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初中物理壓強試題類型及其解題技巧含解析一、壓強1.水平地面上有底面積為 300cm2、不計質量的薄壁盛水柱形容器A,內有質量為400g、邊長為10cm、質量分布均勻的正方體物塊B,通過一根長10cm的細線與容器底相連,如圖所示,此時水面距容器底30cm,則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A.此時物塊B受到的拉力為6NB.容器對水平地面的壓力是 84NC.剪斷繩子,待物塊靜止后水平地面受到的壓強變化了200PaD.剪斷繩子,待物塊靜止后水對容器底的壓強變化了200Pa【答案】C【解析】 【詳解】A.木塊的重力: GB = mBg = 0.4kg 10N/kg=4N,木塊浸沒在水中,則V排=丫木=(10c
2、m) 3 = 1000cm3= 1xi0-3m3,物體浸沒時受到的浮力為:5浮=p水gV排=1.0 103kg/m3M0N/kg ¥ X10-3m3= 10N ,繩子的拉力為:F = F 浮-Gb= 10N-4N =6N;故 A rn正確;B.容器內水的體積 V = Sh=300cm2x 30cm-1000cm3 = 8000cm3=8X10-3m3,由 p = 可得,水的質量m水=p V= 1.0 M03kg/m3X8 x10-3m3= 8kg,因不計質量的薄壁盛水柱形容 器,則容器對水平地面的壓力5=6總=(m水+mB)g= ( 0.4kg+8kg ) X10N/kg = 84N
3、,故B正確;C.繩子斷和斷之前,容器對桌面的壓力不變,受力面積不變,故剪斷繩子,待物 塊靜止后水平地面受到的壓強沒有變化,故C錯誤;D.物塊B的重力:G = mg =0.4kg 10N/kg = 4N,剪斷繩子,待物塊B靜止后漂浮,F*=G=4N;由FP»gV排可得,F淳4N木塊漂浮時排開水的體積:V排'戒I。、。通/ x 1ON/l*=4X10-4m3,液面下降的 丫排 1 X 10- 4 X 10= *印甘深度為: h= 5300X10-4m2= 0.02m, 7K對容器底的壓強變化量: p=。水g4h= 1.0 M03kg/m3M0N/kg >0.02m= 200
4、Pa.故 D 正確;故選 C.【點睛】(1)物體在水中受到三個力的作用:重力、浮力和繩子的拉力.利用 G= mg求出木塊的 重力,木塊浸沒在水中,求出木塊的體積,即排開水的體積,利用 F浮=p水gV排計算木塊 受到的浮力;已知物重和浮力,兩者之差就是繩子的拉力;(2)容器對水平地面的壓力等于容器、水、木塊的重力之和;(3)繩子斷和斷之前,容器對桌面的壓力不變等于容器重、水重和木塊重之和,再利用壓強公式分析對地面的壓強.(4)根據漂浮時浮力與重力的關系得出木塊受到的浮力;根據根據5浮=p液gV排得出木塊排開水的體積,根據 V排的變化得出水深度的變化,從而可得壓強的變化.2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5、大氣壓隨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大B.船閘是應用連通器的原理工作的C.最早測定大氣壓數值的是德國科學家馬德堡D.裝有相同液體的連通器,各部分液面高度總是相同的【答案】B【解析】A、大氣壓的值不是固定不變的,與海拔和天氣等因素有關,隨海拔高度增加而 減小,故A錯誤;B、船閘在工作時,閘室分別與上游和下游構成連通器,所以船閘是應用連通器的原理工作 的,故B正確;C、最早測定大氣壓數值白是托里拆利,故 C錯誤;D、上端開口下端連通的容器。連通器里只有一種液體,在液體不流動的情況下,連通器各容器中液面的高度總是相平的,故D錯誤。故選B。3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高壓鍋較厚,要較高的溫度才能沸騰B.高壓鍋
6、傳熱快C.高壓鍋內氣體壓強大,液體的沸點升高D.高壓鍋內氣體壓強大,液體的沸點降低【答案】C【解析】【分析】液體的沸點跟氣壓有關,氣壓增大,沸點升高;氣壓減小,沸點降低。食物在溫度高的情 況下更容易變熟。【詳解】高壓鍋的密封性強,使用時增大氣壓,提高水的沸點,食物在高溫下,短時間內容易熟。故選:C【點睛】液面上的氣壓升高,液體的沸點增大。4 .如圖所示的事例中,目的是為了減小壓強的是A.切雞蛋的鋼絲很細B.刀刃磨得很鋒利C.書包帶做得比較寬D.J圖釘頭做得很尖銳A【答案】B【解析】【分析】(1)增大壓強的方法:在壓力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在受力面積一定時,增大壓力。(2)減小壓強的方法:在壓力
