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小學五年級語文五六單元教案16 太陽 教材義務教育教科書,教育部審定20XX 教學內容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主題:學寫簡單的說明文 課時:2課時 授課對象:五年級學生 設計者:王景坤 閆遠波 李琳琳 李新艷 目標制定的依據: 1.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 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 2.教材分析p 太陽是一篇常識性課文。主要介紹了有關太陽的知識,說明與人類的關系。課文共有8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在介紹太陽的特點時,運用了列數字、假設、作比較、打比方等方法,把太陽遠、大、熱三個方面的知識說得很具體、通俗,具有很強的說服力。第二部分講太陽和人類的關系,從太陽和動
2、植物的生存、地球上氣候的變化及太陽光可防治疾病等方面表現出太陽與人類關系的密切。 3.學情分析p 本班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很活躍,理解能力和自讀自悟方面的學習能力較強,而且大部分學生喜歡閱讀課外書籍,常常會在課堂上結合自己的課外知識來理解課文內容,談自己的認識。根據我班學生這一學習特點,我感到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怎樣把新課程中的教學理念運用到課堂上,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是能否讓學生學好這篇課文,有的放矢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的關鍵。 4.學習目標 1.會認、會寫本課生字。正確讀寫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有關太陽的知識,激發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3.初步
3、學習閱讀說明文,體會說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5.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出示太陽圖片,播放有關太陽的兒歌(如種太陽等),激發學生對太陽的興趣。 導語:同學們,聽到這熟悉的兒歌,你們是不是很快就想到了早上送我們上學,晚上接我們回家,與我們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太陽公公呢!是的,太陽每天東升西落,給我們送來了光和熱,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那么你們對太陽有哪些了解呢?現在,我們就一起去認識認識我們的這位好朋友吧! 2.出示課題,說說太陽的有關知識。 預設:學生對太陽再熟悉不過,都知道太陽是一個又大又圓的火球,但這只是學生對太陽的基本認識。我們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疑問談一談自己對太陽
4、更深刻的認識,如太陽為什么會發光發熱,太陽到底有多熱,太陽離我們有多遠,如果人類沒有了太陽會怎么樣,等等。通過這些問題引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 1.介紹太陽的有關知識。 2.學生聽音頻朗讀,邊聽邊留心畫出生字新詞和有特點的句子,學習朗讀的停頓和語氣。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了解文體,指導朗讀。 過渡:同學們跟著音頻朗讀本文之后,我們發現這篇文章向我們介紹了許多有關太陽的知識。你們知道這種文體有什么特點嗎?在朗讀時要注意些什么問題呢? (1)指名說說本文的文體。 明確: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是說明文的一種。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來解說事物、闡明事理而給人以知識的
5、文章體裁。它一般介紹事物的形狀、構造、類別、關系、功能,解釋事物的原理、成因、特點、演變等。說明文實用性很強,它包括廣告、說明書、規則、章程、解說詞、科學小品等。朗讀說明文時,我們要特別注意文中出現的數字、列舉的事例等,因為這些材料中往往包含著許多主要的知識。 (2)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快速朗讀課文,圈畫出文中的數字及不懂的地方。 2.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文章層次。 (1)教師指名分段朗讀課文,畫出每個自然段的中心句,明確每一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如果沒有中心句,則自己概括擬寫。 明確:能夠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一般在文段的開頭,有時也在文段的結尾。 (2)引導學生用歸并自然段的方法
6、劃分出兩個結構段。 教師:同學們,我們已用找中心句的方法概括出了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其實有些段落講的內容之間有一定的關聯性,我們可以據此來給文章劃分層次。 結構梳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太陽離我們很遠,它很大,很熱。 第二部分(第48自然段):太陽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 (3)引導學生思考文章的兩部分之間是如何銜接起來的。 預設:本文的思路清晰,主要講述了太陽的特點以及太陽與我們人類的關系,這兩方面的內容關聯緊密。正是因為太陽那么大,溫度那么高,距離我們又那么遠,才能給地球送來適合人類生存的光明和溫暖。作者在第4自然段以“太陽雖然離我們很遠很遠,但是它和我們的關系
7、非常密切”這個過渡句巧妙地將兩部分內容銜接了起來。 明確:過渡句一般出現在段落的開頭或結尾。這句話中,關聯詞語“雖然但是”表示轉折關系,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很自然地引出另一部分的內容。 (4)指名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自然段之間和結構段之間應有適當的停頓。 四、課堂回顧,交流收獲 1自由交流并積累學習方法。 2積累從文中了解到的有關太陽的知識。 第二課時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1.聽寫詞語,教師小結指導。 攝氏度 鋼鐵 估計 繁殖 糧食 蔬菜 煤炭 水蒸氣 飄浮 地區 殺菌 治療 2.教師指名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預設:課文的主要內容分為兩個方面,教師可以點名讓學生說一說這兩個方面的
