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語文人教版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學案:第五單元第22課祭十二郎文-語文備課大師【全免費】_第1頁
2018版高中語文人教版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學案:第五單元第22課祭十二郎文-語文備課大師【全免費】_第2頁
2018版高中語文人教版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學案:第五單元第22課祭十二郎文-語文備課大師【全免費】_第3頁
2018版高中語文人教版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學案:第五單元第22課祭十二郎文-語文備課大師【全免費】_第4頁
2018版高中語文人教版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學案:第五單元第22課祭十二郎文-語文備課大師【全免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22課祭十二郎文祭十二郎文將誠摯的抒情與日常瑣事的敘述緊密融合在一起,深切地表達出對亡故親人的悼念和對人生浮沉離合的無限感嘆。讀韓愈當我手撫韓祠石欄,遠眺滾滾韓江時,我就想,憲宗佞佛,滿朝文武,就是韓愈敢出來說話,如果有人在韓愈之前上書直諫呢?如果在韓愈被貶時又有人出來為之抗爭呢?歷史會怎樣改寫?還有在韓愈到來之前潮州買賣人口、教育荒廢等四個問題早已存在,地方官吏走馬燈似的換了一任又一任,其任職超過八個月的也大有人在,為什么沒有誰去解決呢?如果有人在韓愈之前解決了這些問題,歷史又將怎樣寫?但是沒有,什么都沒有。長安大殿上的雕梁玉砌在如鉤曉月下靜靜地等待,秦嶺驛道上的風雪,南海叢林中的霧瘴悄悄

2、地徘徊。歷史終于等來了一個衰朽的書生,他長須弓背雙手托著一封奏折,一步一顫地走上大殿,然后又單人瘦馬,形影相吊地走向海角天涯。自勉1樂行而倫清,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禮記·樂記賞讀:音樂推行以后,人間的倫理便清楚了。(人們聽到肅穆、高雅的音樂后)耳聰目明,心情和平,便可以達到移風易俗,天下太平的目的。2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唐·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賞讀:桑榆:日落時,其余光留于桑榆之上,故桑榆指晚暮,也借指人的晚年。本句以絢麗的晚霞為喻,用勸勉的口吻,表現出老當益壯、力求進取的精神。3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賞讀:努力去做的人就可以成功,努力前行的人

3、就可以達到目的地,也就是說事在人為。知識卡片1作家作品韓愈(768824),字退之,鄧州南陽(今河南南陽)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曾任監察御史、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國子監博士、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職,因而又稱“韓吏部”。他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死后謚“文”,故又稱“韓文公”。他的師說進學解祭十二郎文等優秀散文豐富了他的文學理論。他的詩歌雄健、壯麗,擺脫了大歷以后平庸的詩風,然而有些詩作險怪、生僻和晦澀,且不夠流暢。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茅坤的唐宋八大家文鈔將其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他的散文氣勢奔放,雄健渾厚。2背景簡介韓愈三歲時就死了父親,而后由兄嫂撫養長

4、大。長兄韓會無子,次兄韓介有子韓老成,在族中同輩排行十二,故稱十二郎。按封建社會的規矩,十二郎過繼給韓會為子,因此韓愈與十二郎自幼相守,歷經患難“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感情深厚,雖為叔侄,卻情同手足。成年后,韓愈仕途不順,二十五歲方登進士第,后做官又觸犯權貴,觸怒唐憲宗,多次遭貶,因四處漂泊很少與十二郎見面。后唐穆宗繼位,韓愈官運好轉,叔侄二人能夠相聚之時,突然傳來十二郎病亡的噩耗,使韓愈悲痛欲絕,也勾起他辛酸的回憶,于是寫下這篇祭文。預習作業1字音識記歿()孥()嗣()薨()饗() 殞() 怙() 窆()答案mònúsìhnxinynhùbin2古

5、今異義將成家而致汝古義:_今義:_吾與汝俱少年古義:_今義:_志氣日益微古義:_今義:_死而有知,其幾何離古義:_今義:_又可冀其成立邪古義:_今義:_答案古義:安家今義:結婚古義:古代指青年男子,與“老年”相對今義:人十歲左右到十五六歲的階段古義:精神今義:求上進的決心和勇氣;要求做成某件事的氣概古義:多少(日子)今義:幾何學古義:成長立業今義:(組織、機構等)籌備成功,開始存在3通假字使建中遠具時羞之奠:_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也:_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_終葬汝于先人之兆:_斂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_彼蒼者天,曷其有極:_自今已往,吾其無意于人世矣:_答案“羞”通“饈”,美味食物“零丁

