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下冊第21課學研測_第1頁
九年級語文下冊第21課學研測_第2頁
九年級語文下冊第21課學研測_第3頁
九年級語文下冊第21課學研測_第4頁
九年級語文下冊第21課學研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九年級語文下冊第21課學研測曹劌論戰執筆人:張素平 時間:2010年12月10日學習目標:1、培養學生借助工具書翻譯文言文的能力2、了解課文圍繞中心安排材料,詳略得當的寫法3、領會曹劌軍事上的杰出才能。學習重點: 1、了解課文圍繞中心安排材料,詳略得當的寫法2、領會曹劌軍事上的杰出才能我學我行!一、自學感知1、文學常識:課文選自 ,相傳為 (朝代)時期 所作,又名左氏春秋,全稱春秋左氏傳,是中國古代一部編年體史書。2、用原文填空:曹劌見魯莊公的原因是: ;認為反攻的最佳時機是 ,追擊的最佳時機是 ;表現魯莊公“取信于民”的一句是_ _ 。3、解釋重點字伐 謀 鄙 徧 專 犧牲 加 信 獄 察

2、鼓 乘 馳 克 再 盈 靡4、翻譯重點句子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我思我能!夫大國,難測也,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二、重點研討 研討一:速讀課文,說說原文有沒有與“論戰”無關的內容,如果有能不能刪去,為什么?研討二:文章題目是曹劌論戰,曹劌對戰爭有何高見呢?請從文中找出他有關戰爭的論述,讀一讀,并說說決定戰爭勝敗的條件是什么?我讀我感吧!三、鞏固訓練 本文語言精煉,人物形象鮮明,認真閱讀課文有關人物的描寫,讀一讀,并說說你最喜歡哪一個,為什么?用“我喜歡 ,因為他 ,從文中 可以看出來”的句式談談你的看法。我做我悟

3、!四、延伸遷移 閱讀文言選段甲乙,完成文后題目。【甲】曹劌論戰全文【乙】周武王克殷,召邵公問曰:“殷之士眾,奈何處之?”鄒公對曰:“有罪者殺之,無罪者活之。”武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武王曰:“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制,惟仁是親。”武王曰:“善哉!”乃從周公之言。 (選自周公安民) 【注釋】 殷:殷朝,即商朝。 周公:周武王的弟弟。 田其田:耕種他原來的田地。第一個田,名詞活用為動詞,種田;第二個田,名詞,田地。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意思。 (1)無罪者活之 (2)為之奈何 (3)乃從周公之言 (4)惟仁是親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獄,雖

4、不能察,必以情 (2)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制。 3乙文中的周武王聽從了周公的建議,主要原因是什么? 4從上面甲乙兩個文段可以看出,古代謀士認為君主應該如何對待老百姓?相信你是最棒的!五、達標檢測1、課文默寫: 文中體現作戰先決條件是政治上取信于民的句子是 。 曹劌在戰爭的論述中提出追擊敵兵時機的句子是: 。2、說出以下詞語古今意思:犧牲 間 獄 鄙 忠 可以 情3、翻譯下列句子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4、認真閱讀課文中曹劌和魯莊公的對話,用簡潔的語言說說他們各是怎樣的人?并聯系生活實際談談魯國獲勝給你的啟示最深的一點是什么?學習收獲:周武王克殷,召邵公而

5、問:“殷之士眾,奈何治之?”邵公對曰:“有罪者殺之,無罪者活之。”武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武王曰:“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更舊新,惟仁是親。”武王曰:“善哉!”乃從周公之言。克: 攻下更: 改變善: 對從: 聽從 周武王攻下了商朝,召見紹公,問他:“商朝的士人和百姓,怎么處置他們?”邵公回答說:“把有罪的殺掉,無罪的使他活著。”武王說:“不行。”邵公出去后,周公進見。武王問;“你認為該怎么辦?”周公說:“讓他們各自居住自己的家里,耕作自己的田,不要因為舊朝新臣而有所改變,只親近仁義的人。”武王說:“對啊!”于是聽從了周公的話。孫叔敖作楚國的令尹,一國的官吏和百姓

6、都來祝賀。有一個老人,穿著麻布制的喪衣,戴著白色的喪帽,最后來吊喪。孫叔敖整理好衣帽出來接見了他,對老人說:“楚王不了解我沒有才能,讓我擔任令尹這樣的高官,人們都來祝賀,只有您來吊喪,莫不是有什么話要指教吧?”老人說:“是有話說。當了大官,對人驕傲,百姓就要離開他;職位高,又大權獨攬,國君就會厭惡他;俸祿優厚,卻不滿足,禍患就可能加到他身上。”孫叔敖向老人拜了兩拜,說:“我誠懇地接受您的指教,還想聽聽您其余的意見。”老人說:“地位越高,態度越謙虛;官職越大,處事越小心謹慎;俸祿已很豐厚,就不應索取分外財物。您嚴格地遵守這三條,就能夠把楚國治理好。”閱讀甲、乙兩則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問題。 【