8、內容分別是什么,然后再點名讓學生說一說這兩方面內容之間的聯系,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二、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1.抓住重點句子,學習課文第一部分,了解有關太陽的知識。 過渡:在上節課中,我們劃分了文章的層次,了解到文章第一部分主要向我們介紹了有關太陽的知識?,F在我們重點學習這一部分,看一看太陽有什么特點。大家先把這一部分的內容朗讀一遍,然后我們再一起學習學習。 (1)請學生說說太陽有哪些特點。 (教師板書交流結果:特點遠、大、熱。)(2)學生自由朗讀第13自然段,結合有關語句體會文章是如何把太陽的這些特點說明得具體、生動的,同桌之間討論。 預設:教師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巡視課堂,隨時發現、解答
9、學生的疑問。 (3)教師解讀關鍵語句。 A.遠:引傳說、列數字、作比較、假設、反問 明確:課文開頭以“后羿射日”的神話傳說引出了“太陽究竟離我們有多遠”這個問題,再以“其實”一詞為過渡,指出太陽離我們的實際距離大約是一億五千萬千米,然后運用作比較的方法說明到太陽上去,步行需要走三千五百年,坐飛機需要飛二十幾年,最后得出結論“箭哪能射得到呢”。從中我們感受到太陽與地球的距離真是太遠了。 B.大:作比較、列數字、打比方 明確:先說人們覺得太陽并不大,而實際上它大得很,與地球相比,“約一百三十萬個地球的體積才能抵得上一個太陽”,接著解釋太陽為什么看上去“只有一個盤子那么大”,那是因為太陽離地球太遠了
10、。 C.熱:打比方、列數字 明確:先用“大火球”這一比喻把太陽的形狀及會發光、發熱的特點都反映了出來,接著講表面溫度有五千多攝氏度,課文用“鋼鐵碰到它,也會變成氣體”來說明五千五百攝氏度的溫度有多高。 總結: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分類別、作比較、列數字、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引用、畫圖表(作圖表)等。恰當地運用這些說明方法能更準確、清晰、生動地展示所描述的事物,更具有科學性和說服力。 2.在理解文章第一部分內容的基礎上,抓住關鍵句來深入探討“太陽和人類的關系”這個問題。 過渡:太陽離我們這么遠,但是它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太陽和我們人類究竟有什么關系呢?我們來繼續探討。 (1)快速
11、朗讀課文第二部分,從文中找出一句話來回答。 明確: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 (2)邊讀邊想,從第47自然段中找出太陽和哪些事物有關系。(學生自主討論。)(3)學生匯報。 示例: 生:太陽和動植物的生存、人類的生活(吃、穿、用)有密切關系。 生:太陽和氣象(云、雨、雪、風)有密切關系。 生:太陽和疾病有關系。 (4)學生反復朗讀第8自然段,感悟太陽與地球、人類的密切關系。 預設:文章最后一段話是對全文的概括,作者先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太陽對于萬物的重要性,然后以一句話概括全文內容。 (5)為什么說“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 預設:學生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思考太陽對
12、世界的巨大作用。 明確:有了太陽,地球上就會有光明和溫暖;沒有了太陽,地球上將到處是黑暗,到處是寒冷,沒有風、雪、雨、露,沒有草、木、鳥、獸,自然也不會有人。 教師小結:太陽一文,作者用多種說明方法介紹了太陽“遠、大、發光、發熱”的特點;又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太陽和地球、人類的關系非常密切。一切自然條件都是人類生存的必要條件,離開了太陽,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將無法生存。 課后反思: 17 松 鼠 教材義務教育教科書,教育部審定20XX 教學內容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主題:學寫簡單的說明文 課時:2課時 授課對象:五年級學生 設計者:王景坤 閆遠波 李琳琳 李新艷 目標制定的依據: 1. 課程標準
13、的相關要求 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 2.教材分析p 本文是一篇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都很強的文藝性說明文(又稱科學小品)。它以準確性說明為前提,以形象化描寫為手段,在說明角度、表達方法、語言風格等方面與太陽一課有很大不同。文章側重于介紹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動,采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語言生動傳神,極具文學色彩。因此,教師應多引導學生去朗讀課文,在朗讀中了解松鼠的特點,在朗讀中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此外,通過本課的學習,要呼喚我們人類去關注動物世界的生存狀態,激發我們人類關愛動物、保護動物的熱情。 3.學情分析p 前面一課學生已經學到了基本的說明方
14、法,這一課仍把重心放在怎樣把新課程中的教學理念運用到課堂上,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是能否讓學生學好這篇課文,有的放矢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的關鍵。 4.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馴、矯、歇”等8個生字,會寫“鼠、秀、玲”等11個生字。正確讀寫重點詞語。 3.通過對比,能體會說明文章不同的語言風格。 5.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出示一些動物(包括松鼠)的圖片或視頻,引導學生關注周圍的動物。 導語:同學們,在我們的周圍有許多動物。有的同學家中養了一些動物,從電視中、在動物園里,我們也了解了一些動物,你能說說你最喜歡的動物是什么,并
