 、鋁、海水D.空氣、海水、鋁10.你有這樣的體會嗎?當你在曠野里大聲唱歌時,不如在房間里大聲唱歌聽起來響亮.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 )A.曠野里空氣稀薄 B.在房間里原聲和回聲混在一起,使原聲加強C.房間里空氣不流動 D. 以上說法都不對11.當氣溫是15 時,你要想聽到自己的回聲,你到障礙物的距離至少為( D )A.340

26、mB.170 mC. 34 mD. 17 m1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D )A.在教室里講話時聽不到回聲是因為教室里沒有回聲B.百米比賽時,計時員聽到發令槍響時開始計時C.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 m/s D.聲音能夠在任何物體中傳播三、計算題13.某同學走在兩山之間大喊一聲,聽到一個回聲,經過6 s后又聽到另一個回聲.這個同學到兩山的距離分別是多少?(已知兩山相距1200 m,當時氣溫為15 ) 1110 m 90 m14.我們可以利用回聲測量海洋的深度,當從海面發出聲音3 s后接收到回聲時,測量出此處海洋的深度是多少?(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是1540 m/s)2310 m15.

27、某實驗小組為了測定聲音在水中傳播的速度,使兩只船在水中相距17 km.一只船上的學生將一個發聲體放入水中,當發聲體發聲的同時,船上的燈閃亮;另一只船上的學生在水里放一個聽聲器,他們看到燈閃亮后經過11 s收到了發聲體的聲音.請問他們測出聲音在水中傳播的速度是多大?1545 m/s16.某司機駕駛汽車穿過山洞后以54 km/h的速度向遠離高山的方向駛去,司機在鳴笛4 s后聽到了鳴笛的回聲.問此時汽車離高山的距離有多遠?710 m創新訓練1.圖3中的喇叭在“唱歌”,看到紙盆上的紙屑上下跳動.這個現象說明嗽叭發聲時,紙盆在不停地振動 . 2.如圖4,笛子發出的聲音是空氣(柱)振動引起的. 3.鑼發聲

28、的時候,用手按住鑼面,鑼聲就消失了,這是因為鑼面停止了振動 .4.我國古代科學名著夢溪筆談中有記載,行軍宿營,士兵枕著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時聽到夜襲的敵人的馬蹄聲;汽車和機械修理工常常用木棍(或者尺子、螺絲刀等)的一端頂在運轉的機械外殼上,另一端靠在自己的耳朵上,就可以更清楚地聽到機械內部的異常雜音;間諜把鐵塊按在墻壁上,再將自己的耳朵貼在鐵塊上,就可以聽到隔墻的談話聲.這些都是因為固體 也能傳聲.5.海豚能隨馴獸員的哨聲在水中表演節目;花樣游泳運動員能隨音樂起舞;掌聲會嚇跑魚塘中的魚.這是因為水(液體)也能傳聲 .6.通常人稱月球上是一片“死寂的”空間,它的意思是“無聲”,其原因是月球

29、表面沒有空氣 .7.聲音在以下幾種介質中傳播時,傳播速度最大的是( D )A.空氣B.水C.酒精D.鋼管8.下列關于聲音的發生,正確的說法是( AC )A.正在發聲的物體在振動 B.物體振動停止后還會發出很弱的聲音C.振動停止,物體的發聲也停止了D.只要物體振動,我們就能聽到聲音9.動畫片星球大戰中,神鷹號太空船將來犯的天狼號擊中,聽到天狼號“轟”地一聲被炸毀,神鷹號宇航員得意地笑了.你覺得這段描寫符合科學道理嗎?答:不符合.因為太空是真空,天狼號爆炸發出的聲音根本無法傳到神鷹號上.10.超音速飛機的飛行速度常用馬赫數表示,馬赫數指的是聲速的倍數.某超音速飛機的馬赫數為2.6,那么它的飛行速度

30、為多少m/s?解:340 m/s×2.6=884 m/s探究4: 我們怎樣聽到聲音問:人們憑借人體的什么器官聽到聲音呢? 答:耳朵.問:那么,耳朵通過什么途徑感知聲音呢?請同學們觀察人耳的結構掛圖,想一想生物課上介紹的人們感知聲音的基本過程是什么?答: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振動,這種振動經過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這樣人就聽到了聲音.問:耳聾是怎么回事? 答:在聲音傳遞給大腦的整個過程中,任何部分發生障礙(例如鼓膜、聽小骨或聽覺神經損壞),人都會失去聽覺,導致耳聾.問:神經性耳聾和非神經性耳聾又是怎么回事呢?答:由于聽覺神經損壞而導致的耳聾為神經性耳聾;

