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單元測試題_第1頁
部編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單元測試題_第2頁
部編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單元測試題_第3頁
部編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單元測試題_第4頁
部編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單元測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品文檔 部編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單元測試題第一單元檢測卷 (時間:90分鐘滿分:120分) 一、積累與運用(28分) 1.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2分)(D) A.仲裁(zhòng)潰退(kuì) 要塞(sè)一絲不茍(u) B.氣氛(fn)慷慨(ki) 鐫刻(jun)屏息斂聲(píng) c.由衷(zhng)翹首(qiáo) 悄然(qio)殫精竭慮(dn) D.桅桿(wéi)咆哮(páo) 默契(qì)銳不可當(dng) 導析:DA項,“塞”應讀作sài;B項,“屏”應讀作bng;c項,“

2、悄”應讀作qio。 2.下列詞語書寫完全正確的一項是(2分)(B) A.泄氣督戰遺囑眼花撩亂 B.凌空輕盈安慰如夢初醒 c.凜烈澎湃承載振耳欲聾 D.綻放沸騰軌跡無怨無侮 導析:BA項,“眼花撩亂”應為“眼花繚亂”;c項,“凜烈”應為“凜冽”,“振耳欲聾”應為“震耳欲聾”;D項,“無怨無侮”應為“無怨無悔”。 3.下列句中加點成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c) A.我們去采訪那位老兵,當年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他還是記憶猶新。 B.恒大隊銳不可當,尤其是那幾位年輕中國小將的表現,讓人們看到了中國足球的未來。 c.馮小剛導演的電影芳華熱播以來,廣大市民對該節目的熱衷程度可謂迫在眉睫。 D.站在左

3、宗棠故居前,我不禁浮想聯翩,時空轉換,似乎看見了這位偉人馳騁疆場的英姿。 導析:c“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勢十分緊迫,用在此處不合語境。 4.(2017荊州)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2分)(D) A.最近的市場調查顯示,大眾購買低價藝術品,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出于裝飾家居的需要,這種消費現象值得商家重視。 B.殲-31在珠海航展的公開亮相,表明我國已經成為繼美國和俄羅斯之后第三個具備出口隱身戰斗機的國家。 c.為了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績,從現在起到明年五月份,學校宣布將對學生的用餐、睡眠和學習作出統一科學的安排。 D.沈石溪借助動物折射人類社會,他認為動物所具有的獨特的生存方式和生存

4、哲學,應當引起同樣具有生物屬性的人類的思考與借鑒。 導析:DA項,句式雜糅,將句中的“出于”刪去;B項,成分殘缺,“戰斗機”后加“能力”;c項,語序不當,“從現在起到明年五月份”放到“宣布”后。 5.下面有關新聞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B) A.標題、導語和主體通常是一則消息中不可缺少的三部分。 B.新聞語言平實概括,作者的感情不能流露在字里行間。 c.導語一般以簡要的文字突出最重要、最新鮮或最具吸引力的事實。 D.新聞的主體部分承接導語,扣住中心,用足夠的材料、典型的事例展開導語中已點明的新聞事實,是導語內容的具體化。 導析:B“作者的感情不能流露在字里行間”說法錯誤。 6.請給下面的

5、新聞材料擬寫標題,并簡述理由。(2分) 新華網4月22日訊4月24日是首個中國航天日。為迎接首個航天日,航天專家在國家博物館學術報告廳作專題報告,總結了中國載人航天、火箭發射、深空探測等方面的航天成就,強調了中國進入太空的能力目前已經達到航天大國的水平,并指出“十二五”期間,中國每年的航天發射數量穩居世界前三,尤其值得所有中國人自豪的是,近20年中國長征火箭的發射成功率居全球之最。 答案:(示例一)首個中國航天日前夕,專家總結中國航天輝煌成就。因為它點明了時間的特殊性,從整體上概括了新聞的核心內容。 (示例二)近20年中國長征火箭發射成功率居全球之最。因為它突出了中國航天的這一成就,激發中國人