15、且用一兩個詞語來描繪一下它的特征嗎?(溫順的貓、活潑可愛的小狗、蹦蹦跳跳的小兔子、憨態可掬的大熊貓、任勞任怨的老黃牛)是的,動物是大自然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應該保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因為保護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如果讓你寫一篇介紹某類動物的說明文,你該如何觀察?又該從哪些方面去介紹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學習一篇介紹動物的說明文松鼠。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明確:以說明對象為題,直截了當地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 1.簡要介紹作者。 布封(17071788)18世紀法國著名的博物學家、作家。他畢生從事博物學研究,歷時40年終于寫成了36冊
16、的巨著自然史。其中關于動物活動形態的描繪尤其富于藝術性,達爾文稱他是“現代以科學眼光對待這個問題的第一人”。 2.教師出示松鼠特寫圖片及知識卡片,補充介紹松鼠的相關知識。 (教師出示課件。)松鼠是脊椎動物,屬哺乳綱嚙齒目松鼠科。它是小型獸類,體重300400克,體長2028厘米。尾蓬松,長1524厘米,超過體長的一半以上,密生棕黑色長毛。體毛灰色,故又稱“灰松鼠”,也有暗褐色或赤褐色的。腹面白色。生活在山區、樹林間,用樹葉、草苔筑巢,或利用鴉、鵲的廢巢。松鼠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實,有時也食昆蟲和鳥卵。 3.學生先自由朗讀課文,圈畫出文中的生字新詞,再采取比較閱讀的方法初步感受本文與太陽一文在語言
17、特點上的差異。 預設:教師出示卡片內容,指名朗讀??梢怨膭顚W生課外搜集更多有關松鼠的知識,以小組為單位給松鼠建立一個檔案,以激發學生自主積累知識的興趣,培養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 4.教師檢測學生字詞預習情況。 (1)教師出示帶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認讀。教師糾正字音,學生識記生字。 (2)分組交流,理解詞義。學生四人一組交流在朗讀中圈畫出來的不理解的詞語,若小組交流后仍不理解,可以在全班交流討論。 預設:本文是一篇語言優美的說明文,文中既有一些較難理解的名詞,如“榛子、櫸實、帽纓、四足獸、苔蘚”等;也有一些較難理解的形容詞,如“馴良、矯健、玲瓏、機警、警覺、敏捷、堅實”等。在解決這些難以理解的詞
18、語時,學生可以結合初讀課文時獲取的信息,聯系上下文和借助工具書來讀準字音、弄清詞義,然后通過和同學交流來進一步理解、運用這些詞語,最后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自主進行積累。 (3)教師再次引導學生將已經掌握的生詞帶入課文中朗讀。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松鼠的特點。 (1)學生自主朗讀課文,畫出文中能表現出松鼠的特點的句子。 (2)學生用一句話或幾個詞語概括出松鼠的特征。 預設:文章第1自然段的第一句話是全文的總起句,起到了統領全文的作用。從這句話中我們大致了解了松鼠的主要特征。 明確: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乖巧,馴良,很討人喜歡。 2.教師引導學生帶著問題朗讀課文,
19、交流感受。 問題: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來介紹松鼠的? 松鼠在外形、性格、行為和生活習性上分別有什么特點? 文章表達了作者對松鼠怎樣的情感?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1)學生交流閱讀感受。 預設:學生四人一組交流感受,教師巡視課堂,適時解答疑問。 示例: 師: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松鼠的? 生:從形體方面表現它漂亮的特點。 生:從活動的范圍、時間、吃食物等方面表現它馴良的特點。 師: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它這幾個方面的特點嗎? 生:松鼠經常在高處活動;它們不接近人的住宅;它們樂于晚上出來活動;摘果實,喝露水。 生:課文還從松鼠過河、警覺、跑跳、叫聲及搭窩、窩口設計方面表現了它乖巧的一面;最后,從繁殖、
20、換毛、喜歡潔凈方面來說明松鼠其他的生活習性。 學生交流后明確: 第1自然段首先從總體入手,介紹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乖巧,馴良,很討人喜歡;接著從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勢幾個方面具體來寫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 第2自然段從松鼠的活動范圍樹上(不侵犯人類)、活動時間夜晚(不騷擾人類)這兩個方面著重介紹了其性格特征馴良。 第3自然段側重寫了松鼠的行為特征乖巧。從它橫渡溪流時的情景來表現它的智慧;從“有人觸動大樹”時的反應來表現它的警覺;從儲備食物過冬來表現它的聰明;從蹦跳的動作來表現它的輕快;從被惹惱時發出的不高興的叫聲來表現它豐富的感情。 第4自然段列舉了松鼠搭窩的經過,從選址、建
21、造、居住及窩口的特點等方面來表現它的聰明、勤快,進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 第5自然段補充介紹了松鼠的生育情況、何時換毛及喜歡潔凈的特點。 (2)學生結合生活中的實際觀察來想象、體驗。 3.教師引導學生以簡潔的詞語概括文章介紹的關于松鼠的知識。 (教師出示課件。)漂亮的外形 馴良的習性 乖巧的行為 四、課堂回顧,交流收獲 1.教師總結本課時教學內容,點評學生的課堂表現。 2.引導學生交流收獲。 (1)自由交流并積累學習方法。 (2)積累文中描寫松鼠的優美詞句。 第二課時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1.教師出示文中優美的詞語,學生理解詞義并造句運用。 乖巧 馴良 清秀 矯健 敏捷 機警 警覺 連蹦帶跑
22、 銳利 光光溜溜 預設:教師出示的詞語大多與小動物有關,學生在運用詞語造句的時候可以以小動物為對象。 2.教師口頭提問,學生搶答,再次感知小松鼠的特點。 (1)松鼠的外形特點: (2)松鼠的性格特點: (3)松鼠的行為特點: (4)松鼠的生活習性: 3.教師過渡,導入新課。 過渡: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松鼠的一些特征。今天,我們將跟隨作者再次走進課文,走近松鼠,具體體會一下作者是怎樣給我們介紹這種可愛的小動物的。 二、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1.細讀文本,了解松鼠。 (1)教師組織學生默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 (2)引導學生自由提問題,選出有價值的問題全班探討。 2.師生合作,答疑