31、由于聲音的傳導發生了障礙(如鼓膜、聽小骨損壞)而導致的耳聾為非神經性耳聾.問:這兩種耳聾能夠治愈嗎?答+:神經性耳聾不能治愈,非神經性耳聾可以治愈.問:助聽器矯正的是哪種耳聾?答:當然是非神經性耳聾,同學們,假如我們聽不到自然界中的各種聲音,我們的生活將會是什么樣子呢?那樣的話,我們將失去了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我們將生活在一個非常寂靜的世界.實驗:請同學們將振動的音叉放在耳邊,聽音叉的聲音.問:在這種情況下,人是如何聽到聲音的? 答:音叉的振動在空氣中激起聲波,聲波由空氣傳入耳內,引起鼓膜的振動,這種振動經過聽小骨及其他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這樣人就聽到了聲音.問:用手指將耳朵堵住

32、,再聽音叉的聲音. 答:聽不到了.問:請同學們用手指將自己的耳朵堵住,把振動的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額、耳后的骨頭和牙齒上,看看能否聽到音叉的聲音? 答:分組操作.把音叉的尾部抵在前額、耳后的骨頭上,能“聽到”較弱的聲音,把音叉放在牙齒上體驗,“聽到”的聲音較強.問: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道理? 答:骨能傳聲. 聲音通過頭骨、頜骨也能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物理學中把聲音的這種傳導方式叫骨傳導.一些失去聽覺的人可以利用骨傳導來聽聲音.例如:音樂家貝多芬耳聾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頂在鋼琴上來聽自己演奏的琴聲,從而繼續進行創作的.他的這種對音樂的執著和剛強的意志,真讓我們健康人為之震撼.問:

33、實際中我們如何來確定發聲體的位置呢?答:通常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利用眼睛來確定發聲體的位置.問:如果將你的雙眼蒙上,能大致確定發聲體的位置嗎?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做.答:結果表明“能”.問:這是為什么呢?下面讓我們來介紹雙耳效應.答:由于人有兩只耳朵,聲源到兩只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聲音傳到兩只耳朵的時刻、強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這些差異就是判斷聲源方向的重要基礎,這就是雙耳效應. 人們可以準確地判斷聲音傳來的方位,是由于雙耳效應的結果.問:在我們的生活中,許多音響設備都是雙聲道立體聲或多聲道立體聲,這又是怎么回事呢?答:人們平常聽到的聲音是立體的.要想重現舞臺上的立體聲,使我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

34、把兩只話筒放在左右不同的位置(相當于人的兩只耳朵),用兩條線路分別放大兩路聲音信號,然后通過左右兩個揚聲器播放出來, 這樣,就會感到不同的聲音是從不同的位置傳來的,這就是常說的雙聲道立體聲.如果想得到更好的立體聲音效果,可以在聲源的四周多放幾只話筒,在聽眾的四周對應地多放幾只揚聲器,這樣聽眾就會感到聲音來自四面八方,立體效果就更好.三、小結1.聲音傳播的兩種途徑:(1)空氣傳導(2)骨傳導 2.雙耳效應例題:1.從生物課上我們知道,耳聾分為神經性耳聾和非神經性耳聾兩種;前者不可以治愈,后者可以治愈.2.實驗表明骨_能 (填“能”或“不能”)傳導聲音.3.活動與探究 課題聽自己的錄音為什么會感到

35、不太像?內容現在,錄音機已進入千家萬戶,不少人受好奇心所驅使,都想聽一聽自己的錄音,然后把播放的錄音與自己的原音進行比較,今天就請同學們做一做,你會發現什么?過程問題提出后,同學們的熱情很高漲,用自己事先準備好的錄音機或復讀機來做這個實驗.第一步:錄音 第二步:播放錄音 第三步:把播放的錄音與自己的原音進行比較,發現播放的錄音與自己的原音不太像. 第四步:分組討論為什么是這樣?結果為了搞清這一問題,我們不得不從聲音的傳遞說起.研究表明,聲音傳入耳朵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空氣傳導,另一種是骨傳導.聲波實際上是一種振動的波.當聲音被耳部收集后,便經過外耳道,振動中耳的鼓膜,同時帶動中耳的聽骨.然后