7、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在受力面積一定時,減小壓力。 【詳解】A、用很細的鋼絲切雞蛋,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故A不合題息; 日書包帶做的很寬,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故B符合題意;C刀刃磨得很鋒利,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故C不合題意;D圖釘頭做得很尖銳,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故D不合題意。故選:B。5. 一名中學生雙腳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約為A. 102PaB. 103PaC. 104PaD. 105Pa【答案】C【解析】【詳解】中學生平均體重約為 500N,兩腳的總面積約為 0.05m2,則他對地面的壓強為:二
8、104Pa.F G 500N一=一 =S S 0.05m26.如圖所示,圖釘尖的面積是10-7m2,圖釘帽的面積是 10-4m2,墻壁表面能承受的最大壓強是4X10Pa。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手指必須用大于 0.4N的壓力,圖釘尖才能進入墻壁B.手指必須用大于 400N的壓力,圖釘尖才能進入墻壁C.圖釘靜止時,手對釘帽的壓力大于墻對釘尖的支持力D.圖釘靜止時,手對釘帽的壓力小于墻對釘尖的支持力【答案】A【解析】【詳解】AB、要圖頂尖進入墻壁,則圖頂尖對墻壁的壓強至少為4M06Pa,由'一于得,手對釘帽的壓力應為:" = 4,X 10% X 10儲=04N.故A正確、B錯誤;CD
9、、圖釘靜止時,手對釘帽的壓力與墻對釘尖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由二力平衡條件可知,二者大小相等,故 CD錯誤.故選A .【點睛】重點是壓強公式及其應用和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解答此題需要注意受力面積是圖釘尖的 面積,而不是圖釘帽的面積。7 .如下圖所示的實例中,屬于增大壓強的是A.B.大型載重車裝有很多車輪C.【答案】DD.切熟雞蛋的鋼絲很細書包背帶做得較寬鐵軌下面鋪枕木【解析】【詳解】A.鐵軌鋪在枕木上是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減小對路基的壓強,保護路基.不符合題8 .大型載重車裝有很多車輪,是在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減小對路基的壓強,保護路 基.不符合題意.C.書包帶較寬是在壓力一定時,增大
10、受力面積減小書包對肩膀的壓強,背書包時舒服 些.不符合題意.D.切熟雞蛋的鋼絲很細是在壓力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雞蛋的壓強,容易把雞蛋切 開.符合題意.8.如圖所示,同樣的小球在盛有不同液體的容器中保持靜止,四個容器中的液面到容器底 面的距離相同,則容器底面受到的液體壓強最大的是【答案】A【解析】【分析】(1)物體密度大于液體密度時下沉、物體密度等于液體密度時懸浮、物體密度小于液體密度時漂浮;(2)物體漂浮時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判斷漂浮時液體密度的大小關系;(3)根據p=pghJ斷液面處于同一高度時,容器底部受到液體壓強的大小關系.【詳解】由圖可知,小球在 AB中漂
11、浮,C中懸浮,D中下沉,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可知 AB液體的密度大于 C和D液體的密度;因為物體漂浮時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根據5浮=gV非可知,A中小球排開液體的體積小于 B中小球排開液體的體積,A中液體的密度最大,所以根據p=pgh可知,液面處于同一高度時,A中容器底部受到液體壓強最大.9.如圖所示,把一根兩端開口的細玻璃管,通過橡皮塞插入裝有紅色水的玻璃瓶中,從管口向瓶內吹入少量氣體后,瓶內的水沿玻璃管上升的高度為h.把這個自制氣壓計從 1樓帶到5樓的過程中(對瓶子采取了保溫措施),觀察到管內水柱的高度發生了變化,如下表所示,根據實驗現象下列判斷錯誤的是()樓層12345管內與瓶內水囪
12、的高度叁cm55.3S1663A.往瓶內吹氣后,瓶內氣壓小于瓶外大氣壓B.水柱高度h增大,說明大氣壓降低了C.上樓的過程中,給瓶子保溫是為了避免溫度對測量結果的影響D.水柱高度h越大,瓶內外的氣體壓強差越大【答案】A【解析】【詳解】A.從管口向瓶內吹入少量氣體后,瓶內氣壓大于瓶外大氣壓,所以豎直玻璃管中的水位將上升,且瓶內外氣壓差越大,水柱高度h也越大,故A錯誤;BD.由表格數據知道,隨著高度增加,管內的水面變高,說明大氣壓隨高度增加而變小,故BD正確;C.由于熱脹冷縮會引起玻璃管中水柱的變化影響實驗結果,所以在拿著它上下樓時,應保持瓶中的水的溫度不變,故 C正確.10 .如圖所示.將圓柱體甲
