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1-5 厘米、分米、米的關系》教案教學設計小學優(yōu)秀公開課_第1頁
冀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1-5 厘米、分米、米的關系》教案教學設計小學優(yōu)秀公開課_第2頁
冀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1-5 厘米、分米、米的關系》教案教學設計小學優(yōu)秀公開課_第3頁
冀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1-5 厘米、分米、米的關系》教案教學設計小學優(yōu)秀公開課_第4頁
冀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1-5 厘米、分米、米的關系》教案教學設計小學優(yōu)秀公開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5厘米、分米、米的關系 教學內(nèi)容教材 9、10 頁,分米的認識。 教學提示分米比厘米大,比米小,與厘米和米相比,人們?nèi)粘I钪杏玫牟皇呛芏啵话闱闆r下,人們習慣用幾十厘米描述幾分米。如,一支筆的長是 2 分米,人們經(jīng)常說這支筆的長是 20 厘米。所以,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建立 1 分米長度的表象,理解厘米和分米之間的關系。 教學目標1. 經(jīng)歷認識分米和探索厘米、分米、米之間關系的過程。2. 知道厘米、分米、米之間的關系,能用分米作長度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3. 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獲得與同伴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 重點、難點重點:讓學生建立 1 分米長度的表象,理解厘米和分米之間的關系。難點:物體的

2、長度超過 1 米時的描述方式。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彩帶、米尺、粉筆盒、學生準備:直尺 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昨天,我們認識了一個長度單位家族中的新朋友厘米和米。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學習過哪幾個長度單位?(米、厘米)其中最大的長度單位是什么?(米)請你用手勢表示一下 1 米大約有多長?最小的長度單位呢?(厘米)請你用手勢表示一下 1 厘米大約有多長? 1.小組活動導入:分發(fā)給每組學生一條彩帶。長短各不相同。要求:首先估測彩帶長度,然后進行實際測量彩帶,并記錄彩帶的長度。2. 小組交流結果3. 教師講授:測量不足 1 米的物體長度時,還可以用一個比米小,比厘米大的長度單位-分米。設計意圖:開門見山,不

3、贅述,直接將學生帶入課堂之中,通過一個小組活動,測量彩帶長度,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即當長度比一米短時,應該怎么描述。此時由老師引出新授長度單位-分米。(二)探究新知1. 測量課桌的長度如果老師讓你估計出我們所使用的課桌的長度是多少,你認為它的長度是多少?你認為用什么單位比較合適呢?(厘米)為什么不選擇米為單位呢?(因為桌子的長度不夠 1 米)(1)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測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直尺進行實際的測量,要求:四人小組試著用厘米作單位量一量課桌面的長是多少?并思考:是怎樣測量的?(學生活動)(2) 匯報方法讓個別小組代表匯報測量的情況。(我們是這樣測量的:用直尺的最大刻度為一段連續(xù)量,最

4、后求出桌子的長是 59 厘米;我們組是這樣測量的:用 10 厘米的長度為一段連續(xù)量,一共有 5 個 10 厘米,還多出 9 厘米,最后求出桌子的長是 59 厘米)(3) 比較測量方法引導學生比較剛才測量的三種方法,說出哪種方法比較好?(第三種方法)為什么?(因為它是以 10 厘米為一段進行測量的,又好記又好算,不容易出現(xiàn)錯誤。而第一種方法里,直尺的最大刻度有的是 15 厘米,有的是 20 厘米,有的是 25 厘米,這樣在計算的時候容易出現(xiàn)錯誤。)(4) 引入并板書課題。用 10 厘米來測量很方便,其實它還有 1 個新的名稱叫分米(板書課題)。設計意圖:在實踐中總結長度單位使用的選擇性。2.教學

5、 1 分米有多長(1)想一想,1 分米里有幾個 1 厘米?(10 厘米)10 個 1 厘米, 就是 10 厘米,也可以說成是 1 分米。(2)從 1 厘米到多少厘米的一段是 1 分米呢?(11 厘米),從哪里到哪里又是 1 分米呢?(課件出示 1 分米放大圖,同時板書:1 分米=10 厘米)課桌的長度里面有幾個整 10 厘米?(5 個)這 5 個 10 厘米是幾分米?(是 5 分米)還剩下幾厘米?(9 厘米)所以我們說,課桌的長度是 5 分米 9 厘米。(完成做一做)設計意圖:整體感知 1 分米的長度,加深印象。3. 建立 1 分米的長度觀念(1) 觀察直尺上 1 分米的長度,然后試將大拇指和

