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_第1頁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_第2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2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品文檔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四)高血糖的藥物治療要點提示生活方式干預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如血糖控制不達標(HbAlc7.0%)則進入藥物治療(A)二甲雙胍、a-糖苷酶抑制劑或胰島素促泌 劑可作為單藥治療的選擇,其中,二甲雙胍是單藥治療的首 選(A) 在單藥治療療效欠佳時,可開始二聯治療、三聯 治療或胰島素多次注射(B) 一口服降糖藥物高血糖的藥物治療多基于糾正導致人類血 糖升高的兩個主要病理生理改變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 分泌受損。根據作用效果的不同,口服降糖藥可分為主要以 促進胰島素分泌為主要作用的藥物(磺脲類、格列奈類、DPP-4抑制劑)和通過其他機制降低血糖的藥物(雙胍類

2、、TZDs、a-糖苷酶抑制劑、SGLT2抑制劑)。磺脲類和格列奈類直接刺激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DPP-4抑制劑通過減少 體內GLP-1的分解、增加GLP-1濃度從而促進胰島b細胞分 泌胰島素;雙胍類的主要藥理作用是減少肝臟葡萄糖的輸 出;TZDs的主要藥理作用為改善胰島素抵抗;a-糖苷酶抑 制劑的主要藥理作用為延緩碳水化合物在腸道內的消化吸 收。SGLT2抑制劑的主要藥理作用為通過減少腎小管對葡萄 糖的重吸收來增加腎臟葡萄糖的排出。糖尿病的醫學營養治療和運動治療是控制2型糖尿病高血糖 的基本措施。在飲食和運動不能使血糖控制達標時應及時采 用藥物治療。2型糖尿病是一種進展性的疾病。在2型糖尿病

3、的自然病程 中,對外源性的血糖控制手段的依賴會逐漸增大。臨床上常 需要口服藥物間及口精品文檔服藥與注射降糖藥間(胰島素、GLP-1受體激動劑)的聯合治療。(一)二甲雙胍目前臨床上使用的雙胍類藥物主要是鹽酸二 甲雙胍。雙胍類藥物的主要藥理作用是通過減少肝臟葡萄糖 的輸出和改善外周胰島素抵抗而降低血糖。許多國家和國際 組織制定的糖尿病診治指南中均推薦二甲雙胍作為2型糖尿 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的一線用藥和藥物聯合中的基本用藥。對 臨床試驗的系統評價顯示,二甲雙胍的降糖療效(去除安慰 劑效應后)為HbAlc下降1.0%1.5%,并可減輕體重101-103。在我國2型糖尿病人群中開展的臨床研究顯示, 二甲雙

4、胍可使HbA1c下降0.7%1.0%104-105。在5002 000 mg/d劑量范圍之間,二甲雙胍療效呈現劑量依賴效應1 04,1 06,在低劑量二甲雙胍治療的基礎上聯合DPP-4抑制 劑的療效與將二甲雙胍的劑量繼續增加所獲得的血糖改善 程度和不良事件發生的比例相似107-108。UKPDS結果證 明,二甲雙胍還可減少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和 死亡78。在我國伴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開展的針對 二甲雙胍與磺脲類藥物對再發心血管事件影響的臨床隨機 分組對照試驗結果顯示,二甲雙胍的治療與主要心血管事件 的顯著下降相關109。單獨使用二甲雙胍不導致低血糖,但 二甲雙胍與胰島素或胰島素促

5、泌劑聯合使用時可增加低血 糖發生的風險。二甲雙胍的主要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反應。從 小劑量開始并逐漸加量是減少其不良反應的有效方法。雙胍類藥物禁用于腎功能不全血肌酐水平男性>132.6卩mol/L(1.5mg/dl),女性>123.8卩mol/L(1.4 mg/dl)或 預估腎小球濾過率(eGFR)<45>110、肝功能不全、 嚴重感染、缺氧或接受大手精品文檔術的患者。正在服用二甲雙胍者 當eGFR在4559 mlmin-1(1.73 m2)-1之間時不需停 用,可以適當減量繼續使用。 造影檢查如使用碘化對比劑時, 應暫時停用二甲雙胍1 1