13、.乙放在水平面上,已知p甲乙,若沿水平方向切除相同的高度 A h則下列圖像中能正確表示余下部分對地面的壓強p與切去部分高度 A h的關系是C.D.【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題意及圖知道,p甲p乙、h甲h乙,由p=p gh道p甲p乙,所以開始時甲圖線在乙圖線的上面,若沿水平方向切除相同的高度Ah,由于p甲p乙,所以 6甲功乙,即甲的 壓強減小的快,但由于甲的高度大于乙的高度,所以,甲的壓強不可能比乙先變成零,故 只有D正確。11 .下列與壓強有關的事例的解釋中正確的是A.書包的背帶較寬,是為了增大壓強B.用吸管喝飲料,利用了大氣壓強C.攔河大壩修成上窄下寬,利用了連通器原理D.起風時,常看見
14、屋內的窗簾飄向窗外,這是因為窗外空氣流速大,壓強大【答案】B【解析】書包的背帶較寬,是為了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故A錯誤;當用吸管吸飲料時,首先是把吸管內的空氣吸走,然后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飲料就被壓進吸管里,所以,用吸管喝飲料是利用大氣壓強,故 B正確;液體內部壓強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水壩下部比上部建造的寬,是由于液體壓強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C錯誤;由于流體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所以起風時,常看見屋內的窗簾飄向窗外,這是因為窗外空氣流速大、壓強小,故 D錯誤,故選Bo12 .如圖,一木塊放在水平桌面上,若將它沿虛線截去一半,則將發生的變化是(A.壓力變小,壓強
15、不變B.壓力變小,壓強變小C.壓力變小,壓強增大D.無法判斷【答案】B【解析】試題分析:按虛線的方向將木塊截去一半,剩下一半對地面的壓力減半,受力面積不變, 根據公式p=可知,對地面的壓強變小.故選B.13 .生活中熱現象隨處可見,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端午米飄香,能聞到米粽的香味是由于分子做無規則運動B.夏天在河邊覺得沙子熱得發燙而水卻很清涼,是因為水的比熱容大C.塑料吸盤能牢牢吸在坡璃上,說明分子間存在引力D.冬天很冷的時候搓手感到暖和,是用做功的方式改變內能【答案】C【解析】A.端午米飄香,能聞到米粽的香味是擴散現象,由于分子不停做無規則運動而形 成,故A正確;B.夏天在河邊覺得沙
16、子熱得發燙而水卻很清涼,是因為水的比熱容大,在同樣吸熱時,水 的溫度升高的低,故 B正確;C.塑料吸盤能牢牢吸在坡璃上,是因為大氣壓的作用,故 C錯誤;D.冬天很冷的時候搓手感到暖和,是用做功的方式改變內能,機械能轉化為手的內能,所以感到暖和,故 D正確;故C錯誤,符合題意。點睛:注意理解水的比熱容的物理意義及其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總結水的比熱容較大 的應用實例,如作為熱機的冷卻物質,作為北方冬季的取暖物質,本題中解釋水和沙子的 溫度不同等。14.如圖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均勻正方體甲、乙對地面的壓力相等,若在兩物體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定的厚度,使剩余部分的高度相等,則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力F
17、甲'和F乙'、壓強p甲'和P乙的關系是A. F 甲'>Fp 甲'>p 乙'B. F 甲'=5乙',p 甲'二p 乙'C. F 甲'<F 乙',p 甲'<p 乙'D, F 甲'=5乙',p 甲'>p 乙'【答案】A【解析】【詳解】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均勻實心正方體對地面的壓力相等,即甲、乙的質量相等,根據圖可知甲的體積小于乙的體積,由m一可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均勻V實心正方體對地面的壓強p F mg Shg