6、的自豪感,給人印象深刻,有 吸引力。 7.詩句默寫。(7分) (1)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 (2)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 (3)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4)曹操龜雖壽一詩中,表現詩人年老而壯志猶存,雄心不減,積極向上的詩句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8.名著閱讀。(3分) 材料一他是在紅色區域進行采訪的第一個西方新聞記者。 胡愈之 材料二1936年,他冒著生命危險,穿越重重封鎖,深入延安,深入根據地,深入西方媒體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實了解這些人的生活經歷和革命精神。后來,他根據采訪和考察得來的第一手資料,寫成了一本書。 (1)材料中的“他”是誰?(1分) 答案:埃

7、德加斯諾 (2)“他”寫成的這本書的名字是什么?曾易名為什么?(2分) 答案:紅星照耀中國西行漫記 9.綜合性學習。(6分) 【知媒體】2017年1月9日,屠呦呦獲我國最高科學技術獎。某中學校報在全校師生中間開展了“你是通過什么途徑獲知屠呦呦獲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問卷調查,統計結果如下表: 媒體傳統媒體新興媒體 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 比例12.7%1.6%30.5%55.2% (1)根據表格內容,請將該問卷調查的結論補充完整:從新聞的獲知途徑上來看, 。(2分) 答案:(示例一)新興媒體已經成為人們獲知新聞的主要途徑(示例二)新興媒體已經全面壓倒傳統媒體(示例三)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媒體已經全面壓

8、倒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示例四)傳統媒體已經被新興媒體超越(示例五)電視、報紙、廣播等傳統媒體已不再是人們獲知新聞的主要媒體 【話標題】屠呦呦獲最高科學技術獎后,國內各大新聞媒體相繼報道了獲獎的相關消息。以下是部分新聞媒體報道的標題: “屠呦呦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屠呦呦獲最高科學技術獎打破了不成文慣例” “屠呦呦獲最高科學技術獎成女性且非院士獲此殊榮第一人” (2)請根據上面新聞標題,結合新聞的相關知識,探究新聞標題的特點: 。(答一點即可)(2分) 答案:(示例)提示內容,使讀者在閱讀之前對內容有一定的了解(或“吸引讀者”或“評價內容,表達報紙的立場及態度”) 【用新聞】獲知屠呦

9、呦獲獎后,學校校報主編向校報指導教師提供了三個出報方案: 方案一:立即出報,轉載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等媒體上的消息。 方案分析:及時、迅速,但時間短促,難以做到深刻全面。 方案二:不著急出報,先收集各大媒體的相關報道,然后做一期“屠呦呦獲獎”的專題,進行綜合報道。 方案分析: 方案三:采訪本校的老師、同學,根據采訪內容做一期“身邊人看屠呦呦獲獎”的專題報道。 方案分析:能結合身邊實際,可讀性增強,但缺乏權威性和推廣價值。 (3)請運用新聞相關知識,為校報主編補寫出方案二的“方案分析”。(2分) 方案二分析: 答案:(示例)能查閱、參考各種資料,做到深刻、全面(或“詳實”“權威”),但相

10、對延遲,滯后。 二、閱讀理解(42分) (一)閱讀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回答問題。(12分) 新華社長江前線二十二日二時電英勇的人民解放軍二十一日已有大約三十萬人渡過長江。渡江戰斗于二十日午夜開始,地點在蕪湖、安慶之間。國民黨反動派經營了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線,遇著人民解放軍好似摧枯拉朽,軍無斗志,紛紛潰退。長江風平浪靜,我軍萬船齊放,直取對岸,不到二十四小時,三十萬人民解放軍即已突破敵陣,占領南岸廣大地區,現正向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諸城進擊中。人民解放軍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戰斗,堅決地執行毛主席朱總司令的命令。 10.這則消息也是毛澤東同志寫的,比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早播發20個

11、小時。這則消息的導語是第句。(2分) 11.文中哪些詞語描述國民黨反動派防線崩潰?哪些詞語描述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善戰?(3分) 答案:摧枯拉朽、軍無斗志、紛紛潰退/萬船齊放、直取(對岸)、突破(敵陣)、占領、進擊、英雄式的戰斗。 12.給選文劃分段落層次并概括大意。(3分) 答案:導語:第句話。概述我中路軍“勝利南渡長江”這一主題。主體部分為句。每句為一層。第句:概述我軍對敵發動進攻的時間,突破敵人防線的地點。第句:概述敵軍防線不堪一擊,士氣低沉以及敗逃情況。第句:正面描寫我中路軍渡江作戰的情況,概述戰斗所花的全部時間,戰斗的結果以及發展趨勢。第句:綜述人民解放軍堅決執行命令,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堅