6、食指叉開成 1分米。再用直尺量一量是否準確。同桌互相看 1 分米大拇指和食指叉開的大小。(反復兩次)(2) 畫一畫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 1 分米的大概長度,請同學們用尺子上在練習本上畫出 1 分米的線段。畫完后,同桌交換用直尺量一量,看你畫得準不準。(3) 想一想,在我們身邊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 1 分米?(學生思考后匯報:一根粉筆的長度;一段鉛筆的長度;吸管的長度等)設計意圖:通過畫 1 分米,感性的感知 1 分米的實際概念。4. 教學 1 米=10 分米。(1) 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 1 分米=10 厘米,那么 1 米有幾個 1 分米。(讓學生思考猜測)請同桌兩人觀察軟尺,數(shù)一數(shù) 1 米有幾個 1 分

7、米。(2) 哪個小組愿意匯報一下自己的想法?(學生匯報:我們小組觀察了米尺,我們知道了 1 分米=10 厘米,就以 10 厘米為單位,一段一段地數(shù),一共有 10 段,也就是 10 分米,所以 1 米=10 分米)(3) 如果給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排隊的話,分米應該在什么位置?(在米的后面,在厘米的前面)設計意圖:對厘米,分米,米的大小和換算達到熟知。(三)鞏固新知教材 10 頁,1.2 題。(四)達標反饋習題:1. 1 米=()分米=()厘米2. 分米是比()小、比()大的長度單位。分米用字母()表示。3. 50 米-20 米=()米4. 1 米-30 厘米=()厘米5.1

8、米 50 厘米-20 厘米=()米()厘米答案:1.2.10米100厘米dm3.304.705. 130(五)課堂小結這節(jié)課哪些知識給你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呢?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回答了解學生對課堂內(nèi)容的掌握程度,同時, 也可以作為對課堂的再次回顧,加深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理解。(六)布置作業(yè)1. 2 米-30 厘米=()米()厘米2. 3 分米+7 分米=()分米=()米3. 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大樹高約 8();操場跑道一圈是 200();大拇指的寬度大約是 1();伸開手臂的長約是 1();講臺的高大約是 80();門高約 2();一條成人圍巾長 2();寫字臺高 80();小花今年 7

9、歲了,身高約 1()20()。答案:1.1702. 1013.米、米、厘米、米、厘米、米、米、厘米、米、厘米 板書設計厘米、分米、米的關系認識分米1 分米=10 厘米1dm=10cm1 米=10 分米1 米=10 分米=100 厘米 教學資料包長度單位-光年1676 年以前,人們普遍相信光的傳播是不需要時間的。1676 年, 丹麥科學家O.C.羅默首先作出了光的傳播需要時間的設想。1671 年, 羅默開始觀測木星的衛(wèi)星(木衛(wèi)一)。他發(fā)現(xiàn)木星掩衛(wèi)的時間(由木衛(wèi)一躲到木星背對地球的一面開始到它再次出現(xiàn)在地球上可觀測到的區(qū)域之間的時間間隔)并不是一個定值。當木星離地球較遠時,掩衛(wèi)過程所用的時間更長。

10、1675 年,法國的天文學家喬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開始設想這種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可能是光的傳播需要時間。然而,他在不久后就放棄了這個想法。當時擔任卡西尼的科學助手的羅默則沒有放棄。他堅持假設光的速度是有限的,并計算出以光的速度,要穿越相當于地球公轉(zhuǎn)軌道直徑的距離需要 22 分鐘的時間。在數(shù)據(jù)來看,他的結果等價于說光的速度是 214000 公里每小時(羅默當年對地球公轉(zhuǎn)軌道的直徑計算有誤)。但是直到 18 世紀上半葉,主流科學界才逐漸接受了光速有限的想法。1728 年,英國天文學家詹姆斯·布拉德雷給出了另一種測量光速的方法,得出光的速度大約是 301000 公里每秒。

11、1838 年,德國天文學家弗里德里希·威廉·貝塞爾首先使用“光年”一詞,作為天文學測量上的單位。他測量出天鵝座 61 與地球之間的距離是 10.3 光年。太陽與最近的恒星半人馬座 a 星相距 43 萬億千米,人類觀察到的最遠的星星,是這個數(shù)字的 30 多億倍。這種情況下使用光年就容易多了,太陽到半人馬座 a 星的距離為 45.45 光年,與最亮的恒星天狼星為 87 光年,與牛郎星和織女星的距離分別為 16.63 和 26.3 光年,與參宿七的距離為 850 光年,銀河系的跨度達 10 萬光年。人類探知的最遙遠的星,距離地球已達 150 億光年如果這個星體正好是150 億年前