18、若在兩物體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定的厚度,使剩余部分的高度相等,假設只將乙高出的部分截去,則乙的質量減小,因此 F甲'> F乙';由p=phg可得,p甲'> p乙'。故選Ao15.將未裝滿水且密閉的礦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水放置,如圖所示。兩次放置時,水對瓶底和瓶蓋的壓強分別為Pa和pB,水對瓶底和瓶蓋的壓力分別為Fa和Fb,則A. pA> pB, Fa> FbB. pAVpB, Fa= FbC. pA= pB, FaV FbD. pA< pB, Fa> Fb【答案】D【解析】【詳解】p=不論正放還是倒放,瓶子中裝
19、的都是水,由圖可知,倒放時瓶中水的深度較大,根據P ghO"知,水對瓶蓋的壓強較大,即PB>PA;正放時,瓶子中的水柱是粗細相同的,瓶子底部受到的壓力等于瓶中水的重力;倒放時, 瓶子中的水柱上面粗,下面細,一部分水壓的是瓶子的側壁,瓶蓋受到的壓力小于瓶中水 的重力;瓶中水的重力是一定的,所以正放時水對瓶底的壓力大于倒放時水對瓶蓋的壓 力,即 Fa> Fbo16 .如果所示,甲、乙為兩個實心均勻正方體,它們對水平地面的壓力相等,現分別沿水p甲和p乙,下歹U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將兩個正方體切去一部分,它們剩余部分對地面壓強為 判斷正確的是p甲可能大于p乙p甲一定小于P乙p甲可能大
20、于p乙: p甲一定小于p乙A.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質量, B.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體積, C.若沿豎直方向切去相同質量, D.若沿豎直方向切去相同體積, 【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因為它們對水平地面的壓力相等,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質量,則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力仍相等,因為 S甲S乙,由p=F/S可知,p甲<p乙,故A錯;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 同的體積,利用極端法,如果沿水平方向切去與乙相同的體積,則乙對地面的壓力為零, 乙對地面的壓強也為零.所以,p甲邛乙,故B錯;若沿豎直方向切去相同質量,對于柱體而言,它們桌面的壓強p=F/S=Pgh無論沿豎直方向切去相同質量,還是沿豎直方向切去 相同體
21、積,剩余部分對地面對的壓只與密度和高度的乘積有關.因為甲、乙為兩個實心均勻正方體,它們對水平地面的壓力相等.所以, p甲ga甲3二 p乙ga乙3,由圖可知a甲2> a乙2, 貝U p甲ga甲<p乙ga乙,即p甲<p乙.故C錯,D對.故選 D 考點:壓力和壓強17 .如圖所示,正方體甲、乙,甲的密度是乙的密度的4倍,甲、乙邊長之比為 1: 2,將甲放在乙的上面中央,乙放在水平地面上,甲對乙的壓強和乙對地面的壓強之比為A. 1: 2B, 2: 1C. 3: 4D, 4: 3【答案】D【解析】【分析】知道正方體甲、乙的邊長之比,根據V=L3求出體積之比,根據 S=L2求出底面積之比
22、,又知道兩者的密度之比,根據密度公式和G=mg求出重力之比;水平面上物體的壓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據壓強公式分別表示出兩種情況下對地面的壓強,進一步得出壓強之比.【詳解】P甲二4p乙,物體放在水1力V乙g4乙 8V乙g由題意可知: 包 L-8 L2乙平面上,可得:甲對乙的壓力:F甲 m甲g乙對地面的壓力:巳 m甲g mz g甲V甲gF由p 一得甲對乙的壓強和乙對地面的壓強之比為:S1 1p甲F甲S乙2乙乙g12 44生F乙 S3乙 M gS3 13.2 2故ABC錯誤,D正確.故選D.甲A. 一樣大C.乙比甲大【答案】B18.如圖所示的兩個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它們的質量和底面積均相同,容器中分
23、別裝有 甲、乙兩種液體且液面在同一高度.若容器對桌面的壓強相等,則兩種液體對容器底部的 壓強B.甲比乙大D.無法判斷因為兩容器的液面等高,容器底面積相同,所以兩種液體體積:V甲V乙; IF根據p=,容器對桌面的壓強相等,容器底面積相同,所以桌面受壓力相等,因為F=G,兩個容器質量相同(容器重相同) ,所以兩種液體重相同(質量相同) ,由根據密度公式p=可知:p甲p乙;根據p= p gh兩容器等高,所以p甲p乙;點睛:由底面積相同、容器對桌面的壓強相等,可知壓力相同,又因為容器質量相同(容器重相同),所以可知容器里面兩種液體重相同(質量相同);由題知兩容器內液面等高,可以得出兩種液體的體積關系,