12、強意志和英雄氣概。 13.這則消息中,作者對我人民解放軍的看法是什么?表明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人民解放軍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戰斗,堅決地執行毛主席朱總司令的命令。高度贊揚人民解放軍“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二)閱讀下文,完成各題。(13分) 落日 朱啟平 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九時十分,我在日本東京灣內美國超級戰艦“密蘇里”號上,目睹日本代表簽字,向聯合國投降。 “密蘇里”號艦的主甲板有兩三個足球場大,灰色的艦身油漆一新,十六英寸口徑的大炮,斜指天空。這天天陰,海風輕拂。海面上艦船如林,飄揚著美國國旗。 簽字的地方在戰艦右側將領指揮室外的上層甲板上。簽字

13、桌上鋪著綠呢臺布,每邊放一把椅子。桌子靠里的一面是聯合國簽字代表團站立的地方,靠外的留給日本代表排列。桌前左方將排列美國五十位高級海軍將領,右方排列五十位高級陸軍將領。桌后架起一個小平臺,給拍電影和拍照片的攝影記者們專用。其余四周都是記者們的天下。我站在一座在二十毫米口徑的機關槍上臨時搭起的木臺上,離簽字桌約兩三丈遠。在主甲板的右前方、緊靠舷梯出入口的地方,排列著水兵樂隊和陸戰隊榮譽儀仗隊,入口處又排列著一小隊精神飽滿、體格強壯的水兵。 八點半,樂聲大起,聯合國簽字代表團到。八時五十分,樂聲又響徹上空,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將軍到。他是坐驅逐艦來的。軍艦的主桅桿上,這時升起一面美國國旗。 聯合國

14、代表團在簽字桌靠里的一面列隊靜立。以中國徐永昌將軍為首的五十位海軍將領和五十位陸軍將領,也分別排列在預先安排好的位置上。這時,日本代表團乘一艘小艇來到。樂隊寂然。日本代表團外相重光葵在前,一共十一個人,到上層甲板后,即在簽字桌向外的一面,面對桌子列成三行,和聯合國代表團隔桌而立。 九時整,麥克阿瑟昂首走到擴音機前,極清晰、極莊嚴、一個字一個字對著日本代表團說:“我現在命令日本皇帝和日本政府的代表,日本帝國大本營的代表,在投降書上指定的地方簽字。”他說完后,重光葵掙扎上前行近簽字桌,在兩份投降書上分別簽了字。 麥克阿瑟繼續宣布:“盟國最高統帥現在代表與日本作戰各國簽字。”麥克阿瑟坐到椅子上,簽完

15、字后,回到擴音器前。這時我轉眼看看日本代表,他們像木頭人一樣站立在那里。之后,美、中、英、蘇、澳、加、法、荷等國代表在麥克阿瑟宣布到自己時,先后出列簽字。各國代表在簽字時的態度以美國最安閑,中國最嚴肅,英國最歡愉,蘇聯最威武。 全體簽字畢,看表是九點十八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陽事件,隨即侵占東北;一九三三年又強迫我們和偽滿通車,從關外開往北平的列車,到站時間也正好是九點十八分。現在十四年過去了,沒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這個時刻,在東京灣簽字投降了! 按預定程序,日本代表應該隨即取了他們那一份投降書(另一份由盟國保存)離場,但是他們還是站在那里。原來加拿大代

16、表在日本那份投降書上簽字時簽低了一格,占了法國簽字的位置,法國代表順著簽錯了地方,隨后各國代表跟著也都簽錯了。麥克阿瑟的參謀長于是依著規定的簽字地方予以更正,旁邊附上自己的簽字作為證明。倒霉的日本人,連份投降書也不是干干凈凈的。 (節選自中外記者筆下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東方出版社,1987年) 14.結合全文,分析標題“落日”的含義。(3分) 答案:日本(戰敗)投降。 15.日本向聯合國投降的儀式,麥克阿瑟為什么安排在美國軍艦上、美國國旗下舉行?(3分) 答案:凸顯美國的地位(重要性、強大等)。 16.麥克阿瑟是坐驅逐艦來的,日本代表團則是乘小艇來的,為什么? (4分) 答案:(示例)可以讓勝