12、宇宙大爆炸時誕生的,那么,人類看到的就是它剛剛誕生時發(fā)出的光。另外,為了方便起見,科學家把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定義為“1 天文單位”。用這個單位來度量太陽系的距離就方便多了。太陽與地球的距離為 1 天文單位,與水星為 0.4 天文單位,與金星為 0.7 天文單位,與冥王星為 40 天文單位,等等。誤用如前所述,“光年”是一個距離單位。但因為帶有“年”字,它常常被誤以為是時間單位,以致于有時會產(chǎn)生誤用。例某些流行歌曲中可能誤用它來比喻時間的長久,如“一轉(zhuǎn)眼/一瞬間,一光年?!?;又如“穿越過幾個光年。”作用光由太陽到達地球約八分鐘(即地球跟太陽的距離為八“光分”)。已知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恒星為半人馬

13、座比鄰星,距離約 4.22 光年。我們所處的星系銀河系的直徑約有十萬光年。假設有一近光速的宇宙船從銀河系的一端到另一端,它將需要多于十萬年的時間。但這只是對于(相對于銀河系)靜止的觀測者而言,船上的人員感受到的旅程實際只有數(shù)分鐘。這是由于狹義相對論中的移動時鐘的時間膨脹現(xiàn)象。天文觀測范圍已經(jīng)擴展超過 100 億光年的廣闊空間(稱為總星系)。 精彩教學片段復習舊知、揭示課題昨天,我們認識了一個長度單位家族中的新朋友厘米和米。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學習過哪幾個長度單位?(米、厘米)其中最大的長度單位是什么?(米)請你用手勢表示一下 1 米大約有多長?最小的長度單位呢?(厘米)請你用手勢表示一下 1 厘米

14、大約有多長?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 測量課桌的長度如果老師讓你估計出我們所使用的課桌的長度是多少,你認為它的長度是多少?你認為用什么單位比較合適呢?(厘米)為什么不選擇米為單位呢?(因為桌子的長度不夠 1 米)(1)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測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直尺進行實際的測量,要求:四人小組試著用厘米作單位量一量課桌面的長是多少?并思考:是怎樣測量的?(學生活動)(2) 匯報方法讓個別小組代表匯報測量的情況。(我們是這樣測量的:用直尺的最大刻度為一段連續(xù)量,最后求出桌子的長是 59 厘米;我們組是這樣測量的:用 10 厘米的長度為一段連續(xù)量,一共有 5 個 10 厘米,還多出 9 厘米,最

15、后求出桌子的長是 59 厘米)(3) 比較測量方法引導學生比較剛才測量的三種方法,說出哪種方法比較好?(第三種方法)為什么?(因為它是以 10 厘米為一段進行測量的,又好記又好算,不容易出現(xiàn)錯誤。而第一種方法里,直尺的最大刻度有的是 15 厘米,有的是20 厘米,有的是 25 厘米,這樣在計算的時候容易出現(xiàn)錯誤。)(4) 引入并板書課題。用 10 厘米來測量很方便,其實它還有 1 個新的名稱叫分米(板書課題)。2. 教學 1 分米有多長、(1) 想一想,1 分米里有幾個 1 厘米?(10 厘米)10 個 1 厘米,就是 10 厘米,也可以說成是 1 分米。(2) 從 1 厘米到多少厘米的一段是

16、 1 分米呢?(11 厘米),從哪里到哪里又是 1 分米呢?(課件出示 1 分米放大圖,同時板書:1 分米=10 厘米)課桌的長度里面有幾個整 10 厘米?(5 個)這 5 個 10 厘米是幾分米?(是 5 分米)還剩下幾厘米?(9 厘米)所以我們說, 課桌的長度是 5 分米 9 厘米。(完成做一做)3. 建立 1 分米的長度觀念(1) 觀察直尺上 1 分米的長度,然后試將大拇指和食指叉開成 1 分米。再用直尺量一量是否準確。同桌互相看 1 分米大拇指和食指叉開的大小。(反復兩次)(2) 畫一畫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 1 分米的大概長度,請同學們用尺子上在練習本上畫出 1 分米的線段。畫完后,同桌交換用直尺量一量,看你畫得準不準。(3) 想一想,在我們身邊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 1 分米?(學生思考后匯報:一根粉筆的長度;一段鉛筆的長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