24、根據密度公式得出液體密度關系;又知道h相同,據液體壓強公式分析選擇.19.如圖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個平底輕質薄塑料杯,杯子底面積為2x10-3m2,高為0.1m,杯中裝滿水,水的質量為 300g,將體積為100cm3、重為1.8N的小球緩慢的放入水 中,當小球靜止時,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g=10N/kg)B.水對杯底的壓強為 1500PaD.杯子對桌面的壓力增加了0.8NA.水對杯底的壓力為 3NC.小球受至浮力為 1.8N【答案】D【解析】【詳解】F_3_32_A.由p 知道,此時水對杯底的壓力是:F底p底S 1 10 Pa 2 10 m 2N ,s故A錯誤;B.根據題意知道,當小球靜
25、止時,杯底部受到的水的壓強是:333p底水gh 1 10 kg /m 10N / kg 0.1m 1 10 Pa,故 B徐慶;m一知道,小球VG 1.8NC.由G mg知道,小球的質量是:m - 0.18kg,由pm 0.18kg/ c的密度是:p - ( 1.8V 100cm3球在水中靜止時受到的浮力是:g 10N / kg103kg / m3,由于 例求歌,所以,小球沉底,故小F浮 豚 gV排 體 gV 1 103kg/m3 10N/kg 100 10 6m3 1N,故 C 錯誤;D.由于是輕質薄塑料杯,其重力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小球沒有放入水中時杯子對桌面3的壓力是:F G水 m水g 3
26、00 10 kg 10N/kg 3N ,小球排開水的重力是:G排F浮1N ,故小球放入水中時杯子對桌面的壓力是:F' G水 G球 G排 3N 1.8N 1N 3.8N ,所以,杯子對桌面的壓力的增加是:VF F' F 3.8N 3N 0.8N ,即 D正確;綜上所述,故選Do20.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積和質量都相同的甲、乙兩平底容器,分別裝有深度相同、質量相等的不同液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容器對桌面的壓力:F甲F乙液體的密度:P甲二。乙 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p甲p乙 容器對桌面的壓強:p甲'二p'A.只有和B.只有和 G只有和D.只有和【答案】D【解
27、析】容器質量相等,容器內的液體質量也相等,所以總重相等,即容器對桌面的壓力相等:F*F乙,故錯誤;液體的質量相等,由圖知,乙容器越往上,口徑越大,所以乙中液體體積大,根據m可知,乙的密度小,故 p甲P乙,故錯誤; V因為p甲p乙,且液面相平,根據 p gh可知,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為:p甲p乙,故正確;總重相等,容器的底面積相等,根據 p - G得,容器對桌面的壓強:p甲二p',故S S正確;故選D.點睛:關鍵是判斷出兩液體密度大小的關系,根據圖可知,乙液體體積大,而兩液體質量Pa、相等,所以根據密度公式可判斷密度大小,再判斷其它就沒有難度了.21 .圖中的兩個容器中盛有同種相同質量的
28、液體,容器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強分別為Pb,容器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力分別為Fa、Fb,則()B. Pa> PBC. Fa=FbD. Fa>FbhA< hB,由 p=pg時知:pA<AB.由于容器裝的是同種液體,則密度相同,由圖可知: pb;CD. A、B兩個圓柱形容器中,裝有質量相等的液體,則液體的重力相等,由于在圓柱形容器中,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所以對底面的壓力也相等,即Fa=Fb。22 .在室溫下,吹鼓一個氣球,把它放進真空罩中,抽走真空罩中的氣體,發現氣球變大 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氣球內氣體質量變大,體積變大,密度不變B.氣球內氣體質量不變,體積
