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年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世界課題2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教案新版新人教_第1頁
2018-2019學年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世界課題2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教案新版新人教_第2頁
2018-2019學年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世界課題2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教案新版新人教_第3頁
2018-2019學年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世界課題2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教案新版新人教_第4頁
2018-2019學年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世界課題2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教案新版新人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課題分析課題2化學是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本課題通過兩個探究活動來加深對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的認識。這兩個探究活動都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中提煉出來的,會給學生以新的感受和啟迪。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通過對蠟燭在點燃前、點燃時和熄滅后三個階段有引導的觀察,著重培養學生對現象的觀察,記錄和描述能力。對我們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有什么不同的探究,通過給出實驗原理的信息和圖示實驗步驟等方法,著重培養學生對現象的觀察和分析能力,并能明確地表述探究所得到的結論。課題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課型新授課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 .通過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認識學習化學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實瞼,初樂學會對實險現

2、象進行觀察和描述的方法.2 .通過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探究,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3 .能有意識地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一些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并能在教師指導嚇根據實驗方案進行實驗,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得出有價值的結論。4 .初步學習書寫探究活動或實驗報告的方法,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和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過程與方法1 .認識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進行初步的探究活動。2 .學會預習實驗,了解實驗室規則。3 .能主動與組內的同學討論,交流,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逐步形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和學習方法。4 .過實驗探究活動認識人體吸入的空氣與呼出的氣體有什么不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 .通過對

3、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樹立透過現象認識事物本質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2 .通過探究,能體驗到探究活動的樂趣和學習成功的喜悅,進而增加學習化學的興趣。3 .通過學生分組實驗使學生認識到實驗是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并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教學重點1 .激發學生對探究實驗的興趣,對科學探究過程和方法的體驗,學會書寫探究活動報告。2 .培養學生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記錄和描述能力。教學難點1 .培養學生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記錄和描述能力,學會表述實驗現象。2 .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推理能力。教具準備分組實驗用品:蠟燭、火柴、燒杯(或玻璃杯)、玻璃導管、澄清石灰水、玻璃片、水槽。08&

4、#163;霍明確課標要求備課筆記歸納總結:(1)觀察化學實驗的基本方法(“三階段”):變化前:記錄物質的名稱,觀察并記錄物質的形態、外觀等;變化中:觀察并記錄物質的形態、外觀、能量變化及其他現象;變化后:觀察并記錄生成物的形態、外觀等。(2)利用除味覺器官以外的所有感官盡可能從多角度對實驗進行觀察,盡量用準確、簡潔、清晰的語言將觀察到的現象表達出來。描述實驗現象時,不能將實驗結論描述成現象。(3)在描述現象時需注意“煙”和“霧”的差別:煙是固體小顆粒分散在空氣中形成的,而“霧”是小液滴分散在空氣中形成的。如蠟燭熄滅后有白煙產生,白煙是石蠟的固體小顆粒。課刖預習1.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5、許多化學的重大發現和研究成果都是通過實覽得到的。2.蠟燭的外觀為白色的固體,用指甲能劃出劃痕,說明它的硬度小。把電現入水中,能浮在水面上說明石蠟的密度比水小。一3.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變渾型一氧化碳可以使燃著的木條熄滅。4.氧氣可以使帶火星的木條復悠J條燃燒越旺,說明氧氣越多。_5.對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成分進行比較發現:吸入的空氣中的氧氣比呼出氣體中的氧氣含量高,但二氧化碳和水蒸氣比呼出氣體中的含量低。步驟課前自主學習易錯提醒:呼出的氣體中也含有一定量的氧氣,只是含量較空氣中的少。步班課堂互動探究新課導入視頻播放有關炸藥的發明??偨Y引入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炸藥的發明只是化學諸

6、多的研究成果之一,但它卻告訴我們:化學的許多重大發現和研究成果都是通過實驗得到的。因此必須重視化學實驗,這也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內容。進行新課知識點1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提問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是什么?回答1學習化學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實驗,通過實驗以及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記錄和分析等,可以發現并驗證化學原理,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并獲得化學知識。思考科學探究的步驟有哪些?講解提出問題一猜想與假設一設計實驗一進行實驗一收集證據一反思與評價一表達與交流知識點2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思考蠟燭燃燒是我們最熟悉的一種化學現象,對于該現象你有沒有更多的思考過呢?比如說蠟燭是由什么做成的?它燃燒后生成什么?除