36、通過聽骨神經細胞傳到大腦的聽覺中樞,于是就聽到了聲音.這種傳遞聲音的形式稱為空氣傳導.而骨傳導是由聲帶發音,振動頭顱骨,并由聽神經傳遞給大腦聽覺中樞,從而感覺到聲音.這兩種傳導形式的性質不同,功效也不同.我們平時聽自己的講話聲,是以骨傳導為主,以空氣傳導為輔.而當聽自己的錄音時,卻以空氣傳導為主,以骨傳導為輔.這兩者是有一定區別的.所以,當你聽自己的錄音時,總覺得自己的講話聲不太像.練習一、填空題1. 我們感知聲音的基本過程是: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振動,這種振動經過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 ,這樣人就聽到了聲音.2.人失去聽覺是鼓膜,聽小骨或聽覺神經發生了障礙.3

37、.聲音通過頭骨,頜骨也能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這種傳導方式叫骨傳導.4.人如果將雙眼蒙上,靠聽覺也能大致確定發聲體的方位是因為人的雙耳效應5.人感知聲音的基本過程是: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振動,這種振動經過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這樣人就聽到了聲音.6.聲音通過頭骨、頜骨也能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聲音的這種傳導方式叫骨傳導7.雙耳效應是指人們依靠聽覺能夠確定發聲體的方位. 聲源定位的主要因素是聲音傳到兩只耳朵的時刻和強弱的差異.8.你知道嗎?蛇是沒有耳朵的.不過,如果蛇將頭貼在地面上,頭中的一塊骨頭就會接收到正在接近它的動物活動時發出的聲音.由此可見.蛇是利用

38、骨傳導(或固體傳聲)去“傾聽”敵人和獵物的.二、選擇題1.下列關于人感知聲音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D )A.鼓膜損壞的人,仍能夠感知聲音 B.將耳朵堵住后,仍能夠感知聲音C.聽小骨損壞的人,仍能夠感知聲音 D.聽覺神經損壞的人,仍能夠感知聲音2.人們憑聽覺可判斷聲源位置,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C )A.靠骨傳導判斷的B.靠聲源的音調判斷的C.靠雙耳效應判斷的D.靠聲源的響度判斷的3.晚上,你家門外有人叫門,雖然“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但你仍能判斷出他是否是熟人,這是因為 ( B )A.每個人聲音的音調不同B.每個人聲音的音色不同C.每個人聲音的大小不同D.以上情況均有可能4.聲音的音調決定于

39、( C )A.發聲物體振動的振幅大小不同B.發聲物體不同C.發聲物體振動的快慢不同D.發聲物體的結構不同5.聲音從聲源發出,在空氣里傳播過程中,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D )A.聲音的音調保持不變 B.聲音的音色保持不變C.聲音的傳播速度保持不變 D.在不同地方聲音的大小相同第二節 聲音的特性問:生活中我們接觸到的聲音各種各樣,千差萬別.其中有許多聲音讓我們感到悅耳、動聽.例如:音叉發出的聲音、人歌唱的聲音、各種樂器的演奏聲等,它們都是物體做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物理學中把這類聲音叫做樂音.請同學們注意聽下面的歌曲(男低音獨唱曲、女高音獨唱曲),比較這兩支歌曲的演唱風格有什么不同?答:前者的演

40、唱聲音低沉,后者的演唱聲音尖細.前者的演唱是通俗唱法,后者的演唱是民族唱法.前者的演唱聲音小,后者的演唱聲音大.前者的演唱音調低,后者的演唱音調高.有的聲音聽起來音調高,有的聲音聽起來音調低,聲音為什么會有音調高低的不同呢?讓我們一起來做下面的探究活動.探究1:音調和頻率的關系 每組的實驗臺上備有鋼尺,請同學們想辦法使鋼尺發聲.把鋼尺緊壓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撥動鋼尺,聽它振動發出的聲音.(1)使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短一些,注意觀察鋼尺振動發聲時振動得快慢及聲音的特點. 答:鋼尺振動得較快,聲音尖而細.(2)使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較長一些,再次撥動,注意要使鋼尺兩次振動的幅度大致相同,比較兩種情