23、解難。 (1)從作者的感情出發說說松鼠是一種什么樣的小動物。 明確:松鼠是一種很討人喜歡的小動物。 (2)圍繞“松鼠那么討人喜歡,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呢”展開談話。隨著學生的交流,教師相機從四個方面組織教學。 A.松鼠外形美麗,討人喜歡。(第1自然段。)思考:松鼠哪兒最美? 預設:采用個人讀、賽讀、齊讀三種方法讀出松鼠的美麗以及作者的喜愛之情,引導學生抓住“清秀”“閃閃發光”“玲瓏”“格外漂亮”等詞語體會松鼠的美麗。 B.松鼠吃食時有趣,討人喜歡。(第1自然段。)思考:松鼠平時吃什么?怎么吃? 預設:采用一人讀一人表演的方式。一位學生讀相關文字,另一位學生模仿松鼠吃食的動作,這樣可以活躍課堂氣氛
24、。 C.松鼠的性格馴良,討人喜歡。(第2自然段。)思考:松鼠的性格馴良體現在哪些方面? 預設:師生齊讀第2自然段,小組交流:作者是從哪兩個方面來介紹松鼠的性格特點的? 明確:(1)活動地點“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經常在高處活動”“在平原地區是很少看到松鼠的。它們不接近人的住宅”“只喜歡住在高大的老樹上”。(2)活動時間“在清朗的夏夜”“白天躲在窩里歇涼,晚上出來奔跑、玩耍、吃東西”。 D.松鼠行為乖巧,討人喜歡。(第3、4自然段。)思考: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松鼠的行為乖巧? 預設:教師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多媒體出示重點句子,引導學生解讀語句。 a.從有人接觸大樹時它的反應來表現它的警覺。 出示句子:
25、它們是十分警覺的,只要有人觸動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樹,它們就從樹上的窩里跑出來躲到樹枝底下,或者逃到別的樹上去。 明確:“警覺”一詞直接表明了松鼠的行為特點,后面又舉了一個具體的例子來說明,讓我們對松鼠的這一特點有了直觀而鮮明的了解。教師可鼓勵學生想象這一畫面,切身去體會松鼠警覺的特點。 b.從蹦跳的動作來表現它的輕快。 出示詞語:“輕快”“小跳著”“連蹦帶跑” c.從儲備食物過冬來表現它的聰明。 出示句子: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樹空心的縫隙里,塞得滿滿的,留到冬天吃。在冬天,它們也常用爪子把雪扒開,在雪下面找榛子。 明確:松鼠叫聲的特點響亮、尖。松鼠也有豐富的感情被惹惱時會發出很不高興的叫聲。
26、 d.從搭窩的經過來展示它的聰明、勤快。 出示詞語:“先”“再”“然后” 明確:作者運用這些詞語準確地介紹了松鼠搭窩的過程。教師可指導學生用上這些表示時間先后的詞語來口述松鼠搭窩的過程。 出示詞語:“舒適”“安全”“端端正正”“狹窄”“圓錐形”“遮蔽” 明確:這些詞語形象地介紹了松鼠窩的形狀及其防雨的特點,表現了窩的精巧,也突出了松鼠的聰明。教師可引導學生細讀文字,邊讀邊感受松鼠的聰明;還可以嘗試著讓學生動筆畫一畫松鼠的窩。 3.再次朗讀課文,教師引導學生體會作者介紹松鼠的語言風格。 (1)啟發思考:學習了課文,你認為本文的語言有什么特點?舉例說明。 預設:本文是一篇文藝性說明文,語言準確和生
27、動是其突出特點,教師可以從這兩個方面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具體可采用朗讀和小組討論的形式。 (2)在小組內交流自己喜歡的詞語或句子,說說喜歡的理由,并做好批注。 A.它們面容清秀,眼睛閃閃發光,身體矯健,四肢輕快,非常敏捷,非常機警。玲瓏的小面孔,襯上一條帽纓形的美麗尾巴,顯得格外漂亮。它們的尾巴老是翹起來,一直翹到頭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涼。 明確:這段話簡直類似于文學作品中的肖像描寫。一般“清秀”極少用來形容動物,即使形容人,多半也只形容少男少女,現在用來形容松鼠的面容,加上“閃閃發光”的眼睛,生動地寫出了松鼠惹人喜愛的特征。特別是在寫尾巴時,更加細致生動:先寫其形狀,把它比作“帽纓”,給
28、人以聯想和美感,表現出松鼠尾巴的美麗;再寫具體功能,能“一直翹到頭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涼”,表現出了松鼠形體的奇特之處。 B.它們是十分警覺的,只要有人觸動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樹,它們就從樹上的窩里跑出來躲到樹枝底下,或者逃到別的樹上去。 明確:這句話用“只要就”這一句式來表現松鼠靈敏的反應與動作。作者用了三個動詞“跑”“躲”“逃”來表現松鼠對于微小危險的快速應變能力,從而顯出它“十分警覺”的靈性。 C.它們搭窩的時候,先搬些小木片,錯雜著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蘚編扎起來,然后把苔蘚擠緊,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夠寬敞,足夠堅實。 明確:這句話寫松鼠搭窩的過程?!跋仍偃缓蟆闭f明了松鼠搭窩有著一定
29、的順序?!鞍帷薄胺拧薄熬幵薄皵D緊”“踏平”說明松鼠搭窩認真,要求嚴格。 小結:本文語言準確、生動、形象,讀了課文后,活潑可愛的小松鼠仿佛就在眼前。 三、讀寫結合,學有所獲 1.本文寫法回顧。 預設: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了解到了作者之所以能把松鼠介紹得如此形象生動,是因為作者緊緊抓住了松鼠的特點。 2.本文寫法運用。 預設: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發現描寫小動物的方法多種多樣,動物也各有其獨特的特點。那么怎樣才能寫好小動物呢?就是要把所描繪的小動物直觀、生動地展示出來,所以,學生在寫作時必須抓住其特點來描述。 具體指導:(1)要抓住動物的外形特點來寫。每一類或每一只動物都有自己的外形特點,如長頸鹿的
30、長脖子、大象的長鼻子、白兔的紅眼睛等。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要注意觀察,找出動物與眾不同的地方,用恰當的語言描寫出來。(2)要抓住動物的生活習性特點來寫。每種動物的生活習性各不相同。如猴子機靈好動、熊貓憨厚可愛、小豬貪吃貪睡等。習作時,我們應注意抓住這些特點來描寫。 四、背誦積累,作業設計 1.摘抄課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積累背誦。 2.搜集有關松鼠的資料,關注這種小動物。 3.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課后反思: 交流平臺 初試身手 教學目標: 1.交流所了解的有關說明文的知識,如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文的語言特點等。 2.選擇身邊的事物,說明其特征。 3.了解散文與說明文的語言特點,試著將充滿詩情