6、”通“伶仃”,孤獨的樣子“世”通“逝”,死“兆”通“垗(zhào)”,墓地“斂”通“殮”,給死人穿衣入棺“曷”通“何”,什么“已”通“以”,表示時間的界限4一詞多義(一)實詞(1)終既無伯叔,終鮮兄弟()無以終余年()如不能守以終喪()言有窮而情不可終()終葬汝于先人之兆()終當久與相處()答案又結束、度完終了、完畢終了、完結最后(一定)終于、終歸(2)誠乃能銜哀致誠()誠知其如此()所謂天者誠難測()答案誠意果真,如果確實,實在(3)省不省所怙()汝來省吾()答案知道探望(4)長吾少孤,及長()孰謂少者歿而長者存()長吾女與汝女()答案長大,動詞年長,形容詞養育,動詞(5)知而壽者

7、不可知矣()死而有知()蓋東野之使者不知問家人以月日()答案預知知覺知道(6)信其信然邪?其夢邪?()愿陛下親之信之()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煙濤微茫信難求()答案真實,確實相信信用隨意,隨便實在,的確(二)虛詞(1)以未始以為憂也()其竟以此而殞其生乎()東野云,汝歿以六月二日()使者妄稱以應之耳()答案把因為在來(2)之使建中遠具時羞之奠()亦未知其言之悲也()佯狂不知所之者()為之,則難者亦易矣()告汝十二郎之靈()答案助詞,連接定語和中心語主謂之間到代詞,事情的5詞類活用圖久遠者,莫如西歸:_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_汝之純明宜業其家者:_將成家而致

8、汝:_強者夭而病者全乎:_其竟以此而殞其生乎:_答案名詞用作狀語,向西動詞使動,使夭折名詞用作動詞,繼承的事業動詞使動,使來形容詞用作動詞,保全使動,使喪亡6文白對照結構圖示重點突破一、寫十二郎之死為什么還要回敘自己頭一年給十二郎的信,以及自己身體衰病、子孫輩幼小等事?答:_提示這些事都與文章主旨(吊十二郎之死)密切相關,穿插其中,形成行文的曲折。第4段寫自己未老先衰之象,意在為下文蓄勢,也就是用自己之將死而竟不死,反襯出十二郎之不應死而竟死的尤其可哀。“少者歿而長者存,強者夭而病者全”,這不合情理,故更讓人難以接受。第6、7段又言己之衰、子孫之弱,不僅寫出十二郎辭世后家境的凄涼,也更突顯了作

9、者因十二郎之死而生的極度悲傷之情。二、十二郎已死,為什么作者還要反反復復地推究死因、推測死期(第8、9段)?反復誦讀,體會“邪”“乎”“也”“矣”等虛詞在傳情達意中的作用。答:_提示推究死因、推測死期、疑死訊非真而夢,均反映出作者對十二郎憶念之深。第5段中,寫自己驚聞噩耗后由信而疑,又由疑返信的恍惚心態,突出了侄兒之死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五雷轟頂般的劇烈震蕩,以及確信死訊后五內俱焚般的巨大悲慟。這一段中,先連用三個“邪”字,緊接著是三個“乎”字,四個“也”字和五個“矣”字,這樣連接不斷地使用語氣詞,恰如古人所評,“句句用助辭”而“反復出沒”,“如怒濤驚湍,變化不測”。既增強了節奏感,也使表達的感情

10、更加強烈,更能打動人心。三、這篇祭文是怎樣把敘事和抒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的?答:_提示總的來說,這篇祭文抒發生離死別之情,深沉真摯,悲哀凄楚,婉轉曲折。這得力于作者將敘事、抒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以事顯情,融情于事,敘述平常瑣事毫不覺得平淡單調,只覺一片哀情出自肺腑,讀來催人淚下,這是間接抒情;作者感情不斷積蓄,到高潮時,則直接抒情,感情的潮水噴涌而出,令人感動,如課文第5段。一、閱讀延伸讀祭十二郎文有感讀出師表讓我感的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無奈,實為諸葛亮為君盡忠的無奈誓言。陳情表中的李密進退兩難、狼狽不堪之境,實讓人同情。陳情表實為為親盡孝的真實謊言。這兩篇文章沒有給我太多感動,也許有人會說“

