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開平區數學學科智慧課堂集體備課圖形的運動(一)教學設計(第1課時)主備:孩兒屯小學校 審核:二備: 校 審核:教材分析(課標理念,教材編排的意圖,前后知識的銜接等):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課程內容”的第一學段“圖形的運動”中提出“能夠結合實例,感受軸對稱現象,并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一、讓學生借助日常生活中對圖形運動現象的觀察與直觀感受,初步感知軸對稱現象(一)借助生活中的典型實例,初步感知軸對稱。課前搜集學生熟悉的樹葉、蝴蝶、天安門城樓的實物圖片資料,創設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初步感知對稱。(二)在引出“對稱”的概念后,呈現給學生一些對稱的實物畫面,并動態顯示這些東
2、西都是對稱的,進一步豐富了學生對對稱圖形的感性認識。(三)讓學生經歷圖形的分析比較,凸顯所學軸對稱圖形的本質特征。結合教材上的實物圖進行觀察、分析、比較,找出這些圖形的共同特點。二、通過觀察與動手操作,讓學生積累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的理解(一)由于低年級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在學習抽象的圖形知識時,需要直觀形象的支撐。而觀察與動手操作都是非常重要的手段,所以要多次加以運用,可以通過折一折、畫一畫、剪一剪,剪出一個軸對稱圖形。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機會,在觀察與動手操作中進行思考和發現,直觀感受圖形運動的特征,逐步加深理解。(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
3、使學生能進一步理解“將一個圖形對折以后,左右兩邊的圖形是一樣的”這一本質特征,設計了讓學生動手剪對稱圖形的活動,學生在剪對稱圖形的過程中,經歷了折、畫、剪這樣的過程,幫助學生準確地認識“左右兩邊是一樣的”含義,使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由粗略感知上升到精細化。三、在對對稱現象已經有了一定認識基礎上,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進一步感受數學的美和數學的價值(一)對稱是一種最基本的圖形變換,包括軸對稱、中心對稱、平移對稱、旋轉對稱、鏡面對稱等多種形式。在“第一學段”出現的對稱圖形主要是軸對稱圖形,是平面圖形,且是一個圖形。用“對折”“折痕的左右(上下)大小、形狀一樣”“折痕兩邊的圖形能完全重合”等描述作
4、為對稱圖形的內涵,需要學生初步了解,并且通過操作,對對稱圖形有更加直觀性的了解。(二)軸對稱圖形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讓學生去尋找、賞析生活中的軸對稱現象,并在活動中體驗對稱、感悟對稱、理解對稱,同時在欣賞的活動中體驗軸對稱的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在體驗感悟理解中,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目標:知識技能: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直觀認識軸對稱現象,知道對稱軸,能辨認軸對稱圖形。數學思考:通過“剪一剪、折一折、辨一辨”等活動,培養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解決問題:體驗到與他人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情感態度:感知現實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對
5、稱現象,感受數學的對稱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直觀認識軸對稱現象和軸對稱圖形。 教學難點:辨認軸對稱圖形。教學流程(體現信息技術的運用):一、任務布置(最好是在現實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一)猜想激趣1課件出示(教師講述):在這春暖花開的季節,昆蟲們歡快地飛舞,瞧,它們正向我們飛來,可是我們只能看見它們的半個身影,你能猜出它們分別是什么昆蟲嗎? 2學生猜想,課件呈現完整的昆蟲。3教師質疑:你是怎么想出來的?(二)交流引入1觀察交流:這些昆蟲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這些昆蟲上下或左右