31、畫意的散文改寫成說明文。 重點難點: 1.試著用多種方法說明某一事物。 2.體會散文和說明文的不同之處。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交流平臺 1.學生閱讀課本文字,教師導入交流內容。 導語:學習了本單元的兩篇課文,我們對太陽“遠、大、熱”的特點有了一定的了解,對松鼠的漂亮、乖巧和馴良也有了一定的感受。而我們之所以能有這些收獲,得歸功于這兩篇課文都是一種共同的文體說明文?,F在讓我們通過對這兩篇課文的探討、交流,進一步明確說明文的有關知識吧。 2.教師明示說明文的知識,學生齊讀、記憶、交流。 預設:說明文是一種較常見的文體,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教師有必要對說明文的概念、類別及特點進行
32、講解。在前面的課文學習中,學生對說明文的知識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師可以采用啟發性問答的方式對說明文的知識進行總結。 交流示例: 師:同學們,學習了課文太陽和松鼠,我們知道了一些有關太陽和松鼠的知識,這兩篇文章就是說明文。哪位同學能總結自己的學習感受,說一說什么是說明文呢? 生:在學習太陽這一課時,我了解到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對事物、事理進行介紹、解說的一種文體。 師:這位同學回答得很準確,說明他學習時很用心。那么誰能來說一說說明文分為哪幾類。 生:通過查閱資料我知道了,依據說明對象與說明目的的不同,說明文可分為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兩大類。 師:這位同學的學習方法很不錯,那么你能給大家
33、介紹一下什么是事物說明文嗎? 生:事物說明文的說明對象是具體事物,即通過對具體事物的形狀、構造、性質、特點、用途等做客觀而準確的說明,使讀者了解、認識這個或這類事物。 師:那同學們認為本單元的兩篇說明文都是事物說明文嗎? 生:是的。 教師小結:同學們回答得很正確。說明文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較廣,它最大的特點是“說”,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識性。這種知識,或來自有關科學研究資料,或是親身實踐、調查、考察所得,具有嚴格的科學性。為了把事物說明白,就必須把握事物的特征,進而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即不僅要說明“是什么”,還要說明“為什么”是這樣。 3.教師出示本單元課文里的一些句段,學生朗讀體會,交流說明方法及
34、其運用。 過渡:剛剛我們弄明白了說明文的概念和類別,接下來我們來了解說明文常用的說明方法。我們在說明某事物時,為了更好地說明事物的特征,需要運用一些說明方法。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作比較、列數字、打比方等。我們結合課文中的句子來看一看這些說明方法的特點和作用。 學生讀一讀下面的句子,交流討論。 其實,太陽離我們約有一億五千萬千米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 太陽的溫度很高,表面溫度有五千多攝氏度,就是鋼鐵碰到它,也會變成氣體。 學生討論后明確:這兩句運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準確說明了太陽距離地球遠和表面溫度高的特點。 有了太陽,地
35、球上的莊稼和樹木才能發芽、長葉、開花、結果;鳥、獸、蟲、魚才能生存、繁殖。 我們吃的糧食、蔬菜、水果、肉類,穿的棉、麻、毛、絲,都和太陽有密切的關系。 學生討論后明確:這兩句運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準確說明了太陽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 太陽會發光,會發熱,是個大火球。 學生討論后明確:這句話運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了太陽的表面溫度高和松鼠乖巧的特點。 教師小結: 說明方法 作用 舉例子 使文章更加具體,更有說服力,更客觀地說明了事物。 作比較 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 列數字 使說明準確無誤,令讀者信服。 打比方 使說明對象生動形象,增強文章的趣味性。 注意事項:(1
36、)使用列數字的說明方法時,所選用的數字一定要真實準確,有科學依據。(2)使用作比較的說明方法時,要利用人們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來進行比較。 二、初試身手(一)1.教師出示電視塔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要說明的事物。 過渡:同學們,我們已經了解了說明文的一些知識,知道它有很強的實用性,在現實生活中被廣泛運用到。我們也可以試著來寫一寫說明文。當然,練習片段式的事物介紹是最初的方式,我們應該很快就能掌握。請同學們觀察圖片,分小組探討交流,然后試著運用多種方法來說明它的特征。 2.學生觀察,分小組搜集資料,探討交流。 預設:圖片展示的是建筑物,教師引導學生在觀察類似的圖片時,重點在注意其直觀呈現出來的外形特點
37、,還可以思考其功能。只有做到認真觀察、全面思考,才能將該建筑的特征說明得準確、生動。 明確:事物名稱電視塔;規模塔高約368米,大約有120層樓那么高;外形像一個待發射的火箭;功用承擔無線電視發射業務、旅游觀光等。 3.出示教材中的文字,引導學生分析p 其所運用的說明方法。 這座電視塔高368米,大約有120層樓那么高。它的外形像一個待發射的火箭。 明確:給出電視塔的高度368米,這是運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 將電視塔的高度和120層樓進行對比,這是運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 說電視塔像待發射的火箭,這是運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 4.給出要介紹的事物,引導學生運用恰當的說明方法進行介紹。 文具盒
38、 盧溝橋 黃鶴樓 5.同桌交流,并進行寫話練習。 6.交流展示,集體評議。 示例:這個淡藍色的文具盒是用鐵皮做成的,有正反兩層,長約23厘米,寬約8厘米,高約4厘米。它的身上印著米老鼠和唐老鴨的圖案,漂亮極了。 盧溝橋坐落在北京西南部,是一座有著久遠歷史的古橋。它橫跨在永定河上,橋長266.5米,橋面寬9.3米,為花崗巖所砌成。 黃鶴樓位于湖北武漢,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樓高5層,總高度為51.4米。黃鶴樓內部由72根圓柱支撐,外部有60個翹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萬塊黃色琉璃瓦覆蓋構建而成。 三、課堂回顧 1.教師總結本課時教學內容,點評學生的課堂表現。 小結:今天這節課上,我們首先回顧了