6、0。二甲雙胍與乳酸性酸中毒發生風 險間的關系尚不確定111。長期使用二甲雙胍者應注意維生 素B12缺乏的可能性。(二)磺脲類藥物磺脲類藥物屬于胰島素促泌劑, 主要藥理 作用是通過刺激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增加體內的胰島素 水平而降低血糖。磺脲類藥物可使HbA1c降低1.0%1.5%(去除安慰劑效應后)112。前瞻性、隨機分組的臨床研究結果顯示,磺脲類藥物的使用與糖尿病微血管病變和大血管 病變發生的風險下降相關40,46,1 1 3。目前在我國上市的磺 脲類藥物主要為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齊特、格列吡嗪 和格列喹酮。磺脲類藥物如果使用不當可導致低血糖,特別 是在老年患者和肝、腎功能不全者;磺脲

7、類藥物還可導致體 重增加。 有腎功能輕度不全的患者, 宜選擇格列喹酮。消渴 丸是含有格列本脲和多種中藥成分的固定劑量復方制劑。消 渴丸的降糖效果與格列本脲相當。與格列本脲相比,消渴丸 低血糖發生的風險低,改善糖尿病相關中醫癥候的效果更顯 著114。(三)TZDsTZDs主要通過增加靶細胞對胰島素作用的敏感 性而降低血糖。目前在我國上市的TZDs主要有羅格列酮和 吡格列酮。在我國2型糖尿病患者中開展的臨床研究結果顯 示TZDs可使HbA1c下降0.7%1.0%(去除安慰劑效應后)115-117。TZDs單獨使用時不導致低血糖,但與胰島素或胰島素促泌 劑聯合使用精品文檔時可增加低血糖發生的風險。

8、體重增加和水腫是TZDs的常見不良反應,這些不良反應在與胰島素聯合使用 時表現更加明顯。TZDs的使用與骨折和心力衰竭風險增加 相關118-119。有心力衰竭(紐約心臟學會心功能分級級 以上)、活動性肝病或轉氨酶升高超過正常上限2.5倍及嚴重 骨質疏松和有骨折病史的患者應禁用本類藥物。(四)格列奈類藥物格列奈類藥物為非磺脲類胰島素促泌 劑,我國上市的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和米格列奈。此類藥 物主要通過刺激胰島素的早時相分泌而降低餐后血糖,可將HbA1c降低0.5%1.5%120。此類藥物需在餐前即刻服用,可單獨使用或與其他降糖藥聯合應用(與磺脲類降糖藥聯合 應用需慎重) 。在我國新診斷的2型糖尿

9、病人群中,瑞格列 奈與二甲雙胍聯合治療較單用瑞格列奈可更顯著地降低HbA1c,但低血糖的風險顯著增加121。 格列奈類藥物的常見不良反應是低血糖和體重增加,但低血糖的風險和程度較磺脲類藥物輕。格列奈類藥物可以在腎功 能不全的患者中使用120。(五)a-糖苷酶抑制劑a-糖苷酶抑制劑通過抑制碳水化合 物在小腸上部的吸收而降低餐后血糖。適用于以碳水化合物 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 國內上市的a-糖苷 酶抑制劑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在我國2型糖尿病人群開展的臨床研究結果顯示:(1) 在初診的糖尿病患者中每天服用300 mg阿卡波糖的 降糖療效與每天服用1 500 mg二甲雙胍的

10、療效相當;(2) 在初診的糖尿病患者中阿卡波糖的降糖療效與DPP-4抑制劑(維格列汀)相當;精品文檔(3) 在二甲雙胍治療的基礎上阿卡波糖的降糖療效與DPP-4抑制劑(沙格列汀)相當。a-糖苷酶抑制劑可與雙胍 類、磺脲類、TZDs或胰島素聯合使用。 在中國冠心病伴IGT的人群中的研究顯示阿卡波糖能減少IGT向糖尿病轉變的風 險122-125。a-糖苷酶抑制劑的常見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反應如腹脹、 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可減少不良反應。單獨服用本類藥物通常不會發生低血糖。用a-糖苷酶抑制劑的患者如果出現低血糖,治療時需使用葡萄糖或蜂蜜,而食用蔗糖或淀 粉類食物糾正低血糖的效果差。(六)DPP-4