6、兩邊都是完全相同的,我們就說它們是對稱的。(板書:對稱)二、問題探究(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達成“四基”的教學目標。倡導探究式學習方式,因材施教,開展個性化學習,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特別關注學科核心素養:數感、符號意識、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幾何直觀、空間觀念、運算能力、數據分析觀念、應用意識、創新意識的培養。)(一)剪一剪,初步感知軸對稱現象。1初剪對稱圖形,思考探索。學生動手剪一只“蝴蝶”,教師巡視指導。2匯報展示,優化剪法。為什么有的小朋友剪出的蝴蝶非常逼真,有的小朋友剪出的蝴蝶卻不像呢?為什么要對折?為什么只要畫“蝴蝶”的一半?3再剪對稱圖形,感受對稱。先對折,再畫一畫、剪一剪,
7、用這種方法再剪一個其它的對稱圖形。(二)賞一賞,認識軸對稱圖形。1互相欣賞作品,感受對稱美。2回顧剪法:這些美麗的圖形你是怎么剪出來的?3揭示特點,完善課題。像這樣,對折后兩邊完全重合的圖形(板書:兩邊完全重合),就稱為軸對稱圖形。(板書:軸對稱圖形)對折時留下的折痕就是它們的對稱軸。(板書:對稱軸)4鞏固認識:指出你剪的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三)折一折,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1折一折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片,你有什么發現?2平行四邊形是軸對稱圖形嗎?為什么?(理解“完全重合”的意思。)三、鞏固拓展(注意滲透數學史,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感悟數學文化)三、鞏固練習,深化理解(一)基本練習1下面這
8、些圖形中哪些是軸對稱圖形。(根據教材第29頁的“做一做”改編)2教材第33頁練習七第1題3教材第33頁練習七的第2題。(二)變式練習1教材第33頁練習七的第3題(三)拓展練習(教材第35頁練習七的第11題) 1將一張正方形紙如下圖所示,先對折兩次,再剪去一個角,展開后是什么圖形?2想一想,再剪一剪。3展示不同剪法展開后得到的不同圖案。 (四)找一找,感受生活中的對稱現象。其實,我們的身邊也有很多軸對稱現象,請大家睜大眼睛到我們生活中去找一找。課堂小結,拓展延伸(一)這節課你有收獲嗎?說一說。 (二)走進生活,欣賞生活中的對稱現象。開平區數學學科智慧
9、課堂集體備課圖形的運動(一)教學設計(第2課時)主備:孩兒屯小學校 審核:二備: 校 審核:教材分析(課標理念,教材編排的意圖,前后知識的銜接等):課標內容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學段目標”的第一學段中提出“感受平移、旋轉、軸對稱現象”。在“課程內容”中提出“結合實例,感受平移、旋轉、軸對稱現象。”“能辨認簡單圖形平移后的圖形。” 課標解讀本單元是學生第一次學習“圖形的運動”。本節課主要包括:理解圖形的平移在課程實施中,只要求讓學生直觀認識圖形的平移和旋轉,不要求學生掌握畫出圖形的對稱軸及在方格紙上作圖、定量刻畫圖形運動的內容。一、結合生活實例,通過觀察、操作、想象、思考,使學生
10、直觀認識平移、旋轉、軸對稱現象,積累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一)通過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在觀察、分類等數學活動中,初步感知圖形的運動特征1.通過觀察熟悉的游樂場等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不同物體的各種運動形式。2.通過比較、分類等數學活動,讓學生嘗試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中的運動現象,初步感受對稱、平移和旋轉現象。在課程實施中,可以選擇生活情境中的實物,讓學生說一說它是怎樣運動的,再讓學生找出與它運動方式相同的事物;也可以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根據運動特點的不同進行分類。(二)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平移、旋轉現象,通過觀察和操作,使學生能直觀認識平移、旋轉現象,能辨認簡單圖形平移后的圖形1.通過觀察觀光電
11、梯、推拉窗、風車、直升飛機螺旋槳等物體的運動現象,讓學生發現平移、旋轉現象的共同特點,直觀感知平移、旋轉的特征。2.通過用肢體語言表達平移、旋轉現象,加深學生對平移、旋轉概念的認識與理解。3.通過說一說生活中的平移、旋轉現象,讓學生鞏固對平移、旋轉概念的認識,體會平移和旋轉現象就在我們身邊,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4.通過畫一畫、轉一轉等數學活動,讓學生直觀認識圖形的平移和旋轉。例如,讓學生利用小汽車圖形的平移畫出一排小汽車,體驗圖形平移的特征;在展示交流中,學會辨認簡單圖形平移后的圖形。在平移的教學中,要突出平移的特點,即:平移時物體或圖形的方向和大小沒有變化,只是位置發生了變化;可以上下