39、本單元兩篇課文的一些相關內容,進一步了解了說明文的相關知識,尤其對于說明方法及其作用有了一定的認識,并試寫了片段式的事物介紹。在對上海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的觀察和探討交流中,同學們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能積極地運用各種方法去搜集資料信息、整理交流,還運用了各種說明方法,按一定順序介紹了這一事物。相信同學們又收獲了不少! 2.引導學生交流收獲。 第二課時 1.教師出示課件,顯示“初試身手”第二題中的要求,引導學生弄清改寫要求。 過渡:通過對本單元兩篇課文的學習,再加上上節課上的知識積累,我們對說明文(尤其是其說明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說明文和其他文體相較而言的一大不同之處,便是其語言的特點。同學們還
40、記得曾學過的課文白鷺嗎?這是一篇短小精美,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如果我們將其改寫成說明文,再比較一下,就能體會兩種文體不同的語言風格,從而對說明文這一文體有進一步的認識。 2.回顧課文白鷺,點評寫法。 預設:引導學生從文體、寫法、語言特點三個方面回顧課文白鷺,進一步體會散文語言優美的特點。 示例: 師:同學們對我們這一學期的第一篇課文白鷺是否印象深刻呢? 生:是的。這篇文章寫得很美,它是郭沫若先生的一篇優美的散文。 師:在你們的印象中,郭沫若筆下的白鷺有什么特點呢? 生:在作者的筆下,白鷺色彩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適宜,它就是一首精巧的詩。 師:作者是如何表現白鷺如詩一樣的美的? 生:作者在描寫
41、的過程中多處運用了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排比。這些修辭手法從多個角度將白鷺的優美形象展示了出來。 生:作者還在文中運用了襯托的手法,如以白鶴、朱鷺、蒼鷺等相近或同類的動物來襯托,凸顯白鷺的一切都美得很適宜。 生:作者筆下的語言本身就很優美,大量運用形容詞使得每一段文字都像是一幅畫。 師:是的,正因為如此,這篇文章才給人一種美不勝收的感覺,這也正是散文的魅力所在。 3.學生朗讀,小組討論,交流后進行片段改寫。 (1)改寫白鷺的外形。 預設:散文主要展現了白鷺的優美姿態,即其外形特點,那么白鷺的外形便是本次改寫的重點。如何將白鷺的外形介紹清楚呢?教師可立足文本內容,引導學生將生動的語言改寫成通俗
42、易懂的語言。 學生細讀課文,畫出文中最能表現白鷺外形特點的句子。(應特別留意文中描寫形狀、顏色的詞句。)將畫出來的句子改換說法,去掉多余的修飾詞語,結合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及白鷺的圖片重新組織語言,適當添加說明性的語言。 學生展示改寫的片段,教師引導學生評價。(評價的要點是語言簡練、準確,能說明白鷺的外形特點。)評價后,教師引導學生借鑒其他學生的思路,修改自己改寫的片段。 (2)補充資料,完善內容。 預設:要想人們對白鷺有一個較全面的了解,只說明白鷺的外形肯定不夠。教師應引導學生搜集更多有關白鷺的知識,經整理后加入所寫的片段中。(學生可從白鷺的分布、生活習性等方面搜集資料。)(3)整合資料,按
43、一定的條理順序連綴成文。 (4)教師展示優秀片段,學生對照原文閱讀比較感悟。 改寫示例:白鷺,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中國、俄羅斯、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家的白鷺數量相對較多。在我國,許多省份都有白鷺的棲息地。白鷺外形精美,和白鶴、朱鷺和蒼鷺比起來,它更顯得小巧玲瓏,惹人喜愛。白鷺的整個身體呈流線型,身高60厘米左右。蓑毛雪白,長長的喙是鐵色的,那細細長長的腳是青色的,各樣搭配都恰到好處。 4.讀一讀自己改寫的說明文和原文,比較一下兩種文體有什么不同。 明確:表格呈現。 文體 目的 方式 語言特色 原文 詩情畫意的散文 贊美事物,抒發情感 修辭手法:比喻、對比、排比、夸張等 精練、清新淡雅,抒
44、情色彩濃 改寫后 說明文 介紹事物,說明知識 說明方法:作比較、列數字等 準確、簡潔、有條理 5.課堂總結。 小結:這節課實際上是另一種形式的作文課。通過比較、改寫,讓同學們進一步對說明文這種文體進行感知和認識,為下一步的習作訓練打下一定的基礎。這節課的另一大收獲是培養學生對材料篩選、整合、合理運用的能力。 18 慈母情深 教材義務教育教科書,教育部審定20XX 教學內容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主題:舐犢情深 課時:2課時 授課對象:五年級學生 設計者:王景坤 閆遠波 李琳琳 李新艷 目標制定的依據: 1. 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 在閱讀中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描寫的場景,細節中蘊含的感情
45、。 2.教材分析p 本文講述的是貧窮辛勞的母親不顧同事的勸阻,毫不猶豫地給錢讓“我”買青年近衛軍的事,表現了慈母對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對母親的敬愛之情。文章描寫細膩,情感真摯,語言淺顯易懂。教學設計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我”家境的貧寒,體會母親掙錢的艱辛,從而感悟母親對“我”的深情。對于反映母愛親情的這類文章,教學中要創設條件讓學生去讀,讓學生去感受、傾聽文中人物內心的聲音,去與文中人物對話,以便能達成教學目標。學生朗讀、討論、交流的過程就是表達感受、互相啟發、豐富課堂、豐富課文、豐富自己內心世界的過程。總之,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應將引導閱讀、誘發感悟和指導練習這三個閱讀教學策略結合起來,
46、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強調以讀為主,培養學生的閱讀和理解能力。 3.學情分析p 本文描寫的是六十年代初的事,當時正是國家困難時期,大多數老百姓的家境都很困難,“一元五角錢”買書在當時是不容易的事,由于學生不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也就難以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另外,對大多數獨生子女而言,往往忽略對生活的細節的關注和感動,對父母的愛常感到是利理所當然,缺少感恩,因此,體會慈母情深的同時,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敬愛也是一個重點。 4.學習目標 1.會認、會寫本課生字。正確讀寫詞語。 2.默讀課文,想象描寫的場景、細節,體會“慈母情深”。 3.體會文中反復出現的詞語的表達效果。 4、能聯系實際,寫出自己“鼻子一酸