7、甲】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日:“未可。”齊人三鼓。劌日:“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日:“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日:“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故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以治待亂,以靜待嘩,此治心者也。以近待遠,以逸待勞,以飽待饑,此治力者也。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陣,此治變者也。 (節選自孫子軍爭篇)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 (1)公將馳之(2)望其旗靡

8、 (3)三軍可奪氣(4)朝氣銳 2用現代漢語翻澤下列句子。 (1)彼竭我盈,故克之。 (2)勿擊堂堂之陣,此治變者也。 3甲文中曹劌“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的原因是:;乙文中的中心句是。(均用句中原文回答) 4節選的甲、乙兩文在闡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觀點是什么?這些觀點對我們今天的學習和生活有怎樣的借鑒作用? 1(1)驅車(追趕)(2)倒下(3)士氣(4)銳利(飽滿)2(1)他們的勇氣消失了而我軍的士氣正旺, 所以戰勝了齊軍。(2)不要去攻擊陣容整齊的敵人,這就是治理軍隊的變化啊。(意思對即可)3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故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4第一問答案要點:戰爭中要善于分析敵情,把握戰機,軍事

9、上要后發制人;第二問答案要點:(_1)無論干什么事要善于分析;(2)善于聽取并采納群眾的意見;(3)運用正確的戰略戰術。等等。 【乙文譯文】對于敵人的軍隊,可以挫敗它的士氣;對于敵人將領,可以動搖他的意志。因此,初戰時,部隊士氣高昂;經過一段時間后則逐漸懈怠;到戰斗后期,士氣就衰竭了。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要避開敵人士氣旺盛的時候,而選擇在對方士氣低落、衰竭時進攻,這是掌握士氣的方法。用我方的嚴整有序,對付敵方的混亂無序;以我方的沉著冷靜,對付敵方的躁動不安,這是掌握軍隊心理的方法。用我方的靠近戰地,等待敵人的遠道而來;用我軍的安逸從容,對付敵軍的疲勞倉促;用我軍的糧餉充足,對付敵軍的饑餓不堪,

10、這是把握軍隊戰斗力的用兵方法。不要去截擊旗幟嚴整、隊列雄壯的敵軍,不要去攻打陣容強大、實力雄厚的敵人,這是掌握機變的用兵方法。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選段,完成后面的題。甲十年春,齊師伐我。遂逐齊師。乙宋公及楚人戰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司馬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公曰:“不可。”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陳而后擊之,宋師敗績。公傷股,門官殲焉。國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馀,不鼓不成列。”子魚曰:“君未知戰。勍敵之人,隘而不列,天贊我也。阻而古鼓之,不亦可乎?猶有懼焉。且令之勍者,皆吾敵也。雖及胡耉,獲則取之,

11、何有于二毛?明恥、教戰,求殺敵也。傷未及死,如何勿重?若愛重傷,則如勿傷;愛其二毛,則如服焉。三軍以利用也,金鼓以聲氣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聲盛致志,鼓儳可也。”(選自子魚論戰)【注釋】既:盡。司馬:統帥軍隊的高級長官,指子魚。重(chng):重復,再次。二毛:頭發斑白的人。亡國之馀:亡國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勍(qng)敵:強敵。胡耉(gu):很老的人。儳(chn):雜亂不整齊,此指不成陣勢的軍隊。12解釋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1)弗敢專也()(2)忠之屬也()(3)遂逐齊師()(4)阻而鼓之()13翻譯下面的句子。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14曹劌認為“肉食者鄙,未能

12、遠謀”。戰前魯莊公的“鄙”表現在哪里?請用自己的話概括回答。15造成長勺之戰和泓水之戰不同結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6曹劌和子魚在作戰思想上有什么相同之處?請結合選文內容簡要回答。(2007年江蘇鎮江卷)(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選段,完成后面的題。甲既克,公問其故。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乙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18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1)彼竭我盈()(2)望其旗靡()(3)臣之妻私臣

13、()(4)今齊地方千里()19把下面的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1)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2)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20甲乙兩文中都有結論性的話。甲文中結論性的話是“”和“”;乙文中鄒忌在勸說齊威王時,運用的方法得出的結論性的話是“”。21根據甲乙兩文的內容,回答下面的問題。(1)甲文中曹劌的智慧表現在哪些方面?(2)乙文中鄒忌成功地說服了齊王,他的勸說方式對我們今天的人際交往有什么啟示?(2007年山西臨汾卷)(三)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后面的題。甲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乙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節選自孫子謀攻)【注釋】用:使用。同欲:目標一致。虞:戒備,準備。將能而君不御:將帥有才能,國君不干涉。17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1)公將鼓之鼓:(2)既克,公問其故克:18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吾視其轍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