11、抑制劑DPP-4抑制劑通過抑制DPP-4而減少GLP-1在體內的失活,使內源性GLP-1的水平升高。GLP-1以葡萄糖濃度依賴的方式增強胰島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 泌126。目前在國內上市的DPP-4抑制劑為西格列汀、 沙格 列汀、維格列汀、利格列汀和阿格列汀。在我國2型糖尿病 患者中的臨床研究結果顯示DPP-4抑制劑的降糖療效 (減去 安慰劑效應后)為:可降低HbA1c0.4%0.9%104-105,126-140。單獨使用DPP-4抑制劑不增 加低血糖發生的風險,DPP-4抑制劑對體重的作用為中性或 輕度增加126。西格列汀、 沙格列汀、 阿格列汀不增加心血 管病變發生風險141-143。

12、在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沙格列汀 的心血管結果評估研究中觀察到在具有心血管疾病高風險 的患者中,沙格列汀的治療與因心力衰竭而住院的風險增加 相關142。在有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使用西格列汀、沙格列汀、阿格列汀和維格列汀時,應注意按照藥物說明書來減少 藥物劑量。排氣精品文檔在有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使用利格列汀時不 需要調整劑量126。我國的研究顯示在二甲雙胍聯用西格列 汀的基礎上加格列美脲、格列奇特緩釋片、瑞格列奈或阿卡波糖后可以進一步降低HbA1c144。(七)SGLT2抑制劑SGLT2抑制劑通過抑制腎臟腎小管中 負責從尿液中重吸收葡萄糖的SGLT2降低腎糖閾, 促進尿葡萄糖排泄,從而達到降低血液

13、循環中葡萄糖水平的作用145-146。SGLT2抑制劑降低HbAlc幅度大約為0.5%1.0%;減輕體重1.53.5 kg,降低收縮壓35 mmHg。我國 的研究與國際研究一致。SGLT2抑制劑與其他口服降糖藥物 比較,其降糖療效與二甲雙胍相當。在具有心血管高危風險 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應用SGLT2抑制劑恩格列凈或卡格列凈 的臨床研究結果顯示,該藥物可使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腎 臟事件復合終點發生發展的風險顯著下降,心衰住院率顯著 下降81,147。SGLT2抑制劑單獨使用時不增加低血糖發生 的風險,聯合胰島素或磺脲類藥物時,可增加低血糖發生風 險。SGLT2抑制劑在中度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減量

14、使用。在重度腎功能不全患者中因降糖效果顯著下降不建議使用。SGLT2抑制劑的常見不良反應為生殖泌尿道感染, 罕見的不 良反應包括酮癥酸中毒(主要發生在1型糖尿病患者) 。可 能的不良反應包括急性腎損傷(罕見) 、骨折風險(罕見) 和足趾截肢(見于卡格列凈)81,146,148-150。 目前在我國被批準臨床使用的SGLT2抑制劑為達格列凈、 恩 格列凈和卡格列凈。精品文檔二GLP-1受體激動劑GLP-1受體激動劑通過激動GLP-1受體而發揮降低血糖的作 用。GLP-1受體激動劑以葡萄糖濃度依賴的方式增強胰島素 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并能延緩胃排空,通過中樞性的 食欲抑制來減少進食量151-1

15、53。目前國內上市的GLP-1受 體激動劑為艾塞那肽、利拉魯肽、利司那肽和貝那魯肽154-158,均需皮下注射。GLP-1受體激動劑可有效降低血 糖,并有顯著降低體重和改善TG、血壓和體重的作用。單 獨使用GLP-1受體激動劑不明顯增加低血糖發生的風險。GLP-1受體激動劑可以單獨使用或與其他降糖藥聯合使用。 多項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在一種口服降糖藥(二甲雙胍、磺 脲類)治療失效后加用GLP-1受體激動劑有效。GLP-1受體 激動劑的常見不良反應為胃腸道癥狀(如惡心、嘔吐等) , 主要見于初始治療時,不良反應可隨治療時間延長逐漸減 輕。研究報道,利拉魯肽、利司那肽和艾塞那肽在伴有心血管病 史或心

