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學年高中歷史 第二單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展檢測卷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頁
2015-2016學年高中歷史 第二單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展檢測卷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頁
2015-2016學年高中歷史 第二單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展檢測卷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頁
2015-2016學年高中歷史 第二單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展檢測卷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頁
2015-2016學年高中歷史 第二單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展檢測卷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5-2016學年高中歷史 第二單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展檢測卷 新人教版必修3一、選擇題(每題4分,共60分)1古希臘人崇尚人體美,無論是雕刻作品還是建筑,他們都認為人體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干什么都必須按照人體各部分的式樣制定嚴格比例。這充分體現了古希臘人強調()A數的對稱是藝術的價值取向B萬事不以神的尺度為標準C以人的尺度來衡量世間萬物D外在的美勝于內在的美德答案C解析古希臘哲學家強調人的價值,認為“人是萬物的尺度”,人體的和諧、完美、崇高,可以被運用到一切造型藝術和社會生活中。這種思想影響了古希臘的方方面面,成為西方人文主義的起源,故答案選C項。2下圖是16世紀意大利拉斐爾的雅典

2、學園,畫面表現了古希臘亞里士多德等先賢們在柏拉圖創建的雅典學園探討學術問題的情景。這幅畫最能反映的是()A西方人文主義的起源B文藝復興的實質C理性主義的發展D美德即知識答案A解析文藝復興發生于1416世紀,雅典學園創建于公元前4世紀,故B項排除;理性主義是啟蒙運動的核心,C項排除;D項是蘇格拉底的主張;雅典學園中學術探討的情景說明當時已經在獨立思考問題,具備了理性的思維,故A項符合題意。3蘇格拉底認為:“正義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總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則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下列對這一觀點分析正確的是()A傾向于相對主義和主觀主義B完全從個人角度和利益出發,追求功利C強調理性,

3、否認絕對權威D認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答案D解析蘇格拉底認為人做美而好的事情(理智本性),是因為他是智慧的人,智慧來自正義和其他一切德行(道德本性)。因此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4“吾愛吾師,但吾更愛真理”和“人是萬物的尺度”的共同之處是()A真理高于一切B世間沒有客觀的評判標準和永恒的真理C集中于對自然界本身的探討和解釋D提倡懷疑精神,反對迷信答案D解析A項適合前者,B項適合后者,C項適合自然哲學,只有D項是兩者共同之處。5“人能夠隨心所欲地改造自己”“我是凡人,我只求凡人的幸福”等言論出現的共同背景是()A資本主義工商業興起B英國工業革命興起C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D一戰給

4、人類帶來巨大災難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該思想是資本主義工商業興起的產物。故選A。6紅樓夢十日談都是中外歷史上的著名作品,它們共同的主要特點是()A在社會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B反映新經濟因素的產生或發展C促進了藝術的改革與創新D推動近代自然科學的產生和發展答案B解析紅樓夢成書于清朝,而十日談出現于15世紀的意大利,清朝時在我國江南地區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14、15世紀的意大利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并有一定發展。兩部作品都是在資本主義經濟的推動下反封建思想的體現,故B項符合題意。A、C、D三項不符合紅樓夢,排除。7“我不想變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懷抱里

5、,屬于人的那種光榮就夠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這句話()反映出追求世俗人生樂趣的愿望與禁欲主義主張相矛盾反映了人文主義的思想主張說明了人們對現世生活悲觀絕望的態度ABCD答案C解析題目強調“凡人的幸福”,就是針對虛幻的上帝而言,對宗教的抵觸體現了人文主義中人性的自我與理智,所以排除。815世紀,意大利人開始用各種地方性通俗語言文字翻譯拉丁文圣經,這一現象說明()A天主教會已經放松思想控制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經有了較大的影響C人文主義思想在意大利興起D通俗語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為官方文字答案C解析本題的題眼是“15世紀”“現象說明”。用各種地方性通俗語言文字翻譯拉丁文圣經體現出尊重

6、廣大民眾的需求,是一種人文關懷,符合這一時期文藝復興運動的主旨,故C項符合題意。A、D兩項與史實不符;B項與“15世紀”不符。9寫信給教皇表示“決不能有承認錯誤的閃念”,因而被人們熱情地稱贊為“天使的化身”“神學家中的鳳凰”,并使其著作“九十五條論綱”銷售量猛增的思想家是()A普羅泰格拉B馬丁·路德C主教D拉斐爾答案B解析A項是古希臘的思想家;B項是宗教改革的發起者,“九十五條論綱”的作者;C項本身就是支持教皇的;D項是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10宗教改革把基督教的宗教理想與平凡的現實生活和諧地統一起來,將神性與人性融為一體。圖一到圖二的變化所體現的最大社會意義在于()圖一圖二A人文精神