7、了燃燒,它還具有哪些性質?講解1觀察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要了解物質發生的變化,必須從觀察入手,并在觀察中思考,然后對觀察到的變化條件、現象和結果進行科學的分析和歸納。我們可以用自己的感官,還可以借助儀器通過實驗,觀察物質及其變化的條件、現象和結果。仔細的觀察和思考,往往能導致偉大的發現。如英國細菌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對青霉素的發現,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萊明與青霉素)(參考資料:介紹弗實驗探究對一支蠟燭在點燃前、燃著時和熄滅后的三個階段進行觀察。(1)點燃蠟燭“前”。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物理知識進行開放性的探究。學生觀察蠟燭的結構、顏色、狀態、形狀和硬度等,并嗅其氣味,用小刀切一小塊石蠟放入水

8、里看是否沉入水底。各小組交流觀察到的現象及得出的結論:現象點燃前:白色圓柱狀固體、略有氣味、可用小刀切割、浮在水面上。拓展延伸:古代煉丹、煉金對化學實驗的貢獻有:發明了許多實驗器具;發明了一些用于合成物質的有效方法;找到了一些分離物質的一般方法。特別提醒:蠟燭燃燒時產生的“黑煙”是未充分燃燒的碳單質炭黑;而熄滅后產生的“白煙”主要是石蠟蒸氣冷凝的固體,具有可燃性,故能夠被點燃,點燃蠟燭熄滅后的白煙速度要快。分析1可用小刀切割說明蠟燭的硬度較小,浮在水面上說明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結論硬度較小,不溶于水而且密度比水小。(2)點燃蠟燭“中”。教師巡回指導,學生觀察燃燒過程。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

9、焰中,1s后取出,觀察火柴梗燃燒的情況。進行取一只干冷燒杯罩在火焰上方,觀察燒杯壁的現象,取下燒杯,迅速倒入新課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蕩,觀察現象。學生猜測蠟燭燃燒后的產物、交流觀察到的現象及得出的結論:現象燃著時:石蠟熔化并發光放熱,火焰分為三層,外層最明亮,里層最暗,火柴梗兩端逐漸變黑。燒杯壁上出現水珠,石灰水變渾濁。分析1石蠟熔化說明熔點較低。發出明亮火焰有燭淚,火柴兩端變黑最先碳化,說明外焰溫度最高,火柴中間未變黑,說明內焰溫度較低,焰心溫度最低。燒杯壁上出現水珠,說明燃燒生成了水;能使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是二氧化碳,說明還生成了二氧化碳。(3)熄滅蠟燭“后”。教師指導學生觀察發生的現象。學生

10、合作去點燃剛熄滅時的白煙,看能否燃燒。學生交流觀察到的現象及分析得出的結論:現象熄滅后冒白煙,用火柴點白煙,蠟燭重新被點燃。分析煙是固體小顆粒,并且可以燃燒,說明白煙是石蠟的固體小顆粒。交流匯報探究過程及結果。教師比較誰觀察到的現象多,誰的描述更細致、更準確?與同學交流進行觀察和描述的體驗。各小組交流實驗結果及體驗?!咀⒁狻炕鸩窆7湃胂灎T火焰中的時間不要過長,時間約為1s左右。點燃蠟燭熄滅后的白煙,應選用粗蠟燭,且點燃速度要快。蠟燭燃燒時產生的黑煙是不充分燃燒生成的炭黑,而熄滅后產生的白煙是石蠟蒸氣冷凝的固體。知識點3二氧化碳和氧氣的相關信息在探究之前讓同學們查閱資料,完成課前預習,了解氧氣和

11、二氧化碳的相關信息,為探究作好準備。知識點4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探究【討論交流】請提出你們的猜想,并設計實驗進行驗證。學生討論,提出猜想:人呼出的氣體中全部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比空氣中的多;水蒸氣比空氣中的多;氧氣比空氣中的少;沒有氧氣了。小組討論探究方案,全體交流:簡要敘述實驗步驟,相互討論方案的優缺點,統一方法?!局笇гu價】鼓勵學生設計的方案,幫助他們確立最終實驗方案?!局笇Х椒ā拷M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始探究,強調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教師巡視,對學生進行適時的指導。【分組實驗】(1)在教師指導下收集兩瓶“呼出的氣體”,取出兩個空集氣瓶,其中為空氣,用玻璃片蓋好。(2)分別向一瓶空