47、”地經歷。 5.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播放視頻畫荻教子,出示相關的圖片,適時引導學生感悟母親對子女關愛的深情。 2.學生自由發言,分享自己的體驗。 3.教師總結學生的發言,導入新課。 小結:同學們的感悟很深刻。不管世界如何變化,不管我們年歲幾何,總有一種愛,讓我們內心震撼,那是慈母的愛;總有一種情,讓我們淚流滿面,那是慈母的情!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著名作家梁曉聲的作品慈母情深,體會那令人敬重的母愛! 4板書課題,理解課題。 預設:教師板書課題后,可先引導學生理解題目的字面含義,然后再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談一談讀了課題后的感受。 (1)理解“慈母”的含義,“
48、慈母”表現在哪些方面? (2)“慈母情深”中的“情”具體包含哪些內容? 過渡:理解了“慈母情深”,現在就讓我們走進作者講述的故事,具體體會作者與母親之間的深厚情意。 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 1.介紹作者及相關背景資料。 2.學生自由讀課文,圈畫出讀不準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 3.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本課生字、生詞。 (1)學生先自學生字、生詞,針對容易讀錯的字音和容易寫錯的字形做標記。 (2)小組內交流讀字音、寫字形時的注意事項。 (3)教師出示詞語卡,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 失魂落魄 廣播 辭退 低矮 壓抑 頹敗 忙碌 耽誤 酷暑噪聲 震耳欲聾 脊背 口罩 衣兜 龜裂 陷入 狀態 權利 4.學生默讀
49、課文,交流預習收獲。 預設:學生快速瀏覽課文,說一說作者回憶了少年時代的什么事,談一談自己預習課文后的感受。學生在發言時,教師要注意傾聽學生的語言是否有序,是否簡潔,要適時指導學生如何做到語言簡潔有序。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大聲朗讀課文,教師提出討論的問題,共同探究文章的主題。 預設: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通過交流對本文講述的故事有了大概的了解。學生再讀課文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文中相關的詞語和句子,以填空的形式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 明確:課文記敘了母親在極其艱難的生活條件下,不顧別人的勸阻,拿錢給“我”買書的故事。 (1)這篇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作的? 預設:文章的寫作順序主要有時
50、間順序、空間順序、事情發展順序、邏輯順序。確定文章是運用了什么寫作順序,要根據其內容具體分析p 。 明確:本文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作的。 (2)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預設:概括文章內容的方法有很多種,本文可以采用要素串聯法。寫人記事的文章,一般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基本要素。把這幾個基本要素弄清楚,用詞語串聯起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 (3)這件事突出表現了母親的什么品質? 預設:對于這個問題,教師在教學時沒有必要引導學生去深究,只需要學生根據自己朗讀課文的初步感受來概括就可以了。 明確:母親善良、無私、偉大。 (4)本文是怎樣通過這件事來表現“慈母情深”的呢? 預設:通過對作者的
51、了解,學生可以感受到作者是從家境貧困的孩子成長為著有多篇小說的著名作家的,作者的成功與母親的支持、青年近衛軍的鼓舞是分不開的。母親為自己的孩子買書這件事看起來確實很平凡,但是當我們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了解到作者當時的家境時,我們不難感受到母親在做出給作者買“價格不菲”的書的決定時是下了很大的決心,克服了重重困難,歷經了無數艱辛的。這本看起來很普通的書,在作者的心里卻是分量沉重的,因為它是母親對自己的愛好的支持,飽含著濃濃的深情。 2.小組合作,給課文劃分層次,交流為什么這樣劃分,并歸納層意。 預設:課文中人物對話較多,標段序時要仔細,凡是另起一行又空兩格的,無論字數多少,就應是一段。給課文劃分
52、層次的方法不定,只要學生言之有理、言之有據,就應該予以肯定和鼓勵。 結構梳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寫“我”想買一本青年近衛軍,但貧寒的家境使“我”的愿望難以實現。 第二部分(第537自然段):寫母親給錢讓“我”買書。 第三部分(第38自然段):寫“我”終于有了第一本長篇小說。 四、課堂回顧,交流收獲 1.教師總結本課時教學內容,點評學生的課堂表現。 過渡:“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蹦笎凼巧畛恋?、偉大的。買書是件小事,那背后蘊藏的愛卻足以感人肺腑,催人淚下。下節課上,我們再去體會這位貧窮的母親對孩子深沉的愛。 第二課時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1.回顧內容,感悟母愛。 導語:同學們,課
53、文中的母親是那么樸實平凡,但是從作者的字里行間,我們卻感受到了這位母親是那么的可親可敬。 (1)請你說一說這位母親可親可敬的原因。 明確:盡管家境貧苦,母親卻毫不吝嗇地拿錢給“我”買書,實現“我”的心愿,因而母親可親又可敬。 (2)假如要你用一句話來贊頌這位可親可敬的母親,你會說什么呢? 預設:學生的答案可以多種多樣??梢允琴濏災赣H的名言,如“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也可以是歌頌母親的古詩詞,如“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還可以用自己的話來表達對這位母親的贊頌之情。只要表述通順,飽含感情,言之有理即可。 2.