16、血管危險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應用,具有有益的 作用及安全性80,159-160。三胰島素要點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藥聯合治療的基礎上,若血糖 仍未達到控制目標,應盡早(3個月)開始胰島素治療(A) 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起始治療可以采用每日12次胰 島素(A) 胰島素的多次注射可以采用每天24次或持續 皮下胰島素輸注(CSII)方法(A) 對于HbAlc9.0%或空腹血糖11.1 mmol/L同時伴明顯高血糖癥狀的新診斷2精品文檔型糖尿病患者可考慮實施短期(2周至3個月)胰島素強化 治療(A)(一)概述胰島素治療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手段。1型糖尿 病患者需依賴胰島素維持生命,也

17、必須使用胰島素控制高血 糖,并降低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風險161。2型糖尿病患者 雖不需要胰島素來維持生命,但當口服降糖藥效果不佳或存 在口服藥使用禁忌時,仍需使用胰島素,以控制高血糖,并 減少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危險40,46-48,162-163。在某些時 候,尤其是病程較長時,胰島素治療可能是最主要的、甚至 是必需的控制血糖措施。 醫務人員和患者必須認識到,與口服藥相比,胰島素治療涉 及更多環節, 如藥物選擇、 治療方案、 注射裝置、 注射技術、SMBG、根據血糖監測結果所采取的行動等164-165。與口服藥治療相比,胰島素治療需要醫務人員與患者間更多的合 作,并且需要患者掌握更多的自我管理

18、技能。開始胰島素治 療后應繼續指導患者堅持飲食控制和運動,并加強對患者的 教育和指導, 鼓勵和指導患者進行SMBG并掌握根據血糖監 測結果來適當調節胰島素劑量的技能,以控制高血糖并預防 低血糖的發生。開始胰島素治療的患者均應通過接受有針對 性的教育來掌握胰島素治療相關的自我管理技能,了解低血 糖發生的危險因素、癥狀以及掌握自救措施。根據來源和化學結構的不同,胰島素可分為動物胰島素、人 胰島素和胰島素類似物。根據作用特點的差異,胰島素又可 分為超短效胰島素類似物、常規(短效)胰島素、中效胰島 素(NPH)、長效胰島素、長效胰島素類似物、預混胰島素 和預混胰島素類似物。胰島素類似物與人胰島素相比控

19、制血 糖的效能相似,但在減少低血糖發生風險方面胰島素類精品文檔似物 優于人胰島素。(二)胰島素的起始治療1.1型糖尿病患者在發病時就需要 胰島素治療,且需終身胰島素替代治療161。2.新發病2型糖尿病患者如有明顯的高血糖癥狀、發生酮癥 或酮癥酸中毒,可首選胰島素治療。待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和 癥狀得到顯著緩解后再根據病情確定后續的治療方案。3.新診斷糖尿病患者分型困難,與1型糖尿病難以鑒別時, 可首選胰島素治療。待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癥狀得到顯著緩 解、確定分型后再根據分型和具體病情制定后續的治療方案。4.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藥治療的基礎上, 若血糖仍未達到控制目標,即可開始口服降糖藥

20、和起始胰島 素的聯合治療72。5.在糖尿病病程中 (包括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出現無明顯 誘因的體重顯著下降時,應該盡早使用胰島素治療。6.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可選用基礎胰島素或預混胰島素起始胰島素治療。(1)胰島素的起始治療中基礎胰島素的使用166-167: 基礎胰島素包括中效人胰島素和長效胰島素類似物。當僅使 用基礎胰島素治療時,保留原有各種口服降糖藥物,不必停 用胰島素促泌劑。使用方法:繼續口服降糖藥治療,聯合 中效人胰島素或長效胰島素類似物睡前注射。起始劑量為精品文檔0.10.3 Ukg-1d-1。根據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調整胰島素用 量,通常每35天調整1次,根據血糖水平每次調整14 U直