17、利者盡顯勝利的驕傲(盡享勝利的喜悅),讓失敗者盡顯渺小(屈辱)。 17.投降書“簽錯了”,日本代表為什么不要求重新簽一份而接受了“不干凈”的投降書?(假設日本要求重簽,盟國同意重簽)(3分) 答案:簽投降書是恥辱的,再簽一次等于雙重恥辱。(所以啞巴吃黃連,自認倒霉) (三)(2017賀州)閱讀下文,完成各題。(17分) 留守鄉村的爺爺 蔣曼 孩子的爺爺在鄉下,八十多歲了,嗓門洪亮,身體硬朗,還能參加各種勞動。他似乎從未有退休打算,每天都很忙碌,忙著照顧他的雞、鴨、蔬菜和莊稼。 前不久,接他到城里住過幾天,可他老是記掛著鄉下:菜該灌肥,該撒點草木灰,寄養在鄰居家的看門狗還是天天回來睡,水溝要刨刨

18、,不然樹苗的根要爛了,母雞們都下蛋在山上,便宜了黃鼠狼。在他的土地上,有太多需要他的物和事,從未有被生活丟棄的感覺。 從孩子的爺爺身上,我看到這樣一個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襤褸,在與土地朝夕相處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嚴和自豪傳給他,二十四節氣鐫刻進他的血脈,知道什么時候勞作,什么時候休息。 平常日子,他會仔細地安排家里地里的活計。菜長出來了,雞長大了,就在它們之間編一道竹籬笆;趕集時,買點不常見的菜苗,種出來,看著都感覺稀奇。天燥地旱,他不著急:“沒啥,油菜今年長得好,天干油分足。”如有陰雨,他也會安慰家里人:“稻子灌漿的時候,雨水多,不空殼。”某年洪水來犯,他也如此淡定:“這土肥沃啊,明年

19、又種嘛。”數十年與土地親密相守,其經驗足夠讓他從容不迫。 鄉村老人對死亡有一種獨特豁達,生死本是自然輪回,榮衰不只是莊稼和草木。爺爺能在一歲一枯榮的山野田間洞悉生命秘密。在鄉村,死亡從來不是禁忌,到了高齡歲數,他們會早早地請來風水先生,選好墓地,準備好壽木,放在堂屋里,每年會親自刷一遍漆,紅色的或者黑色的,平時用來儲存需要干燥的糧食,最后,存放自己。 孩子的爺爺喜歡種樹。我老公考上大學,他高興地在村里小學種下一排香樟樹,現在還都郁郁蔥蔥,生長在已被廢棄的小學校里。我們結婚時,他建議我們種一棵樹,然而在高樓遍地的城里,連人都難以安頓,我們在哪里可以種下屬于自己的樹呢。 有了小孫女,爺爺說:“我在

20、鄉下給孫女種了棵香樟樹,以后她大了,樹也大了。”爺爺說不來動聽的話,小孫女卻記住了爺爺的禮物。這個城市出生的孩子,從此與遙遠的鄉村老家有了心靈相通的所在:一棵樹,一棵和她一起成長的樹。 有一天,我們回老家時,女兒終于見到了這世界上屬于她的那一棵樹。爺爺領著孫女,驕傲地走在自家的土地上,滿懷一個勤勞莊稼人的自豪感,大聲地告訴孫女:“這地是我的,也是你的,小池塘是你的,大公雞是你的,坡上的柏樹全是你的,那只叫團團的狗也是你的” 不由得凝神駐足,聆聽又感動。我們給了孩子生命,留守鄉村的爺爺則給了她廣袤而豐盈的故鄉,我由此豁然開朗,哀而不傷。 (摘自2016年5月長春日報) 18.文中“爺爺”做了哪幾件事?請簡要概括。(3分) 答案:仔細安排家里地里活計;從容安排身后事;在村里小學種下一排香樟樹;再種一棵香樟樹當禮物送給孫女;領著孫女看自家的土地。(答對三點,可得滿分。) 19.結合全文,揣摩下列詞句含義。(每小題2分,共4分) (1)從孩子的爺爺身上,我看到這樣一個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襤褸,在與土地朝夕相處的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