12、氣和一瓶呼出的氣體中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蕩,觀察現象并記錄。(3)將燃著的小木條分別插入空氣和人呼出氣體的集氣瓶中,觀察現象并記錄。(4)取兩塊干燥的玻璃片,對著其中的一個玻璃片呼氣,觀察玻璃片上水蒸氣的情況,并與另一塊放在空氣中的玻璃片作對比?!菊故窘涣鳌坑^察到什么現象?這樣的現象說明了什么?【現象結論】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實驗結論L利用排水集?法收集兩柜呼出的氣體.另取兩個空集氣瓶,其中為空氣;向空氣和呼出的氣體中分別滴入數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蕩L空氣瓶幾乎沒有變化2.呼出的氣體相變渾濁說明呼出的氣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比空氣中的多2.將燃著的小木條分別插入空氣與呼出的氣體的集氣瓶中L空氣瓶中無變化2,

13、呼出的氣體火焰變小甚至熄滅說明空氣中的蓑氣比呼出的氣體中的氧震委3一取兩塊干嫩勺披瑞片,對著其中一燒呼氣,觀察水蒸氣的情況并與另一塊放在空氣中的玻璃片作對比L空氣中玻瑞片無明顯峭2.呼氣的玻璃片有水珠說明空氣中的水蒸氣比呼出的W體中的水蒸氣少教學板書課題2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1.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實驗步霰實險現象實驗結論點前現案錯燭的前色、狀態、形狀軋自老IT性狀聞缽,有輕微汽味,常油就感(2)用小刀切下一塊靖燭投入水中量地酸微,能浮在水而上,不溶解于水石瞽的親.叟比水小、賣軟、璀溶于水點時(1)用火柴點燃,觀察火鰭火焰分為三層,外層最明亮,星星教帝他芯、石措先熔化后汽化,港燒產生火

14、焰,地芯變普W艱一根火柴,迅速放在火惜中,1s后取出火柴慢育端逐漸變黑外籍溫度聶軍,焰心的推度最低(3)第一二驚為蹺杯罩在火喑的上方,片刻,瞿下夢杯,迅速留人遙清的石灰水,據法燒杯壁上出匏水*燒林壁發燙,石灰水變渾濁豆至堀燒放出熱量,弁有水與二袤化磴生成熄天存口)將錯燭燒滅觀察(2)用火柴點越剛熄滅時曾出的白姻白酒能燃燒臺煙是造燭的畫住小顆粒,說明崎心部分主要是背延蒸氣注意對呼出的氣體瓶內無渾濁現象的分析:a.滴入澄清石灰水后沒有蓋玻璃片就振蕩,二氧化碳擴散后,瓶內量少;b.可能是沒有進行深呼吸而收集的氣體。方法指導:收集呼出氣體的方法:在集氣瓶中裝滿水,用玻璃片蓋住瓶口,倒放在水中,將導氣管

15、小心插入集氣瓶內,吹氣。誤區警示:二氧化碳可使燃著的木條熄滅,但使燃著木條熄滅的氣體不一定是二氧化碳,如氮氣、稀有氣體等也能使燃著的木條熄滅。課外拓展:世界上第一支蠟燭可能是一根蘸了油脂(動物油脂)的小樹枝兒。后來,人們發現用蜂蠟可以制作蠟燭,這種蠟燭的氣味更好聞,而且它可以燃燒盡而不滴蠟油,所以清潔干凈。19世紀60年代初,人們從石油中提煉出石油制作蠟燭,一直沿用至今。2.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探究探究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有什么不同實驗步驟實騏現象實驗結論L利用排水果氣法收集兩瓶呼出的氣體;另取兩個空集氣瓶,其中為空向空氣和呼出的氣體中分別滴入期商澄清的石灰水振蕩1.空氣瓶JL乎沒

16、有變化工呼出的胃體地變苒濁說明呼出的氣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比空氣中的多2.將燃著的小木條分別撞入空氣與呼出的氣體的集氣瓶中L空氣瓶中無變化2,呼出的氣體火焰變小甚至財說明空氣中的氧7比呼出的氣詼中的氧氣多3.取兩塊干懶勺玻璃片,對著其中一塊呼氣,觀察水蒸氣白端況并與另一塊放在空氣中的玻璃片作對比L空氣中玻碧片無明顯現象工呼氣的玻嘴片有水珠說明空氣中的水蒸氣比呼出的氣體中的水蒸氣少本節課以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入手,通過實驗等手段對這些課堂問題進行探究,并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得出有價值的結論。要學會細心觀小結察,大膽猜想,要準備一定的知識,不能盲目,在比較的時候要注意可比性,探究時遇