7、得到廣泛傳播B否定了教會權威C人們開始擺脫宗教信仰,趨向科學D引發了啟蒙運動答案B解析“因信稱義”主張人只要靠自己虔誠的信仰即可得救,不需要教會作為媒介,這就否定了教會權威。因此選B項。11“他們否定一切外在權威,呼喚用理性的陽光驅散現實的黑暗提倡科學、自由和平等。”“他們”是指()A古希臘時期的智者學派B15世紀后期的人文主義者C19世紀中葉的馬克思主義者D18世紀中葉的啟蒙思想家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理性”“科學、自由和平等”,可以看出是啟蒙思想家們的主張,故選D。12孟德斯鳩說:“這個禁欲的職業(神職)摧殘了許多人,即使瘟疫與最慘烈的戰爭也從來不至如此。”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封建專制是啟

8、蒙運動抨擊的主要對象B孟德斯鳩大力提倡人文主義C孟德斯鳩認為天主教會扼殺自然人性D工業革命動搖了封建專制統治答案C解析從材料可以看出作者反對天主教會宣傳的“禁欲主義”。天主教會宣傳的“禁欲主義”壓抑人的自然欲求,扼殺自然人性。故答案為C。A項觀點正確,但從題干材料中無法體現;孟德斯鳩強調理性主義,B項錯誤;D項與題干無關。13啟蒙運動被譽為文藝復興的超越與發展。其“超越與發展”的主要表現不包括()A以理性主義為核心B矛頭直指封建專制制度C揭露、批判天主教會D提出民主與法治的主張答案C解析啟蒙運動是歐洲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它以理性主義為核心,反對專制主義和教權主義,提出和構建了未來社會的理想藍

9、圖,它和文藝復興一樣都揭露、批判天主教會。C項符合題意。14啟蒙思想家有許多共同主張,但也存在著很大的分歧,其中伏爾泰與盧梭的某些主張可以說是“水火不容”“勢不兩立”。最主要表現在()A是否信仰上帝B代表的階級利益不同C是否反對君主制D是否反對私有財產答案C解析伏爾泰推崇君主立憲制,盧梭倡導“社會契約”和“人民主權”,主張建立民主共和國,所以兩人在思想上的最大分歧在于是否反對君主制。15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是歐洲歷史上著名的思想解放運動。下列搭配錯誤的是()A彼特拉克以“人學”對抗“神學”B拉伯雷提出三權分立學說C盧梭倡導“人民主權”說D狄德羅宣揚科學與理性答案B解析拉伯雷是文藝復興時期法國的人

10、文主義者,故他不可能提出三權分立學說。二、非選擇題(每題20分,共40分)16人類對自身的認識與發現經歷了長期、緩慢的歷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古代戰國時期的儒者荀子說:“人定勝天。”下圖為古羅馬時期著名雕刻家米隆的雕塑作品擲鐵餅者。材料二中世紀基督教宣揚人是上帝的奴仆,人生下來就有罪。人是愚昧的,要在教會的引領下,杜絕一切私欲,盡全力崇仰上帝,以求“贖罪”。同時期的中國,皇帝號稱“天子”,代表上天來統治人間,人民是皇帝的奴仆、子民。材料三右圖中圣母臉上露出微笑,充滿了人間的歡樂。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中寫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貴!在才能上多么無限宇宙的精華!

11、萬物的靈長!”大致同時期,中國水滸傳中的宋江雖然被迫造反,最后仍臣服于朝廷,寧死不再反叛。請回答:(1)據材料一回答這個時代中西方對人有什么共同認識?(4分)(2)據材料二回答此時期東西方普遍認為人處于怎樣的地位?(6分)(3)據材料三回答此時期東西方藝術作品對人的描寫有何不同?結合所學知識,你能談談造成這種不同的原因嗎?(10分)答案(1)認識到人的強大力量,人類充滿自信。(2)人是奴仆;人要順從,服從統治。(3)西方:發現人的價值、歌頌人的力量,追求個性解放,反對迷信。中國:忠君。原因: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突出了人的作用,西方文藝復興興起,追求人的解放;東方君主專制強化,人們受封建思想的壓

12、抑和束縛。解析第(1)問從對“人”的認識方面回答;第(2)問根據材料從“人”的地位方面回答即可;第(3)問,第一小問從“人性”的不同回答,第二小問從政治、經濟方面回答。17西方人文精神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普羅泰格拉材料二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為,而是單因信才能領受愛慕的。因此,既然靈魂為它的生命與義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靈魂稱義顯然單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為。馬丁·路德論基督徒的自由材料三人們應自由訂立社會契約,組成國家。社會中應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會契約就是共同意志的體現,代表所有人的權利與自由。這是至高無上的人民主權,不可侵犯,不得轉讓,不受限制,不準分割。為維護這一主權,必須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護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盧梭請回答:(1)材料一體現的人文精神的內涵具體是什么?指出這一思想產生的歷史背景。(6分)(2)在靈魂得救的途徑問題上,材料二持什么觀點?此觀點在當時有什么積極意義?(6分)(3)概括材料三中盧梭的主張。這些主張對歐洲思想和政治有何積極影響?(8分)答案(1)內涵:強調人的價值,樹立人的尊嚴。背景:民主政治高度發展。(2)觀點:因信稱義(或信仰上帝即可得救)。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