12、、左右、斜著移動,但要沿直線移動。二、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初步滲透變換、轉化的數學思想通過觀察想象、操作驗證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幾何直觀,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創設“哪幾座小房子可以通過平移相互重合?”等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或借助想象嘗試解決問題,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在課程實施中,要給學生想象的空間,讓學生在頭腦中模擬圖形的平移過程來解決問題;對用想象解決問題有困難的學生,可以通過移一移來解決問題,以逐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教學目標:知識技能: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平移、旋轉現象,初步理解圖形的平移和旋轉 ,了解平移、旋轉的特點。數學
13、思考:經歷觀察、操作等活動過程,培養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解決問題:能夠利用已知條件對圖形作相應的平移變化,能夠利用平移的特點解決相關問題,能直觀區分這平移和旋轉的圖形變換。情感態度 :感受圖形的運動在生活中的運用,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美。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理解圖形的平移和旋轉現象。教學難點:會辨認簡單圖形平移后的圖形 教學流程(體現信息技術的運用):一、任務布置(最好是在現實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一)出示教材第28頁的主題圖“游樂園”。1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2在主題圖中找出軸對稱
14、圖形。3還有那些運動項目,它們的運動方式相同嗎?(二)分類交流,導入新課。1按照運動方式的不同分類。2交流分類結果,導入新課。二、問題探究(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達成“四基”的教學目標。倡導探究式學習方式,因材施教,開展個性化學習,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特別關注學科核心素養:數感、符號意識、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幾何直觀、空間觀念、運算能力、數據分析觀念、應用意識、創新意識的培養。)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一)探究圖形的平移現象。1操作交流,認識平移現象。(1)課件出示第一類:(2)手勢比劃:這些物體是怎樣運動的?(3)語言描述:這些物體的運動有什么共同特點?(4)歸納小結:物體沿著直的路
15、線移動,并且在移動中沒有改變大小和方向,就近似地看作平移現象。(板書:平移)2聯系生活,找出生活中的平移現象。3實踐體驗,辨認簡單圖形平移后的圖形。(1)出示例2(2)想一想:依據平移的特點判斷。(3)移一移:用小房子學具進行驗證。(二)探究圖形的旋轉現象1課件出示第二類:2討論交流:為什么把這三個物體分為一類?他們是怎樣運動的?有什么共同特點?3概括描述:物體以一個點或一個軸為中心進行圓周運動,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旋轉現象。(板書:旋轉4聯系生活:你還見過哪些旋轉現象?5操作觀察:陀螺上的每個點轉出的是什么形狀?(教材第31頁的“做一做”)(三)辨別平移和旋轉現象1下面現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轉
16、?(教材第34頁練習七的第7題)2學生根據平移和旋轉的特征直觀判斷,集體交流。3歸納小結,明確平移和旋轉的聯系與區別。三、鞏固拓展(注意滲透數學史,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感悟數學文化)(一)基本練習1教材第30頁“做一做”利用學具平移,畫一排小汽車。2教材第34頁練習七的第8題綜合運用旋轉和時間的知識解決問題。(二)綜合練習(教材第34頁練習七的第6題)辨別多個圖形通過平移,組合成一個新的圖形。(三)提高練習(教材第35頁練習七的第10題)開平區數學學科智慧課堂集體備課圖形的運動(一)教學設計(第3課時)主備: 孩兒屯小學 校 審核:二備: 校 審核:教材分析(課標理念,教材編排的意圖,前后知識