41、況下鋼尺振動得快慢和發出的音調.答:當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較短時,鋼尺振動得較快,音調高;當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較長時,鋼尺振動得慢,音調低.1.頻率的物理意義是什么?什么叫頻率? 答:頻率是用來描述物體振動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學中把物體在每秒內振動的次數叫做頻率(frequency).2.在國際單位制中,頻率的單位是什么?答:在國際單位制中,頻率的單位是赫茲(Hertz),簡稱赫,符號為Hz.3.物體振動得快慢、頻率跟音調的關系是什么?答:頻率決定聲音的音調.物體振動得快,頻率高,發出的音調就高;物體振動得慢,頻率低,發出的音調就低.4.大多數人能夠聽到的頻率范圍是什么? 答:大多數人能夠聽到的頻

42、率范圍從20 Hz到20000 Hz.其中20 Hz是人類聽覺的下限,20000 Hz是人類聽覺的上限.5.什么叫超聲波?什么叫次聲波? 答:頻率高于20000 Hz的聲音叫做超聲波。頻率低于20 Hz的聲音叫做次聲波6.生活中你對超聲波、次聲波了解多少?能說出它們的一些用處嗎?答:超聲波有兩個特點:一個是能量大,一個是沿直線傳播.超聲波的應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超聲波加濕器、治療咽喉炎及氣管炎的藥液霧化器利用超聲波的高能量將液體破碎成許多小霧滴.(2)超聲波清洗污垢.(3)聲納利用超聲波基本上沿直線傳播探測水中的暗礁、敵人的潛艇,測量海水的深度.(4)超聲波探傷儀利用超聲波沿直線傳播探測

43、金屬、陶瓷、混凝土制品內部是否有氣泡和裂紋. (5)醫院利用B超(B型超聲波)分析體內的病變.(6)許多自然災害如地震、火山爆發、龍卷風等在發生前都會發出次聲波,科學家們用次聲波來預測臺風、研究大氣結構等,在軍事上可以利用次聲來偵察大氣中的核爆炸、跟蹤導彈等等. (7)有趣的是很多動物都有完善的發射和接收超聲波的器官.例如蝙蝠,飛行中不斷發出超聲波的脈沖,依靠昆蟲身體的反射波來發現食物.海豚也有完善的“聲納”系統,使它能在混濁的水中準確地確定遠處小魚的位置.(8)現代的無線電定位器雷達,就是仿照蝙蝠的超聲波定位系統制造的.這門新學科叫仿生學.另外,有些動物對高頻聲波反應靈敏(如貓、狗、海豚),

44、而有些動物對低頻聲波有很好的反應(如大象可以用人類聽不到的“聲音”進行交流,實際上大象的語言對人類來說就是一種次聲波).請同學們課后通過查閱資料、訪問網站等多種途徑,了解超聲波和次聲波的應用,并利用活動課進行交流.探究2:觀察聲波的波形問:示波器為什么可以顯示聲波的波形呢?答:示波器的構造復雜,工作原理要在高中物理的電場部分涉及到,目前同學們的知識還不足以理解它.另外,我們也沒有必要弄懂它,只要我們會正確使用就行了.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完成這個實驗.1.通過示波器觀察兩個頻率不同的音叉發出聲音的波形,比較不同頻率的聲音的波形有什么差別. 答:兩個頻率不同的音叉發出聲音的波形相似,但頻率高的音叉的波

45、形要密一些.2.通過示波器觀察不同的男女同學發出聲音的波形,比較男女學生聲音的波形有什么不同? 答:男、女學生聲音的波形不同,女同學的音調比男同學高,波形就密一些.問:輕敲和重敲同一個音叉(即頻率相同的音叉),音叉發聲的波形有什么不同?答:輕敲音叉時,波形的幅度小;重敲音叉時,波形的幅度大.但兩種情況下,波形的疏密程度相同.問:振動會發出聲音,為什么我們聽不到蝴蝶翅膀振動發出的聲音,卻能聽到討厭的蚊子聲?請同學們分組討論. 答:蝴蝶的翅膀一秒鐘振動不超過10次,蚊子的翅膀一秒鐘振動500600次,由于蝴蝶的翅膀振動的頻率低于人耳能夠聽到的頻率范圍,當然人耳聽不到蝴蝶翅膀振動發出的聲音.而蚊子翅