29、變大,密度變小C.氣球變大因為氣球內的氣壓變大D.抽氣后,真空罩內氣壓大于氣球內的氣壓【答案】B【解析】【詳解】AB.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不隨位置、狀態、形狀、溫度的改變而改變;氣體的質 量一定時,體積越大,密度越小;故A錯誤,B正確;CD.抽走真空罩中的氣體,玻璃罩內氣體壓強逐漸減小,小于氣球內的氣壓,所以氣球變 大。故CD錯誤。23.對于上升的熱氣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熱氣球的升空原理和民航飛機的起飛原理相同B.熱氣球勻速上升時,機械能一定不變C.熱氣球上升過程中,受到的大氣壓強不變D.熱氣球燃料減少后,它的慣性變小【答案】D【解析】分析:(1)飛機起飛利用了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
30、系,熱氣球是利用浮力升空的;(2)分析熱氣球在勻速上升過程中氣球的動能和勢能變化情況即可得出答案。(3)根據大氣壓與高度的變化關系可判斷熱氣球上升過程中大氣壓強的變化;(4)慣性是保持物體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只有質量有關,質量大,慣性大。解答:A、飛機起飛利用了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熱氣球是利用浮力升空的,二者的原 理不相同。此選項錯誤;B、熱氣球在勻速上升過程中氣球的質量不變,速度不變,動能不變;而高度變大,勢能變 大,所以機械能變大。此選項錯誤;G大氣壓隨高度的升高而減小,故熱氣球上升過程中,受到的大氣壓強越來越小;此選項 錯誤;D、慣性大小與質量有關,質量小,慣性小,故火箭飛行一段時間后
31、燃料減少,質量減少,其慣性大小變小。此選項正確;故選D【點睛】此題通過氣球的升空現象,考查了物體浮沉條件的應用,對二力平衡條件的掌 握,還考查了機械能的知識,綜合性較強,難點是物體浮沉條件的應用。24.如下圖所示:甲、乙兩個實心均勻正方體( p甲V p乙)分別放在水平地面上.若在兩 正方體的右側,按圖所示方式,沿豎直方向各截去相同的質量,它們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 強相等.則兩個正方體原來對地面的壓力F甲、F乙的關系是WRfJ事事打親¥囊妻¥打打白A. F甲一定大于F乙B. F甲可能等于F乙C. F甲一定小于F乙D. F甲可能小于F乙【答案】A【解析】【詳解】在兩正方體右側沿豎
32、直方向各截去相同的質量,由于正方體均勻,可以用P gh判斷,對于甲正方體沿豎直方向切去一部分,p甲和h甲都不變,所以p甲不變,同理,乙正方體沿豎直方向切去一部分后,P乙也不變,因為它們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現在相等,所以原來也相 等.因為P甲P乙,根據P gh知,所以h甲h乙,所以甲的邊長大于乙的邊長,根據公式F P可知,甲對地面的壓力大于乙對地面的壓力.故A正確,BCD錯誤.S25.如圖(a)所示,底面積不同的圓柱形容器分別盛有甲、乙兩種液體,其密度為p甲和P乙。已知液體對各自容器底部的壓強相等。現將甲、乙液體互換容器(均不溢出),如圖(b)所示,甲、乙液體對容器底部壓強的變化量分別為小甲、a乙,
33、則()A. 甲乙,中甲 與乙 B. p甲p乙,中甲與乙 C. p甲vp乙,中甲=與乙 D, 甲。乙,中甲=與乙【答案】A【解析】【詳解】液體對各自容器底部的壓強相等,即p甲 山,即甲gh甲乙gh乙從圖(a)可以看到,h甲hz ,那么可知甲,乙現將甲、乙液體互換容器,那么可得p甲甲gh甲、心乙gh,甲、乙液體對容器底部壓強的變化量分別為甲gh甲甲gh甲乙 ghz.乙 ght還可以知道甲液體、乙液體在大底面積Si和小底面積S2的容器中時的體積關系式是式子變換可以得到,S2 ,h甲hSiV甲Sih甲S2h甲V乙Sih 乙Si ,' 一,hfc,代入上面的式子可以得到S2S2SiS S S2甲
34、 gh> h, SS2乙g%S2兩式相減可得到: Si-S2 甲g飾S乙g"G-SS2''甲 I S2乙 hL Sig SI - S2SS2因為p甲p 乙,SiS2,那么p乙S2即在(a)圖甲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大于乙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也可知因為G甲甲h甲S2、G乙乙hz. S ,可知''甲h甲S2 -乙2Si 0所以p甲 p乙 0即p甲 生;故選A。26.兩個底面積相同形狀不同的容器 A、B (Ga=Gb),盛有不同的液體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現將甲、乙兩個相同的物塊分別放入兩容器中,當兩物塊靜止時,兩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兩物塊所處的位置如圖所示(