21、至空腹血糖達標。如3個月后空腹血糖控制理想但HbA1c不達標,應考慮調整胰島素治療方案。(2) 預混胰島素的使用168-170:預混胰島素包括預混人胰島素和預混胰島素類似物。根據患者的血糖水平,可選 擇每日12次的注射方案。當HbA1c比較高時,使用每日2次注射方案。每日1次預混胰島素:起始的胰島素劑量一 般為0.2 Ukg-1d-1,晚餐前注射。根據患者空腹血糖水 平調整胰島素用量,通常每35天調整1次,根據血糖水平每次調整14 U直至空腹血糖達標。每日2次預混胰島素:起始的胰島素劑量一般為0.20.4 Ukg-1d-1,按1:1的比例分配到早餐前和晚餐前。根據空腹血糖和晚餐前血糖分別調整早

22、餐前和晚餐前的胰島素用量,每35天調整1次,根據血糖水平每次調整的劑量為14 U,直到血糖 達標。1型糖尿病在蜜月期階段,可短期使用預混胰島素每日23次注射。預混胰島素不宜用于1型糖尿病的長期血糖控制。(三)胰島素的多次治療171-1781.多次皮下注射胰島素在 胰島素起始治療的基礎上,經過充分的劑量調整,如患者的 血糖水平仍未達標或出現反復的低血糖,需進一步優化治療 方案。可以采用餐時+基礎胰島素(24次/d)或每日23次 預混胰島素進行胰島素強化治療。使用方精品文檔法如下:(1)餐時+基礎胰島素:根據睡前和餐前血糖的水平分別調 整睡前和餐前胰島素用量,每35天調整1次,根據血糖 水平每次調

23、整的劑量為14 U,直至血糖達標。 開始使用餐時+基礎胰島素方案時,可在基礎胰島素的基礎 上采用僅在一餐前(如主餐)加用餐時胰島素的方案。之后 根據血糖的控制情況決定是否在其他餐前加用餐時胰島素。(2)每日23次預混胰島素(預混人胰島素每日2次,預 混胰島素類似物每日23次):根據睡前和三餐前血糖水平 進行胰島素劑量調整,每35天調整1次,直到血糖達標。 研究證明在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餐時+基礎胰島素(4次/d) 與每日3次預混胰島素類似物進行治療時, 降低HbA1c的效 能、低血糖發生率、胰島素總劑量和對體重的影響在兩組間 無明顯差別174。2.持續皮下胰島素輸注(CSII)CSII是胰島素強

24、化治療的一 種形式,需要使用胰島素泵來實施治療。 經CSII輸入的胰島 素在體內的藥代動力學特征更接近生理性胰島素分泌模式。與多次皮下注射胰島素的強化胰島素治療方法相比,CSII治 療與低血糖發生的風險減少相關。在胰島素泵中只能使用短 效胰島素或速效胰島素類似物。CSII的主要適用人群有:1型糖尿病患者、計劃受孕和已孕 的糖尿病婦女或需要胰島素治療的GDM患者、需要胰島素 強化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3.短期胰島素強化治療方案179-183對于HbAlc9.0%或空精品文檔腹血糖11.1 mmol/L伴明顯高血糖癥狀的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可實施短期胰島素強化治療,治療時間在2周至3個 月為宜,治療目標為空腹血糖4.47.0 mmol/L,非空腹血糖v10.0 mmol/L,可暫時不以HbA1c達標作為治療目標。胰 島素強化治療時應同時對患者進行醫學營養及運動治療,并 加強對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胰島素強化治療方案包括基礎-餐食胰島素治療方案(多次皮下注射胰島素或CSII)或預混胰島素每天注射2或3次的方案。具體使用方法如下。(1)多次皮下注射胰島素:基礎+餐時胰島素每日13次注射。血糖監測方案需每周至少3 d,每天34點血糖監測。根據睡前和三餐前血糖水平分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