46、膀的振動頻率在人耳的聽頻范圍內,人耳就能聽到蚊子翅膀振動發出的聲音.問:聲音有音調的不同,也有強弱的不同.物理學中把聲音的強弱叫做響度.響度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聲音的大小.怎樣才能使物體振動發出的聲音更響?答:大膽地猜想.應該使物體振動的幅度大一些.問:同學們能設計一些切實可行的實驗來證實你們的猜想嗎?答:輕敲鼓面,鼓皮振動的幅度小,聲音弱,響度?。恢厍霉拿?,鼓皮振動的幅度大,聲音強,響度大.撥動小提琴的琴弦,琴弦振動的幅度小,琴聲弱,響度?。磺傧艺駝拥姆却?,琴聲強,響度大.實驗:響度跟什么因素有關?1.用細線把乒乓球吊起來,使乒乓球靜止在豎直位置,恰好跟音叉的一個叉股接觸.輕敲音叉,觀察乒

47、乓球被彈開的幅度.2.重敲音叉,使音叉發出響度更大的聲音,觀察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3.比較音叉發出不同響度的聲音時,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有什么不同.4.通過上面的探究活動,可以得出什么結論?實驗結果:1.音叉發出聲音的響度小,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小,音叉振動的幅度小;音叉發出聲音的響度大,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大,音叉振動的幅度大.2.通過上面的探究活動可知,響度跟發聲體振動的幅度有關,物體振動的幅度越大,產生聲音的響度越大.物體振動的幅度叫振幅.物體的振幅越大,聲音的響度就越大.問:振幅是確定響度的惟一因素嗎?答:實際中,響度還跟聽者與發聲體的距離有關.距發聲體越遠,聽到的聲音越小,響度越小.(可以

48、向學生簡單介紹原因:因為聲音在傳播過程中,越到遠處越分散.)探究3:音調和響度的關系用口琴先用力吹“1”,再輕輕吹“5”.請同學們比較它們音調的高低,響度的大小. “1”的響度大. “5”的響度小. “1”的音調低. “5”的音調高.通過上面的實驗,我們可以發現:音調和響度是聲音的兩個不同的特征.響度大的聲音,音調不一定高; 音調高的聲音,響度也不一定大.在同一首歌曲中,音調低的“1”可以唱得比音調高的“5”更響.問:蚊子的叫聲與黃牛的叫聲相比,哪個音調高?哪個響度大?答:蚊子的叫聲音調高;黃牛的叫聲響度大.頻率的高低決定聲音的音調.但是不同的物體發出的聲音,即便音調相同,我們還是能夠分辨它們

49、.這表明在聲音的特征中還有一個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它就是音色.物理上,把不同的物體發出的聲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musical quality).播放錄音(分別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能不能分辨出由不同樂器演奏的同一首樂曲. 據它們的音色不同來分辨.問:把自己的錄音與自己的原聲作了比較.兩次聽到的聲音一樣嗎?答:聽別人直接講話和聽別人的錄音沒有多大差別.這是因為錄音機錄下的是說話人通過空氣傳來的聲音,直接聽到說話人的聲音也是通過空氣傳來的,所以別人認為像說話人的聲音.小結1.樂音的三個特征:音調、響度和音色. 2.音調是由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3.響度是由發聲體的振幅決定的. 4.不

50、同的發聲體具有不同的音色.例題:5.聲音的音調是由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發聲體振動得越快,發出的音調越高,發聲體振動得越慢,發出的音調越低. 6.聲音的響度是由發聲體的振幅決定的.發聲體的振幅越大產生聲音的響度越大.7.聲音的音色由發聲體的材料、結構決定,不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也就不同.8.我們能夠區分二胡和月琴發出的聲音,是因為它們的音色_不同.10.樂音是指聲音悠揚、悅耳、聽到時感覺非常舒服的聲音,所有的樂器發聲的物理原理都是通過振動發出聲音.11.吉他上有六根粗細不同但長度相等的琴弦,分別撥動細琴弦和粗琴弦,它們發出聲音的音調不同.17.欲改變弦樂器的音調,以下采用

51、的方法中,不正確的是( D )A.改變弦的粗細B.改變弦的長短C.改變弦的松緊D.改變弦的振動幅度練習:一.填空題1聲源發聲時,聲音的響度跟聲源振動的振幅有關當聲源的振幅越小時,聲音的響度會越越小2“震耳欲聾”反映了聲音的響度很大;“聲音刺耳”反映了聲音的音調很高;我們能夠分辨出各種不同樂器的聲音,是因為它們的音色不同3有人說“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來”,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調;而“引吭高歌”、“低聲細語”里的“高”、“低”指的是響度4如圖所示,拿一張硬紙片,讓它在木梳齒上劃過,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劃得快時,發出的聲音的音調高,這說明音調跟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有關5音調