17、到的問題要進行認真地思考與討論。在實驗的過程中我們學習了實驗探究的一般步驟和內容。步驟課堂析疑解難教材習題解答練習與應用(P16)1 .根據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舉例說明下列問題:哪些屬于物理變化?哪些屬于化學變化?哪些是關于物理性質的描述?哪些是關于化學性質的描述?解:蠟燭受熱熔化變成液態是物理變化,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化學變化。蠟燭為乳白色固態,難溶于水為物理性質,蠟燭具有可燃性為化學性質。2 .結合自己的體會,你認為化學中的探究需要哪些步驟(或環節)?根據做過的探究填表。解:問題人體吸A的空與呼出的氣體有什幺不同T猜想對問題可能的答案做出揩想或償設:如空氣中含有段多的弱氣.人體呼出的

18、氣體中氧氣較少.而含有較多的二氧說碳,還有水薄氣轆在老師的指導下或通過小期討論提出活動方案.如:用排水法收集兩瓶呼出的氣體,做兩組對比實驗1;分別向盛空氣和盛呼出氣體的瓶中各滴入相同滴教的漫清石灰水,振蕩,觀察哪瓶出現渾濁現象檢翳二氧化踐的量的多少)(2)將燃著的木條分別伸入盛空氣和盛呼出氣體的集氣瓶中,觀察燃著的木條是否會熄滅(3)對著干燥的玻璃片哈X.觀察玻筠片上是否有水珠出現獨立地或與池人合作.對現察和測量的潔果進行記錄,還可以通過調查或查閱施料收集證據,如“石灰水變渾濁f燃著的木條鬼滅”等結論與解釋對事實和證據進行簡單地加工與整理,判斷事實和證據肯定了展設還是否定了IM設一如呼出的氣體

19、能便石灰水變渾海.便燃著的木條熄滅.呼出的彳體能在干爆的玻璃片上形成水霧,就說明上面的假設是正前的討論對合結果的可完性評價,對探究活動進行反思,發現自已與他人的長處以及存在的不足如人體呼出的氣體都是二氧化碳和水蒸霞嗎叩還有沒有其他的胃體“懶著的本條熄滅是否是二氧化碳所為?思想方法:實驗法通過化學實驗,利用實驗現象研究各種物質間的轉化,最后總結出規律和結論的方法。思想方法:控制變量法在探究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有什么不同的實驗中,要注意控制變量法的運用,實驗中除了變量外,其他因素如所用集氣瓶大小、澄清石灰水的滴數等都要相同。教材習題解答3.整理本課題的探究記錄,參考教科書中提供的格式(或自己設計

20、報告的格式)寫出探究報告。解: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探究活動名稱: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探究活動目的:蠟燭燃燒的火焰及生成物。用品:燒杯、玻璃片、火柴、蠟燭、澄清的石灰水、木條。實驗操作及圖示實驗現象實險結論將一根細木條如圖所示放入火焰中約人立即取出泮木條中間被燒的痕跡最輕.越向兩側被燒的痕跡越重,空成患色外焰的溫度最高.焰心的溫度最低如圖所示,將冷而干燥的玻璃片口放在火焰上方4b玻璃片上有水霧有水生成如圖,將一t內壁涂有澄清石灰水彷白豌杯倒扣在火焰上方.燒杯內壁石灰水變渾湮有二氧生碳生成難題解答例1觀察蠟燭燃燒時,小明描述下列實驗現象中錯誤的是()A.火焰分三層,外層最亮B.罩在火焰上方的燒

21、杯內壁出現水珠C.將燒杯內壁后澄清石灰水的玻璃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變渾濁D.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解析】實驗現象是通過人的感覺器官直接觀察到的,如發光、放熱、變色、沉淀、氣泡等都可以通過觀察獲得結論,故A、BC是正確的。而生成物是經過分析、推理得到的結論,故D錯。【答案】D例2卜表是空氣中的氣體成分和人體呼出的氣體成分含量對照表。氣體成分氮氣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其他氣體空氣中的氣體(%77821。.030.070.9呼出的氣體(%)781641.10.9某校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設計了簡單的實驗方案,驗證呼出的氣體與吸入的氣體成分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其四個主要操作步驟如下圖(1、2、3、4)所示。誤區警示:實驗現象和實驗結論不能混為一談。實驗現象是直接觀察到的,而實驗結論是由現象經過分析、推理得到的。描述實驗現象時,不能用實驗結論代替實驗現象。備課筆記實驗步驟用法收集兩府澄清的石灰水分別滴人盛有呼出氣體和空氣的集氣瓶中瓶呼出的丁博。另收集兩瓶空氣女依據*更廝二氧化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