17、的銜接等):本課是第三單元最后一課,選取了中國民間傳統的手工藝“剪紙”為素材,讓學生探索如何剪出手拉手的4個小人。因此教學目標的定位是建立在學生已認識了軸對稱圖形,理解了平移和旋轉運動的基礎上的。讓學生利用軸對稱圖形的知識解決剪出給定圖案的問題,進一步深化對軸對稱圖形、平移等知識的理解,既提高了學生動手實踐操作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鼓勵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積極思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感受數學美。教學目標:知識技能:通過折一折、畫一畫,能剪出連續的對稱圖案。數學思考: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培養初步的形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問題解決:結合剪出的圖形加深對圖形的平移和旋轉
18、的認識。情感態度:在剪紙活動中,感受其中蘊含的數學知識及數學美,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重點、難點:利用軸對稱的知識解決剪出給定圖案的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流程(體現信息技術的運用):一、 任務布置(最好是在現實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談話:同學們,剪紙藝術源于我國,有千百年的歷史,是我國的國寶,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今天,老師帶來一些剪紙作品,請同學們欣賞。(教師展示一些剪紙作品讓學生欣賞。課件出示教材第31頁的剪紙。) 同學們,老師知道你們都喜歡剪紙,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剪一剪,板書課題“剪一剪” 設計意圖開門見山直入課題讓學生明白這節課要做些什么。
19、0;二、 問題探究(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達成“四基”的教學目標。倡導探究式學習方式,因材施教,開展個性化學習,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特別關注學科核心素養:數感、符號意識、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幾何直觀、空間觀念、運算能力、數據分析觀念、應用意識、創新意識的培養。)1、 出示例4。 你知道了什么?(學生明確:每個小人都是軸對稱圖形,要剪出四個一樣的小人是手拉著手的,不能剪斷。) 2、教師:一下子剪四個小人有點難,回憶一下一個小人怎么剪? 結合學生的回答,課件演示一個小人的剪法。3、組織學生剪2個小人。談話:我們已經會剪一個小人了,你們怎樣剪2個拉手的小人呢?(1)先讓學生試著折紙,思考。 (2) 小組討論,把自己的方法說給伙伴聽。 (3)集體匯報,讓方法不同的學生進行演示。 (4)鞏固體驗,請同學重新選擇方法,用最快的速度再剪一次。4、自主交流,組織學生學習剪一排小人的方法。(1)我們已經會剪2個小人了,你們怎樣剪4個手拉手的小人呢?組織學生分組剪一排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綿陽師范學院《臨床醫學工程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市高境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第二次綜合考試試題含解析
- 四川民族學院《機器人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許昌學院《醫學科學研究導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宣化科技職業學院《新媒體藝術傳播》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工業科技學院《結構疲勞與斷裂力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邢臺學院《醫學人文導論》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德州市齊河縣一中2025年高三教學測試(二)英語試題含解析
- 嘉應學院《創新方法與實踐(以競賽導向的信息技術創新實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石家莊二手房房屋買賣合同二零二五年
- 硫磺島戰役要點課件
- 道路勘察設計課程設計度
- 普通話發聲訓練
- 嬰兒痙攣癥的診療
- 世界地理第九章美洲
- 江蘇師范大學成人繼續教育網絡課程《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單元測試及參考答案
- GB/T 7631.2-2003潤滑劑、工業用油和相關產品(L類)的分類第2部分:H組(液壓系統)
- GB/T 6404.1-2005齒輪裝置的驗收規范第1部分:空氣傳播噪聲的試驗規范
- GB/T 21782.5-2010粉末涂料第5部分:粉末空氣混合物流動性的測定
- GB/T 16292-2010醫藥工業潔凈室(區)懸浮粒子的測試方法
- 《網絡傳播學概論》(第四版)-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