35、忽略液體的損失),下列說法正確的是I mi . rl.jg . 0R '4. ""一.-i Xj Hj* .二戶畫回三生絲w * *,-IOB, 4 M 3 - i& K= N 4 3 4 *, tS. a .目/4E場女處殳,:爾,如叨浜,可,壬%;ABA.甲物塊受到的浮力大于乙物塊受到的浮力B.兩容器底受到的液體壓強相等C.取出兩物塊后,B容器底受到液體的壓強大于 A容器底受到液體的壓強D.取出兩物塊后,B容器對桌面的壓強小于 A容器對桌面的壓強【答案】C【解析】【分析】(1)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判斷浮力與重力的關系;(2)根據pgh得出容器底受到壓強的關
36、系;(3)取出物塊后,A的液面下降的多,B的液面下降的少,由此即可判斷;(4)根據壓強公式p F比較壓強的大小。 S【詳解】A.甲懸浮,F浮甲=G排甲二G;乙漂7則 F浮乙二G排乙=G,所以浮力相同,故 A錯誤;Bh物體在甲中懸浮,則 p甲=p A,在乙中漂浮,則 p乙 p B, p甲二p乙,因此PA p B, 深度相同,由p gh可知,B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大,故 B錯誤;C取出物塊后,A的液面下降的多,B的液面下降的少,兩容器中液體深度hA hB,又PA PB,由p gh可知,B容器底受到液體的壓強大于 A容器底受到液體的壓強,故 C 正確;D B容器液體密度大于 A液體密度,甲排開 A的體
37、積大于乙排開 B的體積,取出后物體后B液體體積大于 A液體體積,B液體的重力大于 A液體重力,由壓強公式 p 工得,取出S兩物塊后,B容器對桌面的壓強大于 A容器對桌面的壓強。故 D錯誤。 故選:Co27.小明將兩個相同的一次性塑料杯疊放在一起,用吹風機以恒定風速沿上杯口水平吹氣,發現塑料杯被吹出,如圖,有人認為這是因為土杯口流速大,壓強小”使杯子飛出,也有人認為這是因為吹氣時有氣體進入下面的杯子中將上面的杯子頂上來”。為進一步驗證以上兩種解釋,下列方案不可行的是A.在上面的塑料杯底開一個孔,再次重復實驗,觀察杯子情況B.將下面的塑料杯的底剪去,再次重復實驗,觀察杯子情況C.將兩塑料杯的底都剪去,再次重復實驗,觀察杯子情況D.將上面塑料杯的杯口剪去,使其低于下面塑料杯的杯口,再次重復實驗,觀察杯子情 況【答案】C【解析】【詳解】A.在上面的塑料杯底開一個孔,再次重復實驗,此時可以排除吹氣時有氣體進入下面的杯子中將上面的杯子頂上來 ”的說法,因為即使有氣流進入下面的杯子,也會從此孔出來, 所以再觀察杯子情況,可判斷解釋一正確,故 A可行;B.將下面的塑料杯的底剪去,再次重復實驗,也可以排除吹氣時有氣體進入下面的杯子中將上面的杯子頂上來 ”的說法,觀察杯子情況,可驗證解釋一正確,故B可行;C.將兩塑料杯的底都剪去,再次重復實驗,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食品飲料行業分析
- 上海閔行職業技術學院《合唱與指揮基礎(2)》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許昌電氣職業學院《老年生活能力評估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南京工業大學《外科學Ⅰ》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至2031年中國汽車仿真電氣電路學習實習臺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煤炭買賣合同模板
- 遼寧中醫藥大學杏林學院《足球俱樂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道路路基坡度施工方案
- 新建電力線施工方案
- 山西醫科大學晉祠學院《鋼琴基礎(2)》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配電工程施工方案
- 數學-湖南省2025屆高三下學期“一起考”大聯考(模擬二)試題+答案
- 2025年中國計量器具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中央2025年中國信息安全測評中心招聘31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傾向性考試題庫必考題
- 《正定矩陣的應用分析》1400字
- 掛網噴播植草施工方案
- CNAS-CC190-2021 能源管理體系認證機構要求
- mems探針卡可行性研究報告
- 牧運通備案辦理流程
- 河南省歷年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之非連續性文本閱讀5篇(截至2024年)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