54、指名說說課文是如何表現母親崇高的形象的。 預設:通讀課文我們就會發現,文中大量篇幅都是在描寫母親的外貌、語言和動作,所以學生不難回答這個問題,幫助學生弄清楚這一點也是為后面的學習打基礎。 3.教師過渡,導入新課。 過渡:同學們,課文中母親的工作條件是不是非常艱苦?可母親對“我”的關愛卻是那樣的慷慨無私、深情、特別,這些是不是已經深深打動了你們?這是一位什么樣的母親呢?她的音容笑貌、一言一行又有哪些特別之處呢?以至著名作家梁曉聲在許多年以后仍刻骨銘心地記得。這對母子之間究竟有怎樣的深情呢?下面我們將深入課文中去探究了解。 二、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1.教師出示“閱讀提示卡”,引導學生默讀課文,圈畫
55、重點。 閱讀提示卡 理解“我”家境的貧寒。 體會母親掙錢的辛苦。 感受“我”對母親的感激、熱愛、崇敬之情。 2.師生帶著問題合作學習,感悟人物形象,體會情感。 問題一:理解“我”家境的貧寒。 (1)學生默讀課文第14自然段,與同桌討論:從這些描寫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明確:體會到“我”的家境貧寒。 (2)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點撥:你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的家境貧寒? 預設:結合文中的【關鍵詞】:p 句,引導學生理解、體會。 明確:從“書價一元多錢”“母親還從來沒有一次給過我這么多錢”“我也從來沒有向母親一次要過這么多錢”這幾句話中可以看出,在我們現在看來是相當便宜的一本書,但是對當時的母
56、親來說這無疑是一筆巨款?!笆Щ曷淦恰币辉~表現了“我”很迫切想要這本書,但是由于家境貧寒,買書成了一件極不容易的事,“我”的愿望遲遲不能實現?!澳菚r我家的破收音機已經賣了,被我和弟弟妹妹們吃進了肚子里”這句話直接表現了“我”的家境貧寒。 (3)體會作者描寫自己家境貧寒的用意。 明確:交代故事的背景,為下文凸顯母親勤勞的形象以及表現母親對“我”的愛做鋪墊。 問題二:體會母親掙錢的辛苦。 過渡:“我”太想擁有青年近衛軍這本書了,于是“我”第一次來到母親為“我們”掙錢的那個地方,感受到了母親工作的環境,看到了母親工作時的樣子,“我”深受震動?!拔摇边€有勇氣向母親要錢買書嗎?最終,“我”買書的愿望實現了嗎?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第537自然段,我們一起來學習。 (1)感悟母親的工作環境。 預設:學生自主探究,找出體現母親工作環境差的語句。 明確:“七八十臺破縫紉機發出的噪聲震耳欲聾。”(從“震耳欲聾”體會聲音很大,環境很惡劣。)“我穿過一排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湊到縫紉機板上。周圍幾只燈泡烤著我的臉?!保◤摹皽惖?、烤著”體會環境的惡劣。)(2)體會母親工作的艱辛及母親對“我”的愛。 預設: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習的難點。教師可采用分角色朗讀的方法來讀課文,引導學生在讀課文的同時畫出描寫母親外貌、語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房屋施工技術質量管理培訓
- 冬季裝維作業安全培訓
- 2024中國黃金集團投資有限公司招聘3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班組長綜合管理技能培訓大綱
- 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 西南情韻欣賞☆瑤族舞曲教案
- 2024中國能源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北方區域總部(北方建投)管理崗位招聘1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5.向心加速度》教學設計
- 程序員培訓感悟:從迷茫到豁然開朗
- 成人消防安全培訓
- 窗簾布藝培訓
- 施工升降機基礎承載力計算書
- dd5e人物卡可填充格式角色卡夜版
- 工傷保險資金的籌集和管理
-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c證說課準備
- 機械制圖習題集+答案
- 中醫內科學陽痿專家講座
- 工貿企業三級安全教育考試試題及答案
- 各種食用香精的配方
- GBZ(衛生) 49-2014職業性噪聲聾的診斷
- GB/T 26203-2010紙和紙板 內結合強度的測定(Scott型)
- 綜合性學習之對聯-中考語文二輪復習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