11、你是不忠不孝”,不過還好,韓愈的祭十二郎文讓我成了一個“友”人。這篇文章沒有前兩篇文章里或告誡、命令,或乞求、小心伺候的語氣,而是神情恍惚、語無倫次、自言自語的絮叨,沒有那么多對仗、排比、夸張、比喻等修辭,沒有華麗的鋪陳、曼妙的轉身、巧妙的點睛、有力的收束,只有樸素的語言,用它講述老百姓的故事,老百姓的悲戚憂懼。韓愈寫此文的目的不在于稱頌死者,而在于傾訴自己的痛悼之情,寄托自己的哀思。讀完此文,我有許多感觸。首先,叔侄間的骨肉親情讓我感動。作者很小就失去了父親,依靠哥哥嫂嫂撫養長大,幼小的韓愈與老成在孤苦伶仃中相依為命、情同手足,“未嘗一日相離也”,彼此成了對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順風順水中

12、的親情固然讓人艷羨,但大風大浪中的相依更讓我們動容。在注重門庭家道的古代,作為“兩世一身,形單影只”的他們,更明白雙方對于彼此的意義所在。正因為如此,才有了后文“誠知其如此,雖萬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的悔恨,這種血濃于水的骨肉親情怎能不令人動容?其次,聽聞侄子突然病死的噩耗后,作者那種神情恍惚之態著實讓我心痛。韓愈本以為他和侄子都還年輕,指望著將來生活穩定后,再接他來同住,多么美好的心愿。但世事無常,沒想到韓老成會突然病死。聞此噩耗,作者壓根不相信這一消息的真實性。因為不可能長者、衰者存全而少者、強者夭歿?那種意外、震驚之情不言而喻。作者連用三個“乎”字,讓我們強烈地感受到了這種質疑

13、的語氣。由于驚疑、悲痛而神志恍惚,他感覺像是做夢一般,待稍稍冷靜一些后,仍然覺得老成之死的消息是誤傳,“非其真耶”。這種感情其實我們都能理解,至親至愛的人毫無征兆地離去了,這是誰都無法接受的。然而,作者最不愿意看到的結果卻得到了現實最無情的印證。天意難料,理不可推,韓愈這種強烈的不愿意相信、不能相信又不得不相信的情感表露無遺,此種恍惚之態讓人心痛不已。再者,文中宦海人生的感慨也讓人噓唏。韓愈十九歲來到京城謀生,二十五歲后在朝廷和地方任職,本想在汴州輔佐董丞相后,可以和侄子一家人團聚了。可是,第二年董丞相死了,他只能離開汴州。貞元十五年(799)秋,韓愈“佐戎徐州”,可是貞元十六年五月,他又被迫

14、離開徐州,四處飄蕩“以求斗斛之祿”。政治上的起起落落、仕途上的坎坎坷坷,使他身心俱疲,這種宦海人生的深沉感慨讓人噓唏不已。“言有窮而情不可終”,文章結束了,但作者徹骨鉆心的悲痛卻永無盡期,留給我的觸動綿綿延續。我相信四處漂泊的韓愈時刻都在心底向侄子許下“團圓”的宏愿,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事業穩定、不再漂泊的那一天,可以盡享天倫之樂。但“天者誠難測”、“壽者不可知”,大家都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預料的“風云”,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老成走了,帶著團聚的夢走了,留給韓愈的是永無償還的心情。有一些人,有一些事,當他在我們身邊的時候,我們無法體會

15、他們的重要性。當我們能體會的時候,他們可能已經走遠。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遠無法彌補。所以,讓我們珍惜身邊的人、身邊的事。“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不求盡如人意,但求無悔于心。二、寫作遷移【角度一】認真閱讀祭十二郎文,體會其中真摯的情感,寫一篇讀后感。答:_【寫作示例】感情真摯,催人淚下讀完這篇祭文,我們最突出的一個感覺,就是全篇自始至終,貫注著一個“情”字。“言有窮而情不可終”,作者在此文結尾的這句話,表明它是因情而寫,所寫皆情,整篇祭文都是作者用感情所寫成的。古文觀止的編選者說道:“情之至者,自然流為至文。讀此等文,須想其一面哭,一面寫,字字是血,字字是淚。”這話是很有見地的。確實,讀這篇祭文,我們不但可以看到作者眼淚縱橫的模樣,還可聽到作者痛哭的聲音。正因為如此,千百年來,不知有多少讀者被它所打動。宋代大作家蘇軾曾說,“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可見它感人之深。【角度二】文貴有情,缺乏感情的文章就會像一杯白開水,沒味道;文貴情真,表達真情實感才是好文章。祭十二郎文就是表達真情的范文。請選擇一個抒情對象,表達你的真情實感。答:_【寫作示例】父親,我聽見,我聽見你在念叨著,感受到你在矛盾著:像送走倆兒子那樣送走女兒呢,還是我也太猶豫,我愛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