52、是由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決定的,_頻率越大,音調越高;響度跟發聲體的振幅有關系,振幅越大,響度越大,響度還跟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6拿一張硬紙片,讓它在木梳齒上劃過,一次快些,一次慢些,產生的現象是“聽到的聲音不同”,這是由于 “振動快慢不同,產生聲音的音調不同”7張平同學學了“聲學”知識后做了一個如圖所示的小實驗是一根一固定桌面上的橡皮筋,另一端用細繩繞一個定滑輪連著一個小盤,在小盤中逐漸地增加小石子或硬幣,就能利用竹片在橡皮筋上彈出不同的聲音解釋:(1)這些聲音主要區別是“音調”不同;(2)聲音有這些區別的原因是橡皮筋被拉得越長即越緊,振動越快8樂音的三要素是:音調、響度和音色9聲源振動的頻率越

53、大,音調越高,聲源振動的振幅越大,離聲源的距離越近,響度越大10男生說話粗獷,而女生講話較尖細,這是因為他們說話的音調不同,其原因是男女同學的聲帶不同二. 選擇題1.物體振動得越快,頻率( B )A越小B越大 C不變D頻率與振動快慢無關2.物體在1秒鐘里振動的次數叫( A)A頻率B周期 C速度D振幅3.拿兩只相同的玻璃杯,一只裝水,一只是空的,用一把小勺敲擊它們,哪個發聲時,空氣柱振動的頻率?。?A )A空杯B盛水杯 C一樣D無法比較.“B超”機是利用超聲波來論斷病情的,但是人們都聽不到它發出的聲音,這是因為( C )A聲音太大B聲音太小C聲音的頻率大于人能聽到聲音的頻率D聲音的頻率小于人能聽

54、到聲音的頻率解:人對高音和低音的聽覺有一定限度,人能夠聽到的聲音的頻率范圍,大約是2020000次每秒醫用B超聲源的頻率高至20000次每秒以上,不能被聽到.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C )A手按電子琴的不同鍵位所發聲音不同,主要是聲音的頻率不同B人離聲源越遠聽到的聲音就越小,這是因為響度變小的原因C只有兩聲源發出聲音的音調和響度相同,我們就無法分辯它們6.下面是一些正在振動著的物體:甲、手臂以每秒2次上下揮動;乙、蝙蝠的小嘴發出的頻率為105Hz的振動;丙、被小錘敲擊的頻率為256Hz的音叉,對以上一些物體的說法,正確的是( C )A人耳都能聽到它們發出的聲音 B人耳能聽到丙發出的聲音,聽不見甲、

55、乙發出的聲音C人耳只能聽到丙發出的聲音 D人耳都聽不到它們發出的聲音解:人耳能聽到的聲音不僅與響度有關,還與聲音的頻率有關人耳聽覺的頻率范圍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聲音叫次聲,高于20000Hz的聲音叫超聲,人耳不能聽到聲音由是物體振動發出的,甲、乙、丙三物體的振動都可發出聲音,所以甲、乙、丙都是聲源,甲振動頻率為2Hz,乙振動頻率為Hz,都不在人的聽覺范圍內丙振動的頻率為256Hz,在人的聽覺范圍內7.下列操作中,能改變物體發出聲音的音調是( D )A使勁撥動琴弦 B在二胡的弓毛上涂一些松香 C用力敲大鼓 D轉動小提琴的旋鈕解;使勁撥動琴弦,用力敲大鼓,只能改變振動的振幅,從而改變聲音的響度在二胡的弓毛上涂松香,能改變音色轉動提琴旋鈕,使琴弦變緊或松,從而改變振動頻率,從而改變音調選D8.下列關于聲音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D )A提琴、鋼琴所發C調“1”的響度不同 B提琴、鋼琴所發C調“2”的響度相同C女中音、男低音所發C調“3”的音調不同 D女高音、男低音所發C調“4”的音調相同9聽音樂時,要判斷是什么樂器在演奏,依據的是( B )A聲音的響度B聲音的音色 C聲音的音調D音樂的節奏10雷雨季節,有些小孩害怕雷聲,是因為雷聲的( 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